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

茶道的成語有

找到約17條結果 (用時 0.018 秒)

你確定你喝的是古樹熟茶?

近年來古樹熟茶產品層出不窮。什么是古樹熟茶?這一概念從何而來?

我想,從鄙視鏈來講,古樹茶確實因其品質占據茶界首端而備受追捧。如此熱門的頭部概念對于任何一個善于把握商機的人而言,都是不可錯失的良機,于是,古樹熟茶一說橫空出世。

1、熟茶一窩蜂風靡神州大地,古樹熟茶也跟著來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普洱茶的對外貿易不斷擴大,供不應求。

自1973年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獲得自營進出口權后,代表公司赴廣交會交流學習的業(yè)務員,發(fā)現以發(fā)酵后的熟茶為主的普洱茶在廣東、香港極具市場和銷路,便帶回茶樣,根據云南各地方實際進行了發(fā)酵技術探究,最終取得突破性進展,并成功打入香港、廣東等外省市場。在隨后的十年到二十年中普洱熟茶技術逐漸成型,并日益發(fā)展。

1973年,熟茶元年。

2004年,經濟發(fā)展的大潮也淹沒了西雙版納勐海,勐海茶廠因此改制,一夜之間,成了吳遠之先生的控股的民營企業(yè)。吳先生一躍千里,以十余載,鑄就全新的大益,并成為普洱茶行業(yè)的標桿。(那個時代,普洱茶就是緊壓茶。還沒有制定普洱茶生茶云南省標,省標大約是2004年開始制定的。)

7572熟茶,是改制前勐海茶廠熟茶的代表作。

改制前的7572,足以作為好熟茶的標桿,諸行業(yè)資深人士每次喝畢,贊嘆詞不絕于口。我也喜歡喝,確實也有一絲簡簡單單的幸福感。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7572的傳奇?

原料深度、拼配技術、自然陳放,三者缺一不可。而很顯然,7572不可能是古樹純料發(fā)酵。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等級制的收購標準體系下,古樹茶難于采摘,價格和臺地、小樹茶相同,不可能被選中。由此可見,作為標桿的7572,極有可能是臺地茶、小樹茶發(fā)酵的拼配產品。

以2004年勐海茶廠改制作為分水嶺,普洱茶在市場上經歷了十五年的江湖鏖戰(zhàn),這些產品的價值與意義究竟在何處?

2、古樹這一概念的存在

那就從古樹這一概念開始說說看。

“古樹”二字在官方規(guī)定的印刷包裝紙上只能以“大樹茶”的字樣出現。

李文華先生是我很敬佩的資深茶人,其普洱茶的拼配技術嘆為觀止。他對我說:“大樹應該是指西雙版納解放前的茶樹。而古樹怎么也要有100年樹齡。古樹被市場認知是一種必然性,由于稀少,如何在產品上標注清楚,各企業(yè)不一?!?/p>

誰都清楚,除了好的原料,好茶還需精良的生產工藝。

雖然都是普洱茶,生茶與熟茶的制作工藝卻完全不同,這對于茶原料的內涵物質有著巨大的影響。

煙蟲這朋友不太地道,毫不留情面,直言:“古樹熟茶有,但是非常少。可以說市場上98%以上的古樹熟茶是假冒的。”

狗吠之年,老班章搞出了大新聞?,F在市面上打的老班章熟茶,是否可信?

有人說這是以邊境上的老撾原料制作,生態(tài)比老班章更佳,但茶料真是在一口料(純料)渥堆發(fā)酵的嗎?

誰也沒有親眼見過,想看也未必能看得見。尤其是那些蝸居在幾千百里之外,靠吹牛賣茶的茶商。

2004年以后,關于熟茶的技術創(chuàng)新,猶如共享單車、滴滴等的發(fā)展勢頭。熟茶發(fā)酵,目的在于將具有刺激性的多酚類降解且部分轉為多糖類成分,因其分子也經歷了微生物的裂解與重組,所以同時增加茶湯中的可溶性糖與蛋白質。整體更為柔和適口,并適合了人體健康機能的需要。

古樹茶也具有刺激性的多酚,但由于本身的可溶性糖類蛋白質類,氨基酸類等等物質含量更多,且無機物含量少等原因,發(fā)酵后相對口感平衡。而這些對于上好的古樹茶而言,生來俱佳,何必再發(fā)酵成熟茶?

任何一位經驗豐富的制茶人,絕不會做這類“放屁脫褲子”、暴殄天物的蠢事。這只能蒙混少知的消費者。

對于真正的茶人,古樹熟茶,很不一般。但喝茶的人,甚至會覺得不算什么。

飲茶,一重香氣,其次口感。能品至韻味者,已是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愛茶人。更專業(yè)者如能辨喉韻,或某茶特有的印記,上升到氣韻與體感。

人間普洱,難論真假;品茶論道,最怕虛妄。

3、熟茶有其韻其味合則是好茶

我們說改制前勐海茶廠7572是好熟茶的標桿。

搞清楚了什么是好的熟茶,再來看古樹熟茶。先不論古樹熟茶這一命題的真?zhèn)?,就說生茶,生茶在熱反應過程中,茶內質的主要成分被大幅度改變,因此,生茶優(yōu)異,但發(fā)酵成熟茶以后就未必表現得那么出色了。

古樹茶品質精優(yōu),那么古樹熟茶是否也都是良茶?

解此問之前,我們想想怎樣的熟茶是好茶?以我的經驗,香、甜、厚、滑、純,是衡量一款熟茶優(yōu)劣的起碼標準。

2001年改制前勐海茶廠7572熟茶包裝和餅面

改制前勐海茶廠,其熟茶還有散茶,分1、3、5、7、9級,多銷往香港、廣東等地區(qū)。1、3級以精美小木盒子包裝,茶量1公斤。其余級別皆以大袋裝,易接觸空氣,濕倉。

我喝不慣濕倉味,香港的普洱茶,只有這味道。你若好奇,可尋機一試。

在廣東某茶友心中,熟茶被奉為很正面陽光的茶。

1973年,昆明茶廠的吳啟英等人,在考察學習了廣東潮水渥堆的基礎上,試制出了普洱熟茶。1973年是試制,并沒有產品。

熟茶的出現,是普洱茶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普洱茶發(fā)酵機理有三:一是通過濕熱使多酚類降解。二是利用了自然的微生物對茶葉進行了分子裂解,從而使它變得更符合健康取向。三是通過養(yǎng)堆拼配和菌作用等實現分子新的聚合重組,使口感上變得更細膩醇厚適口。

雖然這一過程,強加了人為干預,但在間接性執(zhí)行工藝上,茶的制作也得到了可控性。而在后期倉儲中,昆明干倉的普洱茶區(qū)分于香港、廣東等地區(qū)濕倉茶的重要原因。

注意,就口感上,干倉濕倉的區(qū)別絕不可以用“茶葉是否打過農藥”一說而混淆。這里不贅簡述幾句:

在普洱茶的常規(guī)性檢測指標中,有一項叫做“灰份”?;曳?,指燃燒后產生不可盡燃燒部分的比重,實質就是無機物。

為什么說施肥打藥的茶不好、不生態(tài)?農藥帶來的,不一定是無機物超標,茶所含的無機物沖泡時大部分不溶于水,所以無機物很少能帶來口感的不適。

農藥(除了殺蟲劑一類)會促進茶的發(fā)芽率,縮短生長時間,生長周期短了,意味著物質積累不夠。

發(fā)酵好的熟茶,燃燒過后無機物比不一樣,從喝的體驗角度,我們明顯能感知到的溶性物質其實不是很多。

普洱茶從來都是好東西。至此,消費者從對茶的扭曲性傳播、減肥效果等唯美傳播上找到了某些心理暗示。

人的第一、第二本位所需求的取奪,是人的基礎。在“一元論”的世界,每個人認為自己的認識都沒錯,就像重度糖尿病患者認為大米是有毒的,不能吃。而在正常人的認識中,大米養(yǎng)活著人類幾千年。

說的如此混亂,其核心在何?

形而下講,以生態(tài)、安全、適口為健康。

西雙版納的茶,勐海的茶相對陽剛,易武茶比較柔和。我們在喝茶時,背部會有感覺,這就是所謂的體感。

古樹茶不到地表合適的條件不發(fā)枝芽,這與它自身的根系和養(yǎng)分輸送情況有關。古樹茶香甜物質與活性物質的多酚多糖,與古樹本身是否無關?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有反其道而行的情況。

如果你在熟茶中尋到了“韻”,那么,要恭喜你,你入門了。

過去,教科書及一眾博識的專家學者,都會引導消費者去喝“密集型農業(yè)經濟作物”,即所謂的臺地茶。

古樹熟茶來了,它的氣感、韻味或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我深信熟茶勐海味的歷史意義。今天的熟茶正在毀壞我們喝茶的虔誠,如果你執(zhí)迷于熟茶諸多命題中的堅固說辭,你的味覺與身體必定會受到心理誤導,接受很不舒服的體驗。

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說:

“沒有信用、沒有信仰、不要榮譽、不要真理、心懷兩端、言語不一的人們,你們之被人譴責就活像從前寓言中的介于魚與鳥之間的一種模棱兩可的東西?!?/p>

面對混沌不清的市場,我們就來推敲推敲古樹熟茶的真實性,或者說探測一下市場上的古樹熟茶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4、“越陳越香”和“古樹茶”,是普洱茶的兩個關鍵詞

2007年普洱茶大崩盤以后,古樹茶乘虛而入,時髦起來。這所謂的古樹茶,多指生茶,而這里說的是古樹熟茶。

先來看一組數據。1950年,云南全省茶葉面積只有區(qū)區(qū)16萬畝,1990年增加為240.6萬畝,到了2017年已擴展至610萬畝。

將古樹茶的樹齡定義為上百年也好、解放前也罷,以1950年的數據為基,除了后來逐漸發(fā)現的極少部分茶樹,云南的古樹茶面積理論上不可能超過16萬畝。

這還沒剔除中間幾次砍掉古樹種小樹,砍掉茶樹種玉米等經濟作物的歷史事件。如果精打細算,古樹茶頂多占云南總茶林面積的2%至3%。

如此稀缺的古樹茶,能拿多少出來發(fā)酵做所謂的古樹熟茶?又有多少制茶人舍得花大價錢制作茶料成本極高的熟茶?

我無法得到準確數據,但可以肯定的是:純料的古樹茶,做生茶都尤其緊張,更別說拿去做茶料成本極高的熟茶了。

我常在勐海見到的熟茶堆子,一般都超過50噸。比方說,這一個發(fā)酵堆的量就是老班章古樹茶春茶的全部數量。

真的古樹熟茶,不可能放到市場上流通,因此很多市面上所謂的古樹熟茶,都是打著古樹之名牟利。

一位制茶的朋友分析說:

“古樹熟茶?我喝過確實很好喝,小眾。一個發(fā)的好的熟茶堆子要8到12噸,最便宜的古樹按400一公斤算一個堆子,也要320萬的成本,按1200一公斤算,就要960萬的成本?,F在有離地發(fā)酵,最少也要500公斤左右才能發(fā),如果做了玩,發(fā)少量的古樹,也要50萬左右同一個堆子,加上百分之三十的損耗,那就是有錢瘋了過于任性?!?/p>

問題在于,熟茶發(fā)酵每一次的情況都不同,相對應的走水、堆溫、翻堆時間、翻堆次數都會有變化,這是個需要經驗積累的技術活。

云南從出現新工藝至今,最多不過七八年歷史,有幾家茶廠能做到100%的優(yōu)品發(fā)酵率?如此高昂的成本,一旦發(fā)酵失敗,后果如何承擔?

在前文,我只不過拿了400元一公斤的古樹原料假設。但據我所知,市場上的古樹熟茶動不動就是老班章古樹熟茶、冰島古樹熟茶、刮風寨古樹熟茶。如若都是真的,又是什么級別的成本投資?要承擔多大的發(fā)酵風險?

這些古樹茶是有基本價格存在,用老班章、冰島、刮風寨古樹發(fā)酵,經營者該如何解釋成本?讓消費者相信所賣是老班章、冰島、刮風寨的古樹熟茶。

試問如此精貴之物,投放至市場,怎么定價?怎么賣?賣給哪些人?果真如茶商向顧客介紹的那樣,是餅茶都是古樹茶?不得而知。

熟茶發(fā)酵是個技術活,同一人發(fā)酵同樣的三個堆子,同一時間發(fā),同一時間收堆,制成的口感都不一樣,做成了那是阿彌陀佛,但廢了就廢了。這種人不是有錢任性,就是甘愿喝廢料,人云亦云,“皇帝的新裝”。

你可曾想過勐海一年要發(fā)酵多少熟茶?你的所聞定不如我所見那般確切。

只能說,勐海有無數的熟茶大堆子,至少有十幾二十個上千噸熟茶量的工廠。

如你去勐臘縣易武鎮(zhèn),會發(fā)現做易武生茶的茶商,喜歡往易武象明各大茶山里鉆,因為好茶絕大部分生于深山老林。而做易武熟茶的茶商,大多止步于納么田(離抵達易武還有十余里路的一個村寨)。

納么田只是一個自然村,沒有多少臺地茶,原料來自周邊的幾個生產隊,茶廠五隊,六隊,七隊,八隊,九隊……大多是原易武區(qū)老區(qū)長張毅1982年推廣種植的,以云抗十號為主,并非易武原生種,茶價便宜。據說,壓制成熟茶也沒幾個人能喝得明白好壞。

在勐海,做生茶的多是春天來收料,做熟茶的則是夏秋時來。大多做茶人都習慣于春茶做生茶,夏茶做熟茶。

誰能保證,一定能買到頭春古樹的熟茶?

除非出于某種無私的愛,倒有可能從開金礦的的朋友手頭弄上不計成本的幾公斤古樹熟茶而已。

5、再來說說古樹熟茶的“熟茶”發(fā)酵的自耗與成本維度

熟茶的發(fā)酵,過去都是地面發(fā)大堆,達到三噸以上才好發(fā)。

這幾年熟茶工藝突飛猛進,可以小堆發(fā)酵,多以竹筐、木框,還有用不銹鋼發(fā)酵的,幾十公斤也行,這使得昂貴的古樹茶發(fā)酵有了成本上的可能性和風險的可控性,不然,以籠統把幾噸、價值近千萬的古樹茶拿去發(fā)酵,萬一發(fā)不好,燒堆、發(fā)酸了,誰敢冒此風險?這是工藝提升和消費者需求提升的趨向產物。

以不銹鋼發(fā)酵為例,從潮水、至3到5次翻堆、到養(yǎng)堆、再到完全干燥,大概要40天左右,也就說最早當年的4月份春茶就可以制成新的熟茶,當然也建議適當陳放后飲用。

以我較熟悉的后月眾籌做的140公斤的二春夏茶混采老班章發(fā)酵熟茶為例,來觀摩整個流程:

8月9日,140kg老班章潮水下堆;

8月13號,第一次翻堆;

8月19號,第二次翻堆;

8月23號,第三次翻堆;

8月25號,發(fā)酵度約6成,起堆;開始養(yǎng)堆;

9月10號,預計可以裝袋;

9月30號,預計完全干透,發(fā)酵結束。

熟茶的原料是曬青毛茶,也就是散生茶,原料的級別決定了熟茶的級別,用臺地茶料怎么可能發(fā)出古樹茶熟茶的韻味,原料上品質的成因永遠排在第一位。

2010年之前,大部分茶商多用夏秋的臺地、小樹來發(fā)酵熟茶,就這品質,仍然有不少打著古樹的名頭來賣。2010年以來,勐海就開始有很多小廠發(fā)酵小堆古樹茶。

目前,市場上宣傳最為兇猛的要數某正熟茶,曾有朋友揶揄說:“缺什么補什么!某正可能也是無正”。

當然,這只是開玩笑的話。但我確實品嘗過某正的印本紀(號稱用小綠印配方研制,說一句,小綠印是生茶啊,這兩個不太通用吧),感覺濃稠有余、韻味不足。什么意思?就是不好喝。是不是古樹做的?不知道。

如此一說,愛茶人自能明心見性。

市場之內是否真有古樹熟茶流通?答案是肯定的。但該如何分辨?我們無從下手。

作為普通消費者的形象置身市場,我們?yōu)槭裁匆直妫坑钟惺裁春梅謩e的呢?就像我們買茶、喝茶?只因為好喝,這就夠了。

聽賣茶的講故事,是要買拐還是買擔架?

中國人愛講面子,自以為送人老班章熟茶,倍兒有面子,為了面子搭上萬貫家財的故事到處都是。

但存在即合理,只要有市場這只手的存在,混亂就不會終止。

中國有句成語:熟能生巧。成語的本義這里不做解釋,但做技術活的手一旦巧了,機心也就會隨之而上升。

帕斯卡爾說:

“不愛真理的人所采取的借口是說,尚有爭論,還有很多人在否定它。因此,他們的錯誤無非是出于他們并不熱愛真理或者仁愛;因此他們是無可原諒的?!?/p>

作為愛茶者,我們是否需要放下“博識茶道”的包袱,基于日積月累的經驗,傾聽那些顛覆認知的觀點,重新審視我們對茶的認識,尊重常識,尊重事實,將愛茶之心的門窗打開,讓陽光自由地照射進來。

清明:不只是祭祖,也是對“生”更好的延續(xù)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千百年來,我們在清明這一時節(jié),

  帶著樸素虔誠的心祭拜先祖。

  同時,“清明”有著草木吐綠,

  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生之意。

  此外,“清明”二字,

  更像是一種精神,為人品格當清潔而明凈。

  而在古人眼里,

  清明節(jié)并不完全是一個祭祖的節(jié)日。

  除追宗思源之外,

  他們還踏春、蹴鞠、打秋千、放風箏等等,

  這樣的傳承,讓這個節(jié)日既帶著追思逝者的認真,

  也透著些許親近自然的愜意。

  ▲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

  關于養(yǎng)生

  神清氣爽

  清明節(jié)是茶的分水嶺。節(jié)前,它嬌嫩,典雅;節(jié)后,愈發(fā)粗狂,野蠻。

  清明茶是在清明時節(jié)采制的茶葉,屬于新春的第一出兒茶。儲蓄了一個冬天的能量,飽蘊天地精華,茶色澤翠綠、葉質柔軟,香高味醇,所以又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一霎清明雨,啜茗趁年華。清明,正是飲茶時。

  國人自古以來都重視時令養(yǎng)生,而清明節(jié)養(yǎng)生,氣溫逐漸回升,天氣變得燥熱,人體新陳代謝也更加旺盛。此時飲上一杯春茶,不僅可以調節(jié)煩躁的情緒,提神醒腦,消除春困,也可以幫助我們養(yǎng)護肝臟,提高自身抵抗力。

  ■

  關于茶祭

  感恩銘記

  古代喝茶不僅是件雅事,還會用來寄思故人,獻上一杯清茶,表達對故人敬意和思念。

  茶之所以被作為祭品,因為萬物都對它充滿歡喜。茶祭,在清明節(jié)具有重要地位。

  古人認為茶葉有“潔凈、干燥”作用。茶葉歷來是吉祥之物,在喪葬習俗中,還成為重要的“信物”。以茶作為祭品,相傳能驅妖除魔,消災祛病,保佑子孫,使人丁興旺。

  現代人在茶香中氤氳記憶,靜靜地緬懷。每一個祭祖的節(jié)日,都是為了感恩與銘記。

  ■

  關于相逢

  人面桃花

  相傳,詩人崔護清明節(jié)時去春游,在農舍旁偶遇一少女,其面頰被盛開的桃花映襯得分外美麗,令崔護離開后無法忘懷。

  次年清明,崔護故地重游,卻只見桃花不見少女,原來少女竟因思念他抑郁而逝,崔護心痛不已,抱著她痛哭,竟讓其死而復生。

  ▲

  人面桃花故事圖

  這個故事留下一句尤為著名的詩“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桃花的成語也是由此而來。

  ■

  關于思念

  夢寐不忘

  ▲

  明代文人·歸有光畫像

  明代文人歸有光因親人拖欠稅金要把房子賣給別人時,他的妻子告訴他“只要有你在,住哪都沒關系?!?

  他愛看書,妻子就四處找書回來給他。

  他考取功名卻落榜,妻子安慰他“沒什么好遺憾的,鹿門采藥,也快活的很”。

  他因好友張文隱公去世悲痛,妻子亦難過道:“世界上再無像他一樣了解你的知己了”

  后來,妻子去世了。在第三年清明歸有光再回來祭拜時,難忍思念,感慨寫下這篇文章,以紀念妻子。

  ■

  關于助人

  樂善好施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里寫過一個故事:一位名查伊璜的浙江人,在一年清明節(jié),與好友在荒郊外的一座破廟里喝酒時,偶遇一位可掀開巨重古鐘的大力乞丐,他帶乞丐回了家,讓其飽餐一頓,并為他置換了新衣新鞋,贈送銀兩,引薦他去參了軍。

  十年后大力乞丐成了吳六一將軍,為報當年之恩,吳六一將家財分其一半,在查伊璜牽連到一件大案中時,他暗中幫助,為其脫罪。

  ▲

  查伊璜偶遇大力乞丐圖

  查伊璜沒有想到,自己過去的一念之善,救了他的身家性命。

  有傳言說,在清明這日行善,不管好、歹都很靈驗。傳言真假不得而知,但多行善事總歸是好。

  ■

  關于愛意

  情投意合

  4月5日:“晴。星期休息。云松閣來種樹,計紫、白丁香各二,碧桃一,花椒、刺梅、榆梅各二,青楊三.....”

  4月6日:“曇。補昨清明節(jié)假。夜得許廣平信?!?

  ——魯迅日記

  1925年清明節(jié),魯迅心情特別好。

  從魯迅的日記里,我們看到了魯迅溫和而又可愛的另一面。

  ▲

  魯迅與許廣平合影

  這年清明,魯迅為家里種了花樹。

  同時,魯迅還收到了許廣平給他的第一封信,而魯迅在收信當日就熱情洋溢的回了信,此后他們的通信頻繁,從天氣到眠食再到外出等等,事無巨細一一都向對方報告。

  因此,1925年的清明也是魯迅與許廣平愛情萌發(fā)的時節(jié)。

  ■

  清明節(jié)從來都是逝去與新生交織、哀傷與歡喜共存的時節(jié)。追思、緬懷之余,仍要透出些樂觀向上的堅強,才是對“生”更好的延續(xù)。

  春深風暖,萬物茁壯。

  古人將清明賦予了更多內涵,

  而我們,也應當將這個時節(jié)

  過得更浪漫、更有意義。

  圖文來源:茶道CN;信息貴在分享,若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


河南茶香飄世界 信陽毛尖“圈粉”外國小伙兒

又是一年春來到,信陽層層疊疊的茶山,吹和煦春風,沐春雨滋養(yǎng),一派“只此青綠”的生機盎然。春茶不負采茶人,只見茶農穿梭于茶樹間,將獨屬于春天的綠意收入囊中,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客人——來自俄羅斯的小伙兒阿利賽克普·梅赫蒂耶夫(Alisakhib Mekhtiev)。


阿利在信陽茶山采茶

“茶山生機勃勃、綠意盎然,很漂亮!”“毛尖茶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很好喝!”“手工茶來之不易、飽含匠心,很珍貴?!蹦苷f一口流利漢語的阿利最近迷上了成語,他連用6個成語來描述自己的“信陽之旅”。陽春三月,阿利循著信陽的茶香,從品茶,到制茶,再到學習泡茶,沉浸式體驗了亦今亦古亦悠長的茶文化。


阿利接受記者采訪

春光明媚的四月,在河南中醫(yī)藥大學北門對面的公園,記者又見到了阿利。與上次見面不同的是,這位俄羅斯小伙兒手中的飲品從咖啡變成了一杯茶。

“小葉子”蘊含大智慧

時隔一個多月,阿利對信陽毛尖茶又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把‘茶’字拆開來看,就是‘人在草木間’,品茶,就是品味自然草木。喝著自己炒的茶,我仿佛又回到了滿目青綠的茶山,融入了自然?!濒斞赶壬f:“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阿利告訴大河網記者,從信陽回到鄭州后,他時常會在飯后泡一杯茶,把心中的瑣事暫且放下,享受內心深處的寧靜。



阿利在泡茶

“投茶、注水……看著杯中的干茶恢復嫩綠,像是綠色的精靈被沸水喚醒,紛紛浮起,等到茶葉充分舒展,又緩緩落下。這就像人的一生,有浮有沉,有起有落,有高光亦有低谷。”

阿利認為生活就像一杯茶,歷經忙碌喧囂后,在茶香中“偷得浮生半日閑”是一件樂事。“初次品嘗信陽毛尖,味道有些苦,但咽下后,又有甘甜和清香存留在唇齒之間。”作為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的一名碩士研究生,阿利覺得學業(yè)如茶,有苦,但更有苦盡甘來的成就感。


在茶藝師的指導下,阿利(右)學習泡茶知識

人在草木間。茶,汲取天地精華,賦予了茶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拔以诤幽现嗅t(yī)藥大學學中醫(yī),老師經常說‘道法自然’是中醫(yī)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注意養(yǎng)生,毛尖茶具有解渴清熱、降低血壓、降膽固醇等多種功效,常喝信陽毛尖好處多多。”記者了解到,綠茶富含茶多酚、維生素等成分,有利于消耗脂肪、清除自由基、增強心血管活力,長期飲用可提高免疫力、抗衰老。


學習泡茶時的阿利

“在信陽學習泡茶時,學到了許多有趣的禮儀文化。比如,倒茶時要用右手,逆時針將茶倒入杯中,意思是‘來、來、來’,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在阿利看來,茶文化中不僅蘊藏著人生智慧、中醫(yī)智慧,更有沉淀了數千年的中國禮儀智慧,“續(xù)茶時先人后己,這是謙讓之禮;敬茶時先長后幼,這是長幼有序之禮?!彼f,沒想到小小的一片葉子竟有這么多引人深思的大道理。

“小葉子”鋪就致富路

春日的信陽茶山,處處洋溢著收獲的喜悅,茶農們斜挎竹筐,三三兩兩分散于一壟壟茶樹間,雙手左右開弓,采下那“一芽一葉”的碧綠春茶。傍晚時分,不遠處收購茶葉的面包車前便排起了長隊,茶農們紛紛背著剛剛采摘的鮮葉前來“變現”,“小葉子”變成了“金葉子”。光山縣誠信實業(yè)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陳勇說:“每位茶農每天可采摘鮮葉4斤左右,一斤賣到80元至90元,每人每日可實現300多元收入。”


俄羅斯小伙阿利(右)

看著絡繹不絕前來賣茶的茶農,阿利感到很疑惑:“為什么要把自己親自采摘的茶葉賣掉,而不是自己加工成茶葉呢?”信陽毛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家猛熱心地為阿利答疑解惑:“新鮮采摘的信陽毛尖必須在當天完成炒制,而炒制信陽毛尖是一項技術活,以往茶農們自己炒茶,耗時耗力不說,質量還不能保證,很難賣上好價錢?!崩罴颐驼f,如今,茶農可以將鮮葉就近賣給茶廠,借助茶廠的機械化生產提高茶葉品質。

家門口的加工廠,不僅讓賣不出去的茶葉有了銷路,更提供了不少就業(yè)機會,信陽市委宣傳部新聞發(fā)布辦公室主任余溟告訴記者:“目前,信陽市全市茶園面積216萬畝,茶葉產量達9萬噸,總產值達161億元,茶葉從業(yè)人員120萬余人?!币黄~子富一方百姓,信陽茶產業(yè)成了信陽特色農業(yè)經濟和農民致富的支柱。


信陽茶山美景

以茶促旅、以旅興茶、茶旅交融,近年來,由“小葉子”鋪就的致富路上有了更多精彩的故事?!拔覀儦g迎大家來信陽賞美景、品毛尖、話家常,在云霧繚繞的山間體會‘信陽式’慢生活?!标愑職g迎愛茶人到信陽尋一縷茶香,品一城茶韻。如今,信陽茶葉已不僅僅是茶葉,更是“茶業(yè)”,信陽茶園已不僅僅是茶園,更是“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詩和遠方”。

“小葉子”飄香全世界

“我把自己炒的信陽毛尖‘安利’給家人和朋友,他們品嘗后都贊不絕口。”從信陽回到鄭州后,阿利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茶粉”,信陽毛尖的那一縷清香,也成了阿利念念不忘的滋味。他說,將來若有家人和朋友從俄羅斯遠道而來,他一定會將信陽列為“打卡”點,帶家人和朋友逛逛茶山,尋找采茶和制茶的樂趣;聞聞茶香,細品一杯清茶的淡香悠長;再嘗嘗信陽茶宴,體會悠悠茶香中的人間煙火。


茶山

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自帶修身養(yǎng)心的“頂級流量”,“我在俄羅斯見過茶館、茶俱樂部,聽說俄羅斯還有各種茶葉相關展銷會、‘國際茶日’、節(jié)慶茶事活動?!卑⒗f綠茶在俄羅斯廣受歡迎。不僅僅在俄羅斯,劍橋大學人類學名譽教授艾倫·麥克法蘭有個著名的論斷:“茶、咖啡和可可,只有茶征服了世界?!睋煌耆y計,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0億人從事與茶相關的工作,飲茶人口超過20億。


阿利(左)在信陽學習制茶

2021年1月,首趟中歐班列(鄭州)信陽綠茶專列滿載1500噸茶葉,在冬日夜色中駛向萬里之外的烏茲別克斯坦,為信陽毛尖打開了一條國際通道。2024年,中國茶葉出口總量36.75萬噸,出口總額高達7.39億美元,其中,信陽毛尖茶做出了重要貢獻。河南茶飄香“新絲路”,迄今已出口至烏茲別克斯坦、捷克、塞內加爾、科特迪瓦、尼日利亞、韓國等19個國家和地區(qū)。


信陽毛尖茶

蘇東坡有云:“淮南茶信陽第一?!备呱皆旗F出好茶,千百年前,河南就已是“萬里茶道”上的重要節(jié)點,一灣南灣湖水滋養(yǎng)的信陽毛尖踏著悠悠的古道一路向北,縷縷茶香從中國飄至世界,到達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如今,“萬里茶道”上的馬蹄聲聲雖已不再響起,但中歐班列飛馳的轟鳴聲卻讓這條繁華了兩個半世紀的“萬里茶道”生生不息,繼續(xù)書寫著中國茶“走出去”的佳話。

(楊佳欣/文劉曉明/視頻張谷臻/海報)

來源:大河網,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

找到約16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