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樹生長的有利條件

找到約264條結果 (用時 0.025 秒)

海拔越高,茶葉的品質就越好嗎?(上)

多數產茶的地區(qū)都流行著“高山云霧出好茶”的俗語,高山云霧,指的是位于高海拔的山區(qū),云霧常年繚繞,而形成的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于茶葉來說,“海拔”是一根最簡單的評判好茶的標準線,也就是喝茶人士常常掛在嘴邊的“高山茶”。

為什么自古有高山云霧出好茶的說法?這主要是由茶樹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的。茶樹原產于我國西南部,東部,東南部濕潤多雨的森林中,在長期的生長發(fā)育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喜溫、喜濕、耐蔭的生活習性,當然也有非常喜歡陽光的。今天我們主要探討一下為什么高山雨霧出好茶?

其集中表現(xiàn)在這些方面:

高山云霧出好茶的原因(之一)高山云霧多

由于山高海拔高,云霧彌漫,所以茶樹接受日光輻射和光線的質量與平地不同。長波光受云霧阻擋在云層被反射,以青藍光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強,作用于茶樹,從而合成更多的生物堿和酚性物。

高山云霧出好茶的原因(之二)山高環(huán)境好

山高往往有著較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少被人為破壞,為什么?因為人少!住在高山上的,只有些比較原始的村落,人口少,更不可能上高山開工廠搞工業(yè),沒有污染,環(huán)境自然好。

高山云霧出好茶的原因(之三)山高溫度低,氣候穩(wěn)定

溫度低,意味著茶樹的生長較慢,生長出的茶葉內質也更豐富,茶葉內的酚類物質和有機物累積含量更高。

溫度決定著茶樹酶的活性,進而又影響到茶葉化學物質的轉化和積累。因此,不同海拔高度的茶葉原料,鮮葉中的茶多酚、兒茶素、氨基酸等茶葉品質化學成分的含量也不一樣。

不同海拔高度茶葉原料的品質成分分析表明:茶多酚和兒茶素隨著海拔高度的提高而減少,而氨基酸則隨著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這就為茶葉滋味的鮮爽甘醇提供了物質基礎。

至于氣候穩(wěn)定的說法:在云南待過的朋友都知道,云南大部分地方四季如春,氣候穩(wěn)定,因為海拔高,季風對氣候的影響小,溫度降水自然穩(wěn)定,干旱洪澇少,茶樹的生長自然好。

高山云霧出好茶的原因(之四)雨量、光照充足

大抵說來,在海拔2000米以內的高山,雨量是隨著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的。研究表明,茶樹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光合作用形成的糖類化合物縮合會發(fā)生困難,纖維素不易形成。這樣,可使茶葉原料鮮葉在較長時期內保持鮮嫩而不粗老。

同時,充沛的雨水還能促進茶樹的氮代謝,使鮮葉中的全氮量和氨基酸提高。所有這些,對保持茶葉嫩度和提高茶葉滋味是有利的。

生長在高山的茶樹與平地相比,由于濕度和露珠的增多,使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可見光中的紅黃光得到加強,而紅黃光有利于提高茶葉葉綠素和氨基酸的含量,這對提高茶葉色澤和滋味是不可缺少的物質。

高山云霧出好茶的原因(之五)植被覆蓋率高

高山與平地相比,前者的樹木比后者為多。而植被的繁茂,不但有利于調節(jié)空氣溫度,增加地面覆蓋度,從而改善茶園溫濕條件和增加土壤肥力,而且更主要的是高山茶園的光照達到了茶樹生長的適宜條件。但都認為山地陽坡有樹木蔭蔽的茶園,其茶葉品質最佳。

現(xiàn)代研究表明:茶樹雖然需要一定光照,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質,但以弱光照為宜,尤其需要有較多的漫射光。而高山茶園由于被樹木所蔭蔽,茶樹在漫射光多的條件下生育,從而給有機體的生化變化帶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使含氮化合物增加,這對改善綠茶品質十分有利。

高山云霧出好茶的原因(之六)山高蟲害少

山高溫度低,加上晝夜溫差大,當然不適合病蟲的生長和繁殖!所以,真正能產出有機茶或者生態(tài)茶的地區(qū)往往是高山茶園!

高山云霧出好茶的原因(之七)產量珍貴稀少

因為溫度低,所以生長慢,產量比平地茶少,自然更顯珍貴稀少。

當然,也并非只有高山云霧才出好茶,很多名茶,生長的海拔并不高,依舊優(yōu)秀。因此要端正我們的態(tài)度,贊美高山云霧出好茶的同時也不要貶低平地茶。比如像大紅袍,鐵觀音等都是很優(yōu)秀的茶葉,且海拔不高。

來源: 澤青茶道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春茶正當時,肇慶產的茶你喝過多少種?

春茶自造始開嘗,色味甘新氣芬馥。谷雨之后,肇慶各地仍忙于采摘春茶。

肇慶地理位置獨特,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均勻,水質純凈,土壤多屬紅、黃壤酸性土,對于出產優(yōu)質茶葉擁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也是廣東主要產茶市之一。

封開白馬茶、懷集新崗紅茶、廣寧竹芯茶......產自肇慶的茶,您喝過多少種呢?

肇慶產的茶,您喝過多少種?(可多選)鼎湖山鼎醇茶四會江林茶廣寧清桂茶廣寧鳳之緣單叢茶廣寧竹芯茶德慶高良鎮(zhèn)單樅茶封開白馬茶封開大洲鎮(zhèn)單樅茶封開石硯山茶懷集新崗紅茶懷集甘灑小竹茶懷集下帥單叢茶懷集藍鐘岳山茶懷集鳳崗冷甕茶懷集梁村黨山云霧茶提交

鼎湖區(qū)

鼎湖山鼎醇茶

鼎湖山鼎醇茶,采用鼎湖山多種茶樹的葉子精制而成,是漢族傳統(tǒng)茶類特產。鼎湖山終年云霧繚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具備各種茶樹生長的良好條件。

在晨霧散去之前采摘來的茶葉,經清洗、涼干、炒制、研粉、混合、定型,烘干等工序后,制成“香色殊絕,氣味深遠”的鼎湖山茶餅。用開水沖泡之,色澤翠綠,滋味醇厚,郁香撲鼻,沁人心肺,具有消暑解渴、散熱開胃的作用。

目前,鼎湖山鼎醇茶有鼎醇紅、鼎醇綠、鼎醇白麗。

四會市

四會江林茶

在老一輩四會人的口耳相傳中,初種江林茶的起始時間遠不可溯,只知道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江林成了種茶地的不二之選,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規(guī)模發(fā)展,建立了國有經營的“江林茶廠”。

每一次的采摘都恰逢時機,去粗取精,銖積寸累,精心挑選的每一片嫩芽細葉,隨著手工翻炒蹁躚起舞,旺火深鍋,清清翠翠的茶葉在柴火的熱情中漸漸柔軟。

過去,江林茶以綠茶最佳,而如今紅茶、桑葉茶也正齊頭發(fā)展。

廣寧縣

廣寧清桂茶

清桂茶是綠茶的一種,原名黃連茶,因其產自清桂附近的黃連山而得名。該山地勢高、群山環(huán)繞,加上晝夜溫差大、空中水汽充分,為茶樹生長提供優(yōu)質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

獨特的山區(qū)環(huán)境賦予了茶葉更多的生長可能。清桂茶色綠、型美、香濃,還擁有清潤的口感和令人難忘的回甘。

目前,廣寧清桂茶品牌有清桂綠茶、紅茶,還有仍在試驗中的黑茶、白茶等產品。

鳳之緣單叢茶

鳳之緣單叢茶堅守生態(tài)有機種植古法。傳統(tǒng)制茶、炭焙則保證其獨特香味和天然花果香,獨特的山韻更堪稱“茶中香水”。

廣寧竹芯

廣寧竹芯茶由廣寧特有的“竹芯”搭配深山老林野生茶葉精制而成,色澤金黃,香味四溢,有清肝明目、清熱解毒的藥用價值,獲廣東省名牌產品和廣東名特優(yōu)新產品。

德慶縣

高良鎮(zhèn)單樅茶

高良鎮(zhèn)是德慶單樅茶的傳統(tǒng)主產區(qū),種植歷史悠久,品種純正。在高良鎮(zhèn)江南村大頂山的茶場上,空氣清新,云霧繚繞,即便是中午11點,仍云霧繚繞。氣候溫潤,加上泥土帶有沙質,種植出來的茶,茶葉色澤鮮艷,口感醇厚甘甜可口。

封開縣

封開白馬茶

封開白馬茶是封開本地名茶。白馬茶茶色清綠微黃,清澈明亮,味道醇厚、幽香,以茶味鮮醇,回甘持久而享譽于世。

白馬茶,因產于封開縣杏花鎮(zhèn)境內海拔900多米的白馬山而得名。白馬山是杏花鎮(zhèn)最高的山脈,群山環(huán)抱,云霧繚繞,為茶樹生長營造了一個理想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也因此,孕育出白馬茶優(yōu)異的品質。

封開大洲鎮(zhèn)單樅茶

大洲鎮(zhèn)單樅茶有著形美、色翠、味甘、香郁的特點,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濃厚滋味,是集花香、蜜香、果香、茶香于一體的濃香型茶葉。

封開石硯山茶

天還沒亮就冒著霧水,茶農踏著晨露上山采摘,摘回來要用箥箕晾開。為了保證山茶的品質,當天采摘的茶就要制作成成品。所以石硯山茶非常新鮮,入口清新香醇。

懷集縣

新崗紅茶

新崗高山青茶場位于粵西偏北的懷集縣境內素有廣東“黃山”美稱的新崗林場,地勢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終年云霧繚繞,是名貴茶種生長理想溫床。

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而且在茶樹種植管理過程中堅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實施物理防治技術,主施有機肥,故產出的茶葉既具有香氣獨特、茶韻醇厚、耐泡、香氣誘人、回甘味好等特點,同時氨基酸和茶多酚等有利健康的多種元素含量豐富,其“色”“香”“味”經茶葉專家品嘗已達到或勝過原產地。

甘灑小竹茶

甘灑鎮(zhèn)天瑞園茶場有著良好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與世代相傳的小竹七鳥銜茶的故事相得益彰,茶文化底蘊深厚,是一個種茶產茶制茶的茶園圣地,所產的茶葉“色”“香”“味”俱佳,聞名遐邇。

下帥單叢茶

下帥單叢茶種植在丁蓮山上。丁蓮山,氣候溫和,土壤柔軟,特別適合茶樹的生長。下帥單叢茶是中國烏龍茶中的名貴品種,具有純天然香味、回甘持久等特征,而且持久耐泡,醇厚鮮爽,濃而不咭,純而不淡,品后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之功效。

藍鐘岳山茶

藍鐘岳山茶茶色美、口感清涼香醇,常喝能生津止渴、益脾健胃、消暑解毒。

鳳崗冷甕茶

鳳崗上蹬野生冷甕茶主要生長在鳳崗鎮(zhèn)歐上村上蹬山1200米以上海拔的懸崖邊上,屬于野生原生態(tài)茶種,由于生長條件要求高,采摘難度大,數量較少,年產量不超過100斤,一時“洛陽紙貴”。經人工采摘后,采用手工炒茶等傳統(tǒng)工藝制成。冷甕茶茶色翠綠,茶香濃郁,入口清涼,甘滑爽口。

梁村黨山云霧茶

黨山,原稱忠讜山,位于懷集縣城西部,距縣城23公里,坐落梁村鎮(zhèn)西面,海拔1175米,山上氣候潮濕,晝夜氣溫懸殊,常年云霧籠罩,所產“黨山云霧茶”,耐沖耐泡,茶色黃綠明澈,回甘力強,具有清熱解暑、開胃消滯的功能。

【來源】鼎湖發(fā)布 四會發(fā)布 廣寧發(fā)布 德慶發(fā)布 封開發(fā)布 懷集發(fā)布

【整合】唐錦洪

【來源】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三秦楷?!睆埵缯洌何乙簧头N好這棵茶樹(上)

從“茶姑娘”到如今的“茶奶奶”,已經過去了60個春夏秋冬。

一說到茶葉,她便眉頭舒展、面色紅潤,像正在沉思的姑娘見到可以托付終身的戀人,忘乎所以地站起身來。

她站在窗前,抽出兩張白紙平放桌面,用檀木茶匙取出少許茗茶,均勻撒落在白紙上。

“這個是‘東方美人’,是小綠葉蟬叮咬過后,其唾液融入葉片,有著獨特香味和保健功效,是發(fā)酵茶的貴族……”我看著她,她專注地看著這些精細的小葉尖。

“我們商南緯度高,比南方降雨量少,而且晝夜溫差大,茶樹生蟲少,都是用物理方法除蟲……”。


北緯30度的魔咒

商南地處北緯33度,說其緯度高,是相對于北緯30度而言。

60年前,在商南林業(yè)站的土房子里,經過數次育種移栽茶苗均告失敗后,“茶姑娘”張淑珍也像這樣出神地盯著地圖,盯著地圖上那一條線——北緯30度線。

此刻,這條線在她眼中是神秘而殘酷的。

在這條線上,既有人間天堂蘇州、杭州、瑞士的蘇黎世,也有人稱死亡三角區(qū)的百慕大,太平洋的龍三角,還有喜馬拉雅山上寸草不生的雪峰……

它還是中國茶樹生長的臨界線。

茶葉栽培學界定的茶葉適生區(qū)是北緯30度以南。

真的不能逾越嗎?

但是,科學的本質是什么?

是不斷的求索和創(chuàng)新!

在北緯31度的安康和北緯32度的漢中,不是也產茶嗎?這個魔咒,她要打破。

為什么是她?

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出生于河南太康縣這個“黃泛區(qū)”的淑珍才一歲多,26歲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帶著淑珍、淑珍的兩個哥哥和嗷嗷待哺的妹妹,在蝗蟲、野菜、樹皮、草根都沒得吃的時候,拖長帶幼地逃出去求生。

在那“水、旱、黃、湯”掃蕩,餓殍遍野的年月里,淑珍的母親——一位鄉(xiāng)下女子,不僅帶著幾個年幼的孩子活了下來,還讓淑珍和兄妹都讀了書。

這其中不僅有智慧,更需要活下去的信念,需要不向困難低頭的韌勁。

淑珍承襲了這種倔強的韌勁。

1961年,她和愛人焦永才從西北農學院畢業(yè)。一個來自河南,一個來自甘肅,兩個年輕人因為愛和理想,放棄留在省城的機會,響應黨的號召,選擇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山區(qū)去。

于是,兩人被重新分配到商洛。

那時從西安到商洛的班車五天才發(fā)一趟,因為山高路陡,人稱“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修車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倆人從秦嶺北麓乘坐拖拉機,經藍關、穿秦嶺、過武關,跋涉一天半,來到秦嶺南麓、鄂豫陜三省交界的商洛市商南縣。

這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小縣,一山望著一山高?!把笥蠛郎泶窕?,除過皇帝就是我”。農民依山傍水而居,刀耕火種,過著靠天吃飯的日子。

淑珍被分到縣農林綜合站,第一項工作是下鄉(xiāng)搞林業(yè)普查。深山里的農民一盤腌菜吃幾天,農戶端出稀罕的漿粑糊湯給她吃,酸得她掉眼淚,大娘看在眼里,硬要拿出攢給孫子買作業(yè)本的雞蛋來招待她這個干部……鄉(xiāng)親們的貧窮,噬咬著淑珍的心。

“我上學沒交過學費,吃飯都是國家發(fā)的獎學金。國家把我培養(yǎng)出來了,我就應該為黨和人民做更多的工作?!边@是她一生的信念。

普查結束,淑珍認真梳理商南經濟樹種,尋找?guī)娃r民致富的路子。她引進試種過油茶、文冠果……如今商南縣委縣政府院內挺拔的水杉就是她那時引進的。在那個人民公社的時代,種下的林木,常常是“春一片、夏一半、秋不見。”

那年春節(jié),時任縣委副書記、老紅軍干部梅光華到林業(yè)站來看望慰問干部職工。

他對淑珍說:“我在安康打游擊時,看到山坡上有很多茶樹,群眾年年采茶賣錢。你看看商南能種不?要是能種,我全力支持你?!?

春節(jié)過后,梅光華到安康開會,就用樟木箱子帶回來200株茶苗。

從那時開始,淑珍正式開始了茶葉種植之路,然而,一次次移栽,一次次失敗,淑珍的心一次次揪緊。

看著她緊鎖的眉頭和日益消瘦的身體,愛人焦永才建議:先放一放,換換思路,改移栽為直播試一試。

愛人的話像一道閃電,劃過無邊暗夜。

1970年春天,苗圃里的茶樹長出了嫩葉尖尖,淑珍一片一片地采摘,生怕弄疼了這些嬌貴的茶樹。她將采下的嫩葉殺青、揉捻、烘焙……然后把炒制出的1.9公斤茶葉用桿秤分成均勻的38份,用紙包好,一包包送給縣級領導和有關部門,以及嗜茶的人,請他們品評。

像她的孩子,這個孩子她孕育了4年。孩子出生了,她看到了希望,同時思索著如何讓這個孱弱的孩子健壯起來,為農民們帶來財富。


北緯33度的奇跡

1972年,全國茶葉種植現(xiàn)場會在湖南桃江縣召開,會議落實了毛主席視察安徽舒城縣舒茶人民公社時所作的“以后在山坡上多多開辟茶園”的指示。永才帶著40多人的考察團參加現(xiàn)場會,看到活生生的依茶致富典型,大家激動不已。同時也有人戲謔:老陜來參觀,光看不動彈。

淑珍按捺住激動,看著桃江的漫山茶樹,沉思怎樣把主席指示落到實處,在北緯33度的商南幫群眾建起綠色銀行。

從湖南一回來,淑珍就在永才的幫助下,認真整理自1962年林業(yè)普查發(fā)現(xiàn)野生茶樹以來,對商南立地條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分析記錄,和直播成功并采摘1.9公斤茶葉的實驗數據,借鑒桃江學習心得,經若干個不寐之夜,形成了5萬字的《南茶北移可行性報告》。

報告送到中共商南縣委書記宋建勛案頭。

宋書記反復看著這份有理有據的報告,不僅報告本身讓他看到希望,這個名叫張淑珍的年輕女子能有如此情懷擔當,讓人為之贊嘆。他在閃爍的油燈下苦苦思謀,如何讓報告變成現(xiàn)實。

經過多次研討,決定巧用當時毛主席的一條指示:抓革命、促生產。

緊接著召開了商南縣第一次茶葉生產會議。

淑珍用10年汗水繪制出來的以茶致富藍圖,在商南大地上徐徐展開。

這年冬季,全縣萬名農民腰系草繩,背著干糧,奔向山坡溝洼,開荒種茶。淑珍帶領科技人員走在墾荒隊伍前面,披荊斬棘,采土樣、測酸堿,確定適宜地塊,然后指導農民播茶籽。

富水鎮(zhèn)茶坊村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村里有戶農民的山地適合種茶,但這戶主人遲遲不動。他不相信茶葉能致富,哪怕“春天種滿坡,秋季收一車”,但這一車是實實在在能填飽肚子的。茶葉能當飯嗎?當不了,當不了飯,又賣給誰?

淑珍不信這個邪,她每天一早就來到這戶人家。他們上山挖紅薯,淑珍也扛把鋤頭跟著去,他們去拔芝麻,淑珍也去拔……淑珍邊幫著干活,邊給他們講種茶葉的好處。晚上回來,這家主人嘆口氣:哎,看在你這個干部幫我干一天活的份兒上,我先種兩分地的茶吧。

到1976年,全縣茶園面積達27000多畝。

1979年,農田到戶。由于新開墾的茶山不是責任田,不用交稅,而且茶葉價格低,種糧收效快。大量茶園被毀掉種糧,群眾把毀掉曬干的茶樹當柴燒。

當年試驗種茶失敗那么多次,淑珍沒有流淚。這次,她找到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一遍遍講述種植茶葉的前景,講述農民毀茶帶來的無奈,想到種茶的不易,她沒能忍住眼眶里的淚水。

縣委縣政府領導決定:凡種茶的地塊都收歸集體所有。

她又一次挽救了茶苗,保住了以茶致富的夢想和希望。

然而,一株幼苗要長成參天大樹,注定要經歷一輪又一輪風霜雨雪的洗禮。

剛剛解決經營權問題,保住大部分茶園,新的技術問題又來了。

直播出土的茶苗,大面積枯萎、死亡。短短兩年間,茶園面積由原來的2萬多畝,銳減到不足7千畝。

茶樹枯了,淑珍的頭發(fā)也大把大把地掉落。

許多人開始懷疑“南茶北移”是否科學,是不是心血來潮,勞民傷財?

質疑聲中,一些農民又開始毀茶種糧。

質疑聲中,淑珍沒有退縮。她沉浸在辦公室查閱資料、奔走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請教專家、逐片逐片土地去采樣分析。有時在山上取樣,突然暴雨來臨,她用衣服包住土樣和數據資料,任憑自己被淋成落湯雞。

苦苦探求后得出結論:

其一:商南縣處于我國地形地貌劃分中的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邊緣,西倚秦嶺,北靠伏牛山,南圍武當山,東南方則是南陽盆地,在空間上形成巨大的馬蹄形地勢。從東南方飄過來的海洋暖濕氣流進入商南境內后迅速爬升,同北方呼嘯而來西伯利亞寒流匯合后凝結成雨,使得這里的降雨量高過周邊地區(qū),這是茶樹能在這里生長的有利條件之一。

其二:商南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資源遠遠優(yōu)于同類地區(qū)。

其三:土壤種類多,成土母質極為復雜。土石山區(qū)的土質構成,有“雞窩子”特征,一道梁、一面坡上的土壤厚度和品質都不盡相同。

從茶葉的適生條件看,商南與南方老茶區(qū)有差異,但差異不大,山環(huán)水繞的小氣候條件,已經縮小甚至抵消了那微小的差異。

而土壤,可能才是茶樹難以成活的重要因素。

淑珍帶領科技人員經過大量詳細的化驗、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茶樹是嫌鈣植物,土壤中石灰含量超過0.2%,茶樹就無法成活。

這個結論為《茶葉栽培學》填補了空白。

她試著對堿性土壤進行改良,然后種植,發(fā)現(xiàn)依然行不通。

那么,原來連山連坡大面積種植茶樹的路子要改改,要順應“雞窩子”特點,宜茶則茶、宜林則林、林茶相伴、適者生存。

種下的茶苗長成了茁壯的茶樹,然而,樹多不等于茶多,茶多不等于收入高。茶園產量低,茶葉價格低,農民又開始毀茶種糧。

此時,對淑珍來說,“南茶北移”就像西西弗斯的石頭,只能不斷地推著,推著,一刻都不能停歇。

她又一頭扎進茶山,進行各種試驗,總結出利用水源、分期合理施肥,松土保墑,填入草肥,疏花疏果,合理采摘5項豐產措施,使茶葉畝產由50公斤提高到270斤。

茶葉長出來了,心靈手巧的農婦和姑娘們唱著歌兒在晨曦中把茶葉嫩尖尖采摘下來,大家摸索著揉茶、炒茶,大家激動地把炒出來的茶葉沖泡,期待著那一口甘冽爽口。

但當人們小心翼翼地、驚喜地品嘗自己炒出來的茶葉時,沒有回甘可口,只有很濃很濃的青草味。

淑珍又抽調技術人員,組成綠茶試制小組,親自帶隊深入全縣50多個茶場,手把手地教農民采茶、揉茶、炒茶。她不光要制茶,還要試制名茶!

鮮葉殺青,是綠茶制作中最重要的一道工藝。鍋溫又是殺青工藝中的關鍵技術。

用溫度表測溫,誤差很大。在當時的條件下,就只能用手測。生鐵鍋燒至暗紅時,溫度高達500—700度。淑珍到每一個茶場指導示范時,都要換上耐熱耐磨的棉布衣服,一季走下來,她的雙手連燙帶磨,新傷蓋舊傷,結下一層層繭痂。

6年后,1986年初夏,在位于楊凌的中國農科城陜西省農業(yè)科技研究中心,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名專家、教授和研究員歡聚一堂,品評“商南泉茗”。

“商南泉茗”像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少女,白毫顯露,放至杯中,注入80度的山泉水,這少女在杯中綻放、起舞,葉底嫩綠成朵,散發(fā)淡淡的栗子香味。輕輕品上一口,滋味鮮爽,回味甘甜。

中國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兼所長陳啟坤教授當場潑墨題詞:茶香溢商洛,泉茗先為佳。

“商南泉茗”被評為省優(yōu)產品,同年獲得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2年,摘得中國茶葉最高獎——“陸羽杯”獎,評為中國西部名茶。

2002年,商南“雙山”牌茶葉商標,被認定為陜西省“著名商標”。這是商南自有人類活動以來7000年,建縣1500年以來的第一個省級“著名商標”。

淑珍摩挲著茶葉,熱淚盈眶。

她想起50年前,在開封女子中學讀書時,她13次遞交入黨申請書,因為家庭出身,都被拒之門外;想起23年前,自己終于在黨旗下舉起右手宣誓的情景。

來源|陜西學習平臺,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263條結果 (用時 0.008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