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關于綠茶的古詩

找到約8條結(jié)果 (用時 0.002 秒)

藏在詩里面的茶

茶,是中國的國飲,也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而在中國古代,茶并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普及的飲品,而是一種奢侈品。然而,茶在古代的地位卻非常高,被詩人們用詩歌來稱頌。

在中國古詩中,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許多著名的古詩中都藏著關于茶的描述和贊美。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些著名的古詩中,茶是如何被詩人們描繪的。

01雀舌茶

《龍井試茶》

【明】童漢臣

水汲龍腦液,茶烹雀舌春。

因之消酩酊,兼以玩嶙峋。

雀舌茶又稱湄潭翠芽,形狀小巧與雀舌相識。香氣獨特濃郁,是以嫩芽培制的上等芽茶。主要產(chǎn)自貴州湄潭,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稱,是我國名茶之鄉(xiāng)、也是我國最好綠茶產(chǎn)地之一。

雀舌市場價較高,口味獨特,茶中富含大量維c,是降低膽固醇的最佳飲料。是綠茶里面口味獨特、稀有品種之一。比較有名的:林湖雀舌、貴州雀舌、金壇雀舌等。

并不是所有的茶樹品種都用于制作雀舌,用于制作宜賓雀舌茶的茶樹鮮葉,是經(jīng)精挑細選的四川中小葉種。由于獨特的地理條件,氣溫適宜,土壤肥沃,雨露充足,茶園中間種桂花樹、銀杏樹等作物,增加了茶園的漫射光,豐富了茶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這也是為什么宜賓雀舌早茶要早于其他地方的重要原因。

02鷹嘴茶

《嘗茶》

【唐】劉禹錫

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

鷹嘴芽又稱為老鷹茶,四川石棉特產(chǎn),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毛豹皮樟的嫩枝嫩葉曬干后,可當茶泡飲,當?shù)胤Q它為老鷹茶,也作老茶。老鷹茶的葉片呈橢圓形,面綠背白,故又稱白茶。

石棉縣位于四川省西部,山上山下氣候垂直變化大,水力資源十分豐富。石棉縣的地形地貌、氣候土壤、生物和水資源構成了極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由于山高霧多,濃霧形成的漫射光有利于茶葉蛋白質(zhì)、氨基酸及一些醇香特殊成分如茶氨酸的合成。因此,石棉老鷹茶葉具有葉色蒼翠、香味持久、滋味醇厚、同味甘美的品質(zhì),是當?shù)匾妥濉⒉刈寮皾h族人民的傳統(tǒng)飲品。

老鷹茶含有多種成分,如氨基酸、維生素C、含高鐵、高硒,富含芳香油、多酚類化合物,泡飲時較清香,滋味厚實,先澀后甘,滋味濃而口勁大。《本草綱目》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記載。

03紅茶花

《紅茶花》

【唐】司空圖

景物詩人見即夸,豈憐高韻說紅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

紅茶,為山茶科植物茶的嫩葉和嫩芽,在綠茶的基礎上制作成的,是以適宜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通過干燥、發(fā)酵一系列制成。不僅香氣宜人,還呈現(xiàn)出獨特的深紅色,因此被稱為“紅茶”。

紅茶產(chǎn)于中國、印度、斯里蘭卡等國。紅茶原來是東方人特有的茶飲,后來西傳歐洲成為王公貴族們喜愛的茗品。

紅茶主要有:祁紅、滇紅、越紅、湖紅、川紅,紅茶的特點是色澤烏潤,味厚而帶有焦苦,有麥芽香,茶汁紅艷。紅茶里面富含咖啡因、維生素、氨基酸、茶多酚等多種營養(yǎng)和功效成分。具有輔助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的功效。

結(jié)語

茶,在中國文化中,不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茶文化歷史悠久,不少詩人都在其作品里面提及,看來詩人對飲茶是比較愛好的。茶葉,時至今日,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jù)了重要的文化地位,也成為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來源:茶情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春茶只有綠茶嗎?這幾個春茶盲點你要小心了!

春日百花艷,茶香最風華。春茶之色、香、味、韻,都讓人為之著迷,欲罷不能,甚至以爭啖春茶為雅之極致。但是,春茶真的是越早越新鮮就品質(zhì)越好嗎?春茶就等于綠茶嗎?今天小葉子就帶你掃清春茶的盲點。  

你以為春茶就叫春茶?名字多了去了!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樹第一次萌發(fā)的芽葉采制而成的茶葉。又分為早春茶,中春茶,晚春茶。

我國對春茶的分類主要以時間劃分:

1.春茶

立春后到谷雨節(jié)前采制而成的茶葉

2.早春茶

從立春到清明節(jié)前十天以前

3.中春茶

清明節(jié)前后各十天內(nèi)所產(chǎn)的茶

4.晚春茶

清明節(jié)十天后到谷雨節(jié)前。至此,谷雨時節(jié)后就不叫春茶了,應叫初夏茶。

茶的“頭春”和“頭采”是什么意思呢?

頭春茶:第一波春天采摘的茶葉,只要是開年的第一次采摘,就都是頭春茶。(對于中國的名優(yōu)茶來說,頭春茶都代表的是最高品質(zhì)。但即使是頭春茶,不同種類的茶葉采摘時間也不一樣。)

頭采茶:指的是茶園在開春以后,對極少量的、已經(jīng)達到采摘標準的芽葉的第一次采摘。(所以說,頭采茶屬于頭春茶,但又比頭春茶的范圍小得多。因為數(shù)量極少,用來篩選的范圍就很小,所以頭采茶被用來試制成的頭一波春茶。)

“全芽頭”

“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又是什么呢?

全芽:有的地方也稱作單芽,其實就是茶樹剛剛抽出的芽頭。

一芽一葉初展:指茶樹新梢的第一片葉子剛展開。

適用這種采摘標準的最具典型性的茶品,就是西湖龍井。這樣采摘標準,才最有可能成為“香清鮮爽,滋味鮮爽甘醇”的特級西湖龍井茶。

一芽一葉:指的是在芽頭長出來之后,剛冒出第一片嫩葉的時候。

比如一芽一葉制成的恩施玉露,獨具白毫顯露、纖細挺直、香鮮味爽的品質(zhì)特色。

一芽二葉初展:茶樹新梢的第二片葉子剛展開。

安徽省的老竹大方,就必須是以此種采摘標準方能成其滋味。

一芽二葉:就是茶樹剛長出第二片嫩葉的時候。

這個采摘標準里最典型的就是六安瓜片,制作瓜片的鮮葉必須長到“開面”才采摘,只有等到茶樹生長到這個程度,才能做出獨屬于六安瓜片的最好味道。

制作傳統(tǒng)的名優(yōu)綠茶,對其品種和滋味都有了成熟的體系,并不是全芽頭最好。因為茶葉的內(nèi)含物質(zhì)在茶樹的不同部位含量不一。茶多酚、咖啡堿就主要分布在第一、二葉,氨基酸主要分布在芽頭。所以芽頭固然鮮嫩,但是口感的醇厚度還是需要葉片中的內(nèi)物質(zhì)作為支撐。比如說經(jīng)典綠茶中的太平猴魁,就要求“兩葉一芽”。

春茶可不只有綠茶

茶按季節(jié)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南方地區(qū)也有冬茶。

都說春茶、明前茶最好,明前茶也大多指的是綠茶,那個時候品質(zhì)最好,但并沒有說明前茶只有綠茶。

春茶主要以芽茶為主,以綠茶為多,其他茶類也會在這個時間段采摘制作。

何況我們茶有六大類,只是各自采摘時間不同。比如巖茶采摘時間一般都會在4月底到5月份之間不等。

春茶并不是越新鮮越好

鮮嫩的春茶因其滋味鮮爽、香氣濃烈,歷來備受追捧,但春茶過于新鮮,非但無助保健,更可能引發(fā)疾病。

剛采摘下來不久的茶葉由于沒有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放置,其所含的多酚類、醇類、醛類等物質(zhì)無法得到充分揮發(fā)。因此,可能導致飲用者出現(xiàn)腸胃不適、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會加重腸胃疾病患者的病情。

同時,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堿以及多種芳香物含量也較高,易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飲用者可能產(chǎn)生四肢無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茶醉”現(xiàn)象,神經(jīng)衰弱、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應高度警惕。

所以,飲春茶不宜太新鮮。

綠茶等雖然適合新鮮飲用,但過于“趕鮮”也會引發(fā)相關疾病。新鮮采摘的春茶最起碼應存放半個月以上,等茶中的多種物質(zhì)自動氧化后再喝,也就是說,清明采摘制作好的茶葉,要到谷雨后再喝。

春茶不是越早品質(zhì)越好

有不少茶友認準清明、谷雨這樣的節(jié)氣,認為不是這個時候采摘的茶就不能說是春茶。其實這種看法沒有把茶產(chǎn)地的緯度及茶山的高度考慮進去。

古詩云:“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實際上,有的地方在清明前已經(jīng)可以出產(chǎn)茶,而有的地方清明時節(jié)茶樹才開始發(fā)芽。所以在有些高山地區(qū),真正的春茶可能比南方溫暖地區(qū)要晚上十天半月。

中國的頂級名優(yōu)綠茶,很多集中在以安徽、浙江、江蘇為核心的長江流域江南茶區(qū),但這里的頂級綠茶,絕大多數(shù)不是早生種,發(fā)芽率受天氣制約的因素很強,最好地方的原生種一般都要到3月中下旬之后才出得來。

可以說,每個區(qū)域有其各自的地理、氣候和樹種條件,也都有其專門的采摘時間,一味求“早”,其實是對不同茶葉差異性的漠視。另外,春茶品質(zhì)的好壞,主要決定于冬天的長短,越冬期越長,茶質(zhì)越高。

以西湖龍井為例,最特級的原料是來自群體種的一芽一、二葉,而非早生種的細嫩單芽,采摘的最好時間是在4月初而不是更早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它們的物質(zhì)內(nèi)涵最豐富,口感亦為最佳。

而除了江南茶區(qū),云南普洱茶亦然,根據(jù)當?shù)刂撇璧慕?jīng)驗,班章茶重香,因此班章區(qū)域的茶要早一點采摘的茶做出來是最好喝的,所以3月中下旬就差不多開始采摘了。但易武區(qū)域卻恰恰相反,易武茶中湯水滋味,最好的采摘制作時間應該是清明以后為最佳。這些關于春茶的盲區(qū),你都清楚了嗎?

來源于:由茶頻道,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福鼎白茶史 | 從志書、古詩文見證茶業(yè)發(fā)展

關于福鼎茶業(yè),我們可以從志書、古詩文中尋找蹤跡,從茶葉種類及其變遷中看到演變,從茶葉的貿(mào)易中看見興衰,從福鼎重要的茶人、茶行中了解過去,從民俗中感受茶葉的文化底蘊,以及從與茶業(yè)發(fā)展關聯(lián)性的人和事中再次讀懂福鼎的茶業(yè)發(fā)展。

我們將分幾個篇章從以上這些角度分別來敘述福鼎的茶業(yè)發(fā)展歷史,今天,我們就從志書、古詩文開始。

01

福鼎白茶

清乾隆四年(1739年)從霞浦縣劃出望海、遙香、育仁、廉江四里獨立設縣;但據(jù)考古學家對境內(nèi)新石器遺址的研究,認為早在五千多年前這片土地就有人類活動。這與相傳堯時太姥娘娘用白茶治小兒麻疹的傳說提供可能的現(xiàn)實條件。

古老白茶制法被認為是生曬的茶葉,也有學者認為最早出現(xiàn)的茶葉應當是白茶。福鼎有漫長的海岸線和港口,為茶葉對外貿(mào)易提供便利,茶葉進入貿(mào)易流通期,可追溯到明朝資本主義萌芽階段。

歷史上出現(xiàn)的茶葉種類很多,根據(jù)市場需求,不同時期,出現(xiàn)過古白茶,白毫銀針白茶,蓮心米和白毛猴綠茶,白琳工夫、紅茶標紅茶,平陽黃湯黃茶,茉莉花茶等。清朝至民國時期,廣商(廣東的茶商)、閩商(福州、泉州的茶商)在福鼎采購茶葉并運往廣州、福州、泉州等地,再銷往國外。

福鼎的白琳、桐山、店下、巽城、點頭涌現(xiàn)出一大批茶商、茶行,如邵維羨、梅伯珍、袁子卿、吳世和、廣泰、廣順、協(xié)和隆、喻秋記、張元記等,民國期間茶葉的繁榮引起了國內(nèi)知名茶專家吳覺農(nóng)、莊晚芳、陳椽、張?zhí)旄5闹匾?,促成了福鼎在新中國成立后就建有三個國營茶廠。

茶箱花(茶葉出口木箱上的印花)圖片來源于福鼎市茶文化研究會

02

歷史白茶

《福建省鄉(xiāng)土志》載:“早在唐代,閩東、閩北已開辟了許多茶園?!薄缎绿茣份d:“唐朝貢茶地區(qū)有:江南道……福州長樂郡?!保ó敃r福鼎屬長樂郡)唐代陸羽《茶經(jīng)·七之事》引用《永嘉圖經(jīng)》的一句話:“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陳椽教授在《茶業(yè)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系白茶原產(chǎn)地。”《永嘉圖經(jīng)》是隋唐時期的溫州地方志,可惜已經(jīng)失佚,但這個時期的永嘉縣只在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至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年)間存在。陸羽的茶經(jīng)記載,讓我們獲得一個重要信息,太姥山的古白茶早在隋朝時就已被外人所知。

據(jù)央視報道,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呂氏家族墓的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了距今一千多年前宋朝的茶葉,更讓大家驚奇的是,這些千年以前的茶葉還是茶葉中少之又少的極品白茶。白茶出現(xiàn)在北宋時期的西安貴族階層,進一步證明了白茶在唐宋時期就已生產(chǎn)。

明嘉靖版《福寧州志·食貨·貢辨》(1538年)載:“芽茶84斤12兩,價銀13兩2錢2分;葉茶61斤11兩,價銀1兩4錢7分9厘。”從這段記錄可以看出,明嘉靖以前,福鼎茶人把制造白毫銀針的芽茶收購價格與制造葉茶的白牡丹價格區(qū)別開來,這也是十分珍貴、難得的志書上關于茶價格的記載,表明明代茶葉早已進入貿(mào)易時期。

明田藝蘅《煮泉小品》(1554年)贊道:“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生曬茶淪之甌中,則旗槍舒暢,清翠鮮明,尤為可愛?!泵鞔_指出,以日光萎凋生曬芽茶為最佳。

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陸應陽《廣輿記》載:“福寧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綠雪芽。”說明綠雪芽名稱早已問世。

明代學者謝肇淛(1567~1624)《太姥山游記》,全書共三卷,成書于1609年。志中有多處關于太姥山產(chǎn)茶的記載。如:“太姥洋,在太姥山下,西接長蛇嶺,居民數(shù)十家,皆以種茶樵蘇為生?!薄鞍左桠帧谀ο龇灞?,有徑路可達……凡五里許始至;前后百畝皆茶園?!泵鞔_了太姥山周邊的村民種茶砍柴為生,距離太姥山5華里的村莊,就有大片茶園。

謝肇淛的詩作里有許多是寫茶的,如《天源庵》:“清溪環(huán)竹屋,不覺類禪關。酌此庵前水,遙看天際山。棋聲春院閉,鶴夢午松間。借問僧何處,采茶猶未還?!痹谒膸酉?,同時期文人騷客,如周喬卿、陳仲溱、林祖恕、崔世召、于灃、蕭如玉等蒞臨太姥山,也寫下大量關于茶或茶人的文字。

明末清初周亮工《閩小記》(1655-1662)載:“太姥山茶,名綠雪芽。”綠雪芽就是現(xiàn)在太姥山上鴻雪洞旁可見到的福鼎大白茶古樹。吳振臣《閩游偶記》:“太姥山亦產(chǎn)茶。名綠云芽者最佳(“云”估計是作者筆誤)。”清嘉慶版(1807年)《福鼎縣志·物產(chǎn)》載:“太姥山有綠雪芽茶”。郭柏蒼《閩產(chǎn)錄異》(1886年)、邱古園《太姥山指掌》都有綠雪芽茶的記載。清代的志書和文字告訴今人“綠雪芽”是當時茶葉的著名品牌。民國時期的學者卓劍舟在《太姥山全志》中,對綠雪芽作這樣詮釋:“綠雪芽,今呼為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產(chǎn)者為最。性寒涼,功同犀角,為麻疹圣藥。運售外國,價與金埒。”可見綠雪芽(今白毫銀針)珍貴程度。

清乾隆《福寧府志·物產(chǎn)》(1762年)載:“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福安松羅,以寧德支提為最?!泵鞔_指出白琳出產(chǎn)好茶,這是茶市形成的必備基礎。白琳位于福鼎中部,是全縣的交通樞紐,古官道穿過其中,宋代還有驛站。更為重要的是集鎮(zhèn)距離內(nèi)海碼頭——后岐碼頭比較近,只有5華里,為茶葉海上運輸與貿(mào)易提供了便利,后岐碼頭在19世紀成為福鼎最繁忙的碼頭之一。白琳工夫紅茶的繁榮也就在這個時期。同治年間,閩浙總督兼攝福建巡撫卞寶第的《閩嶠鞧軒錄》(1869年)載:“福鼎縣,物產(chǎn)茶。白琳地方為茶商聚集處。”

清光緒版《福鼎縣鄉(xiāng)土志·十五都分編》(1906年版):“福鼎出產(chǎn)以茶為大宗,二十年前,茶商糜集白琳,肩摩轂擊,居然一大市鎮(zhèn)。”

清光緒版《福鼎縣鄉(xiāng)土志·戶口》(1906年)“……總核近年來本境土著流寓,共四萬戶有奇。鼎民皆漢族,無旗戶,男十四萬六千余口,女九萬四千余口。雖然利興弊除,庶乃可保。福鼎出產(chǎn),以茶為大宗。二十年前茶商糜集白琳,肩摩轂擊,居然一大市鎮(zhèn)。比來虧折者眾,開莊采辦廖廖數(shù)十家而已?!痹谇迥枭淌車H茶葉市場的影響,虧本破產(chǎn)者比較多。

《福鼎縣鄉(xiāng)土志·十四都分編》“舉州一帶,多植茶,谷雨一過,人行路中,茗香撲鼻。”在清代的十四、十五都正是如今白琳、點頭一帶村莊,它包括現(xiàn)在大坪、后坑、翠郊、葉舉、牛埕下、棠園、莘洋、石床、梅山、桃枝坑等村。

《福鼎縣鄉(xiāng)土志·商務表》載:“白、紅、綠三宗,白茶歲二千箱有奇,紅茶歲兩萬箱有奇,俱由船運福州銷售。綠茶歲三千零擔,水陸并運,銷福州三分之一,上海三分之二。紅茶粗者亦有遠銷上海?!睆纳虅毡砜?,紅茶、綠茶的產(chǎn)量高,白茶產(chǎn)量低,詳細說明出產(chǎn)茶葉的品種、數(shù)量、銷區(qū)、運輸工具。換算后,白茶約40噸,綠茶150噸,紅茶400噸。

《福鼎縣鄉(xiāng)土志·物產(chǎn)》載:“茗,邑產(chǎn)以此為大宗,太姥有綠芽茶,白琳有白毫茶,制作極精,為各阜最?!备6Φ拇笞谖锲烦霎a(chǎn)就是茶類,白琳的白茶質(zhì)量最佳?!陡6h鄉(xiāng)土志·十九都分編》記載“茗洋為產(chǎn)茶名鄉(xiāng)”。除了白琳、點頭、磻溪等地產(chǎn)茶,還把貫嶺鎮(zhèn)茗洋村列入當時的重點產(chǎn)茶地。

《福鼎縣鄉(xiāng)土志·睦》載:“林嗣元,字士雄,巽城人,國學生?!瓕帋筒枭坦?,鳩資創(chuàng)立,并訂新規(guī),同業(yè)便焉。同治紀元,詔舉孝廉方正加待詔銜,時年八十有五?!薄多l(xiāng)土志》對林嗣元這個人物的記載比較詳細,在同治紀元(1862年)前就籌資創(chuàng)建茶業(yè)同業(yè)公會,從側(cè)面可以說明福鼎在清末茶業(yè)的繁榮。

1933年周夢虞著《民國福鼎縣志》之《第四自治區(qū)分編》:“……出產(chǎn)有茶、竹、木、紙、炭等,而尤以茶為大宗,各鄉(xiāng)之擁巨資開高第者,半由茶葉起家。白琳為閩、廣客商薈萃地,尤以茶市中心。本邑凡百銷場之喧寂,悉視琳山茶利之盈虧,其關系綦重,有如此者?!钡谒膮^(qū)就是包括白琳、磻溪等地,茶葉是關系到民生的大事。

1942年卓劍舟著《太姥山全志》載:“陳煥,湖林頭村人,光緒間孝子,家貧。一日,詣太姥祈夢,姥示種綠雪芽可自給。煥因?qū)⑸街胁铇湟浦玻跄陜H采四五斤,以茶品奇,價與金埒,煥家卒小康。自是,種者日多。至民國元年,全縣產(chǎn)量達十萬斤矣?!?/p>

《中國茶樹品種志》記載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栽培歷史:“福鼎大白茶又名白毛茶,簡稱福大?!a(chǎn)地及分布:原產(chǎn)福鼎市點頭鎮(zhèn)柏柳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福鼎大毫茶簡稱大毫?!a(chǎn)地及分布:原產(chǎn)福鼎市點頭鎮(zhèn)汪家洋村,已有百年栽培史?!?/p>

來源:華茶號,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8條結(jié)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
沒有匹配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