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尖圖片

找到約286條結果 (用時 0.01 秒)

黃河上的茶船

最早的茶船,非品茗之所,乃茶具也。我手頭有一冊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王建榮主編的《中國老茶具圖鑒》,里頭就有不少茶船的圖片——古人真是有心而用功,做得精致而好看。作為古代流行的一種置茶盞的承盤,茶船亦名茶托,或曰盞托,其用途大抵是防燙手所用,只是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名之。

據考證,茶船始于南朝,而興于唐,且由盞托演變而來。李匡義《資暇錄》卷下記載:“始建中(780-783年),蜀相崔寧之女以茶盅無襯,病其燙指,取子承之。既啜而盅傾,乃以臘環(huán)子之央,其盅遂定。即命匠以漆環(huán)代蠟,進于蜀相。蜀相奇之,為制名而話于賓親,人人為便,用于代。是后,傳者更環(huán)其底,愈新其制,以致百狀焉?!?/p>

——一次小小的燙傷,就讓茶船橫空出世。也許,人世間所有藝術品的誕生,起初都源于實用主義,在后來的發(fā)展中,才漸漸地成為一門藝術。

當然,這是茶具意義上的茶船。

作為茶館意義的茶船,則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黃河中下游的徐州一帶,就可覓到其浩蕩身影了。當時,流行開來的茶船,不叫茶船,叫玩船人家——因其以青花布幔為飾,還被文人雅士們美其名曰“茶船畫舫”。聽聽,多好的名字。徐州城黃河故道上有三個著名的碼頭:積水壩、壩子街和小北門。過往的商旅賈人,常常棹船于這三個碼頭之間,歇腳之余,一邊賞兩岸風光,一邊吃茶點茶食、聽小曲小調。而實際上,它更像是一處停在水上的古老驛站,在承載著物流集散之余,延續(xù)著繁華碼頭的日常生活,瑣碎,且不失溫情。據史料載,徐州黃河故道上的茶船,不但外地的土產雜貨、五谷雜糧、粗瓷年畫悉數(shù)達到,本地席行巷腕子湯、徐州角蜜、三刀、條酥等糕點也紛紛登場。想想,彼時的茶船,更像是一副有著人間煙火氣的風俗畫。

時光流轉,不知如今的徐州城里還沒有這樣的茶船呢?但在黃河穿城而過的蘭州城,至今還到見到這樣的茶船。

我原以為蘭州人的幸福在于能夠枕著黃河的濤聲入眠,而當我去年夏天公干于蘭州城、被友人攜至黃河邊的茶船上時,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此船真應該算是蘭州城里繼《讀者》雜志、牛肉面之后的又一標志性文化脈象了。記得那一天,車出人流如織的廣場東口,先北行,復而沿濱河路西行,但見一路上槐蔭深深,且有粗獷的秦腔聲從中傳來,仔細一看,是一堆一堆的老人在樹影下自娛自樂。

不一會,友人說:茶船到了。

下車細看,是一款大型船只,用纜繩固定在黃河的水面上。船上擺滿小圓桌,茶客圍桌而坐,或閑聊,或打牌。登至茶船,選一臨邊的茶桌落坐,就能看到濁黃的黃河水翻滾而下。也許,一個暈船的人是絕對不敢在此享清福的。古人以羊皮筏子而渡黃河,今人卻淡然坐定于茶船,時代真的是不同了。更加不同的是,遠遠望去,目之所及的不再是茫茫高原,而是河北岸清晰可見的巨幅廣告牌,從西向東依次是中國移動通信、阿波羅大酒店、中國體育彩票、銀峰酒店等字樣。在這樣的語境下,顯然,有些小家碧玉的碧螺春呀西湖龍井呀是喝不成的。

那么,坐在這種恢宏大氣的茶船上,喝什么茶?

當然是蘭州有名的三泡臺!

三炮臺就是蓋碗茶,因蓋碗由襯碟子、喇叭口茶碗和碗蓋子三部件組成而得名。不過,蘭州的三炮臺和別處的蓋碗茶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于配料更見豐富——如果茶碗里有春尖茶、冰糖、桂圓,就是“三香”茶;如果再加上葡萄干、杏仁,就是五香茶了;如果沖上“牡丹花”的開水——即滾沸的開水,飲茶時用碗蓋子刮著喝,因此又稱“刮碗子”。一般而言,與茶同配八種佐料,三泡臺也由此而改名曰八寶蓋碗茶。一款講究的三泡臺,得以春尖茶和云南下關沱茶為最上——僅有此還遠遠不夠,還得配上上好的菊花、福建的桂圓、新疆吐魯番的葡萄干、甘肅臨澤的小棗、寧夏的枸杞,甘肅鎮(zhèn)原的杏干,而且,荔枝干、優(yōu)質冰糖,也得是上上品。想想,這簡直是要納五湖四海之精華的一件事了。

與友人各要一杯上好的三泡臺,且喝且聊。交談中漸漸出現(xiàn)了童年的風景,忽然,烏云驟起,暴雨尾隨而來,豆珠大的雨點嘩啦啦地傾盆而下,被大風裹挾著,斜斜地落進茶船中間。一船的茶客遂作鳥獸散,只剩下我,呆呆著看著雨點落進黃河的樣子。

水漲船高,但不會高過人間塵世。而茶桌上的那杯三泡臺,我也沒有喝完,就遁入了蘭州城的茫茫人流里。但我還是一直在想,為什么江南多水,我卻從沒見過縱橫交錯的河道上有茶船飄過,唯獨在黃河上才有茶船!

這是不是一個歷史之謎呢?

(摘自2013年第3期《吃茶去》雜志;作者:葉梓)

浙江vs安徽,兩大產區(qū)茶類大PK,誰更勝一籌?

浙江和安徽位于江南茶區(qū),為我國最著名的綠茶生產大區(qū),兩地的名茶數(shù)不勝數(shù),喝遍了的人幾乎沒有。

 

浙江是我國傳統(tǒng)綠茶大省,唐宋時代已名茶輩出,品類繁多,茶質優(yōu)良。歷史名茶西湖龍井、開化龍頂、金獎惠明、顧渚紫筍、徑山香茗,以及新近崛起的安吉白茶、大佛龍井等。

 

安徽從明清到現(xiàn)在,品質之優(yōu)、名茶之多,在中國名列前茅。黃山毛峰的烘焙獨樹一幟,六安瓜片的扳片、拉老火另辟蹊徑,太平猴魁的揀尖別具一格,老竹大方的烤扁與眾不同,屯綠、祁紅都有口皆碑。

 

王者爭鋒:西湖龍井vs黃山毛峰

 

西湖龍井是中國炒青綠茶的典范,黃山毛峰則是中國烘青綠茶的標桿。

 

西湖龍井,十大名茶之首,清康熙年間列為貢茶,“西湖之泉,虎跑為最,兩山之茶,龍井為佳”。扁平挺秀,色澤綠翠,有清香、嫩栗香、豆香。

黃山毛峰,中國十大名茶,清光緒謝裕泰茶莊創(chuàng)制。產于安徽黃山一帶,色如象牙,魚葉金黃。

 

 

榜眼對決:安吉白茶vs六安瓜片

安吉白茶,浙江安吉特產,是以白茶樹品種鮮葉制成的綠茶。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綠茶,滋味鮮醇,葉白脈翠。

 

 

六安瓜片,谷雨后采制,產于安徽六安大別山,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瓜子形單片,自然平展,葉緣微翹,色澤寶綠,大小勻整,滋味甘醇。

 


 

探花較量:大佛龍井vs太平猴魁

大佛龍井,產于浙江新昌,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形似碗釘,色澤嫩綠鮮潤,滋味鮮醇甘爽,葉底勻齊成朵。

 

太平猴魁,“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描述極為形象。產于安徽黃山新明一帶,扁平挺直、鮮爽味醇,蘭花香。

 

佛系論劍:徑山茶、惠明茶、普陀佛茶vs九華佛茶

中國有悠久的佛茶文化,“茶禪一味”貫穿茶葉發(fā)展史。

 

徑山茶,浙江余杭徑山是“茶圣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徑山茶細嫩有毫,色澤綠翠,滋味鮮嫩甘爽,板栗香。

 

 

惠明茶,浙江麗水惠明寺一帶所產,民國初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ㄏ沭ビ?,蘭花香甜。

 

 

普陀佛茶,浙江舟山普陀山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條索緊細卷曲,色澤綠潤,芽身披毫,香高味醇。

 

 

九華佛茶,產于安徽九華山及其周邊,又名九華毛峰、黃石溪毛峰。扁直似佛手,色澤翠綠,香高味醇。

 

 

紅茶對決:九曲紅梅vs祁門紅茶

九曲紅梅,產于浙江杭州西湖大塢山,相傳為武夷山鄉(xiāng)民北遷首制,又稱九曲烏龍,條索細若發(fā)絲,彎曲細緊如鉤,滿披金毫,湯色紅艷有如紅梅。

 

 

祁門紅茶,產于安徽祁門、東至、石臺、黟縣,以及江西浮梁一帶。“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是聞名世界的三大高香茶。

 

 

黃茶對決:平陽黃湯vs霍山黃芽

平陽黃湯,產于浙江平陽、泰順、瑞安等地,歷史悠久,清代曾為貢品。干茶顯黃,湯色杏黃、葉底嫩黃。

 

 

霍山黃芽,產于安徽霍山,外形挺直,黃綠披毫,湯色黃綠明亮,滋味濃厚甘醇,明代即為貢品。

 

 

黑茶對決:葉爾羌黑茶vs安茶

葉爾羌黑茶,產地浙江新昌,為農業(yè)部邊銷茶定點生產企業(yè),主銷新疆。

 

 

安茶,安徽祁門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用箬葉、竹簍包裝,外形緊結勻齊,檳榔香,湯色橙黃明亮。

 

 

浙江其它名優(yōu)茶:

西湖蓮芯、雀舌、莫干黃芽、華頂云霧、前崗輝白、平水珠茶、蘭溪毛峰、建德苞茶、雁蕩毛峰、天目青頂、淳安大方、千島玉葉、鳩坑毛尖、珠山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日鑄雪芽、雙龍銀針、臨海云峰、遂昌銀猴、松陽銀猴、香菇寮白毫、望府銀毫、西施銀芽等。

 

安徽其它名優(yōu)茶:

黃山綠牡丹、黃山松針、黃山銀鉤、齊山名片、休寧松蘿、老竹大方、屯溪屯綠、東至云尖、舒城蘭花、桐城小花、涌溪火青、涇縣特尖、敬亭綠雪、金山時雨、高峰云霧、齊山翠眉、白岳黃芽、天柱劍毫、岳西翠蘭、黃花云尖、霍山翠芽、廬江春毫、皖西黃大茶等。

 

 

至于哪里的茶更好一些,其實沒有定論,只是口味喜好不同罷了。

授權轉載自評茶大師,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聯(lián)系刪除

藏茶之旅(六):雅安藏茶的生產與加工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四川輸入西藏茶葉的生產加工方法曾經引發(fā)了英印的極大興趣,1905年3月11日,哈奇森作為他們的“特使”,從加爾各答乘坐一艘名為“格里高利?阿皮亞”(Gregory Apear)的輪船出發(fā)了,他于16日到達馬來西亞的檳榔嶼,19日到達新加坡,在那里轉乘“中國皇后”號(Empress of China)輪船,并于4月1日到達上海。從上海沿長江而行抵達雅安,去探求藏茶的秘密。

  哈奇森在他1906年的報告《供應西藏的印度磚茶:四川任務報告》(Indian Brick Tea for Tibet:report on a mission to Su-chuan)中歸納了他發(fā)現(xiàn)的藏茶的生產加工要點,他共列出了19條,從茶樹栽培的選址、茶樹管理到采茶、焙火至篾包、標示商行等無所不包,對哈奇森而言,可能每一點都充滿了新奇,但或許,他并沒有發(fā)現(xiàn)藏茶生產加工更精細的工藝。


圖為2019年雅安藏茶文化旅游節(jié)上的各類藏茶產品 攝影:趙國棟

  據《雅安市志》中的相關記載,傳統(tǒng)雅安藏茶的加工工藝有傳統(tǒng)工藝與新工藝之分,二者均指粗制過程。傳統(tǒng)工藝主要包括18道工序,簡稱為炒、三蒸三蹓、四扎堆、四曬茶、二揀梗、一篩分。新工藝約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后,主要包括:一蒸、二揉、一發(fā)酵、二揀梗、二干燥等八道工序。粗制茶未成型也未裝篾打包,不利于運輸,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加工,這一過程稱為精作或精制。經過沖包(按包分甑定量,倒入木架篾篼內,筑壓成磚)、倒包(以草紙、黃紙和商標分甑包好,疊放入篾篼,加蓋封口,以長細篾條捆扎)即成為了商品茶包。李朝貴先生在《藏茶》一書中把藏茶加工工藝歸結為32道。


圖為李朝貴、李耕冬先生所著《藏茶》書影(圖片來源于中國國家圖書館官方網站)

  歲月流轉,現(xiàn)存雅安藏茶的生產和加工是怎樣的狀態(tài)呢?筆者在雅安的調查似乎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

  雅安茶廠不但是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茶企,而且是一座雅安藏茶文化的博物館,陳列著各種各樣的珍貴藏茶以及各類生產加工原料。在“藏茶印象”展廳中,沿著200米的空中參觀走廊,存放著數(shù)年至數(shù)十年年份不等的藏茶原料,它們都是以藏茶的傳統(tǒng)技藝生產的。譬如“82撒面茶”產于1982年,產地海拔1200-1600米的蔡山(周公山)。在“藏茶密碼”展廳中,陳列著各種條茶和生產輔料,它們代表著生產工藝不斷改進的步伐?!?0條茶”是1980年代生產的金尖和康磚茶,每條10公斤?!?2條茶”是1992年生產的金尖和康磚茶,該茶在2013年香港拍賣成交價為每條(10公斤/條)22.8萬港元。陳列的輔料包括2006年的茶果,2011年的紅苔綠梗,等等。


圖為雅安茶廠“藏茶密碼”展廳一角 攝影:趙國棟

  如果說我們從雅安茶廠感受到的還有些內斂含蓄,那么“四川雅安市友誼茶葉有限公司”(即“兄弟友誼藏茶”)則更為直觀地反映了藏茶生產加工上的變化。在兄弟友誼的藏茶生產加工譜系中,呈現(xiàn)了一種明顯的藏茶換代取向:第一代為康磚,第二代為金竹,第三代為甘弘??荡u和金尖類采用的是緊壓式的大型茶包,一般康磚每磚重1斤,每條茶包共20塊茶磚,金尖則為每磚重5斤,每條4磚。生產康磚的原料茶采摘于紅苔之上,工藝仍屬于傳統(tǒng)工藝。金竹是康磚、金尖的延續(xù)產品,形式為小竹條包裝,原料采摘于青苔之上,工藝則是該公司的甘氏工藝。甘弘是第三代產品,原料采摘于舒葉之上,工藝也是其自有的甘氏工藝。主打產品和主導工藝的轉變顯示了兄弟友誼公司在藏茶上的不斷探索精神。


(圖為兄弟友誼公司的甘弘藏茶 攝影:趙國棟)

  藏茶產業(yè)與技術的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為雅安藏茶的生產與加工提供了強大保證。“四川省藏茶產業(y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在四川省科技廳指導下的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專門針對的是藏茶產業(yè)和藏茶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由四川農業(yè)大學、四川省茶葉產品質量監(jiān)測中心和蒙頂山茶產業(yè)技術研究院主導建設,參與企業(yè)有雅安茶廠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吉祥茶業(yè)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yè)。中心下設生產加工技術研究所、文化與品牌研究所等7個分支機構。在中心的參觀長廊里,可以清楚看到藏茶的主要生產設備和工藝流程。

  還有“雅安市現(xiàn)代茶業(yè)科技中心”,位于“牛碾坪清鄉(xiāng)茶田度假區(qū)”內,那里除了有關于“四川蒙頂山茶種植基地聯(lián)盟”的詳細介紹和展示外,還有“蒙頂山國家茶葉公園”的建設與導覽介紹。而最重要的是,那里還有擔負著茶樹育種改良重任的“茶樹雜交育種園”,被稱為“西南最大茶樹基因庫”。作為2013年“4.20”蘆山地震災后重建重點項目,中心在建成后,引進了福鼎大白、烏牛早、龍井長葉等茶樹品種260余個,收集茶樹種質資源1100余個,加強對茶樹新品種和藏茶新技術的推廣和轉化,切切實實為雅安茶樹種植、改良以及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做出了貢獻。


(圖為“雅安市現(xiàn)代茶業(yè)科技中心” 攝影:趙國棟)

  若把藏茶作為一種文化來看,那么無疑,它需要傳承,也需要創(chuàng)新;而若把藏茶作為一種產業(yè),那么它也需要傳承,更需要創(chuàng)新。傳承和創(chuàng)新是文化、產業(yè),更是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精義所在。

  在雅安,我們看到了,并且深刻感受了藏茶產品與工藝上的這一取向。雖然看似簡單,但其中無疑包含了數(shù)代雅安茶人們的艱辛探索和巨大付出。當我們毫不費力就能選到不同口感的藏茶,喝上讓人心靜神怡的茶湯時,或許,我們應該把最富情感的詞句送給那些為了藏茶產品和工藝而默默奉獻的人們。

 2018年新年賀詞中說:“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毖虐膊枞藗冸m然普通,但他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奮斗出了越來越好的藏茶。奮斗,讓藏茶走得更遠,讓茶人顯得更美?。ㄖ袊鞑鼐W 文/趙國棟)

找到約278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8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