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喝茶幾手指

找到約261條結(jié)果 (用時 0.004 秒)

喝茶審評看葉底,好比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我吃到一條魚,覺得魚肉味道很鮮美,吃完后翻了一下魚骨作了記錄:整條魚骨外形完整、魚刺排列整齊,泛瓷白色,手感堅硬,手指被魚刺扎到有刺痛感.......

你肯定會說:你沒病吧?吃飽了撐的吧!

哎,你說對了,我們現(xiàn)在的茶葉審評就是這么干的。

你去看,但凡學(xué)過茶葉審評帶證的,在茶葉審評報告的最后都會寫上類似這樣的內(nèi)容:葉底鮮活有光澤、肥壯勻稱,色黃綠,手感柔軟有彈性......

茶都喝好了,還寫這樣無關(guān)痛癢的廢話干嘛呢!

有人說,從葉底可以看出很多信息?

能看出什么信息?

信息都在茶湯的香氣和滋味里了好吧!

你都已經(jīng)榨干了它的靈魂,難道還有必要作個“尸檢報告”嗎?

龍井茶有炒豆香、板栗香,說明采制天氣晴好、殺青火候到位;有青臭氣、寡淡無味說明是雨水茶。

安吉白茶泛青竹香、滋味鮮爽是高山茶;有魚腥味、口感淡薄是大田里化肥施的過多或雨天茶。

紅茶泛薯香是入門級,有花果香是好茶;有青味是發(fā)酵不到位、有漚味是發(fā)酵過頭、反酸是茶葉返潮。

好的生普有苦有澀但能迅速化作回甘,杯盞泛花蜜香;差的生普有怪味,苦澀不化、難以下咽。

好的武夷肉桂有花果香、有山場氣息、有坑澗韻味且耐泡;差的肉桂只有火香,且味苦澀不耐泡。

好的水仙香氣悠長、口感細膩、木質(zhì)味濃郁且耐泡,差的水仙香氣淺薄、滋味寡淡索然無味。

安化黑茶里能喝出淺漚味、松煙香是對的,這是加工時經(jīng)過熱揉渥堆和七星灶烘烤留下的痕跡,反之則不是地道安化茶.......

但凡天下茶,好喝就繼續(xù)喝,不好喝就倒掉,你還看什么葉底?

明前茶、還是雨前茶;春茶、還是秋茶;高山茶、還是低海拔茶;正巖茶、還是洲茶;古樹茶、還是臺地茶。茶中所含的一切信息都可以在品飲的過程中都體現(xiàn)出來,你看葉底有何用?

有人說,茶葉審評技能是給茶廠、茶企業(yè)的工作人員用的,這點我相信,茶企的茶葉需要拼配、勻兌,盡力做到口感接近、品質(zhì)統(tǒng)一。

好吧,茶廠、茶企業(yè)審評人員怎么評我們不知道,我只看到現(xiàn)在滿大街的各級評茶師們,在喝茶時都在用填鴨式的茶葉審評方式和專用術(shù)語對茶葉進行評頭論足。

不管是初級評茶員,還是高級評茶技師為某款茶寫評鑒報告時都是一樣的內(nèi)容,比如:色澤翠綠、較翠綠、尚翠綠;外形勻稱、較勻稱、尚勻稱;香氣馥郁、較馥郁、尚馥郁;滋味鮮爽、較鮮爽、尚鮮爽;茶湯明亮、較明亮、尚明亮等模棱兩可的形容詞。

這是許許多多各種等級的評茶師們?nèi)粘F奋鴷r的機械填鴨式表格

這是日常喝茶啊,又不要你拼配、勻兌,我真不知道他們證書的等級高低是靠什么來區(qū)分的?那些動不動在自己頭銜上寫上國家一級評茶師等字樣的人,其實只是學(xué)會了做幾道填空題而已。

三教九流的評茶水平,你屬哪一型?請對號入座——點擊瀏覽

我不喜歡填鴨,更愿意用充滿生活氣息的文字來描述,用大家都能聽得懂、看得懂的方法來寫茶評,簡單、實用、貼近最真的感受。

比如喝到一款荒野黃茶,我會這樣寫品鑒報告:

干茶緊瘦盤曲,烏褐間白毫,泛煙絲、小車麻油、成熟的玉米香,極其誘人。

取干茶5克,投120ml蓋碗,沸水細水打圈沖泡,第一泡30秒出湯,湯色淡黃清亮,茶湯甘甜醇厚、柔順至極,湯含青甘蔗皮的甜香,杯底泛蜜香。

第二泡10秒出湯,湯色金亮,碗蓋泛丁香花、杉木葉、玉米汁、木槿花的混合香,甚是開胃。茶湯柔順,甘中帶辛,微苦中泛甜,生津如泉涌,那內(nèi)功讓人不得不貪杯。

第三泡12秒出湯,湯色淺黃透亮,茶湯入口肥美鮮爽甘甜,荒野茶特有的辛香與滋味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般舒暢讓人欲罷不能。

第四泡15秒出湯,湯色金黃透亮,茶湯入口仿佛是淺淺的蜜糖水般濃稠醇厚,加上那微微的苦與澀,將口腔對茶湯的欲望控制的死死的。杯底泛淺蜜香和盛開的木槿花香。

第五泡25秒出湯,碗蓋帶湯聞泛淡雅的米蘭、小葉女貞、杉木葉、木槿花的混合香。茶湯甘甜醇厚,生津極快,舌尖微泛澀,如同練了10年的太極推手,綿里藏針,功力非凡。

第六泡30秒出湯,滋味依舊甘甜,澀感蔓延到舌頭中部,水味不易覺察,隨著一聲飽嗝上來,總算有了歇息一下的滿足感。

用保溫杯減少投茶量悶泡口感也能讓你喜出望外,一杯可以保證你半天的續(xù)命。

茶是飲品,我們所追求和享受的無非就是它的香氣和滋味而已。我一直認定盲人評茶最中立、最精確,他們不受花花世界的干擾,細心靜品一款茶的各種香氣、滋味與真諦。

而我們正常人卻常常被所看到的外表所迷惑,被教條主義所禁錮。

很多時候,形狀不好的未必不是好茶,高山茶比起大田里的茶要難看很多,但卻好喝;

色澤綠的茶未必是好茶,翠綠鮮活非常漂亮的竹葉青肯定沒做干,極其難喝;

茶芽葉細嫩的未必是好茶,絕大多數(shù)茶葉的香氣和甜度是要靠葉片和葉莖所積累的。

但你看當下綠茶流通市場里,無論茶企、茶商、還是消費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外貌協(xié)會”,茶葉只要形狀好看、顏色好看,只有好看才能賣上好價錢,這變成他們制作、銷售時的硬道理。至于好不好喝不重要,因為消費者也是“看臉”(外相)漂不漂亮,內(nèi)在的東西又有多少人懂。

這就造成了一個奇葩又無奈的怪象:中看不中喝的茶葉大家趨之若鶩,好喝不好看的茶葉卻無人問津。

能體現(xiàn)茶葉本質(zhì)的排列應(yīng)該是:香、味、色、形。

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本末倒置了。

最后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喝茶這件事:味道才是王道,其他都是狗屁。

——作者:書卷彎刀,獨立茶人,不止于茶。

為什么喝茶要敲桌子?敲幾下才算正確?

  廣東的餐桌上有這樣的習(xí)慣,當別人給你倒茶或酒時,他們總是喜歡彎腰敲桌子,有時是一兩次,有時是兩次。"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我覺得它很奇怪,甚至很粗魯,但事實上,這兩個人都隱藏著一種茶禮節(jié)! 

  作為一個廣東人,從小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他自然就學(xué)會了這一套,甚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是這樣過來的,現(xiàn)在仍然是一種理解的狀態(tài)。今天,我將給大家一個深刻的演講,為什么喝茶要敲桌子?敲幾下才算正確?
  一、叩手禮或謝手禮的由來
  別人給你倒茶的時候,為了表示對他的感激和尊敬,他們會敲桌子或幾次。這種茶習(xí)俗叫鞠躬或謝你。這種方法已經(jīng)在江湖中使用過,不只是在廣東。也許廣東人喝早茶的形象深深地影響到了人們的心中,所以桌子敲得更頻繁,事實上,其他地方也是如此。那么,這種鞠躬或謝謝是怎么來到這里的呢?

  據(jù)傳說,乾隆年間,皇帝外出旅游時,經(jīng)過茶館喝茶。為了隱藏他的眼睛和耳朵,不透露他的身份,他跟隨官員,當然,形成一塊茶,并坐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侍者開始從桌子上倒幾步茶,還有功夫,茶就像一條白龍進了杯子,不偏不倚,很好看。
  乾隆發(fā)現(xiàn)侍者的倒茶技術(shù)令人驚嘆,于是他心甘情愿地給旁邊的官員倒茶。當這位官員看到他的心知道是不是不好的時候,他就不能揭穿皇帝而跪下。然后他跪下來,而不是彎著手指跪下,敲了敲桌子。后來乾隆商量了一下,才明白了這個意思,于是茶幾上的敲打儀式就傳下來了。
  二、叩手禮對不同場合、不同手勢的講究
  1.長輩給晚輩倒茶:這時,晚輩應(yīng)將右手握拳,拳背朝上,用五指輕敲桌面。一般敲三下即可,意思是五體投地,為倒茶之人行叩拜之禮。

  2.平輩給平輩倒茶:只需要食指和中指并攏,輕敲桌面三下即可,表示給予對方應(yīng)有的尊重。
  3.晚輩給長輩倒茶:長輩可以用一只手指在茶杯邊緣輕敲一下,表示尊重。或者,如果長輩遇到比較欣賞的晚輩,可以用中指在茶杯邊緣輕敲三下,表達你的欣賞。
  中國是禮儀之邦,叩手禮是茶桌禮儀的一個代表性動作。在茶桌上,主動行叩指禮,感謝泡茶人,讓泡茶人感受到客人的好意和尊重,雙方關(guān)系無形中變得更加融洽。學(xué)習(xí)茶禮儀,可以提高個人修養(yǎng)。喝茶其實講究的是修心養(yǎng)性,復(fù)雜的禮節(jié)點到即可,也不要太在意,意思表達到位即可。一般是用手指輕敲桌面回應(yīng)便可,也不用太在意多少根手指或敲多少下。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復(fù)雜的禮儀可以刪繁就簡,但基本的茶道禮儀我們還是要謹記在心,并且繼續(xù)發(fā)揚和延用。


刀叉用得溜,喝茶禮儀怎能一竅不通?

吃西餐,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

除了在街頭巷尾逐漸增多的西餐廳,還有大量的影視劇時常穿插著男女主角約會吃牛排、海鮮的場景。


?

就餐時穿什么衣服合適?刀叉的用法如何?牛排幾成熟最鮮嫩?每道菜搭配哪種酒來提味?……

?

一連串的問句,即便沒有專門培訓(xùn),我們也能在潛移默化中說出個大概。

?

?

相比之下,喝茶的場景卻并不多見。



除了在少數(shù)地區(qū),諸如潮汕,喝茶已經(jīng)成為日常必需配置以外,大部分地區(qū)的茶,仍局限在茶館、茶室內(nèi),尚未走入大眾的生活中去。


即便是在大眾傳媒的作品中,也很少見到。



喝茶時的基本知識、禮儀等,自然也隨著場景的褪色而逐漸淡去,甚至被許多人以為是微不足道。


不必如此講究,關(guān)注茶本身就好”。

?

可是,當我們好奇地學(xué)習(xí)新事物的同時,傳統(tǒng)的習(xí)慣能就此省略嗎?

?

?

喝茶時的諸多禮儀,換到日常場景中,早已精簡了許多。

?

目前保留的“講究”,早已不僅是行為上的至簡,而是那些藏在禮數(shù)背后,不可再跳過的文化內(nèi)涵。



叩 指 禮


以簡單的一個小動作——扣指禮為例。



日常喝茶中,經(jīng)常見到主人在敬茶時,客人在茶桌上對著茶杯扣幾下手指,以示感謝。

?

“叩指禮”多流行于廣州、潮汕等地區(qū),現(xiàn)在也漸漸在全國各地沿用開來。


|?關(guān)于“叩指禮”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時,來到淞江。他帶領(lǐng)兩位太監(jiān)到一家茶館內(nèi)喝茶,茶館老板拎著一只長嘴茶吊來沖茶,端起茶杯,茶壺一臉三灑,茶杯內(nèi)正好淺淺一杯,茶杯外連一滴水都沒有濺出。



乾隆皇帝看著新奇,就問老板這動作的來歷,得知名為“鳳凰三點頭”?;实垲H有興致,于是學(xué)著拿起老板的水吊,向茶杯內(nèi)斟茶。



一旁陪同的太監(jiān)著了急?;实劢o自己倒茶,本是驚恐地跪下謝恩,但此行微服私訪,如果做出這樣的動作,必然暴露皇帝身份。而在這魚龍混雜的茶館里,等于陷皇帝于險境。

?

于是他急中生智,用手指叩桌子,以“叩手”代替“叩首”。從此,“以手代叩”的動作就被延續(xù)至今,以表對敬茶者的尊敬與感謝。

?

| 目前應(yīng)用在日常茶桌上的“叩指禮”,主要有三種形式



當長輩為晚輩倒茶時,晚輩應(yīng)五指并攏成拳,拳心向下,五個手指同時敲擊桌面三下,相當于五體投地跪拜禮。

?


當平輩之間倒茶時,客人應(yīng)將食指和中指并攏,敲擊桌面三下,相當于雙手抱拳作揖。

?


當晚輩為長輩倒茶時,長輩用食指或中指敲擊桌面三下,相當于點頭致意、表示欣賞。



“叩指禮”,只需動用手指輕擊,確實是一個極細微、容易被忽略的小動作

?

然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敬與禮,卻全然蘊含其中。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叭藷o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禮數(shù)就像烙在中華民族骨子里的印記,成為了我們行為處事的隱形標桿。





在茶席中,主人用備好的茶葉,悉心沖泡、慷慨相待,是對客人的真切歡迎。

?

客人扣指表謝,是對主人待之以禮的回應(yīng),亦為禮尚往來。




倘若丟了這一“小事”,禮數(shù)的傳遞也在此環(huán)斷開,它們背后蘊含的故事、精神,都將隨之消失。

?

?

就好比,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離開家鄉(xiāng),成為另一個城市的新住民。他們的孩子,自幼起便講普通話居多,但論方言,卻大多只是能聽懂、不會說,應(yīng)付長輩勉強夠。

?

似乎在新環(huán)境中,只要充分融入其中、掌握新的生存指南即可,而原生方言看起來就全無必要了。

?

但別忘了,方言,又叫“家鄉(xiāng)話”。它的背后,承載的是整個家鄉(xiāng)。



當我們聽到、說著一口限于地域的方言,即使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仍能感到暖暖的親切。

?

這與喝茶時,我們所講求的禮數(shù),如出一轍。



茶席上,敬茶扣指間,細微的傳統(tǒng)習(xí)慣,是人們可以拋開身份、回歸傳統(tǒng)時相視一笑的默契

?

這是歸屬,是根源,也是我們隨處可棲的立身之本

找到約254條結(jié)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找到約7條結(jié)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