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金觀音紅茶功效介紹

找到約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悅品閩茶---九三學社福州青工委茶文化講座

3月9日下午,在三坊七巷丁香苑由九三社員---廈門大學生態(tài)學博士,茶葉點評網(wǎng)創(chuàng)始人周萍為大家開展一場生動的茶文化講座。為了豐富九三學社社員文化生活,通過“茶文化”講座系統(tǒng)講解各種茶的營養(yǎng)成分、藥理功能及文化內(nèi)涵,引領傳播中華文化精粹,推崇健康的生活理念

周博士首先根據(jù)歷史演變跟大家講解了六大茶類基本常識:

最早的綠茶按殺青工藝分成“蒸青綠茶(恩施玉露-日本玉露)、炒青綠茶(龍井),也有按干燥工藝分成的烘青綠茶(福州花茶底坯)、曬青綠茶(生普)”。綠茶的茶多酚物質(zhì)極為豐富,成為世界公認的抗輻射抗氧化飲品。


綠茶基礎上增加七星灶悶黃工藝為黃茶,如君山銀針、霍山黃芽,黃茶有祛濕健脾的功效。


我們看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里頭講茶馬古道,綠茶經(jīng)四川雅安一帶進藏區(qū)或經(jīng)水運,長途風吹日曬雨淋渥堆成了黑茶。現(xiàn)在大家了解到的安化黑茶、茯磚茶,為邊銷茶,為游牧民族提供維生素纖維素,而后演變?yōu)椴貐^(qū)人民喝的酥油茶。


福建茶區(qū)在歷史上北苑貢茶龍團鳳餅,在明朝朱元璋罷團倡散后,發(fā)展出多茶類,慢慢有了全發(fā)酵的紅茶,以正山小種為代表;半發(fā)酵茶烏龍茶也叫青茶,以閩南鐵觀音和閩北巖茶為代表;以及不炒不揉微發(fā)酵的白茶,最大程度保留茶葉的本真及營養(yǎng)性。





大家對好茶都有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在這里周博士分享了一個綜合評定法:


一、不苦不澀: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但如果茶湯尾水是苦味的說明可能采摘太嫩或工藝不到位;而這里所說的澀是像吃生柿子的巴感,鎖喉,咽口水困難。比如巖茶過發(fā)酵的不當工藝造成冷湯澀感。


二、有香有水:咽下茶湯會唇齒留香,口舌生津。香氣高揚但滋味寡淡或者湯水滋味口感好而香氣不足都不夠完美。茶葉本身有700多種芳香物質(zhì),通過不同工藝演繹出不同的香型。如果擔心自己買的茶是否加香精,你可以聞聞看葉底是否有酒精的刺鼻味。


三、耐泡:耐泡度說明茶園管理好,采嫩等級高以春茶居多,工藝精湛。


酸味有些是巖茶陳放一段時間出現(xiàn)的“武夷酸”,也有過發(fā)酵帶來的像食醋般尖銳的酸。


麻感往往是采摘過老或白茶萎凋不到位,或是施肥太重造成的。



一、茶的有益成份

茶多酚---抗氧化---綠茶

茶黃素---保護心血管---紅茶

黃酮---抗衰老---白茶

茶多糖---降血糖---老壽眉、熟普


二、茶的有害成份

農(nóng)殘---草甘膦、復合肥、菊酯類

工藝---蒽醌(炭焙)

重金屬---制茶機具、土壤、沿路種植

黃曲霉素---存放受潮、人為做舊



三、如何辨別有害成份

最科學---實驗室檢測

最實用---望、聞、問、品

--干茶:油光發(fā)亮、摸著粘乎乎的,可能是打糖水,多為紅茶或白茶做舊
? ? ??葉底:特肥厚、墨綠色,可能是復合肥用太多


--有霉味、濕倉存放、黃曲霉素

?? 有煙味、加工不當

?? 有香精味、人為添加


--酸嗖味:加工過程不當

?? 麻苦味:某些農(nóng)藥用過量



四、茶對人體的好處

1.延緩衰老。

2.抑制心血管疾病。

3.預防和抗癌。

4.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

5.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6.美容護膚。

7.醒腦提神。

8.利尿解乏。

9.降脂助消化。

10.護齒明目。


五、健康人群怎么喝茶

一天喝幾杯才算數(shù)?

過量造成體內(nèi)鈣、鐵流失

最佳飲茶時間:24小時都在喝茶

多樣化飲茶:我專情于一種茶



六、亞健康人群怎么喝茶

男士:抽煙飲酒的,喜歡喝重口味的;

? ? ? ? ??良好生活習慣的,喜歡文藝清新范;


女士:茶多酚永保青春

? ? ? ? ??烏龍茶苗條減脂

胃寒:天天喝菊花茶還喉嚨痛

胃熱:晨起口臭,手心發(fā)汗


七、特殊人群怎么喝茶

血脂高:三高首要病因,山楂茶,普洱熟茶。

血壓高:主要在心態(tài),隔代帶娃心平氣和,奶奶因為對孫子沒有太多期望,只看到孩子成長,血壓就正常了。

血糖高:粗枝大葉,粗老葉,比如老樅紅茶的茶梗茶沫。



《中醫(yī)體質(zhì)的分類與判定》



八、最后,周博士給大家亮出金句---茗人茗言

看茶喝茶:什么茶怎么泡

看人飲茶:不同體質(zhì)喝不同的茶

看時飲茶:人的身體狀態(tài)是動態(tài)變化的

喝茶貼士:茶乃萬病之藥,真有病還是得吃藥


根據(jù)生活習慣,南方人愛喝綠茶,北方人愛喝花茶,東南沿海一帶的人愛喝烏龍茶,歐美人愛喝紅茶,特別是調(diào)飲紅茶。

根據(jù)季節(jié),春飲綠茶,夏飲花茶,秋飲紅茶,冬飲青茶

茶點搭配,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



九、茗茶鑒賞

:湯色明亮、渾濁

:香氣純正、異雜、持久性

:濃強、苦澀;啜茶與味蕾充分接觸

:干茶嫩度、色澤;

葉底:勻整軟亮、死沉


十、茗茶沖泡

綠茶與花茶,水溫在85度左右,宜用留根法,建議用玻璃杯觀賞性品飲;

周博士在這里向大伙展示了她家庭常用的玻璃壺與白瓷壺,她坦誠的說,年輕人很多拿不熟練蓋碗的,容易燙手。我們要讓8090通過簡易好用的茶具或者是飄逸杯就能喝上好茶。所以周博士常說“好茶隨便泡”,真到品鑒交流層次時再來講究工夫泡法。


十一、喝茶的宜與忌



文末有彩蛋-----本次活動喝到的好茶


(一)2011年老白茶:煮茶壺里飄出誘人的棕葉香,透著甜醇的棗香。

常有人問我老白茶怎么判斷是否做舊?看葉底,黑乎乎的,摸起來爛爛的;周博士介紹道:存茶首先要原料好,必須是春茶的原料,必須是工藝萎凋到位入口清甜的茶品才值得存放收藏。而倉儲轉(zhuǎn)化的環(huán)境必須干凈干燥通風,杜絕一切不可控的因素。

老白茶的口感特色是甜醇,一路的甜到底,這是茶多糖物質(zhì)轉(zhuǎn)化的結(jié)果,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老白茶隨年份增長其黃酮物質(zhì)含量日益增加;因此說老白茶有抗衰老抗氧化,三降三抗的功效。


(二)純種大紅袍奇丹:奇丹是唯一經(jīng)DNA鑒定為六棵母樹扦插培育的純種大紅袍,其氨基酸含量高因此回甘快而持久,細膩的桂花香在唇齒間漫延。


(三)慧苑水仙:慧苑坑是三坑兩澗知名山場,“醇不過水仙”,杯中茶不僅滋味醇和更有著慧苑坑澗特有有樅味氣息,青苔味糙米香木質(zhì)味或濃或淡,隨著每沖茶湯漸變,尾水還有淡淡的棕葉香。


(四)虎嘯巖肉桂:“香不過肉桂”,周博士介紹說:“巖茶的香氣分三種,品種香,如金觀音金牡丹的甜花香;地域香,如竹窠肉桂特有的桅子花香;工藝香則要求有精湛的技藝,如水蜜桃香、花果香”。我們喝到的這泡肉桂就是本身的品質(zhì)特征桂皮味辛辣感顯著,湯水中有水蜜桃香與奶香。


(五)古早味鐵觀音:本著“傳承茶文化的根與魂”初心創(chuàng)辦的茶葉點評網(wǎng),我們一直秉承“保護即將失傳的制作技藝,挖掘瀕臨滅絕的茶樹品種”,在安溪感德高山區(qū)用自己的所學專業(yè)實施自然農(nóng)法管理茶園,五年不采摘利用生物酶改良土壤。一年只采一季,按傳統(tǒng)工藝重發(fā)酵重搖青,不在空調(diào)房制茶,所出茶品無需冰箱保存,無需碳焙,可自然存放多年。難怪這款茶喝起來桂花香蘭花香都那么細膩的香沉落水,葉底淡黃通透略有紅鑲邊。茶湯金黃透亮滋味優(yōu)美耐泡。

(六)水底香紅茶一聽這名字就可以感受到茶湯里豐富多變的香氣。香能落水堪稱“水底香”。香氣馥郁不具象某種香,它是果香花香蜜香的融合,掛杯香更是幽長。滋味濃厚甜醇耐泡,久坐杯不顯生澀。

(七)茉莉花茶:茉莉--莫離,茉莉花茶自古以來稱為愛情茶,三月上等綠茶靜靜等待七月伏花開放,一層花一層茶睡一次曰“窨”,最好的花茶天香九窨,見茶不見花,茶引花香,花增茶味,是花成全了茶,茶骨子里透著花香。福州有個民謠“閩江口邊是奴家,君若閑時來吃茶。土墻木扇青瓦屋,門前一田茉莉花?!边B約會都這么浪漫,就讓我們沉醉在冰糖甜的花茶里吧。

武夷茶文獻 :大紅袍

鄭光祖

一斑錄

茶貴新鮮,則色、香、味俱備。色貴緑,香貴清,味貴澀而甘。啜茗可以祛腥膩、潤喉吻,不必希盧陸高風,而齒頰饒有韻趣。浙地以龍井之蓮心芽,蘇郡以洞庭山之碧螺春,均已名世。然我虞山亦産茶,嘗至普福,維摩僧出供客,其佳不亞蘇杭,特不可多得耳。若安徽六安茶、湖北安化茶、四川蒙山茶、云南普洱茶,與蘇杭不同味,不善體會者或不知其妙。若閩地產(chǎn)紅袍、建旗,五十年來盛行于世,竊以為非正味也?!睬濉赤嵐庾?《一斑錄》“雜述四”, 清咸豐五年 (1855)刻本

劉訓瑺

茶話

武夷天游巖之上,有古茶樹一株,旁皆危巖,不易采摘,須膽壯者緣梯而上,方可采下。葉大數(shù)指,名曰 “大紅袍”,因葉面微紅故也。每年只能焙制一斤許。貴游者,寺僧以少許飲之,為巖茶最佳品。大紅袍為武夷特種之茶,產(chǎn)危巖中,人工難于采取。舊聞茶熟時,利用猴子攀樹,次第采下。因猴子衣紅袍,故名。現(xiàn)山中罕畜猴者,不知用何法采取?!睬濉硠⒂柆?《劉玉軒詩文選》,閩清玳瑯書樓1983年自印本

郭可光

竹間續(xù)話

武夷九十九巖皆產(chǎn)名茶,奇種以天心巖之大紅袍,慧苑巖之鐵羅漢,磊石巖之白雞冠,蘭谷巖之金鎖匙,天井巖之過山龍,竹窠巖之瓜子金,幔陀峰之半天夭為著。而大紅袍尤為特品,產(chǎn)于天心巖永樂寺三里許之九龍窠石壁上。石壁僅方丈之地,植茶三叢。外向較高者,傳為真紅袍。旁二叢為副車,葉不甚大,芽端帶淡紅色,年僅六七兩,價值數(shù)百金,蓋罕而見珍也。每歲,住持僧以少許分饋當?shù)朗考潱鄤t悉售廈商。郭白陽輯撰,福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整理《竹間續(xù)話》卷三,海風出版社2001年版。

蔣希召

武夷山游記

初三日,陰。今日為上巳佳節(jié),重往天游巖。八時偕達君等出天心,由簑衣嶺下西行,入九龍窠。窠為天心永樂寺,植茶最繁之區(qū),極品之大紅袍即產(chǎn)于是。谷極狹長,約三里,谷底一巖突起, 高可三十余丈,曰龍頭巖。巖半有水滲出,所謂大紅袍名茶即植于巖下,枝干扶疏,高僅三尺余,葉甚蔥郁,正在發(fā)芽。其旁有一種,名副紅袍,此外茶類極夥。 夜宿天游,飲酒幾醉,品茗極多。天游亦產(chǎn)大紅袍,香味極濃,飲后移時,齒頰生涼,胸臆間皆有余芳,是則可異也。去年大紅袍每兩價值十六元,物稀為貴,其信然乎!

曰上奇種,則皆百年以上老樹,至此則另立名目,價值奇昂,如大紅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滿一斤,天游亦十數(shù)兩耳。武夷各巖所產(chǎn)之茶,各有其特殊之品。天心巖之大紅袍、金鎖匙,天游巖之大紅袍、人參果、吊金龜、下水龜、毛猴、柳條,馬頭巖之白牡丹、石菊、鐵羅漢、苦瓜霜,慧苑巖之品石、金雞伴鳳凰、獅舌,磊石巖之烏珠、璧石,止止庵之白雞冠,蟠龍巖之玉桂、一枝香,皆極名貴。此外,有金觀音、半天搖、不知春、夜來香、拉天吊等等,名目詭異,統(tǒng)計全山,將達千種。蔣希召 《蔣叔南游記第一集》,上海福興印書局1921年鉛印本

衷干

茶市雜詠

漫談名種重黃毛,尚有龍團價格高。猴子風流傳海外,白云深處看紅袍。毛猴,茶名,有黃、白兩種,出松溪。龍團則宋時珍品也。宋劉屏山詩云:“猶有清饞未已,茶甌日食萬錢。”清章朝栻詩云:“多者饋盈箱,少或進數(shù)片。詢其值幾何,卑之亦一絹?!逼滟F重可知。三一學校校長陳世鍾云:“英諺謂:十八世紀,相傳武夷大紅袍生高峰之上,人跡不到,以猴子穿紅袍采之?!比淮蠹t袍產(chǎn)于近代,當時有無此茶,待考。

宜興春暖盡瓊膏,小小茶杯似兔毛。莫道諸生終落拓,今朝已試大紅袍。茶壺以宜興為尚,茶杯小巧,不堪一吃,此袁子才所謂“飲人如飲鳥”也。然氣香味甜,不必以為善,且茶愈佳,則消化力越強,多飲亦能傷胃。大紅袍為山中第一妙品,樹僅兩本,年約收茶十兩,至為寶貴難得。市上所售,皆偽品也。出天心巖九龍窠。林馥泉 《武夷茶葉之生產(chǎn)制造及運銷》,《福建農(nóng)業(yè)》1943年第3卷第7-9期

劉超然、鄭豐稔

崇安縣新志

現(xiàn)時天心巖九龍窠所產(chǎn)大紅袍僅兩株,每歲可得茶八九兩,自采摘以至制造, 亦看守綦嚴,其寶貴如此。至其名稱之見于載籍者,以唐之臘面為最古,宋以后花樣翻新,嘉名鵲起,然揭其要,不外時、地、形、色、氣、味六者。如先春、雨前,乃以時名;半天夭、不見天,乃以地名; 粟粒、柳條,乃以形名;白雞冠、大紅袍,乃以色名;白瑞香、素心蘭,乃以氣名;肉桂、木瓜,乃以味名。劉超然、鄭豐稔《崇安縣新志》,1940年刊本

林馥泉

武夷茶葉之生產(chǎn)制造及運銷

山中有名之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不知春等,外人每誤為特殊之品種,實則均系混雜之菜茶中一單株也。

(1)大紅袍(產(chǎn)天心巖九龍窠有正副二株,筆者獲天心寺中老僧之信任,得觀其正株,其采制法詳見本書附篇)。樹高135公分,主干8根,干粗大者達5.5公分。普通者1.5-2.5公分。干色暗灰。樹形老態(tài)。枝條彎曲斜生。分枝頗盛。其枝干上寄生苔類甚多。枝干著生角度50-70度,枝葉著生角度在70°左右節(jié)。間距離較短,僅1-2公分。葉深綠色,葉緣斜上伸展,葉斷面成闊口V字形,光滑發(fā)亮,恰如小水仙葉形(即屬前述之第六種),全葉呈長圓。幼葉呈紫紅色(據(jù)天心寺主持僧云大紅袍命名依此)。葉脈細而不顯,脈數(shù)5-7對。鋸齒淺而稍顯,齒數(shù)20-25對,葉尖鈍略向下垂。葉長5.3公分,幅寬2.8公分,肉厚而脆,葉面淡綠,生有短絨毛。開花期遲,通常花期自十一月下旬至一月下旬,而以十二月下旬至一月下旬為最盛?;ü趶?.2公分,花瓣6個。瓣長1.4公分,幅1.4公分。花絲184個,長7-9公厘,柱頭長6公厘,于半柱3裂。子房表面生細毛,花萼5個,長3公厘,幅5公厘,花托1.05公分。《福建農(nóng)業(yè)》,1943年第3卷,7-9期

按:其余部分如制作,與廖存仁《大紅袍史話及觀制記》內(nèi)容重復或相似者,略去。

廖存仁

武夷巖茶

甲、大紅袍:產(chǎn)于天心巖九龍窠最后一窠之巖腳下,品種為菜茶,樹根終年有水從巖壁涓滴而下,樹高丈四尺,樹勢披張,葉極厚,深濃綠色,樹干滿生苔蘚,樹齡衰老,至少在七八十年以上,年僅制茶八兩至十二兩。旁有一株,樹勢生長較優(yōu),是為副本。現(xiàn)山僧以此茶名貴,恐參觀者采折枝條,損傷茶樹,另以附近大石壁下,巖腳尋丈有崩石罅隙處,所植之菜茶三叢,以紿游客。此茶以產(chǎn)量無多,外人不易購得,于是傳說種種,故神其事,有謂:“野生絕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菜餌山猴采之?!庇兄^:“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削壁間,風吹葉墜,寺僧拾制為茶,能治百病?!碑?shù)貍髡f則謂:“為巖上神人所栽,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能自顧,無須管理。有竊之者,立即腹痛,非棄之不能愈。蓋此為神人所植,凡民不能先嘗也。

提叢:提叢則又提自千百叢之單叢中最優(yōu)異者,采摘制造均維謹維慎,品質(zhì)之佳非言語或文字所能形容,如天心巖之“大紅袍”,慧苑巖之“白雞冠”,竹窠之“鐵羅漢”,蘭谷巖之“水金鉤”,天井巖之“吊金鐘”等。廖存仁《武夷巖茶》,《福建農(nóng)業(yè)》1943年,第3卷第7-9期

廖存仁

大紅袍史話及觀制記

武夷巖茶夙負盛名,其茶具巖骨花香之勝,制法介于紅茶綠茶之間,必求所謂綠葉紅鑲邊者方稱上乘,其味甘澤而氣馥郁,無綠茶之苦澀,有紅茶之濃艷,性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名馳遐邇,中外同欽,遜清充作御茶之大紅袍,尤為巖茶中之吉品,外間對大紅袍之傳說,妙不可言,有謂野生絕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餌山猴采之,有謂“樹高千丈,葉大如掌,生窮崖峭壁,風吹葉墜,寺僧拾制為茶,能治百病?!碑?shù)貍髡f則謂為“巖上神人所栽,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禮拜,泡少許供佛,茶可自顧,無需人管理,有竊之者立即腹痛,非棄之不能愈,因此為神人所植,凡人不能先嘗”其說紛紛,莫衷一是,筆者適得機會觀其采制頗饒興趣。

天心寺觀山僧采茶十七日晨偕林主任夫婦匆匆至天心,見妙當方丈在韋陀佛前焚香禮拜,另一小僧撞鐘三響,方丈即攜二僧(一提茶籃另一持和尚袈裟),出寺門至茶墩邀包頭及做青師轉(zhuǎn)向寺右之山嶺而下,嶺盡沿溪澗而上。行約二里,見大石壁下,巖腳尋丈,有崩口罅隙處,方丈之地,植茶三叢。距茶叢五六丈遠巖腳上,架一板屋,行至此,方丈止步,顧謂筆者曰:此處名九龍窠,是茶即大紅袍,其中間較高一株為正本,旁二叢其副本也。言已即攀緣而登,二僧尾之,筆者與林主任等數(shù)人亦隨之而上,審視之,茶樹品種并無特殊,即普通之菜茶,樹高一米多,主干約十枝,茶叢周圍約五米半,枝葉已被人攀折過多,樹勢不甚繁茂,葉不甚大,帶淡綠色,茶芽微泛棕紅色。以地方太小,我等四人,立于茶樹之外旁,手握干枝,以防傾跌。方丈及二人立于里側(cè),披袈裟,焚香燭,放火炮,向茶樹禮拜。拜畢,方丈開始采摘,口中念“中華民國,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念畢,將所摘茶葉,擲于籃中,攜一僧先歸,留他一僧與包頭等采摘。采摘完畢,職并參觀其制造。

祭太伯分贈大紅袍正午寺僧備齋祭茶廠中供奉之楊太伯,由方丈妙常和尚領導誦經(jīng)行禮,態(tài)度謹嚴。據(jù)云,楊太伯為江西人,乃開發(fā)武夷山植茶之鼻祖,現(xiàn)武夷各茶廠咸供奉之。十八日上午茶葉制成,寺僧以小簸箕盛之,置于正殿之釋迦牟尼佛前,然后各殿遍燃香燭,并以泉水泡大紅袍一壺,每佛前一杯。諸事就緒,方丈領寺中較有地位之和尚,各披袈裟,在釋迦牟尼殿行禮,另一僧撞鐘,一僧放爆竹,儀式隆重,如作大場佛事然。禮畢,方丈將小簸箕內(nèi)茶葉,持歸收藏,其余別僧,則以壺中供佛所余之大紅袍茶齋客,并分寺中諸和尚及茶廠制茶工人,每人一杯,彼等分得一杯,如飲甘露,均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今天吃了大紅袍?!?/p>

武夷天心巖“大紅袍”采制記錄三十年五月十七日

茶樹地點:天心巖九龍窠采摘時間:上午八時三十分茶青重量:二斤四兩曬青篩數(shù):分攤四篩曬青時間:自九點三十分起至十點三十分止共計一小時曬青翻拌次數(shù):九點五十三分翻拌一次曬青溫度:由攝氏三十二度半升至三十五度半涼青篩數(shù):由四篩拼作二篩(是時茶葉頗為柔軟,以手握住,僅微有響聲,用手平舉葉柄,則茶端與兩邊向下垂)曬青時間:自十點三十分起至十點四十五分止共計十五分鐘涼青溫度:攝氏二十五度茶青進青間時間及篩數(shù):十點四十五分移入青間,由兩篩攏作一篩,并攏時搖動十二轉(zhuǎn),是時茶葉已無燒氣。青間溫度:攝氏二十一度半(至夜深尚無變動)茶葉在青間放置之時數(shù):十七日上午十時四十五分移入青間,至十八日上午一時二十五分取出交炒,共計十四小時四十分做青次數(shù):共計七次一、第一次 十二點二十七分,僅搖十六下,未曾用手,惟攤放面積縮小在篩沿內(nèi)三寸左右,是時茶葉與進青間時無甚差異。二、第二次 下午二時八分,約搖八十轉(zhuǎn),亦未曾用手,是時茶葉已微有發(fā)酵現(xiàn)象,能看出一二片邊緣有似豬肝之紫紅色。三、第三次 四點四十五分,先搖一百轉(zhuǎn),然后用雙手握葉輕拍二十余下,拍后復搖四十余轉(zhuǎn),是時發(fā)酵程度增加,嫩葉邊緣多現(xiàn)紫紅色,并略恢復生茶原有之生硬性,攤放面積大小如前。四、第四次 八時五分,搖四十下,未曾用手,茶葉有半數(shù)成所謂綠葉紅鑲邊,并頗硬挺,攤放面積再縮小約在篩沿內(nèi)五寸左右。五、第五次 九時十分,搖一百四十四轉(zhuǎn),茶葉形狀與前無異,惟更硬挺耳。六、第六次 十時四十五分,先搖一百轉(zhuǎn),然后用雙手握葉輕拍三十下,再搖五十轉(zhuǎn),是時茶葉已全部硬挺,葉邊皺縮,葉心凸出,卷成瓢形,并有一股香氣,芬芳馥郁,攤放面積更甚縮小,直徑約一市尺七寸。七、第七次 十二時正,搖六十下,做三十五下,是時茶葉紅綠相間,香氣益濃。十八日上午一時二十五分處理適度取出交炒。炒青時間:初炒一分半鐘,翻拌八十六下溫度估計約攝氏一百四十度左右。復炒二十秒鐘,解塊兩次,翻兩轉(zhuǎn),溫度估計約一百度(因時間來不及未用溫度計)烘焙:初烘二十分鐘,翻三次溫度八十攝氏度。復烘二點十分鐘,溫度攝氏六十八度成茶重量:八兩三錢(茶頭焙茶在內(nèi))廖存仁《大紅袍史話及觀制記》,《萬川通訊匯訂本》 ,1942年

陳舜年,等

武夷山的茶與風景

首先要介紹的是大紅袍,這聲望簡直是太大了,它生長在離天心巖三四里的九龍窠,屬永樂禪寺(通稱天心寺)所有,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以真品示人。據(jù)調(diào)查,真正的大紅袍在九龍窠最后較高的一個巖旁邊,巖壁中有一個小孔,常有泉水從巖孔中流出,旁有茶樹數(shù)株,靠巖壁者為正大紅袍,相鄰者為副大紅袍。大紅袍的采摘制造極為講究,且有極繁重的儀式。成茶不過半斤左右,其成名雖然由于品質(zhì)的優(yōu)良,但大半還是宣傳的功效。陳舜年、徐錫堃、俞庸器、向馨《武夷山的茶與風景》,1944年版。

羅盛財

武夷茶名叢研究

大紅袍(JM062)C. sinensis cv.Dahongpao

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晚生種。武夷山傳統(tǒng)五大名叢之首。原產(chǎn)九龍窠。相傳清代已有大紅袍茶名。在各名叢中,大紅袍聲望最高,傳說頗多,被尊為神物和茶王,譽滿海內(nèi)外。原有母株4叢,植于九龍窠懸崖一石砌平臺上,巖邊峭壁上留有摩崖石刻“大紅袍”三字為記。1980年建九龍窠名叢圃的同時,在大紅袍原處連接砌筑梯層2層,補植母株大紅袍2叢,因此大紅袍現(xiàn)有母株共6叢。大紅袍曾有正、副本之分,現(xiàn)代以第2叢、第6叢及其無性系為大紅袍茶樹代表群體。第1叢與第5叢為同一類型副本,第3叢、第4叢各為不同類型副本。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紅袍群體在巖山有較大面積擴大栽培,國內(nèi)一些科研、教學單位有引種。植株適中,樹姿半開張,分枝較密。葉片呈水平狀或稍上斜狀著生。葉片長6.5cm,橢圓形,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脈沉,葉面微隆起,葉緣平或微波,葉身稍內(nèi)折,葉質(zhì)較厚脆,葉齒較銳深密,葉尖鈍尖。芽葉紫紅色,茸毛尚多,節(jié)間短。花冠直徑3.5cm,多為6瓣。花柱3裂。芽葉生育力較強,發(fā)芽較密,持嫩性較強。春茶適采期為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制烏龍茶,品質(zhì)優(yōu)異,條索緊實,色澤綠褐潤,香氣高雅、清幽馥郁芬芳、微似桂花香,滋味獨特,醇厚回甘,“巖韻”顯,是武夷巖茶之珍品??购耘c抗旱性強,扦插繁殖力強,成活率較高。與其他名叢相比,大紅袍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工藝要求特殊嚴格,栽培上宜選擇與原產(chǎn)地相同或相類似的上好巖山茶地種植,施用有機肥,適時深翻、客土,效果更佳。

羅盛財《武夷茶名叢研究》,福州:福建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21年版

資料來源:茶經(jīng)導讀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十九年“匠心”泡一壺好茶!他是南茶北種領路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南茶北引”工程開始實施,青島、日照、臨沂相繼試種茶樹成功,拉開了北方種植茶葉的序幕。北緯36°的煙臺海陽,是世界上公認的種植茶葉緯度最高界限的地方,茶樹卻在這里發(fā)芽生長,代代延續(xù)。一棵棵茶樹吐新芽,一批批茶茗上新市,一陣陣茶香醉心窩。就在黃海之濱、膠東半島南翼的山東省海陽市丹露春茶場,作為魯茶的“后起之秀”,“海陽綠茶”與“日照青”、“嶗山綠茶”構(gòu)成了魯茶三足鼎立的格局。這一不凡的成就,離不開海陽出生的一位平凡的退伍農(nóng)村兵——錢振磊。

退伍返鄉(xiāng)的農(nóng)村兵

2000年12月,海陽發(fā)城鎮(zhèn)忠厚村的農(nóng)家子弟錢振磊響應國家號召,投身火熱軍營,成為武警寧夏總隊吳忠市支隊的一員。兩年的部隊生活,讓他開拓了眼界,磨練了品格,憑借一顆責任心和扎實的業(yè)務技能,獲得了執(zhí)勤能手和執(zhí)勤標兵、優(yōu)秀士兵等榮譽稱號。

退役返鄉(xiāng)的日子很快到來,離開部隊的那一刻,錢振磊成為一名退伍返鄉(xiāng)的農(nóng)村兵,面臨就業(yè)選擇,站到了人生的岔路口?!案赣H的榜樣給我樹立了人生的燈塔,也堅定了我的發(fā)展目標。”在錢振磊眼中,父親錢樹國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茶癡”,想當初,父親經(jīng)營的紙箱廠生意風生水起,穩(wěn)定可觀的收入令人艷羨,錢振磊也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滿懷濟世雄心的父親卻獨獨愛上了種茶,為了在海陽大地創(chuàng)出一個新的致富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他一頭扎進茶園潛心研究。要知道,當時南茶北引的技術(shù)尚未成熟,在海陽種茶更是“拓荒者”一般的存在,面向一片未知的領域,父親像一名勇士般孤獨前行。2003年5月,錢振磊深受父親感動,最終選擇種植茶葉,與父親一同走上了南茶北引之路。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錢振磊很快品嘗到了“骨感”的滋味:新上的30畝茶園,起初苗木長勢很好,豐收可期,但由于缺乏經(jīng)驗,栽培方式不對路,2004年剛開春苗木全死掉,一棵沒剩,損失高達20多萬元?!澳喜璞币边^程中最難解決的苗木越冬問題,猶如豐收的“攔路虎”。錢振磊和父親一同琢磨怎樣解決越冬難題,研究出了一套小弓棚越冬方法。2004年秋,不甘失敗的父子倆再次種茶20畝,并邀請主管部門的科技人員一同參與,集中攻關南茶越冬和抗旱等課題,丹露春茶場也成為海陽市“南茶北引”的試驗田,在技術(shù)人員的幫助下采用土法冬季保溫保濕試驗。

準備充分、信心十足,這下應該成功了吧?不!老天哪有這么容易遂人愿。最終迎接他們的,仍是不到20%的苗木成活率。兩次失敗,損失已高達40萬元,不僅消耗了父親的大量精力,也讓錢振磊背負巨大的精神壓力。對他來說,那是一段難熬的日子。繼續(xù)干下去是否會有出路?未來的路應該怎么走?沒人能告訴他。

在部隊練就的不怕苦、不服輸?shù)钠焚|(zhì)讓錢振磊在失敗的重擊下頑強站了起來,測土質(zhì)、學技術(shù)、找資料……他花費十幾萬元跑遍大江南北,跑遍國內(nèi)大大小小幾十所農(nóng)科院所,尤其是日照綠茶的引進成功后,錢振磊經(jīng)過詳細考察和反復論證,于2006年先后引進龍井43、龍井長葉、碧云等國家級優(yōu)良品種,再次種茶20畝,將學到的成功經(jīng)驗運用到實踐中。

山重水復疑無路,終有柳暗花明時。轉(zhuǎn)年,2007年春,苗木成活率高達90%以上,海陽茶引種成功!錢振磊和父親一起攻克了在北方種植茶葉所面臨的成活率低、抗旱防凍等技術(shù)難關,摸索出一整套南茶北種高產(chǎn)裁培管理技術(shù),形成了有別于南茶的海陽綠茶特色——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有明顯的保健優(yōu)勢。海陽茶的成功種植,為煙臺農(nóng)業(yè)版塊鑲嵌了一顆珍貴的綠色“寶石”。

勇立潮頭的創(chuàng)業(yè)者

憑著一個“韌”字,錢振磊成功在海陽種出了茶葉,成為海陽茶產(chǎn)業(yè)化發(fā)展的領軍者。但發(fā)展初期的考驗遠不止于此,產(chǎn)量、名氣、銷售門路,都成了擺在面前繞不過的坎兒。

“剛剛有了茶葉成品,我像帶著寶貝一樣參加煙臺果蔬會,但大家都不認,甚至不知道海陽還產(chǎn)茶?!卞X振磊記得,當自己信心滿滿將心血凝結(jié)成的茶葉擺到消費者面前時,卻換來了冷漠和質(zhì)疑,展位前冷冷清清,媒體對他的評價是:海陽茶農(nóng)賠錢賺“吆喝”。

顯然,海陽茶正處發(fā)展初期,雖在北茶中品質(zhì)上乘,卻面臨“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境地。錢振磊沒有被一盆涼水澆滅熱情,反而愈加清醒——消費者不認,就免費請大家喝茶;名氣不大,就多宣傳推介;從此,錢振磊走上了內(nèi)提品質(zhì)、外打名氣的發(fā)展道路。

2018年錢振磊報名參加了山東省農(nóng)廣校組織的山東省優(yōu)質(zhì)茶葉關鍵技術(shù)培訓班(海陽),2019年又報名參加了農(nóng)廣校組織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理人培訓,通過主動學習,認識了茶葉種植的專家,學習到先進的茶葉種植、加工技術(shù),拓寬了發(fā)展思路,積極引進茶葉生產(chǎn)新技術(shù)、茶樹栽培新模式,探索茶葉管理新模式,通過試驗、示范,加大推廣面積,海陽茶葉的內(nèi)在品質(zhì)和茶葉產(chǎn)品的多樣化快速提升。

同時,借助政府搭臺、企業(yè)唱戲的推介活動,錢振磊奔波于北京、寧夏、杭州等地多次宣傳推介。時過六年,海陽茶再度來到果蔬會的平臺,已經(jīng)有了堅強后盾的支撐——在錢振磊的帶動下,海陽茶園面積達到2萬畝,年產(chǎn)干茶近500噸,丹露春茶場從最初只有綠茶發(fā)展到如今的紅茶、烏龍茶多個新品種。面對越來越多對海陽茶了解的人,錢振磊也已經(jīng)從單純賣茶到推廣茶文化,向消費者介紹海陽茶的生長環(huán)境、保健功效、茶具使用甚至細致到水溫控制、沖泡方法等,展位前的消費者絡繹不絕?!昂芏嘞M者都是奔著海陽茶來的,有好幾位都能說出丹露春的哪種茶好喝,他們對海陽茶的了解可想而知?!?

靠著一顆做精品的敬畏之心,成就丹露春的茶葉品牌。如今的錢振磊,茶園開到哪,哪里就是一片沃土;產(chǎn)品賣到哪,品牌就能在哪里扎根。專注于制茶的“匠心”,讓丹露春茶葉攬獲亞太茶茗大獎峨眉山國際評比銀獎、全國林產(chǎn)品交易會金獎、海陽市茶葉推薦會綠茶紅茶類雙金獎等諸多獎項,榮譽加身的丹露春茶葉還獲得了“山東名牌”榮譽稱號,在全省乃至全國打響了海陽茶品牌。

不忘初心的追夢人


常懷求利之心則利薄,盡享創(chuàng)業(yè)之苦則甘來。在錢振磊看來,經(jīng)過這些年的“折騰”,碧雪香之所以能成為一款名品,靠的是不改初心、不敢造次。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錢振磊始終告訴自己,要做一個有正能量的人,做一個真正的茶人;一定要嚴格要求產(chǎn)品質(zhì)量,切勿投機取巧;一定要嚴把食品安全關;始終堅持以質(zhì)量求生存,以科技求發(fā)展的經(jīng)營理念來打造自己的茶園;確保茶葉綠色種植、生態(tài)健康;不欺騙消費者,以誠待人,真誠面對每一位顧客……從認識到實踐、從實踐到認識,循環(huán)往復,以致無窮,錢振磊不僅在制茶技術(shù)上不斷精進,也在精神品格上不斷升華,成為一名永遠在路上、不忘初心的追夢人。

“帶動發(fā)展、致富一方”,成為他對事業(yè)追求的目標。2008年成立海陽市丹露春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后,錢振磊先后引進平陽特早、龍井43、福鼎大白、金觀音等國家級優(yōu)良品種,種植面積100畝,合作社面積1000畝,2019年成立了山東長仙丘茗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輻射帶動發(fā)展茶葉面積5000余畝,無償傳授茶葉種植管理技術(shù)。

作為海陽市農(nóng)廣校的實訓基地,在高素質(zhì)農(nóng)民培育工作中,他積極發(fā)揮引導、示范、輻射帶頭作用。他參與創(chuàng)業(yè)培訓工作,結(jié)合親身經(jīng)驗為創(chuàng)業(yè)農(nóng)民剖析面臨困難與解決辦法;參與新型農(nóng)業(yè)經(jīng)營主體帶頭人培訓,把更多、更好的農(nóng)業(yè)科技知識、技術(shù)和信息傳遞給更多的農(nóng)民,帶領農(nóng)民增收致富,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無償向10余為貧困戶傳授茶葉種植管理技術(shù),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同時先后資助2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自費開展了“為環(huán)衛(wèi)工人送降暑茶”、“為交警送降暑茶”、“慰問退伍軍人”公益活動……為了回饋家鄉(xiāng),錢振磊還積極參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響應當?shù)厥形⑹姓栒?,先后捐助發(fā)城鎮(zhèn)忠厚村、東村街道前辛治村整修道路、架設路燈,為農(nóng)村環(huán)境改善貢獻力量,得到了當?shù)卮迕竦慕豢诜Q贊。

十九年匠心堅守,只為泡一壺好茶,錢振磊用青春和汗水,詮釋了工匠精神的內(nèi)涵。如今,他已在茶葉加工領域聲名鵲起,卻從未停止超越的腳步,這位有理想、有抱負的退伍農(nóng)村兵,正以不甘示弱、不輕易放棄的軍人品格,以更高的標準擦亮海陽綠茶這顆顆璀璨的明珠。

來源:煙臺廣播電視臺,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