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翻譯茶是怎樣制作的

找到約10條結果 (用時 0.006 秒)

共循未來,犇騰向前!2021燕趙茶行業(yè)趨勢論壇圓滿落幕!

中國茶從歷史中走來,經過多年高速發(fā)展,已經走到了高質量發(fā)展的新階段,時代和市場不斷對我們做出新要求。逆境前行,如何重塑茶行業(yè)“免疫力”?豐厚的茶文化如何繼承及發(fā)揚?大健康熱,茶行業(yè)如何轉型升級?都是茶行業(yè)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關鍵課題。

7月16日,《2021燕趙茶行業(yè)趨勢論壇》在華巨臣石家莊茶博會現(xiàn)場隆重舉辦,茶行業(yè)專家學者,企業(yè)代表齊聚一堂,以“共循未來,犇騰向前”為主題,通過“主題演講+圓桌對話”的融合形式,深度探討茶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剖析行業(yè)痛點、交流創(chuàng)新經驗,為廣大與會觀眾提供了前沿的方法論思考和嶄新的機遇洞察。

嘉賓致辭

深圳市華巨臣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向飛致辭:

燕趙形勝,雄踞華北,東臨渤海,內環(huán)京津。作為燕塞重地,河北省肩負著南北文化融合的重任,牽動著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的大局。作為中國茶文化歷史的資源大省、禪茶精神的發(fā)源地,河北在構建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格局上擁有先天的優(yōu)勢。今天,各位專家老師、茶企代表齊聚燕趙大地,按跡循蹤,剖析行業(yè)痛點,解碼產業(yè)趨勢,相信本次論壇定能為行業(yè)發(fā)展帶來新思考、新思路。

北方茶文化藝術中心副理事長、銘道茶書院創(chuàng)始人萬長銘致辭:

京津冀是一家,京津冀茶人更是一家。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先生說過,“茶的質量是產茶區(qū)人民種植、制作出來的,茶的文化是由喝茶的人來進行書寫和傳播的”,天津和河北都是茶葉銷區(qū),我們不產茶,但京津冀一直都是是茶文化書寫和傳播的一員。希望大家廣泛合作,相互交流學習,讓京津冀茶產業(yè)共同發(fā)展!

主題演講

演講主題:短視頻時代茶的新場景

演講嘉賓:UA城市書院創(chuàng)始人謝晶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在北京開了一個新文化空間,截止今天已經開業(yè)十天了,在這十天當中,我發(fā)現(xiàn)了幾件事情:①我們精心挑選的文化產品銷售很差,我們只能賣出冰箱貼類似的產品;②所有的客戶走到茶吧前問的一句話是你們有咖啡嗎?有飲料嗎?③客人會特別不自覺的在門口停留一下,探著腦袋問可以進來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的文化產業(yè)、文化空間和用戶之間是有很大距離的。

于是我對空間做了如下調整:①紅色閱讀的專架前面,會看到客人在前面流連,不知道拿起哪一本,于是我在上面貼上了“二十歲必讀”“三十歲必讀”“來北京必讀”;②在可以坐下來休息的閱讀區(qū),每個角落上都豎了一個牌子,上面說“每一頁書上面都有茶香”,反復暗示客戶這是一個喝茶的地方。另外,我把原來茶單上的大佛龍井、奶茶改成了魯迅的茶、胡適的茶,很多人看到的第一反應是魯迅的茶是什么茶,并在與店員對話互動之中,對茶產生興趣。調整之后,我們的茶飲品從開始一天只能賣幾杯,到昨天賣出去93杯,數(shù)據(jù)有明顯提升。③我發(fā)現(xiàn)不是所有的用戶都會去買文創(chuàng)產品,他們看見琳瑯滿目的壺和杯子跟走進博物館是一樣,所以我給主要的想去推的文創(chuàng)產品錄制了短視頻,消費者在看到有不懂的東西時可以掃碼了解,現(xiàn)在文創(chuàng)產品的銷量是上個星期的三倍。

實際上我做的所有動作和行為,它都是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運營的思維。①給用戶貼標簽,用一個標簽與用戶進行鏈接②用戶心理暗示,也叫用戶故事的包裝,其實沒有一個用戶想要知道你的產品是怎么創(chuàng)造出來的,客戶只關心背后的故事,用故事占領用戶心智。③給每一個文化產品配了一個講解員,用短視頻做了一個一次性的成本投入,實際上是長期停留在我店里的“銷售員”,它告訴用戶我的產品背后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茶文化也好,茶具也好,都是文化產業(yè),文化產業(yè)與消費者之間缺一個翻譯,這個翻譯叫體驗場景。短視頻時代的茶產業(yè)有五種場景:①短視頻,純粹的線上場景。我認為做短視頻內容輸出和做線下空間是一樣的,都需要定位、選題、長期的內容輸出和對用戶行為的分析。②直播。用社交平臺直播,最早看你直播的人都是你朋友圈的人,他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互動壓力,這些人是你長期沉淀和運營的私域流量。③VR場景。我們今天有很多人做的茶產品號稱是原產地的好茶,如何讓用戶體會到呢?你可以用VR、AR、虛擬直播間、虛擬影像等方式進行黑科技賦能。④線下活動的體驗場景,在今天依然適用。⑤茶文創(chuàng)產品。很多人是為了茶買單,更多的茶人是為了茶以外的內容買單的,茶本身的消費是內容消費,茶以外還有千千萬萬的內容可以跟它進行鏈接和分享。用茶鏈接社群和服務社群,比如我們可以給空間里面主推的每一本書配一個茶,因為每一本書背后都是讀者的社群,告訴讀者讀這本書的時候喝這種茶就可以了。

實際上我們做事情背后的底層邏輯就是,線上的場景是標簽、故事和電商,線下的場景是體驗、服務和產品。新時代的茶空間,也就是新時代的茶場景一定是融合線上,賦能線下。

演講主題:河北茶文化的歷史與未來走向

演講嘉賓: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舒曼

今年3月國家領導人發(fā)表了一個重要講話“要把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統(tǒng)籌起來”,這里有個關鍵點,就是把茶文化放到了第一點。劉仲華院士認為茶文化在茶產業(yè)鏈上的作用體現(xiàn)在五方面:弘揚歷史文化,傳播科技知識,促進茶業(yè)消費,打造茶業(yè)品牌和提升產品價值。

河北省茶文化歷史資源豐厚,許多文人在河北留下了不朽的茶文化詩篇,趙州“吃茶去”公案被反復傳誦,成為燕趙大地的茶文化招牌,“中國茶仙”盧仝的一首《七碗茶歌》更是成就了中國茶文化的千古絕唱。此外,萬里茶道的核心路段就在河北張家口,叫張庫大道,也叫草原茶葉之路,而燕趙大地還有四座古窯——磁州窯、邢窯、定窯、井陘窯。

站在文化大發(fā)展的歷史交匯點上,對具有輝煌歷史的河北茶文化進行梳理、挖掘、研究,使河北茶文化歷史資源重新浮出水面,成為建設文化強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要按照領導人的指示精神,用心做好茶文化,統(tǒng)籌安排、統(tǒng)籌發(fā)展這篇文章,切實擔負起以新的發(fā)展理念為指引,開創(chuàng)燕趙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新階段,充分發(fā)揮茶文化和茶葉在全面小康、國民身心大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我相信按照做好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這條路走下去,茶產業(yè)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輝煌。

演講主題:大健康形勢下的茶行業(yè)轉型升級

演講嘉賓:石家莊茶業(yè)協(xié)會會長霍玉平

現(xiàn)在中國人尤其是歲月大一點的人,慢性病比例已經達到23%。河北屬于中原地區(qū),歷史是以五谷為主,近年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攝入比例提高,食物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加之京津冀地區(qū)因霧霾等因素導致氧氣攝入不夠,及河北糧食本身的分子結構發(fā)生變化,導致河北本土人慢性病比例超出全國平均水平,死亡率占到60%。

亞健康、慢性病的基數(shù)如此之大,搭建綠色有機食品供應體系,茶葉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茶的保健作用早已得到科學驗證,茶葉不僅可以補充纖維素、礦物質,還可以補充氧氣,而百分之六七十的慢性病都是由細胞缺氧造成。

真正的解決問題,人們才能對茶葉感興趣,大健康行業(yè)將為茶行業(yè)提供一條轉型發(fā)展的出路?!安铇I(yè)+”按渠道劃可分有三種商業(yè)模式:①茶健康服務店,健康服務+茶葉(+安全食品)供應;②康養(yǎng)體驗中心;③把茶葉和慢性病防治科技融入到中西醫(yī)院,現(xiàn)在國家正在推進健康醫(yī)院項目,要求醫(yī)院把50%的醫(yī)療資源轉型,以預防為主,而無論是在預防,還是控制型病例中,都有茶葉的身影,且已經很成熟。

圓桌對話

1把握新消費紅利,激活茶行業(yè)全局增長

對話嘉賓:天津市茶葉流通協(xié)會秘書長姜琦、廣西蒼梧六堡茶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牛、石家莊懷特古文化茶城副總經理趙東、石家莊福建茶城董事長李琳、石家莊百茗茶樓茶城經理劉亞杰

姜琦:張總,您是怎么管理您的企業(yè)的?六堡茶在燕趙大地上的發(fā)展趨勢又是如何呢?

張金牛:十年時間,從無到石家莊每個茶葉市場都有六堡茶專賣店,變化之大,主要有三個原因:①六堡茶祛濕的獨特功效;②六堡茶文化內涵——鄉(xiāng)愁文化;③石家莊本地和六堡茶原產地蒼梧之間的淵源,古蒼梧王國的建國者就是河北人趙光。

姜琦:經歷了去年疫情期間的封“城”(茶城),趙總,您認為茶城優(yōu)勢在哪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怎樣?

趙東:疫情之下大家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改變,線上購物趨勢越發(fā)明顯,抖音等消費渠道逐漸在茶行業(yè)興起,未來,互聯(lián)網(wǎng)與茶行業(yè)的相互結合也會越來越多。

姜琦:作為懷特古文化茶城的高管,這幾年,您帶領您的企業(yè)為我們京津冀地區(qū)的茶文化做出了哪些積極的助推?

劉亞杰:我就從我們茶城現(xiàn)在的經營狀況說一下。①經營方面,我們有一些必要的配套設施,比如說大型倉庫等;②商品方面,我們能更便利的讓商戶把商品銷售出去,不用耽誤太長時間;③廣告推廣,我們有在書刊、報紙上推廣,也有在做新媒體,如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

姜琦:李總,石家莊福建茶城創(chuàng)建至今,是如何建設起來的?您又是如何管理的?結合中國茶市場的新紅利,未來福建茶城的管理模式會有哪些改善和創(chuàng)新來助推我們北方的茶文化市場?

李琳:福建茶城今年創(chuàng)建十周年,在石家莊也算小有名氣。從管理福建茶城至今,我感覺我們的客戶源、客戶群體越來越年輕了。服務好商戶是我們的根本宗旨,疫情期間,有不少商家在家直播帶貨,但貨在茶城,為此我們迅速組建了一個群,團結起來,值班的保安瞬間變成了兼顧做庫管、文化傳播和店員,配合著“跑腿”,幫忙裝貨和郵寄。

姜琦:茶城還是有優(yōu)勢的,因為茶城是線下的,我們要給它無限的賦能。我們在直播間里看到這么多好茶,喝不到,品不到,還是靠大家走進店面,走進茶城來品,來切身的感受,結合實際來學習。因為茶是很小眾的,專業(yè)性很強,不是光靠看書、看短視頻解決的,所以我們要線上、線下完美結合。

隨著“九零后”、“零零后”等小茶人的涌現(xiàn),現(xiàn)在茶行業(yè)越來越年輕態(tài)了,客戶群體也逐漸小齡化、大眾化。就此,我想請教張總,作為茶文化的傳播者和專家,像六堡茶等黑茶類,口感比較濃重且需要品其陳香和古樸年代韻味的,您覺得應該如何抓住年輕群體呢?

張金牛:中國很多茶業(yè)店還是在做傳統(tǒng)行業(yè),一個熟人社會的空間,就是你去一個傳統(tǒng)的茶樓、茶葉店往往是因為你認識這個店的老板或服務員。一個成熟的商業(yè)空間,如星巴克,包括現(xiàn)在新的茶飲空間,消費者的選擇是不會考慮店長和服務員是誰的。而年輕人正是這樣一群人,他們不認識那么多老茶友,他們想要的是解壓、放松和幸福感。中國傳統(tǒng)茶行業(yè)要去適應社會的變化,喝茶不一定非要把上下幾千年的文化搞清楚,我們可以讓他們通過體現(xiàn),喜歡上這種生活方式,正如謝晶老師所說現(xiàn)場體驗是文化產品最好的翻譯。

姜琦:我們大家做的都是共同熱愛的事情,我們熱愛的是新中式茶文化的生活方式,我們要推出創(chuàng)新的經營理念,共同努力傳承國粹茶文化。我們要抓住疫情后的市場情況,尤其是文化興國的大時代背景,再趕上今年建黨一百周年,抓住最好的時機,抓住中國茶業(yè)市場上新的消費紅利,一起把茶文化事業(yè)助推到更加高峰的輝煌。

2創(chuàng)新驅動,傳統(tǒng)產業(yè)的積極求變

對話嘉賓:華北農學報編輯部主編孫麗敏、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白耀亮、福建省隆合茶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豐、河北省茶產業(yè)促進會執(zhí)行秘書長董剛、老舍茶館企業(yè)管理中心主任王越

孫麗敏:大家都知道定窯產于河北,它有什么獨到之處?白大師跟我們講講。

白耀亮: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是青瓷,南北朝時期,白瓷才開始出現(xiàn),成熟的白瓷在唐潮末年才出現(xiàn)。最早的白瓷是沒有任何裝飾的,定瓷中雖然素白瓷很少,但自始至終都保持了素白瓷的主流概念,用雕刻作為裝飾,使中國白瓷第一次有了非常精美的裝飾工藝。定窯不似邢窯的單講釉色,定窯的工藝是多種多樣的。曾經定窯走民用路線,是中國五大名窯中產量最大的窯,但自從定窯脫離生活,走上了純藝術的道路,陷入了“成本高導致市場小,市場小又導致成本高”的惡性循環(huán)。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把定窯藝術化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才逐漸有了起色,我們現(xiàn)在一直在走怎么把精美工藝成本降下來的道路。

孫麗敏:茶與器都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在堅守傳統(tǒng)和用于創(chuàng)新之間我們該如何選擇?

白耀亮:定窯現(xiàn)在產區(qū)的結構是99%做仿古瓷,真正做當代日用市場的定瓷少之又少,這導致我們的產品在各大瓷區(qū)中沒有競爭優(yōu)勢。定瓷最大的問題在于市場是封閉的,產品根本沒有流向民間,產品只是做給自己看的,而不是給消費者看的。定窯品牌太大,產品太小,特色太好,市場卻根本沒有開發(fā),但也正因如此,定窯的發(fā)展空間是巨大的,定窯市場大有文章可做。

孫麗敏:北京老舍茶館多年來都是北京茶文化的一張招牌,王越老師,是否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它一路是怎么走來的?下一步又有什么打算?

王越:1979年,我們國家剛剛有知識青年返城,但這些青年返城之后沒辦法解決就業(yè)問題,作為老舍茶館的創(chuàng)始人尹先生就辭掉了當時的“金飯碗”,帶領著這些青年賣起了大碗茶。到了1988年,尹先生考慮到全國暫時還沒有代表中國文化的茶館出現(xiàn),于是他就在前門的位置成立了老舍茶館,也就是我們的第一個點。2008年,我們在前門位置中修建了一個空中四合院,讓人在這里也可以體驗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從這開始,我們也展開了更多元的內容,包括至今舉辦四百多期的小飲茶會、類似于藝術館的非遺體驗中心、老舍茶館企業(yè)管理中心等等。未來,我們將圍繞老舍茶館,打造茶文化每個環(huán)節(jié)上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和成長的平臺。

  

孫麗敏:您覺得做文化產業(yè)將會面臨哪些痛點和機遇?對于石家莊乃至河北省,您有什么建議嗎?

王越:沒有哪一個時代像今天一樣適應茶文化的發(fā)展,既有政策的助推,還有民心民意對傳統(tǒng)產業(yè)的熱愛和包容。在這個時候大家做以茶為底色的文化產業(yè)是有非常大的時代性機遇的,十四五最新綱要中關于整個文化產業(yè)的板塊是有著重筆墨的,其中關于未來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方向中表示:①國家要拿出更多的福利政策來扶持能夠做優(yōu)質內容的人;②國家會拿出更多的扶持來給那些進行文化產業(yè)來進行創(chuàng)業(yè)的企業(yè),給到他們一些實質的幫助;③國家會更多的考量怎么把文化鏈條上的每個散點串聯(lián)起來發(fā)力。

河北省的文物資源與河南并列全國第一,文化遺產位列全國第二名。大家手里掌握的是資源和寶藏,挖掘手里的文化資源,任何一個層面,只要你挖掘得比別人深,比別人精良,你就會迅速的站到這個行業(yè)的前端。

孫麗敏:未來茶產業(yè)有哪些可以嘗試的方向?

王越:在哪個時代都要吃時代的紅利,接下來的發(fā)展時期是數(shù)字化實體經濟,這代表著一種可能性,線上線下串聯(lián)的可能性,怎么把線上的流量解決線下的銷售問題,怎么把線下的空間打破原來只受人、貨、場的關系,突破你的經濟效益天花板,都是可以靠數(shù)字化實體經濟解決的。

孫麗敏:董剛主任,以您對北方茶葉的了解,從事茶行業(yè)的企業(yè)家,如果要深耕北方市場,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董剛:①茶商要把握住北方飲食和社會結構的特點。茶行業(yè)的發(fā)展有很多錯配,為什么花茶、鐵觀音受北方市場歡迎?是受飲食習慣變化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導致的。②推廣要有方法。如果你自己是核心農產品,那就要繼續(xù)推你的核心農產品,如果你做工業(yè)化進程的產品,就要做好標準化,在推廣過程當中,要注意風險,要少一部分推廣費用,多批次、多點嘗試,總結經驗以后再重點突破。

孫麗敏:中國茶有哪些可以借鑒和對標的案例,可以指引大家下半年的工作?

董剛:未來,我們要注意工藝化發(fā)展。最近幾年,中國茶行業(yè)的速度是達到每年10%左右的增長,無論是石家莊還是其他地方,喝茶的人和茶城越來越多。東方文明的工業(yè)文明崛起,必然帶來東方文化元素的崛起,所以茶行業(yè)未來一定是大有可為,但一定是建立在老百姓喝得起、喝得明白極簡角度來的。

孫麗敏:河北省的茶葉市場接下來如何發(fā)展呢?

董剛:河北市場喝懂茶的人越來越多了,越真實的茶葉越能夠在河北市場、北方市場長期的持續(xù)的留下來。今天,我們通過茶博會體驗溝通,茶友之間進行傳遞,什么是真正的一款好茶。未來,我們喝茶的人會抱團,形成一個茶圈子。

孫麗敏:楊豐老師,白茶近年來是大家公認的行業(yè)熱點,您跟我們分享一下它火爆的背后有哪些內涵?未來它有怎樣的發(fā)展?

楊豐:在近代史上,白茶是基本上都外銷,現(xiàn)在國人為什么喜歡喝白茶?因為白茶已經走上了大健康道路,是人們對生活美學要素的追求,它是社會發(fā)展必然的需求。以后怎么發(fā)展呢?環(huán)境自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茶的品質做好。

孫麗敏:您如何看待京津冀茶業(yè)市場?在這個市場有什么規(guī)劃?

楊豐:茶葉在京津冀地區(qū)的發(fā)展是必然的,有非常扎實的基礎。①河北隸屬于“首都經濟圈”,經濟圈的發(fā)展對我們整個京津冀地區(qū)的經濟是一個觸動作用,必然拉動國內經濟發(fā)展;②有足夠的人口紅利,只要把每個人服務好,就不用去其他地方了。對于我而言,把茶葉做好,讓更多的人能走到山里去,把山里的信息、山里的茶葉帶到京津冀地區(qū)來,我認為這事情就做成了。

孫麗敏:您覺得茶行業(yè)要持續(xù)獲得市場的增長,獲得消費者的親睞,要怎么創(chuàng)新和提升呢?

楊豐:品種自信和工藝自信,把品質做好,把本地所有的工藝,代表地方特色做好,市場的認可無非就是早和晚的問題。最美的風景往往在身后,而不是在前沿,作為一個茶行業(yè)從業(yè)者來說,我會把傳統(tǒng)產業(yè)做的更傳統(tǒng)。傳統(tǒng)的企業(yè)想做大很難,但是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以N疊加的方式是一秒鐘的事,相信到2025年,百億級的茶企一定會存在的。

孫麗敏:茶行業(yè)的未來營銷模式是什么?

王越:就是數(shù)字化實體經濟運行的方式,數(shù)字化實體經濟運營的方式不僅代表著你借用數(shù)字化的一些渠道或者表達方式,它也代表著你要運用數(shù)字化或者說互聯(lián)網(wǎng)化的一種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所以在未來這個營銷模式的雛形,應該是深耕傳統(tǒng)的,擁抱科技的,踏上時代紅利的,在成全別人和成就自己同時進行的。

孫麗敏:白茶市場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

楊豐:首先白茶是一個健康的產品和飲料,它的前景一定是越來越好。從一個數(shù)據(jù)來說,白茶初始的狀態(tài),在茶類的比例只占2.9%,所以說白茶的市場空間很大,從整個消費的比例過程當中,它會橫向的到了綠茶的空間。

孫麗敏:茶文化與陶瓷文化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白耀亮:陶瓷文化和茶文化自始至終就是相通的,中國最早的茶書是《茶經》,記載陶瓷最早的就是《茶經》。陶瓷茶具是無可替代的,瓷文化與茶文化也是不可分開的,以后會越來越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孫麗敏:河北省喜歡茶葉的人越來越多,并且越來越年輕化。我想問董主任,您覺得河北省下一步在哪一塊還有空間?

董剛:標準化。河北市場正在發(fā)展的趨勢是更真實的茶葉,更真實的品飲,而且越往后真實的狀況越明顯,而如何更好的正確品飲、沖泡和存放,將是未來市場發(fā)展的一個必然契機的起點和臨界點。當真實的茶葉和懂茶的人越來越多以后,這個市場就是會達到百花齊放的時代,也一定會出現(xiàn)千億級、百億級的茶行業(yè),因為茶行業(yè)的低門檻、高壁壘一定會迎來寡頭,一定會迎來像家電行業(yè)格力、美的、海爾這樣的巨無霸品牌。推陳出新是一點,第二點我們很多人已經自帶流量,有一定的影響力,誰說的是真知灼見,誰就會長久的存下來。所以既要短期,還要注意長期,長期的一定是真實的存下來。

至此,2021燕趙茶行業(yè)趨勢論壇完美落幕。接下來,華巨臣石家莊茶博會還有更多精彩將陸續(xù)上演,歡迎廣大茶友前來品茗、淘器,共襄盛舉!

來源:昕 茶悅世界,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榮昌號微電影《小青柑—最美好的相遇》在廣東廣播電視臺播出!

  榮昌號首部微電影《小青柑—最美好的相遇》上映了

  現(xiàn)定于2017年8月15日晚上22:15分

  廣東廣播電視臺綜藝頻道TVS3《喜粵坊》欄目播出

  歡迎大家收看

  我們

  不 見 不 散

  《小青柑—最美好的相遇》從創(chuàng)作到上映歷時二十余天,這一路走來,得到了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與幫助,茶文化志愿者,榮昌號戰(zhàn)略合作伙伴以及那些熱愛并支持榮昌號的茶友們,感謝你們?yōu)榇似冻龅男羷诤秃顾兄x!

  首先我們來看看電影介紹

  視頻:建議在WiFi狀態(tài)下觀看……(土豪隨意)

  那么我們這部公益微電影

  《小青柑—最美好的相遇》

  主要內容是什么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視頻:依然建議在WiFi狀態(tài)下觀看……

  ↓↓↓以下為電影中英文翻譯↓↓↓

  《小青柑—最美好的相遇》

  The best Meeting of little orange

  第一場:為國人做好茶

  first:make tea for the people

  地點:榮昌號

  place:Rongchang

  人物:榮昌號楊玉英

  character:Rongchang,YangYuying

  品茶群眾

  Taste tea crowd

  干女兒小青

  a nominal foster daughter

  【描述】在東莞榮昌號的茶館,楊總正興致勃勃的引導的一群茶友參觀館藏之物,并介紹榮昌的百年歷史,茶友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并不時的提問,對榮昌號為國人做好茶,向世界傳播茶文化的理念非常認同。

  In Dongguan Rongchang, the teahouse, Yang General Manager guide tea in the best of spirits to visit the collection of objects, and introduces Rongchang's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tea friends with rapt attention, go to ask questions, to Rongchang, do tea for the Chinese people Chinese spread tea culture to the world the idea very much agree.

  楊:歡迎大家來到百年老字號榮昌號茶文化館品茶。有請。我先跟你們分享一款易武正山古樹茶,它是在茶中屬于皇后的身份。一個班章是屬于皇上的身份。茶中極品。這就是易武正山,在茶行業(yè)里面都稱為皇后。就是皇后級的享受你們要試一下嗎?

  Yang: welcome to the old name for prosperity, one hundred tea cultural center for tea.Please welcome.I'll share with you a tea of yiwu is mountain, it is belong to the identity of the queen in the tea.Chapter one class belongs to the emperor's identity.Tea in need.This is yiwu is mountain, in the tea industry are known as the queen.Is the enjoyment of queen's level you want to try it on?

  茶客們:想啊!

  tea guest:yes!

  楊:一會跟你們試一下。還有皇上的班章老樹茶。這個在茶行業(yè)里稱之為皇上。班章為王易武為后。就是皇上和皇后享受的好茶。

  Yang: I'll give you a try later. And the emperor's ban on old tree tea. This is called the emperor in the tea industry. The class chapter is for wang yi wu. It is the good tea that the emperor and empress enjoy.

  茶客人:楊總,看到你們展柜里面擺放了好多寶貝,這是什么呀?

  Tea guest: Yang general manager, see you display ark inside put a lot of treasure, what is this?

  楊:哦,這個是算盤,當年沒有計算器。我們老祖宗上山收茶葉的時候。用來計算多少錢?然后這些呢,當年沒有汽車就用馬來運輸。就是在馬背上馱著兩個籮筐。幫我們的古樹茶收到我們的工廠里面。當時也沒有電子稱,只用這個秤桿來稱。也沒有電燈就用這個煤油燈來照明。

  yang: oh, this is an abacus. There was no calculator back then. Our forefathers went up to collect the tea. How much does it cost? And then these, when there were no cars, were transported by Malay. There were two baskets on horseback. Help our ancient tree tea to receive our factory. There were no electrons, just using the beam. There is no electric light to use this kerosene lamp to illuminate.

  茶客人:楊總,聽說你家的茶有一百年歷史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的時候用你家的茶接待是真的嗎?

  tea guest: Yang general manager, I heard your tea has a history of one hundred years, when the Empress Dowager Ci Xi sixty birthday with your home tea reception is really?

  楊: 當然是啦!那邊請你們去感受一下。

  Yang: of course! Please feel it over there.

  茶客人:太好了。

  Tea man: great.

  然后楊總帶著大家到一棵樹干前介紹一下,并拿出一餅好茶介紹一下。

  Then, Yang told everyone to introduce them to a tree trunk and bring out a cake of good tea.

  楊:大家這邊請。這個就是清朝御用茶園古樹。這就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專用茶。我們這些茶就是在清明前,十八歲的姑娘。用茶泡完浴之后,就去采摘茶葉,就是女兒茶的做法。這個茶采自這棵上千年的古茶樹。當年慈禧太后六十歲大壽生日什么來接待呢?就想起百年老字號榮昌號。手工有揉捻,手手真功夫的好茶。

  Yang: This way, please. This is the imperial tea garden ancient tree. This is the tea for the empress dowager's 60th birthday. We tea is just before qingming, the 18-year-old girl. After the tea is soaked in the bath, to pick tea leaves, is the practice of daughter tea. This tea is taken from this ancient tea tree. What was the reception of the empress dowager's sixtieth birthday? It reminds me of the centennial, the rongchang. There is a good tea with real kung fu.

  茶客人:那真的是要百年一試。不知我們是否有機會可以品嘗一下嗎?

  tea guest :That's a hundred years. I wonder if we could have a taste of it?

  楊:當然可以啦,那邊請。

  Yang: yes, of course. Over there.

  【描述】在茶桌上,干女兒小青正在聚精會神的泡茶,面帶微笑,茶香飄散,讓每一個人都發(fā)出贊美的聲音,大家紛紛入座。

  In the table, dry tea, Xiaoqing daughter is concentrating on smiling, fragrance waft, let everyone out the voice of praise, we have to.

  【解說】

  男茶客:聽說榮昌號有一位普洱西施小青,我看這位妹妹長得水靈水靈的,泡出的茶特別的香滑細膩,茶藝了得,楊總這位就是傳說中的小青妹妹吧。

  1'Male drinkers: No. one heard Rongchang Pu'er Shi Xiaoqing, I see the sister looks juicy juicy, tea special Xianghua fine tea, oh,yang this is the legendary Xiaoqing sister.

  楊總:你消息真靈通,對的,她就是小青妹妹。就是我的干女兒。他從小跟著我,他的茶藝非常好。不如讓他介紹一下,今年的百味小青柑普茶好不好?

  yang:You're very well informed. Yes, she is xiaoqing sister. That's my dry daughter. He followed me from a young age, and his tea was very good. Why don't you let him introduce this year's flavor of orange caper tea?

  茶客們:好呀好呀

  tea guest: Yes,yes.

  小青:大家好 我叫小青,非常榮幸能為大家服務。為國人做好茶,向世界傳播中國茶文化是我們的宗旨。今天大家喝到的是我們榮昌號的上等好茶,百味柑普茶。大家請用茶。

  Xiaoqing: Hello, my name is Xiaoqing, very honored to serve you. It is our aim to make tea for the people and to spread Chinese tea culture to the whole world. Today we drink to our Rongchang, good tea, taste of orange tea. Please have tea.

  【茶客2】:這茶聞起來非常香,喝起來既有陳年普洱的綿延芳香,還帶有陳皮的淡淡幽香,泌人心脾,真是不一般的滋味呀。真的好獨特,好神奇。跟我之前喝過的小青柑太不一樣了。你們是怎樣做到的。

  The tea smells very fragrant, taste both have Aged Pu'er Tea stretch aroma, with a faint fragrance of tangerine peel, urinary heart, really is not a general taste. Really good, unique, wonderful. It'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green tangerine I've had before. How did you do that?

  【楊總】:說起來也真是一種緣份。就要從那個時候說起(轉場景,講述小青和阿柑哥的相遇)

  Yang: It's really a fate to say that. It's time to start with that.

  第二場:美麗的相遇-英雄救美

  Second: beautiful encounter - Hero

  人物:阿柑哥,小青

  Characters: a gan brother ,a xiaoqing

  【描述】在一片柑桔林,小青走進新會一片果園,被果園的果子吸引,不斷的用手中的相機拍攝素材,不摘取一個果子放到鼻子聞了一下,還偷吃起來。于是她想多摘幾個回去。

  In an orange forest, Xiaoqing walked into a new orchard, was attracted by orchard fruit, and constantly use his camera to shoot material, do not pick a fruit, put it on the nose, smell it, but also eat it. So she wanted to take a few more.

  【描述】突然遠處聽到一個聲音傳來

  Suddenly a voice was heard in the distance.

  【解說】

  阿柑哥:誰在偷摘果子?

  a gan brother: Who is stealing fruit?

  【描述】小青聽到聲音后大驚,慌忙逃走,在逃走的時候一只鞋子不小心掉了。阿柑哥在追的過程中看到地上的一只鞋子大聲的說。

  Xiaoqing heard the sound, surprised, hurriedly fled, in the escape, a shoe accidentally dropped. One of the shoes on the ground said loudly as he chased him.

  【解說】

  阿柑哥:小姐小姐你的鞋子掉了,你的鞋子,。

  a gan brother: Miss, miss, your shoes are off, your shoes……

  【描述】阿柑哥拿起鞋子很芒然的看著鞋子,到底該怎樣找到鞋子的主人,那個人是誰呢?

  A gan brother he picked up his shoes and looked at his shoes. How exactly did find the owner of the shoes? Who was that man?

  第三場:果園內

      Third : Orchard

  人物:楊總 柑園主 小青

  Characters: Yang  Citrus orchard owner Xiaoqing.

  【描述】在柑林另外一處,楊總看到小青很狼狽的赤腳跑來。

  Another place in the forest, Yang always see Xiaoqing very embarrassed barefoot running.

  【解說】

  楊總:這個小青柑好香。小青怎么了,慌慌張張的,沒事吧?

  Yang :  This little green orange is delicious .How xiaoqing covered with confusion, okay?

  小青:沒什么?沒什么?

  Xiaoqing: Nothing? Nothing?

  楊總:這是關總監(jiān)

  Yang: This is director guan .

  柑園主:歡迎到我們新會柑種植園來參觀。這個果園位于新會的最南端。也就在新會古兜溫泉的前面。是一個原生態(tài)的地方。我們這里用古兜溫泉水來灌溉。原生態(tài)種植施有機肥。是綠色環(huán)保,有機的農產品。現(xiàn)在這個階段種植出來的小青果可以制作出近幾年最流行的小青柑普茶。這是小青柑普茶的原材料。要不我們去,小青柑普茶加工廠,看一下啊,小青柑普茶是怎么做出來的,好嗎?

  Citrus orchard owner :Welcome to our new mandarin plantation. The orchard is at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new meeting. It's in the front of the new meeting. It's a place of origin. We use the spring water to irrigate. The original ecology grows organic fertilizer. It's green, organic produce. The little green fruit grown at this stage can produce the most popular young orange juice tea in recent years. This is the raw material of xiaoqing caper tea. Why don't we go to the little green orange and the tea processing plant and see how the little green orange is made, ok?

  楊:好啊好?。?/p>

  yang:ok,ok!

  【描述】小青由于驚魂未定,心不在焉

  Xiaoqing because still suffering from the shock, absent-minded.

  第四場:加工場內

  Fourth : Processing yard

  人物:楊總 小青 柑場主 阿柑哥 工人

  Characters: Yang, Xiaoqing, orange field, a gan brother,workers

  【解說】

  柑場主:楊總,這里就是我們的生產車間。我們廠生產的小青柑。,經過高技術高標準加工,然后生產出小青柑?,F(xiàn)在就讓我們的技術員小明。給你們詳細的介紹一下。小明小明過來。

  orange field:General manager Yang, this is our workshop. Our factory produces little orange. It is processed by high technology and then produces little green orange. Now let's get our technician xiaoming. I'll give you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Xiao Ming is coming.

  學明:好嘞。稍等一下。你們好。我是這里的技術員學名。

  Xue Ming: Wait a moment.Hello, everyone. I'm a technician here. I'm glad to meet you.

  【描述】小青聽到他的聲音,知道他是那天追他的人的聲音,頓時驚慌起來,躲在楊總身后。楊總看了看小青

  Xiaoqing heard his voice, know that he was chasing his voice, panic immediately, hiding behind Yang general manager. Yang general manager looked at Xiaoqing

  【解說】

  楊總:喲,小伙子挺帥的嘛。

  Yang: Oh, boy, he's handsome.

  學名:各位,請隨我來,我來介紹一下,小青柑的生產工序。我們首先洗干凈小青柑。然后把里面的果肉挖出來。在進行清洗。接下來就來到這里進行裝茶葉,大家來感受一下我們是怎么來進行加工的?下面就把我們這些已經裝滿茶葉的小青柑推的外面晾曬。經過3天的晾曬之后。究竟遇到這個手工包裝的環(huán)節(jié)。我來教一下你包裝吧。

  xueming: everyone, please follow me, let me introduc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small green orange. We first wash the little green orange. Then scoop out the flesh. In the process of cleaning. And then we're going to come here and make the tea, and let's see how we do it. Let's dry out the little green orange that we have filled with tea leaves. After three days of drying. Just encounter this manual packaging link. Let me teach you how to pack it.

  楊總:好啊,你們的小青柑質量這么好,如果配合我們陳年的易武老樹貢茶制作成百味柑普,必定是絕配。

  Yang: OK,Your Meijiang green orange quality is so good, if we cooperate with old Wu Yi old tribute tea making hundreds of orange flavor, must be perfect.

  柑場主:對呀對呀,這叫雙劍合壁,珠聯(lián)璧合,門當戶對呀。

  Orange Field owners:yes yes,this is called five wall,mendanhudui.

  楊總:說到這門當戶對,我們家小青也老大不小了,有沒有好男孩子介紹介紹?小明是你兒子,他們能成的話,真的是好上加好了。

  Yang:When it comes to this match, we also Xiaoqing age is not small, there is no good boys introduced?

  柑場主:對啊,那就最好不過了。希望是這樣。

  【描述】楊總會心的笑了笑,用手指了指不遠處的學明和小青正在親手制作小青柑。柑場主也會心的笑了笑。另一處,學明正和小青在制作小青柑。小青被學明的專心和專業(yè)深深吸引,眉目傳情。

  Yang general manager smiled knowingly, with his finger pointing not far xueMing and Xiaoqing Another ,xueming and xiaoqing the production of green orange .Xiaoqing was xueMing's attention and professional attracted eyes.

  第五場:古兜溫泉景區(qū)

  fifth:the Gudou Hot Springs Scenic Area

  人物:小青 學名

  Characters: xiaoqing  xueming

  學名:小青在這邊。

  xueming: xiaoqing is on this side.

  小青:學名,你在這里呀。

  Xiao qing:xueming, you are here.

  學名:我已經等了你半個小時了。

  xueming: I've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half an hour.

  小青:時間不是剛剛好嗎?

  Xiao qing: isn't time just right?

  學名:原來是我早到了。

  xueming: it was I arrived early

  【描述】楊總和柑場主正在喝著榮昌號雙方研發(fā)的百味柑普茶。

  Yang general manager and citrus main field had Rongchang, both R & D hundred taste orange tea.

  柑場主:自然正本,天性好茶。能喝上榮昌號的百年好茶真的是有口福呀,絕對是好茶中的好茶呀。

  Orange field owners: Natural and good tea. To drink Rongchang, 100 years of good tea is really delicious ah, is definitely a good tea in the tea.

  楊總:當然也少不了你們家的梅江青柑呀。缺一不可,這也是緣份呀。

  Yang:Of course,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your home Meijiang mandarin orange. Indispensable, this is fate.

  柑場主:誒,你們家小青呢?

  Orange field owners: hey, what about your little blue?

  楊:小青,去哪里了呀?

  Yang: xiao qing, where have you been?

  小青:學名,今天我們就要離開這里了,謝謝你教會了我那么多東西

  Xiaoiqng:xueming Today we're leaving here.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so much.

  學名:我也謝謝你教會了我關于茶文化的知識。有一句話放在我心中一直沒敢跟你說,我不知道該說不該說?

  Xueming:And I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about tea culture. There is a word in my heart, has not dared to tell you, I do not know should say should not say?

  小青:你想說就說嘛

  Xiaoqing: you want to say, say.

  學名:這鞋子是你的嗎?

  Xueming:Have you lost these shoes?

  小青:不知道。

  Xiaoqing: don't know

  學名:唉,小青這鞋子是你的嗎?

  Xueming:Well, is this shoe yours?

  茶友3:帥哥配美女,好青柑配榮昌好茶。

  Tea friend 3: handsome guy with beauty, good green orange with good tea in Rongchang.

  楊總帶領全體人員:為國人做好茶,向世界傳播中國茶文化,榮昌號感恩有你。

  Yang always leads all the staff: to make tea for the people, to spread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to the world, and to thank you for the “Rongchang”。

劉志揚:邊茶貿易與中華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劉志揚

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摘要

在中國歷史上,從沒有一種消費品像茶葉這樣影響中國邊疆歷史。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歷史進程中,邊茶貿易作為中原王朝用漢地茶葉換取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游牧民族馬匹或其他商品的一種商業(yè)活動,貫穿了宋以來中國歷史的每個階段。在延續(xù)千年的邊茶貿易過程里,圍繞邊茶的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各民族自覺或被動地參與其中,在各個鏈條和環(huán)節(jié)上分工合作、利益共享,形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商貿活動??梢哉f,邊茶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中華各民族經濟和文化交往、交流的歷史,也是一部政治上各民族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

關鍵詞

邊茶 中華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正文

邊茶,顧名思義,即為專門銷往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茶葉。其原料、制作工藝、包裝和運輸方式等有別于銷往內地的腹茶。邊茶為黑茶類,中國的黑茶主要是老葉茶,一般為一葉三芽到五芽,并摻雜茶樹梗,經過特殊加工過程(如渥堆工藝等),專門供應北方、西北及青藏高原各民族。黑茶產地主要有四川(南路邊茶、西路邊茶)、湖南(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云南(緊茶)、廣西(六堡茶)、陜西(茯茶)等。其中四川雅安、天全、名山、滎經和灌縣、什邡、崇慶、平武等地生產的邊茶,以及云南佛海等地生產的緊茶主要供應西藏和四川甘孜阿壩、青海、甘南等涉藏地區(qū),用以制作藏族人民喜愛的酥油茶;湖南安化等地的黑茶主要供應新疆和蒙古草原,湖北趙李橋的青磚主要銷往內外蒙古和俄羅斯等地。由于氣候和地理條件限制,茶葉并不產于秦嶺淮河以北的非酸性土壤地區(qū),因此邊疆各民族對茶葉的獲得必須依賴于與內地產茶區(qū)的交易。所以,邊茶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中華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交往、交流史,也是一部政治上各民族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歷史。

縱觀中國歷史,從來沒有一種消費品像茶葉這樣,在維系中央政權與周邊民族關系方面起著如此重要和持久的作用。經濟上,茶葉在農牧兩種生活方式的經濟互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政治上,它是歷代中央王朝控制和穩(wěn)定邊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文化上,茶葉對邊疆民族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邊疆民族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為自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茶葉由內地向北方草原地區(qū)和青藏高原的傳播

中國人的飲茶習慣始于何時,目前尚無定論。陜西咸陽原東端的西漢景帝陽陵外藏坑K15中出土的腐朽碳化的糧食遺跡中,發(fā)現(xiàn)有茶葉殘留物,此為截至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茶葉實物??脊殴ぷ髡咄茰y這是皇帝的茶,但具體怎么飲用,是食物還是藥物,茶葉來自何處等重要信息卻無從得知。可以肯定的是,喝茶習俗在漢代尚未普及。南北朝時期,蜀地等南方地區(qū)的漢人已經普遍飲茶,均為粗放式的煎飲,將茶與米粥、橘皮、姜等混在一起煮沸后飲用,飲茶被稱為“茗飲”。至于采摘下來的茶樹葉片是否經過炒制等工序的加工,文獻無明確說明?,F(xiàn)有的考古材料也沒有茶葉加工的確鑿證據(jù)。有關唐以前人們的飲茶,由于史料不足,或傳世資料可疑之處頗多,所以茶學界的爭議較多??梢源_定的是,到了唐代,飲茶已經發(fā)展為一門藝術,茶葉的加工、制作技術開始精細化,唐代茶圣陸羽所著《茶經》即為明證。從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我們可以知道,茶葉在唐代已經開始規(guī)?;a并成為了商品,也就是說茶葉在唐代已經開始普及,有了一定規(guī)模的消費群體。自細煎慢啜式的品茶出現(xiàn)后,茶葉的形制逐漸從大葉、片、餅團過渡到宋代的抹茶和散條形茶。到了宋代,中國南北的漢人社會中飲茶之風熾盛,從社會上層到普通百姓都將飲茶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王安石在《議茶法》中說:“夫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p>

北方游牧民族飲茶的歷史較晚,南北朝時期,飲,仍以加工過的奶制品——酪漿為主。根據(jù)成書于北魏的《洛陽伽藍記》記載,當時喜歡“茗飲”的主要是南朝漢人,入主中原建立政權的非漢民族和受少數(shù)民族生活習俗影響的漢人,日常飲用的大多是酪漿。南朝齊官吏王肅因政治斗爭失敗投奔北魏后,為了迎合鮮卑貴族,飲食習慣從“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到逐漸適應北方游牧民族的羊肉、酪漿。有一次在宴會中,他為了討好北魏高祖拓跋宏,說茗飲只配做酪漿的奴仆。給事中劉鎬對王肅十分仰慕,以至于每天都要喝茶。魏高祖之弟彭城王元勰對此十分不屑,譏諷他“好蒼頭水厄”,意思是喜歡平民百姓下賤之物。后來北魏人就將茶水貶稱為“酪奴”“水厄”,以至在北朝的宮廷和貴族宴會中,官員以“茗飲”為恥。不過這也說明,當時的北朝,飲茶和飲酪漿的兩種習慣同時存在。在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下,盡管漢人和鮮卑人存在差異,但也相互學習和適應不同的文化和習俗,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融合成為時代的趨勢和特征,不斷加入北魏的南朝人無疑會對統(tǒng)治民族鮮卑產生文化和風俗習慣上的影響。

唐代,開始有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與中原進行茶葉貿易的記載。8世紀中葉崛起于額爾渾河并稱雄于蒙古草原的回紇汗國與唐朝和平相處,并兩次出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亂?;丶v與唐之間的貿易十分頻繁,主要為以馬匹換絲絹。其間也會以馬易茶,如《新唐書·陸羽傳》載,“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然而,回紇易茶的用途是什么?是用來轉手與其他民族貿易?還是自己飲用?史書并無相關說明。因此唐德宗時御史中丞封演撰《封氏聞見記》中說,“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可見唐時北方民族飲茶并不常見,以致官至御史中丞的封演也對回紇來唐易茶感到奇怪。

至宋代,北方民族才開始普遍飲茶,茶馬貿易成為當時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進行物資交換的重要形式。除了我們熟知的宋與西北吐蕃之間的茶馬貿易外,北方的遼、金等也與宋在互市中交換茶葉。據(jù)《宋史·食貨志》記載,澶淵之盟前,宋遼之間沿邊地區(qū)便有數(shù)個用于互市的榷場,其中包括茶葉貿易:

契丹在太祖時,雖聽緣邊市易,而未有官署。太平興國二年,始令鎮(zhèn)、易、雄、霸、滄州,各置榷務,輦香藥、犀象及茶與交易。后有范陽之師,罷不與通。雍熙三年,禁河北商民與之貿易。

也就是說,宋遼之間在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期,并沒有政府設置的正式交易場所,也沒有貿易管理機構,這一時期的貿易應該主要為民間貿易。到了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才正式在宋與遼實際占領的燕云地區(qū)設立了雄州等5個榷場。不過直到澶淵之盟前,因為“累年興師”,宋遼之間的戰(zhàn)爭與沖突不斷,這些榷場都不固定,時設時罷。澶淵之盟訂約的景德二年(1005),北宋在雄州、霸州和安肅軍三處設立固定的榷場,后來又增設廣信軍。“終仁宗、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絕?!?/p>

考古材料也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實物證據(jù),呈現(xiàn)了當時遼、金、西夏的飲茶情況。河北省宣化下八里村的遼代張世卿家族墓中有大量反映當時飲茶內容的壁畫,壁畫中烹茶人既有漢人裝束者,亦有契丹人裝束者,畫中茶爐、茶壺、茶杯、茶碾等茶具和烹茶用具,以及烹茶過程,說明當時遼朝南面官所轄燕云十六州飲茶之風的盛行。此與宋人苗綏所說“燕人衣服飲食以中國為法” 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遼代壁畫所見烹茶的方式均為與宋相同的點茶法,而不是在茶水中勾兌鮮奶。烹茶者多為著漢裝者,茶具也多來自北宋的官窯,這可能是當時遼國轄境內的漢人多飲茶,而遼朝契丹皇室和貴族也模仿宋人的飲茶方式。遼朝的契丹人飲茶僅限于士大夫階層,一般百姓可能較少飲用。宋真宗景德二年訂立的“澶淵之盟”是當時宋遼之間的一項重要盟約,其中規(guī)定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這其中物品并沒有包括茶葉,說明茶葉對于遼國并不重要。宋仁宗時期,宋與西夏開戰(zhàn),黨項羌的西夏因為經濟消耗不堪重負,故而接受宋每年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兩萬斤的歲賜。這其中茶被作為歲賜之物值得關注,證明茶已經在西夏成為了一種重要的生活物品。由于西夏占領著包括河西走廊在內的長城南部沿線地區(qū),與吐蕃相鄰,因此茶葉到底是西夏自己消費,還是轉賣給吐蕃部落,尚不得而知。

金朝飲茶之風亦盛,主要流行于金國轄境的漢人之中。泰和六年(1206)尚書省上奏:“茶,飲食之余,非必用之物。比歲上下競啜,農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屬?!? “比歲上下競啜”表明飲茶習俗已經開始在金國各階層普及了,不過應該主要在從事農耕的漢人之中流行。作為金國統(tǒng)治者的女真官員認為,“茶本出于宋地,非飲食之急”,可見當時的女真人并沒有將茶作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為“非必用之物”,屬于奢侈品。而且為了節(jié)省國庫開支,避免“費國用而資敵”,金朝曾數(shù)次禁止與宋的茶葉貿易,如《金史·章宗本紀》載:“(泰和六年十一月)初定茶禁?!鄙踔烈?guī)定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員才有飲茶的資格,而且嚴禁買賣和作為饋贈之物。“商旅多以絲絹易茶,歲費不下百萬,是以有用之物而易無用之物也。若不禁,恐耗財彌甚。”遂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許食茶,仍不得賣及饋獻。“平民階層的女真人沒有普遍飲茶的習俗,而且可能因為茶禁等原因導致茶價高企,因此只有在一些重要的節(jié)慶和婚嫁等場合才會飲用。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南宋禮部尚書洪皓出使金國,被扣押在金國腹地冷山十數(shù)年,熟知女真習俗,歸國后所撰《松漠紀聞》中記有女真人婚宴中飲茶場景,“宴罷,富者溣建茗, 建茗即產于福建建寧(今福建建甌)的茶葉,為朝廷的貢品茶,時人稱之為“御茶”。留上客數(shù)人啜之;或以粗者煎乳酪”。其中的“粗者煎乳酪”便是用粗茶與鮮奶或酥油熬煮在一起,這可能是漢文文獻中最早關于奶茶或酥油茶的記載。

元代,入主中原的蒙古人與漢人雜處,農耕和游牧兩種文化有了相互融合的趨勢,蒙古人將茶與奶制品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制出適合自己口味的飲品。元人有多種煎茶和飲茶的方式,如枸杞茶、玉磨茶、金字茶、清茶、炒茶、蘭膏茶、川茶、西番茶、藤茶、孩兒茶、酥簽等,其中的西番茶、蘭膏茶、炒茶、酥簽為茶中加酥油攪拌或炒制而成,明顯為北方民族的飲茶方式。這些飲茶方式不僅流行于蒙古人中,也為當時的漢人所接受,并在元曲中有所反映。李壽卿《月明和尚度柳翠》中第二折:“茶博士,造個酥簽來?!? 馬致遠《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第二折:“(郭云)師父要吃個甚茶?(正末云)我吃個酥簽?!? 可見,酥油茶是元代茶飲的重要類型。元代漢人為什么接受了酥油茶,最合理的解釋可能是元代漢人為了迎合蒙古統(tǒng)治者而采取的做法,不過這也間接促進了蒙漢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到了明代,長城以南的漢人中便不再有喝酥油茶的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元代以后茶葉便開始在蒙古等游牧民族中普及和流行。

茶葉何時進入西藏?以及茶葉何時在西藏普及而成為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學術界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根據(jù)現(xiàn)有的文獻記載,吐蕃時期吐蕃人的飲食以青稞炒面(糌粑)和酪漿為主,未見有關吐蕃飲茶方面的史料, 據(jù)《舊唐書·吐蕃傳》記載,“(吐蕃)捻麥為碗,實以羮酪,并而食之?!币膊灰娞妻g茶馬互市。宋代,由于北宋王朝與北方的遼、金、西夏長期處于戰(zhàn)爭對峙狀態(tài),因此需要大量的用作軍事用途的馬匹。于是便開始了與較少發(fā)生戰(zhàn)爭沖突,生活在青藏高原邊緣的吐蕃進行茶馬貿易。這一時期的茶馬貿易主要地點是宋朝與吐蕃相鄰的西北地區(qū)的秦鳳路、熙河路, 據(jù)《宋會要》記載,“(熙寧)十月十四日,太子中舍、三司干當公事、經畫成都府利州路茶貨李杞等奏,與成都府路轉運司同共相度到于雅州名山縣、蜀州永康縣、邛州在城等處置場買茶,般往秦鳳路、熙河路出賣博馬?!倍辉诓枞~產地四川雅州。而且輸入吐蕃的茶葉為生長期較長的“老茶”,而非漢人喝的“嫩茶”。北宋黃庭堅《山谷別集》卷八《叔父給事行狀》記有:“產茶之地盡在川路,賣茶之地全占陜西”,“(川茶)茶色不等,蓋漢茶食嫩,番茶食老”等語??梢源_定的是,此時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吐蕃人已經開始普遍飲用茶葉,至于現(xiàn)在的西藏自治區(qū)境內在宋元時期是否開始普遍接受茶葉,藏漢文獻闕如。元代,開始有了“西番茶”和“西番大葉茶”的叫法。元朝中期蒙古醫(yī)學家忽思慧著《飲膳正要》卷第二《諸般湯煎》詳細記錄了西番茶的產地和煮法:“出本土,味苦澀,煎用酥油?!? 元代的西番為宣政院管轄的與陜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肅行省、云南行省相鄰的藏族聚居地區(qū),西番茶的產地雅州元代亦屬宣政院轄地,元政府在此設有西番茶提舉司, 至大四年九月,“罷西番茶提舉司”。因此《飲膳正要》說西番茶“出本土”不無道理。茶與酥油混煮,這已是酥油茶的做法。明初,大臣解縉對西番人煮茶的方法描述得更為詳細:“蓋夷人肥膻潼,則群聚穹廬中,置釜煮茶茗,調以潼酪,而濟其肉食,其俗非一日矣。” 將煮沸的茶水與酥油攪拌,已與現(xiàn)在酥油茶的制作方法并無二致,而且至明初以前這種酥油茶的制法已延續(xù)了很長時間,說明元代酥油茶在西番人中十分普及。明朝嘉靖年間,邊茶已經加工成了磚形,“私販茶戶每采新茶,屣成方塊,潛入番族貿易”。磚茶既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茶葉的容積,也便于長途運輸和保存。到了清朝前期,文獻已經明確記載飲茶習俗已在衛(wèi)藏地區(qū)普及。乾隆時期的西藏地方政府噶倫多喀爾·策仁旺杰在其自傳《噶倫傳》中至少6處提及在拉薩和日喀則向寺院僧人布施茶葉的情況。

外國學者大多認為茶葉傳入西藏的時間在公元10世紀以后。葡萄牙耶穌會士安東尼奧·德·安德拉德(Antonio de Andrade)和曼努埃爾·馬庫斯(Manuel Marques)是最早進入西藏的西方人。1623年,他們到達西藏西部古格王國的首府查帕朗(Tsaparang)。安德拉德在他1624年的報告中提到從中國進口的粗絲綢和瓷器、茶經由衛(wèi)藏到達古格。第一個提到磚茶的西方人是威廉·穆爾科夫特(William Moorcoft),他詳細描述了1819年在拉達克的列城見到的被壓緊成方形的茶包:“這些茶包來自拉薩和葉爾羌,用牛皮包裹,上面覆有帶著漢字的黃紙?!? 總之,宋元至明清以來,隨著飲茶習俗在青藏高原的傳播和普及,茶葉逐漸成為藏族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茶葉從內地,從漢地向北方、西南民族地區(qū)傳播的過程,在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傳播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北方、西南民族在這個過程中對茶葉并不是簡單地被動接受,而是根據(jù)各自民族特點,結合自己的飲食文化習慣,把茶與奶制品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發(fā)展出具有自身民族特點的飲茶方式和習俗。

二、茶之于藏民族的重要性

對于北方和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來說,食肉和飲用兌有奶制品的茶是獲取身體營養(yǎng)成分的必要途徑。自古以來,牛、羊便是青藏高原最常見的家畜,青藏高原分布著面積廣闊的牧場,相當多的人口從事畜牧業(yè)。農區(qū)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受到灌溉條件和日照時間的制約,糧食產量很低,單靠耕作所獲無法維持基本的生存,于是村莊周圍不適宜耕種的空地常常被用來放牧牛羊,這里沒有如中原地區(qū)那樣的純農業(yè)區(qū),農區(qū)也呈現(xiàn)出半農半牧的特征。因此,奶制品是青藏高原最易獲取的食物。牛奶是一種高熱量的飲品,并富含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和膳食鈣。雖然人們從深綠色的蔬菜也能獲得膳食鈣,不過需要食用大量的蔬菜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由于青藏高原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和高海拔,能夠栽培的農作物尤其是蔬菜并不多。傳統(tǒng)上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日常食用的蔬菜主要是圓根、豌豆等,缺少深綠色的蔬菜。攝取牛奶中的膳食鈣便成為最便利的營養(yǎng)補充。另外,作為高熱量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奶制品能有效地幫助生活在高原的人們抵御寒冷的天氣。對一些人來說,由于體內缺乏分解牛奶中乳糖的乳糖酶,直接飲用鮮奶會造成腹痛和腹瀉。醫(yī)學研究表明,人類從嬰兒時期斷奶后,身體中分解人和牛、羊等動物奶的乳糖酶便會消失,從而出現(xiàn)乳糖不耐癥,由于乳糖不能直接被人體所吸收,飲用動物奶后便產生相應的排斥,引起腹痛和腹瀉。這一點在亞洲世界更加普遍,亞洲人100%都有不同程度的乳糖消化不良(LM)癥狀,對牛奶具有排斥性。根據(jù)筆者掌握的文獻,未見民主改革前藏族直接飲用鮮奶的記載。20世紀40年代,俞湘文在對西北地區(qū)甘青川康四省涉藏地區(qū)的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們(牧民)從不吃白開水或純牛奶,必須喝茶或奶茶”。鮮奶或奶制品酥油與茶葉的結合能為身體所接受,巧妙地克服了亞洲人乳糖不耐癥的問題,形成了藏族獨特的飲茶方式。清人記載酥油茶的制作方法為,“以茶入鍋,煮數(shù)十沸,去渣,入乳酥合鹽各少許,盛以木桶,群取以食”。即將茶葉煮沸后加入鹽,再倒入木制的酥油桶中用木棍進行充分的搗拌,使茶和酥油融為一體,成乳狀即可飲用。這種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沿襲至今。

茶含有咖啡因,為輕微的成癮品,但對人體沒有危害。飲茶較之飲白水是一種享受,易于入口,茶葉可將寡淡無味的白水變?yōu)榫哂形Φ娘嬈?,還有降脂、解膩、提神的功效。茶葉含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鎂、鉀等成分,這些成分能夠補充綠色蔬菜攝取的不足。

此外,我們知道,人畜糞便等有害物質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對水源的污染,人類在飲用受污染的水后,水中的病菌進入身體,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和傳播。茶葉則要用沸水熬制后方能飲用,燒開的茶水可以做到相對無菌,因此飲茶習俗在藏地的普及,減少了當?shù)厝松〉母怕屎图膊〉膫鞑ィ沟脡勖蟠笱娱L。目前雖然缺少這方面的史料加以確認,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茶在青藏高原普及后,其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由于藏族特殊的飲食習慣,即“飲食多糌粑、牛肉、羊肉、奶子、奶渣、酥油等物,其性燥烈,而茶為急需,故貴賤皆以茶為命”。另外,邊茶適合熬制,與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獨特的飲食和烹飪方式十分契合。受制于高原的氣候和環(huán)境,除了夏季和有日照的時間外,大多比較干燥寒冷,為了抵御寒冷,人們喜愛熱食熱茶。藏族最為喜愛的酥油茶用茶和酥油打制而成,酥油受涼便會凝結,需要趁熱喝下。糌粑是藏民族最為日常的食物,用熱茶或酥油茶挼糌粑最為理想。另外,藏地缺少木材和煤炭,隨處可見的牛糞成為藏地最常用的燃料。牛糞燃燒的火力較弱,適合燉煮食物和熬茶。用慢火熬制不僅能充分激發(fā)出黑茶的香氣,使茶水更加濃郁,其過程對喝茶的人來說也是一種享受。即便在野外,覓一避風之處,用三塊石頭支起簡單的爐灶,將放入茶葉的陶壺或銅、鐵壺放置其上,點燃牛糞慢慢熬煮,再用煮沸的茶水揉制糌粑,既能驅寒消解疲勞,也能飽腹。這也是茶為藏民族所喜愛并能在青藏高原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

三、邊茶貿易的政治、經濟作用和意義

中國歷朝都清楚地認識到茶葉對藏人的重要性,北宋程之邵曾對宋徽宗說:“戎俗食肉、飲酪,故貴茶而病于難得?!? 《明史·食貨志》亦云:“番人嗜茶,不得茶則困以病。”正是因為茶在蒙藏等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因此茶葉被歷朝中央政府視為“馭番”的工具,“視番情之向背,分別通禁”, 即通過調節(jié)茶葉的數(shù)量多寡來控制“不可一日無茶”的邊疆民族,認為茶葉對制西番控北狄的作用勝過“數(shù)萬甲兵”。明太祖朱元璋曾經表達過茶葉對維系中央王朝與邊疆民族關系重要性的看法:“朕豈為(茶)利哉!制馭夷狄不得不然也。” 這就使得茶葉不僅僅具有經濟上的商品屬性,還被賦予了重要的政治意義。對歷代中央政府來說,在某種程度上,邊茶的政治屬性遠大于商品屬性,對維系中央政府與邊疆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出于“以茶馭番”和獲取高額利潤的需要,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對茶馬貿易實行專賣制度,制定了相應的律法和條規(guī),并逐漸加以完善,這便是茶馬法或榷茶制度。茶馬法肇始于宋,終結于清,對維系中央政府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宋以前,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無飲茶習俗,因此對茶葉輸出并無限制。唐代,盡管對戰(zhàn)馬的需求量很大,但文獻中鮮有關于以茶易馬的記載,僅有回紇兩次買茶的記錄。唐與北方突厥、回紇等民族的互市貿易主要還是用金帛換取戰(zhàn)馬。如《新唐書·兵志》,“其后,突厥款塞,玄宗厚撫之,歲許朔方軍西受降城為互市,以金帛市馬”?!杜f唐書》亦云,“自乾元之后,(回紇)屢遣使以馬和市繒帛,仍歲來市,以馬一匹易絹四十匹,動至數(shù)萬馬”。另外,史籍中也不見唐與青藏高原的吐蕃和蒙古草原游牧民族以茶易馬的明確記載。

從宋神宗開始便對茶馬法加以系統(tǒng)管理,茶馬貿易全為官營,由政府設立的茶馬司管理和執(zhí)行。但隨著茶馬交易數(shù)量的增大,政府無力掌控茶馬交易的所有環(huán)節(jié),于是便頒發(fā)茶引,茶商到官府領取茶引并運茶到茶馬司,然后再由茶馬司收購,茶馬司用以以茶易馬,由此開始了邊茶貿易的官商合辦。后來官頒茶引遠遠不能滿足邊疆少數(shù)民族對茶葉的需求,走私茶葉盛行,宋元兩朝關于嚴禁私茶的規(guī)定層出不窮。由于宋與北方的遼金及西夏長期處于對峙狀態(tài),因此戰(zhàn)爭所需戰(zhàn)馬大都來自西北的吐蕃。宋朝設秦州、熙州為茶馬互市之所,用來自四川的茶葉交換吐蕃的戰(zhàn)馬。

元代,長城內外均被納入了中央政府的統(tǒng)治范圍,作為馬背民族的蒙古族統(tǒng)治者并不缺馬,因此茶馬貿易在元朝近百年的統(tǒng)治期間不再繼續(xù),由茶商按引納稅后將邊茶自由銷往邊疆各地。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蒙古族普遍接受了茶葉,并將其與游牧民族喜愛的奶制品結合起來,創(chuàng)制出稱為“蘭膏”“酥簽”等的酥油茶和奶茶,發(fā)展了獨具特色的飲茶文化,并延續(xù)至今。元朝覆滅后,蒙古統(tǒng)治集團退回到長城以北的蒙古草原,但仍然保持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對明王朝形成威脅。為了防止蒙古與西番諸部結盟共同對付明朝,明朝政府采取了用茶葉進行分化控制的辦法,同時為了取得所需的戰(zhàn)馬,建立了最為完備的茶馬交易體系。明朝政府還擴大了官商合辦的范圍,準許茶商以部分茶葉易番貨。

清初,由于戰(zhàn)事頻繁,對戰(zhàn)馬的需求量很大(八旗官兵每人配備3匹戰(zhàn)馬),仍然維持明代的茶馬貿易。其后,隨著清廷對全國的統(tǒng)一,特別是將蒙古各部納入直接管轄后,戰(zhàn)馬不再短缺,更加適宜征戰(zhàn)的蒙古馬成為清朝軍隊的首選,“西馬(西番的馬匹)既不見重于時,從前以茶易馬之制遂廢”。另外,蒙古作為清王朝重要的支撐力量在統(tǒng)一全國和維護政權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籠絡北方的蒙古,清王朝對其茶葉輸入數(shù)量不再加以限制,任其交易。但是對于管理和控制相對松弛的西藏卻仍然實行嚴格的茶引制度,控制茶葉的銷藏數(shù)量,“其目的有二,即以存羈縻節(jié)制之意” 和“佐軍儲之急”。茶馬貿易廢止后,麝香、羊毛、皮革、沙金、硼砂、藥材等土特產品取代了馬匹的地位,成為藏地交換內地茶葉、布匹、絲綢、金屬用品、雜貨等的重要物品。

清代也曾通過對銷藏茶葉的控制,對不臣服于中央政府的部分涉藏地區(qū)進行控制。康熙末年蒙古準噶爾部占領西藏,康藏一些土司和寺院歸順準噶爾,康熙五十八年(1719)議政大臣等議覆云:“至打箭爐外,最近者為理塘,遣官招撫,令營官造其所管番寨戶口清冊,配量定數(shù),許其買運。巴塘以外,亦照此例。其打箭爐一路,當視番情之向背,分別通禁?!? 清政府的禁茶之舉引起這些涉藏地區(qū)的恐慌,于是相繼歸附。奧地利外交官羅斯通(Arthur von Rosthorn),在其19世紀末出版的著作中也特別指出茶葉貿易作為清政府對西藏控制手段的重要作用。他認為,清政府壟斷了茶葉之后,便將開茶市與藏民貿易當做一種特許,這種特許曾因藏民不服從而停止過一兩次。清政府將茶葉輸藏的數(shù)量維持在求大于供的狀態(tài),以維護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權威和影響。

明清兩朝中央政府在控制茶葉的同時,也采取了懷柔的手段。如明朝政府在嚴禁茶葉走私的同時,對前來朝貢的藏邊僧侶、商隊等夾帶私茶出關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其次,借由開辦茶市,分利給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和寺院,達到籠絡的作用。清前期,自雍正三年(1725)起,清世宗下諭,禁止達賴喇嘛再向康區(qū)茶商征稅,免除達賴商隊的稅收。清廷還每年從打箭爐所收茶稅中,賞給達賴喇嘛茶葉2500千克、班禪額爾德尼茶葉1250千克,并運茶腳費銀10千克。此項措施既達到消減達賴影響力,由中央政府實施直接管理康區(qū)的目的,又起到了對達賴、班禪等西藏上層進行籠絡和安撫的作用。乾隆年間,清政府又在打箭爐茶稅中賞給達賴喇嘛每年白銀250千克,由西藏商隊在打箭爐取茶時一并帶回。西藏大小寺院上千座,經濟實力雄厚的大寺院多參與到茶葉貿易中。由于藏地很多地方沒有集市,寺院便成為茶葉的批發(fā)和售賣點,百姓和零售商販不得不受制于僧侶,喇嘛便通過這種經濟優(yōu)勢,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控制力。買賣茶葉是寺院的一項重要收入,也由此形成了寺院對清廷的依賴。

四、中華各民族共同參與和發(fā)展了邊茶貿易

(一)邊茶在農牧交換和互補中的作用

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各民族共同開發(fā)了96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自古以來,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各民族發(fā)展出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長城以南的農耕區(qū)和長城以北的游牧區(qū),這兩種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補充的經濟文化類型,成為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內在的經濟和文化的根源。歷史上,游牧和農耕兩種經濟相互依賴、互為補充,但游牧經濟具有更大的單一性和脆弱性,因此游牧區(qū)對農耕區(qū)的依賴程度更大,這也決定了游牧區(qū)必然成為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一部分。

在農牧互補的交換活動中,茶葉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宋元以來,北方游牧民族有了嗜茶之好,并在民間普及后,茶葉便成為剛性需求。茶葉從內地向北往西流動的同時,來自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的馬匹、羊毛、皮革、藥材、麝香、砂金等土特產也源源不斷地輸入到了內地,這種農區(qū)和牧區(qū)經濟上的交往和聯(lián)系,影響到各族人民生活、生產的各個部分,使得中國疆域內的農區(qū)和牧區(qū)構成了一個相互依賴和補充的自然經濟區(qū)域,這一自然經濟區(qū)域的形成,成為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經濟基礎和客觀條件。

(二)邊茶貿易鏈條中各民族的分工與合作

邊茶貿易是中華各民族共同參與和創(chuàng)造的。從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到消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我們都能看到各民族有序的分工與合作。邊茶的生產和流通不但提供了大量的崗位,數(shù)十萬人的家庭與此相連,許多與之有關的機構和家庭賴此為生,如茶農、茶商、茶莊、鍋莊、背夫、騾馬出租者,茶葉制造工人、包裝工人,等等。他們有的將其作為職業(yè),有的在農閑時節(jié)通過從事相關工作補貼家用。

邊茶貿易所編制的龐大的貿易網(wǎng)絡,將邊疆與祖國內地,以及中國與俄羅斯、南亞國家等廣闊的世界連接在一起。這一網(wǎng)絡有相對獨立的管理體系和交通網(wǎng)線,穿梭于其中的茶葉代理人和中間商,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西藏和涉藏地區(qū)經商的漢族、回族、撒拉族等,出于商業(yè)競爭和互助的要求,他們普遍以茶莊或茶號的形式構成了自己的貿易網(wǎng)絡,并按照同鄉(xiāng)關系結成了陜幫、川幫、滇幫等團體。從事茶葉貿易的康藏茶商,按照地域區(qū)分,有“康巴娃”與“藏巴娃”;以從事商業(yè)活動和資金來源而論,一般有寺廟、土司、平民三種經商者。藏商從批發(fā)到零售,也形成了龐大的經銷茶葉的貿易網(wǎng)絡。

(三)各民族共同筑就茶葉之路

邊茶運輸是一項長途貿易,從產茶地四川盆地西部邊緣的雅安、云南的滇西、湖南益陽和湖北趙李橋,到茶葉的目的地西藏和蒙古草原。其間道路崎嶇坎坷,要跨過無數(shù)的激流險灘,翻越雪山草甸,歷經雨雪風霜,路途中隨時可能遭遇盜匪。茶商們利用人背馬馱的方式,絡繹不絕地一站一站將茶葉運往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

以藏茶貿易為例,清末民國時期,雅安地區(qū)供應西藏及其他涉藏地區(qū)的邊茶引額多為每年11萬擔,需要背夫約10萬人次,他們常年周而復始地往返于雅安到康定的崎嶇山路之中。茶葉由雅安等地運至康定后,便轉賣到往來于康藏之間的以藏商為主的商人手中。這些即將運往西藏的茶葉,還要經過第二次包裝,也就是將竹篾從茶條上拆除,重新包裹上牛皮,以適合高原牦牛、騾子馱運,這些縫皮的工作通常都由藏族的“甲作娃”來操作。向關外運送茶葉的均為藏族牧民,他們被稱為“馱腳娃”。從康定到拉薩往返一次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

從藏茶產地,即四川盆地西部邊緣的雅安,以及云南滇西向西藏運輸茶葉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條,而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wǎng)絡。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甘青道)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構成的道路系統(tǒng),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如今大多數(shù)人所熟知乃至緬懷的茶馬古道的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條從四川雅安出發(fā),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薩,線路全長3000多公里;另一條線路從云南普洱茶原產地(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出發(fā),經大理、麗江、中甸、德欽,到西藏邦達、察隅或洛隆、工布江達、拉薩,線路全長3800多公里。

在這兩條主線的沿途,密布著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支線,如從雅安到松潘、甘南的支線,由川藏道北部支線經鄧柯(今四川德格)通往青海玉樹、西寧、洮州(今臨潭)的支線,由昌都向北經類烏齊、丁青通往藏北地區(qū)的支線等。這些四通八達的茶葉貿易網(wǎng)絡把川、滇、藏地區(qū)緊密連結在一起,形成了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茶馬古道。此外,還有一條從云南繞道東南亞、南亞入藏的滇茶之路,就是從茶葉產地西雙版納等地經緬甸,再用海船運至印度加爾各答,從加爾各答轉火車到大吉嶺或噶倫堡,最后從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進入西藏,這條茶道曾經是清代至民國時期“滇茶銷藏”的主要通道之一。

(四) 文成公主帶茶入藏:一個中華文化共享

歷史記憶的形成與意義千余年的邊茶貿易積淀了豐厚的由傳說和故事綴成的歷史記憶,形成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在民間,漢藏兩個民族都將藏族飲茶的歷史追溯到文成公主入藏,并對此深信不疑,賦予種種美好的傳說,成就了漢藏民族友誼的一段佳話。

其實,根據(jù)文獻記載,文成公主進入吐蕃時,所帶物品中并沒有茶葉。也就是說,史實與民間“常識”之間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的形成及背后所蘊含的意義才是我們在本節(jié)所要探尋的關鍵所在。

我們通過對歷史文獻的考證,從學術的角度分析茶葉是否由文成公主最早帶入吐蕃。唐代,內地茶葉的種植和生產與以前的朝代相比,有了較大的發(fā)展。茶葉產區(qū)也不局限于最初的江淮和巴蜀地區(qū),擴大到了西北及西南其他地區(qū)。茶圣陸羽的《茶經》記載當時的主要產茶地區(qū)共有42州,即西北到陜西省境內的安康,北到淮河南岸的光山,西南到云貴的西雙版納和遵義,東南到福建的建甌、閩溪,南到五嶺以南的廣東、廣西。其中與吐蕃相鄰的川陜一帶產茶的地區(qū)包括:峽州夷陵郡、歸州巴東郡、夔州云安郡、雅州盧山郡及金州漢陰郡、興元府漢中郡。在這種條件下, 茶葉流通流入到與之相鄰的吐蕃地區(qū)并非沒有可能,但當時茶葉在吐蕃并沒有普及,如果有,也僅限于唐蕃交界地區(qū)或吐蕃的上層階級和僧侶階層的極少部分。目前諸多論著中所提及的文成公主帶茶入藏之事,引文出處均注明來自明代成書的《西藏政教史鑒》 此書為劉立千翻譯。1940—1943年任乃強在《康導月刊》連載該書校注,書名為《西藏政教史鑒》。后劉立千將書名更改為《西藏王統(tǒng)記》,1985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書。可以明確的是,漢文史料并無文成公主帶茶入藏的記載。如《舊唐書》和《新唐書》“吐蕃傳”中關于文成公主的史料很少,未見關于茶葉入藏的史料。另外,依據(jù)明代藏文史籍《西藏王統(tǒng)記》的記載,唐太宗賜給文成公主帶入藏地的嫁妝有如來像、金玉制告身文書、經史典籍、玉片鞍翼黃金鞍、鳥織錦墊、工巧技藝制造術、四醫(yī)方藥、服飾和琵琶樂器等,但其中不見有關于茶葉的記載。目前能見到唐代茶葉入藏的史料,是任乃強先生在《文成公主下嫁考》一文中曾引用的德格版《漢藏文書》的相關記載:“松贊干布之孫,始自中原輸入茶葉”。但是任乃強先生并未提供關于《漢藏文書》的版本詳情。不過此《漢藏文書》有可能是《漢藏史集》的另一種譯名。明代藏文史籍《漢藏史集》已由陳慶英先生翻譯出版。全書共有三處提及茶葉:一是“上篇”中“吐蕃之王統(tǒng)”中講到藏文創(chuàng)始人吞米·桑布扎夢到文殊菩薩化身的老太婆,他們之間的談話提到茶葉;第二處是“上篇”中“茶葉和碗在吐蕃出現(xiàn)的故事”,講述了吐蕃贊普都松莽支布(679—704)因喝了小鳥口中銜來的茶葉而治愈重病的故事;第三處是“茶葉種類”一章中對漢地茶葉種類的描述。但是這三處講的都是各種茶的藥用價值,茶對身體的治療作用?!稘h藏史集》成書于明朝宣德年間,其時關于藏地飲茶習俗已經有了明確的文獻記載。但此書講述的公元7世紀吐蕃時期關于茶葉的故事是否真實,因所能資籍之文獻資料和考古材料甚少,尚存疑。即使按照《漢藏史集》的記載,唐代時期吐蕃已有茶葉,但應該也并不流行,只是作為治病的良藥,并沒有作為飲品流行。

不論茶葉入藏源于何種說法,茶葉輸入藏地并形成一定規(guī)模應該不是在唐代。到了宋代,漢藏茶馬貿易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中原地區(qū)茶葉產量也大幅提高,宋代茶葉產量比唐代增長了二三倍,從而保障了吐蕃茶葉的供給,但是藏人飲茶還僅限于青藏高原邊緣地區(qū)今四川、甘肅等處涉藏地區(qū)。藏漢文獻中尚無關于衛(wèi)藏地區(qū)藏族飲茶的記載。不過,明清以后有明確的文獻記載表明,茶葉已經成為整個青藏高原藏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從上述史實來看,茶葉并非是由文成公主帶入吐蕃的,唐代的吐蕃也沒有形成普遍的飲茶習俗。但是,我們想說明的是,茶葉入藏始于文成公主的說法真實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成公主帶茶入藏傳說建構的動機是什么?其背后所反映了怎樣的觀念、思想和情感的深層意義?文成公主是漢藏群眾最為熟悉的歷史人物,青藏高原各地都流傳著她的傳說,她遠嫁吐蕃的故事成為漢藏民族友誼的佳話,她把內地的書籍、農作物、技術和工藝帶到了青藏高原,豐富了高原人民的文化和生活,在增進兩個民族的交流與了解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藏族人民把各種美好的事物都賦予在她身上便顯得順理成章,她匯聚藏族人民所能想象到的種種優(yōu)良品行。基于此,人們更愿意相信是她把藏族人民每日不可或缺的茶葉帶進了雪域高原。關于文成公主帶茶入藏的傳說不止于藏族,在藏茶的產地雅安的漢族中也同樣流傳著她與茶葉的故事。2019年筆者在雅安的藏茶廠和茶園調查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茶工們每逢對我說起他們知識體系中的藏茶起源,無不以文成公主為開端。當然,這其中不乏虛構的成分,但是他們對這些虛構的故事深信不疑,樂于傳播,并將其當做歷史事實,不斷強化記憶和豐富故事內容,這同樣反映出雅安的漢族群眾對藏茶所傳遞的漢藏友誼的敬仰之情。

這個出自民間,廣泛流傳于漢藏民族之中的文成公主與茶葉的傳說,無疑具有其存在的深厚歷史基礎和社會基礎。它寄托了漢藏人民對民族友誼的理解和期盼,折射了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和文化認同,體現(xiàn)了漢藏兩種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過程,并演變?yōu)闈h藏群眾情感互通的集體記憶和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因而我們應該把文成公主帶茶入藏的傳說和由此而衍生的一套話語體系,放置在一個特定的社會語境和歷史框架中去理解和加以詮釋,如果這樣來看,這種民間觀念的表達又何嘗不是一種真實的歷史事實呢!

五、小結

唐宋以來,邊茶貿易是連接和維系中原王朝與北方和西北、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重要方式和紐帶,對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明太祖朱元璋對邊茶的作用有過精辟的評價:“夫物有至薄而用之至厚者,茶是也?!? 也就是說,茶葉這種產量高、易于生長、價值不高的“山林草木之葉”,卻在加強與邊疆民族的關系中發(fā)揮了最大的功效。邊茶之于歷代中央王朝都有著經濟和政治兩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經濟方面,邊茶起到了農牧互補的作用,用以交換內地缺乏的馬匹、藥材、羊毛、皮革、硼砂等物;與此同時,茶稅也成為國家財政和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在政治上,邊茶有著“以茶馭番”的功能,歷朝中央政府通過調節(jié)茶葉輸出的數(shù)量對邊疆民族進行政治上的控制,加強中央政府與邊疆民族的聯(lián)系。同時,邊茶還間接地充當了農耕與游牧兩種文化交流的中介和紐帶。以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為例,他們飲食生活中有四個主要的食品,分別是糌粑、肉、茶葉和酥油,在這四項中,唯有茶葉需要從內地輸入,其種植、加工完全由千里之外的內地控制。因此中央政府可以通過對茶葉壟斷,從數(shù)量的調控實現(xiàn)對青藏高原的控制。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沒有那種物品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

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歷史進程中,邊茶貿易作為中原王朝用漢地茶葉換取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游牧民族馬匹或其他物品的一種商業(yè)活動,貫穿了宋以來中國歷史的每個階段。在延續(xù)千年的邊茶貿易過程中,圍繞邊茶的生產、加工、運輸和銷售,各民族自覺或被動地參與其中,在各個鏈條和環(huán)節(jié)上分工合作、利益共享,形成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商貿活動。

維系一個共同體的基礎,就是由共同的記憶、共同的經歷和共同的故事所構成的為全體成員共享的符號、信仰與價值觀,這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傳承、發(fā)展的社會基礎和整合機制。中華民族從自在到自覺,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要理解這個過程,就不能簡單地只靠文獻記載的“歷史事實”,還要從具體的民間日常生活中去尋找答案。內地與邊疆、漢族與周邊民族之間的關系,除了文字記載的“大事”外,更多地體現(xiàn)在如小小的茶葉這樣不起眼,但又無處不在的,與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具體的物資交流之中。千百年來,朝代更替與世事變幻不斷,但邊茶貿易卻從未中斷。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前現(xiàn)代社會,物資交流的意義十分重要,即使一個人從來沒有離開家鄉(xiāng),沒有機會見到自己民族以外的人,但是來自外部世界的物品卻傳達了關于另外一個世界清晰的信息,通過茶葉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具體環(huán)節(jié)與體驗,產地與消費地之間不同文化、不同區(qū)域和不同生活方式人們被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些素未謀面,一生中可能也不會相見的人們,被納入茶葉構成的貿易體系,結成了一個利益相關的有機體。與歷史上民族之間、政權之間的對立、沖突相比,茶葉帶給人們的是和諧、和平和友誼的美好記憶,是彼此間互助互惠、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的具體呈現(xiàn),是各民族資源共享、分工協(xié)作的結果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因而也是最有意義的記憶載體和共享符號。

以茶葉為紐帶,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信賴、守望相助,結成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梢哉f,邊茶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各民族交往交融的歷史,它的產生和發(fā)展,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論述的“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fā)展、鞏固統(tǒng)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各民族之所以團結融合,多元之所以聚為一體,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源自中華民族追求團結統(tǒng)一的內生動力。”


來源: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期刊

如有侵權 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10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