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古茶樹是國家保護植物嗎

找到約42條結果 (用時 0.021 秒)

古茶樹九問

編者按:根據前不久古茶樹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國家創(chuàng)新聯(lián)盟與西南林業(yè)大學古茶樹研究中心聯(lián)合發(fā)布的《中國古茶樹資源狀況白皮書(2024)》的統(tǒng)計,中國古茶樹約 5600 萬株,其中約 97% 分布在云南,16 個州市均有分布。云南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古茶樹資源,也十分注重對古茶資源的管理、研究和利用,早在 2022 年,云南省政府便頒布了《云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旨在有效保護古茶樹,規(guī)范古茶樹的管理和利用,另外普洱、西雙版納、臨滄、大理等州(市)更是早早地就頒布了地方性的古茶樹保護條例。

日前,普洱市政府對《普洱市古茶樹資源保護條例實施細則》進行了共計 9 處的修改,略加梳理這些改動可以發(fā)現,新修訂的《普洱市古茶樹資源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更強調了對古茶樹的“研究”,如將第二條中的“管理和開發(fā)”調整為“管理、研究和利用”等。也就是說,在政府層面,正有意于加強對古茶樹的深入研究和正確認識。

虞富蓮先生長期從事中國古茶樹研究,曾出版《中國古茶樹》一書,對古茶樹的起源、演化、分類、生態(tài)類型等有著精深研究。他有感于當今業(yè)內外人士對古茶樹的認識存在片面之處,特撰《古茶樹九問》一文,希望能借此糾正一些當前對古茶樹認知上的誤區(qū)。文中的觀點或許與我們一直以來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所謂“兼聽則明”,了解異議乃至對立的觀點,從某種程度上也會加深我們對古茶樹的認識。我們也鼓勵和歡迎來自各方的不同觀點,展開具有深度的學術探討,或許只有在這些觀點的交流與碰撞中,所謂“真理”才會最終水落石出。

翻開《 中國茶葉大辭典 》,沒有“ 古茶樹 ”這一詞條?!?古茶樹 ”的出現也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普洱茶成為市場熱點,古樹茶成了新的賣點,從而撬動了古茶樹的話題。然而,當今業(yè)內外人士對古茶樹的認識,不乏有片面、歧義之處,甚而還有悖論。下文列舉了當前對古茶樹認知上的一些誤區(qū),意在指謬辨?zhèn)?,正本清源,并與異議者相析。

一、什么是古茶樹?

誤區(qū):古茶樹就是大茶樹

(一)古茶樹是指生長一百年以上的茶樹

古茶樹主要是根據樹齡大小,與樹型、樹體無關,包括野生型茶樹和栽培型茶樹。古茶樹不一定是大茶樹,大茶樹不一定是古茶樹。從形態(tài)特征看,有喬木大葉型、小喬木大中葉型和灌木中小葉型。大茶樹的“ 大 ”沒有量化,有生長百年成為大茶樹的,也有生長三四十年成為大茶樹的。

(二)古茶樹分三類

一類是原始林中自然生長的野生型古茶樹,最常見的如滇西南的大理茶、黔西南的大廠茶和桂西的厚軸茶等。

第二類是珍貴古茶樹,包括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或紀念意義的稀有古茶樹。例如:杭州龍井十八棵御茶、雅安蒙頂山七株皇茶等等都記載了歷史長河的變遷和文化脈絡;大理感通寺的古茶樹既是大理茶自然分布的標志,又是大理茶種的模式標本,具有科學價值;云南龍陵縣鎮(zhèn)安小田壩是抗戰(zhàn)期間滇西黃草壩戰(zhàn)場之一,其中一株大樹茶,高 13 . 2 m,干徑123 cm(是目前已發(fā)現最粗的茶樹),見證了中國軍民浴血奮戰(zhàn)的場景,具有紀念意義。

第三類是樹齡在八十年以上但不滿一百年的茶樹,稱為后續(xù)古茶樹,多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栽種的茶樹,是目前古茶園的主要組成部分。

二、古茶樹形態(tài)特征有什么特點?

誤區(qū):古茶樹生長遒勁,芽葉肥壯

古茶樹歷經滄桑和生物侵襲,多半生機衰弱,老態(tài)龍鐘。喬木、小喬木茶樹,樹皮粗糙斑駁、呈灰褐或灰白色,多附有苔蘚、地衣、菟絲子等寄生植物和罹生膏藥病,枝條細短彎曲。原始林中的茶樹,常年蔭蔽,樹干多朽腐,芽葉較瘦薄,多對夾葉,新梢節(jié)間短。有的古茶樹枝干自然聯(lián)合成閉合框。灌木型古茶樹主要是根部“ 盤根錯節(jié) ”,樹皮粗糙灰褐,常有瘤狀突起。發(fā)芽輪次、整齊度和新梢長勢都較差。

圖 : 杭州龍井村,乾隆御筆親封的十八顆貢茶

三、野生型茶樹與栽培型茶樹有什么區(qū)別 ?

誤區(qū):野生型茶樹就是野生茶樹,栽培型茶樹就是栽培茶樹;香竹箐大茶樹是栽培型茶樹;邦崴大茶樹是過渡型茶樹。

從茶樹進化角度看,茶樹不論是野生的或是人工栽培的,大體分兩類,一類是野生型茶樹,一類是栽培型茶樹。

(一)野生型茶樹

指在系統(tǒng)發(fā)育過程中花果器官等具有原始特征特性的茶樹,與進化程度有關。多數是自然生長狀態(tài),也有人工移植栽培的,如馬關縣達豹箐古茶樹、云縣白鶯山本山茶就是早年人工移栽的野生型茶樹。

野生型茶樹特點

1. 進化上處在初級階段,多數生長在原始林中。

2. 樹體高大,多為有明顯主干的喬木或小喬木樹型,大葉或特大葉?;ù?,花瓣多、質厚、子房 5(4)室。大理茶枝條有腥臭味。

3 .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等含量較低(見表1),制茶品質較差。香氣淡薄,滋味欠鮮爽、醇厚度低,有的還帶有令人不悅的異味。尤其是原始林中的野生型茶樹,一般不宜用來直接加工制茶。

表 1 云南雙江栽培型與野生型茶樹生化成分比較 單位 %

(二)野生茶樹

指長期處于非人工栽培管理狀態(tài)下的茶樹,俗稱“荒野茶”“丟荒茶”“野茶”,包括野生型茶樹和栽培型茶樹,與進化程度無關,也即無人管理的茶樹亦可能是野生型或栽培型的。如騰沖文家塘大葉茶,早年是人工栽培的,后因寨子搬遷,無人管理,成了“野茶”,但它仍屬于栽培型茶樹。

(三)栽培型茶樹

指在系統(tǒng)發(fā)育過程中,花果器官等具有較進化特征特性的茶樹,與進化程度有關。如廣泛栽培的普洱茶、白毛茶等。

(四)栽培茶樹

指處于人工栽培管理狀態(tài)下的野生型或栽培型茶樹,與進化程度無關,像白鶯山本山茶,盡管是野生型,但長期處于人工栽培管理狀態(tài),仍屬于栽培茶樹。

栽培型茶樹特點

1. 比野生型茶樹進化,分布最廣泛,生態(tài)型多樣,這是能生產多種茶類的基礎。栽培品種多數屬于栽培型茶樹。

2. 絕大多數樹型為小喬木型和灌木型。

3. 葉片有大葉、中葉和小葉?;ㄐ。ò晟?、質薄、子房 3(2)室。

4. 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含量都較高(見表 1)。

5. 是制作各種茶類的主體,總體品質優(yōu)良。

需要指出的是,鳳慶香竹箐大茶樹被誤認為是栽培型茶樹。根據其花瓣 7-9 瓣、花柱 5 裂、子房多毛,花萼無毛、嫩枝無毛等特征,是野生型茶樹,分類上屬于大理茶。瀾滄邦崴大茶樹誤認為是過渡型茶樹,其枝葉芽梢具有栽培型茶樹形態(tài),花果具有野生型茶樹特征,再從花粉粒大,花粉外壁紋飾為細網狀,花粉鈣含量高以及染色體核型對稱性高等特征,進一步證實其是野生型茶樹。再說,植物學界沒有“ 過渡型 ”術語。一些自然雜交的茶樹,如“二嘎子”茶,其花果器官也多為野生型茶樹特征。

四、古茶樹是怎樣進行植物學分類的?

誤區(qū):古茶樹只有大理茶和普洱茶

(一)茶樹的植物學分類

茶樹屬于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山茶目、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按中國植物學家張宏達分類系統(tǒng),山茶屬分成 7 個組,茶樹屬于茶組(Sect.Thea)。茶組下面再根據子房有毛或無毛,子房 5(4)室或 3(2)室,分為五室茶系、五柱茶系、禿房茶系和茶系。這 4 個系是按性狀的逐步分化而分的,如野生型茶樹多屬于前兩個系,栽培型茶樹多屬于茶系。

張宏達于 1998 年在《 中國植物志 》中確定的山茶屬 4個 系 的 種 共 有 3 1 個 種 4 個 變 種 ,其 中 除毛 肋茶( Camellia pubicosta Merr)產于越南外,其余均產在中國西南和華南。也就是說中國有 30 個種和 4 個變種,物種數量之多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參閱《中國植物志》第 49 卷第 3 分冊山茶科)。

圖:邦崴茶王樹

(二)野生型茶樹主要物種

1 .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主要分布在瀾滄江以西的云南西南部。

2 . 大廠茶(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在云南、貴州、廣西三省區(qū)接壤處。

3. 厚軸茶(Camellia crassicolumna),主要分布在云南東南部和廣西西部。

4. 老黑茶(Camellia atrothea),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的哀牢山系。鎮(zhèn)沅千家寨大茶樹因萼片有毛,有別于大理茶,屬于老黑茶。

同樣屬于老黑茶的還有新平大帽耳山野生大茶樹、屏邊姑祖碑老黑葉等。

圖:位于大理感通寺的古茶樹

(三)栽培型茶樹主要物種

1 . 普洱茶,又稱阿薩姆種(Camellia sinensis v a r .assamica),俗稱的云南大葉種,多屬于普洱茶,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大葉種栽培區(qū)。普洱茶拉丁文稱阿薩姆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er) Kitamura],主要分布在中國云南以及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阿薩姆 ”是定名人用印度阿薩姆茶樹模式標本來定名的,實際上該種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普洱茶產區(qū)(與大理茶分布區(qū)重疊),所以中國林學家陳嶸 1937 年將中文學名用“ 普洱茶 ”表示。

但按照國際植物學命名法規(guī),拉丁文不能用“Puertea”,依舊用“assamica”。

2. 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主要分布在云南東部、廣西全境、廣東北部、湖南南部等地。

3. 禿房茶( Camellia gymnogyna),主要分布在貴州西北部、重慶四川東南部、云南東北部。

4 . 茶(Camellia sinensis),全國茶區(qū)都有分布。灌木中小葉栽培品種多屬于茶種。

圖:鳳慶香竹箐茶王樹

五、古茶樹樹齡怎樣測定?

誤區(qū):有千年古茶樹

目前茶樹樹齡沒有科學準確的測定方法,死了的樹可以將樹干鋸成橫斷面點數年輪,活體一般是估算或者根據文字記載(如族譜)等推算,這就出現了隨意夸大樹齡,動輒一二千年,多的達三四千年的狀況。

眾所周知,茶樹是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木本樹種,南方溫暖濕潤的生長環(huán)境和旺盛的生理代謝,使其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加快衰老,生命周期縮短,這是自然現象。如 1985 年播種在勐海國家茶樹資源圃的茶籽,經過 31 年,2016 年已長成樹高 8.3m、干徑 43cm 的大茶樹,相當于每年干徑增加 1.4cm。

超千年的闊葉落葉樹主要是生長在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銀杏和楓葉樹等,針葉林主要是柏樹、杉樹等。浙江天臺一株古柏,樹干直徑 1 . 4 m,標注樹齡 400 年。據《 中國新聞周刊 》2022 年 10 月 17日報道,生長在西藏察隅,被稱為目前中國第一高樹的云南黃果冷杉,高 83 . 4 m,胸徑 2 . 07 m,需 5 人圍抱,樹齡為三百八十多年。林業(yè)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值得茶界深思。

據茶樹樣本實測,寬 1 cm 的樹干橫斷面一般有 5 至 4 個年輪(樹木每年長一圈叫年輪,年輪是同心圓),即一年樹干長粗2 mm~ 2 . 5 mm,如果直徑是 1 m 的茶樹,半徑是 50 cm,50 × 4 =200 或 50 × 5 = 250,也就是有 200 或 250 個年輪,換句話說直徑1m 的茶樹,樹齡是 200 或 250 年。

喬木或小喬木活體茶樹可測量樹干圍徑(周長),再除以 2 πr(π 是圓周率),得出半徑 r,再乘以 4 或 5,如果周長 140cm,半徑r 是 22.3cm,樹齡是 22.3 ×4 = 89 年 或 22.3 ×5 = 112 年。這種測定方法雖有些誤差,但還是可信的。

灌木型茶樹沒有主干,無法測量,一般觀察樹根狀況,如根頸處盤根錯節(jié),多在一百年以上。通常灌木型茶樹壽命要比喬木、小喬木型茶樹長。

六、古茶樹有什么利用價值?

誤區(qū):古茶樹主要用來制古樹茶

(一)是現今生產上的主要栽培品種之一

各地采制傳統(tǒng)名優(yōu)茶的群體品種均是古茶樹。

(二)是新品種選育和新產品創(chuàng)制的物質基礎

古茶樹中蘊藏著超常規(guī)成分的資源,如有的茶多酚含量高達 35 % 以上,有的氨基酸含量高達 6 . 5 %,有的茶氨酸高達 3 % 以上,有的咖啡堿含量不到 1 %,這些都是選育特異新品種或進行深加工的重要材料,可以開發(fā)出一些有針對性的特色產品,如上班族飲用的抗疲勞茶,女性減肥茶,兒童益智茶,駕駛員提神茶,婦女兒童飲用的低咖啡堿茶,防老年癡呆的高茶氨酸茶,防輻射的高酯多糖茶等等。再如,苦茶是我國特有資源,景洪市勐宋苦茶和勐海老曼峨苦茶含有較高的苦茶堿(1,3,7,9 — 四甲基尿酸),具有抗氧化、抗炎、減輕疲勞、抑制乳腺癌細胞轉移等作用,可作為茶藥同源開發(fā)。

(三)是論證茶樹原產地的重要證據

我國古茶樹的數量之多、樹體之大、分布范圍之廣、物種多樣性之豐富,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足以證明茶樹原產于中國。

(四)是茶樹植物學分類的主要材料

茶樹是異交植物,遺傳組成上的高度雜合性和表現型上的多樣性給種的劃分造成困難。再由于分類學家觀點的不同,是迄今國際茶樹分類系統(tǒng)未能完全一致的原因。由于古茶樹具有多樣性和遺傳穩(wěn)定性,為繼續(xù)進行植物學分類提供充分依據。

(五)是進行茶旅一體化的資源

在“ 保護中開發(fā),開發(fā)中保護 ”的基礎上,秉持茶旅融合的原則,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適當建設以栽培古茶園(原始林中的野生茶樹居群不提倡)為中心的旅游點,如觀光茶園、家庭茶場、茶體驗室、休閑茶館、特色茶餐廳,使茶區(qū)變景區(qū),茶園變花園,采茶制茶變學茶活動,使飲茶變?yōu)樾蓍e觀光,云南瀾滄景邁人家、浙江磐安古茶博覽園等等都是很好的典例。

七、古茶樹品質比青壯年茶樹好嗎?

誤區(qū):古茶樹品質要比青壯年茶樹好

用古茶樹制作的茶統(tǒng)稱“ 古樹茶 ”,這個名稱是近一二十年在云南普洱茶區(qū)出現的。實際上古茶園產的茶都是古樹茶,沒有必要突出“ 古樹 ”兩字,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祁門紅茶、君山銀針、武夷巖茶、鳳凰水仙等都產自于古茶園,但沒有西湖古樹龍井、黃山古樹毛峰、信陽古樹毛尖、祁門古樹紅茶、君山古樹銀針、武夷古樹巖茶、鳳凰古樹水仙之說的。其他多年生作物也沒有把“古”當前綴,比如古樹荔枝、古樹蘋果、古樹柑橘、古樹枸杞什么的。茶葉突出“古樹”不乏有炒作之嫌。

云南等地的古樹茶是“小樹茶”(多半是最近幾十年種植的臺地茶園)價格的數倍到十幾倍,理由是品質好,果真是這樣嗎?

1. 有悖于自然規(guī)律。自然界任何生命體都有從產生、發(fā)育、生長、衰老到死亡的過程,它的生命軌跡呈拋物線狀態(tài),也就是說,在生命的頂峰期,它的新陳代謝最旺盛,各種酶活性最強,制造積累的物質最多,應該說,這時的品質也是最好,以后隨著生理機能的衰退,物質積累減少,產量品質都會降低,這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試想,一株古老的茶樹所制造的物質會比青壯年茶樹(樹齡在 10年 ~30 年)豐富嗎?它的品質自然會比青壯年茶樹差,這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

2. 沒有可信度很高的對比數據。如用同一個無性系品種種植在相同條件下,測試 10 年與 50 年、100 年的茶樹,采制相同的茶,看品質有多大差異?如果 100 年好于 50 年,50 年好于 10 年,則樹齡越老品質越好的論點可以成立,但目前無此對比試驗。

3 . 環(huán)境因素和施肥會影響茶樹品質。不可否認,有些古茶樹品質好于臺地茶,這是因為古茶樹生長環(huán)境一般比條栽茶園好,如海拔高,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透光通氣性好,土壤有機質豐富,不施用化學肥料,這是外界原因,但不能說是樹齡老之故。

4 . 古茶樹都是有性系品種,年代久,根深葉茂,能從土層深處廣泛吸收各種營養(yǎng)元素,使茶樹合成的生化成分豐富,據測定,古樹茶茶多酚含量高于臺地茶,兒茶素、糖以及鐵、銅、錳微量元素總體上也高于臺地茶。再加茶樹個體間生化成分的互補,使成品茶香氣豐富、飽滿,滋味醇厚雋永。

臺地茶多為無性系品種,土壤吸肥力不及古茶樹,但氨基酸以及磷、鉀、鈣、鎂、鋅等微量元素要高于古樹茶,所以標準化管理的臺地茶茶園有些品質也是很優(yōu)良的。例如云抗 10 號、白葉 1 號(安吉白茶)、龍井 43、金觀音等無性系品種育成才四五十年,已是當今全國推廣面積最多的無性系新品種。

八、什么是純料茶?

誤區(qū):古樹茶就是純料茶

純料茶也是近幾年出現的新名詞,客觀地說,毛茶(原料茶)大部分是純料茶。眾所周知,包括茶葉在內的許多經濟作物如桃、梨、蘋果等都有這種現象,即使同一個品種種在不同的村寨,同一個村寨不同的山頭,同一個山頭不同的地塊,品質都會有差異,這就是所謂的“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

造成差異的原因是很復雜的,有土壤質地、山坡朝向、陽光雨露、營養(yǎng)狀況等。茶葉品質除了受制于上述條件外,還有采制方面的因素,因而形成不同產地的特有風味,久而久之,在消費者中形成固有的印象。例如同處于勐海布朗山同為勐海大葉茶制的普洱茶,賀開、邦盆、老班章、老曼峨、曼糯等品質都有不同,老班章最顯“勐海味”;同為杭州西湖山區(qū)同為龍井群體種炒制的西湖龍井茶,按產品特色分成了“獅、龍、云、虎、梅”,一些“老龍井”(老茶客)甚而對混有龍塢等外地的茶,一喝就能辨知。這就是純料茶的魅力。

那么怎樣才算是純料茶呢 ? 這是相對而言的,沒有標準,前提必須是同一有性系或無性系品種,但不一定是古茶樹。以一個村寨或一個山頭或一方茶園的鮮葉為原料,按既有工藝制作的茶,才能稱純料茶。目前基本上都是以同一村寨產的鮮葉作為“ 純料 ”,也即“ 純料 ”不能摻有非傳統(tǒng)產地的茶葉,如云南冰島、老班章、昔歸、景邁、易武、刮風寨、迷帝等用本地寨子鮮葉所制的茶才算是純料茶。

不過,名茶往往產量較少,在利益驅使下,一些廠家也有用外地茶(包括鮮葉和成品茶)來冒充或拼湊的,那就屬于“混料”和“拼配茶”了。為避嫌,有一些村寨檢查車輛有否帶茶進入,為的是表明本地產的是純料茶。

九、哪一些古茶樹需要重點保護?

誤區(qū):百年以上的古茶樹不一定都是保護重點

云南和貴州等省人大都已出臺了古茶樹保護條例。保護條例是在法規(guī)或規(guī)章層面上給古茶樹提供的堅實保障?,F今保護古茶樹逐漸成了全民的意識和行動。百年以上古茶樹、珍貴古茶樹是保護重點。要通過數字化管理、養(yǎng)護管理等激勵機制進行保護,如設立醒目的保護標志,不采或少量采茶制茶,不做旅游景點,不破壞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明確養(yǎng)護責任單位(人),建立古茶樹資源保險制度和養(yǎng)護基金;每隔幾年進行一次古茶樹普查和核對,發(fā)現短缺或死亡者,查明原因和責任;瀕臨滅絕的珍貴古茶樹資源,要搶救性繁殖和擴種。具體舉措根據古茶樹保護條例實施。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2024年7月刊

文|虞富蓮

來源:普洱雜志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從一片古茶樹的“起死回春”,看巴東縣檢察院如何保護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

守得云開古茗翠

——從一片古茶樹的“起死回春”看巴東縣檢察院是如何保護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0月24日至26日,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在巴東縣調研時強調:巴東“要守好長江湖北段第一哨”。前不久,我應邀參加巴東縣檢察院開門納諫會議,聽取了該院以公益訴訟助力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情況介紹,我覺得其中以羅溪壩古茶園的“起死回春”尤為典型。于是,在找人詳談、查閱資料、現場觀光之后,試著以報告文學形式向受眾作以下“報告”:

從容舒綠葉,引得啼鷓鴣。暮秋時節(jié),在長江巫峽北岸五A級景區(qū)神農溪畔一個叫羅溪壩茶園坡的地方,近300株明清古茶樹卓然挺立在方圓50余畝的山坡上。舉目眺望,茶樹綠葉婆娑,錦雉時隱時現;走近細看,茶花含苞待放,林間蝶舞蜂飛;四周界樁、保護牌歷歷在目,武士般日夜守護著這片古茶園。當地村民介紹說,每到春天采茶季,山坡上映入眼簾的是土家妹子采茶的身影、耳畔掠過的是她們甜美的歌聲和銀鈴般的歡聲笑語……

茶園一片歡聲笑語

好一幅和諧秀美的山村畫卷!

可誰能相信,在兩年前,這片生機盎然的古茶園遭受了嚴重破壞。

羅溪壩,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沿渡河鎮(zhèn)一個社區(qū)。2019年1月5日,巴東縣人民檢察院在收集人大代表意見建議時獲悉,歷史悠久的羅溪壩茶園,有商人私自出價上萬元購買一棵老茶樹,有村民意圖盜挖后出售……

“巴東是三峽庫區(qū)重要的生態(tài)功能區(qū),古茶園是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絕不能任其人為破壞!”該院檢察長郎艷輝聞警拍案,決定追蹤調查。

同年1月7日上午8時許,一輛警車載著由第四檢察部主任譚大瓊率領的公益訴訟辦案組駛出縣檢察院大門,穿過巴東長江大橋向北疾馳。

一個半小時后,警車停在羅溪壩社區(qū)辦公樓的門前。

譚大瓊一行下車后,直奔茶園坡走訪群眾、實地查勘。  

“大哥您好,我們是縣檢察院的,請問您知道你家旁邊這片茶園是什么來歷嗎?這片茶園目前存在哪些問題,能跟我們說說嗎?”

現年66歲的村民易興林接過譚大瓊遞過來的香煙,點燃后吸了幾口,望著面前這位身著檢察制服、戴著近視眼鏡、面慈目善的中年男人,若有所思地回答道:

“這片茶園的根底兒叫易家老茶園,明末清初的時候,我們易家祖先就在這個地方大規(guī)模種植茶樹,加工茶葉,傳承到現在已經有十一代了?!?

說到這里,易興林的話匣子嘎然而止。檢察官們沒有一個人插話,都靜靜地期待他繼續(xù)說下去。只見他臉色越來越凝重,片刻,他突然猛吸幾口煙后將煙蒂重重地摔在地上,火星四濺。

“要說這片茶園存在的問題還真不少,而且很嚴重!長期以來,村民隨意砍掉老茶樹當柴燒;為了不讓樹長高影響摘茶,茶樹經常被人砍腦殼(砍去樹冠);由于沒有技術人員指導,每年采茶過后,茶樹都象被拔光了毛的雞一樣;還有人偷挖(茶樹)賣給做生意的……這些問題存在好多年了,一直沒人管。”

易興林心中充滿了怒氣、怨氣。

接著,檢察官們走訪了82歲高齡的村民聶友慈,證實這片茶園自老人記事起就存在,且至今樹狀除人為砍去樹冠的,并無多大改變。

“走,去茶園看看?!弊T大瓊一行走進古茶園實地查勘。

檢察官走進古茶園實地勘察

經分工清點、勘察后匯總,該茶園占地面積約40畝以上,其中樹徑80㎝至120㎝、樹高100㎝以上的達200余株;茶園內有茶樹被砍伐、“斬首”和盜挖的痕跡,證實人大代表和村民反映的隨意砍伐、不當管護、過度采摘、偷盜出售等問題屬實。

“巴東間別有真荼,煎飲,令人不眠?!薄鞍蜄|真香茗所產乃茶之野生者。野生之茶,無人功為之?!睋度A陽國志.巴志》《桐君采藥錄》《茶經》《圖經本草》等史書記載,巴東是最早發(fā)現和利用茶的地區(qū)之一。當晚,辦案組通宵達旦查閱文獻資料、咨詢專家學者,得知巴東從西周就有貢茶,羅溪壩茶園是明朝時期古茶園。十八世紀初葉,英國著名植物學家威爾遜還在此地采集到上古時代的尖葉山茶植物樣本,該茶園現存有數百余株古茶樹。

“如不及時保護,將使三峽庫區(qū)現存完整的古茶園滅失,對古茶樹遺傳基因和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安全將造成嚴重威脅!”譚大瓊在鎮(zhèn)上一家小賓館房間里來回渡步,思忖著……

第二天清晨,他急忙率辦案組趕回院里向領導匯報,力主充分發(fā)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督促相關行政機關履行原生態(tài)古茶園保護職責,并以個案監(jiān)督推動轄區(qū)內古茶樹資源普查、保護與綜合開發(fā)。

2019年1月10日,巴東縣人民檢察院以公開宣告方式向縣林業(yè)局、農業(yè)農村局、沿渡河鎮(zhèn)人民政府發(fā)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對該古茶園開展資源普查、建立資源檔案、劃定保護范圍;加大對古茶園的合理開發(fā)利用;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村民自覺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職責。 

巴東縣林業(yè)局、農業(yè)農村局收到檢察建議后,迅速聯(lián)合對該茶園資源開展普查。三天后,縣林業(yè)局古茶樹群落保護領導小組副組長、總工程師向秀球在通氣會上說——

“經過對羅溪壩古茶園資源普查,現在我負責任的宣布,確認該茶園為明清茶樹遺存及其后逐步繁衍而成的‘原生態(tài)古茶園’,是迄今發(fā)現的三峽庫區(qū)唯一保存完整的原生態(tài)古茶園。占地面積50余畝,共有古茶樹299株,其中樹齡100年至299年的291株,樹齡300年至350年的8株,為當地獨有的原始‘巴東大葉茶’,茶葉內含豐富的兒茶素、咖啡因、黃酮醇、花青素和酚酸等物質,是《中國茶樹品種志》列入的中國地方優(yōu)良品種之一。”

同年2月17日,春寒料峭。

為了使檢察建議落實落細,檢察長郎艷輝、副檢察長周波不畏寒風雨雪,率辦案組再次來到茶園坡“現場辦公”。

在蜿蜒曲折且極度滑濕的山路上,郎艷輝不慎摔倒,腰部扭傷,被他人扶起后,強忍疼痛雙手叉腰對辦案組成員說:“沒關系,相信我這點兒傷就象你們辦的這個案子一樣‘病樹前頭萬木春’?!?

當日下午,他帶傷在羅溪壩社區(qū)主持召開相關行政機關、村支兩委和群眾代表參加的“圓桌會議”,廣泛聽取意見,共商保護對策。

會后,巴東縣林業(yè)局立即對茶園坡古茶樹統(tǒng)一建檔掛牌,劃定古茶園保護范圍,栽植界樁300個、設置大小保護標志牌7塊,并雇請專業(yè)人員進行管護。

栽植界樁

古樹保護牌

縣農業(yè)農村局委托華中農業(yè)大學制定《巴東縣生態(tài)茶園示范園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并邀請華南農業(yè)大學茶學系主任黃亞輝教授、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研究專家商世民前來考察、指導;還邀請國際硒茶大師楊勝偉來現場指導,傳授“古法制茶”加工工藝。

沿渡河鎮(zhèn)人民政府通過發(fā)布保護公告、張貼宣傳標語、入戶動員、召開群眾會、院子會、建立微信群等方式開展宣傳教育,引導村民樹立古茶樹保護意識;積極配合相關行政部門劃定古茶園保護范圍、栽植界樁、豎立宣傳牌。當地村民自發(fā)組建巡查隊,及時向執(zhí)法部門反饋巡查情況,自覺抵制破壞古茶樹的違法行為。今年初,羅溪壩社區(qū)還成功榮獲第八批“全國民主法冶示范村(社區(qū))”榮譽稱號。

“小案”蘊涵大公益。

巴東縣人民檢察院在辦案過程中,堅持“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監(jiān)督理念,積極探求公益保護最大公約數,加強公益訴訟個案剖析和類案研究,研判執(zhí)法風險點,以點帶面開展相關專項行動。針對辦案中暴露出的轄區(qū)內古茶樹底數不清、保護不力、開發(fā)不足等問題,3次向縣委作專題匯報、與縣政府溝通,推動在縣域范圍內開展古茶樹資源普查,摸清底數,加大保護開發(fā)利用力度。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督促林業(yè)部門制定《巴東縣古茶樹保護方案》,經對全縣古茶樹資源進行普查,掛牌保護古茶樹2187株;財政部門每年預算安排專項保護經費100余萬元;農業(yè)部門聘請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研究所制定《巴東縣茶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9-2023)》,著力開展本地特色優(yōu)良茶樹品種的篩選和繁育工作,依托古茶樹資源建立“政府扶持、市場主導、茶農參與”的開發(fā)機制,打造“古茶+育種+加工+旅游”特色茶產業(yè)發(fā)展模式。



截至目前,以“巴東大葉茶”為母本,已培育出“鄂茶10號”、“巴東51號”、“黃金茶1號”等優(yōu)良茶樹品種,發(fā)展繁育基地1000余畝,種植面積達15.2萬畝,實現年綜合產值12億元。

巴東已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區(qū)域性茶葉良種繁育基地,連續(xù)三年榮膺“中國茶業(yè)百強縣”。

光陰荏苒,一晃兩年過去了。

“我們不但要用釘釘子精神把事情做完做好,還要‘回一腳’,以求極致的態(tài)度使其持久完美?!闭f到公益訴訟工作,譚大瓊語氣特別堅定。

“山上茶葉青又青,采茶的姑娘笑盈盈……”

“明前茶,貴如金。伙計們加勁兒采,下山前籃子露底子了,那可真掉底子呦……”

檢察官與茶農

一同采摘茶葉

今年3月25日,譚大瓊率辦案組“五探”古茶園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回訪該茶園保護及后續(xù)發(fā)展情況。剛走近茶園,就見山坡上到處都是村民們采茶的忙碌身影,歡聲笑語和優(yōu)美的歌聲不絕于耳;還有專職技術員正在就古茶樹的采摘和養(yǎng)護對茶農進行培訓……此情景令檢察官們欣喜不已。

開展公益訴訟前(上圖)后(下圖)對比

“這之前是那棵被砍去樹冠的樹?現在長勢挺好了。眼前還有什么需要解決的困難嗎?”

“自從劃了保護區(qū),立了保護牌,茶園得到了保護,還有專家來給我們指導養(yǎng)護方法,茶長得更好了。”

“茶是自己喝還是制茶了賣的?”

“我們這兒的茶才香呢,泡在水里清悠悠的,自己喝得多,也賣,可以賣到五六百(元)一斤?!?

……

譚大瓊一行一邊現場踏勘茶園的情況,一邊與采茶的村民交談。

望著這個“點”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想著由此“點”輻射到全縣——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鄉(xiāng)村振興協(xié)調發(fā)展的新格局已經形成,譚大瓊會心地笑了。

辦案組成員、年輕女檢察官滕欣坐在一棵粗壯的古茶樹下,隨手在辦案記事本上寫下這樣飽含深情的文字:

這片蔥郁的古茶樹,默默地謙遜地和炊煙在一起,和天地在一起,和鄉(xiāng)親們在一起,頑強地生存著,無私地奉獻著……

這是最具特色的一種樹,堅硬如鐵,綠蔭如蓋,枝條虬曲,滿含堅毅的力量!

這是最最普通的一種樹,一株株站立在神農溪畔的深山里,謙遜地躬身迎迓著每個山民,那樣樸實,那樣厚道,那樣真誠,就象我的鄉(xiāng)親一樣。

三代人一起采茶

一系列對古茶樹資源保護、開發(fā)利用工作使長江巫峽流域古茶園重新煥發(fā)了生機,生物多樣性安全隱患得以消除。正所謂:霧鎖古茗園,云開千樹蔥!

作者丨吳畏

來源|鄂檢在線

作者:恩施州人民監(jiān)督員吳畏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守護歲月“茗”香 聊一聊云南立法保護古茶樹的故事

《云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

今天(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標志著云南以地方立法方式

對古茶樹資源開展保護工作有了新突破!

作為世界茶樹起源地和種質資源多樣性中心,云南古茶樹資源豐富。依托古茶樹資源衍生的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茶旅游,已成為云南的一張文化名片。茶,在云南種茶民族的心里被視為“最珍貴的寶貝”。


《云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正式實施,

將實現哪些新突破?

對于擁有豐富古茶樹資源的云茶產業(yè)來說,

有什么重要意義?

會對普洱茶消費市場產生影響嗎?

云南廣播電視臺“綠色|云茶”頻道專訪《云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起草團隊牽頭人——西南林業(yè)大學古茶樹研究中心教授,古茶樹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國家創(chuàng)新聯(lián)盟秘書長藍增全,深入了解古茶樹保護背后的故事。


專訪問答實錄

云南廣播電視臺“綠色|云茶”頻道:“本次《條例》的正式實施對于云南古茶樹資源的保護工作實現了哪些新突破?”

西南林業(yè)大學古茶樹研究中心藍增全教授:

“云南保護古茶樹資源從過去的一般規(guī)章制度,上升到了以人大立法的形式來保護這種特有資源,充分體現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對古茶樹資源重要性的高度重視。同時,這也體現了云南社會各界對古茶樹資源的重要性認知水平的升華,這是古茶樹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的。

從自然屬性來看,人們認識到云南是世界茶樹的起源地之一,是古茶樹資源的現代分布中心。這種寶貴的資源是支撐中國以及世界茶產業(yè)的種質基礎和保障,而云南特有的古老茶園,正是高質量古樹茶的生產地。從社會屬性來看,茶,已經從簡單的物質需求上升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聯(lián)合國將每年的5月21日定為國際茶日。而茶樹作為深刻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作為承載著中華民族文明精神的一種特征性資源,通過《條例》的出臺,實現了認知上的突破,讓我們更加珍惜這種資源?!?/p>

藍增全教授考察無量山古茶樹資源

云南廣播電視臺“綠色|云茶”頻道:

“2016年,您帶領團隊牽頭并參與編制《古茶樹》國家林業(yè)行業(yè)標準,您這對于古茶樹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有何助力作用?

西南林業(yè)大學古茶樹研究中心藍增全教授:

“2016年的時候,云南古樹茶已經被市場認知和熱捧,自然、純凈、無污染,原生態(tài)的古樹茶的確讓人期盼。但在逐利的市場環(huán)境下,過度的采摘、不合理的開發(fā)、太多的人工干預,讓一些古茶樹走向衰亡;市場的不誠信行為,讓古樹茶市場亂象頻生,消費者很難喝到‘正本正源’的古樹茶,業(yè)界呼喚古茶樹行業(yè)標準。

那時,我們就策劃制定標準,從專業(yè)的角度向國家林業(yè)局提出了制訂古茶樹行業(yè)標準,規(guī)范古茶樹保護利用各種行為的建議,經過一番周折,2019年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與西南林業(yè)大學簽訂了“古茶樹標準綜合體”林業(yè)行業(yè)標準制訂項目合同書,經過努力,2020年西南林業(yè)大學牽頭,國內十余家單位參與編制的《古茶樹》行業(yè)標準通過了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在北京組織的專家審定,2022年11月30日已公告發(fā)布《古茶樹》標準,2023年4月1日實施。

《古茶樹》行業(yè)標準是從科技角度的規(guī)范性文件,文件明確了古茶樹的名詞術語和定義、規(guī)定了古茶樹等級劃分和鑒別技術要求、規(guī)定了古茶樹有害生物防治、樹體保護及復壯管理等技術要求以及古茶樹種質資源的保存方法及技術要求。由此可見,標準的制定明確了保護對象,鑒別技術,以及不同等級劃分適用不同保護措施。具有更強的技術操作性?!?/p>

云南廣播電視臺“綠色|云茶”頻道:

“根據您多年深入茶山的持續(xù)考察和研究,您認為云南古茶樹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的重點和難點分別是什么?”

西南林業(yè)大學古茶樹研究中心藍增全教授:

“社會層面,應該讓更多人認識到,如今的古茶樹資源離不開一條重要的河流——瀾滄江流域。是那里的先民首先發(fā)現利用茶,由此掀開了人類利用茶的歷史,瀾滄江孕育了人類茶文明,需要讓國人上升到這樣的茶文化自信層面上來。

當然,在保護和利用上,還有很多重點工作和科技攻關,一是云南的古茶樹資源還有查遺補漏的空間,在農地上的資源相對清晰,而在自然保護地中的尚有未及之處;二是在已有的88個野生茶樹群落中,家底最清的是千家寨野生茶樹群落,做過專項茶樹資源調查,而其它的尚需進一步以專業(yè)的角度摸清家底;三是原位保護、種質資源圃有了長足發(fā)展,但茶樹單細胞離體再生技術難關并未攻破,成為世界難題;四是我們是茶樹資源大省,但并不是資源強省,有很多工作難題需要解決?!?/p>


考察團隊對古茶樹進行編號、采樣

云南廣播電視臺“綠色|云茶”頻道:

《條例》中明確將云南省行政區(qū)域內樹齡100年以上的野生茶樹和栽培型茶樹列入政府統(tǒng)籌保護范圍,對于普洱茶市場中長期存在的追求“古樹茶”、“野生茶”等情況,您認為《條例》出臺后,會對普洱茶產業(yè)發(fā)展、消費市場有哪些影響?

西南林業(yè)大學古茶樹研究中心藍增全教授:

“《條例》的出臺,將有助于進一步規(guī)范市場,逐步建立普洱茶誠信體系。過去,由于沒有明確的古茶樹概念,也沒有明確保護對象,普洱茶市場“古樹茶”滿天飛,市場監(jiān)管難度也比較大。

《條例》不僅界定了概念,同時,第十條規(guī)定‘行政區(qū)域內有古茶樹的縣級以上林業(yè)草原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普查方案,定期組織對轄區(qū)內的古茶樹進行調查、登記,建立古茶樹資源目錄,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條例》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省人民政府應當構建古茶樹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古茶樹信息公開,支持開展古茶樹產品追溯?!@些都為普洱茶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起法律保障作用。當然主管部門還會制定實施細則,建立機制真正發(fā)揮云南古老茶園在產業(yè)中的引領作用?!?/p>

古茶樹是未來茶葉發(fā)展的重要種植資源庫,走向科學與法治軌道是古茶樹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必由之路。守護歲月“茗”香,任重道遠。

來源:YNTV2都市條形碼,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42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