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會的茶帖

找到約30條結果 (用時 0.012 秒)

流淌的“綠色明珠”:長江流域的茶與茶文化

文丨宋時磊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茶葉之所以能夠從中國走向世界,成為與咖啡、可可相并列的最受歡迎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文化之所以成為中國文化的符號象征,離不開長江的滋養(yǎng)。長江與茶葉相伴相隨,茶文化是長江文明中璀璨的“綠色明珠”,長江和茶文化豐富了世界文明樣態(tài)。時至今日,長江流域的茶文化仍有蓬勃生命力。

一、南方嘉木:長江流域的茶葉經濟地理

茶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其生長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一般認為,經濟栽培茶樹的地理環(huán)境不能過于寒冷,年平均氣溫要在13℃以上;雨水應充足,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質以酸性土壤為宜,唐代陸羽《茶經》認為以爛石(風化土壤)、櫟壤(砂粒多、粘性小,有機質和礦物質豐富,透水和透氣性好的土壤)為上,黃土最下;空氣要濕潤,相對濕度80%-90%最適宜;風速不能過大,光照不能太強烈,以較多的漫射光為宜,即《茶經》所言“陽崖陰林”;海拔要適中,宜多山、多云霧。

在中國版圖之上,同時具備這些氣候條件的地區(qū),非長江流域莫屬。長江流域以北緯30度為橫貫中軸,大部分地區(qū)屬副熱帶季風區(qū),熱量資源豐富,四季較為分明,春季萬物萌發(fā),最適宜采茶,夏秋也可采,這就確保了采摘周期和產量。地勢以山地、盆地、峽川、平原為主,交錯起伏,小氣候較多;有蒙頂山、巫山、巴山、峨眉山、大別山、霍山、天柱山、天目山等名山,這些山區(qū)既適合茶葉生產,又在儒釋道各家中享受特殊地位,實現山、茶、人的精神文化融合。長江流域的另一特點是面積大,干支流遍及19個省市區(qū),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占中國國土面積的18.8%,容易形成茶葉經濟帶,產生聚集效應。

▲多云霧的產茶山區(qū)(宋時磊攝于湖北恩施市)

長江最裨益茶葉的是水。首先是降水,長江流域雨量充足、豐沛,這給茶葉生長提供了足夠的水源,確保了茶葉濕潤的生長環(huán)境。其次是水運,長江有岷江、赤水、沱江、嘉陵江、烏江、清江、漢江、湘江、沅江、贛江等眾多支流,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的支流有49條,豐富的支流和水系給航運帶來了便利,茶葉從茶山取水路以經濟便利的方式運輸到干流上的重慶、宜昌、武漢、九江、上海等大商埠交易。早在唐代人們就借助長江水系運茶,張途《祁門縣新修閶門溪記》言:“或乘負,或肩荷,或小轍,而陸也如此??v有多市,必將大川,必先以輕舟寡載,就其巨蝗?!彼\促進了商品和商人的群體流動,降低了交通運輸成本。三是水質,“水為茶之母”,長江給茶葉品飲提供了優(yōu)質用水,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出籠了兩個天下之水的“排行榜”(一為劉伯芻版、一為陸羽版),陸羽所列舉的20種水,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有15種。

借助長江,茶葉實現了物種的擴散和文化的傳播,上演了一部“東游記”。茶樹原產于中國西南,但因地處邊陲,交通和人員往來有限,不為外界所知。自秦惠王兼并巴蜀后,這一帶的飲茶習俗開始向外傳播,顧炎武在《日知錄》云:“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飲之事?!辈枞~有兩種傳播方式。一是自然擴散,即通過雨水沖刷、河流漂流、鳥獸攜帶等,茶樹種子可以從原產地云南傳播到很遠地方。二是人為傳播,即茶樹或茶籽通過人口的遷移被帶到了新的生長地。這兩種擴散方式,有不同的路線,其中較為主要的是從云南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到江蘇、浙江,或者是從云南經貴州、湖南、江西、福建到臺灣。兩條傳播路線都不同程度地借助長江水系的力量傳播,從西向東傳播。

茶葉的栽培和種植經歷了從野生到人工的馴化過程,最早開始這項工作的或許是西南一帶的邊民,但做出最大貢獻的是唐代在長江流域勞動的人民。晉代詩人杜育《荈賦》描繪,茶葉成片野生于山崗和山谷之中,“靈山唯岳,奇產所鐘,厥生荈草,彌谷被崗”?!短接[》引《續(xù)搜神記》,稱晉時宣城人秦精入武昌山采茗,王浮《神異記》也有“山中有大茗”的記載??梢?,晉代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野生茶樹比較常見,甚至不乏大茶樹。即便到唐代,陸羽還指出在巴山峽川之中,有兩人合抱的大茶樹。到中唐時期,在人們的觀念中,野生茶品質最高,茶園種植的茶要次之,這反映出一個問題:唐代人工茶園數量在增加,產量在提升,故野生茶物以稀為貴。根據文獻資料判斷,中晚唐時期唐代出現了眾多茶園,類型包括官辦茶園、寺廟茶園、私人茶園、小農茶園等,茶樹也從數十尺的高大喬木被培育成一尺兩尺的低矮灌木。這說明人類對茶葉的認識和馴化能力有了實質性提升,也反映出唐代茶葉消費不斷擴大的社會現實,采摘野生茶的原始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于新型飲品日益擴大的需求。據萬美辰等統(tǒng)計,唐代長江上游地區(qū)共66個州,其中有25個州及南詔地區(qū)產茶,共計60種茶;唐代長江中游地區(qū)共43個州,其中有27個州產茶,共計42種茶;唐代長江下游地區(qū)共28個州,其中有20個州產茶,共計47種茶。這大致可反映出茶葉沿著長江自上游向下游、自西向東的傳播軌跡。

茶是“南方之嘉木”,是長江流域這片鐘靈毓秀土地所奉獻的綠色飲品。

二、綠色黃金:技術、器具和貿易

長江流域的勞動人民以茶為業(yè),開山辟園,種茶、制茶、運茶、販茶、飲茶,從生產到消費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衍生出了一套技術手段和管理制度。

茶葉本是一片普通的樹葉,是中國人發(fā)現了其對人類身心健康的莫大價值,走上加工利用之路。從樹葉到茶,需要一定的技術和工藝。魏晉南北朝時期,茶葉的加工方式比較原始,主要是制成茶餅或者混煮羹飲,并未有一套成熟的加工技術。這種方法處理的茶葉有著濃重的青草味,茶本身的香味并沒有得到挖掘。唐代,長江流域的茶農創(chuàng)造出鍋釜蒸汽殺青、拍壓成餅的工藝,陸羽將其總結為“七經目”——采、蒸、搗、拍、焙、穿、藏。宋代延續(xù)了唐代的蒸青工藝并有所發(fā)展:北宋時期變餅為片,皇室崇尚蒸青片茶;南宋時期變片為散,開始流行蒸青散茶。明初罷造團茶,化繁為簡,人民群眾更注重追求茶葉的自然本真之味,元代初步興起的炒青綠茶變得盛行。殺青工藝的出現標志著人們已經掌握了控制發(fā)酵程度的奧秘,從蒸汽或鍋炒方式的轉變意味著殺青工藝的提升:進一步降低青草氣,激發(fā)和提升了茶葉內在香氣。

明代后期,在綠茶殺青的基礎上,安徽霍山的茶農發(fā)現增加悶黃工藝可出現“黃葉黃湯”的品質,創(chuàng)制出了黃茶(許次紓《茶疏》)。16世紀末期,又出現渥堆的后發(fā)酵工藝,創(chuàng)制出黑茶;人們又發(fā)現茶葉不殺青,先萎凋發(fā)酵,再后期處理還可以創(chuàng)制出不同的茶葉類型,于是在16世紀末期出現了黑茶,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出現了紅茶,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葉出現了白茶和烏龍茶。新的茶類的紛紛創(chuàng)制,既說明長江流域勞動人民茶葉加工技術在不斷進步,同時也不斷豐富和滿足著人民群眾對豐富口感的需求。

加工茶葉需要一定的工具。蒸青工藝的七個環(huán)節(jié),會用到采茶、蒸茶、搗茶、成型、焙茶、穿茶、藏茶等19種工具。宋代有所簡化,常見的有甑、榨、布帛、竹皮、柯、盆、磨、棬模、笪等9種制茶工具。這些制茶工具多從長江流域盛產的竹、木等中取材。除了生產工具,茶葉的消費過程中還要用到“器”,即品飲茶葉的茶器(宋代后茶具和茶器已不嚴格區(qū)分)。唐代盛行煎茶飲法,在取水、炙茶、碾茶、羅茶、取火、烹煮等環(huán)節(jié),要用到陸羽記錄的“二十四器”。宋代盛行點茶之法,審安老人在《茶具圖贊》中用白描手法繪出十二件茶器圖形,稱之為“十二先生”。明清以后,壺泡法流行,白瓷茶甌、紫砂壺使用廣泛。盡管品飲茶葉的器具互有出入,但都要用到茶碗、茶壺、茶則、茶夾、茶巾等,這些器物同樣多用長江流域的陶土、礦泥、竹木、絲織品等制成。

▲《茶具圖贊》中的“茶具十二先生”

隨著飲茶風氣的不斷普及和擴散,茶葉消費“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到了“窮日盡夜,殆成風俗”(封演《封氏聞見記》)的程度。茶葉的核心產區(qū)位于長江流域,而消費地遍及全國甚至海外,茶葉生產和消費地域的不匹配性帶動了茶葉貿易的崛起。茶葉比較輕便、貨值高,便于長途運輸,于是大宗貿易快速發(fā)展。早在漢代,茶葉就被攜至西藏阿里地區(qū),唐代向邊疆塞外販賣茶葉的茶馬貿易得到發(fā)展;宋代和明代茶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大量外銷;清代萬里茶道興起,茶葉向俄羅斯等地售賣。借助這些貿易網絡,長江流域的茶葉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及世界各地。

以稻米為食,以茶葉、桑蠶等換取日用物資,是長江流域百姓安身立命的手段和理想化的生活方式。風俗所及,明清時期珠江流域也以這種生活為風尚,士大夫階層則往往在山中構筑精舍講學,茶葉收入是他們重要的經濟來源,“中有稻田茶丘十余畝,旁有人居七八村,皆衣食于茶”(屈大均《廣東新語》)。茶葉貿易利潤豐厚,早在敦煌文獻《茶酒論》中就描述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茶商靠茶葉流通成為巨賈,“舒城太湖,買婢買奴。越郡余杭,金帛為囊”。茶葉是長江流域業(yè)者發(fā)家致富的“綠色黃金”。

產業(yè)和貿易的發(fā)展,又促進了政府推出茶葉行政管理及課稅政策。唐朝政府創(chuàng)制了貢茶、茶稅、榷茶等茶政制度。宋代茶政制度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出現了交引法、折中法、貼射法、現錢法等,在邊疆設立了榷場貿易,設置了買馬司等機構。長江流域出產的茶葉在換取戰(zhàn)馬、鞏固邊疆、促進民族融合等方面長期承擔著獨特的歷史使命。

三、以茶為媒:族群、生活與藝術

人類學者肖坤冰曾以閩北山區(qū)的茶葉產業(yè)為例,研究了清朝到新中國成立前“茶葉流動”下的物質、空間與歷史敘事。以大歷史、長時段的視野觀察,這種“流動”的故事不僅僅發(fā)生在閩北,整個長江流域皆以茶為媒介,促進了族群、生活和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和變遷。

隋唐時期,長江流域得到充分開發(fā),南方和北方發(fā)展呈現均衡之勢。安史之亂后,北方藩鎮(zhèn)割據、殺伐不斷,大量人口被迫南遷,中國經濟重心日益南移,形成了早期的“長江經濟帶”,出現了“賦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盛況。隨著民族的融合和時代的發(fā)展,目前長江流域共同生活著漢族、土家族、苗族、彝族、侗族、藏族、回族等50多個民族,人口和生產總值雙雙超過全國的40%。在傳統(tǒng)的社會生產方式之下,這些人群多聚族而居,茶葉是他們的重要產業(yè)。茶葉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日益結合,孕育出豐富多彩的茶文化生活。

以茶為飲、為食,茶在長江流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唐代的煎茶茶藝、宋代的點茶茶藝、明清以來的泡茶茶藝等,在長江流域孕育和誕生,并向全國傳布。除了主流的品飲方式外,長江流域還有富有地域特色的飲茶文化,杭嘉湖一帶有青豆茶、元寶茶等;西南有侗族、瑤族有打油茶,白族有三道茶,藏族有酥油茶等;華中有湖南擂茶,土家族的油茶湯等。

以茶為會,舉辦茶宴和茶事雅集活動,長江流域的人文往來頻繁。唐代可稽考的茶會有劉長卿惠福寺茶會、武元衡資圣寺晚春茶會、錢起長孫宅茶會、李群玉等人的私人茶會。特別是浙江湖州多次舉辦茶會,主要參與成員有顏真卿、皎然、陸羽等。明清以后茶館興起,普通百姓有了日常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間,可在其中從事下棋、聽書、看戲等休閑活動。特別是在長江上游的四川,茶館文化蔚為大觀,這在王笛《茶館: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觀世界 1900-1950》書中有細致入微地呈現。

以茶為禮,人們寄茶、謝茶、贈茶、品茶等,都要賦詩,出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白居易的《蕭員外寄蜀新茶》《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想羨歡宴》,元稹的《一至七字茶》,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皎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皇帝還會將從顧渚貢茶院得來的新茶,分賜群臣,以示恩寵;臣子上表申謝,謝茶表名篇紛出,較有代表性的是武元衡《謝賜新火及新茶表》。

以茶為俗,茶葉在長江流域的歲時節(jié)令、誕生禮儀、喬遷新居、婚喪嫁娶、宗教禮儀等生產和生活中,被賦予了多重功用。男女以借茶為由邂逅、以茶排遣憂思、以茶代酒憑吊逝者、以茶求子、以茶禮求婚,聚會飲茶并以茶事笑話取樂,僧人以茶待客、以茶筵作為宗教儀式還愿等。

以茶為娛,長江流域的茶農將茶與舞蹈、歌曲等結合,創(chuàng)造了勞動號子、采茶歌、采茶戲等娛樂形式。安徽皖西地區(qū)有《采茶》《鋤茶歌》,黃山地區(qū)有《請茶歌》;浙江有建德有《順采茶》《倒采茶》燈調曲目;湖北鄂西山區(qū)有勞動茶歌、抒情茶歌、儀式茶歌等;湖南辰溪茶山號子;茶歌在江西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并發(fā)展成了風格多樣的采茶戲,演員多手執(zhí)茶籃燈、扇子等道具,載歌載舞,勞動和歡愉盡在其中。

以茶為藝,茶是文學、書法、繪畫、陶瓷等藝術形式熱衷表現的對象。除詩詞曲賦外,小說、散文等也經常描繪茶葉,如《三國志通俗演義》《紅樓夢》《老殘游記》等。當代作家王旭烽著有“茶人三部曲”,以家族敘事的方式勾勒了以杭州為中心的長江流域茶文化在近現代社會轉型和發(fā)展的生動圖景,并摘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的桂冠。書法方面,唐代書僧懷素的《苦筍帖》、北宋名臣蔡襄的《十詠詩帖》等皆是茶與書法結合的名篇;茶畫更是名品、名家頻出,唐代的《宮樂圖》、宋徽宗的《文會圖》、明代唐寅《事茗圖》等,都被視為珍品。茶與陶瓷藝術結合的典范是茶具,景德鎮(zhèn)、宜興等地出產了眾多融實用與藝術為一體的茶碗、茶壺等,至今不衰。

以茶為媒,長江流域的茶葉和茶文化連接了個體與族群、物質和精神,是長江文明皇冠上的“綠色明珠”。

參考文獻

陳文華:《長江流域茶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劉禮堂、萬美辰:《唐代長江流域的茶葉種植與飲茶習俗》,《江漢論壇》2019年第11期。

劉禮堂、吳遠之主編:《中華茶文化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

宋時磊:《唐代茶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

宋時磊:《中國茶文化的形成、發(fā)展及影響》,《人民論壇》2022年第19期。

吳覺農:《茶經述評》,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年版。

袁禎清、宋偉:《宋元時期制茶工具考略》,《安徽史學》2022年第3期。

康健主編:《祁門紅茶史料叢刊》,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

黃柏權:《挖掘長江流域茶文化資源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新華日報》2022年9月6日第13版。

(作者簡介:宋時磊,武漢大學茶文化研究中心、漢語寫作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系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一帶一路’視野下西南茶馬古道文獻資料整理與遺產保護”階段性研究成果)

來源: 澎湃私家歷史

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谷雨全民飲茶日,茶與咖啡的大眾化

4月20日,谷雨雨量充沛,茶樹經冬季的休養(yǎng)生息,春梢芽葉肥碩。谷雨作為“全民飲茶日”,茶業(yè)復興與吉普號聯席全國三十多個城市,共同舉辦全民飲茶的活動。昆明主場的主題是:普洱茶可以像咖啡一樣大眾化嗎?其他城市的茶會可查看本期微刊其他內容。


昆明谷雨茶會在文藝青年集中地的塞林格咖啡館舉辦,一起來一場茶與咖啡的battle,茶界最愛玩最會寫的周重林老師,吉普號聯合創(chuàng)始人小黑、石頭,眾嘉賓分享干貨滿滿,更有塞林格咖啡館請來的臺灣咖啡師阿魯密為大家表演現場沖泡,四十多年未改初衷的姚山老師帶來輕暖悠揚的夏威夷吉他。

?

茶與咖啡,究竟能夠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


主持人:非常感謝大家來參加本次茶會,本次谷雨茶會由茶業(yè)復興和吉普號聯合舉辦,感謝塞林格咖啡館為我們提供場地支持。

?

二十四節(jié)氣茶會舉辦的初衷是節(jié)日生活化,飲茶日?;?,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谷雨。谷雨分三候,第一候萍始生,浮萍開始生長;第二候,鳴鳩拂其羽。鳴鳩就是斑鳩,大家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鳥兒都開始輕撫自己的羽毛;第三候戴任降于桑。戴任也是一種鳥,它會降落在桑樹上。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再往后一個節(jié)氣就是立夏,但是相信在昆明的各位已經感受到夏天的氣息了,因此我們特意邀請了姚山老師為我們演奏夏威夷吉他,一起迎接夏天的到來。



在姚老師輕緩愉悅的音樂中,我們不禁聯想到夏威夷的海灘,陽光、沙灘、和煦的海風,優(yōu)哉游哉。



吉普號的茶藝師為我們奉上了開場茶——18年廣州茶博會金獎產品藏巔。這款茶既有易武茶的香甜厚滑,又有稀有高級的梅子香,由于其材料選用自七個自然保護區(qū)的望天古樹,所以茶中還有一絲野韻。


隨后咖啡師為我們介紹來自高黎貢山的水洗咖啡,這款S288的基地在保山市高黎貢山,其所產咖啡世界聞名。S288的特色風味在于它的巧克力味、果香味,焦糖感,且有濃郁的體現。

大家在品飲的同時也展開了討論分享:

普洱茶是否可以像咖啡一樣大眾化?

吉普號在大眾化上做了一些什么有趣的嘗試?



石頭:我嘗試從公司內部運營的角度來解釋普洱茶的大眾化。吉普號從電商開始,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6歲,是一個學習型公司,我們對有茶行業(yè)有從業(yè)經驗的人是持謹慎態(tài)度的,因為他們會形成既定觀念,比如普洱茶就應該是餅茶,普洱茶就是要醇等等。但沒有從業(yè)經驗的新鮮血液會為公司帶來新的啟發(fā)和思考,比如現在做茶會沙龍,其實就是年輕人很喜歡做的,很有趣的事情。



大眾化這個點,普洱茶極小體量的瓶頸在于對自我和對世界的認知不夠。普洱茶就一定要收藏嗎?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想喝買就行了。吉普號在接近大眾,所以我們推出了茶山黑話,其中涉及到百科知識,是在傳遞最真實地道的云南普洱茶的信息。


在產品方面,吉普號會采用生茶熟茶的數字化表達,嘗試去山頭化。同時還開發(fā)了NPS表格,這是一個生茶評測體系,是我們針對生茶口感制定的,讓普通消費者能很快理解這個東西。

?


小黑:沒想到今天會來這么多人,我很意外也很開心,說明大家還是比較關注這個問題的。關于大眾化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們去到非茶葉店,去民宿或者餐飲店,看到一個茶餅,你有沒有欲望試一試?你不會。


普洱茶給人的感覺是文化屬性,感覺就是一個像古董一樣把玩的東西,是一個小眾范疇。那么吉普號的普洱茶有什么不一樣呢?我們在做年輕人會喜歡的普洱茶,一直努力的方向是讓普洱茶真正進入大眾當中。



普洱茶最早傳播發(fā)展是在廣東,從民國時期開始,兩廣珠三角地區(qū)就有商行文化。那個時候信息不通達,所以跟熟人、親人、宗族做生意是最有保障的,只要東西好,在商行內,圈子內就能完成傳播。過去是圈子化的,普洱茶過去十多年的發(fā)展圈層化導致它不大眾,導致現在年輕人看見一個餅都是蒙的。


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我們把東西做得小一點,可愛一點,年輕人就會喜歡?其實不是的,如果這樣想那就誤解了年輕人。年輕人不是要花花綠綠的,不是要花巧的東西。他們只是不喜歡搞得高深莫測,神神秘秘,什么看瓶子點個香什么的。年輕人看見有底蘊的,比如塞林格咖啡館,有老書有文化格調,我相信他們不會不喜歡。



所以我們自己做公司,以前的圈層商行進不去,就得拓展新市場,新市場在哪里?在年輕人里。我們的解決方案跟過去普洱茶行業(yè)的老品牌是不一樣的。賣一餅茶需要跟人嘮一下午,賣茶的人也很痛苦,這叫交易成本極高,所以商人只能制造信息不對等,把茶葉的價格提高。優(yōu)衣庫的衣服就交易成本極低的,誰也不會去優(yōu)衣庫聽嘮一下午。交易成本低導致大眾需求增加,導致行業(yè)效率提升,不用信息差,不制造新概念。普洱茶的大眾化要削減交易成本,拉平信息差,降低認知門檻和學習門檻。

?

喝茶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點擊以下視頻觀看


周重林:視頻拍得很用心,讓人很有收獲。昨天有人邀請我去斯里蘭卡做游學,斯里蘭卡有茶葉、咖啡、少數民族,云南就其實也是一樣。過去很少有人把茶和咖啡這兩個東西結合在一起,很多人都不知道云南有咖啡。


我們中國人喝咖啡,很多人沒見過咖啡豆,就像外國人喝茶很多人沒見過茶葉。在便捷飲料中,袋泡茶跟咖啡是標準化的,只要沖水喝就行了。但是只要是做半成品,就要借助工具。咖啡和茶是很有比較點的,咖啡豆,需要咖啡機,需要磨,需要咖啡師沖,才能變成咖啡水。



茶藝師泡茶的手法、投茶量、心情,會讓茶的味道不一樣。半成品向成品轉型的過程中,就要考量種種因素,這就誕生了藝術。茶藝師,咖啡師,要有對茶和咖啡的控制力,才能造就茶和咖啡的藝術品。我們搞茶藝比賽,手沖咖啡比賽,就是在創(chuàng)造藝術品。藝術品會更講究,更緩慢,但這不是件壞事。普洱茶跟咖啡大眾化的難點不在于茶和咖啡的供應量,在于人力資源成本。沒有那么多優(yōu)秀的茶藝師、咖啡師。



其實我們現在回到了管子,也就是管仲時期的作風。過去有錢人家,煮雞蛋要請大師把雞蛋畫好再煮,燒柴都要請雕刻大師把木頭雕刻好再燒,這就是一種藝術。藝術到處都看得到,只是呈現不一樣。咖啡師茶藝師沖咖啡泡茶的過程,包括現在做奶茶也是一樣,奶蓋,裝瓶,都在講究一些美感上的東西。


復興沙龍第一期的話題就是茶,咖啡,紅酒。我出過關于茶的很多書,咖啡和酒的書也有,得出一個個人的看法,什么叫深層味覺?喉嚨能感覺到的味道就是深層味覺。抽煙的人就知道,煙癮來,首先是喉嚨發(fā)生反應。我一直在找更深層次的味覺記憶。普洱茶跟很多茶種是不一的樣,比如龍井,沖泡了以后滋味第一時間就釋放掉了,有些咖啡也是一樣,沖泡的時候味道很香,但是散的很快,不過喉。普洱茶有喉韻。



普洱茶的推廣需要場所。就像今天一樣,有塞林格咖啡館締造的文化氛圍,不僅僅是味覺感受,更多的是精神層面,且具備社交屬性。過去英國男人在咖啡館聊天不回家,婦女抵制。后來出現了茶,婦女找到了它。過去的英式貴族女人,束腰束胸,七八個人伺候著穿很緊的衣服。在出現茶之后,為了方便泡茶,發(fā)明了茶會服,寬松的,棉麻的,解放了婦女的身體。過去咖啡變成了男人的氣質,茶變成了女人的氣質。有了大量的咖啡館后,茶和咖啡就能完成一個很好的嫁接。今天,在塞林格咖啡館,我們也是在做嫁接,今天谷雨茶會全國聯席,我們就是希望通過讓很多人參加活動,來把這些文化的東西帶出去。


?在品飲完藏之后,在姚山老師悠揚的夏威夷吉他聲中,從臺灣到保山來的手沖咖啡師阿魯密為我們帶來了來自高黎貢山的咖啡。


?

阿魯密:這款咖啡是我們高黎貢山獨有的,品種是S288,從種植初加工到精加工都是數字化的,我們現在有2300畝。沖咖啡重點在水流上。濾紙折紙的工藝影響到咖啡的水流和氣流,要做到上面水沖多少,下面水就要下多少,這樣沖出來咖啡才會潤。舒緩愉悅的夏威夷吉他配上S288咖啡的濃香,刺激著精神深處的愉悅。這款咖啡干香有堅果的味道。咖啡的柔潤跟今天的音樂一樣柔軟。



這款咖啡,喝完跟茶一樣會生津,香氣跟滋味都很有層次感,一層跟一層維度不一樣,一杯咖啡可以喝出不同的風味,杯子里的咖啡每降5度口感都不一樣,酸味、甘甜,喝到最后,堅果的味道會爆發(fā)出來,回韻有濃濃的巧克力風味。一杯咖啡要喝出不同的風味,要凸顯哪一種風味,要花香果香還是焦糖香,就靠手沖咖啡師來詮釋,不同的沖法,味道也不一樣。



沖咖啡要慢,咖啡和茶都是慢生活。手沖咖啡就要做到人壺一體,做到這一點沖出的咖啡才會潤。咖啡還有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化得開的苦,真正的咖啡會越喝越甜,這和喝茶是一個道理,也寓示著我們的人生,先苦后甜,甜會化苦,風雨過后總會有彩虹。

?

來參加沙龍的朋友們對今天的主題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



茶友:適合大眾的茶飲方式,可以用咖啡的方式來推廣。說普洱茶和咖啡,不如說中國茶與咖啡,因為咖啡是一個大類,普洱茶是一個小類,中國茶還有綠茶紅茶等等,但今天既然是討論普洱茶與咖啡,我就先從普洱茶來入手。速溶咖啡在中國占比跟國外是相反的。我們的咖啡呈現方式是速溶飲料,普洱茶是半成品,不論熟茶還是生茶,都要拿回去倉儲轉化。咖啡可以更直接地到消費者手里,但茶還需要轉化成成品。袋泡茶的性質跟速溶咖啡是一樣的,但在國外的占比更高,在中國比較小眾。


從價格體系來講,咖啡豆成本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傳輸、運營成本。茶的成本會更高。在中國咖啡館盈利的不多,只有少數是賺錢的,星巴克賺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拿店時房租低,如果房租是一樣的,也不一定能盈利。普洱茶要盈利,就得先把價格降下來。不能講山頭茶,古樹茶,不利于大眾化。西方茶的品飲方式證明了它是一定可以大眾化的。咖啡除了美式咖啡,更多的是做基底,調飲,而我們的茶更多是清飲,如果想將普洱茶大眾化,是不是要在產品上做一些創(chuàng)新?做一些新的品類,而不是僅僅泡出來給消費者。



普洱茶文化和咖啡文化正好是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咖啡豆售賣要聞干香和濕香,普洱茶更多的是以文化傳導,所以普洱茶更不易被年輕群體接受。年輕人群體就是未來的大眾,如果這一波年輕人不接受普洱茶,再往后幾代就更接不上來了。問普洱茶是否能像咖啡一樣大眾化,不如問普洱茶是否能被年輕人群體接受。

?


茶友:不管是咖啡還是茶,只要喝得舒服,怎么泡,都可以。我認為,如果你沒有很多器具,你就是隨便沖也能喝上茶和咖啡。我是茶和咖啡一起經營的,因為我發(fā)現來找我的人,問他們喝咖啡么,有的人不喝。但引進了茶以后就好辦了,不喝咖啡就喝茶,不喝茶就喝咖啡,總有一款適合你。這樣能夠避免尷尬,給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

?


胡小姐:普洱茶和咖啡的大眾化我認為更多的是要形成一種習慣。就像我們早上起來要擦防曬一樣,每天都在用,就會有消耗。茶和咖啡,大家在喝的時候可能會有固定的時間、場景和想要分享的人,只要形成習慣,就能夠實現大眾化。

?

茶友:茶和咖啡的融合,可以參考掛耳茶,最快捷的方式才是適合我們生活的方式。哪個山頭怎么樣,我覺得沒必要做太大的區(qū)分,只要選好自己的喜歡的品類和工藝,找到對自己來說最便捷的方式,我覺得就是最好的。

?


主持人:谷雨有很多習俗,比如踏青、采茶、賞牡丹、走谷雨、吃香椿、做谷雨帖等等。說到谷雨帖,谷雨前后天氣慢慢變熱,雨水也會隨之而來,各種病蟲害進入高發(fā)期,農人們?yōu)榱朔乐共∠x害,會走入田間,粘貼谷雨帖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去印制、刻繪和粘貼它。今天我們的谷雨茶會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大家可以一起來做自己風格的谷雨帖。



在大家制作谷雨帖的過程中,姚山老師為我們帶來了最后一曲夏威夷吉他,大家在舒緩愉悅的氣氛中,做出了各有巧思的谷雨帖。



24節(jié)氣茶會,我們茶業(yè)復興希望實現傳統(tǒng)生活化,飲茶日?;扔曜鳛槿耧嫴枞?,喝茶,更能夠恰當地鏈接傳統(tǒng)和生活。這一天,得益于吉普號和塞林格咖啡館,還有廣大參會朋友們的支持,我們相互學習,碰撞思想,提升格局,獲得情趣,受益匪淺。


點擊以下標題即可閱讀前幾期二十四節(jié)氣茶會:

第一場立春:原來最甜蜜的時光就是有親人在身邊


第二場:雨水:原始森林的茶廣受追捧,僅是因為神秘?


第三場:一群年輕茶人把茶死磕到底,就是老江湖也動容丨驚蟄茶會???


第四場:春分茶會,簪花品冰島茶王,聽知名媒體人話普洱?


第五場:?清明?品老中青三代普洱茶,話港臺茶事秘聞

普洱茶的大眾化之路|谷雨沙龍回顧

  2019年4月20日,有“全民飲茶日”之稱的谷雨如期而至,古人云“雨生百谷”,谷雨即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茶葉飄香的好時節(jié)。

  谷雨這日,以茶為媒介,茶業(yè)復興與吉普號聯合舉辦谷雨大茶會,全國20+茶空間一同品飲吉普號藏巔,給這個雨季帶來春天茶山的味道。

  本期昆明主場茶會由堪稱昆明文化地標的“塞林格咖啡館”提供場地支持。邀請了茶業(yè)復興周重林老師、吉普號聯合創(chuàng)始人石頭、吉普號CEO小黑、音樂人姚山老師、臺灣咖啡師阿魯密等嘉賓品鑒分享。

  普洱茶VS咖啡,究竟碰撞出了怎樣的火花?
  谷雨品普洱,飲咖啡
  開場茶:18年廣州茶博會金獎產品

  吉普號·藏山·625·藏巔

  這款茶既有易武茶的香甜厚滑,又有稀缺高級的梅子香,由于其原料來自七個自然保護區(qū)的高桿古樹,所以茶中還有一絲野韻。
  云南保山高黎貢山

  水洗咖啡S288

  S288的特色風味在于它濃郁的巧克力味、果香味和焦糖感,其生產基地所產咖啡世界聞名。

  普洱茶會像咖啡一樣大眾化嗎?

  石頭

  只有增強自我和行業(yè)認知,才能提高行業(yè)體量
  我嘗試從公司內部運營的角度來解釋普洱茶的大眾化。吉普號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6歲,學習型公司,是我們的優(yōu)勢。沒有茶行業(yè)從業(yè)經驗的新鮮血液,會為公司帶來新的啟發(fā)和思考。比如現在做茶會,就是年輕人很喜歡做的事情。普洱茶就一定要收藏嗎?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想喝買就行了。

  吉普號是從電商零售開始的,接觸到的都是終端消費者,所以在公司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深知:只有增強自我和行業(yè)認知,才能提高行業(yè)體量。
  吉普號旗下自媒體欄目《茶山黑話》《普洱三分鐘》旨在科普最立體真實的云南普洱茶。我們也在嘗試做去山頭化,將生茶熟茶產品進行數字化表達,還開發(fā)了NPS生茶評測體系和“元熟工藝”等,不斷做新的渠道嘗試。

  小黑

  普洱茶的新市場,就在年輕人里

  普洱茶的文化屬性,是像古董一樣把玩的東西,屬于小眾范疇。吉普號普洱茶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我們在做年輕人會喜歡的普洱茶,我們一直努力讓普洱茶真正進入到大眾當中。
  過去十多年中,商行圈層化導致了普洱茶不大眾,而現在的年輕人并不喜歡搞得高深莫測、神神秘秘的東西,年輕人喜歡有底蘊的東西。所以吉普號做公司,以前的圈層商行進不去,我們就拓展新市場,新市場在哪里?就在年輕人里。

  我們的解決方案是拉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低導致大眾需求增加,導致行業(yè)效率提升,不用信息差,不制造新概念。普洱茶的大眾化要削減交易成本,拉平信息差,降低認知門檻和學習門檻。

  周重林

  普洱茶和咖啡的大眾化難點在于人力資源成本高

  過去很少有人把茶和咖啡這兩個東西結合在一起。在便捷飲料中,袋泡茶跟咖啡是標準化的,只要沖水喝就行了,是成品。但要是做半成品,就要借助工具,咖啡和茶都是很有比較點的。
  普洱茶跟咖啡大眾化的難點不在于茶的供應量,而在于人力資源成本。咖啡豆,需要經咖啡機研磨、咖啡師沖泡后,才能變成咖啡水。茶藝師泡茶的手法、投茶量、心情等,也會讓茶的味道不一樣。所以半成品向成品轉型的過程中,就要考量種種因素,這就誕生了藝術。

  藝術到處都看得到,只是呈現方式不一樣??Х葞煵杷噹煕_咖啡泡茶的過程,都在講究美感。普洱茶的推廣需要有文化氛圍且具備社交屬性的場所,不僅僅是味覺感受,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升華。

  阿魯密

  咖啡和茶一樣,需要有人引導
  中國咖啡看云南,云南咖啡看保山。s288這款咖啡是保山高黎貢山獨有的,我們現在有2300畝產地,從種植初加工到精加工都是數字化。咖啡和茶一樣,都是要有人引導的。

  一杯咖啡要喝出不同的風味,就靠手沖咖啡師來詮釋,不同的沖法,味道也不一樣??Х群筒瓒际锹?,真正的好咖啡會越喝越甜,這個和喝茶也是一個道理,寓示著我們的人生,先苦后甜,甜會化苦,風雨過后總會有彩虹。

  茶友

  普洱茶和咖啡的大眾化,是要形成一種習慣
  普洱茶和咖啡的大眾化,我認為是要形成一種習慣,選好自己喜歡的品類和工藝,用最快捷的方式來適應我們的生活方式。

  谷雨聽音,吉他悠揚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夏日臨近,茶會上特意邀請了音樂人姚山老師為我們演奏夏威夷吉他,帶我們谷雨時節(jié)漫步夏威夷。

  舒緩愉悅的夏威夷吉他配上藏巔的花香、sr88咖啡的濃香,刺激著精神深處的愉悅,直讓人顱內高潮。

  咖啡的干香堅果味、普洱茶的清新甜潤感都跟今天的音樂一樣很柔軟。

  谷雨高配,巧思貼紙

  谷雨后天氣慢慢變熱,雨水也隨之而來,各種病蟲害進入高發(fā)期,古時農人們?yōu)榱朔乐共∠x害,會走入田間,粘貼谷雨帖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

  今天谷雨茶會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大家一起來做屬于自己風格的谷雨帖。

  吉普號全國聯席品鑒分會場

  不在昆明別遺憾,全國聯席也精彩

  以茶為信,以水為媒

  把好茶帶給世界各地的你



  下場沙龍更精彩

  我們立夏茶會見
找到約30條結果 (用時 0.004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