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茶道源于中國嗎

找到約60條結果 (用時 0.003 秒)

何為茶道?你認識茶道六君子嗎?

作為一名合格的茶人,應當都知道茶道。茶道是是漢族民間采造煮飲茶的技藝和方法。而要煮出一壺好茶,當然少不了與茶相配的各種工具,正是這些工具組成了茶道,也就有了茶道六君子。那么對于茶道和茶道六君子,你都了解多少呢?  

何為茶道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tǒng)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

茶道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之道。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huán)境、禮節(jié)、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yǎng)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到了南宋時期,茶道開始傳入日本和朝鮮,之后又傳入西方。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指的是:茶匙、茶針、茶漏、茶夾、茶則、茶筒。

茶匙:又稱「茶扒」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壺內(nèi)茶葉,茶葉沖泡過后,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wèi)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針: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nèi)網(wǎng)(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或放入茶葉后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漏:茶漏則于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茶夾:又稱「茶鏟」茶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wèi)生。

茶則:茶則(茶勺)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

茶筒: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道六君子材質(zhì)通常為竹木,竹制品氣質(zhì)清雅,木制品質(zhì)感純?nèi)?,與茶香墨香相得益彰。

在茶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茶道組合,茶道組合,簡稱茶道組,也被稱為茶道六君子。

茶道組作為在整個茶藝表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品茗詩意畫境的一道靚麗的風景,起到點綴之美,既是實用工具又是藝術的體現(xiàn),讓眾多茶友愛不釋手。其中可能吸引你眼球的,或許是用來存放組件的茶道瓶,其材質(zhì)多樣,造型各異,不只是有花鳥魚蟲,蘊意多多,也讓茶道組因此而大大提高了其觀賞性。

來源:神州茶韻,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茶業(yè)復興:中國為什么沒有日本式茶道 ?

  今天我們講講《茶之書》,這一次我下了功夫,想給大家?guī)硪恍┯幸馑嫉臇|西。我估計日本作家岡倉天心寫的《茶之書》,在茶書里頭,其傳播率僅次于陸羽的《茶經(jīng)》。


  剛好我給新版本的《茶之書》寫了序,我的朋友蕭秋水買了一本《茶之書》,她告訴我”非常好看,《茶之書》根本不是講茶的”。市面上的《茶之書》有很多譯版,昨天我看了一下當當網(wǎng)文化榜和生活榜,我發(fā)現(xiàn)兩個榜單排在前五位的就有一本是寫茶的書,說明最近幾年愛茶喝茶的人多了起來。


  (岡倉天心,1863-1913)


  有的人把《茶之書》買回去非常失望,三萬字的書只有五千字左右講茶,那這本書到底是講什么的呢?


  《茶之書》是講東方式的審美,從我們的儒釋道,講到了空間、人,講到了茶。


  有一個著名的茶梗要講講:很多人拿著《茶之書》的的日文版說,不懂日文就不要研究《茶之書》了,這就鬧笑話了。其實岡倉天心寫這本書不是用日文寫的,而是用英文。我請教了很多人,都說這本書的英文原版文字優(yōu)美,甚至美國的高中教材都引用了《茶之書》的內(nèi)容,他們從這本書不是學習認識茶葉,而是從這本書了解東方美學,這一點很了不起。


  他為什么用英文寫呢?他不是寫給日本人或者中國人看的,他是站在東方人的角度寫給歐美人看的。整個行為過程都是圍繞“為什么”這個問題,告訴歐美人我們?nèi)毡静皇撬麄冋J為的那個樣子,就像我們一直說云南人不是穿著少數(shù)民族的衣服,騎著大象,牽著孔雀。岡倉天心選擇茶作為切入點,告訴歐美人日本真正的情況,岡倉天心有三本非常著名的書,除了《茶之書》還有《覺醒之書》《理想之書》。


  二十世紀初期,歐美人是以武力征服東方,我在《茶葉戰(zhàn)爭》里談到過,大英帝國把東方作為征服的對象,馬克思說過一句很霸道的話:“他們不能再現(xiàn)自己,只能通過別人再現(xiàn)”,當年英國人入侵埃及的時候,只談對埃及的認識,壓根就不談武力有多少。


  武力不重要,認知才重要。這是薩義德談“東方學”的一個核心。也是后來許多學者反駁的核心。岡倉天心是較早反駁的人,而不是一味地投奔到西方的懷抱了。我們今天之所以會被打動,也與此有關。


  想想當年英國才上千人就把印度管理下來,為什么?


  我今天要講的就是,岡倉天心處在這樣一種歷史壓力下,要對西方說什么?


  《茶之書》里他談到了許多中國的事情,比如宋朝人對待茶的理念和唐朝的人不一樣,不僅如此兩個朝代的人,他們的生命觀也不一樣。中國人在1900S,對生活已經(jīng)沒有熱情,而宋代的時候中國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有很多哲學思想家,很豐富的物質(zhì)文明。今天我特別要說的是,為什么宋人會喜歡梅花,喜歡苦茶,就是與高度物質(zhì)文明有關。


  岡倉天心說日本人為什么保留了文明,是因為他們成功抵御了蠻族(宋元)的入侵,保留了中華文明。


  那么宋明之學和唐朝有什么不同。唐朝人視為象征的東西,宋朝人在尋求的過程中更為現(xiàn)實。在宋代,人們認為天地不是世間萬物反映出來的,而世間萬物本身就是天地。涅槃掌握在我們手中,唯一不變的法則就是永遠處于變化之中,讓人感興趣的是過程,最關鍵的還是經(jīng)歷完成的過程。


  在宋代人看來探尋生命的過程,本身就是令人神往,而不是非要得出一個結果。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我體悟到了生命,體悟到了美。而不是一定要得出一個結論。這就說明人和自然是一種結合是非常自然的,被賦予了意義。


  飲茶不是一種消遣行為,而是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途徑。


  日式茶道網(wǎng)絡圖片


  我們今天談到的儀式感非常重要,在宋代,喝茶的時候都要在佛祖面前燒香拜佛,沐浴更衣。我以前舉過一個例子,蘇州有一個僧人,聽說蘇東坡要來了,就跑很遠過去,沐浴更衣去給他泡茶,以佛祖的名義聚集在一起。蘇東坡也在詩中表達了不僅僅在乎當時的環(huán)境,泡茶的姿勢多么優(yōu)美,而是在乎你為了給我泡茶跑了幾百里路。很多人走了很遠的路,等了很長的時間就是為了喝一杯茶,他把這種儀式感做得很足。


  說到儀式感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學校,上課班長一喊“起立“,大家就齊刷刷起來,一起喊“老師好”,這就是儀式感。在傳統(tǒng)中國,儀式感非常重要,比教什么,學什么都重要,所以岡倉天心談到,為什么中國人對茶道喪失信心,就是被蒙古人摧殘,之后到了明代,我們把抹茶法丟了,而是選取直接泡茶的淹茶跑法。把宋代的那套禮儀丟了,到了清代又被滿族人淡化了,到了他那個年代我們就徹底丟掉了那套禮儀,但這一點我不太同意。

  日式茶道網(wǎng)絡圖片


  他那個年代,他很有危機感,他是以中華文明的繼承者自居的,其實大部分日本人都是如此,過去網(wǎng)絡上流傳一篇文章,說崖山之后無中國,明亡之后無華夏。


  岡倉天心特別強調(diào),日本人在抹茶的時候有個茶筅,看起來起就是就是一把刷子,我仔細比較過,宋代的茶筅和今天的日本用的很不一樣,他更像一個木刷子,到了明代就演變成清理桌上的碎屑用的叫“竹帚”,而不是像日本人那樣打茶粉。


  在明代有個著名的養(yǎng)生高手叫高濂,他寫過一本書叫《遵生八箋》,里面寫了很多養(yǎng)生學和大量的茶的內(nèi)容。他和屠隆在為《茶箋》做注釋的時候已經(jīng)不知道茶筅是什么?有什么用途?所以制茶工具斷代了,朱權發(fā)明了茶灶,把茶淹起來。形成了抹茶道和煎茶道的一系列東西,這些是岡倉天心的一個觀念。


  他還有個立場,他認為日本的茶道和英國的下午茶很相仿,先生和女士們的下午茶很優(yōu)雅,我們的茶道也很優(yōu)雅。


  我前段時間談到一個觀點,中國茶東漸,在日本形成了茶道。它被視為宋代文明的遺留,茶西傳后,就形成了英國的下午茶。下一講,我講麥克法蘭的《茶葉帝國》,會專門講下午茶。日本茶道與下午茶這二者完全不一樣,日本茶道就是注重儀式感,造景、著裝、插花、器皿;在英式茶,也講究場地,但注重的是聊天的內(nèi)容。


  我們做的茶業(yè)沙龍就是注重聊天,李樂駿的弘益大學堂就是注重的儀式,那種穿越感很強,我第一次見尚高德老師,就是在大茗府,他穿著宋代的衣服,帶著全套的茶具,很有氣場。


  我參加過許多不說話的茶會,這種形式很強的茶會叫“止語茶會”,很注重儀式感。像我這樣的就喜歡和大家交流,就搞了沙龍這種開放式的茶會。每個人喜歡的不一樣,我們可以選擇日式或者英式。


  他們忽視了一個問題,明清以來中國茶遺產(chǎn)就是“工夫茶”,《茶經(jīng)》讓我們喝茶有序規(guī)范,“工夫茶”其實是延續(xù)了這種有序與規(guī)范。工夫茶本身就是純中式的,它一直在發(fā)展,到現(xiàn)在全中國都在使用。


  3年前我去勐庫,到茶山,當時那里很交通落后,茶農(nóng)一直喝罐罐茶,今年我去他們就開始喝工夫茶了,他們就開始喝工夫茶了,學會用蓋碗泡茶,全國各地都開始用工夫茶的泡法,工夫茶大有一統(tǒng)天下的趨勢。今年大家還在思考用什么樣的方法更適合普洱茶。


  岡倉天心提到,100年前近代中國茶不過是一個很美味的飲品而已,與人生理念毫無關系,中國長久以來苦難深重,已經(jīng)剝奪了對生命探尋的意義,他們變得暮氣沉沉,注重實際不再擁有崇高的境界,失去了詩人與古人,青春與活力的想象。他批評說,失去了唐代的浪漫色彩,宋代的禮儀也沒有了,變得暮氣沉沉庸俗。


  他這個例子就和我們當下很像,每天忙的蠅營狗茍,忙著賺錢,連坐下來喝一杯茶的工夫都沒有。想想不是很可悲么?我經(jīng)常在機場賓館廳,遇到那些家財萬貫,卻低頭匆忙吃方便面的人,難免感慨。


  《茶之書》第一部分談到,人情之飲,日本人為了改造禪茶一味,說茶樹是達摩累了,眼皮里面長出來的,那個時候中國早就有茶了,他把茶史縮短了一大截。吳覺農(nóng)在日本留學就說“你把我們中國茶史縮短了很多?!?/p>


  岡倉天心最著名的一句話說“茶道是什么?,茶道就是對殘缺的崇拜,”他在書中說“在我們明知不完美的生命當中,對完美的溫柔試探”這句話很美。


  今天為什么很多人去日本學茶道,因為學怎么樣做止語茶會就相對容易,二是我們需要儀式感,需要這樣的美感。


  第二部分談的是茶的流派;第三個部分是禪與茶。


  第四章講茶室,怎么樣來布置茶室,來自維摩詰,他說學佛不一定要剃度出家,三個榻榻米,雖然小,但可以容納一個人,也可以容納十萬人。我現(xiàn)在看,就不奇怪了。比如我們的茶業(yè)復興,一年也來了2000多個人。


  我們每個人表面看起來要做一個大師,我們渴望優(yōu)雅,但要如何面對最世俗的生活?我們每天起來就要刷牙洗臉上班。岡倉天心就說,他們每天到茶室,源于對茶的熱愛,就要把茶室每一個角落清理整齊,每個器皿也要洗的干干凈凈。清掃是門藝術。藝術欣賞就是建一個空間,空間很小,但是干凈整潔,他們在茶室掛畫,并欣賞它。

  京都待庵茶室,千利休設計網(wǎng)絡圖片


  他舉例說明我們到了一個小的茶室,不要煩,要和它發(fā)生關系,學會欣賞藝術,他舉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例子,書中寫到“終有一天,伯牙來到古琴面前,他伸出一只手撫摸琴身,仿佛騎士在安撫野馬一般,隨后伯牙撥動琴弦,開口唱起世紀自然高山流水,霎那間梧桐木的所有都涌現(xiàn)出來,又一次春天的香檀氣息在枝葉間留戀,又一次四濺的瀑布沿著峽谷紛紛落下,對著含苞待放的花朵展開笑顏,轉(zhuǎn)眼間又聽見恍恍惚惚的夏日之聲,蟲叫、蟬鳴,細雨朦朦······一個琴聲里面把四季景物做了一個再現(xiàn)?!?/p>


  我們喝茶也是如此,春天喝茶是什么感覺、夏天又是怎樣,四季帶來的不同感覺,藝術層面我們來和他發(fā)生關系,很大層面和我們的情操有很大關系。茶從一開始作為藥飲的植物,慢慢的變成了和儒釋道相關的,那是我們的認知行為導致的,因為我們聽得懂它是這樣的,我們才會有這樣的藝術欣賞,


  茶道本身培養(yǎng)了我們卓越的鑒賞力,讓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精神境界。所以說,每個人的習慣和經(jīng)歷都會形成一種特定的認知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大師。所以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為最終目的做鋪墊的,茶也是、花草都是。


  第六部分花道,他也談到我們?nèi)绾卧诨ǖ乐刑嵛覀兊蔫b賞力。


  第七部分,也是我談的最多的一個部分,茶道大師千利休之死,很多讀者在讀到這一部分都哭了,豐臣秀吉把千利休賜死。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中國人沒有日本人的茶道?


  剛剛我們談到了茶道,著名學者孫機寫過《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他94年寫過一篇文章,他說中國為什么沒有日本茶道,是因為中國和日本歷史背景不一樣,對茶的看法不一樣。他把中國茶理解成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物質(zhì)關系,他把茶理解為一個物質(zhì),不把喝茶當作一個宗教行為,他還舉例,茶神陸羽,在唐代生意好的時候被人供奉,生意不好的時候被當成茶寵澆開水,他就舉例茶神天天被澆開水,在日本看來是不可能的,中國人實在是太實際了。


  孫機的學生叫揚之水,她談到我們今年的雅生活,琴棋書畫詩酒茶不是從哪里來的,而是原本我們就有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中國傳統(tǒng)的雅生活就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羅胖振宇提出的消費升級,就是把柴米油鹽醬醋茶升級為琴棋書畫詩酒茶。


  中國第一種雅生活是讀書,有錢的人才買的起書,讀書悶了就有了撫琴、最后有了棋、所以有錢人讀得起書、懂音樂、智商高、有才、加上一壺茶,中國古代的生活就形成了,到了晚清茶館變成了青樓,現(xiàn)在茶館變成了打麻將的場所,所以現(xiàn)在我們要從恢復傳統(tǒng),很多人談把茶館恢復就是恢復東方美學,我也是這樣認為。


  岡倉天心的《茶之書》為什么那么火,他其實談的是一種文化的消失,刺激了東方也刺激了西方,告訴西方人我們曾經(jīng)有很多好東西,我們才是文明人。西方國家最優(yōu)雅,紳士淑女誕生地英國,不也在下午茶里找到文明落腳點么?


  那中國為什么沒有茶道,是因為文明的丟失,從蒙古的入侵到滿族入關,打亂了秩序。人民的生活不安穩(wěn),就不可能有心思坐下來喝茶,到了明代“茶筅”都消失了,文化傳統(tǒng)丟了。

  侘寂風格的茶碗,16世紀網(wǎng)絡圖片


  現(xiàn)代,很多人隨口就談“匠人之心”、談工藝,有用嗎?我們讀《茶之書》,其實很冒險,里面文字優(yōu)美,但我們也會不安,在東方美學看來,茶已經(jīng)不是一種飲料而是一種東方文明,過去我們對這本書的褒貶就是在這里。


  今天我們談的第二個問題,我們中國為什么會有日本茶道,我們談“茶文化”,日本人說日本茶道源于中國,錢鐘書說日本茶道是,“東洋人弄的茶道太小家子氣,”比如茶道就是喝葉子的沫子,錢鐘書喜歡立頓的袋泡茶,回到中國喝不到,就和楊絳就喝滇紅和安徽紅茶拼配出來的紅茶,說到拼配是從英國人在印度種茶搭配各種調(diào)料制作出英式紅茶,而很多人所謂的正山、純料所指的拼配就不是一個概念。


  梁實秋寫《喝茶》,開篇就寫我不善品茶,不懂《茶經(jīng)》,不懂道,整個貫穿其中,最后談到工夫茶中的火爐距離七步,他很怕說錯,小心翼翼。周作人有篇文章談吃茶,說徐志摩談到日本茶道,茶道就是忙里偷閑,苦中作樂。他讀過《茶之書》這本書,還為這本書寫了序言,序言就講30年代出過《茶之書》,他為了寫序言把岡倉天心的三本書都細讀。最后得出一個結論,為什么中國沒有茶道呢?因為中國人對道和禪沒有深入了解,所以沒有宗教阻礙了茶道的誕生,茶道是宗教的行為,所以中國人太世俗了。


  中國沒有階級,而茶道這樣的風雅之事在日本高端的階層才有,受到禪的影響,表面看周作人的這種觀點說的通,千利休就是為豐田秀吉泡好茶,就出名了。更早的,榮西和尚也是用茶治好了將軍的病,但在中國也難道不是這樣,陸羽寫《茶經(jīng)》難道不是得到了權貴的支持才得以推廣?宋代更是,連皇帝都參與了茶推廣,所有的精致都是士大夫的玩法,那為什么到了民國這些風雅之事就沒有了,人們開始喝袋泡茶,周作人喝茶都被人罵,大家可以參考我們的著作《民國茶范》,所以我覺得不成立。


  茶的第一個屬性就是藥理,第二個是通靈,第三個是心境,所有人喝了都很愉快,最后才是飲品。民國時期的人,錢鐘書、周作人都去留過學,同期的岡倉天心用英文寫《茶之書》宣揚茶道,鈴木大拙向西方人宣揚禪宗,著名的蘋果之父喬布斯就是鈴木大拙的信徒,家里只有臺燈,鈴木大拙的存在注主義影響了很多西方人,所以這兩個日本人很了不起,還有我的偶像村上春樹,他是當下對世界影響很大的日本人。這三個日本人一個談茶、一個談禪,一個寫小說,而我們沒有這樣的人物。


  100年前懂英文的日本人積極的向西方介紹東方的文化,這三個人對話西方,我們也對話西方,但中國似乎從西方搬來的更多,忘記了輸出?,F(xiàn)在,難道我們不該反省反省?現(xiàn)在談一帶一路,也許是說茶最好的時機。


  來源:茶業(yè)復興

【茶道】中國古代茶道的四大流派,你知道嗎?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國形成了特有的四大茶道流派。貴族茶道生發(fā)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貴;雅士茶道生發(fā)于茶之韻,旨在藝術欣賞;禪宗茶道生發(fā)于茶之德,旨在參禪悟道;世俗茶道生發(fā)于茶之味,旨在享樂人生。

貴族茶道

?

由貢茶而演化為貴族茶道,達官貴人、富商大賈、一豪門茶、水、火、器無不借權方和金錢求其極,很違情肯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權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閩工夫茶即貴族茶道,發(fā)展至今日漸大眾化。


?

茶雖為潔品,但當它的功能被人們所認識,被列為貢品,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員,再是達官貴人。中國古代社會是皇權社會,皇家的好惡最能影響全社會習俗。


?

為了貢茶,當此時,男廢耕,女廢織,夜不得息,晝不得停。茶之靈魂被扭曲,陸羽所創(chuàng)立的茶道生出一個畸形的貴族茶道。條被裝金飾銀,脫盡了質(zhì)樸;茶成了坑民之物,不再濟世活人。


?

貴族茶道的茶人是達官貴人、富商大賈、豪門鄉(xiāng)紳之流的人物,不必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但一要貴,有地位,二要富,有萬貫家私。于茶藝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無不求其'高品位,用“權力”和“金錢”以達到夸示富貴之目的。


?

貴族茶道有很多違情背理的地方,但因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這一茶道成為重要流派香火綿延,我們不得不承認其存在價值。


雅士茶道

?

古代的“士”有機會得到名茶,有條件品茗,是他們最先培養(yǎng)起對茶的精細感覺;茶助文思,又最先體會茶之神韻。是他們雅化茶事并創(chuàng)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響此后相繼形成茶道各流派??梢哉f,沒有中國古代的士便無中國茶道。


?

茶助文思,興起了品茶文學,品水文學,還有茶文、茶學、茶畫、茶歌、茶戲等;又相輔相成,使飲茶升華為精神享受,并進而形成中國茶道。


?

雅士茶道的茶人主要是古代的知識分子,“入仕”的士為主體,還包括未曾發(fā)跡的士,有一定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名門閨秀、青樓歌妓、藝壇伶人等。對于飲茶,主要不圖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導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脫俗的境界,于鬧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點什么。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間,在乎風月之間,在乎詩文之間,在乎名利之間,希望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寄托、有所忘懷。


?

“雅”體現(xiàn)在下列幾個方面: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詩興;三是以茶會友;四是雅化茶事。


?

正因為文人的參與才使茶藝成為一門藝術,成為文化。文人又將這門特殊的藝能與文化、與修養(yǎng)、與教化緊密結合從而形成雅士茶道。受其影響,又形成其它幾個流派。所以說是中國“士”創(chuàng)造了中國茶道,原因就在此。


禪宗茶道

?

僧人飲茶歷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叢林修持,由“茶之德”生發(fā)出禪宗茶道。僧人種茶、制茶、飲茶并研制名茶,為中國茶葉生產(chǎn)的發(fā)展、茶學的發(fā)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勞。日本茶道基本上歸屬禪宗茶道,源于中國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

和尚飲茶的歷史由來已久,《晉書·藝術傳》記載: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飲茶蘇而已。


?

明代樂純著《雪庵清史》并列居士“清課”有“焚香、煮茗、習靜、尋僧、奉佛、參禪、說法、作佛事、翻經(jīng)、懺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于“奉佛”、“參禪'之前,這足以證明“茶佛一味”的說法是千真萬確。


世俗茶道

?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進入世俗社會,行于官場,染幾分官氣;行于江湖,染幾分江湖氣;行于商場,染幾分銅臭;行于清湯,雜幾分脂粉氣;行于社區(qū),染幾分市儈氣;行于家庭,染幾分小家子氣。熏得幾分人間煙火,焉能不帶煙火氣。這便是生發(fā)于“茶之味”以“享樂人生”為宗旨的?!笆浪撞璧馈保渲写蟊娀牟糠职l(fā)展前景看好。


?

清代查為仁《蓮坡詩話》中有一首詩: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蛠砑宀?,聯(lián)絡感情;家人共飲,同享天倫之樂。茶中有溫馨。茶道進入家庭貴在隨意隨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貴,以法為上;器不必妙,宜茶為佳。富貴之家,茶事務求精妙,可夸示富貴、夸示高雅,不足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縱粗茶陶缶,只要烹飲得法,亦可得茶趣。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網(wǎng)絡)

找到約58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2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