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葉里面有粉末

找到約49條結果 (用時 0.007 秒)

東莞倉、昆明倉、香港倉、風味、白霜、“做倉”問題,茶葉進化論第12期沙龍實錄(二)

第一篇:易武茶區(qū)的坐標性品種與三大香型帶(點擊閱讀);

第二篇:東莞倉、昆明倉、香港倉、風味、白霜、“做倉”問題;

第三篇:易武綠芽茶的倉儲周期問題;

第四篇:存普洱茶,追名山頭還是追品質?

第五篇:小堆發(fā)酵、大堆發(fā)酵、茶葉進化論熟茶技術的區(qū)別是什么?

下文為第二篇,重點討論東莞倉、昆明倉、香港倉、風味、白霜、“做倉”問題。

1

東莞倉的轉化問題

詩云:下面,我們喝歲月知味 2011年東莞倉易武綠芽茶。我們先請鄭總跟我們分享一下倉儲這方面的情況,一會再請李揚老師接著聊倉儲。

鄭少烘:整體上,東莞倉儲在一定時間里面整體轉化速度是會比昆明高。我們也經常會講在特定的時間段,茶外部環(huán)境的濕度可以超過75%。但是我在東莞做倉儲的時候,是用一個波動的參數去控制它,因為我覺得不同的溫度,它的微生物活躍程度,不同品種應該是有所差異的,這是我的經驗之談。我們在一年里面會控制一些時間點的濕度到50%。在梅雨天氣、春天的一些時間段,我們可以把它做到75%,持續(xù)一段時間,因為我們產品的含水量是很重要的一個數據。我覺得環(huán)境溫度其實是個中間介質,最后還是要回到含水量去看問題。在廣東的經驗基本上都要達到12%,你保持一個星期,茶的白霜的密度就會上來。如果含水量在11%,保持一個監(jiān)控下的比較長的時間,它就會形成一些比較醇厚的風味。然后過一個時間周期你可以再加上去,不斷的波動里面,既有香氣又有醇厚度,這是我在廣東工作產生的個人經驗。但在昆明做倉儲,我覺得倉儲整體來講一直都比較平,它沒有去做一些氣候的變化,微生物基本生長在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它的豐富度還是不夠的。我自己喜歡存出風味比較豐富的老茶,這是我在倉儲過程中的一些經驗,今天跟大家分享了,我承認我是一個經驗主義者。

2

倉儲與風味問題

李揚:其實就這個茶我也可以說兩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我的視頻。我前兩天說文解字,給大家解了個字叫“風”。我說這個“風”是什么意思?看繁體字,那個框里面寫了一個蟲,在《說文解字》里寫的是風動而蟲生。其實古人早就看到只要有時間和環(huán)境,一個事物就會有自然變化。

我們今天說風直觀想到的就是氣流,大風吹,但是你想一想像痛風,麻風,中風,這個風跟刮風有什么關系呢?顯然不是這個意思。

《黃帝內經》里說的,萬病源于風,風乃六淫之首,百病之長,這個風是什么呢?我們經常說一個詞叫風味,什么叫風味?比如廣西做米粉,把米漿做成小條,拉成絲去曬干,它干燥過程會產生一個微微的發(fā)酵。聞著就有點那種發(fā)酵的氣息,有點酸酸的感覺,這是很特別的一種味道,它就是要比不發(fā)酵的那種米粉顯得更有風味,大家能接受這一點嗎?

我再舉個例子,就像在昆明我們吃個米線,現在餐廳里面給你吃的都是沒有發(fā)酵的這種水米線,就沒有以前的那種好吃的。以前的那種酸漿米線也是有過微微的發(fā)酵,于是體現出了風味。

所以什么是風味?風味就是風的味,就是微生物活動產生的一些特別的味道,而茶在倉儲轉化當中為什么會轉化出風味?其實它也跟里面微生物的活動是有關系的。

剛剛聽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這個我要解構一下。鄭總剛才說到一點,含水量如果達到12%就會開始出現白霜,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看相關的數據,去看一些其他人的表達?我看到更多的表達是含水量超過14%才開始出現白霜。這個差異從哪來的?微生物在茶餅當中要生長,含水量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跟茶餅的含糖量有關,跟這個茶餅的兒茶素含量也有關,也就是說它的阻力、動力以及環(huán)境都跟茶餅后期風味形成有關系。為什么歲月知味的數據在12%這里,是因為易武茶的含糖量更高,而形成阻力的兒茶素含量更低,所以純易武茶要比其它茶轉化更快,另外一方面來說也更容易發(fā)霉,你倉儲的用心程度,去把控數據的精確度就需要更高一點。

其實,同理我們可以延展開來,存越好的茶,越需要在數據上根據實際條件做一定程度的微調,不然的話你就會面臨這個茶長白點、結白霜的問題。但話說到這里,我又想多說一句,其實普洱茶是一個發(fā)酵茶,它偶爾出現一些白點,出現一些所謂金花白霜之類的東西,并不是多么的可怕。這也就是我們文化中為什么不直接叫它發(fā)霉,而是在過往的經驗當中,把這些微生物的痕跡叫做金花,白霜的原因。把它換成一個讓老百姓能夠接受的名字,讓更多人可以去相對平和地去看待(普洱茶)。

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有時候我們喝到一些很老的港倉茶,其實是非常好的,但是它表層就是有一層白霜。有些新茶客一看到這個就覺得不好看,這與我們從小接受的懼怕微生物的教育有關。但是,你想一想什么發(fā)酵食品里頭沒有微生物參與,火腿,腐乳等等,這其實是發(fā)酵食品的一個共性。

目前,這些結霜的茶,其實在以往的老茶圈內基本上是被接受的,而且它的轉化度往往更好。但就今天的公域商業(yè)而言,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容易接受,迫于無奈,我們需要存茶時把含水量控得非常準,把微生物的活動壓制在一個肉眼看不出來的區(qū)間。

所以今天的倉儲挑戰(zhàn)難度,其實比以前香港老茶存茶要求是要高一些的,但是我們可以把視野更放開一點,去看一看曾經的人在喝什么。這一點,我想請沈老師說一說給別人喝這種香港茶倉的一些經驗。

沈京華:我拿我香港倉儲的76年的7452,85年的8592小票給李揚老師喝過,也是得到李揚老師的高度評價,我是特別喜歡喝這樣的茶,因為它更滑順更滋養(yǎng)人。我怎么說服我的客人呢?我剛開始給他們喝的時候,他沒看見白霜,我會明白地告訴他們這是濕倉的,你們喝不喝,大部分人都不喝。后來我不說就給他們喝,就問他們好不好喝。他們就說好喝。這樣子慢慢的他們就接受了。實際上,人的身體是會選擇茶的口感滋味和它的風味的。

我以前一直是在南京,然后是2020年回昆明。這兩款茶我都喝了。如果說我一直在南京的話,我可能會喜歡第二款,就是鄭總的11年的這款茶,它已經有轉化度了,它的發(fā)酵度明顯在里面了,易武茶的氣息也非常明顯。但是在昆明三年以后我變了,我更喜歡第一款茶了,實際上就是什么?就是地域的問題。比如說我在廣東去找茶,在廣東好喝的很,我拿到昆明來馬上不好喝,實際上就是李揚老師講的風味的原因,是因為地域的原因造成的。所以說,這兩款茶來比較,如果你只比較它的變化都是ok的,我們不比它的好和壞,樹齡的大和小,因為倉儲情況不一樣,它的風味不一樣,每個人吃的東西不一樣,我們的飲食不一樣,所以造就我們對茶它會有不同的喜好。

3

倉儲中的白霜問題

詩云:還有茶友來分享嗎?

茶友:剛剛李揚老師提到一個名詞叫白霜,像我們在廣東存放普洱茶的時候,有時候茶餅上會出現一些白點,或者叫白霜。我想請教李揚老師,怎么去分辨?

李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做一個定義,什么是白霜?那么單向來看只要茶餅上有白白的一層,我們都可以叫它白霜,但這個白霜背后的所指是統(tǒng)一的一個東西嗎?不是的。在不同的語境當中它會指不同的東西。

我剛才說的白霜是跟金花并列的,我顯然指的就是微生物活動的痕跡,是一些菌絲。但是事實上白霜有多種情況,包括筍殼粉末、綿紙屑、菌絲,還有更常見的一種情況,有機酸結晶,尤其是沒食子酸結晶,這個東西并不少見。大家在很多果脯上都看得到,比如說話梅、柿餅、葡萄干,表面往往會有一層(白霜),你去舔一下,是酸的,那就是一層沒食子酸結晶。

有活性的茶通過長時間的存放,也會存出這么一層有機酸結晶。這個東西我就不重點說功效了,可以去查一查,有一些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另外,從經驗上來說,如果老茶有這種白霜,往往會非常好喝,說明它的有效轉化程度是很深的。

真實的情況往往是多種白霜類型并存,那種七八十年代的有白霜的茶,我們拿著放大鏡仔細去看,會發(fā)現什么?它既有這種有機酸結晶形成的白霜,也確實有一些菌絲殘留在上面。其實對于品鑒端來說,好喝才是硬道理。原理的話,我剛才已經講清楚了。

4

倉儲的轉化問題

詩云:在東莞喝跟在昆明喝有什么不一樣,有茶友跟我們分享嗎?

潘治宇:我經常昆明、廣州兩地跑,所以我喝兩地倉儲茶的機會是比較多的。10年前,我最關心地域的問題,現在沒那么在意了,我更在意的是什么?泡茶的水溫帶來的差異會更大。第二個就是說拋開五感,視、聽、味、觸、嗅,如果是純粹去表達茶湯,如果說我們把茶葉拿到廣東轉化好以后,再拿回到昆明來,其實不用放太長時間,基本上一個星期,如果天氣干燥的話,3天到4天它的香氣就會提上來。理論上,我一直覺得可能在廣州倉儲放好以后,到昆明來提香就變得很好喝。私人藏茶可以這么玩,但是如果我們是經營者,從商業(yè)邏輯來看,這可能不太能夠去決定產業(yè)走向。倉儲這個問題,我之前跟李揚老師也討論過,我更喜歡轉化深一點的茶葉,昆明的可能就太慢了。然后李揚老師說了,如果你不在意湯色的話,昆明也會轉化。對,如果我不在意湯色的話也會轉化,但是我覺得沒必要。每個地方的人都會說自己這兒的倉好,就像米飯、面條一樣。

今天的主題是易武綠芽茶。我更喜歡把它叫做綠芽種。我跟李揚老師有個很大的爭論,就是說他喜歡的綠芽茶跟我喜歡的綠芽茶就不是同一個綠芽茶,他喜歡的是很純的綠芽茶,我喜歡的是綠芽茶跟勐臘茶雜交的,沒有那么純的。所以我覺得風味的不同展現出的更多元素反而是我們這個行業(yè)更關注的,就是喝茶喝到現在,已經不是說我要喝昆明倉,喝廣東倉,我覺得哪里的倉庫都有好的茶葉。最主要的底層邏輯是我們這個品種選對,工藝選對,到了后陳化的階段上面,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溫濕度展現出來的不同的風味,而我們要做的是接納這個風味,而不是排斥風味。

5

做倉問題

詩云:剛剛有一位茶友想跟鄭總和李揚老師提個問題,是關于倉儲這個方面的,來小馬哥。

小馬哥:鄭總、李揚老師你們好,我之前和深圳富華公司李總有過接觸。當時沒有民營企業(yè),更多是國營,中間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做倉,把云南的茶葉拉進去深圳。我想問一下是不是有這個環(huán)節(jié)或者這個環(huán)節(jié)大概是什么樣子?

鄭少烘:這個事情我大概知道,九十年代時代,省公司在深圳富華公司有自己的倉庫,從昆明拉到深圳的茶葉就放在這個倉庫里。我去參觀的時候,了解到不同樓層的倉庫里溫濕是有不同的,有些倉庫溫度高,放上一個周期,就轉到溫度低些、通風好些的倉庫去存放一段時間,然后再銷售。但這個是傳統(tǒng)國營廠的貨品,如果用同樣的速度環(huán)境拿來存放易武茶,就容易白霜長得太多,給人一種濕倉茶的感覺。還有一個經驗,就是易武茶它的白霜長過了非常難退。我在許多城市作了對比實驗。廣東清遠一家公司找我們采購了一批禮品。他們在倉庫里放了別的茶葉。過段時間反饋說你們的茶葉發(fā)霉了。我說我們的茶在我們倉庫是不會發(fā)霉的,他說是真的發(fā)霉了,然后拍了照片,肯定是(微生物)長過了。為什么說我們別的茶沒有這樣的情況,是吧?這就是一個很實際的例子,所以你講深圳富華公司當時做倉就是這個樣子。以前在香港一些茶莊來廣東做生意的有兩種做法:一個是收購你的茶,你放了幾年的茶,他們就統(tǒng)一采購回去做倉,二是他把做倉的茶退一下倉再拿回來給各個茶商賣,他們叫上路茶(音),深圳富華公司的倉儲就類似香港老茶倉的做法。

詩云:感謝鄭總帶給我們的分享。我們第一款茶和第二款茶喝得差不多了,關于倉儲方面也有蠻多的干貨。下面,我們開始喝第三款茶。這款茶是鄭總從東莞帶過來的2008年的易武綠芽茶。接下來的主題是關于易武茶的轉化。

6

香港倉的另一種做法

李揚:我先說一下,剛才小馬哥這個問題我再延展一下。我覺得有時候我們在問問題,在求答案的時候,最好有一個框架,就是有些東西它是有相關性,有些東西它是有因果性,這是兩回事。

一款茶含多少糖苷類物質決定它后期陳化潛力有多大,這是可以通過機理說明的,這叫因果性。但我們剛才探討的所有的東西,絕大部分說的是相關性。比如說深圳富華公司曾經怎么存茶,然后他后來賣得好不好,這些就只是相關性。

就以港倉這種存茶的方式來說,港倉也并不是一概而論,只有一種存法。現在有人妖魔化港倉,認為那就是一堆茶丟進去倉庫,發(fā)霉了也不管,過段時間拿出來退倉,把霉退掉了以后來賣,這叫港倉。不是這樣的,港倉也有存得非常好的。比如說鄒家駒先生在《漫話普洱茶》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姚計存茶》。這篇文章是值得解讀的,我們直接去讀,包括我第一次讀,我也不知道他在寫什么,后來我突然搞懂了他的核心細節(jié)——姚計這個老人他存茶是怎么存的。他退休之后,整天就在倉庫里面待著。他在倉庫里面干嘛?不斷把他的茶翻去倒來。怎么翻,以什么規(guī)律去翻呢?任何一個倉庫它都有偏潮濕的地方,也都有偏干燥的地方。茶在偏潮濕的地方放了兩天,感覺好像要開始長菌了,就把它放到干燥的地方待兩天。在干燥的地方放的比較久的茶,感覺菌不活動了,就趕緊去把它搬到偏潮濕的地方。所以這個老頭整天在倉庫里面就不停地翻去倒來翻去倒來。這個過程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把茶餅上的微生物始終維持在一個微活躍的狀態(tài),就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狀態(tài)。所以姚計存茶存出來的茶是實實在在的好茶,那里的很多茶,現在拿過來看,上面就是結著一層沒食子酸的結晶。這才叫倉儲技術,是吧?

所以倉儲一定是要花功夫,因為只有花功夫我們才可能在具體的存茶過程當中發(fā)現原來易武茶要這么存,勐海茶要這么存,存了5年之后的茶要這么存,存了10年之后的茶要這么存,它必須要有具體的一個觀測,具體的手感,才能夠真正把茶存好。當然,如果我們沒有那么多精力,不像姚計能夠隨時在倉庫里面呆著,也可以借助科技設備,做一個相對保守的存放,把含水量稍微偏低一點點,但是我是絕對不支持那種純干倉,過度干倉的。接下來我們請鄭總分享一下您的倉儲經驗。

7

東莞倉經驗分享

鄭少烘:其實基本上我們前面講的,其實更多是經驗,還有投入的管理的過程。比如說你的兒茶素含量低的,含糖量高的,茶葉(的含水量)肯定就要偏干一點。比如說易武茶,特別是蜜香帶產的茶,我們做過一些檢測,這個地方含糖量高一點。倉儲濕度就要更低一些,更細點說,如果說不同村寨的茶,倉儲的含水量,麻黑要更低一些,同慶河可以比麻黑高一點,天門山又可以比同慶河高一點。還有第二個就是剛才講的(茶)放了一定的時間段,兒茶素含量降下來了,還有它有些物質轉化了,其實就應該換去更干燥一點的地方。比如說剛才李揚老師說是五年,我覺得四五年是合適的。就是我們存茶的時候,你要追求有效率,要追求風味,就是要去到一個周期。我建議就是要相對的倉儲里面放的茶的密度要大一點,就是大倉儲茶放得滿一點。

我們在管理過程中,離墻離地這些都是很容易能做得到,這是一個共識。實際上一定要轉倉,比如在廣東,我的倉庫向西曬這面有兩層是要多做一堵墻的。但是我有一兩層比較高,太陽曬得好,我就不做,為什么?比如說我的有些茶需要藏的溫度更高一點,我就不用去做加溫的設備,我就把這些需要高溫的茶把它騰了上去。我現在這個倉庫有好多層,周邊又是空曠的,我正好可以利用這種周圍的環(huán)境去做調節(jié)。其實,最關鍵就是溫濕度、時間段,還有量不足的跡象,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李揚老師剛才講因果關系的背后,我覺得是剖析的很清晰的,其實主要是在應用的過程之中,你在里面形成一些自己的認知。我覺得倉儲可能是一個很需要個人直接去感受的過程。

這個儲存過程之中,我這么多年其實一直在做調整,以前覺得這個做法很好,其實還是有調整的空間的。那就是說(含水量)偶爾高一點其實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它只是個參數,它是可以修正的。倉儲,大家很害怕存壞了,害怕存出來的茶說你濕倉,怕市場對你有詬病??傮w來說,大家可能是太過于謹慎了。

來源:茶葉進化論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殘酷真相:開茶飲店水有多深?全案解析喜茶、一點點、COCO、答案茶

蛋蛋說:


兩三年前,很多人跟我說想開一個咖啡館,但后來事實證明咖啡館開一個賠一個,賺錢的咖啡館只有星巴克、Costa這樣的頭部品牌;這幾年,很多人又跟我說想開個茶飲店,因為喜茶、奈雪の茶、一點點門口成天排大長隊;因為答案茶、鹿角巷在抖音上算得上是火爆全球;因為一條商業(yè)街上,并排開著一群茶飲店,所以必然是賺錢而且應該是賺大錢的行業(yè),要不怎么這么多人干呢?


今天這篇深度測評文章,我們走訪和蹲守了10多個品牌且超過30個門店,拜訪和請教行業(yè)基層從業(yè)者以及老炮,最終得到和度娘完全不同的答案。



接下來就如下問題,我們將會讓你得到答案:


1、喜茶、奈雪の茶、一點點排隊的秘密有哪些?

2、喜茶、奈雪の茶,真的如新聞描述的那樣是暴利嗎?

3、加盟一點點、COCO、快樂檸檬,誰賺的更多?

4、為什么答案茶和鹿角巷能瞬間火爆全球?但加盟他們,卻讓99%的人都是血本無歸?

5、喜茶、奈雪の茶、樂樂茶、一點點、COCO、煮葉所預設的茶飲未來是怎樣的?

6、如若未來是茶與咖啡的競爭,那他們競爭的到底是供應鏈端的標準化還是消費感知的競爭?

7、茶飲行業(yè)的可怕力量——快招公司是如何傷了這個行業(yè)的元氣,你有什么辦法識別并且規(guī)避被騙風險?

8、如果一定要做一個茶飲品牌,或者加盟一個茶飲品牌,有哪些注意事項?


下面的內容可能需要占用你30分鐘,但30分鐘之后,你將是朋友圈里最懂茶飲行業(yè)的神級人物。



加盟一點點、COCO

或快樂檸檬能賺多少錢?


一點點原本叫50嵐,1994年在臺灣創(chuàng)立,在全臺灣有600多家門店,是臺灣有名的奶茶品牌。


2010年,50嵐進軍大陸,率先在上海開店。但早在2006年就有人在大陸注冊了”50嵐”商標,借它的名號做奶茶。于是這家正宗的臺灣50嵐被迫改名成“一點點”,并于2011年成立生根餐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2015年,一點點在大陸以每個月開店20家的速度快速擴張,在上海、浙江、深圳、廣州等14個省市開放單店加盟和部分區(qū)域授權。


目前,一點點全國有2000家店,其中上海有400多家店,杭州240多家,成都200家店。大多門庭若市,排長隊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為什么一點點發(fā)展如此迅速且頗受歡迎呢?


蛋解創(chuàng)業(yè)在北京實地探訪和蹲守了3家店,店鋪面積平均都在15-20平方米,在店員工6人左右,我們發(fā)現了其中原因。


一、標準化運營及清晰的選址策略


讓我們先來看看一點點的標準化運營。


1、外觀設計?


門頭以沉穩(wěn)古典的墨綠色作為主色調,給人一種綠色健康的感覺,店內也是簡潔、統(tǒng)一的裝修風格。

2、店內陳設?


店內分為前廳和后廚,前廳有一個點餐收銀臺,兩個L形操作吧臺,一列吧臺上擺放了7個不同口味的茶桶和奶蓋桶。另一列一半位置擺放冰塊桶、杯子、封裝機,另一半有兩個清洗池。店內有兩個冰箱和一個冰柜。后廚主要放原材料。

3、產品?


一點點菜單分為找好茶、找口感、找奶茶、找新鮮、紅茶拿鐵5類。平均定價在13-18元。比答案茶、喜茶價格更親民,還可以自由選擇糖度、是否加冰,免費添加珍珠、波霸、椰果等配料。


產品包裝盒上有l(wèi)ogo和官網地址,杯蓋上提醒有飲用時間,整體依然遵循簡潔風。據了解,一點點冬天采用白色紙杯,夏天采用薄塑料杯,成本3毛錢一個。

這種以自定義的形式為主菜單分類,不僅滿足了顧客不同的口味需求,還自然地對顧客進行分類導流,網上更是出現測評一點點“隱藏菜單”的熱潮。另外,一點點每季會推出一個新品系列,最近是黑糖系列。



4、服務?


店員會笑著說歡迎光臨,點餐臺旁邊會擺放當季新品,在點餐時店員會推薦新品,詢問是否需求,如果顧客拒絕,店員會說“沒關系”。點餐時依然會微笑溫柔詢問幾分糖?加冰?大小杯?是否打包?給小票和飲品時雙手遞上,顧客離店時,所有員工會一起喊,謝謝光臨。

所有員工穿灰色工作服,帶綠色帽子和圍裙,整個制作過程透明可見,干凈衛(wèi)生,給人的購物體驗不錯。


5、選址?


與COCO進駐商場不同,一點點選址主要集中在地鐵站沿線、商圈附近、寫字樓聚集地的街邊店,很少進駐商場,個別商場店都是加盟商開的店。


這是因為一點點對標的是統(tǒng)一阿薩姆奶茶,希望顧客出地鐵時,會花13元對自己好點買一杯一點點,而不是在旁邊便利店花5元買一瓶阿薩姆奶茶。

二、為什么會排隊?


每去一點點必排隊,長則40分鐘,短則20分鐘。排隊的多是附近上班族或逛街的人,80%為女性,年齡在20-35歲。

為什么總是排隊呢?根據蛋解創(chuàng)業(yè)這次探訪發(fā)現有4點原因:


1、制作時間長?


傳統(tǒng)奶茶店的吧臺為“一字型”排列,所有工具設備都在一條線上,所以能快速出單,效率高,一般制作時間30秒左右。而一點點的吧臺是L型,操作區(qū)域大,制作工具分散,所以經常看到店員走來走去,制作時間需要1-3分鐘,大大降低效率,導致顧客不得不排隊。


2、自定義菜單?


點單過程中店員要不斷詢問顧客的口味。在制作時,每位顧客需求不一樣,只能由一人全程制作,又要加冰、加奶又要封裝,跟COCO流水線生產相比,一點點制作時間更久。


3、有意延長等待時間?


根據在一點點附近工作的朋友了解到,顧客多時,店員通知取貨的頻率較高,幾乎每個號碼都會喊到。但人少時,店員通知取貨頻率降低。


4、從眾心理?


中國人喜歡從眾跟風,沒喝過一點點的人看到別人都在排隊,很容易被吸引過去跟著排。這讓人感覺一點點門庭若市。


三、一點點、COCO、快樂檸檬的加盟政策和優(yōu)劣勢


以一點點北京朝陽區(qū)建外SOHO店為例,線下每天賣1000杯,按均價15元/杯算,一個月賣45W。據了解,線下只占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剩下的是外賣。所以月總銷售額是135W。


而建外SOHO店20平方米月租金3萬,12個員工,工資5000/人,算下來房租和人員成本每月9萬。再扣除茶飲行業(yè)5%的損耗和其它成本,平攤加盟費。一般茶飲行業(yè)凈利潤15%,一點點建外SOHO店凈利潤每個月是,高于行業(yè)15%的凈利潤水平。


而COCO五道口店一個月能賣100萬。相比之下,一點點更賺錢。

所以整體來講,加盟一點點、COCO、快樂檸檬都是能掙到錢的,但是據蛋解創(chuàng)業(yè)了解到,實際上要加盟,會碰到不少問題:


例如:一點點雖然開放加盟,但是申請起來非常困難,蛋解創(chuàng)業(yè)非常好的一位朋友,他自己做茶飲店,是這個行業(yè)的老炮兒,同時資金充沛,點位資源豐富,但申請表提交了一兩年也沒有任何回復。


例如:COCO目前的單店加盟和區(qū)域授權基本已經飽和,也就是能開該開的點位都已經開了,如果你要加盟,就只能等著別人轉讓,但這種概率非常小,因為COCO還是能賺錢。


例如:快樂檸檬仍然可以加盟,但是它的品牌管控、運營督導非常嚴格,相關的營收測算模型也是非常嚴謹,加盟商幾乎沒有太多上升空間。


喜茶真的是暴利嗎?


排隊兩小時,只為喝上一口喜茶,似乎只有茶飲品牌才能做到這樣的盛況。


2017年,喜茶走紅網絡,門口排起長龍,最火的時候,一杯30元的茶被黃牛炒到翻倍。作為阿薩姆奶茶的腦殘粉,為了做這篇專題報道,我特地在美團點了3杯喜茶,加起來85元,由于沒有開放外賣,只能讓人跑腿兒,跑腿費17元,最后茶送到的時候,我還得出80元的代購費。


3杯茶,我花了180元。貴到令人乍舌,讓我眼紅。


但是你說我會再點一次嗎?Never。


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喜茶是怎么做到讓這么多人趨之若鶩的?喜茶到底能賺多少錢?又能走多遠?


為此,蛋解創(chuàng)業(yè)實地探訪了北京的4家喜茶,我們一起來透過現象看本質。?


喜茶在2012年起源于廣東江門,原名叫皇茶。由于“皇茶”注冊不了商標而山寨店眾多,皇茶改名為喜茶。?

官網數據顯示,喜茶在大陸有181家,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香港2家,新加坡2家。全自營,不接受加盟。?


一、真實的喜茶門店情況是這樣的?


2017年7月,喜茶開進北京。蛋解創(chuàng)業(yè)將重點介紹北京的兩家店。?

遠遠看去,店內整體白色風格。現場點餐排隊不足10人,座位區(qū)大約有50人。男女比四六開,年輕人居多,也有一部分人帶著小孩。他們三倆結伴,少有獨行者,有的坐著聊天喝奶茶,有的在拍照,有的在等餐。?


和購物中心其他地方比起來,喜茶店里的人更多。?


吧臺區(qū)約10,現場大約有17名工作人員,兩名點餐員臉上沒有表情,也沒有雙手遞上單子。有10人左右擠在狹小的區(qū)域制作飲品。通過區(qū)間測算,平均一分鐘能出4.5杯。?


吧臺上售賣著甜點,蛋解創(chuàng)業(yè)在現場期間并未看到有人購買。?


購物中心另有兩家奶茶店,均為不知名品牌,一家在3層(電影院門口),一家在負1層,位置不如喜茶。店內均有兩名店員,提供30-40個茶飲品類,單杯售價約12-20元。雖然有價格優(yōu)勢,但鮮有人光顧。?

這家店是喜茶黑金店,店內主色系為黑色。店內呈三角形,靠墻的位置還有書架,擺放了幾本休閑雜志。有幾張沙發(fā),能坐15人左右,門口兩側各有兩排座位,能坐20人左右。店內較吵鬧,適合逛街走累時坐一坐。?


周末的三里屯人非常多,喜茶店有60人左右,約25人在排隊,女性占到70%左右。門口有3-4名黃牛在拉客,不用排隊一杯加價10元。通過區(qū)間測算,平均一分鐘出3.8杯。?


往北100米的3.3大廈樓下有一家樂樂茶,店面50左右。樂樂茶主打水果茶+軟歐包,單杯茶售價19-29元,軟歐包一份15-28元。幾乎同時間探店,樂樂茶顯得更火爆,排隊50人以上,以女性為主。?


喜茶的門店基本呈現了以下4個特點:


1、選址?


喜茶偏向于一流商圈二流位置。門店多數開在購物中心一層,但具體位置多在拐角處。這些位置即能兼顧客流量,又能減輕成本壓力。比如鳳凰匯購物中心店開在一層角落,座位區(qū)設在公共區(qū),半開放式,雖然在門口附近,但該門并非客流量最大的入口。朝陽大悅城店開在星巴克隔壁,座位區(qū)在吧臺旁邊,區(qū)域不規(guī)則,由購物中心公共區(qū)改造而來。?

2、空間裝潢?


探訪的4家店有3家室內主基調為白色,三里屯黑金店以黑色系為主。除此之外,喜茶還有粉色系列店。整體設計簡約時尚,座位區(qū)擺上幾張桌椅即可。?

3、客流量?


4家店在周末高峰期均有排隊,長隊25人左右,短隊七八人。?


4、產品品類?


30個單品,包括芝士、水果等品種,大多單價25-32元。?


二、喜茶賺錢嗎?能賺多少錢?為什么賺錢?


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否是暴利,我們會一一幫你測算清楚。


據喜茶創(chuàng)始人聶云宸透露,喜茶門店平均出杯量近2000杯/天,單店單月營業(yè)額差一點的能達到50萬,平均在100萬以上。?


一位深度接觸過喜茶的行業(yè)人士告訴蛋解創(chuàng)業(yè),喜茶朝陽大悅城店月營收約300萬左右,北京一般的店面月營收能做到150萬-200萬。而喜茶的毛利大概是50%,凈利潤行業(yè)平均值控制得好的情況下在15%,也就是喜茶單店凈利潤能做到22.5萬-45萬。


從實地探訪來看,實際的營收數據相差不大。簡單估算一下,按全天飽和出餐,營業(yè)時間早10點至晚10點,每分鐘按4杯算,單杯30元計算,一天的營收約為8.6萬元,一個月約260萬元。?


是暴利嗎?似乎并沒有網絡宣傳的那么讓人驚喜。而且隨著喜茶店面的增多,勢必會攤薄單店的流水。


另外,2018年3月,奈雪の茶獲得天圖資本領投的數億元A+輪融資,估值達到60億元;2018年5月,喜茶獲得美團旗下產業(yè)基金龍珠資本的4億元B輪融資。


所以,作為品牌方,喜茶能賺錢,短時間之內應該也不缺錢。


三、喜茶的優(yōu)勢


喜茶的最大優(yōu)勢還是營銷能力帶來的品牌勢能。


喜茶在社交媒體上十分活躍,時至今日,店面現場仍有一些人拿到茶后第一時間不是喝,而是拍照發(fā)朋友圈。這是其他品牌難以比擬的。?


喜茶也在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文化,比如與百雀羚、杜蕾斯、耐克等開展相關合作,還與昆士蘭旅游局、貝玲妃等品牌在愚人節(jié)推出emoji主題活動。?



而品牌知名度高,能帶來三個優(yōu)勢:


1、客流量,這是最直接的?


探訪的4家喜茶中,每家都是爆滿,排隊人數多達30人。?


2、能拿到更好的點位?


若品牌能為購物中心帶來客流量,地產商更偏向于選擇它。因此,品牌方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能用更低的租金拿到更好的位置。西西弗書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了解,地產商給西弗弗的租金低至市場價的10%,甚至接受免租金,只分成的模式。喜茶創(chuàng)始人聶云宸曾表示,喜茶拿鋪租金普遍很低。?


3、提高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以更低價格拿到優(yōu)質原材料?


為了維持穩(wěn)定的口感,茶飲店必須有質量穩(wěn)定的貨源供應。據了解,喜茶擁有自己的茶園,還跟不少茶葉供應商有深度合作,不僅出資改善茶葉種植環(huán)境,還依據自身的產品需求,向供應商定制原料。?


四、喜茶的問題


1、雖然產品是底層代碼,但并未形成競爭壁壘?


喜茶因研發(fā)出的芝士奶蓋走紅,但產品口味卻無法成為其優(yōu)勢。?


蛋解創(chuàng)業(yè)盲測對比過各種品牌的各種奶茶、水果茶、芝士奶蓋茶,只要是正規(guī)品牌的產品實際上喝上去區(qū)別也并不是很大。


這與餐食類有所不同,一家餐館,廚師水平決定著菜品口味,很難被其他店模仿。而茶飲很容易模仿,喜茶配方在網上只需要幾十塊就能買到,不同品牌的茶口味差異并不大。因對手模仿,奈雪の茶與喜茶創(chuàng)始人曾在朋友圈互懟……??

另外,口味也無法培養(yǎng)出顧客的忠誠度。人們去餐館吃飯,只要好吃,愿意從很遠的地方打車前來,排隊三小時都能忍。而人們買茶飲通常更隨意,逛到店里就喝,很少專門為喝一杯茶去一家店。


但是喜茶在產品創(chuàng)新能力上,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是略高于其他品牌,所以總是有一撥人愿意嘗鮮。


2、靠營銷和出餐流程帶來的排隊只是暫時的??


消費者的刺激閾值會越來越高,就像喝酒,新人喝低度酒就滿足了,老炮必須喝高度酒才有感覺。喜茶剛開始做出爆款,大家還會感興趣,排隊去買。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多是跟風消費,非理性行為。?


喜茶在北京目前只有3家店,還屬于稀缺性產品,所以流量大,如果北京有50家喜茶,就不會有那么多人排隊了,流量就被分散了。


但爆款做多了,創(chuàng)意度不可能無限往上增加,大家終會變得無感。這時,消費者會回歸到理性。喜茶最火是在2017-18年,2017年北京三里屯店,人多的時候要排兩小時才能喝上。但是現在,半小時以內基本沒問題,排隊遠不如之前火爆。?


另外,據我們分析,喜茶排隊的情況雖然可能不是每次都雇人排隊,但是是有品牌方的運作方式的。例如,排隊分兩列,先排隊拿號,然后再排隊點餐,最后才是拿餐,跟醫(yī)院掛號一樣。所以在一些火爆的點位,會出現黃牛同時倒賣號碼,倒賣購餐小票,倒賣飲品三種產品的情況;另外,喜茶大部分店并沒有外賣,只能到店消費,這也是增加了排隊情況。


3、隨著門店增加,單店盈利能力勢必會下降??


喜茶火爆,一方面靠營銷帶動,另一方面是門店少,不開通外賣,只能在線下買。所以一旦增加門店數量,單店的客流量必然下降,而門店面積又較大,拉低了坪效,甚至有可能出現虧損。?


4、做外賣,價格沒有優(yōu)勢?


離開商場環(huán)境后,延伸到外賣,喜茶、奈雪の茶和樂樂茶都沒有優(yōu)勢,最大的原因是價格。對大多數白領來說,十幾塊錢點一杯下午茶還可以接受,但要以一頓工作餐的價格喝一杯下午茶,就讓人望而卻步。而且十幾塊的茶和二三十的相比,喝不出差別。?


在十幾塊這個區(qū)間,有貢茶、一點點、COCO都可等品牌。他們的單杯售價13-18元,到店單和外賣單可以做到55開。北京朝陽大悅城一家貢茶,店面20,七八名員工,一年收入600多萬,凈利潤在200-300萬。?


據美團點評數據顯示,在2018年餐飲品牌熱搜TOP10里,一點點是唯一上榜的茶飲品牌,其他都是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品牌。

綜上所述,喜茶是掙錢的,但絕非暴利。



奈雪の茶、樂樂茶會因為

有軟歐包更賺錢嗎?


2015年,奈雪の茶在深圳創(chuàng)立。它主打茶飲和軟歐包,單杯價格在22-32元之間,軟歐包16-24元一份。目前,奈雪の茶和其姐妹品牌“臺蓋”在全國一共有279家門店。?


從實地探訪來看,朝陽大悅城附近有一家喜茶,一家奈雪の茶,兩家緊挨著。喜茶開在商場內,奈雪の茶開在商場外邊,一幢獨立的二層樓里。大致可判斷客流量不如商場內。?

這家奈雪の茶租了兩層,面積在300以上,上層是座位區(qū),帶露天陽臺。值得一說的是,奈雪的店平均面積在260左右,而喜茶大多在100,甚至更小。當天探訪時,喜茶排隊20人左右,奈雪の茶無人排隊,進店的人更多關注軟歐包。?


另一家位于西直門凱德Mall一層的店,周六下午6點,客流高峰期,排隊不足10人。



當然,地域不同,情況也不一樣。奈雪の茶2017年12月進入北京,比喜茶晚了5個月。目前奈雪の茶在北京有8家店,喜茶有15家,幾乎少一倍。?


在深圳,奈雪の茶有61家店,喜茶只有46家。其中二十多家雙方是開在一起的,喜茶100米內都會有奈雪の茶,就像麥當勞旁邊有肯德基一樣。?


在商場里開店有一個特點,就是奈雪の茶、喜茶、樂樂茶的定位與價格都相差無幾,一家商場有了其中一個品牌后,就不會再選另外一家。而北方城市重要的位置都被占住了,奈雪の茶很難再做進來。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奈雪の茶大多數店不盈利,或者微盈利。但也有媒體報道稱,奈雪所有店已單店盈利,但利潤率都相當低,這主要是因為奈雪の茶成本比喜茶更高。主要原因在以下兩個方面:


1、房租成本?


奈雪の茶店面平均面積260,喜茶大多數店面積在20-100之間。在設計上,奈雪の茶的投入也更高,比如有的店請國外設計師打造成奢侈品店的風格。

? ? ??


2、軟歐包的成本比茶飲更高?


業(yè)內人士透露,茶的毛利率約70%,而軟歐包只有50%-60%。因為制作軟歐包需求的人手更多,制面包師、切面包師等等,還要建立中央工廠,配送也需要成本。如果直接在店里制作,則需要更大的店面,房租成本又會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并不能靠軟歐包的銷量來彌補,也就是說,軟歐包會拉低整體坪效。?


奈雪の茶在深圳建立了中央工廠,占地超過1萬平方米,能夠進行水果、半成品和面團初加工,制作出半成品后再統(tǒng)一分發(fā)到門店進行現場烘烤。在門店集中度較低的地方,奈雪の茶采用的是前店后廠的形式。?


但是在未來,茶+軟歐包或許是一個趨勢。


道理很簡單,一手拿包,一手拿茶這樣的場景很合理。茶與包是一對搭配,一起售賣能提高客單價。原來單賣茶客單價在45元左右(一單兩杯),增加軟歐包后可達到80元左右。據36氪報道,奈雪の茶在深圳平均1杯茶可賣出1.2個軟歐包,業(yè)績好的店月營收能達到200萬。?


喜茶曾經也嘗試過做軟歐包,2017年,喜茶在廣州惠福東路開的店就是茶+軟歐包組合銷售,店名叫喜茶熱麥,采用前店后廠生產模式。?


另一茶飲品牌樂樂茶也是茶+軟歐包的形式,樂樂茶2016年創(chuàng)立于上海,靠臟臟包走紅網絡,目前在中國有23家店。樂樂茶飲品單價與奈雪の茶、喜茶差不多,軟歐包單價12-20元,大約有十幾個單品。?


樂樂茶曾對外公布了一組數據:品牌創(chuàng)建16個月后,樂樂茶訂單量已超200萬,日均訂單量超10000單。當時樂樂茶有10家門店,相當于平均每店家每天1000單。?


除了茶飲店,面包店也會嘗試這種模式,畢竟茶飲的利潤更高,面包新語旗下的軟歐包品牌麥子倉庫就加入了水果茶元素。?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以甜點順代賣茶飲的方式,更容易在商場拿到店鋪。茶飲店和咖啡店都是賣水的,地產商通常會把好位置給星巴克。


加上了軟歐包的奈雪の茶、樂樂茶的盈利能力并沒有得到超預期的提升,提高坪效仍然是它們接下來最大的功課。


另外特別提醒,喜茶、奈雪の茶、樂樂茶全自營,未開放加盟。?


在網上,可以搜索到大量加盟信息,但都是假的。而喜茶的品牌一直被山寨。在官網的標題里,喜茶強調唯一官網。?

? ? ?

?

為什么答案茶和鹿角巷這么火

加盟商卻血本無歸?


提到網紅奶茶品牌,不得不提答案茶。作為因抖音最火爆的2018年網紅茶飲品牌,答案茶曾經加盟店高達500家,覆蓋全國27個省份。憑借20個小視頻,短短2個月,秋涵便為答案茶收割了35萬粉絲和113萬個贊。


時隔一年后,答案茶發(fā)展得怎么樣呢?

這是蛋解創(chuàng)業(yè)最先探訪的兩家答案茶店,朝外SOHO店未開門營業(yè),建外SOHO店早在半年前就關門轉讓了店鋪。接著探訪的幾家店不是關門就是地圖顯示有,實際卻找不到。


一、答案茶賺不賺錢?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在營業(yè)的答案茶店,位置在一個商廈底商一層,8平方米的街邊店,店里兩人。老板花了5萬加盟費,加盟的是廣州的答案茶??偛砍耸占用速M和首次進貨款,培訓一次產品制作外,后期再沒有過問。


據了解,在總部拿貨成本很高,一個杯子成本1.5元,打印答案的墨盒需要300元,均比市場價高,所以很多商家后期偷偷在外面拿貨,總部也不管。


甚至有加盟商說,沒必要加盟答案茶,因為總部除了收加盟費和第一批原材料的錢,什么都不管,感覺很坑。


該店房租2萬/月,員工1人,工資4500/月,春夏賣的好,一天200杯,每杯25元左右,12個月基本回本,賺的不多,比上班稍微強點。

蛋解創(chuàng)業(yè)又接著探訪,找到了一家大些的、正在營業(yè)的答案茶店。店鋪位于寫字樓辦公區(qū)密集地,也是街邊店。面積有25平米,房租2.6萬,4名員工,生意好時流水1萬/天,差時八九千。


這家店加盟的也是廣州的答案茶品牌,是一個區(qū)域代理店,代理費是100萬,做了大半年回本。周邊都是辦公區(qū),有的公司一訂就是兩三百杯,再加上單價高,所以生意不錯?,F在因為加盟商自身原因,店鋪想轉出去,轉讓費55萬。如果由總部轉讓則是87萬。


除了代理費,總部會派督導來指導檢查經營狀況,而且會根據南北方不同口味,每3個月研發(fā)20多種新品,研發(fā)手段就是去大眾點評“借鑒”喜茶當前的爆品。



二、為什么答案茶大批量倒閉?


蛋解創(chuàng)業(yè)一共探訪了7家答案茶店,只有3家正常營業(yè),其他不是關門就是轉讓。喝了這么多答案茶,真心覺得產品不如一點點好喝,用的都是袋泡茶,而且價格貴,均在25元/杯以上,所謂的占卜,也是電腦隨機生成的雞湯話,沒太多驚喜。


探訪時,遇到答案茶店員隨手把漏勺扔在清洗池,衛(wèi)生情況糟糕,服務態(tài)度冷漠。在說到加盟總部時支支吾吾,想要掩飾什么,但這家生意還挺好,可能是位置在商圈和辦公區(qū)密集地。


為什么我們探訪的3家店招牌都不一樣,店面設計裝修產品流程都不完全一樣呢?因為他們加盟的根本不是同一個答案茶。


這是茶飲行業(yè)的另一個痛——商標。


茶飲產品沒有壁壘容易復制,而中國的商標注冊又異常慢,所以經常一個茶飲品牌火了,但是商標卻沒有注冊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加盟領域的神秘力量——快招公司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復制出一模一樣的店,然后在全國招商,他們蹭各種品牌勢能,去做虛假承諾,想創(chuàng)業(yè)的人很容易在這強大的招商能力和巨大的誘惑面前加盟。


答案茶和鹿角巷都沒有注冊下來商標,如果加盟,風險非常高。不僅僅是因為沒有商標,更重要的是,這種快招公司模仿出來的品牌,并沒有產品研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也沒有店面運營管理督導團隊,更沒有后端服務支持系統(tǒng),甚至有一些連供應鏈都不完整。


當然,在抖音火起來的答案茶和鹿角巷還是有些不同。


答案茶的火爆是因為抖音,在沒有任何產品壁壘的情況下,因一個營銷的玩兒法被大家知道,這完全脫離了商業(yè)的本質。迅速起來的山寨答案茶也如出一轍。


鹿角巷本身是一個臺灣品牌,因為一款“黑糖鹿丸鮮奶”火起來,在上海、深圳、廣東、北京、鄭州等11個地區(qū)陸續(xù)開直營店或者合伙人店。年內店面將覆蓋更多一二線城市熱門商超,預計門店數量將擴張至50間。并未開放任何加盟,如果你加盟了鹿角巷,那必須是假的。全中國有3000多家鹿角巷,99%都是假的。



據了解鹿角巷大陸商標要等到2019年年初才能注冊下來?;蛟S等鹿角巷奶茶大陸商標申請下來之后,將會開放加盟。而那些加盟了山寨鹿角巷的店,就會被打假。


在這種情況下,快招公司這么做不僅僅是坑了加盟商,還極大破壞市場環(huán)境。因為加盟商的數量就那么多,這些騙子品牌透支了加盟商的數量和資金,導致一點點、樂樂茶、貢茶這些正規(guī)品牌的發(fā)展受限,加盟商數量減少,行業(yè)發(fā)展減緩。


那是不是所有的網紅品牌都不能加盟?未必,但是風險極高。


一般一個網紅品牌大概也就6個月到1年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能賺6個月的快錢,之后就會迅速被消費者淘汰。所以如果你能在火起來的同時迅速開店迅速賺錢,從賺錢的角度是可以考慮的。


但是一般情況下,等我們都知道的時候,這個網紅品牌基本已經達到頂峰,而等你選好地址,裝修好,培訓好,開業(yè)時小半年都過去了。


茶飲行業(yè)都在談的

“第三空間”到底是什么?


最早的奶茶店被稱為“粉末時代”,就是用茶粉和奶精進行勾兌,這種奶茶即沒有茶也沒有奶,現在有許多低端快餐也還在搭配銷售這種奶茶。


隨著COCO、快樂檸檬進入大陸并迅速發(fā)展起來,茶飲行業(yè)進入了“街頭時代”,包括一點點在內的品牌也都是這類型茶飲的代表,之所以叫做街頭時代是因為這些店的選址策略都是街邊小店,拐角就能遇見。而他們的茶品也大多使用袋泡茶+奶精。


這個時代的幾大品牌主要的競爭體現在對奶香味的競爭上,也就是對奶精的品牌的競爭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大品牌才能訂制奶精。但隨著小品牌的崛起,供應鏈端的奶精生產廠商產能充沛,小品牌的奶精質量也能夠做的很好。


這才有了現在的“新式茶飲”,一點點是第一個使用原葉茶做基底的品牌,也就是使用的是正片茶葉來萃取。為了獲得更好的口感,奶精變成了鮮奶,果醬變成了新鮮水果,也有了奶蓋,芝士等創(chuàng)新的茶品。


就如我們前文所說,現在做一家好的奶茶店,產品好喝是底層代碼,除了好喝,還得好看好分享好價格好營銷。在這種前提下,奶茶這個行業(yè)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產品無法形成競爭壁壘,頂多領先十幾天的時間。


那么這個行業(yè)下一個該是什么的競爭呢?他們共同找到了一個詞語,叫做“第三空間”,也就是對標星巴克,用舒適的有設計感的空間設計,去做社交,做文化,做品牌內涵,在提升客單價的同時,售賣周邊和文化。


一、喜茶、奈雪の茶主打隨機性消費“第三空間”


實地探訪的幾家店中,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現場很少有單人來購買,都是兩人以上成群結隊。大多是逛商場累了,進來買來喝的,順便坐一會兒。?


基于這個消費者場景,喜茶走的是“第三空間”的路線,門店開進購物中心,面積增加到100㎡,設有座位區(qū)。而奈雪の茶面積更大。?


早在喜茶還叫皇茶時,走的是街邊店的模式,店面20㎡,追求坪效最大化,但是效果卻并理想。在街邊店這種業(yè)態(tài)下,老一點的品牌更強勢,比如COCO、貢茶等,COCO都可在全國開了3000多家,很多點位都占了,喜茶這種新品牌很難再有機會切入。?


星巴克同樣主打“第三空間”,但是兩者用戶消費的目的卻不同。?


喜茶開在購物中心,消費者來店里多是逛街累了,進來休息一會兒,隨機性更強。而星巴克很多店開在商務區(qū),消費者進店主要是見朋友、談工作等,目的性更強。?


雖然也有人是因為在抖音、朋友圈看到喜茶,帶著目的來購買,但那多半是跟風消費,營銷熱度褪去,消費者回歸理性,更多的就是隨機性消費。??


二、煮葉、因味茶主打目的性消費“第三空間”


在茶飲行業(yè),“煮葉”和“因味茶”同樣主打“第三空間”,而且他們的用戶消費目的更像星巴克,在這里談合作和社交。


煮葉成立于2015年,2019年2月宣布獲得A輪融資。目前只有9家店,北京6家,西安3家。其中北京悠唐購物中心的店最大,占地300㎡,其他均是150㎡左右。?


目前煮葉在售飲品27款,大部分的單價在34-45元之間,比星巴克略貴。飲品分為三個系列,原味茶,傳統(tǒng)的泡茶;風味煮,茶加花果煮制而成;調味茶,以原葉茶為基底,加入花果、牛奶等調味。店內還有10多款甜品,售價18元—36元不等。同時也售賣茶葉和茶具,大多茶葉售價約98-168元/100g,茶具售價從39元到799元不等。據了解,茶葉和茶具的收入占到總營收的10%—15%。?


在店內環(huán)境方面,煮葉的門店呈日系簡約風格,由MUJI藝術總監(jiān)原研哉設計,茶具采用玻璃和白瓷兩類。吧臺采用全透明方式制作茶飲,顧客可以看到做茶的所有動作。這也是煮葉宣傳的重點。?

而星巴克門店主要是美式工廠風與北歐風。雙方的裝修風格并無優(yōu)劣之分。?



對標星巴克,茶飲與咖啡的競爭已經初露鋒芒,但是未來很難預測。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茶和咖啡在消費者的感知上完全不同。喝茶的時候,普通消費者是無法認定茶的好壞貴賤,喝咖啡的時候我們卻可以根據產地烘焙技術和品牌來認定開非的好壞貴賤。


另外,茶飲行業(yè)目前非?;靵y,許多品牌靠著顏值和營銷手段占領了用戶的心智,消費者也不能沉下心來去品味茶,去在茶的第三空間交流。所以,根據報道,包括煮葉、因味茶的單店盈利能力都非常有限。


基于這樣的原因,打造第三空間,要求創(chuàng)始團隊對于品牌的沉淀、呵護、堅持都非常重視,但茶飲行業(yè)如此浮躁,很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揭秘不能在案例里展現

卻又不得不說的茶飲亂象


一、為什么奶茶要有珍珠?


其實,奶茶分為很多種,有臺式奶茶、港式絲襪奶茶、日式抹茶奶茶。但之前所有的案例,幾乎都是臺式奶茶,為什么我們在這里只說臺式奶茶呢?


并不是我們沒有看到其他的奶茶品種,而是因為臺式奶茶的小料很多,什么都可以往里面放,包容性很強,珍珠就是其中之一


而港式奶茶絲襪奶茶口味雖然很好,但商業(yè)延展性弱,比如米芝蓮很好喝,但就是不夠火;


日式奶茶抹茶是先苦后甜,但是現在很多的90、95后尤其是女生都喜歡甜,不喜歡苦,日式抹茶太小眾了,所以臺式奶茶發(fā)展的最好,所以我們主要在討論它。


二、排隊的秘密


茶飲品牌,在各個階段,幾乎都能將營銷發(fā)展到了極致,在之前的各大案例中我們也已經零散的揭秘了他們的一些套路,那么在這里我們總結一下:


1、販賣虛榮?


很多排隊買喜茶或者奈雪の茶的小姑娘并不是來喝茶吃軟歐包的,只是來合影拍照打卡的。為了喝杯飲料等2個小時不值得,但是為了在“景點”拍個照片發(fā)個朋友圈是值得的。


2、控制出餐速度?


比如之前說過的把一字形制作臺改成L型;比如把分工協作改成一個人服務一個客戶;比如給客戶非常多的選擇,“您是要珍珠還是要紅豆?要半糖還是多糖?要熱的還是涼的?”比如人多的時候做快一點,人少的時候做慢一點;比如不是一杯一杯的出餐,要集齊10杯才出餐……


3、拆分銷售環(huán)節(jié)?


比如喜茶排隊,和醫(yī)院掛號似的,你得先排個號,然后叫號點單,過號作廢;叫上號才能去排隊點餐;點完餐之后再排隊取餐,一般取餐就可以坐在里面等了。比如倒騰喜茶的黃牛就能賣三樣東西:往喜茶店走的途中你會遇到賣現成茶的黃牛;到了隊伍前開始有黃牛賣號,也就是標有排隊號碼的單頁;到了店門口,你還會遇到黃牛兜售已經點好茶的小票。奈雪の茶也會拆分購買軟歐包和切軟歐包。


4、特殊營銷手段?


比如前面文章提到的一點點的“隱藏菜單”;比如喜茶大部分不開放外賣,給黃牛去排隊點單代購跑腿排隊的機會。但是這個的前提是,你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別人愿意付費。


三、茶飲行業(yè)的大佬并不是喜茶和奈雪の茶


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綜合飲品銷售額達472億元,同比增14.29%。預計2019年,綜合飲品銷售額有望突破600億元。據推算,新中式茶飲的潛在市場規(guī)模在400-500億元。


在我們探訪的十幾個品牌里面,喜茶門店數量在100多家,奈雪の茶幾十家,樂樂茶十幾家,煮葉9家,而coco的門店數量在3000多家,一點點的門店數量在2000多家,快樂檸檬1000多家,叫做答案茶的也有1000多家,叫做鹿角巷的有3000家店。


而除了我們探訪的這幾個品牌,市場上還有很多區(qū)域品牌和隱藏的行業(yè)大佬和區(qū)域領頭羊,例如蜜雪冰城突破了5000家店,古茗有1000多家店……這些品牌在行業(yè)內深根多年,有的擁有正規(guī)的連鎖加盟體系和嚴格的運營管理督導體系,有的卻沒有。


比如,還有一個叫做博多集團的,旗下光茶飲品牌就有十幾個,比如大家熟悉的蜜菓,全國有4000家門店;hey juice全國有3000家門店;遇見奶牛,全國有2500家門店;甘茶度有2500家門店;除了店面多的這些茶飲品牌,他們還成立分公司開發(fā)了很多新的茶飲品牌,除了茶飲,旗下還擁有很多小餐飲品牌,比如咖啡、米線、炒飯、炸雞等等。


這個占領了更多的茶飲市場的集團,他的運作模式和喜茶、奈雪の茶打造獨立品牌完全不同,他們以供應鏈為原點,做連鎖加盟品牌是為了消耗自己的供應鏈,所以會同時打造不同的品牌,獨立團隊獨立運作甚至互相競爭。


而對于加盟商來說,如果碰巧加盟的是他們運作的比較好的品牌,點位資源不錯的話,也能賺錢,但如果加盟的恰巧是他們運作的不好的品牌,那風險就會極高。


四、再說一次快招公司


快招公司在連鎖加盟領域非常普遍,許多正規(guī)的品牌在發(fā)展初期也會借助快招公司的力量進行市場拓展;即便如此,快招公司的盈利模式也決定了他們對于那些希望長期經營品牌的公司是一個傷害,對于加盟商來說也存在極大的風險。


通常情況下,快招公司接到一個客戶,就會收取一筆品牌梳理費,幫助這個品牌進行各方面的包裝,例如品牌設計、定位、宣傳術語、加盟政策等等。完成之后就會在百度、今日頭條等平臺上購買廣告甚至直接購買數據,然后進行電銷,如果發(fā)現你加盟不起現在這個品牌,就會推薦另一個品牌??傊麄兊匿N售人員必須讓你加盟一個,因為他們每提交一單還會提成。


在溝通過程中,他們很容易產生過度承諾的問題,因為快招公司并不需要對加盟商進行后續(xù)的服務,進行后續(xù)支持服務的是品牌方??煺泄臼盏搅饲捌诘钠放剖崂碣M,收到了每一單的提成,對后續(xù)事情沒有任何責任和義務。


所以,大部分品牌即使在前期會請快招公司打開市場,一段時間之后也不會在使用快招。


那么快招公司除了運作別人的品牌,有時候也自創(chuàng)品牌,特別是茶飲品牌,正如假的鹿角巷,答案茶就是其中的典型。


五、網紅的另一面


前面我們說到加盟一個網紅的品牌風險極高,但是對于現在去打造一個品牌,特別是品牌的初期,網紅化似乎成了必然。


因為消費品牌,最需要的就是關注和流量,那么網紅化就是最好最低成本的一種方式。但一個網紅品牌能否持續(xù),還是要看他們說到的是否真的做到了,不能和消費預期差的太遠。另外,網紅化,還是要賺錢,要考慮資金效率,一些網紅品牌拿到融資但是店面卻一直虧損,也是不能持續(xù)的。


這里面最大的一個典型就是“網紅餐飲鼻祖”——黃太吉,黃太吉一開始運用各種營銷手段稱為煎餅屆的愛馬仕,鼎盛時期,它進行了四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2個億,估值高達20億。拿了這么多錢的黃太吉,似乎從來沒考慮過或者擔心過自己的單店盈利能力,甚至連自己的產品研發(fā)都不能做到快速迭代更新。


最近的新聞,黃太吉又再一次被法院列為失信人被執(zhí)行名單。


六、加盟茶飲應該注意什么?


1、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意味著獲客率,據統(tǒng)計,100個人同時走過喜茶和一點點,喜茶的獲客率時15%,一點點的是8%。


2、產品是否好?


這里的產品好包含三個層次:產品是否好喝?產品是否好看?產品價格是否好?這里就關系到茶基底是否好,供應鏈能否保證鮮奶、水果的新鮮品質等等。


3、選址是否合理?


并不是選一個最好的商場最好的位置就一定會賺錢,與你加盟的品牌的定位、受眾群體的消費能力、消費習慣有著重要的關系。由于房租占據了茶飲行業(yè)非常大的成本,所以最終還是得算賬,根據營業(yè)額的情況減去各項開支能賺錢才是王道。


4、綜合啟動成本?


目前開一家茶飲店的綜合啟動成本并不低,如我們前文說的喜茶、奈雪の茶,啟動成本就是幾百萬;一點點、 coco也要接近百萬;那么選擇一個適合自己資金實力和投資回報預期的品牌就至關重要。


5、體系是否完善?


包括供應鏈體系、品牌營銷體系、產品研發(fā)體系、運營督導體系等。這個可以通過考察他們是否有自己的直營店和加盟店獲得相關信息。


再次提醒大家,創(chuàng)業(yè)是一個少數人成功的有風險的事情,和創(chuàng)業(yè)者的個人能力、認知、資源、人脈、訴求都直接相關,即使是一個好的品牌,不同的人加盟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均來自蛋解創(chuàng)業(yè),僅供學習使用。「茶葉江湖」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當如發(fā)現本公眾號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權的內容時,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其立即刪除。

中國茶道的源與流:道家(上)

強言茶道何須道

最近一段時間要講一些關于茶道基礎的內容,在這之前先要對中國茶道的源流有個大致的了解。

茶道這個詞說的人很多,清晰的人不多。嚴格說,只有由修道而證悟的才能成為“道”;寬泛一點,也可以把這個追求探索的過程稱為“道”;最低限度,這件事是修養(yǎng)身心的,為改善生活質量、提升生命狀態(tài)提供了一個方便,那也可以算是“道”。

當然,這個最低限度可能在這個時代也并不容易。其實,喝茶就好好喝茶,沒必要非要冠以茶道之名,這樣至少為自己將來進入茶道保留一點余地。而說到茶道,就要有其內涵,不能盜名欺世。

只要說到“道”的層面,我們首先要清晰一些基本的見地,任何一個體系,見地都是首要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建立認知。接下來這幾篇文章,就是建立這個認知。

中國茶道大致分為四個傳統(tǒng),道家、佛教、文人、民間。我們分別來說一下。

道家

門徑蕭蕭長綠苔——道家如何思考

在中國,道家涉及到的范圍可大可小。往大了說,整個中國上古以來的基本信念和底層邏輯都在這里面,魯迅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也是就這個層面來說的。

我們今天談茶道,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其實并不清楚,我們這個民族真正的精神傳承是什么?要么是為了名利的目的服務,要么只是圍著想象的概念打轉,摸不著門徑。

我們先用一個例子來了解茶道的道家傳統(tǒng)。

經常喝茶的人一定聽說過“茶氣”這個詞,我們喝古樹或者喝老茶,多數人都會有類似后背發(fā)熱,頭頂滲汗等等經歷,早年間臺灣茶人將其命名為“茶氣”。

后來,“茶氣”就成為喝茶人爭論的一個大的話題。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是在茶氣符合傳統(tǒng)的理念,捍衛(wèi)茶氣是在捍衛(wèi)某種傳統(tǒng)文化。

其實“茶氣”這個概念的背后是徹頭徹尾的現代思維。因為從道家也好,或者我們細分為中醫(yī)、丹道、內丹、服食、養(yǎng)生等等方面也好,“茶氣”這個概念都無法成立。因為你感知到的是你的氣,不是茶的氣。

如果這個可以命名為茶氣,那很多熱性的食材或中藥,都有“氣”了。你喝姜湯就有“姜氣”,你加花椒就有“椒氣”,當然個人感受最強的大概是“附子氣”,那真是熱到你懷疑人生。

茶氣說到底還是現代營養(yǎng)學的概念,以為茶里面含的某種營養(yǎng)物質,到了人身體里就變成了茶氣,所以當時這位茶人開始發(fā)揮想象,認為是某種離子云云,當然這些也完全是捕風捉影了。

我們不去評論對錯,我們來看,如果真正以道家的思維,應該怎樣來看這個問題。

無論食材還是藥材,天地生這種東西,有其自身的性質,人和這些藥食都遵循某種規(guī)律,溫涼寒熱也好,五行生化和經絡運行也好,不同人服用之后就會產生相應的反應,這就是中醫(yī)藥的最基本觀念。

喝茶的這種反應,我們可以稱之為體感,在十年前我提出應該用這個概念,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用這個說法,當然也不一定是從我這里聽到的,不管怎樣,這樣的說法更客觀一些,不容易引起誤解。

那從道家的觀念,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茶帶來的體感呢?

我們首先要看,是什么樣的茶會有明顯的體感。我們知道經過焙火的茶生熱是比較容易的,也是很好理解的。而像普洱生茶這種東西,并沒有焙火,殺青還不如綠茶,那在人體產生這種熱力就和一般的熱力不同,很值得探究。

從表層來說,我們可以從樹齡、樹種、環(huán)境等等方面,來建立對茶性的理解。而工藝其實相當于中藥里的炮制,不同的工藝之下,茶的性質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而藏養(yǎng)又帶來了一層變化,這個相當于中藥里面越陳越有效的一些藥材。年份給茶的性質又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就這里面的理解框架可以是傳統(tǒng)的,比如陰陽轉化、五行生克等等,也可以參考現代的一些研究,但是底層的邏輯一定是一以貫之的。

我們對古樹普洱的這種性質有了初步了解,我們就會進一步追問,為什么會在人體產生這樣的作用。這就涉及到對人體的認知,我們這個人體是如何運轉的。這就涉及到中醫(yī)、養(yǎng)生、修真等不同體系,這些體系有共通的地方,但因為目的不同,角度和側重也不同。

如果對人體有基本的認知,我們就會明白,并不是茶的氣在人體里走來走去,而是飲茶啟動了人體的氣機,發(fā)生了一些內在的運行轉化,這些作用的外在表現,就是我們的一些感知。

這個不展開了,有時間我會專門講。這里面只是借這個例子來說明,很多時候,現代人所理解的傳統(tǒng),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傳統(tǒng)。所以茶氣論戰(zhàn)的兩方面,爭來爭去,其實都和傳統(tǒng)沒多大關系。

錯誤的認知就會導致錯誤的行為,有的人因為古樹茶發(fā)熱,就誤認為古樹茶所謂“茶氣”有“補”的作用,盲目的超量的飲用新茶,反而把自己的身體搞壞了。你說這和道家和中醫(yī)有什么關系呢?其實沒關系。

如果真正對道家有了解,就會對這種開啟氣機的天地精華很慎重,喝古樹帶來的身心的滌蕩的確很難得,你要理解并善用,那的確對你的身心都很有益,甚至可以借假修真;如果你以錯誤的觀念來誤用,那也可能帶來傷害。

這個只是從中醫(yī)和養(yǎng)生的角度來看,而如果從道家修行的角度來看,其實茶的內涵就更深了,直接和內丹修行的機制相關。這才是從陸羽“坎上巽下離于中”、盧仝“七碗茶詩”,再到白玉蟾“丹田一畝自栽培,金翁姹女採歸來?!彼接懺掝}。這個時候你才明白,茶是多么特別的一種存在。這個要想說明白,不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要看有沒有緣分。

而當你到了這個層面,反過來再看茶的原料、工藝、藏養(yǎng),你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了這樣一個思路,再經過實踐印證,我們就可以主動的運用,做出暗合道妙的茶,或者選擇更適合我們的體質,對我們更有益的茶。這就不只是見地,而是真正體悟之后的應用了。

涉及到原料,如何從環(huán)境看陰陽的轉化;涉及到工藝,五行如何生克轉化茶性,從藏養(yǎng)來看,不同地方的藏養(yǎng)下,茶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而不簡單是快慢的問題;在品鑒的風味里又蘊藏著哪些秘密,和前面這些又有什么關系。而這一切最終要落實到對我們人體有怎樣的作用。

為什么可以這樣去分析,因為從天地大環(huán)境,到茶園小環(huán)境,到茶樹,到茶葉,到工藝,到藏養(yǎng),到品鑒,到我們的養(yǎng)生保健,乃至修行,其實共有一個語言體系,共有一個底層邏輯,整體都是自洽的,互相都是融會貫通的,這個是道家最美妙的地方。

這就是人們常常聽到的“天人合一”。在一杯茶湯之中,蘊含了天、地、人、茶的全部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又是和諧統(tǒng)一的。而不是像很多人理解的,這些東西完全是分離的,互不搭嘎的,那茶的魅力就減損太多了,種茶制茶品茶也太盲目了。

這種天人合一體現最明顯的還是古樹茶,所謂“天地精神相往來”,這也是我這些年特別關注與實踐的領域,很多話題我也會未來在書中探討,這里就不多說了。

以上我們借用“茶氣”這個例子,大致對道家的思維方式有了了解,接下來我們來看道家茶道的歷史源流。

食藥仙丹本一味——飲茶與服食傳統(tǒng)

茶史有一個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飲茶究竟起源于食物還是藥物。這個問題恐怕再爭論也很難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因為上古時候,藥食是很難截然分開的。

古人,尤其是中古之前,中國人對一種飲食的認知其實包含了三個層面:一是食物,可以果腹,提供營養(yǎng)。二是藥物,可以養(yǎng)生保健,也可以對癥治病。三是仙物,如果你對人生有更高的追求,也可以輔助你修真得道。

中國人形成了飲茶的文化,是人類文明史的一件大事。人們能夠因為一種飲料的品飲,形成儀式、形成藝術、有一個心平氣和相互交流的平臺和空間,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就影響力來說,之前只有酒,但茶與酒卻如此不同。之后有咖啡,但很多史料說明,咖啡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茶的影響。

之前有文章專門講過,茶文化的形成與傳播,不僅對東方文明,對整個西方文明也有深遠的影響,飲茶風氣流傳對公共空間的形成,對現代文明的發(fā)展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是文明的力量。

那我們要探究一下,從中唐陸羽《茶經》以來,這種優(yōu)雅的飲茶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其實主要來源于兩個傳統(tǒng),一個是后面會講到的寺院禮法的傳統(tǒng),一個是就是中國本土服食的傳統(tǒng)。

什么叫服食呢?和一般的吃東西不一樣,因為古人對飲食有前面說的三重認知,所以對一個東西應該怎么做、怎么吃,吃后有什么效果,有一套相應的理解和做法。

大家了解比較多的服食是魏晉對金石藥的服食,但其實服食的傳統(tǒng)非常古老,幾乎伴隨我們這個文明的始終,可以上溯到伊尹,在東周就已經有明確的文獻記載。這個傳統(tǒng)后來也影響了中醫(yī)和道家的實踐。

為什么魏晉人喜歡嗑金石,因為在當時以葛洪為代表的丹家推崇金石,認為服食金石比草木高級,草木大多數只有第二層的養(yǎng)生功效,而金石很多是可以達到第三層功效的,也就是成仙得道。當然這個觀念在唐宋經歷了一個大的變化,我們后面再說。

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茶為什么在唐宋都是以粉末的形態(tài)服用的。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從唐宋服用粉末到明清保留完整葉型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當然沒那么簡單,保留葉形其實才是最初級的形態(tài)。這個從最早期葉子簡單曬干到唐宋時期的草茶中的散茶,一直都存在,南詔少數民族老百姓也是“散收,無采造法”,只是唐宋時期人們普遍認為這個比較低級一點。

唐煎宋點的服用方法,從根本上還是來自服食的傳統(tǒng)。對唐宋人來說,散茶沒有經過充分的鍛煉轉化,達不到服食的要求。我們看制茶的方法,看飲茶的準備工作,幾乎每一種制茶的工具,煎點的器物,都有服食的影子。這個要展開,涉及的內容就非常多了,我們另文再續(xù)。

之前在一個宋茶群里,大家討論劉禹錫的“斯須炒成滿室香“,說炒青是不是唐代就有了。有的人認為不可能,炒這種烹飪手法在唐很少見,當時沒聽說誰炒個雞蛋什么的,宋代才比較常見。

這也是對中國茶道的傳統(tǒng)缺乏了解,如果我們知道服食的傳統(tǒng),那這個也不是問題,需要關注的不是當時誰吃炒雞蛋,而是要關注早期藥食的炮制中有沒有類似的做法,我們看《雷公炮炙論》之類的古籍就會有大致的了解(早期有些對固體藥材“煎”的手法其實就類似于后來的炒)。炒青應該不是很晚的發(fā)明,而唐宋以蒸青為主,并非是不知道其他加工方法,主要的考量也還是服食理念的主導。

這個服食的傳統(tǒng)由南北朝至唐宋,除了用于中藥和丹道之外,逐漸形成了兩種日常的品飲習慣:一種是茶,另一種是湯。

這個“湯”不是我們現在喝的菜湯肉湯,也不是熱水的意思,而是數種藥材食材混合,大多磨成粉末,像茶一樣煎(煮),或者直接用開水沖服。這個湯有時也被稱為“藥”,但是并不是治病用的,而是日常品飲、待客的養(yǎng)生飲料。

關于“湯”的背景資料,大家可以看一本書《中古的佛教與社會》,里面有專門的文章介紹。這里不展開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湯的兩種吃法:用水煎的其實就是唐茶的做法,用開水沖服就是宋茶的做法,而這一切毫不突兀,因為茶與湯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那就是服食。

唐宋的茶法斷了,飲茶畢竟還延續(xù)了下來,而“湯”的傳統(tǒng)則徹底中斷了。為什么呢?說到底還是服食的傳統(tǒng)斷了,人們對食物的理解被局限了。

人們漸漸只是追逐口腹之欲,無法探尋和感知飲食中更有深度的東西,和我們的身心有著怎樣的關系,甚至連身體最基本的感知力都很缺乏,這難道真的是一句時代進步所能概括的?恐怕這方面更多的是退化吧。

今天人們相信所謂的營養(yǎng)學,可營養(yǎng)學是最容易被資本控制的,今天說這個好,過兩年又說那個好,這個又變成有害。實際上,以現在分子生物學的水平,完全不足以對一種食物的全部功能影響下定論,更多的只是資本的游戲罷了。

唐宋茶法、服食傳統(tǒng)的衰落和中華文化的大轉折有關,我們慢慢再說。接下來我們把關注點回到我們自身,看看從道家的角度,飲茶究竟意味著什么?

(未完待續(xù))

來源:生活三昧,作者:明洲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49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