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葉包裝盒欣賞

找到約7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茶葉推介會,應該如何開?來自湖南的信息與思考!

曠達齋 錄 原創(chuàng)作者:肖草



2018年11月19日下午,“湖南紅茶”品牌推介會及茶產業(yè)項目簽約儀式在茶陵舉行。


"湖南紅茶"推介會及茶產業(yè)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這也是"第十五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jié)"的活動之一。這場活動之所以引人注目,就是在于,湖南省要打造茶業(yè)千億元產業(yè),成功推出"安化黑茶"之后,現在又著力在"湖南紅茶"品牌推介方面下功夫。


茶產業(yè)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誠如活動主持人、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顧峰所說:"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湖南紅茶品牌推薦會和茶產業(yè)項目簽約儀式,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推進品牌強龍,優(yōu)化我省茶產業(yè)結構,宣傳打造湖南紅茶知名公共品牌,加快千億產業(yè)建設步伐,促進精準扶貧,著力湖南鄉(xiāng)村振興。"


活動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舉行"湖南紅茶"品牌推介會。由湖南省農業(yè)農村廳總農藝師唐建初進行"湖南紅茶"推介。


唐建初總農藝師


唐建初總農藝師推"湖南紅茶"時,著重強調:

? ??

湖南產茶歷史悠久,自古名茶薈萃,是全國茶葉重要產區(qū),目前全省80%的縣市區(qū)都生產茶葉,生產茶葉的農業(yè)人口超過1000萬,茶園面積達到220萬畝,茶葉產值超過700億元,形成了紅茶、黑茶、黃茶、綠茶、白茶等多茶類同步發(fā)展的良好格局。


今天我非常榮幸的向大家推薦、分享湖南紅茶。


湖南紅茶傳承數千年湘茶文化。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茶陵縣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茶命名的行政縣,炎帝神農氏葬于茶陵,神農氏嘗百草發(fā)現了茶葉,是茶祖文化的發(fā)源地,湖南紅茶始于唐,興于清,盛于近代,在清道光年間已經名傳天下,享譽世界。一杯香茶寄托的是炎黃的歷史情懷,感受的是湖南文化的有緣相識。湖南紅茶有數百萬畝生態(tài)基地,高山云霧出好茶,湖南以丘陵山區(qū)紅壤土為主,氣候溫和,雨水豐沛,非常適合茶的種植,茶葉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功能性成分,特別是北緯30度左右的武陵山脈等生態(tài)優(yōu)良,是全國的著名優(yōu)勢茶葉產區(qū)。


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了紅茶上好的品質。


湖南紅茶成就于數十年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世紀以來湖南紅茶既堅持工藝傳承又致力于技術的創(chuàng)新,積極打造地方特色產品,著力推薦連續(xù)化、標準化、智能化生產,產茶制茶水平不斷提升。湖南紅茶創(chuàng)新加工工藝,形成了花蜜香、甘鮮味的品質特色,臻溪“金毛猴”進入美國白宮,這個茶與時代同行。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yè)發(fā)展,提出到2020年打造千億茶產業(yè)的發(fā)展目標,并把湖南紅茶、安化黑茶作為五彩茶品牌的建設重點,這次借第15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茶祖文化節(jié)高峰論壇的舉辦之際,歡迎大家游覽湖南的魅力茶鄉(xiāng),感受我省推進千億茶產業(yè)建設的氛圍,并為湖南鄉(xiāng)村振興助力喝彩,我們衷心的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讓大家愛上湖南紅茶,支持湖南紅茶,讓我們共同推動湘茶產業(yè)發(fā)展壯大,走向世界,造福八方。

?

第二階段,是欣賞湖南紅茶系列產品走秀節(jié)目。穿著旗袍的女生,展示了十多個品牌的湖南紅茶。

?

"湖南紅茶"系列產品走秀


在"湖南紅茶"系列產品走秀之后,進入第三個階段:請著名茶葉專家點評"湖南紅茶"。


第一位全國知名茶葉專家劉仲華是湖南農業(yè)大學教授,是"安化黑茶"的重要推手,"大瀟湘茶產業(yè)促進會"會長,對湖南茶產業(yè)整體態(tài)勢、各項政策,最為熟悉。


劉仲華教授


著名茶葉專家劉仲華教授點評"湖南紅茶"時,特別介紹了湖南為什么要打造"湖南紅茶"品牌。他說:


在幾年前我們湖南省茶葉協(xié)會的會長曹文成同志,率先在湖南乃至全國提出打造千億湘茶,湖南茶類結構,綠茶、紅茶、黑茶、黃茶四大茶類。在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以名優(yōu)綠茶的發(fā)展作為起步,所以在湖南我們先后評定過湖南十大名茶,除了君山銀針是黃茶其余9個都是綠茶,前幾天重新評定了湖南新的十大名茶,涵蓋了綠茶、紅茶、黑茶、黃茶。


打造千億湘茶單一依靠任何一個茶類都不可能實現這個夢想,在座的很多都是中國茶葉主產省的領導、專家,綠茶、紅茶是中國茶葉的基本面,其它四大茶類是六大茶類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茶類今天是輪番發(fā)力,湖南四大茶類四輪驅動。


我們行業(yè)也輸出了一個任務,既然要打造千億湘茶,請問千億湘茶如何組成?


我們花了十年時間打造了安化黑茶,現在200億左右的規(guī)模,千億湘茶里面給了他300億目標,到2020年,這個目標一定可以實現,而且他們有信心突破這個數字。

第二大是基本盤,湖南50%左右的茶葉都是綠茶,盡管2000年以來開始打造綠茶,綠茶屬于每家每戶都有好綠茶,只要產茶省份都有綠茶都有好綠茶,湖南把整個大湘西整合成綠茶產地,目標是2020年打造400億,整個湖南大湘西為主體拉動周邊地區(qū)做400億沒有問題,而且今天通過湖南省發(fā)改委的政策、資金的強力支持,我們學會、協(xié)會、促進會“三會”聯(lián)動,共同打造瀟湘綠茶,這些年在各大展會的出現,引起了關注。今天出現了產量提高,質量提高,價格提升,茶農增收,企業(yè)增效,國家增稅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是如何把板塊做得更大。


君山銀針,黃茶,可能一說大家都知道。我上學的時候書本上這樣寫的,茶蓋天下,家下中華。這個茶太貴太好,太奢華,所以單單君山銀針想做大黃茶有難度的,岳陽市政府打造岳陽黃茶產業(yè),期望在未來三年做到100億,所以說400億+300億+100億來了800億。


湖南紅茶,剛才唐總匯報了湖南紅茶在八十年代湖南能夠出口40萬擔碎茶,就是2萬噸,那時候中國整個出口量10萬噸左右,湖南2萬噸,說明在歷史上湖南紅茶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相當的份額。中國有三四套紅碎茶,云南大葉種加上中小葉種地區(qū),構成了中國的紅碎茶的版圖,從自然品質上湖南紅碎茶肯定不能跟云南、兩廣地區(qū)相比,但是在那個年代它的規(guī)?;?、性價比和機械化條件下湖南紅茶打造過奇跡,出口規(guī)模上。


在歷史上有過很多美麗光環(huán),今天茶的消費格局在改變,祖國江山一片紅,紅茶成為年輕群體、女性群體還有很多對于其它茶類口感不適應的新選擇,所以今天的中國紅茶在內銷市場上風生水起。在這個背景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果斷決策,一定要快速齊聚湖南優(yōu)勢資源,政策、資金、人力方面全方位打造湖南紅茶。如果說祖國人民都在打造紅茶的話大家都是百舸爭流,各顯神通,湖南準備打造一艘湖南紅茶的航空母艦,把曾經的光環(huán)和歷史產業(yè)規(guī)模,今天針對國內市場為主體來突破,形成中小葉種的產品特色?;巯恪⒏术r味,形成紅茶的品質特征,形成更多年輕群女性群體品飲湖南紅茶。


從短短不到一年時間的整合和目前的國際國內市場的格局來看,我們信心滿滿,因為我們不但有很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優(yōu)良的茶樹品種,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藝的融合,就是把紅茶工藝融入一點點我們福建茶師們的烏龍茶工藝一部分,使湖南紅茶更香味更濃。加上這次的打造是從全產業(yè)鏈打造,做好茶源基礎,做好加工基礎裝備的創(chuàng)新,做好品種多樣化,尤其是做好市場體系的建設。我們把科技跟文化融入到湖南紅茶的品牌打造中,期盼湖南紅茶在新一輪發(fā)展中再現它的輝煌,并且內部市場同步推進。


茶祖印象推出的"三湘紅"


剛才展示了湖南紅茶十幾個品牌的產品,在這里我不得不一下今天所在地的茶祖三湘紅,早在2011、2012年率先在湖南推出茶祖三湘紅,并且在2012年年底年會上向全國精英們展示,一下得到行業(yè)的認可,他齊聚了湖南尤其是茶陵、株洲的優(yōu)勢茶葉資源和技術資源,創(chuàng)新的開發(fā)了面對不同消費群體的系列產品,并且把茶文化融為一體,大家看到產品用朝代命名,不同朝代不同產品不同的品質不同的價格。


大家喝的杯裝的大眾化紅茶相當于袋泡級別的也有,所以黃成植不是一個湖南人是一個福建人,高舉茶文化大旗,投資20億打造茶祖文化產業(yè)園,以產品落地,以茶祖文化作為傳播的手段和工具來把科技、文化、產業(yè)、旅游聯(lián)動,形成一個綜合性的茶產業(yè),那么三湘紅將成為紅茶,成為他的產品的主打,并且期盼成為湖南紅茶的精英。大家有心多多品嘗,會感覺到這個產品的特殊魅力,因為是湖南基因和福建基因的融合。


湖南的茶葉的確多姿多彩,我們提出三湘四水,五彩茶業(yè)。湖南茶葉有一個千億夢想,千億只是一個數字,千億級的概念,我們必須有夢想,有夢想就要努力去實現,把文化作為傳播消費傳播品牌的工具,中國不缺好茶也不缺制好茶的人,缺的是營銷缺的是品牌,只有把文化和科技融合到產品品牌中茶才能走得更遠,才能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茶、了解我們的茶葉,所以今天來了很多國際友誼人民,期盼國際友人關注中國、關注中國茶葉,希望通過茶產品作為一個橋梁和紐帶,讓我們的茶構建全球的和諧和和平。


隨后,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魯成銀研究員對湖南紅茶發(fā)表評述。作為國家級研究單位的著名專家,魯成銀研究員跑遍了許多茶區(qū),了解不同茶區(qū)的狀況,他的評述也有不同的角度。


魯成銀副所長


魯成銀研究員的評述,帶來對"湖南紅茶"新的認知。他說:


湖南紅茶歷史剛才省農業(yè)廳的領導講了歷史非常悠久,悠久在什么地方?清朝的時候湖南紅茶就有,道光年間就是貢茶。明朝的時候,今天這個紅茶發(fā)明了以后,在武夷山,當時傳到歐洲,歐洲不夠,俄羅斯人就是歐洲茶商把附近的師傅帶到湖南的石門、桃源、安化以及宜昌武峰這一帶,就是現在的宜紅,宜紅墻內開花墻外香,出口紅茶湖南占了50%份額,是出口型,并不是生產內銷的,是在歐洲的公主喝的,說這個好,所以過去湖南紅茶湘西那一代是宜紅的一部分,今天的宜紅大家更知道,這一段歷史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歷史很悠久,不是說今天才有湖南紅茶,很早就出名了。


放到宜紅,為什么放到宜紅,毛茶加工之后在宜昌宜都精加工之后走漢水上去,是這個意思。今天講的湖南紅茶其實是輕飲型的名優(yōu)工夫紅茶,這個紅茶的條索比較精細,湯色比較明亮,香氣是花蜜香,甘鮮味,這就是典型的名優(yōu)紅茶,跟過去出口是兩個概念,這是要精制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中小葉種的典型特征,花蜜香和甘鮮味的。


為什么湖南紅茶是花蜜香濃厚呢?這是第三個問題,跟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相關聯(lián)的。


什么叫自然?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的地勢是從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到湖南的湘西一直到東北江南丘陵,是一個階梯,三個臺階,它大概在第二個臺階部位,整體在武陵山片區(qū),就是張家界這一代,包括羅霄山脈,還有雪峰山,海拔在300—1000米之間,湘西我知道的基本上是在500米以上的,高山云霧加上水系比較多,云霧多,高海拔冷涼型的,造成氨基酸成分比較高,茶多酚適量,這個有利于味道不會淡,所以比較鮮,所以剛才湖南紅茶有一個甘鮮味,甜的鮮的,這是第一個環(huán)境決定的,自然決定的。


第二個是茶樹品種。茶樹起源于云貴高原尤其是云南,一直傳播,有兩個傳播,一個從地勢走高度的往下播,一個是中國的道教、佛教人為帶到寺廟,寺廟都在山頂上,一般在高的地方,也是對下的,所以是兩條。我做過研究,今天不展開,這個文章老外引用了很多次,上世紀九十年代、八十年代發(fā)表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他的傳播,跟地勢跟和尚跟寺廟有關。


那邊是大葉種,所有種子下來以后到我們浙江、安徽就是小葉種,這個地方是中葉種,中葉種為主,大家知道的云臺山種、汝城白毛茶等這些品種都是中葉種,葉子比安徽、浙江的偏大一點。這個葉種茶多酚含量適當,濃度相當合適,還有氨基酸高,氨基酸是適中的,但是比大葉種高,這樣造成了它的味道比較醇,比較鮮,不至于味道淡,耐泡,這兩個是自然的。


最后一個是人文決定的。我們今天這個茶,剛才他們講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湖南的科研力量,劉教授的湖南農大,湖南省茶科所,過去我知道紅茶工藝是創(chuàng)新的,不是過去傳統(tǒng)的紅茶了,也不是按照大葉種類加工的,他在加工的時候我看了一些資料,在過程中由烏龍茶工藝進來的,發(fā)酵干燥的時候是分段的,非常講究的,既有溫度高的,也有低溫的,涼爽的,這就是科技,科技就是人文,受指導思想決定的,有時候科技和人文不會割裂的。三大原因造成它的特點。


最后講一下紅茶,今天上午奧斯汀先生講的我非常贊成,就是說世界上喝名優(yōu)茶的人是越來越多,國際上喝名優(yōu)茶的越來越多,他們買不到,在什么地方買,第二個不知道怎么品,他提出建立中國名茶的標準,然后搞教育培訓,過去大宗茶貿易品質是英國人提出的,現在被印度人和德國人控制的,這兩個系統(tǒng)跟他交流就知道了,想建立一個中國地區(qū)的名優(yōu)茶交易中心,大公司有出口權,小個體戶沒有的,他想直接進行交易,然后在終端推廣,就是一個標準問題。


今天的紅茶,剛才的定義是輕飲型的名優(yōu)工夫茶,特別注意,過去的紅茶標準包括湖南過去出口,過去紅茶出口,一二套樣是在廣西、云南、海南的,三四套樣是在湖南、浙江這一帶,這是紅碎茶的標準,剛才劉教授講的按照那個標準不是優(yōu)勢區(qū),浙江不是優(yōu)勢區(qū),就是過去教科書上說的這個地方是紅茶,云南包括印度那個標準是什么呢?濃、強、鮮,怎么飲用的呢?外出給外國人做袋泡茶的,是加奶飲的,這里茶多酚高,加奶以后,就比較絲滑的,湯色紅亮,我們這個小葉種不絲滑,按照那個標準我們這個地方是打個叉,云南等地區(qū)是優(yōu)勢區(qū)。今天不加牛奶的紅茶直接用杯子泡著喝,小葉種剛才湖南提出花蜜香、甘鮮味,給中國現在這一撥興起的紅茶不是過去的紅茶,過去是采制精制以后的,今天中國的紅茶要給出一個特征,就是錦繡型,可以說甜花香,然后甘鮮味,這么九個字的特征就是標準。如果按照這九字特征,實際上這九字特征很受歡迎,如果真正能確定這個標準能確定,指導思想能確定,就是說我們浙江、安徽、江蘇、湖南全是頂級紅茶優(yōu)勢區(qū),區(qū)別于過去輕飲型紅茶,頂級產區(qū),這是標準要確立的問題。


也就是說,現在的紅茶在小葉種地區(qū)、綠茶地區(qū)加工的時候不能發(fā)酵過度,不能追求湯色紅艷,追求九字特征就可以了。


魯所長從湖南紅茶的起源、發(fā)展談到了未來湖南紅茶發(fā)展的大趨勢,特別是對湖南紅茶從三個緯度,自然環(huán)境、品質以及工藝,就是科技方面,三個方面詮釋了湖南紅茶六個字的特點,花蜜香、甘鮮味的原因,并且站在國際視野對湖南紅茶未來努力的方向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愿景和目標。?


最后,舉行湖南紅茶項目合作暨經銷商簽約儀式。簽約代表分兩批上臺,進行了簽約。


茶產業(yè)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通觀整個活動,我們印象深刻的有三個方面:


一、"湖南紅茶"的推介人,是湖南農業(yè)農村廳總農藝師,具有權威性與導向性,能夠極大地提振紅茶產業(yè)的積極性。


二、"湖南紅茶"的評述人員,是全國茶學的著名專家,講述都具有科學性和認知高度,能夠得到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的廣泛認同。其中,一位是本省的專家,對省內外茶產業(yè)作出重大貢獻,對本省紅茶發(fā)展有感情和激情。一位是國家級研究單位專家,站在全國看"湖南紅茶",又以世界視野看待"湖南紅茶"的未來方向,具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三、"湖南紅茶"的系列走秀,雖然表演人員頗為出色,表現也極為努力,但是,卻稍感遺憾。因為展示了十多種品牌,卻都是瞬間即過,難以給人印象。而且,都是包裝盒的展示,茶葉如何?茶湯如何?葉底如何?一概不知。只有茶祖印象公司的"三湘紅",由于給與會人員沖泡品飲,才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實,透過這場活動,也給其他茶葉推介會以啟迪:權威的推介者,合適的評述人,再加上不僅是茶葉包裝,還有茶葉、茶湯、葉底的全面展現,還有茶水的品飲,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茶產業(yè)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我們真誠的祝福:湖南紅茶紅遍中國,香飄世界!

我們也真心的希望:中國各地的茶業(yè)欣欣向榮,創(chuàng)造輝煌!

公敵還是英雄?完整披露首家?guī)r茶企業(yè)肉桂標準,打破“制茶標準機密”!


要想讓中國茶葉整個行業(yè)以蓬勃姿態(tài)而良性發(fā)展,天時地利必不可少。天時地利的有效配合無異于讓中國茶葉上天入地!

 

讓中國茶葉上天,雖不容易,但神舟十一號的宇航員們已經做到了。要讓中國茶葉落地,腳踏實地地為推動行業(yè)有序前進,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幸,這群武夷茶人一直在努力。而孝文家茶也正做著一件根植于這片土地最接地氣的事:為武夷巖茶做一份嚴苛、公允、透明的企業(yè)標準,希冀用一個企業(yè)標準推進、影響到一個茶品類圈子,甚至能帶動整個茶行業(yè)的腳步前行!

 

10月20日,在廈門茶博會上,孝文家茶發(fā)布了《孝文家茶武夷巖茶肉桂企業(yè)標準》,以行業(yè)內率先發(fā)布的姿態(tài),對這樣一個使消費者更加清晰了解與認可的武夷巖茶標準首次發(fā)聲。

 

那么現在,茶語網首次將完整的《標準》在這里呈現出來。窺一斑而見全豹,它的指導意義,是每一個想要了解武夷巖茶的人,都值得一看的。

 

山場體系

 

山場是武夷巖茶的重要屬性,關于山場的劃分,主要有老一輩茶人堅持的傳統(tǒng)劃分法和國標劃分,這兩種方法在歷史和地域范圍都存在一定分歧,這讓很多巖茶愛好者心生混亂。

 

孝文家茶根據對武夷山的深入了解和經驗,結合傳統(tǒng)劃分法和國標,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山場劃分體系。

 

孝文家茶擁有分布較廣的山場,這些山場是孝文家茶產品形成的基礎。

 

山場體系描述

 

三坑兩澗

指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流香澗、悟源澗,也包括這五個坑澗同屬的坑澗系列,具體指慧苑坑系的內外鬼洞、竹窠、楓樹窠等;流香澗系的倒水坑等;大坑系的九龍窠等。

 

正巖

東至崇陽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黃柏溪的景區(qū)范圍內(面積70平方公里),“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等山場,例如曼陀峰、北斗峰、天心巖、馬頭巖、彌陀巖等。

 

判別山場是否為正巖的重要條件是看這里的土壤,土壤多為巖石(紫色砂礫巖)風化土,土壤含砂礫量較多,接近30%,土層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氣性好。

 

半巖

景區(qū)范圍內,地勢較平坦,小氣候條件一般,土壤多為壤土或者壤土、巖石風化土混合土的山場。例如九曲溪、崇陽溪、黃柏溪畔茶園。

 

丹巖

福建省武夷山市所轄行政區(qū)除去武夷山風景區(qū)以外的山場,例如星村鎮(zhèn)所屬的黃村、曹墩等地山場。土壤多為紅壤和黃壤。

 

孝文家茶山場分布

三坑兩澗

牛欄坑、慧苑坑、大坑口、流香澗、倒水坑、天角、蜂窠等。

 

正巖

北斗峰、曼陀峰、水簾洞、馬頭巖、觀音巖、乞丐巖、三澗口、長窠、玉華洞、清水坑、官山、小河邊、廣寧、土地巖、芒嘴例、玉華崗等。

 

三坑兩澗、正巖山場與丹巖山場自然條件差異

光照

茶樹喜光怕曬,生長需要陽光,但又不能過于強烈,喜歡漫射光。武夷山每年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云霧天氣,而正巖山場茶園每天的光照都比較少,狹窄的地方每日光照不足五六個小時,而對于茶樹,這樣的光照時間最好不過了。丹巖山場茶園往往很開闊,不具有短日照的特點。

 

生態(tài)

正巖山場茶園植被豐富,苔蘚類、草本、木本、水生等植物與茶樹共同生長,與種類繁多的動物、昆蟲等共同營造了良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樣的生態(tài)茶園茶樹不易滋生病蟲害。丹巖山場茶園往往植被相對單一,喬木和竹子等植物較多,生態(tài)系統(tǒng)也很單一,病蟲害嚴重。

 

土壤

正巖山場茶園土壤多為巖石(紫色砂礫巖)風化土,顏色棕紅或棕黃,土壤含砂礫量較多,接近30%,土層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氣性好。丹巖山場茶園多為壤土,且多為紅壤,土壤砂礫含量低,較為緊實,孔隙度低。

 

水分

正巖山場茶園多與溪流相伴,水汽充足,保水效果好,基本不用人為灌溉。丹巖山場茶園多需要人為灌溉。

 

小氣候

正巖山場茶園獨特的山巖構造與土壤、溪流、植被、光照等自然條件共同營造了獨特的小氣候。在溫度、濕度、生態(tài)的調控上,獨一無二。

 

品種

武夷山是茶樹品種的王國,許多原生種就起源于三坑兩澗區(qū)域,比如肉桂、鐵羅漢、水金龜、大紅袍等。同時正巖山場茶園同一區(qū)域往往種植多個品種,這對于茶樹生長和互補是有利的。丹巖山場茶園同一區(qū)域往往只種植一個品種。

 

解構孝文家茶山場

植被

每一處茶園都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它們有的與茶樹共生在階梯茶園中,有的生長在茶園旁邊的山巖上,有的則著生在溪澗中,不同科屬,不同品種,共同營造了良好的植被環(huán)境。良好的植被條件對于茶園水源涵養(yǎng)、土壤保護、抵御病蟲害等有著重要作用。

 

隨意走進孝文家茶園,石菖蒲、翠云草、樹莓、虎耳草、繁縷、景天、絡石、黃荊、黃花、腎厥、百合等植物相間分布,叫不上名字的植物更是數不勝數。

 

土壤

三坑兩澗區(qū)域土壤多為巖石(紫色砂礫巖)風化土,顏色棕紅或棕黃,土壤含砂礫量較多,接近30%,土層較厚、土壤疏松,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氣性好。這樣的土壤條件更適宜茶樹根系生長和內含物質積累。

 

丹巖多為壤土,且多為紅壤,土壤砂礫含量低,較為緊實,孔隙度低。

 

武夷山不同區(qū)域土壤呈現

表土一般為壤土,主體土壤一般呈弱酸性,PH4-6之間,含砂礫量接近30%,孔隙50%左右。

 

(圖片拍攝于武夷山風景區(qū)不同區(qū)域,都為正常裸露的表層土壤。)

水分

茶園水分主要包括降水(雨、雪、露水)、溪流、瀑布、山巖滲漏、巖泉等。

孝文家山場年平均降雨量超過2000毫米,年均氣溫19.5℃,年平均相對濕度80%-86%,無霜期250-270天。

 

水熱條件關乎茶葉的生長,同時對于構成茶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動植物也至關重要。

 

小氣候

小氣候是土壤、水分、動植物、光照、地形等自然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自然條件造就了小氣候,小氣候也反過來也影響了這里的自然條件。

 

正巖山場在溫度、濕度、生態(tài)的調控和調節(jié)上,獨一無二,是人工控制的調節(jié)難以達到的狀態(tài)。

 

 

具有這樣獨特小氣候的茶園是茶樹生長的樂園,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干預,每一棵茶樹盡情的呼吸、生長,這是一種完美的狀態(tài),是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

 

品種

孝文家茶品種豐富,除了肉桂、水仙等當家品種外還擁有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半天腰、水金龜、矮腳烏龍、北斗、黃觀音、黃玫瑰、白牡丹、春蘭、悅茗香、黃旦、銀鳳、奇蘭、金錢子、玉麒麟、金羅漢、金毛猴、雀舌、石乳香、百瑞香、紫龍袍等品種。

 

茶樹年齡結構豐富,老樅水仙、高樅肉桂、壯年肉桂、新樅肉桂等不同生長階段的茶園都擁有。品種的豐富性和茶樹年齡結構的豐富性為產品的豐富性和產品品質延續(xù)性奠定了基礎。

 

茶園管理

孝文家茶擁有分布較廣的山場,多種形態(tài)的茶園,尤其是石座式茶園。

孝文家茶擁有一套完善的茶園管理系統(tǒng),針對不同的茶園,不同的時節(jié),進行不同的茶園管理。

 

1、除草:

三月下旬及四月上旬,約于春茶開采前一個月。此時園中雜草因春日和暖,隨茶芽萌動。

 

方法:通常用闊板鋤頭,以不鋤傷茶樹細根為準,約深11cm,此時草根新生未長,這樣的深度就可以將草鋤棄,斷其生機。同時可用鋤頭將茶樹旁的土壤,鋤三四鋤頭堆于茶樹根部,利于茶樹生長。

 

2、客土:

從別的地方運土填入茶園,以增加土壤肥力。一般情況下,經三四年間,由附近山坡運入肥潤新土,培于茶園中,可以恢復衰老樹勢,增加土壤肥分緩和雨水沖刷??屯潦俏湟膸r茶傳統(tǒng)上的重要施肥方式,孝文家茶在三坑兩澗擁有較大面積的茶山,定期進行客土。

 

3、深耕和育苗:

深耕可疏松土壤,增進養(yǎng)分,促進根系生長和生發(fā)新根。同時將園中雜草鋤翻埋入土中,令其腐爛,增進土中的腐殖質,為茶園中之天然肥料。 一般于八月下旬至九月下旬之間。

 

孝文家茶一般不進行育苗工作,茶苗多從專業(yè)育苗機構購買。

 

新苗種植后,由專人定期進行追肥和除草,春季萌芽期和冬季各追肥一次,肥料多為茶梗、餅肥等。同時新苗要酌情搭建籬笆進行保護。

 

原則上,孝文家茶對于茶樹(老茶樹)不進行鏟除工作,孝文家茶認為,茶樹的種植是一個過程,很多茶樹種植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對這片茶園已經適應,拔了實在太殘忍,也會破壞生態(tài)。同時,品種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也是孝文家茶看重的。

 

石座式、階梯式茶園

 

坡地茶園

 

石座式茶園

建造年代:

民國、清代、明代甚至更久。石頭為長約25cm,寬20cm,厚約15cm的

長方形石塊。石座高度1-2米

 

連接方式:

石塊的自然疊壓,也可能使用特殊粘合劑,比如糯米灰漿。

 

優(yōu)點:

1、水土保持好,既透水又保水。

2、利于土壤導熱、通氣。

3、協(xié)調自然美觀。

 

工藝標準

 

孝文家茶在武夷巖茶和肉桂制作上擁有完善的制作體系。

 

根據肉桂的制作流程,孝文家茶制訂了初制環(huán)節(jié)、精制環(huán)節(jié)、存儲運輸環(huán)節(jié)的標準體系。

 


初制

肉桂加工初制工藝包括: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烘、毛茶審評等環(huán)節(jié)。

 

采摘

肉桂屬中芽偏遲的品種,采摘期約在五月五日到十二日之間(不同年份,稍有差異)。采摘程度掌握不要太偏嫩,以“中開面稍過,大開面不到”為適采期。

 

采摘過程中的難點在于采摘標準的把握,因為在短時間內,要將茶青采完,合理的安排采摘,是茶葉品質的保證。

 

孝文家茶只做頭批春茶,不采制二春茶、夏暑茶、秋茶。

 

大中小開面示意

中開面指新梢形成駐芽后第一葉的葉面積大小約等于第二葉三分之二。大開面指第一葉的葉面積大小近于或等于第二葉大小。

 

1、采摘手法:

通常是手掌向上,輕輕握住要采的新梢,后用拇指和食指夾住芽葉將其折斷,也可以掐斷。

 

提手采與掐采:一般綠茶、紅茶的采摘不采用掐采,因為掐采易使掐口處紅變,對品質產生影響,故一般采用提手采。肉桂在采摘的時候,成熟度較高,提手采不易折斷枝條,故一般采用折采和掐采,并且掐口對茶葉品質影響較小。

 

一般而言,有經驗的采茶工會由叢內采到叢外,由叢下采到叢上,逐枝、逐叢采凈。

 

2、采摘時機的判斷:

采摘時機的判斷:茶廠有專門的“帶山”師傅,在每年春茶開采前,就要上茶山,觀察茶樹長勢,以確定采摘時期。武夷山很多廠家(農戶)的茶園分布很分散,往往只有主人和“帶山”知道具體哪一塊兒、哪一隴屬于自己的茶園。

 

所以,“帶山”的職責很大,要求也很專業(yè),往往由老板很信任的人擔當。孝文家茶的帶山是孝文的母親,阿姨對家里的茶園如數家珍。

 

3、高樅的采摘:

對于高樅肉桂,采摘時只能一只手拉彎枝條一只手采摘。相對來說采摘的難度增加不少。

 

4、茶青運輸:

采摘的茶青放入采茶工隨身攜帶的青簍,當青簍裝滿或者一片茶園采摘完畢,帶山還會對采茶工所采茶青進行逐一稱量(作為核算工資的參考)。然后將茶青集中于挑青籃,由挑青工挑運回廠。不同的山場,不同的品種需要分開挑運,并做好記錄。

 

孝文家茶茶青運輸全程采用挑青籃(竹制),現在很多廠家直接采用蛇皮袋裝茶青運輸回廠,挑青籃的好處是透氣性好,不會捂壞茶葉,對于后續(xù)的萎凋和做青很重要,而蛇皮袋裝茶青對于茶青的呼吸和保存都不利,雖然方便,一次能運輸很大量,但是,孝文家茶堅決不用蛇皮袋(塑料袋)運送茶青。

 

萎凋

武夷巖茶一般采用日光萎凋,當遇陰雨天時,利用萎凋槽(現在多使用綜合做青機)進行熱風萎凋。孝文家茶的所有初制和精制過程,保證全程“不落地”。

 

1、場地和天氣:

場地開闊,空氣流通順暢,遠離污染源。場地平坦、干燥、潔凈,以水泥地等鋪裝地面為常用。

 

有陽光的時候都適合曬青,中午陽光比較強烈,曬青程度變化快,需要實時觀察茶青狀況,以免曬青過度。

 

由于肉桂鮮葉含水率較低,不宜曝曬,根據經驗,一般在做茶季,下午4點-6點進行日光萎凋效果好。

 

2、技術要點:

日光萎凋的技術要點:青葉的攤放要求薄攤,一般以青葉剛好相互疊壓為好,每平方米的攤放青葉在0.75kg左右。有經驗的做青師傅會根據茶青狀態(tài)和當時的氣溫、濕度、風速等氣象條件進行判斷攤葉厚度。

 

日光萎凋整個過程中要進行一次歸堆和二次勻鋪,一般當茶青表面(接受陽光的一面)失去光澤,呈現輕度萎蔫狀態(tài),茶青青草氣部分散發(fā),帶有輕微芬芳的香氣的時候進行。

 

萎凋的難點在于,根據天氣確定攤葉厚度和萎凋時間。

 

3、萎凋適度:

當茶青整體失去固有光澤,由深綠變成暗綠色,呈輕度萎蔫狀,兩側下垂,帶有芬芳香氣的時候,就可以收青了。曬青完成,茶青的失水率約12%-15%,總共用時在10分鐘-40分鐘之間。

 

4、晾(涼)青:

曬青完成,茶青裝入青間,然后倒入青湖中,進行開青。

 

開青需要兩個做青師傅合作進行。開青完成后,水篩置于晾青架上,先進行晾青。

 

晾青的目的主要是散發(fā)熱氣,同時使梗中的水分向葉片運輸,恢復茶葉“活性”,便于搖青的進行。晾青至青葉葉尖稍挺,略顯恢復“原狀”(稱還陽)為適度,歷時約30-50min,就可以進入做青階段。

 

做青

做青是巖茶制作過程中最復雜細致的環(huán)節(jié)。

 

原理:通過反復搖青和靜置多次交替,隨著水分的轉移運輸和逐步散失,梗、葉脈中的可溶性物質及水分輸送到葉片;

 

葉緣細胞輕微破壞,局部氧化形成“綠葉紅鑲邊”的外形特征;同時酶促氧化、水解等反應促進內含物質的形成;

 

綜合作用形成香氣濃郁,滋味醇厚的品質。

 

做青的難點:搖青時機、力度、時間的把握。

 

搖青歷程:

動作:雙手持水篩約1/3處,雙腳自然分開,身體重心稍下移,上半身自然傾斜。通過雙手上下左右晃動,將置于水篩中的青葉不斷回旋,上下翻動,使葉緣與葉緣、葉緣與篩面相互摩擦,葉緣細胞破碎(搖青的過程中,完整的茶青不能灑出)。

 

左右手來回一個完整的動作,茶葉旋轉一圈,算作一下?lián)u青,一次搖青要進行數十下。

 

每次搖青完后,把水篩邊支于晾青架柱上,用肚皮頂住,雙手把茶青均勻攤開,然后靜置。全部做青過程大約需反復搖青十次。

 

走水:靜置后期,葉片繼續(xù)蒸發(fā)水分,葉片失水多,葉梗失水少,葉片又呈萎蔫狀態(tài)。

 

還陽:在搖青過程中,葉片組織因振動而增強細胞吸水力,增進輸導組織的輸送機能,莖梗里的水分通過葉脈往葉片輸送,葉片恢復挺翹狀態(tài)。

 

肉桂做青過程中技術要點和內質變化表

 

肉桂做青過程中葉片的變化

 

(此圖中的圖片多為搖青后“還陽”狀態(tài)拍攝,葉態(tài)挺翹)

 

殺青

把做青過程形成的品質相對地固定下來,并起到醇化滋味和提高香氣的作用。

 

原理: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終止青葉繼續(xù)氧化,鈍化葉內酶活性,形成特有品質。

 

肉桂的加工現在基本采用滾筒殺青機殺青。

 

1、手工殺青與手工揉捻

• 傳統(tǒng)的炒青方式與揉捻相結合,采用“雙炒雙揉”的方式進行。

 

• 初炒:鍋溫220-250℃,每鍋投葉量為0.7-1kg,時間約2分鐘,以悶炒為主,中間結合抖炒或翻炒,直至青葉柔軟粘手,青氣消失,清花香顯露時殺青適宜。

 

• 初揉:起鍋后趁熱在特制的、具有十字狀階梯形的揉捻器具(揉茶篩)上,左手掌把住茶葉,右手掌按住茶葉往左前方推轉,茶葉轉到揉茶篩前部時,右手轉到左手前,把握住茶葉并將之輕拉回來,左手按住茶葉往右前方推轉。如此左右反復交叉揉推,約2-4分鐘。

 

• 復炒:俗稱“過紅鍋”,溫度比上次炒青稍低,180℃左右,時間較短約20秒左右,能彌補第一次炒青不足,也對形成巖茶品質起很大作用。

 

• 復揉:手法一樣,時間約半分鐘,起到讓條索緊結的作用。

 

手工殺青和揉捻要面對高溫和高強度兩個工作狀態(tài),對技術和身體要求都很高,總體上制茶效率較低。同時,殺青機和揉捻機能很好的達到巖茶加工的要求,所以,現在武夷巖茶的加工中,殺青和揉捻基本都是采用機器。

 

2、機器殺青的技術要點

鍋溫在280-320℃,投葉量為 45-55 kg,殺青歷時5-8 min。

 

殺青適度為葉態(tài)干軟,葉張邊緣起白泡狀,手揉緊無水溢出呈粘手感,青氣去盡呈清香味即可。

 

出青葉時快速出盡,不留鍋底。

 

揉捻

• 殺青后趁熱揉捻,投葉量為筒體高度的 1/2-4/5。

 

• 壓力按輕壓→重壓→輕壓的原則調節(jié),重復 3 次(俗稱三緊三松),每次加減壓 1.5-3min,加壓的輕重程度可根據揉捻機底盤上產生的碎末量來判斷,視青葉老嫩度不同適當調整壓力,原則上以不產生碎末為宜。但要注意掌握壓力的輕重程度,以防出現條索過松,成茶率偏低,“揉不倒”的現象。

 

• 揉捻結束后及時抖散攤晾。

 

• 揉捻歷時5-8分鐘。

 

烘干

• 也叫“走水焙”,原先是用焙籠進行,現在一般采用烘干機(鏈板式烘干機)烘干,將揉捻好的茶葉均勻攤鋪上機,厚度約2cm,30~40 min 烘完一道,至手觸茶葉帶刺手感,下機均勻攤在水篩或竹席上,靜置 2-4 h,再烘第二道,一般烘 2-3 道即可全干。

 

• 一般溫度為 130~150℃,要求溫度穩(wěn)定,第二道烘干溫度比第一道略低 10℃直至烘干,烘干后的毛茶攤開冷卻至室溫方可裝袋進庫。毛茶初制即算完成。

 

毛茶審評

毛茶初制完成后,要進行一次毛茶審評。

 

抓一把(大致能挑出一泡的量)毛茶放入審評盤,然后挑梗,這個時候可以大致判斷這批茶的制率(除去黃片、茶梗,剩余的精茶與毛茶的比率),然后看外形、聞干茶的香氣,再進行開湯,毛茶審評5g茶樣,通過茶湯的色澤、亮度、香氣、滋味和葉底等感官表現,能對這批茶的工藝進行大致的評判,做青、炒青、揉捻、走水焙等是否到位,為后面的茶葉加工提供一定的參考。

 

精制

肉桂的精制包括審評定級、歸堆、分篩、揀剔、勻堆、初焙、靜置、復焙、勻熟堆、裝箱等工序

 

審評定級

毛茶初制完成,對所有的不同批次毛茶進行審評,判定級別。

 

歸堆

審評定級完的茶葉,將級別一致、品質相近的同種茶葉歸為一類。將要歸為一類的茶葉倒在一起,翻拌均勻。

 

歸堆看起來是很簡單的工作,但是對于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只有經驗豐富的制茶師才能熟練的操作。

 

分篩、揀剔、勻堆

分篩:通過分篩設備,初步分離不同長短、大小的茶葉。

 

揀剔:把茶葉中的茶梗和黃片等從茶葉中揀剔出來。

 

孝文家茶的揀剔工作由人工揀剔和機器揀剔共同完成,毛茶先由人工揀去茶梗,再由光電色選機進行揀剔,揀出黃片、碎片、三角片等,然后再人工精細揀剔,最后再經過一遍光電色選機,才算揀剔完成。

 

勻堆:將揀剔完成、待焙火的茶葉按照不同的等級、批次進行分類,并翻拌均勻。

 

焙火

作用:

1、增加和固定香氣、滋味,改善品質

2、蒸發(fā)水分,延長保質期

3、增加勻堆原料的融合度

 

原理

綜合了氧化、熟化、異構化等反應,對香氣、滋味、外形等產生綜合影響。

 

烘焙過程中美拉德反應、焦糖化反應產生大量吡嗪類、吡咯類和呋喃類等為代表的具有焙炒香的化合物。

 

焙炒香常被稱為火功香,不同程度的火功香能滿足不同地區(qū)消費者對烏龍茶火候的要求。焙火過程中可使糖類、氨基酸、果膠質都經脫水轉化成香氣成分,故有焦糖香、蜜糖香等。

 

焙火還促使兒茶素、醛類、醇類氧化分解與氨基酸結合成為新的香氣類型,形成新的工藝香。熱力促使茶色素氧化轉化,對成茶色澤、葉底和湯色濃度起到良好的影響。

 

1、焙火分類

焙火程度的高低要根據茶葉基本特性、銷區(qū)習慣和消費者的特殊需要來掌握。在茶葉基本特征方面,火候的掌握要注意不同品種、不同季節(jié)、不同地區(qū)、不同發(fā)酵程度、不同等級、不同含水量而有區(qū)別,原料粗細不同、新舊茶不同火候輕重程度亦不同,通常內質越好的茶越耐焙。

 

一般按焙火時間把巖茶的火功分為輕火、中火和足火三個層次, 也可稱為輕焙火、中焙火、重焙火。

 

孝文家茶肉桂多采用中足火工藝。

 

2、肉桂焙火的工序:打焙--初焙--靜置--復焙(燉火)

打焙主要步驟:整理焙窟--鋪炭--引燃木炭--加蓋木炭--燃燒木炭--蓋細炭--覆灰

初焙步驟:置茶--焙籠上焙窟--測溫--溫度調節(jié)--翻茶

 

①置茶:每籠約裝 1-4kg,平鋪于焙籠中。

 

②焙籠上焙窟:將裝好茶葉的焙籠置于打焙好的焙窟上,焙籠與焙窟中心在一條線上。

 

③翻茶:每隔 30-60 min 翻動一次,翻動時,將焙籠從焙窟提下,用雙手翻勻茶葉。如此重復 10 多次,歷時8-10 小時。

 

④備注:焙籠大小的不同,焙篩形狀的不同,茶葉的不同,每籠的置茶量、翻動時機、歷時等參數不同。

 

3、溫度

測溫(手背試溫):手背貼住焙籠外部下端,靠感覺測溫。手背感覺很燙,貼不住為高溫;手背感覺到燙;但貼得住為中溫;手背感覺不到燙為低溫。初焙的溫度在110℃左右。現在也有很多人用紅外溫度計測溫。

 

溫度調節(jié)(括灰):溫度偏低時,用木制括灰刀,將蓋灰括?。粶囟绕邥r,用灰勺加層灰,然后用括灰刀括平壓緊。

 

(開火):隨著焙火過程的進行,上層的炭粒經過燃燒會逐漸化為灰,造成火堆火力自然降低減弱。所以焙茶師傅還要抓準時機,用鐵質焙刀插入窟沿向內擠壓,以增高炭堆,然后再用木灰刀壓平表面炭火并蓋上細灰,以提高焙溫。

 

靜置、復焙

• 初焙后的精茶需靜置20-40天,再復焙(燉火)。

 

• 復焙要“文火慢焙”,焙溫掌握低→高→低的原則,反復調溫翻焙,溫度大致在100-120℃之間變化,歷時8-12小時。

 

• 焙火適度為干茶手感光滑,茶條表面顯寶色、油潤、呈蛤蟆背狀,聞干茶顯現特有的焦糖香,泡后茶湯橙紅透亮,飲之香中帶有花果香,滋味柔和、醇厚、綿長。

 

勻熟堆、裝箱

勻熟堆,將焙好的茶葉按照一定焙火程度進行勻堆。

 

焙火適度的茶葉,放到潔凈陰涼干燥處攤晾至略高室溫,趁溫熱裝箱密封保存。

 

剛焙好火的茶根據不同“火功”,存放 3個月以上再品飲為宜。

 

焙火的主要步驟

 

品質控制與檢測

• 全程的跟蹤記錄。

 

• 從采摘到初制再到精制,每一步都有記錄,記錄的內容包括技術要點,責任人,時間節(jié)點等。

 

質量檢測

• 孝文家茶會將每一批次的茶葉送檢質量監(jiān)督部門及檢測機構和大中專院校及科研院所,進行相關的質量檢測。

 

• 檢測的內容包括相關物質的含量,比如水分、灰分、咖啡堿、茶多酚、氨基酸等的含量;相關衛(wèi)生安全指標,比如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量等。孝文家茶六款肉桂產品的各項檢測指標均達到國標要求,顯示農藥零殘留。

 

包裝、存放

存儲

干茶存儲于密閉容器內,比如馬口鐵桶、罐,置于避光、通風、干燥、陰涼、室溫條件下存儲。

 

包裝

材料:現在的巖茶多采用小泡袋包裝形式,容量在7-12g之間,材質主要有鋁箔、牛皮紙、塑料等。孝文家茶內包裝采用專版定制加厚鋁箔泡袋,材質為PET+AL+PE。材質無毒、無味、熱封功能好、密封性效果好、不易破袋漏氣,起到很好的防污、防潮、延長保鮮作用。

 

包裝盒和內襯多采用卡紙、精品紙、硬紙板、瓦楞紙等材質,環(huán)保衛(wèi)生。并根據情況對包裝盒進行覆膜處理。

 

機具:孝文家茶包裝機具多由廠家定制,操作方便,能做到自動稱量、自動封口,效率高,干凈衛(wèi)生。主要有自動稱量包裝機、封口機、激光噴碼機、覆膜機等。

 

場所:在專門的包裝車間進行,有專門的輔料倉庫,包裝車間干凈衛(wèi)生。

 

孝文家茶六款肉桂產品的各項檢測指標均達到國標要求,顯示農藥零殘留。

 

肉桂產品定位及風格

 

孝文家茶六款肉桂在風格上既保持統(tǒng)一,又具有明顯的個性。在成熟工藝的基礎上,不同的產品在香氣、滋味、韻味的豐富程度和飽滿度上保持一定的層級差異。

 

孝文家茶肉桂香氣類型

[豐富、復雜、持久]孝文家茶肉桂具有豐富、復雜且持久的香味特征。

 

肉桂在武夷巖茶中本身屬于香氣和滋味結合得比較好的品種,尤其是其獨特的品種香,備受青睞,在成熟的傳統(tǒng)工藝前提下,孝文家茶肉桂產品具有綜合的“品種香、工藝香、地域香”。

 

肉桂主體香氣類型有八種:果香、花香、木質香、甜香、(炒)堅果香、焙火香、香料、乳香,而每種主體香型又有不同的具體呈現,表現如下:

 

[果香]  檸檬、橙、佛手、水蜜桃、菠蘿、百香果、蜜瓜、雪梨、青梅、楊梅、櫻桃。

 

[花香]  蘭花香、桂花香、梔子花香、臘梅、槐花、花粉。

 

[木質香]  植物清香、苔蘚、粽葉、糙米、谷殼、秸稈。

 

[甜香]  蜂蜜、焦糖、冰糖、甘蔗、桂圓、甜棗。

 

[(炒)堅果]  杏仁、核桃、松子、瓜子、榛子。

 

[焙火香]  火工(功)香、烤面包、巧克力。

 

[香料]  桂皮、豆蔻、甘草、薄荷、茴香。

 

[乳香]  乳甜香、奶酪、奶油、麝香。

 

孝文家茶肉桂香氣風格

孝文家茶肉桂的香氣不是單純的香氣堆砌,而是富有層次,且香入水。

 

孝文家茶肉桂的香氣在不同沖泡階段的呈現變化表現出一定的節(jié)奏感,香氣的高低、類型、呈現部位都有一定的層次。更重要的是香氣不是浮在表面,而是入水,與茶湯融合,協(xié)調舒適。

 

[干茶香氣]  冷香和熱香,熱香是將茶葉在溫熱的蓋碗中搖動幾下,再聞干茶香氣。孝文家茶肉桂的干茶香氣往往表現出焙火香、炒堅果香、花果混合的香氣。

 

[水香]  茶湯中的香氣,茶湯入口充分接觸后,口腔中的氣息從鼻孔呼出,細細感覺到的茶湯中香氣。水香往往和滋味相融合,孝文家茶肉桂具有細膩的水香,香型豐富,以花香、果香、乳香、焙火香為主,且水香與茶湯融合度、持久度高。

 

[蓋香]  茶葉沖泡時杯蓋的香氣。孝文家茶肉桂蓋香純正,清幽,持久度高,香型以花果香和乳香為主。

 

[杯底香]  也叫掛杯香,品茗杯飲盡后余留的香氣和公道杯倒盡后余留的香氣。孝文家茶肉桂掛杯香持久、飽滿,香型富于變化,花香、果香、乳香、香料等香型。

 

[葉底香]  茶葉沖泡后,底葉的香氣。孝文家茶肉桂葉底香以花香、木質香為主。

 

孝文家茶肉桂滋味風格

[協(xié)調、均衡]  孝文家茶肉桂具有均衡、協(xié)調的口感特色。

 

孝文家茶肉桂總體具有柔、順、滑、糯、稠、厚、爽、甜、酸、清、辛、苦、澀、回甘、生津、回味等口感結構。

 

孝文家茶肉桂的口感結構具有綜合、協(xié)調、均衡、飽滿的特點。

 

孝文家茶肉桂的口感結構具體體現在湯感協(xié)調、耐泡度高、口腔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品種風格明顯和韻味悠長的特點。

 

干茶、葉底

孝文家茶肉桂干茶色澤烏褐油潤,帶寶光,條索緊結,勻整,帶紅點或稍帶紅點,稍有白霜,干茶帶微微清涼的香氣和炒堅果香氣。

 

葉底色澤烏褐、青褐較潤,邊緣朱砂紅明顯,中間紅綠黃三色,觸感柔軟光滑,往往顯“蛤蟆背”。

 

湯色

橙紅、淺橙紅、橘紅、橙黃、淺橙黃等色澤,清澈透亮。

 

孝文家茶根據產品不同風格特點,巖茶層級,推出了牛首、牛肉、金獎、國風、雅頌、口糧茶等肉桂系列產品。

 

這六款產品擁有不同的風格、不同口感。

 

武夷巖茶的極致代表——牛首

最頂級的山場原料+最完美的工藝呈現,充分彰顯巖骨花香之妙,代表了武夷巖茶的巔峰之作。

 

香氣豐富飽滿清雅,滋味甜柔協(xié)調統(tǒng)一,湯感順滑,回味長久,韻味悠長,帶著滿滿的活力。

 

牛欄坑肉桂的杰出代表——牛肉

正宗牛欄坑肉桂的市場標桿,正宗山場與標準工藝的體現,充分彰顯山場氣息、巖韻之美,成就武夷巖茶的極致單品。

 

香氣細膩馥郁,滋味足口感強勁,協(xié)調爽口,舌底鳴泉,山場氣息濃厚。

 

三坑兩澗肉桂的杰出代表——金獎肉桂

正巖肉桂的市場標桿,正巖山場與完美工藝的完美體現,彰顯武夷巖韻,成就典型正巖肉桂的杰出代表。

 

香氣融合度極高,滋味甜糯綿長,湯感協(xié)調舒適,靈動而靜謐。

 

典型正巖肉桂的代表——國風肉桂

正巖山場與標準工藝的完美體現,典型正巖肉桂的代表。

香氣濃郁高長,滋味厚重,湯感順滑稠厚,風格均衡。

 

標準武夷肉桂的代表 ——雅頌肉桂

正宗原產地與武夷巖茶標準工藝的代表,滿足市場主體消費群的日常饋贈與品飲。

 

香氣高揚,品種特征明顯,滋味甜綿,水乳交融。

 

日飲武夷肉桂的代表——肉桂口糧茶

正宗原產地與武夷巖茶傳統(tǒng)工藝的代表,滿足市場主體消費群的日常待客與自飲。

 

香氣焙火香顯,滋味濃厚,風格明顯。

 

武夷巖茶的極致代表,牛欄坑肉桂之首,一款頂級山場、極致工藝、完美口感的武夷巖茶巔峰之作。

 

牛首,顧名思義,牛欄坑肉桂中的佼佼者,和牛肉一起共同構成了孝文家茶肉桂系列產品中的頂級私房茶產品系列。

 

它的出現,代表了孝文家茶最高的品質和最頂級的產品,這樣的定位并不單單是體現在價格上,更是孝文家茶追求品質,精益求精的制茶理念的體現。牛首在市場上受到追捧,成為各地茶會的明星,正是茶友對其頂級品質的認可和欣賞。

 

牛首原料來自武夷山“三坑兩澗”核心區(qū)域的牛欄坑山場頭春茶青,由陳孝文親自把控每一步制作工藝,科學日光萎凋、全手工標準搖青、精心炭焙,將肉桂品種的香氣滋味發(fā)揮到極致,把山場氣韻充分展現。

 

工藝特色

孝文家茶牛首的生產工藝恪守武夷巖茶傳統(tǒng)工藝,從初制工藝的采摘——萎凋——手工做青——炒青——揉捻——初烘,到精制的審評定級——揀剔——手工炭焙——包裝等工序,每一步都力求完美。

 

【萎凋】

孝文家茶牛首萎凋基本都采用日光萎凋工藝,相較于其它萎凋方式,日光的加入有利于成品茶香氣馥郁程度提高和滋味平衡性的提高。

 

【手工做青】

搖青作為武夷巖茶加工過程中最重要且最難以掌握的工序,孝文家茶經過五代制茶人的技藝傳承,逐漸形成了一套標準的、科學的手工做青體系。運用在牛首上,通過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將頂級的原料展現出最高品質的水準。

 

手工搖青費時費力,牛首的搖青工序歷經十幾個小時,全程要搖青十幾次,并且都是在夜晚進行,從前一天傍晚到第二天凌晨,異常辛苦。但是,手工搖青對于牛首香氣和滋味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

 

【手工炭焙】

炭焙也是武夷巖茶中一道非常關鍵的工序,孝文家茶牛首全程采用炭焙,且經過兩次焙火,每一次炭焙對于茶,對于制茶人都是一次歷練。炭焙對牛首的品質提升不僅僅是香氣和滋味,對于整體風格、韻味、調性的改變都起到關鍵作用。

 

原料來源

牛首原料為武夷山“三坑兩澗”核心區(qū)域的牛欄坑山場頭春茶青。

 

原料概述:

牛欄坑位于“三坑兩澗”核心區(qū)域,這里的山場屬于武夷巖茶頂級山場,擁有優(yōu)異的自然條件、環(huán)境、生態(tài)條件和小氣候,而孝文家茶則擁有最大面積的牛欄坑山場。

 

孝文家茶牛肉的原料茶樹為20世紀80年代種植,樹齡大部分在20-30年之間,茶樹生長健康,根系相對粗壯發(fā)達,并且茶樹生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健全、生態(tài)多樣性良好,具體表現為茶樹周邊有多種伴生植物。

 

孝文家茶牛肉茶園為石座式茶園,茶園水土保持好,透水又保水,茶園定期除草、深耕、客土,不做其他過多人工干預。

 

茶青原料全部為頭春原料,采摘時間在5月6日至5月12日期間,采摘期很短。

 

[綜合、復雜]  孝文家茶牛首具有優(yōu)雅、細膩的香氣特色。具有非常豐富的香氣類型,飽滿的水含香和持久的留香。

 

1、香氣豐富程度

【焙火香】清正舒適,清雅細膩。在干茶中表現炒堅果類似榛子的香氣,湯中前兩水有清雅的火功香,融于茶湯,與其他香氣融合度高,三水之后火功香基本不顯現。

 

【品種香】明顯、復雜、細膩。肉桂特有的桂皮香和辛香在前五泡顯現,微辛而不烈,持久而不奪其他香氣,與植物清香、花香、果香相融合,表現出很高的層次感;花粉香表現出馥郁飽滿的花果混合的香氣,冷嗅和熱嗅有不同的體驗,熱嗅更豐厚,冷嗅更幽長。

 

【工藝香】豐富復合。熟果香在湯中表現得很具體,有多種香型體現,蜜桃、甜瓜、百香果等,同時熟果香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花香、焙火香、清香都能融合在熟果香中;清雅持久的乳香令人愉悅。

 

2、香氣的協(xié)調度和持久度

【水含香】香融于湯,滋味和香氣一體,茶湯入口后,與口腔碰撞激發(fā)的香氣富有層次,焙火香、品種香、工藝香都在湯中顯現。融合在茶湯中的香氣具有較高的協(xié)調性,不僅僅是香氣之間的協(xié)調,也是香氣與滋味、湯感的協(xié)調。

 

【留香】首先是口腔、喉嚨等身體部位留香,唇齒間留香持久,回味悠長。杯底、杯蓋的留香豐富、持久。杯底熟果香、乳香、甜香等,香氣清雅且持久,冷熱嗅統(tǒng)一又有變化。杯蓋花果香、糯甜香,香氣清純。

 

3、香氣的層次

香氣在茶湯中、杯蓋、杯底的呈現都是漸次進行,不僅僅香型之間的呈現存在時間的變化,某一種香型在不同沖泡之間、同一次沖泡過程中的呈現都存在節(jié)奏的統(tǒng)一和變化。

 

口感滋味風格

1、湯感極順滑、稠厚、飽滿

牛首茶湯入口即化,順滑度高,快速滑入喉嚨,需細細體會,方能抓住茶湯入喉一瞬的感覺。茶湯整體稠厚,口腔的感覺飽滿有層次。

 

2、協(xié)調性

整體的滋味甜柔、爽滑、糯感強,在滋味厚度增加后,會有較輕柔的苦,但是苦能迅速化開,舌面輕微的澀也能迅速化開,同時帶來持續(xù)不斷的生津,讓口腔得到長久的滋潤,融合不同滋味在茶湯中的口感結構,展現出超高的協(xié)調性。

 

3、濃強度

牛首的濃強度主要體現在風味特征、滋味刺激、香氣濃度上,整體來看牛首的濃強度適中,滋味有一定刺激性,香氣濃度較高,風味特征明顯,綜合表現濃強度適中。

 

4、平衡感

牛首滋味的平衡感體現在其產生的味覺和觸覺在相互作用下,帶來平衡協(xié)調的表現。牛首滋味的味覺有甜、酸、微辛、微苦、澀等幾種感官感受,這些味覺感受會相互作用,比如酸和甜會相互綜合,中和一部分的苦和澀,帶來茶湯的平衡,茶湯不會表現出過于偏向某一種味覺。

 

牛首除了具有滋味的平衡感外,還具有香氣的平衡,多種香氣的混合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保證了任何一種香氣都不會太突兀。香氣和滋味的平衡帶來了整體茶湯的平衡。

 

5、韻味

牛首是孝文家茶中韻味飽滿而又獨特的一款茶,清涼持久的回味、茶湯中蘊含的混合著木質和植物清香賦予了牛首厚重的山場氣韻。

 

6、持久度

牛首滋味的持久度主要體現在耐泡度上,牛首茶湯的厚度保持較久,一般在2-4水滋味達到最適,風格特征也最明顯,在第6水前后會有一次轉柔,而滋味明顯下降在12水之后。

 

7、變化

滋味的變化首先表現在沖泡過程中每一泡滋味的變化,湯水、苦澀鮮甜、回甘生津位置,強度和香氣、喉韻上的轉變,每一泡都能在這種變化中同時具備很好的平衡感和協(xié)調性。

 

武夷巖茶品類中最具聲望的一個極致單品,堪稱武夷巖茶之巔。一款頂級山場、至臻工藝、經典口感的武夷巖茶。

 

牛肉是孝文家茶所有系列產品中,第一款名字中帶有山場屬性的產品,和牛首一起,共同構成了孝文家茶肉桂系列產品中的頂級私房茶產品系列。

 

它的出現不僅對孝文家茶意義非凡,同時對于整個武夷巖茶市場,在品牌、價值形象的塑造上,引領了潮流。雖然孝文家茶牛肉以獨立包裝商品名稱推向市場也不過三年時間,但不可否認的是,牛肉已經成為了孝文家茶的經典名作。

 

牛肉原料來自武夷山“三坑兩澗”核心區(qū)域的牛欄坑山場頭春茶青,由陳孝文親自把控每一步制作工藝,科學萎凋、全手工搖青、精心炭焙,將肉桂品種的香氣滋味發(fā)揮到極致,把山場氣韻充分展現。

 

工藝特色

孝文家茶牛肉的生產工藝恪守武夷巖茶傳統(tǒng)工藝,從初制工藝的茶青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烘,到精制的審評定級——揀剔——炭焙——包裝等工序,每一步都力求完美。

 

【萎凋】

孝文家茶牛肉的萎凋大多采用日光萎凋工藝,在陰雨天氣采用綜合做青機萎凋。

 

【做青】

做青作為武夷巖茶加工過程中最重要且最難以掌握的工序,孝文家茶經過五代制茶人的技藝傳承,逐漸形成了一套標準的、科學的手工做青體系。運用在牛肉上,通過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將頂級的原料展現出最高品質的水準。

 

手工搖青費時費力,牛肉的手工搖青工序歷經十幾個小時,全程要搖青十幾次,并且都是在夜晚進行,從前一天傍晚到第二天凌晨,異常辛苦。但是,手工搖青對于牛肉香氣和滋味的形成起著關鍵作用。

 

【手

焙也是武夷巖茶中一道非常關鍵的工序,孝文家茶牛肉全程采用焙,且經過數次焙火,每一次焙對于茶,對于制茶人都是一次歷練。焙對牛肉的品質提升不僅僅是香氣和滋味,對于整體風格、韻味、調性的改變都起到關鍵作用。

 

原料來源

牛肉原料為武夷山風景區(qū)“三坑兩澗”核心區(qū)域的牛欄坑山場頭春茶青。

 

原料概述:

牛欄坑位于“三坑兩澗”核心區(qū)域,這里的山場屬于武夷巖茶頂級山場,擁有優(yōu)異的自然條件、環(huán)境、生態(tài)條件和小氣候,而孝文家茶則擁有最大面積的牛欄坑山場。

 

孝文家茶牛肉的原料茶樹多為20世紀80年代種植,樹齡大部分在20-30年之間,茶樹生長健康,根系相對粗壯發(fā)達,并且茶樹生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健全、生態(tài)多樣性良好,具體表現為茶樹周邊有多種伴生植物。

 

孝文家茶牛肉茶園為石座式茶園,茶園水土保持好,透水又保水,茶園定期除草、深耕、客土,不做其他過多人工干預。

 

茶青原料全部為頭春原料,采摘時間在5月6日至5月12日期間,采摘期很短。

 

香氣風格

[馥郁、持久]  孝文家茶牛肉具有馥郁、持久的香氣特色。具有豐富的香氣類型,飽滿的水含香和持久的留香。

 

1、香氣豐富程度

【焙火香】表現不直接,細膩。在干茶中表現炒堅果類似炒松子的香氣,湯中前兩水有輕柔的火功香,融于茶湯,與其他香氣融合度高,三水之后火功香基本不顯現。

 

【品種香】明顯且持續(xù)不斷。植物的清香與花果香構成了牛肉香氣的骨架;肉桂特有的桂皮香在前五泡顯現,如此的香料味并不激烈,也不會影響其他香氣的表現;花粉香主要在杯底顯現,表現出馥郁飽滿的花果混合的香氣,冷嗅和熱嗅有不同的體驗,熱嗅更豐厚,冷嗅更幽長。

 

【工藝香】飽滿。熟果香在湯中表現得很具體,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花香、焙火香、清香都能融合在熟果香中;清雅持久的乳香是牛肉給人的驚喜,或者說是這款茶香氣的升華。

 

2、香氣的協(xié)調度和持久度

【水含香】香融于湯,滋味和香氣一體,焙火香、品種香、工藝香都在湯中顯現。融合在茶湯中的香氣具有較高的協(xié)調性,不僅僅是香氣之間的協(xié)調,也是香氣與滋味、湯感的協(xié)調。

 

【留香】口腔留香持久飽滿,唇齒留香。杯底、杯蓋的留香豐富、持久。杯底熟果香、乳香、花粉香、甜香等,香氣清雅且持久,冷熱嗅統(tǒng)一又有變化。杯蓋花果香、糯甜香,香氣清純。

 

3、香氣的層次

香氣在茶湯中、杯蓋、杯底的呈現都是漸次進行,不僅僅香型之間的呈現存在時間的變化,某一種香型在不同沖泡之間、同一次沖泡過程中的呈現都存在節(jié)奏的統(tǒng)一和變化。

 

口感滋味風格

1、湯感順滑、稠厚、飽滿

牛肉茶湯入口即化,順滑度高,快速滑入喉嚨,需細細體會,方能抓住茶湯入喉一瞬的感覺。茶湯整體稠厚,口腔的感覺飽滿有層次。

 

2、協(xié)調性

整體的滋味甜柔、爽滑、糯感強,在滋味厚度增加后,第三、四水會帶有較明顯的苦,但是苦能迅速化開,舌面輕微的澀也能迅速化開,同時帶來持續(xù)不斷的生津,讓口腔得到長久的滋潤,融合不同滋味在茶湯中的口感結構,展現出超高的協(xié)調性。

 

3、濃強度

牛肉的濃強度主要體現在風味特征、滋味刺激、香氣濃度上,整體來看牛肉的濃強度適中,滋味有一定刺激性,香氣濃度較高,風味特征明顯,綜合表現濃強度適中。

 

4、平衡感

牛肉滋味的平衡感體現在其產生的味覺和觸覺在相互作用下,帶來平衡協(xié)調的表現。牛肉滋味的味覺有甜、酸、辛、苦、澀等幾種感官感受,這些味覺感受會相互作用,比如酸和甜會相互綜合,中和一部分的苦和澀,帶來茶湯的平衡,茶湯不會表現出過于偏向某一種味覺。

 

牛肉的茶湯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平衡感,茶湯的苦、澀感較輕,而帶著微微果酸的甜本身就很舒服。

 

牛肉除了具有滋味的平衡感外,還具有香氣的平衡,多種香氣的混合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保證了任何一種香氣都不會太突兀。香氣和滋味的平衡帶來了整體茶湯的平衡。

 

5、韻味

牛肉是孝文家茶中韻味無窮的一款茶,清涼持久的回味、茶湯中蘊含的混合著木質和植物清香賦予了牛肉厚重的山場氣韻。

 

6、持久度

牛肉滋味的持久度主要體現在耐泡度上,牛肉茶湯的厚度保持較久,一般在2-4水滋味達到最適,風格特征也最明顯,在第6水前后會有一次轉柔,而滋味明顯下降在10水之后。

 

7、變化

滋味的變化首先表現在沖泡過程中每一泡滋味的變化,湯水、苦澀鮮甜、回甘生津位置,強度和香氣、喉韻上的轉變,每一泡都能在這種變化中同時具備很好的平衡感和協(xié)調性。

 

編年表及參考文獻

 

附錄一  肉桂生產標準控制

1、茶青采摘:開面采,采摘標準為一芽三四葉。

 

2、茶青儲運:竹制青簍、挑青籃儲運,保持通風透氣。

 

3、日光萎凋:攤葉厚薄均勻,日照適度,一般傍晚五六點進行,葉色由深綠變成暗綠色,呈輕度萎蔫狀,香氣芬芳,失水率約12%-15%。

 

4、做青:靜置——搖青——靜置,多次交替進行,約10次左右,歷時12小時。香氣的變化由青草香→清香→清花香(蘭香)→花果香(水蜜桃香等);葉色由綠→黃綠→朱砂紅轉變,最后葉面突起顯龜背狀,紅邊顯現達到綠葉紅鑲邊(三紅七綠)。

 

5、炒青:鍋溫控制在280~320℃,葉面溫度約65-85℃,炒青時間5-8分鐘左右,炒青適度為葉態(tài)干軟,葉張邊緣起白泡狀,手揉緊無水溢出呈粘手感,青氣去盡呈清香味。

 

6、揉捻:使茶葉成條形;破環(huán)細胞壁,使茶汁溢出,歷時5-8分鐘。

 

7、初烘:分兩次烘干,頭烘:130~150℃,頭烘完靜置2-4小時,進行二烘;二烘:溫度約比頭烘低10℃。每次烘干歷時30-40分鐘。初烘完成,攤涼后裝箱。

 

8、毛茶審評:對工藝進行評判,判斷做青、炒青、揉捻、走水焙等是否到位,品質是否達標,是否符合本身的口感特色,為后面的茶葉制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9、審評定級:毛茶初制完成,對所有的不同批次毛茶進行審評,判定級別。

 

10、歸堆:審評定級完的茶葉,將級別一致、品質相近的同種茶葉歸為一類。將要歸為一類的茶葉倒在一起,翻拌均勻。

 

11、揀茶:人工揀梗,再由光電色選機進行揀剔,剔除茶梗、黃片、夾雜物等。再由人工進行精細揀剔,再次剔除茶梗、黃片、夾雜物等。

 

12、勻堆:將揀剔完的凈茶進行分類勻堆。

 

13、打焙:整理焙窟--鋪炭--引燃木炭--加蓋木炭--燃燒木炭--蓋細炭--覆灰等步驟。一次打焙使用10-15天。

 

14、初焙:置茶--焙籠上焙窟--測溫--溫度調節(jié)--翻茶等步驟,將精選后的茶,每籠約裝 1-4kg,平鋪于焙籠中,溫度在110℃左右,每隔 30-60 min 翻動一次,翻動時,將焙籠從焙窟提下,用雙手翻勻茶葉,如此重復 10 多次,歷時 8-10 h。

 

15、靜置:初焙后的精茶需靜置 20-40天,再復焙。

 

16、復焙:“文火慢焙”,溫度大致在100-120℃之間變化,歷時8-12小時。干茶手感光滑,茶條表面顯寶色、油潤、呈蛤蟆背狀,聞干茶顯現特有的焦糖香。

 

17、勻熟堆:將焙好的茶葉按照一定焙火程度進行勻堆。

 

18、裝箱:焙火適度的茶葉,放到潔凈陰涼干燥處攤晾至略高室溫,趁溫熱裝箱密封保存。

 

19、包裝前質檢:按規(guī)范進行質檢,如含水率等。

 

20、包裝:在潔凈、衛(wèi)生的包裝車間,對成品茶進行單泡分裝和包裝。

 

附錄二  肉桂品飲沖泡指南

沖泡理念

1、注水和出湯時宜緩不宜急。

 

2、注水及出湯方式之粗細緩急足以影響茶湯的品質,使之粗糙或細膩、硬滯或綿軟,乃至香韻浮沉或沉穩(wěn),過涓細則氣勢不足香韻弱塌,過粗猛則茶湯粗雜香氣浮泛。

 

3、孝文家茶茶品側重香韻之存留,氣韻之延展,以泡至香氣沉穩(wěn),喉韻明顯,湯體圓潤綿軟為佳。

 

沖泡準備

[器具]  110-120cc蓋碗(實際泡茶容水量為100cc左右)、公道杯、品茗杯等

 

[置茶]  8.3克

 

[用水]  取水質清冽輕盈之泉水為佳

 

[水溫]  沸水

 

[沖泡時間]  第一泡5s,第二泡-第四泡10s,之后按照具體情況順時延10-20s。

 

[備注]  牛肉單泡重8.3g,在實際沖泡過程中,單泡可配置110-150cc蓋碗或者紫砂壺(茶水比在1:10—1:22之間)。

 

沖泡過程(賞干茶→溫杯→沖泡)

[賞干茶]  在沖泡前,欣賞肉桂干茶的外形。

 

[溫杯]  用沸水溫熱茶器,這樣將茶納入茶器中后,可以更好地聞到干茶香氣,肉桂的干茶香氣馥郁飽滿,獨具魅力。同時提升沖泡器具的溫度,也更利于沖泡的進行。

 

[沖泡]  注水:沸水沖泡,注水方式可以有兩種。

 

第一種為“懸壺高沖”,水流沿著蓋碗邊沿高位勻速注入,讓茶能夠隨著水流在蓋碗中旋轉,切忌砸茶芯。這樣能讓肉桂的茶香發(fā)揮得更充分。

 

第二種為“單邊定點”,水流沿著蓋碗邊沿附近勻速注入,盡量不驚擾茶葉,也讓進入茶湯的水溫更高。這種方式能讓茶葉在最自然的狀態(tài)下釋放出內含物質和滋味,特別是新茶的火香會更收入茶湯,茶湯更飽滿。

 

[出湯]  采用“低斟”的方式出湯。

 

[分茶]  茶湯可直接旋回出湯到各個品茗杯中,當然,為了觀察湯色和均勻茶湯,一般先出湯到公道杯,再分斟到各個品茗杯中,根據公道杯中茶湯的量來控制每個品茗杯的斟茶量,要求每杯茶湯的量和濃度一致,不宜超過七分滿。

 

[品茶]  茶湯入口,充分和口腔接觸,體會茶湯的香氣和滋味。

 

想要查看并收藏《孝文家茶武夷巖茶肉桂標準》,可前往茶語網APP首頁進行收藏,未下載茶語網APP的用戶,可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進行下載。

 

 

茶語網經典好文傳送門

撿碎瓷片撿成百萬富翁?
這八大古窯遺址等著你!

舌尖上的西藏:

 

那些藏區(qū)美食和茶教會我們的事兒

 

他們用近千噸茶、耗時十數年

終于揭開了易武茶陳化內幕讓春雨醫(yī)生張銳猝死的心梗離你有多遠,
跟你的日常飲茶量有關!
茶語評測5款星巴克茶葉,
最低僅6.9分(每喝一口都讓我們絕望)

 

 

“三茶”統(tǒng)籌看浙江 中華抹茶之源的“九宇秘籍”

徑山之聞名,在山在寺亦在茶。

3月20日,我們趁著春日的暖陽,到余杭徑山茶產區(qū)采訪。入茶園、訪茶企、問茶人,探尋余杭區(qū)是如何上演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三茶融合”精彩大戲的。

一路行,一路尋,直到走訪浙江駱駝九宇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后,我們突然頓悟:通過追根歸源,復興抹茶產業(yè);科技助力傳承創(chuàng)新,再現南宋茶宴;緊隨時代消費潮流,開發(fā)抹茶“萬種風情”……這一切,不正是中華抹茶之源的“九宇秘籍”嗎?

追根歸源,尋回抹茶原本模樣

若說春日有顏色,徑山腳下抹茶綠。作為中華抹茶之源的余杭區(qū),擁有不少抹茶生產企業(yè),而抹茶種植、生產、銷售規(guī)模最大的當數浙茶集團旗下的浙江駱駝九宇有機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宇公司),因為它不僅是抹茶國家標準的牽頭起草單位,也是中華抹(末)茶研究院的承建單位。

踏進九宇公司的有機抹茶園中,成片的茶叢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油亮飽滿。“再過10來天,就要給茶叢覆蓋黑色遮陽網避光了?!闭诓鑸@內巡視的茶園管理員葉小江如是說。

難道不是光照越足越利于茶樹生長么?“要造就抹茶天然純粹的色澤,不僅需要‘天賦’的加持,還需經歷一場為期20余天的‘黑暗旅程’?!本庞罟狙邪l(fā)總監(jiān)董俊杰博士向記者解釋道。原來,所謂“天賦”指的是茶樹品種的選育。不同于一般綠茶,抹茶品種選育具有極高的要求,高檔抹茶要求其適制品種具有高葉綠素、蛋白質、氨基酸含量等特性,且咖啡堿、茶多酚含量低。

2000年時,浙茶集團就從日本引回了抹茶的現代化茶園管理技術和初制、精制加工技術,探索優(yōu)質抹茶品種,用現代工藝恢復抹茶生產?!澳壳?,徑山抹茶大多選用龍井系、鳩坑群體種、迎霜、翠峰等優(yōu)質品種?!倍〗鼙硎?,使用品質上乘的茶樹品種生產出來的抹茶,色澤鮮明翠綠,甘甜醇和,整體平衡度好。說到茶樹品種,我們不妨引用一段史料,來“曝光”一下抹茶的前世今生。據史料記載,早在唐代,余杭徑山便開始栽植茶樹、制作茶葉,其悠久的制茶史,唱響了“徑山茶”的名號。700多年前,不少日本高僧來到徑山寺修學佛,并將茶籽、徑山寺的茶宴習俗等傳入了日本,進而演變成日本茶道。在日本人編寫的《類聚名物考》中曾記載:“茶道之起,由宋傳入”。如今,備受年輕人追捧的抹茶,實則是起源于南宋徑山茶宴中的“末茶”,而日本茶道則是由宋代“點茶”演變而成。

而茶樹的“黑暗旅程”,實際上是擋陽遮陰覆蓋的茶園栽培方法。早在宋代的《大觀茶論》中就有記載:“植產之地,崖必陽,圃必陰”。抹茶現代栽培工藝亦是如此。茶農們通常會在谷雨前20天左右,對茶園實行大棚遮陰覆蓋,促使茶葉葉綠素和氨基酸類物質含量升高,維持較好的鮮嫩度,使得抹茶翠綠鮮嫩。而茶樹由于避免了陽光直射,降低了茶多酚的含量,降低了苦澀度,茶湯更為醇和。

創(chuàng)新提質,抹茶揭秘“喫茶”由來

除了品種選育與種植方式的不同,在采收與加工上,抹茶也與我們日常飲用的散茶有著很大區(qū)別。散茶靠沖泡飲用,為求保留葉片的完整度及炒制后的茶味留存,以手工采摘、手工炒制為上品。抹茶卻不然,從采收到加工,全程機械化作業(yè)完成,幾乎能夠百分百保留葉綠素、兒茶素、膳食纖維、脂溶性茶多酚等營養(yǎng)元素。

抹茶雖也為飲,但其本質是將茶葉研磨后,全數“吃”到了肚子里,這才有了“一杯抹茶等于三十杯綠茶”的說法。如此看來,在古代,茶確實是吃的。所以,古籍中將飲茶寫作“喫茶”。

在抹茶制作的眾多工序中,碾茶研磨是關鍵?!凹毮伓仍礁?,口感越好?!倍〗芙榻B,“抹茶國標中要求粒徑≤18微米,相當于800目以上。目前,九宇公司的碾磨細度能達到800—1200目左右。”

那1200目究竟是個什么概念?董俊杰舉了個例子——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普通面粉,它的細度大約是在100—200目左右。由此可見,抹茶真正做到了“細如纖毫輕若塵”。但是,若非科技助力,僅憑手工則實難加工出如此細微的顆粒度。

抹茶的研磨方式,主要包括球磨、石磨、氣流粉碎。在九宇公司的研磨車間內,主要使用的是球磨和石磨兩種研磨方式?!盀榱瞬还钾摰弥灰椎孽r葉,保留抹茶的風味、色澤與營養(yǎng)價值,我們在抹茶加工中采用了連續(xù)球磨冷卻系統(tǒng)?!倍〗鼙硎?,這套系統(tǒng)不同于普通球磨機,既能在微生物控制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又能減少傳統(tǒng)球磨過程中,因升溫過快,導致抹茶色澤與營養(yǎng)物質的損失。

如今,在九宇公司的研磨車間內,還保留著傳統(tǒng)石磨生產技藝。石磨方式在研磨過程中升溫慢,因此,能較多地保留抹茶色澤、營養(yǎng)物質和獨有的挽臼香。不過,用這種方式生產抹茶產能低,難以滿足量產需求,保留這種技藝,也只是用于茶道級抹茶的生產。

傳統(tǒng)的黑金石石磨產能較低,每小時只能出品40克優(yōu)質抹茶。九宇公司總經理高靜表示,企業(yè)地處中華抹茶起源地,因此,絕不會放棄這一古法生產技藝,未來還會繼續(xù)傳承,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苦苦求索,開發(fā)抹茶“萬種風情”

高靜領我們來到了九宇公司的文創(chuàng)中心。在這里,終于見到了九宇抹茶“大家族”中最小的“家伙”——“1.2克小條裝抹茶粉”。

傳統(tǒng)抹茶粉雖說富含天然葉綠素,但在高溫下顏色容易變黃、香味也會散失,再加之繁瑣的泡飲步驟,很難吸引年輕人這一消費群體。對此,九宇公司研發(fā)團隊苦苦摸索,經過3年多的嘗試,成功開發(fā)出包含這款小條狀便攜式抹茶粉在內的“9微米系列”抹茶,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抹茶粉的短板,也讓九宇公司成為了國內最早開始宣傳直飲抹茶的企業(yè)。

“‘小家伙’采用了很輕的撕拉式鋁袋包裝,單條內含1.2克抹茶粉,大小近似成年人食指長度,且撕拆方便,順應了年輕人喜歡方便攜帶、快捷飲用的需求潮流?!本庞罟居袡C品牌中心經理張雨晨邊說邊拆開了一包,當場給我們演示飲用方式。只見她撕開包裝條后,將抹茶粉倒入一小瓶礦泉水中,再來回搖晃了幾下,這瓶礦泉水就變成了瓶裝抹茶水。

記者嘗了一下,入口幾無苦澀味道,茶香細膩清甜,還有些回甘?!斑@款產品的成功開發(fā),還得歸功于我們的研磨技術,9微米其實就相當于1200目,正因為顆粒足夠細,所以在冷水里可以搖勻,才會口感細膩?!睆堄瓿空f。

小條裝、烘焙抹茶、抹茶冰淇淋、抹茶燕麥片……放眼產品陳列臺,抹茶系列產品琳瑯滿目。其中,有兩個印有杭州亞運會徽標的禮盒特別顯眼。

“今年要舉辦杭州亞運會,‘浙茶·九宇’是本屆亞運會特許生產企業(yè)和官方贊助商之一,這款徑山茶和徑山抹茶禮盒是特許設計包裝品。”張雨晨解釋道,因為其包裝盒上仍保留了“徑山茶”的標識字體,原本亞運會徽標產品,對包裝盒上的字體有嚴格要求,經過多方努力與協(xié)商,組委會最終同意,讓“徑山茶”以原有的證明商標字體保留在包裝上。

不僅如此,“亞運徑山茶禮盒”的外包裝,還將徑山寺的圖案,以手繪的形式呈現,“亞運抹茶禮盒”則將亞運吉祥物琮琮、蓮蓮和宸宸的IP形象融入包裝設計,且兩款禮盒都是獨立的小包裝,方便攜帶,即沖即飲。

用張雨晨的話來說,如何向年輕人奉上一杯“適合他們的生活、可以被他們欣賞”的茶飲,是她和同事們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

確實,不同于傳統(tǒng)茶產業(yè),抹茶產業(yè)正朝氣蓬勃地走向市場。年輕人喝茶,不再拘泥于茶藝等表現形式,轉而追尋簡單、方便、時尚、有個性化的飲茶方式。因此,惟有傳承發(fā)揚與守正創(chuàng)新相結合,才能做大做強茶產業(yè)。

近年來,隨著宋韻文化的“出圈”以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夢華錄》等熱播影視劇作中對宋朝民俗、審美、文化等內容的刻畫,勾起了不少年輕人對中國茶文化的重新認識與追尋,點茶、末(抹)茶所代表的宋式“喫茶”風尚展現出極大的茶文化魅力。

如今,茶文化早已成為徑山茶傳播延續(xù)的載體與符號,推動著余杭區(qū)抹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來源:浙農號,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7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