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葉殺真菌嗎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被喝進體內的普洱茶湯里有多少微生物?對人有害嗎?

“都說普洱熟茶有多好,我每次一喝就拉肚子,比瀉藥還管用,估計這種茶和老壇酸菜差不多,上面細菌多著呢!”

“我喝普洱茶十多年了,雖然知道這東西不太干凈,但一直以來也沒喝出過什么問題,茶湯里的微生物應該都被熱水和胃酸殺死了吧!”

上篇文章發(fā)出后,很多茶友都反饋了自己喝普洱茶的一些感受和猜想,貴在真實,但其實還有一些誤區(qū)需要澄清。

今天這篇專題文章,陸離就再來聊聊,各大科研報告對普洱茶安全性的研究與結果。

普洱茶餅上的微生物研究

科研報告《普洱茶發(fā)酵過程中微生物類群分析》中指出,普洱茶的不同制茶階段,分別存在乳酸菌(細菌屬)、黑曲霉(霉菌屬)、酵母菌等優(yōu)勢菌群。[1]

這里先說大家最關心的霉菌,一方面,黑曲霉及其所屬的霉菌屬都屬于攻擊性強的腐生菌,如果附著在玉米,花生等合適的載體上,很快就會產生腐敗現(xiàn)象。

但另一方面,黑曲霉也是在食品工業(yè)中被廣泛用于生產有機檸檬酸與酵素的重要菌種,已經廣泛應用很多年,是一種被人類充分利用的可控菌種。[2]

而對于普洱茶來說,黑曲霉生產出的水解酶多達20多種,其中的果膠酶、纖維素酶和葡萄糖淀粉酶,對普洱茶的滋味形成和后期轉化都有重大影響。[3]

探究黑曲霉的生命周期規(guī)律,以及代謝產物變化曲線,是研究如何提升普洱茶后陳化效果的一項前沿課題,篇幅原因這里只簡單提及,有機會再和茶友們細聊。

而乳酸菌和酵母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了解的茶友也可再回顧之前的文章,接下來進入這篇文章的重點:普洱茶上是否存在致病的霉菌毒素?

《普洱茶中霉菌毒素之研究》中明確指出,實驗中隨機抽取的市售樣本中,均未發(fā)現(xiàn)如黃麴毒素、黃霉毒素、赭麴毒素等劇毒物質。[4]

除了上期著重澄清的黃霉毒素外(sterigmatocystin),其他幾類其實也不是省油的燈,如黃麴毒素(aflatoxin)就有“最強致癌物”之稱。

這是因為黃麴毒素不光毒性強,而且很難被消滅,加熱至280℃才開始分解。1960年,英國就曾發(fā)生給火雞誤食黃麴毒素花生粕,而導致其全部暴斃的慘案。

而赭曲霉(Aspergillusochraceus)是一種絲狀真菌,會廣泛存在于玉米、花生、大米、堅果、水果等農產品中。這份研究揭示了正品普洱茶的茶品安全。

回到開頭的問題,曾有新入門的茶友反饋,自己喝熟茶總是拉肚子,想問問除了這些致命而危險的毒素外,普洱茶上會不會有導致人體腹瀉的常見致病菌?

其實這方面也有大量研究,如《普洱茶飲用安全性研究》就指出,實驗所用的樣本茶均未檢出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常見的腸道致病菌。[5]

而《陳香普洱茶品質安全性評價與分析》則發(fā)現(xiàn),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黃曲霉毒素等均未檢出。但樣本中,有一款熟茶驗出了少量沙門氏菌。[6]

沙門氏菌(salmonella),這是一種常見病菌,經常有人因生食雞蛋或吃溫泉蛋而被其侵擾,其最大特點是不耐熱,80度以上的沸水就可以徹底殺滅。

普洱茶作為農產品,除了這些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的病菌和毒素外,還存在細菌、霉菌、酵母菌群,有茶友可能會擔心沖泡后的茶湯不夠安全。

那普洱茶沖泡出的茶湯,會對人體產生威脅嗎?有什么科學依據可以保證?

普洱茶湯中的微生物檢驗

我們再來看《普洱茶飲用安全性研究》,其采用的方法為,將放涼的普洱茶湯作為營養(yǎng)基,去大量培養(yǎng)細菌,以最大程度模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飲茶習慣。[5]

實驗結果表明,即使經過了培養(yǎng),霉菌菌落也無法在普洱茶湯內有效生長,茶湯的具體菌落數與普洱干茶相比,更是減少了88.27%~97.56%。

無獨有偶,臺灣中興大學的區(qū)少梅教授也曾在2001年就進行過相似研究,結果也發(fā)現(xiàn)普洱茶湯中僅存在微量細菌與酵母菌落,對人體遠夠不上威脅。

《普洱茶沖泡過程中細菌的安全性分析》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不同形態(tài)的普洱茶,沖泡出的茶湯是否會存在菌落差異。[7]

結果發(fā)現(xiàn),由于制茶工藝特性,普洱熟茶的細菌菌落數略高于普洱生茶,而由于與空氣接觸面積大,散茶的菌落數又要高于緊壓茶。

有茶友看到這里,可能就坐不住了:都說普洱茶不干凈,這下可算找到證據,這么多“菌”,聽著就滲人,就算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我也不敢再喝了!

其實如果要這么想,就真的錯怪“菌”了,上網搜一搜相關知識科普,問一問身邊的醫(yī)生朋友,或干脆看下家里酸奶的配料表,你都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事實:

微生物無處不在,從無底海淵,到萬米深空,再到地殼之底,甚至連我們的皮膚,臉部,手上,體內,都有著無數微生物活躍的身影。

微生物數量浩瀚,隨手抓起一把土壤,其中的含菌量就高達數百億,人體腸道中終生駐扎著數百種無害的腸道菌叢,總數可達100萬億之多。

微生物意義重大,隨著現(xiàn)代生命科學的不斷發(fā)展,微生物成為了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基因組水平研究的基本對象,為人類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說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對抗疾病的大多數抗生素等藥物,基本都是由微生物發(fā)酵而來的,未來微生物還將成為食品工業(yè)、現(xiàn)代農業(yè)、生物醫(yī)藥等領域的主流。

如果沒有這些微生物,我們所熟知的啤酒,酸奶,酸菜,醬油,陳醋,甚至是很多藥品都將不復存在,再夸張一點,人類目前是無法拒絕與微生物共存的。

而普洱茶,綠茶,紅茶等茶類,本質上都屬于農產品,當然無法完全避免與微生物的接觸與共存,比起拒絕這一事實,學會趨利避害,避免其產生危害則更為重要。

好消息是,很多茶友都形成了一個好習慣,不但能消滅茶湯中可能存在的各種致病菌,而且還能將絕大多數雜菌從茶湯中沖走,保衛(wèi)人體健康,它就是洗茶。

傳統(tǒng)觀點認為洗茶是為了洗灰,認為殺青曬青等工藝都在露天進行,風吹日曬難免蒙塵,后陳放也是動輒數年起步,也難免會混入茶灰和雜質。

其實不然,現(xiàn)在很多茶廠生產車間和生活區(qū)都完全分離,寨子里禁養(yǎng)雞狗家畜,使用專用竹編簸箕攤晾,揉捻與日曬鮮葉,基本都做到了清潔生產。

很多茶企甚至在以制藥的標準制茶,加工車間完全封閉,內置通風換氣系統(tǒng),建立無菌更衣室,風淋除菌室等,最大程度地消除有害雜菌對茶品的干擾。

因此,茶葉上的“塵”,主要是茶葉的茶毫和生產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塵狀微粒,并非泥土灰塵。很多茶友也知道這點,洗茶更多是為了讓茶葉充分煥發(fā)活力。

而這里陸離還要強調,洗茶除了以上作用外,還可以消滅潛在的病菌風險?!镀斩铔_泡過程中細菌的安全性分析》也指出,第二沖茶湯菌落數比第一沖減少了69.7%。[7]

到這里,我們不妨總結下以上內容的重點:普洱茶餅和茶湯中都存在細菌,但并沒有病菌,用沸水洗茶10秒,即可殺滅霉菌,并將殺不死的菌從茶湯中沖出。

因此,陸離建議熟茶最好只洗兩次,第一次在十秒內出水即可,而第二次的具體時間,則需要根據該茶的倉儲狀態(tài)、轉化效果和緊壓程度來決定。

而對于制成沒多久的生普來說,具體次數視情況而定:只是為了消滅潛在風險的話,仔細洗一次就可以了,如果想獲得更好的品鑒效果,也可以洗兩次。

人類離不開發(fā)酵類食品,茶友們也離不開普洱茶,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其無害的基礎上,事實上好的普洱茶不僅無害,還會有益于我們的身心健康。

從40年前的艾米爾實驗報告開始,人們就在探究普洱茶內含物質對人體健康的益處,而隨著更多研究成果的公布,普洱茶會成為保衛(wèi)人體健康的一大助力。

因此,也請茶友們客觀看待普洱茶的各類“奇功異效”,堅決抵制各種無中生有的普洱茶危害謠言,還大家一個清清楚楚,干干凈凈的普洱茶。

參考文獻:

[1]董坤,熊辛宇,藍增全.普洱茶發(fā)酵過程中微生物類群分析[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9(1):2.

[2]林毅英.基于三代測序技術的高產糖化酶黑曲霉工業(yè)菌株基因組組裝與注釋及功能基因比較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

[3]趙龍飛,徐亞軍,周紅杰.黑曲霉在普洱茶發(fā)酵過程中生長特性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7,28(010):1-3.

[4]蔡雙福,陳曉嘉,陳敏婷,等.普洱茶中黃曲霉毒素的研究[J].糧食流通技術,2018,005(009):89-95.

[5]安瑜,李煒,侯彩云.普洱茶飲用安全性研究[J].食品科技,2009(4):3.

[6]王秋霜,陳棟,卓敏.陳香普洱茶品質安全性評價與分析[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1,32(11):5.

[7]趙振軍,劉勤晉.普洱茶沖泡過程中細菌的安全性分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4,53(5):4.

來源:陸離茶寮,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白茶是不是藥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讓你少吃很多藥!

《飲茶養(yǎng)生》一書中寫道:“茶是養(yǎng)生的神奇良方,對延年益壽具有超凡的能力?!?/p>

茶具有美容、減肥、保健的功能,從古至今,它一直是長壽的萬靈丹。

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品,七年藏”之說。很多人都聽過這個說法,但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白茶的制作工藝很特別,也是最自然的做法,它不炒不揉,既不像綠茶那樣制止茶多酚氧化,也不像紅茶那樣促進它的氧化;而是把采下的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陽光下,或置于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讓其自然萎凋。

晾曬至七、八成干時,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過程簡單,以最少的工序進行加工,因此,白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葉中的營養(yǎng)成分。在原產地的百姓自古就有用白茶下火清熱毒消炎癥、發(fā)汗去濕舒滯避暑、治風火牙疼高燒麻疹等雜疾。


?白茶的作用


1、可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不足和血糖過多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等的代謝紊亂。


飲白茶能治糖尿病,是近年來國內外學者所重視和研究的課題,日本醫(yī)學士小川吾七郎、醫(yī)學博士蓑和田益等,在治療患有糖尿病的肺結核病人時,偶然發(fā)覺白茶對糖尿病有顯著療效。


京都帝國大學醫(yī)院、府立醫(yī)院對10名糖尿病人進行臨床實驗,發(fā)現(xiàn)白茶對慢性糖尿病具有顯著療效。我國泉州市人民醫(yī)院用“宋茶”(70年以上的陳年白茶)治療糖尿病,有效率達70%。


當然,普通茶葉也有效,也還可以加進其它藥物。在白茶產地福鼎茶葉界人士選擇了多位高血糖的病人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有71%的病人,因養(yǎng)成長達半年的飲白茶習慣,而其高血糖病不均有好轉,因此說,飲白茶具有預防、減輕糖尿病的功效。


白茶中的多酚類酯類,有促進胰島素合成的作用;兒茶素中的多糖類物質,有去除血液中過多糖分的作用。茶多酚對人體的糖代謝障礙具有調節(jié)作用,能降低血糖水平,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2、能預防腦血管病


腦血管病是較常見的疾病,包括腦栓塞、腦血栓形成及腦出血等,其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影響人體的健康。其病因主要由于人體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紅細胞聚集,血流緩慢,而形成血栓,或使血管壁的脆性增加,經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血管破裂而導致出血。


為什么白茶能夠預防腦血管病呢?浙江醫(yī)大的一位著名教授說:高凝狀態(tài)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條件,而白茶具有抗凝和促進纖溶作用,能改變高凝狀態(tài),且沒有一般抗凝藥物的副作用,對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具有顯著作用。


某中醫(yī)研究所曾對白茶進行研究并證實,茶能降低血液粘度。白茶飲服2-3周后,全血粘度從4.77降至4.31(P<0.01);血漿粘度從1.66降至1.58(P<0.01);全血還原粘度從8.58降至7.97(P<0.01)。三項血液粘度全面下降,表明白茶能降低血液粘滯性,降低血液高凝狀態(tài),增加血液流動性,改善循環(huán),并防止血栓形成。因為白茶還能防止紅細胞聚集,有利于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3、可以降血壓


白茶為什么能降壓?這與它所含化學成分有關。白茶含有豐富的茶多酚、維生素C和維生素P。


茶多酚能促進維生素C的吸收。維生素C可使膽固醇從動脈壁移至肝臟,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同時可以增強血管的彈性和滲透能力。


白茶還可通過利尿、排鈉的作用,間接引起降壓。茶中含有氨茶堿能擴張血管,使血液容易流通,也有利于降低血壓。至今在福建一帶的中醫(yī)開處方時用“白毫銀針”甚多,現(xiàn)在白毫銀針能治高血壓已蜚聲海外。



4、抗病毒提高免疫力


最新的研究表明,白茶提取物可能對導致葡萄球菌感染、鏈球菌感染、肺炎和齲齒的細菌生長具有預防作用。


美國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以前的研究認為,綠茶能促進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統(tǒng),而該研究則顯示,白茶提取物可以在試管中真正破壞導致疾病的組織,對白茶提取物的反復研究證明,白茶提取物可能對人類致命病毒具有抵抗效果,這不是古老的傳說,而是事實。


添加了白茶提取物的各種牙膏,殺菌效果得到增強。該研究還顯示,白茶提取物對青霉菌和酵母菌具有抗真菌效果,在白茶提取物的作用下,青霉菌孢子和酵母菌的酵母細胞被完全抑制,這說明白茶提取物對病原菌具有抗真菌作用。


白茶還是天然的美容護膚品。白茶中維生素C含量很豐富,男性常飲白茶,可以有效緩解衰老,同齡人都滿臉褶皺,頂著啤酒肚的時候,你靠一杯白茶就悄悄躲過了歲月的“殺豬刀”。

越“黑”越靚的普洱茶

互聯(lián)網時代,“ 被黑 ”實在稱得上是網絡公民的“ 基操”,甚至對于依靠流量生存的人和事物來說,相比較“被黑”,它們更害怕“被遺忘”,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被黑”是被持續(xù)關注的必然現(xiàn)象之一。

普洱茶,從它在 21 世紀初重返大眾的視野開始,似乎就自帶“招黑”體質。過去二十年里,各種各樣的輿論圍繞著普洱茶鋪陳開來,是名副其實的風浪迭起,然而普洱茶卻用自己的特質回應了這一切。如今,普洱茶的蓬勃展不正是最好的證明嗎?

當然,我們也不必被受害者思維所捆綁,從客觀角度來說,普洱茶在整個中國茶界里多少有點顯得格格不入,特立獨行,更極端一點來說,它的存在提供了另一種茶的審美,拓展了人們對茶的認知的邊界。所以,所謂“被黑”這樣的表述似乎并不準確,它更像是一種不同觀念之間的沖突,或者不夠了解之下的誤讀。

“殺不死我的終將令我強大”,回頭看看那些一波三折的發(fā)展歷程,對于今天的我們同樣會引發(fā)思考。

2005 年:“豬圈發(fā)酵普洱茶”事件

事件始末:

2005 年 7 月 28 日,廣東省的一家報紙《信息時報》刊登了一篇《豬圈里發(fā)酵速造“舊普洱茶”》的報道,報道稱某報料人獲取到的信息:四會市市郊的一個茶葉加工廠,曾經的豬圈現(xiàn)正發(fā)酵普洱茶,地面滿是蛆蟲,旁邊是個臭水溝。并且還配上了報料人提供的圖片。文中還爆出了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中通過灑水—曬干速成制作“普洱老茶”的現(xiàn)象。之后,此報道被官方證實為虛假新聞。不過,隨之而來的是諸多老茶造假事件被爆出,“濕倉”茶的概念也出現(xiàn)在了市場上,引發(fā)了曠日持久的爭論。

引發(fā)思考:

以“陳”為美、以“發(fā)酵”為綱的普洱茶,它注定不可能“堅壁清野”(余秋雨語),由此自然會帶來一些不那么美妙的聯(lián)想。而彼時大家對普洱茶的認識更為模糊和混亂,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也就實屬正常了。

但是透過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也能看到普洱茶老茶的收藏、品飲從來都是普洱茶核心價值的一部分,至于如何實現(xiàn)老茶“越陳越香”?如何辨別何為“陳”何為“香”?等一系列的問題就這樣被拋到了更多消費者面前。對于到底如何倉儲普洱茶,也引發(fā)了新的認知改變。這是至今都還在熱議的普洱茶話題。

2007 年:“普洱茶崩盤”事件

事件始末:

2007 年年中時,普洱茶的價格經歷了一次斷崖式的下跌,從“凡是壓成餅的”都能賺錢,變成了“堆在倉庫里沒人要”的賠錢貨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發(fā)生,整個市場陷入了崩盤的絕境,也讓很多狂熱的從業(yè)者瞬間清醒。彼時的輿論幾乎是群起而攻之,否定了普洱茶最核心的價值,也給普洱茶貼上了“瘋狂炒作”的標簽,不得不說,這個“炒作”的標簽時至今日仍舊沒有被完全撕下。

這一次所謂的“崩盤”事件直接原因可能在于市場或者說資本敏銳地嗅到了普洱茶的金融屬性,通過“擊鼓傳花”的方式將其無限放大,超過了市場的承接能力,進而導致崩盤。但是從另一個維度來說,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彼時的普洱茶本身還處于混亂之中,它沒有標準,不知規(guī)范,在這樣的混亂中,走到崩潰邊緣實屬正常。

引發(fā)思考:

“越陳越香”作為普洱茶的核心價值之一,其實早在百余年前就為人所認可。陳年普洱茶,根據年份不同會有不同幅度的升值,這在制茶的茶莊、買茶的消費者之間已達成了共識?,F(xiàn)代的普洱茶經營者們在認識到這一核心價值之后,將現(xiàn)代金融學的概念套用在了普洱茶身上,因此我們現(xiàn)在會說普洱茶具有一定的金融屬性。那么如何在合理范圍內實現(xiàn)其核心價值、運用其金融屬性才是真正值得所有從業(yè)者深思的問題。

要讓更多人認識和認同普洱茶的金融屬性,就必須樹立起過硬的行業(yè)規(guī)范。2008 年,普洱茶的第一份國家標準誕生——《GB/T22111-2008 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正是從這份國標開始,我們對普洱茶的概念有了一些基本的明確和清晰。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地方標準和行業(yè)標準也陸續(xù)出爐,涵蓋了茶園種植管理、普洱茶加工、普洱茶倉儲等許多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當地政府、從業(yè)者都在努力完善普洱茶的標準體系。

2008~2012 年

普洱茶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的各種傳聞

事件始末:

2008 年,普洱茶市場剛剛恢復平穩(wěn),還未走出低谷,“喝茶導致鈣流失”的消息又開始廣泛的傳播。2012 年,一個自稱“人體工程學教授”,名叫“李建軍”的人,發(fā)微博稱普洱茶中含有黃曲霉素,而黃曲霉素是致癌物,進而得出結論說普洱茶“致癌”。

類似言論一出,消費者自然是大為震動。喝普洱茶究竟是對健康有利還是不利?這其實是一個亟待科學界回答的問題。當時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開啟了“科學普洱行動計劃”,建立了“沒有圍墻的研究院”,集結了國內外的各類專家學者,重點進行普洱茶的功效研究。其中的領軍人物是為很多人熟知的盛軍博士,盛軍教授的團隊后來對喝普洱茶與骨密度的關系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大量的實驗數據表明:喝茶不僅不會導致鈣流失,反而還會增強骨密度。

其實驗成果發(fā)表在國際知名藥物學雜志《藥物學前沿(Frontiers inPharmacology)》上,在本刊上也曾發(fā)表過《喝茶有利于防止老年骨質疏松》一文(見 2011 年 1 月刊)。至于黃曲霉素的問題,CCTV 新聞頻道在《東方時空·真相調查 》中播出了 12 分鐘的采訪報道證實“ 普洱茶致癌 ”的說法不成立。本刊也組織了一大批專家學者,針對該事件進行了科學的論證和辟謠。

引發(fā)思考:

對于普洱茶健康功效的關注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值得長期深入研究的課題。早在 1979 年,“銷法沱”就有了一份權威的健康實驗報告,只不過當時的國內對此并不了解。普洱茶是典型的經驗走在科研前面的產業(yè),當普洱茶在現(xiàn)代復興時,科研領域尚未將注意力投射在普洱茶上,且科學研究并非一朝一夕,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形成科研成果,并逐漸為社會所認知。所以,在普洱茶科研領域,一方面任重道遠,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大有可為。

這件事還引發(fā)了一個思考,那就是普洱茶如果要經歷十余年甚至數十年的倉儲過程,其保存的環(huán)境就非常重要了,否則難免造成各種污染,導致茶葉變質或者品質低劣。從此之后,大家也逐漸認識了“莞藏普洱”,在東莞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yè)已經開始了自己的倉儲研

究和實踐,還有云南知名普洱茶品牌也延伸產業(yè)鏈至倉儲環(huán)節(jié),打造自己的倉儲體系,不僅在廣東東莞,還在云南本地研究原產地倉儲。

2013 年:天價古樹普洱茶

事件始末:

實際上,2013-2014 年普洱茶的發(fā)展可謂欣欣向榮,而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正是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古樹茶”概念。知名山頭或村寨疊加了古樹茶的概念,讓當年個別產區(qū)的新茶價格“破萬”,這個數字的出現(xiàn)讓許多消費者深受觸動,這件事也被許多媒體廣泛傳播和熱炒,當時 CCTV 財經頻道連續(xù)播出《聚焦普洱茶暴漲》《爆炒老班章》等專題報道,其他媒體也群起而效仿之,這樣一來,普洱茶自然再次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僅就極為特殊的個別產區(qū)進行過分突出的報道只會給消費者帶來誤導,引發(fā)一些不切實際的聯(lián)想,給產業(yè)帶來損害。當時本刊也發(fā)表了一篇評論文章,名為《 央視又說茶,普洱再發(fā)笑 》,希望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到普洱茶其實很平價的,而絕非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引發(fā)思考:

古樹茶概念的出現(xiàn)和廣泛認知,可以說是給普洱茶展開另一片新的發(fā)展領域。古樹茶以獨一無二的特性成為普洱茶生態(tài)價值的優(yōu)秀代言人,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普洱茶,嘗試飲用普洱茶。當然我們不是說古樹茶本身是被憑空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人們對普洱茶的認識更加深入和細化所帶來的開拓。

如今,普洱茶市場上有古樹茶、有純料茶,也有技術含量極高的拼配茶,更有不同風味口感、不同產區(qū)的熟茶等,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深耕鉆研,已經成為了很多品牌、企業(yè)的自我定位和認識,普洱茶市場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2017 年:方舟子事件

事件始末:

2017 年盛夏,黃曲霉素再次回到了消費者的視野。8 月 1 日,“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其個人公眾平臺發(fā)表了一篇名為《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的文章,提出:“普洱茶中容易污染黃曲霉素、伏馬毒素、嘔吐毒素等各種真菌毒素。這些毒素中最著名的是黃曲霉素,它是最強烈的致癌物之一。那么長期喝普洱茶,是不是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呢?”

此言論本身并沒有太多新意,但是因為方舟子本人是網絡名人,又藉由移動互聯(lián)網及各自媒體平臺的放大器效應,本次事件傳播更為廣泛,引起的討論也更多,波及面更廣,對行業(yè)的影響不容小覷。對此,茶界的學者們也紛紛響應,包括陳宗懋、陳君石院士在內的專家學者發(fā)文表示喝普洱茶絕不會致癌。本刊也組織專家學者積極發(fā)聲,撰文指出,黃曲霉素污染食物的事件不能與普洱茶強行捆綁。而且茶葉含有的多種殺菌物質本身就是不適宜黃曲霉生長,茶葉產品中檢出黃曲霉素或來源于二次污染,或與檢測方法有關,純屬誤傷。

引發(fā)思考:

迎來互聯(lián)網時代或者說在擁抱互聯(lián)網方面,普洱茶可以說是跑在前面。無論是大量關于普洱茶的討論在網路上廣泛傳播,還是在疫情出現(xiàn)時積極運用直播、短視頻等工具,又或者在近幾年主動規(guī)范直播生態(tài),這些都展現(xiàn)出普洱茶開放包容的狀態(tài)。

黃曲霉素只是一個代表,未來恐怕還會有其他“有害物質”出現(xiàn)在各種輿論之中,所以,對普洱茶來說,打造和完善自身的科研體系,形成具有科學實證支撐的理論體系,從經驗走向科學,是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2019 年:茶王樹之危

事件始末:

早在 2018、2019 年,茶圈就流傳著一個說法:“ 老班章的茶王樹要被人看死了?!边@么說,乍一看似乎有些夸張或者玩笑的意味,但是其實它背后也有一定的道理。與此同時,老班章等知名村寨的茶王樹一邊拍出高價,一邊在長勢上出現(xiàn)頹態(tài)。老班章茶王樹是云南眾多村寨茶王樹的一個縮影,還有在 90 年代謝世的 800 年樹齡南糯山茶王樹以及2017 年仙逝的易武落水洞茶王樹等等,其實它們的生存狀況反映的是云南眾多古茶樹的現(xiàn)狀。

引發(fā)思考:

固然生命都有蓬勃與蕭索,但是,我們仍然希望能夠運用科技的力量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信念讓它們的美好生命盡量延長。從“打卡之地”到“ 茶王競拍 ”再到“ 保護性開采 ”或者“ 暫停采摘”的過程,其實也是行業(yè)對云南古樹茶資源逐步深入認識的一個過程。

古樹茶是云南茶產業(yè)的頂尖資源,過去普洱茶從業(yè)者更多的是簡單地發(fā)現(xiàn)和運用這些資源,而不會去思考如何保護這些珍貴的古茶樹資源,因此也才會出現(xiàn)所謂“看死”古茶樹的說法。一方面過多人的到訪,會將茶樹周圍的土壤被踩踏得過于緊實,會導致茶樹周圍的植被遭到破壞,另一方面,過度追求經濟效益,也會帶來過度采摘的問題,都不利于茶樹的生存。

所幸的是很多科研工作者和從業(yè)者,包括茶農自己都已經認識到了保護古茶樹資源的重要性。2023 年 3 月 1 日,《云南省古茶樹保護條例》正式實施。4 月 1 日,《 古茶樹 》行業(yè)標準正式實施。這些規(guī)范文件的出臺可以說是在古茶樹資源的認識、保護和運用上都邁出了一大步,堪稱云南茶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里程碑。

2020 年至今:東莞藏茶“暴雷”

事件始末:

這件事實難以找到一個開始或者終結,因為它幾乎是年年都在發(fā)生的事情?!?東莞藏茶 40 萬噸”“東莞茶葉交易額數十億元 ”等,在眾多消費者眼中,東莞藏茶之都的稱號是實至名歸,但是,對于更多消費者來說并不清楚這個龐大的二級市場如何運轉著,他們往往看見的是“東莞數噸茶葉被水淹”“東莞 XX 藏家暴雷,數百人傾家蕩產”“XX 品牌新茶價格上漲百倍”等一些聳人聽聞的新聞。這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比較遠,但是卻容易造成一種普洱茶市場危險而混亂的印象,讓人不由得敬而遠之。

引發(fā)思考:

在普洱茶復興之處,東莞人以精明的商業(yè)頭腦認識到了普洱茶倉儲的價值,因此其在十余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成為了全國普洱茶收藏、倉儲最為集中的地方。正是基于非常龐大的體量,東莞也涌現(xiàn)出了大量的倉儲品牌,提出了先進的倉儲理念,他們的做法可以說是用自身的實踐為“越陳越香”寫下了強有力的背書。而如果消費者只看到其體量大的一面,只看到其交易量大的一面,只看到其老茶價格翻番的一面,就容易形成片面的認知,還可能導致誤解,將普洱茶的金融屬性無限放大,最終也會偏離正確的軌道。

2023 年:國際標準茶葉分類爭議

事件始末:

2023 年 4 月 18 日,安徽農業(yè)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宛曉春教授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 ISO 20715:2023《茶葉分類》正式頒布。這一標準中,將普洱茶分為了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前者歸類為綠茶,后者歸類為黑茶。

此事件一出,引發(fā)了普洱茶界諸多專家學者的討論。例如,云南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何青元就始終堅持認為普洱茶應該為“ 第七類茶 ”,而不是強行把其

歸入現(xiàn)有的六大茶類之中。而且也有不少協(xié)會機構組織多次論壇會議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本刊也在 6 月刊中推出“特別策劃 ”,邀請了茶科技、茶文化領域的多位資深專家和資深茶媒體人,各抒己見,共同發(fā)聲。

引發(fā)思考:

如果將普洱生茶歸為綠茶類,最大的問題是否定了微生物參與的后發(fā)酵過程,消解了普洱茶“ 越陳越香 ”的核心價值,也否定了微生物多樣性的環(huán)境。所以才會導致普洱茶領域的專家學者、從業(yè)者、愛好者都反應強烈。綠茶所追求和肯定的,恰恰是普洱生茶所避免和反對的,那么如何能將二者簡單的混為一類,難道僅從有青綠色的外觀或者有名稱相同的初制工藝?

由這件事,我們也感受到一種無處不在的“ 綠茶思維 ”。在我們看來,綠茶思維最嚴重的問題是出發(fā)點和本位的問題。作為中國茶中特立獨行的一份子普洱茶,爭取更大的話語權為自己正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2023年7月刊

文 | 越山 圖 | 朱力 [ 除署名外 ]

如有侵權 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3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