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八馬茶業(yè)的來歷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02 秒)

行業(yè)盛會大咖云集 | 2019深土牌老茶品鑒會圓滿舉辦

夏山如碧,荷風送香。6月15日,深圳土畜產(chǎn)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土牌茶葉)舉辦的主題為“歲月普洱品味深土”2019深土牌老茶品鑒會在深圳君悅酒店舉行。茶行業(yè)眾位老茶領域的專家、資深藏家、跨界企業(yè)家們、普洱茶愛好者和媒體同仁們齊聚一堂,共同感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老茶品鑒會。

行業(yè)盛會,大咖云集


深圳外貿(mào)集團黨委書記、總經(jīng)理,深土牌茶葉總經(jīng)理賴向宇先生,全國政協(xié)委員、恒裕集團董事局主席龔俊龍先生,深圳廣電集團著名主持人董超先生,八馬茶業(yè)普洱茶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王文超先生,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會長、華巨臣集團總裁楊文標先生,深圳老茶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少華先生,福建籍香港著名茶人、怡馨龍董事長王龍華先生,國家高級評茶師、世界茶文化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魯文鋒先生,協(xié)和茶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錦枝先生,作家、資深茶人、茶文化推廣者溫建平先生,深圳市永年太和茶業(yè)有限公司太俊林先生,普洱茶發(fā)燒友、資深收藏家竺鏑青先生,洱府大可堂深圳茶館負責人巫馬秋君女士,深圳市普洱茶研究會會長陳巨先生,《普洱》雜志社社長、普洱茶生活方式倡導者羅洪波先生等眾多嘉賓蒞臨本次品鑒會現(xiàn)場,感受普洱老茶獨特的韻味與魅力,分享自身在老茶收藏與實踐過程中的心得與經(jīng)驗。


老茶品鑒會現(xiàn)場高朋滿座


本次品鑒會由深圳廣電集團著名主持人董超先生與深圳外貿(mào)集團黨委書記、總經(jīng)理,深土牌茶葉總經(jīng)理賴向宇先生(以下簡稱賴總)共同主持,在他們幽默風趣、獨具一格的主持風格中,此次品鑒會現(xiàn)場溫馨和諧、氣氛融洽。


董超先生(右一)與賴向宇先生(左一)共同主持品鑒會


一場由八馬茶業(yè)的兩位資深茶藝師帶來的茶藝表演拉開了品鑒會的序幕。


兩位資深茶藝師帶來了精彩的茶藝表演


接著,董超先生分享了一段“我與深土的情緣故事”。他介紹,深土牌茶葉成立于1961年,是深圳經(jīng)營茶葉歷史最悠久的企業(yè),同時也是深圳目前僅有的一家經(jīng)營茶葉的國營企業(yè),而深土牌茶葉的掌門人賴總則是帶領這家公司走出困境,轉型發(fā)展的“首要功臣”。如今,深土牌茶葉已在普洱茶江湖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近期,還精心打造了一個在深圳品類最全的老茶博物館供大家交流學習。此次品鑒會,是一場值得銘記的盛會。


董超先生分享“我與深土的情緣故事”


靜心品茗,4款珍稀普洱茶輪番品鑒


現(xiàn)場主辦方共準備了4道普洱茶,從新茶到珍稀老茶,年份跨度長達60余年。它們分別是2019年賀開古樹單株、2004年“歲月”、80年代8582以及50年代大紅印。


深土牌首席茶藝師主泡


第一款品的是2019年賀開古樹單株,給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花蜜香芳香撲鼻,茶湯醇厚香甜,非常迷人,一款新茶優(yōu)異的品質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第二款2004年“歲月”獲得現(xiàn)場嘉賓一致好評。一位資深茶友分享到:“我非常喜歡這款茶,醇厚、回甘生津非常強烈,那股穿透力非常強。”隨后品鑒的“80年代8582”,年份感瞬間提升,“這款茶給了我驚喜,陳化得非常好,韻味十足,有往‘藍鐵’口感轉化的趨勢,值得期待!”一位專家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


現(xiàn)場嘉賓們品鑒珍稀老茶


作為壓軸登場的“50年代大紅印”,是當天備受期待的一款茶,也是萬千茶人夢寐以求的佳品。紅濃透亮的湯色,濃郁清晰的陳香,醇厚飽滿的口感,滿口留香的余韻……讓在座的嘉賓對這款茶的轉化感到驚嘆,現(xiàn)場沉浸在一片贊不絕口的氛圍中。


探本溯源,東道主分享茶葉背后的故事


如此珍貴的好茶,到底有什么來歷呢?對此,賴總為我們進行了詳細講解。其中,第一款是由賴總親自去賀開茶山采摘的,來自同一棵樹上的茶葉,這棵茶樹已由深土牌茶葉認養(yǎng)。賴總說道,“當時摘下的不多,只有2斤,今天這么多專家們齊聚,非常難得,便拿出來與知己分享?!?/span>


賴總分享珍貴老茶背后的故事


2004年的“歲月”其實是中茶的一款茶品,當時是印有“八中”標志,一直在深土公司倉庫存放。今年,公司將這款茶重新更換包裝,命名為“歲月”,寓意經(jīng)過歲月沉淀,方得一款好茶。


而“80年代8582”則是80年代的明星產(chǎn)品,同時,賴總向大家補充介紹到深土牌茶葉擁有另一款產(chǎn)品——80年代的8653,這款產(chǎn)品的品飲和收藏價值也不錯,且與深土頗有淵源。1986年曾有海外客戶經(jīng)香港向深圳支公司訂制兩個貨柜的云南七子餅(8653、8663),但運貨至深圳時卻因市場原因,最終未能正常交付,約30噸的云南七子餅由此積壓在深土牌茶葉的倉庫,意外造就了一款經(jīng)典老茶,時光沉淀出一款珍稀老茶。


嘉賓們用心品鑒歷經(jīng)歲月沉淀的老茶


50年代大紅印,則是老茶圈公認的極品和老茶市場投資的標桿,如今已一餅難求。


智慧碰撞,大咖交流老茶市場現(xiàn)狀與未來


此次老茶領域的大咖們齊聚,不僅分享了茶葉本身的魅力,講述了過往茶品的脈絡,同時也交流和探討了整個老茶市場和收藏市場的現(xiàn)狀與趨勢,現(xiàn)場干貨滿滿。


其中,楊文標先生分享了老茶市場的普及程度及前景。他說到:“目前,中高端人群涌現(xiàn)了很多品普洱茶的人群,而北方市場品老茶的氛圍越來越濃厚,目前來說,普洱老茶最大的存量市場依然在大灣區(qū),而品飲老茶的氛圍已蔓延至全國。


楊文標先生分享了老茶市場的普及程度及前景


緊接著陳巨先生也就老茶的消費人群分布問題進行了闡述。他表示目前普洱老茶的品飲人群大部分還是50后-70后,因為喝茶需要一個過程,從品飲新茶到老茶也需要一個學習過程,因此,陳巨先生提出希望整個茶葉市場呈現(xiàn)出“新茶可持續(xù)發(fā)展,老茶生命力旺盛”的狀態(tài)。


陳巨先生分享老茶的消費人群


魯文鋒先生也在現(xiàn)場分享了普洱茶的產(chǎn)地價值、工藝價值、投資價值等,并慷慨介紹了一些值得收藏的茶品,除了紅印、藍印這些已經(jīng)非常珍稀的老茶,還有80年代的8653、8582等,以及90年代92方磚、96玫瑰紫大益等,包括2000年間的2003紫大益、2006年、2007年的中茶7581磚、小方磚。


魯文鋒先生做精彩分享


除此之外,現(xiàn)場媒體問答環(huán)節(jié)也是精彩紛呈。王龍華先生介紹了一款值得收藏的茶葉需要具備品種、原料、工藝和倉儲等多重條件,就原料而言,其實“粗枝大葉”才是適合存放的。當然這里“粗”指的是茶葉的嫩梗。


王龍華先生介紹值得收藏的好茶所具備的條件


賴總就復刻經(jīng)典這一現(xiàn)象也做了精彩回答,他說道:“企業(yè)追求經(jīng)典是對的,而能否成為經(jīng)典則需要天時、地利和人和,而且,最重要的是經(jīng)典需要時間的沉淀,沒有時間就沒有經(jīng)典?!?/span>


賴總就分享復刻經(jīng)典這一現(xiàn)象做精彩解讀


現(xiàn)場,眾位專家老師盡情分享普洱老茶文化、品飲、投資和收藏價值,暢談老茶過去脈絡與未來趨勢,他們是經(jīng)典老茶的見證者、收藏者和踐行者,經(jīng)過他們的慧眼、味蕾、智慧,如今也涌現(xiàn)出更多膾炙人口的茶品。


現(xiàn)場嘉賓們盡情分享普洱老茶文化


在大家的傾情分享中,“歲月普洱品味深土”2019深土牌老茶品鑒會圓滿落下帷幕。此次深土牌茶葉可謂用心之至,通過這場簡約而不簡單的品鑒會,匯聚業(yè)界眾位大咖,探討老茶文化與市場發(fā)展前景,弘揚了普洱老茶文化,傳承茶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從而推動了茶產(chǎn)業(yè)發(fā)展


老茶品鑒盛宴,嘉賓合影留念

這,是一場老茶品鑒盛宴,老友聚會,老茶分享,品味難得的珍稀茶品;這,是一場茶葉交流會議,交流探討,碰撞學習,分享茶行業(yè)的過去與未來,這,更是茶行業(yè)的文化盛會,精英齊聚,大咖云集,最終推動普洱茶文化的傳播和普及。

關于普洱熟茶來歷最詳細的編年史

普洱熟茶從誕生到現(xiàn)在其實時間非常短暫,只有40年左右。所以,如果你在茶葉店,聽到老板兜售所謂上百年的普洱熟茶,你就可以一笑了之。

本文旨在將普洱熟茶從誕生的緣由,到發(fā)展歷史,重要轉折,工藝技術,都說個清楚,或者說,這就是一篇活躍著人物、歷史事件、著名茶廠的普洱熟茶編年史。


【萌芽期:普洱熟茶的前身——紅湯生普】

的概念,實際上是在1975年左右才真正確立。之前的普洱茶,于今天的標準來看,都是普洱生茶。


范和均、張鳳岐、譚方之……這些大家在完成于解放前的著作里關于云南緊壓茶用料、制作、包裝的記載,都異曲同工地提到當時的普洱生茶:“湯色是紅的?!倍@種紅湯普洱正是普洱熟茶的前身。


通過資料分析,解放前產(chǎn)生紅湯普洱的原因為三點:


1.工藝所致

參考當時關于普洱茶生產(chǎn)工藝的描述,可發(fā)現(xiàn)當時普洱茶生產(chǎn)跟現(xiàn)在普洱生茶的生產(chǎn)工藝是相同的。干燥時采用曬干,再加上當時生產(chǎn)條件相對簡陋,成茶難免發(fā)生“微發(fā)酵”,出現(xiàn)“淡紅”的湯色。后期“筑茶”,潮水后任其自然干燥,加重茶葉“發(fā)酵”程度。


土民及茶農(nóng)將茶葉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在竹席上反復搓揉,然后曬干或晾干即得,是為初制茶?;蛄阈菗胧袌鍪圪u,或根據(jù)品質分別裝入竹籃。【2】放進竹籃后要灑上些許水分,竹籃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稱飯筍葉)。然后一邊加茶,一邊以拳或棒搗壓使其盡之緊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蒸發(fā)自行干燥?!?】


2.運輸條件較差

云南至廣州、香港,路途遙遠。茶葉運輸只能依靠“人背馬馱”,而且往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運達?!?】長期間的運輸,風摧雨淋,茶葉運抵香港時茶湯顏色已經(jīng)很深了。

3.銷售前還需存放陳化

普洱茶運到香港以后,不會立刻就拿來飲用,為了使口感更柔和舒適,往往需要再放上一段時間才會出售。這樣的習慣,在對香港茶人盧鑄勛的采訪中也有跡可循,他說:“爺爺?shù)臓敔斀?jīng)營普洱茶時,那些剛做出來的普洱茶,湯色也蠻深,但要放上六七年,味道更純和了才出售”。


這樣來看, 發(fā)現(xiàn)解放前的普洱茶因加工工藝、生產(chǎn)運輸條件以及后期存放的影響,廣州、香港等地喝到的普洱茶是存在輕度發(fā)酵的。然而“普洱為紅湯“的發(fā)生并不是人為刻意導致的,而是有著諸多的客觀原因。


【產(chǎn)生期:習慣帶來需求——普洱的改革之始】

新中國成立后,私人茶行、茶廠逐漸開始公私合營,茶葉開始統(tǒng)購統(tǒng)銷。1949年中茶成立,制茶工藝和產(chǎn)茶規(guī)模都得到快速發(fā)展,運輸條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供給香港的普洱茶品質發(fā)生了變化。


1950年,在云南經(jīng)營同興號茶莊的袁壽山來到了澳門,他坐在英記茶莊的木椅上說,也說了這么段話:“香港那些喝慣了紅湯普洱茶(生茶)的客人,壓根兒喝不慣發(fā)酵不到位的新滋味,這就導致市面上老滋味的茶餅很吃緊?!啊?】


上述資料佐證了當時的情況,同時還發(fā)現(xiàn):習慣了“傳統(tǒng)口感”的香港市場對高陳化普洱茶的需求存在空缺。如果讓新供給的普洱茶自然轉化成香港人習慣的口感,就只能用時間去換。為快速滿足市場需求,各地開啟了尋求普洱茶工藝的變革之路。


【發(fā)展期:百家爭鳴,香港、廣州、昆明的變革】


1、香港:盧鑄勛的紅湯生普和他的福華號

盧鑄勛,香港茶業(yè)的杰出人物,香港普洱熟茶發(fā)展的代表。1927年出生于廣東,一生都與茶葉有分不開的關聯(lián)。11歲便在澳門十分出名的英記茶莊當學徒?!?】


在供給香港的普洱茶品質發(fā)生變化后,盧鑄勛敏銳地嗅到其中的商機。盧鑄勛憑著父輩普洱經(jīng)營經(jīng)驗的印象和曾經(jīng)制作紅茶的經(jīng)驗,開始研制受香港市場歡迎的普洱茶(紅湯普洱生茶)。一個月后,研制獲得成功。


十九世紀后期,澳門在茶葉轉口貿(mào)易方面的龍頭地位才漸漸被香港取代。1954年,盧師傅帶著他的技術,離開澳門,定居到香港,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品牌“福華號宋聘嘜”?!?】


(福華號會員證)

2、廣州:中茶公司手中紅湯生普的蛻變

1959年,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中茶公司)開始進行加速普洱茶后發(fā)酵的實驗研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普洱茶發(fā)酵新工藝。廣州中茶公司,將云南毛茶拼配上廣東當?shù)氐牟栎?,制成廣東普洱茶?!?】


據(jù)后來資料考證,其產(chǎn)廣東普洱茶與現(xiàn)在的普洱熟茶還有很大的差異(只能算當?shù)厝讼矏鄣募t湯普洱)。


在翻閱資料時,還發(fā)現(xiàn)一件有趣的事,也是1959年,香港有位名叫曾鑒的茶人向盧鑄勛請教制茶秘方。后來,曾鑒的弟弟曾啟去了廣州,加入中茶公司的廣東分公司,擔綱茶葉發(fā)酵師之職。【3】曾鑒的弟弟去廣州擔職的確切時間現(xiàn)無法考證,但兩者時間相近,我們大膽猜測曾鑒的弟弟的到來,與廣州普洱熟茶新工藝的產(chǎn)生存在些許關聯(lián)。


3、云南:昆明、勐海、下關茶廠的紅湯生普到熟普的蛻變

1973年初,云南省茶葉公司在廣交會上了解到,香港客戶需要發(fā)酵的紅湯普洱茶,而這種茶廣東有生產(chǎn),決定去學習。派出昆明茶廠副廠長安增榮、審檢室負責人吳啟英、工人李桂英及勐海、下關兩茶廠各二人,組成七人小組專赴廣州茶廠學習普洱茶渥堆發(fā)酵生產(chǎn)。【2】


赴廣州茶廠學習小組返昆后,公司組建了兩級審檢生產(chǎn)營銷骨干組成的技術攻關組,由昆明茶廠按該廠工藝試產(chǎn),廣州茶廠起初是用冷水發(fā)酵,后覺不理想,遂改為溫水發(fā)酵,并作了工藝定型,昆明茶廠按廣州工藝溫水渥堆但不成功,昆明茶廠和攻關小組對此分別多次開會對工藝進行研討論證。【2】


會議一次又一次地從辦公室開到車間現(xiàn)場。經(jīng)過分析,大家認為廣州氣候環(huán)境與昆明差異較大,工藝應當作出調整,多數(shù)人認為在昆明用冷水發(fā)酵似更合理。對此廣州茶廠也建議“依據(jù)昆明氣候特點不妨用冷水試一下”?!?】

1974年,昆明茶廠在工藝調整后,渥堆終于獲得了成功,實現(xiàn)當年銷港普洱茶10.2噸(含陳佩仁試制的1噸多),接下來,勐海有勐海的工藝,下關則結合自己緊茶的熱發(fā)酵工藝,形成自己獨特的產(chǎn)品。 這些產(chǎn)品成果,也都和廣東普洱茶,有著完全不同的滋味。【2】


隨著勐海、下關兩茶廠的普洱茶相繼投產(chǎn),云南普洱茶生產(chǎn)規(guī)模日漸擴大,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的普洱茶曾主導了香港市場并進軍日本、西歐,極大地鼓舞了云南茶區(qū),德宏、保山、思茅三個地州的一些茶廠據(jù)此摩拳擦掌,希望開展普洱茶生產(chǎn)參加出口。公司為推動茶區(qū)發(fā)展,于是派遣人員不止一次地將昆明茶廠的經(jīng)驗向這些茶廠作出介紹交流?!?】


1975年,勐海的普洱茶基本定型,這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現(xiàn)代普洱熟茶。后來,嘜號為7452和7572的勐海熟餅、嘜號為7663的下關銷法普洱熟沱、嘜號為7581的昆明普洱熟茶磚開始批量出口,成了云南茶葉公司的拳頭產(chǎn)品?!?】


【思考:熟茶在云南蛻變成功的原因】


1.擁有緊茶發(fā)酵工藝基礎

1939年,范和鈞先生來到佛海(今勐海)調研,他將調研結果寫成《佛海茶業(yè)》一文,其中有對緊茶原料發(fā)酵的描述:“丙、潮茶一盤灶須高品、梭邊各百五十斤,概須潮水,使其發(fā)酵,生香,且柔軟便于揉制?!啊?】


1957年西雙版納茶廠(勐海茶廠)的負責人唐慶陽先生的總結,“解放(以)來,西雙版納茶廠打破過去雨季中不能加工的做法,提前在三季度雨季中生產(chǎn)僑(銷)圓茶。經(jīng)過一定溫濕度人為技術管理,不但控制霉菌生長,而且仍然保持圓茶后發(fā)酵滋味醇厚的特點,以應消費者口胃(味)的要求,并加速了產(chǎn)品出廠。”【3】


1958年,下關茶廠緊茶蒸汽高溫快速發(fā)酵技術試驗成功,全程翻堆兩次,最多15天,大大縮短了緊茶的發(fā)酵時間。但是,這種方法發(fā)酵的普洱茶也有自己的缺陷,就是味道奇怪,但這種蒸汽后發(fā)酵為1975年下關茶廠研制自己的渥堆發(fā)酵技術打下基礎。 【3】


2.擁有普洱茶發(fā)酵早期嘗試經(jīng)驗

1953年以前,陳佩仁是昆明華盛茶莊的老板,上世紀四十年代,他看到馬子輿經(jīng)營的瑞豐茶號制作的普洱茶湯色紅艷,味道奇特,有很多在昆明的廣東人都去購買,他就自己試驗過發(fā)酵普洱茶的制作。這可以看出,當年昆明是有發(fā)酵普洱茶賣的,只是消費群體比較小,不為大眾所了解罷了?!?】


普洱茶產(chǎn)自云南,但廣東、香港等沿海地區(qū)將其“發(fā)揚光大”,為世人所識。然而云南茶人融合各家之長,讓普洱茶真正擁有了成熟的發(fā)酵技術,普洱茶還是選擇了回歸。


至此,普洱茶完成了從傳統(tǒng)的紅湯生茶,到澳門、香港和廣東、泰國的紅湯生茶,最終演進到云南的現(xiàn)代普洱熟茶,工藝上也從瑞貢天朝的時代演進到了人人可得的速飲消費品。


【經(jīng)典展示:不得不細說的茶廠和它們的產(chǎn)品】


1、勐海茶廠:7452、7572開始批量生產(chǎn)。

作為擁有傳奇茶餅7572個7452的勐海茶廠,1974年,它生產(chǎn)普洱茶(熟茶)只有6擔,隨后才逐年增加。


1976年,云外茶業(yè)字第84/45號文件為勐海茶廠普洱茶規(guī)定了七個茶號:云南七子餅 7572、 7682、云南普洱茶74092、74102、云南青(茶)74342、 74562、74782。


1978年,普洱茶(熟茶)的加工量躍居各精制茶之首。這一年,勐海全縣共加工精制茶27797擔,其中綠茶3675擔、紅茶7403擔、緊壓茶(普洱生茶)6936擔、特種茶(普洱熟茶)9783擔。


2、下關茶廠:7663(75年)、銷法沱(76年)

1952年中國茶葉公司所屬系統(tǒng)內公司統(tǒng)一使用“中茶牌”。下關茶廠開始生產(chǎn)七子餅茶。進入60年代因原料調撥計劃和加工產(chǎn)品的分工,下關茶廠以沱茶與緊茶為主要產(chǎn)品,圓茶只少量生產(chǎn),多數(shù)計劃交由勐海茶廠。


1953年茶廠通過試驗,將茶餅揉制由布袋揉成圓型后,再用十八公斤重的鉛餅加壓的方法,改用鋁甑直接蒸壓的方法。

1955年經(jīng)省公司批準,緊茶規(guī)格由心臟型改為磚型,先生產(chǎn)10噸到麗江等地試銷并征求消費者意見。同年,省公司通知茶廠對出口緊茶進行人工后發(fā)酵試驗。 下關茶廠七子餅茶形狀由凹型底改為平底。

1958年試驗成功高溫快速人工后發(fā)酵,達到縮短發(fā)酵周期、降低成本的效果。

1973年昆明茶廠吸取下關茶廠緊茶渥堆發(fā)酵的原理,再經(jīng)高溫高濕人工速成的后發(fā)酵處理,制成現(xiàn)今的云南普洱茶(熟茶)。

1975年試制普洱沱茶(熟茶),1976年批量出口沱茶(7663)裝供香港天生行,由該行專銷法國市場銷售。

1976年省公司召開全省普洱茶生產(chǎn)會議,要求昆明、勐海、下關三個廠加大生產(chǎn)普洱茶(渥堆熟茶),并決定茶品嘜號。下關茶廠為76開頭,末尾為3。

1978年下關茶廠產(chǎn)量不大的圓茶(七子餅茶),被省公司將生產(chǎn)計劃書下達給勐海茶廠加工。


3、昆明茶廠:7581普洱熟磚(75年)

1973年,四家茶廠相關人員到廣東省進行渥堆發(fā)酵技術之考察返回后,由下關茶廠完成初步熟化技術,進由昆明茶廠再加濕加溫,完成定之潮水渥堆技術,也就是現(xiàn)在所稱的熟茶。據(jù)史料顯示,初步完成之試驗茶品為坊間稱之“棗香厚磚“,量產(chǎn)茶品則為”73厚磚“。


7581昆明熟磚則為1994年以前,市場熟磚之主流茶品,1988~1994年為其盛產(chǎn)時期。


在這期間昆明茶廠以吉幸牌、金雞牌為其主要外銷品牌,吉幸金瓜貢茶與金雞沱茶為這時期知名茶品,然產(chǎn)量不多。


【普洱熟茶最重要的工藝:渥堆】

渥堆,不熟悉茶葉的朋友可能連這兩個字都念不清楚,但熟悉的茶友可會知道它其實是普洱熟茶工藝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不光直接關系到熟茶成品茶的口感,而且還具有一定的風險,一不小心的話茶葉就報廢了。


渥堆的工藝看起來十分簡單——將鮮葉殺青干燥制成毛茶之后,按量堆成小山的形狀,灑水,蓋上布,讓茶葉進行發(fā)酵,按照經(jīng)驗,制茶師傅會定時翻動茶葉和灑水,以控制茶堆的溫度和茶葉發(fā)酵的環(huán)境。


一般來說,渥堆工藝要持續(xù)45天左右,不過近年來有廠家為了減輕堆味、增加口感而改良工藝,采用低溫、少量多次灑水、長時間發(fā)酵,渥堆時間甚至達到了3個月。

經(jīng)過渥堆后的普洱茶湯色晶瑩紅潤,味道醇厚甘甜,與普洱生茶相反的是,熟茶十分溫和,對人體的刺激非常少,長期飲用還能起到養(yǎng)胃潤腸的作用。


但如果工藝技術不高,制茶師傅經(jīng)驗不足,渥堆也存在風險的,最常見的就是燒堆,溫度過高,讓處于堆心的茶葉變黑碳化,失去了飲用價值。除此之外,不成熟的渥堆工藝還會對茶葉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如果葉底像柴禾一樣特別干、特別焦,可能就是渥堆時燒了心;如果葉底過軟,一捏就爛,可能就是渥堆時水分控制不好,水分太高的緣故;還有一些熟茶中品飲到的焦味、霉味,也有很大的可能是從渥堆里產(chǎn)生的負面情況。所以一般在茶廠里,都會請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傅來照看渥堆?!?】


普洱熟茶發(fā)展圖鑒

----------------------------------------------------------------------------------------------

信茂堂“班冰昔曼”超級品客賽第十六場冠軍

首屆信茂杯班冰昔曼品客大獎賽:

初賽十六場冠軍十七日全部決出!


首屆信茂杯“班冰昔曼”超級品客大獎賽1月17日決出了第十六場冠軍,來自昆明法律界的馮亞云先生以三輪完勝的佳績勝出,贏得了躋身十六強初賽的第十六場冠軍,獲得了參與角逐1月23日大賽總冠軍的資格。至此,十六場初賽的單場冠軍全部決出:劉云楚、張豫海、姜孟謙、栗航、魏麗嬋、馬俊梅、譚小健、王燕茹、盧艷、滕志遠、江先倫、魯岳、羅章峻、陳鑿、劉秀、馮亞云。

第十六場品鑒會冠軍馮亞云先生(左)


茶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茶一段香。2021年1月17日下午,窗外雪花飛舞,室內茗茶飄香。近20余位詩友和蘭大校友相聚信茂堂茶文化空間,興致勃勃地參與了一場“同氣連枝金蘭夢,品茶誦詩信茂堂”的品茶交流學習活動。

云南信茂茶業(yè)集團董事長魯保鑄先生熱情歡迎各位嘉賓光臨,詳盡介紹了自己從專業(yè)媒體人轉型為職業(yè)茶人的坎坷心路,以及決心把信茂堂打造為世界一流茶企品牌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歷程,隨后還向在座嘉賓詳細介紹了“班冰昔曼”四大名山普洱茶的來歷和品飲特點。

信茂堂品牌文化顧問胡榮華先生詳細介紹了中國茶貿(mào)易的歷史流變,講述了中國茶文化的前世今生,闡述了信茂堂以“忠孝仁愛修齊治平”為核心價值的儒茶品牌文化體系,希望大家在這個梅雪報春的隆冬下午,從容品鑒好茶,盡情朗誦詩歌。

在品茶之前,主辦方先讓嘉賓品客們逐一品嘗了班冰昔曼四款茶湯,以便大家對這四款茶有一個初步印象。隨后四款名山普洱茶盲品競猜拉開戰(zhàn)幕,經(jīng)過“每款都品兩杯、四款共品八杯”的盲品比試,與會品客們交出了自己的答卷。第一輪競猜竟然沒有一人全對,有4位嘉賓品對其中兩款,大多數(shù)嘉賓品對其中一款,極少數(shù)嘉賓無一品對。

接著第二輪采用分兩組盲品搶答方式PK:A組為馮亞云先生和阮繼宏女士盲評冰島、昔歸搶答,馮亞云才喝了一口即舉手搶答“冰島”勝出,阮繼宏女士稍有猶豫惜?。籅組為錢櫻女士和劉黎女士盲品班章、曼松搶答,錢櫻女士搶答“曼松”惜敗,劉黎女士幸運躺贏。第三輪采用盲品搶答方式PK,在馮亞云先生和劉黎女士之間展開,馮亞云才喝了一口就舉手搶答“昔歸”勝出,一氣呵成奪得了第十六場冠軍,劉黎女士稍微猶豫惜敗。

本場冠軍馮亞云先生和與會其他嘉賓一起,將獲得中國太平云南分公司贈送的價值年保障35萬元的太平暢無憂旗艦版一份,玉溪滇瓦紫砂工藝廠贈送的品茶主人杯一個。按照品對即有獎的比賽規(guī)則,當日多數(shù)嘉賓均獲得了“班冰昔曼”相關樣品茶。

此外,包括馮亞云先生在內的十六場初賽所有冠軍,均可獲得云南信茂茶業(yè)集團的“班冰昔曼”禮盒茶品一套,并將在2021年1月23日舉行的首屆“班冰昔曼”超級品客大獎賽頒獎典禮上統(tǒng)一頒發(fā)。

當日下午,與會嘉賓還邊品茶邊朗誦自己喜歡的詩歌作品。胡榮華先生率先朗誦了19世紀美國著名詩人朗費羅名作《生之禮贊》,馮亞云先生朗誦了北宋蘇東坡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魯美玲女士朗誦了唐朝詩人岑參的《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還有兩位詩人朗誦了自己現(xiàn)場即興創(chuàng)作的詩詞作品,其他詩人則朗誦了《駙馬茶詩集》中自己喜歡的詩作。

魯保鑄董事長朗誦駙馬茶詩


魯保鑄董事長專門為大家朗誦了中國兩位著名詩人題贊信茂堂的六首詩歌佳作,魏源海先生專門朗誦了自己即興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作。吳婷芬女士最后獻上了自己即興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為當日的詩茶聯(lián)誼會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錦弦古箏社”發(fā)起人合影


當日晚間,經(jīng)云南古箏協(xié)會會長錢櫻女士倡議發(fā)起,與會女性嘉賓當即響應成立了古箏演奏樂團,由胡榮華先生命名為“錦弦古箏社”,取唐朝詩人李商隱名作《錦瑟》詩首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之意,為隸屬五華書院的民間弦樂社團。

與會嘉賓們最后還在信茂堂茶文化空間合影留念。另悉,1月23日將在中國詩書畫研究會云南分會舉行首屆信茂杯“班冰昔曼”超級品客大獎賽決賽,十六位初賽冠軍(劉云楚、張豫海、姜孟謙、栗航、魏麗嬋、馬俊梅、譚小健、王燕茹、盧艷、滕志遠、江先倫、魯岳、羅章峻、陳鑿、劉秀、馮亞云)將參加角逐總冠軍。


【嘉賓朗誦詩作】

魯保鑄董事長朗誦駙馬茶詩


《詩贊信茂堂三首》

魏貴芳



普洱從來老更醇,休言佳茗似佳人。

千年古木尋常見,千歲美人哪得聞。



普洱從來老更醇,酵藏數(shù)載未堪陳。


茶農(nóng)恨不生千古,捧出金湯奉客人。


普洱從來老更醇,承天養(yǎng)葉地肥根。

滇南天地野之野,我愿乘槎一問津。


《詩贊駙馬茶三首》

張慶輝


駙馬茶香唇齒留,銜杯許我暫忘憂。

此中三味真濃釅,自是人間第一流。


朝沐清風夕飲霞,倩誰素手采新芽。

春山萬里都行遍,得此人間駙馬茶。



龍芽鳳草為誰求,每向滇南縱遠眸。

天下好茶天下共,春山十萬一倉收。

蘭大校友胡榮華先生朗誦朗費羅名詩《生之禮贊》


生之禮贊:年輕的心對歌者的宣告

    【美】朗費羅 查良錚譯


別對我,用憂傷的調子,

說生活不過是春夢一場!

因為靈魂倦了,就等于死,

而事情并不是表面那樣。

  

生是真實的!認真地活!

它的終點并不是墳墓;

對于靈魂,不能這么說:

“你是塵土,必歸于塵土”。

 

我們注定的道路或目標,

不是享樂,也不是悲嘆;

而是行動,是每個明朝

看我們比今天走得更遠。


藝術無限,而時光飛速;

我們的心盡管勇敢,堅強,

它仍舊象是悶聲的鼓,

打著節(jié)拍向墳墓送喪。


在世界的廣闊的廣場上,

在“生活”的露天營盤中,

別象愚蠢的、驅使的牛羊!

要作一個戰(zhàn)斗的英雄!


別依賴未來,無論多美好!

讓死的“過去”埋葬它自己!

行動吧!就趁著活著的今朝,

憑你的心,和頭上的上帝!


偉大的事跡令人瞑想,

我們都能使一生壯麗,

并且在時間的流沙上,

在離去時,留下來蹤跡—


這蹤跡,也許另一人

看到了,會重又振作,

當他在生活的海上浮沉,

悲慘的,他的船已經(jīng)沉沒。


因此,無論有什么命運,

不要灰心吧,積極起來;

不斷地進取,不斷前進,

要學會勞作,學會等待。

蘭大校友張明先生朗誦駙馬茶詩


《贊信茂駙馬茶》

歐陽習雄


浮山綠海入初春,茂密尖芽色最純。

紫氣吹香藏鳳閣,金杯贈答賦詩人。

崔郎故事今依舊,內宴遺章古愈新。

玉液焙成時醉飲,霞姝共啜舞紅塵。

蘭大校友鈕少宏先生朗誦駙馬茶詩


《題家兄梅茶圖兼贊駙馬茶》

周崇文


何妨身漸老,更感意軒昂。

且就繽紛色,揮將錦繡章。

丹青師造化,六法寫芳香。

筆下江山小,茶中日月長。

蘭大校友張亞先生朗誦駙馬茶詩


《詠蕭史弄玉愛情事》

郭冶


一夢春深結鳳臺,姻緣夙世曲為媒。

笙初四野晴光滿,簫變翩飛百鳥來。

典史已知元有待,乘龍自誓與追陪。

仙蹤去后云涯渺,剩只桐花歲歲開。

蘭大校友王姍姍女士朗誦駙馬茶詩


《題贊駙馬茶》

胡榮華


書里顏如玉,洞房一枝花。

金榜題名后,只喝駙馬茶。

朱鴻成先生朗誦自創(chuàng)駙馬茶詩


《題贊信茂堂駙馬茶》

朱鴻成


滇云留潤雨,春城亂飛花。

大倉奇香出,信茂駙馬茶。

魏源海先生朗誦即興自創(chuàng)詩作禮贊信茂堂


《庚子臘月信茂堂詩茶會呈座中》

魏源海


瑞雪輕寒下春城,茶生信茂共泉鳴。

班冰昔曼名山味,今夕杯中別樣情。

張俊強先生朗誦駙馬茶詩


《喜樂夫妻》

趙立強


緣定今生結一家,朝云暮雪共煙霞。 

濃情寄望長流水,遠夢融于普洱茶。


《題贈駙馬茶》

陳仁德


同上名山采嫩芽,權當公主是渾家。

人間萬事都拋卻,來品滇南駙馬茶。

王新彪先生朗誦駙馬茶詩


《應約吟駙馬茶》

熊東遨


此味何如不用論,自生天地便為尊。

一壺深見涵容樂,亙古長開智慧門。

青嶂嶺高根獨系,碧巖泉近夢常溫。

祖師拈出玄微旨,海上潮來月有痕。

魯美琳女士朗誦岑參詩作


《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岑參


天山雪云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北風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

交河城邊鳥飛絕,輪臺路上馬蹄滑。

晻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

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

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

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枝。

李潔女士朗誦王昌齡詩作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劉黎女士朗誦駙馬茶詩


《憶王孫》

高紅艷


琥珀玉盞在心頭,

柔語諸君慢潤喉。

駙馬南朝半鏡秋。

遍尋眸,

信茂芳華唇齒留。

錢櫻女士朗誦駙馬茶詩


《品讀雅友駙馬茶詩有感》

程楊


駙馬茶,

嫩葉,新芽。

披玉露,著青紗。

枝上煙雨,盞中落霞。

味含千古事,香飄幾萬家。

春水幻生造化,秋風吹遠天涯。

幾分閑意世間客,無限江山夢里家。

馬云玉女士朗誦駙馬茶詩


《品駙馬茶》

郭鳳林


巫山舊話近荒唐,愛到真誠夢自香。

積善人家余慶遠,孝親兒女兩情長。

千春雨潤通靈樹,一盞茶知信茂堂。

但使純和滋味在,鳳巢鸞榻總芬芳。

阮繼宏女士朗誦駙馬茶詩


《詠駙馬茶》

徐俊麗


茗茶自古亦佳人,只在高山月作鄰。

幸有君來常眷顧,年年報得此香真。

吳婷芬女士朗誦即興自創(chuàng)詞作


《武陵春-信茂堂茶贊》

吳婷芬


百草逢春云霧漫、牙嫩醉山川。草木精華帶露煎,瓊液敬茶仙。

信茂堂前香葉片、玉盞翠涵煙。善孝仁行厚德傳,芳茗潤群賢。

原標題:盛事 | 首屆信茂杯班冰昔曼品客大獎賽:初賽十六場冠軍十七日全部決出!

找到約4條結果 (用時 0.001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