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龍井問茶是什么意思

找到約51條結(jié)果 (用時 0.014 秒)

龍井問茶

西湖龍井年年喝,今年直接上龍井。

龍井坐落于杭州秀山峻嶺間,高大的牌坊后一條街路斜拉而下,幾百農(nóng)家參差排列,有茂林修竹,石階花欄。

不出所料,龍井無家不炒茶,戶戶門前擺茶鍋,充溢整條街的自然是龍井茶特有的炒豆茶香;鼻息間,誰能無動于衷?

下坡右拐,路盡頭名聞天下御茶園,園內(nèi)除十八棵御茶樹,還駐留了杭州太守東坡居士與龍井茶鼻祖辯才法師的至交茶友故事。時空轉(zhuǎn)換,天地悠悠,茶客我信步拾級上山,山上滿屏翠海。茶樹挺立,行行列列,若閱兵儀式,層層疊疊,綠浪涌動。瞬間,令我動容,魂魄頓收。

稍息,舉起相機,快門聲里,獅峰山舒展開嫩綠的身姿。茶樹逶迤,自遠山而來,順山脈,跨山谷,跌山澗,構(gòu)成獅峰的肌理,龍井的圖案。

稍息,鏡頭中迎來見頭不見尾、川流不息的采茶女,戴草帽,背茶簍,也無聲喧也無顧盼,從條條山徑走下來。哦,已是午飯時分。

我跟隨她們中的一撥到了西街一家茶莊。一張方桌已擺上幾大碗菜和一盆熱湯。洗手,上桌,吃飯,仍無聲響仍無話語,唯有鳥鳴啾啾屋檐下。采茶女大都四五十歲,偶有幾位二十來歲的。但見她們指骨粗壯,指尖皴裂,嵌進茶汁的指甲發(fā)黑,有的纏了膠布。因為清晨出工,踏茅草,踩露水,個個穿毛衣,套圍兜,與正午燠熱的陽光很不搭調(diào),也與茶簍里的鮮葉形成反差。

此刻,東家忙著把鮮葉攤放在一只只竹匾上,均均勻勻。他告訴我,這叫“攤青”,待鮮葉水分揮發(fā)再“炒青”。我俯身嗅嗅,清香撲鼻,捻起一枚茶芽,“雨前二春茶”鮮嫩帶露。

采茶女放下碗筷又出門上山。好奇的我與東家開始一問一答。采茶女工一天能采多少鮮葉?十天前一人只能采一斤多,這兩天可采四五斤。有定額嗎?沒有,若有定額,品質(zhì)就不能保證。她們是本地人嗎?哪有本地人哦,都是從浙江衢州和江西來的。一天多少工錢?還不知道。我奇怪:事先不商定工錢,那收入咋算?不難的,待茶季結(jié)束,村里會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工價的。想想也是,三四百家茶農(nóng),三四千名采茶女,在“早一天是寶,晚一天是草”的爭分奪秒當口,一旦延誤,豈不亂套?除了工錢,三頓飯和住宿東家全包。還好我家三層樓,十個人打地鋪可以擠擠。你家?guī)桩€茶園?十六畝,是聯(lián)產(chǎn)承包時,村里按農(nóng)業(yè)人口分配茶園,遠近高低的茶山互相搭配,封在紙條里,開社員大會抓的鬮。那時窮,農(nóng)民不吃香。我家農(nóng)業(yè)人口多,所以茶園多了點?,F(xiàn)在輪到茶農(nóng)吃香,你們?nèi)兆雍眠^了。東家笑笑:好是好了,不過還好。話說得拗口,意思我懂的。東家換了話題:老師,你說茶葉好不好,主要看什么?他看我戴副眼鏡,便稱我“老師”。當然是滋味。滋味主要靠什么?兩個“主要”一擺,東家說道說道的興致上來了:跟你說,我們茶葉值錢就值在“獅峰”上。獅峰山這面坡全是石英風化砂土,你去山上走走,決不會腳跟沾爛泥。他取來一塊石英石,沉甸甸,顆粒閃亮。山那邊粘土多,下雨溜屁股。你看胡公廟前那乾隆皇帝封的御茶樹,也在山這一面。他說話手不停。我們村北有山嶺阻擋寒流,南邊暖流凝聚云霧。不僅土壤微量元素高,而且只收一季春茶,也是“計劃生育”。他對迸出來的比喻小有得意。這些日子是一年最忙的?可不,我老爸82歲,炒了一輩子茶,光炒制手法就有十種,才做得扁平光滑、挺秀尖削、香郁回甘的好“龍井”。說起龍井茶,東家話特溜:這兩天鮮葉多,攤青后要一批批過“青鍋”,既收干水分,又除青草氣,接著手工炒;明前茶芽嫩,“輝鍋”兩遍,明后茶,要過三遍。昨夜,老爸炒到下半夜兩點,現(xiàn)在瞇一歇,等會兒又要忙了。

不敢多打擾,匆匆吃碗面,繼續(xù)上山拍攝?!袄蠋?,喝杯茶再走。這是自家喝的,雖茶形不講究,但你聞聞茶香,品品茶味,獅峰龍井就是頭挑的!”捧杯,凝視茶芽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剛吟詠的辯才法師詩句又上心頭:軒眉獅子峰,洗眼蒼龍湫。路穿亂石腳,亭蔽重岡頭。湖山一日盡,萬象掌中浮。煮茗款道論,奠爵致龍優(yōu)。

龍井問茶,共東家“煮茗款道論”,不亦樂乎?

【摘自2019年5月3日《新民晚報》“夜光杯”欄目第14版;作者:潘修范】

茶書:《龍井問茶》 中國重要農(nóng)業(yè)遺產(chǎn)地之旅

在杭州,可游的不止西湖虎跑,還有遍地的龍井茶山和滿覺隴的桂雨茶香!

在龍井,可聊的不止品茶飲茗,還有奇幻的傳說、講究的茶俗和獨特的認文情懷!

從翁家山到梅家塢,從嫩葉到茶的蛻變,西湖龍井的歷史、技藝、品鑒與西湖龍井產(chǎn)地的風土人情都被作者剖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論是虔誠的茶客老饕還是獨愛杭州的人文風情,本書都不容錯過!

中國農(nóng)業(yè)歷史學會、中國重要農(nóng)業(yè)文化遺產(chǎn)專家委員會、全球重要農(nóng)業(yè)文化遺產(chǎn)專家委員會推薦叢書。

杭州之名,多為西湖所誤!

讀罷此書,我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或許有人非要較真說西湖龍井的茶名也不小,何言為“西湖所誤”?那么,又有多少人來杭州不是在人流的簇擁之下看一眼雷峰夕照、斷雪殘橋就打道回府的?又有多少人一頭扎進龍井村、梅家塢、翁家山去體味一下茶園風光,聽一聽種茶人、采茶人的心聲的?

相信很多人會讀《龍井問茶》,是因為愛茶;相信很多人讀罷《龍井問茶》,會愛上杭州的茶園,愛上那里的風土人情和嫻靜時光。也許是因為天生對桂花香氣的執(zhí)迷,《桂雨·茶香》這一篇我翻來覆去看了幾遍。雖然茶和中國人的生活緊緊地結(jié)合在一起已數(shù)千年了,然這篇文章卻引導我們在品嘗了桂花龍井茶之余,去關(guān)注西湖龍井茶的傳統(tǒng)技藝、茶人的生計、品茶人的生活故事。當然在腦內(nèi)揮之不去的還是,滿覺隴的桂雨,無論如何都想在金秋之際,親自去那里一探究竟。

這是一本講述西湖龍井前生今世的學術(shù)著作,同時也是一本田野手記。因為作者將他對西湖龍井茶的研究巧妙的融進了調(diào)查之中,讀者跟隨作者調(diào)研的視角逐步漸進。

從龍井村溯源,作者陪伴我們一起進入龍井茶歷史的長河。一面是西湖,一面是錢塘江的翁家山村,獅峰山腳下有著杭州城桂花較盛的滿覺隴,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且頗有民俗傳說的梅家塢,佛都茶鄉(xiāng)的天竺等西湖龍井茶文化遺產(chǎn)地,當我們蕩漾在滿目青翠的茶園茶湯中,探究起西湖龍井茶的前世今生,解開龍井的奧秘,特別是對“獅、龍、云、虎、梅”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了一手確切的、真切易懂的解答后,不免感覺在這樣開放性的“原生態(tài)博物館”茶區(qū)所受的熏陶,也不比大名鼎鼎的杭州中國茶博館少呢。自古茶葉就是貢品,曾經(jīng)是國家“4個半”禮品茶的收購地之一的楊梅嶺村,作者將茶農(nóng)種茶、制茶、儲茶訣竅等民間知識體系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指出龍井茶的制作講究技藝、講究用心、講究人的經(jīng)驗,讀來油然而生出一種共鳴。尤其是作者對“炒茶王”及作為外鄉(xiāng)人的采花女的采訪記錄,既寫出了炒茶、采茶技藝,又寫出了炒茶、采茶人的心理活動,拉近了飲茶人和制茶人之間的距離—不再是買與賣的利益關(guān)系,而同歸愛茶人之列。

作者簡介

季中揚,文學博士,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民俗學、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學、鄉(xiāng)村文化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主要著作:著有《民間藝術(shù)的審美經(jīng)驗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城市化進程與鄉(xiāng)村敘事的文化互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審美文化學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等書。先后發(fā)表《當代鄉(xiāng)村建設中鄉(xiāng)賢文化自覺與踐行路徑》《新世紀影視敘事中的鄉(xiāng)村居民形象》《鄉(xiāng)土文化認同危機與現(xiàn)代性焦慮》等50多篇核心期刊。

圖文來源:茶藝師網(wǎng),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龍井問茶 | 行走茶區(qū)2019第三站:杭州西湖龍井

茶百科團隊人員行走茶區(qū)2019,分兩路,一部分人先到廣西六堡制作六堡社前茶,然后在福鼎管陽山里守著制作白茶;另一部分成員先到杭州西湖,再到蘇州洞庭東山等地制作綠茶。


  3月25號,我們從鄭州出發(fā),來到茶都杭州。出杭州東站,打車直接去龍塢。


  開車的小哥似乎有點著急。我嘆氣看著窗外。


  春意正濃 ,迎春花開的歡快,急著想要親吻大地。玉蘭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想要擁抱這春天,它只是看起來高冷,開心的時候也很可愛。


  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到了。葛師傅已經(jīng)在等。



  這兒真美。


  龍塢,三面環(huán)山,是個生態(tài)旅游大鎮(zhèn),也是西湖龍井茶最大的原產(chǎn)地保護區(qū)。



  百十戶人家居住在四面環(huán)山的村落里。


  隨處可見的花花草草,果樹,河流。遠望,茶山白霧彌漫,龍井茶樹就常年安詳?shù)纳钤谶@里,受滋養(yǎng),獻青春。



  葛師傅是有名的手工炒茶師傅。


  帶著我們到家樓下的平房里。兩杯新鮮的西湖龍井茶須臾之間已經(jīng)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2019,第一次與江南的春天如此親近,迫不及待,欲飲一口,著實太燙手了。


  師傅進屋炒茶,我們放下茶杯,一同跟進去。茶區(qū)行走,習茶、學茶、最好的方式方法就是不用說話,跟著師傅就行了。越是技藝厲害的師傅,越沉默寡言,工夫都在茶里。


  三臺殺青機和一個新的輝鍋,師傅說是今年剛剛添置的。


  兩臺進行著“殺青”,一臺進行著“理條”。這兩個工序其實都屬于西湖龍井茶的“青鍋”工序。


  進行完“青鍋”工序后,茶葉要攤涼一會,隨后進行手工“輝鍋”工序。



  走到屋外,想起剛剛的龍井茶。這么一大會,該是泡苦澀了吧?


  端起來大口喝下,濃醇、鮮爽、收斂性強但隨即會在口腔內(nèi)化開,一點也不澀,內(nèi)心一陣驚喜!


  師傅說這是3月22號采制的“龍井43”品種西湖龍井茶。


  師傅又進去繼續(xù)輝鍋。說讓我們嘗嘗群體種茶樹制作的西湖龍井茶。


  新鮮的群體種西湖龍井。


  第一杯倒入熱水,湊近聞,清清爽爽的甜香,沁人心脾,喝下兩小口,從頭到心臟一直到腳都是滿滿的愉悅。



  大概這就是春茶的魅力。


  品春,端起一杯西湖龍井春茶,就是擁有了整個江南的春天,更加深信不疑!


  茶百科人第二天的行程安排是上山,親密接觸龍井茶樹。


  尋春,當置身茶園里,春在無處尋吧?充滿著期待。。。


  第二天,也就是3月26號,葛師傅和我們說,溫度太低,沒有茶葉采。但我們依然堅持去山上看看。到了山腳下,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這樣一個碑。



  它在茶農(nóng)、茶人心里想是占足了分量。


  葛師傅告訴我們,他的茶園里的群體種茶樹年齡約100年。父親八十多歲,竟也不清楚茶園的茶樹是什么時候栽種的。前些年把一些長勢不好的群體種鏟了,也栽種了一部分“龍井43”種。


  當爬到了半山腰。他指著一片茶樹說,這幾排茶樹都是我家的。這些是群體種,那些是龍井43,如數(shù)家珍,充滿著自豪與喜悅。


  對于不太熟悉的人來說,即使仔細觀察,也可能看不出有什么不同。除了群體種的老葉子葉質(zhì)厚硬,顏色深綠,龍井43老葉子較薄軟、鮮綠之外。


  葛師傅告訴我們,龍井43品種芽葉與嫩莖連接處是紅色的,群體種沒有顏色。(這又會是一大秘密哦


龍井43品種嫩芽


群體種嫩芽


  像是打開新世界的大門。一路繼續(xù)向前向上,上面還有幾排群體種。


  路上涓涓細流從上流下,水聲,鳥叫聲,采茶大姐的話聲混成一片。


  深吸一口氣,尋找著一些味道,什么味道都沒有。


  我不禁反問自己,你想要什么味道?


  忽然明白了些什么,便不再尋找了。



  師傅要回去做茶輝鍋,雖然昨日忙到深夜已經(jīng)炒了一些。


  突然覺得,我們在師傅身邊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是不是耽誤了他的事情?想想便偷笑了,但也覺得開心。


  早上露水很大。走著走著,便感覺腿上涼涼的。道路泥濘,腳也是涼的。


  采茶的人果真不多。


  遇見幾位采茶大姐,還詢問她們路怎么走。沒忍住拍了幾張大姐們采茶的照片。


  大姐開玩笑說:“你們要拿著我們的照片去哪里了?”還沒等我們開口,另一個大姐說:“去火山?!贝蠼銈兌夹α?。我沒明白過來什么意思。團隊人員說:“去抖音?!?/span>


  在歡聲笑語中我們到了目的地。


  遠遠望去,對面山的威武高大不見了。只覺得山頂?shù)膯棠玖珠L得好看。



  下山不好下。


  走著走著,團隊人員一聲大叫,原來踩空了,腳伸到了下一排的茶樹地里。我打趣說:“還好你腿長,不然真坐地上了?!?/span>


  是不是暴露了什么?


  下山之后,葛老師已在山腳下等我們,好一陣的開心,說不上來,就是開心莫名!


  我們的行走分享,未完待續(xù)。。。

找到約45條結(jié)果 (用時 0.005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6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