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國普洱茶網(wǎng) 整體品牌升級,更名為「茶友網(wǎng)」

安化黑茶跟普洱誰好

找到約9條結果 (用時 0.014 秒)

干貨:口糧茶選擇寶典

??

江西寧都的窨制荷花茶

中國茶就如中國菜一樣,品類繁多、眾口難調。雖稱寶典,其實也只能是一些經(jīng)驗之談。

如何選擇口糧茶,對于老茶客來說如同自己要穿多大的襯衫喜歡什么樣的內褲一樣嫻熟。

而對于那些一只腳剛踏入門檻說起茶還一頭霧水、一臉懵懂的茶小白們;或者那些裝了半桶水到處搖晃遇到棘手問題還要靠百度的茶小紅們。如何選好口糧茶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畢竟茫茫人生總是波瀾不驚,還要靠茶續(xù)命。

口糧茶口糧茶,入口之糧,內涵第一。選口糧茶不是選女(男)朋友,顏值并不是最重要(當然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誰都喜歡)。

選擇口糧茶的第一要素,就是選擇自己喜歡喝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香氣,選擇自己喜歡的滋味,最后還要掂量一下自己的錢包。

選喜歡的女(男)朋友我們要選有氣質與品味的,選茶也一樣,茶葉一定得有“氣質”與“品味”,“氣質”是香氣,“品味”是滋味。

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香氣、自己喜歡的滋味。

定好“擇偶”標準后,我們再理一理很容易犯的錯誤。

黃山猴坑的猴魁

1、一般來說便宜沒好貨,但也不絕對。按市場照角度來說成本越低賣價才越低,但不乏在市場源頭遇到一些質優(yōu)價廉的好茶,市場信息總是不對稱的時候多,很多源頭好茶經(jīng)過一層層流通環(huán)節(jié)才能到消費者手里,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如果你掌握了源頭信息,就有可能找到便宜的好茶。

2、一般來說貴的一定是好貨,但也不絕對。茶葉的貴分為兩種,一種是物以稀為貴的原料貴;一種是獲過XX獎、XX十大名茶之一等外在榮譽與知名度的高附加值的貴。兩者商品價值都有泡沫,但前者畢竟是有貴的理由,后者只是拿個茶樣去參賽,獲獎了與他家其他茶品無關,但他家出廠的都會打上“獲得XX大獎"等字樣。

3、相信原產(chǎn)地,但不迷信。我以前總感覺只有重慶的火鍋最好吃,出了重慶哪里的都不地道;現(xiàn)在去吃海底撈感覺哪里的都一樣。誰都知道龍井要選西湖龍井、毛峰要選黃山毛峰、巖茶要選武夷山正巖、單從要選烏崠山、普洱茶要選知名山(寨)。沒錯,這些地方都出一流的好茶,但并非一定全都是最好的茶。如有新昌產(chǎn)地的龍井勝過西湖產(chǎn)區(qū)的、有祁門產(chǎn)區(qū)的毛峰勝過黃山風景區(qū)的、我喝到過比同級別巖茶品質更好的邵武巖茶、好喝的鴨屎香雪片烏崠山上根本沒有、很多產(chǎn)地不知名的普洱茶與知名山(寨)茶不相上下........

4、跟對人,多喝茶。小時候跟鄉(xiāng)下的土拳師學武,當時對他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長大后才知道他們太三腳貓;小時候只認得家鄉(xiāng)的龍井茶,以為天下只有這種茶是最好喝的,以后才知道天下好喝的茶多了去了。跟對人是讓你能夠喝到更接近高品質的茶,不至于尚未入門就被帶歪;多喝茶是為了增加你的視野和經(jīng)驗,不至于坐井觀天、牖中窺日。

有人問,口糧茶有價位區(qū)間嗎?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人分三六九等,各有喜好惡憎。年薪百萬的跟年薪十萬的消費觀肯定不同、我和杰克馬的消費水準肯定不同。所以,口糧茶也應人而異,應口感喜好而異,應財務自由程度而異,應各種條件影響而異。

以當下的物價指數(shù)和普羅大眾的消費水平來看,只要每市斤售價在100到1000之間的茶葉我們都可以將它納入口糧茶范疇。當然,如果你是996,也不妨礙你去買30一斤的茶;如果你是高富帥,也不阻擋你喝3000以上一斤的茶。

所以,什么價格區(qū)間的茶算口糧茶其實是沒有絕對定義的。

既然說是口糧茶選擇寶典,那就得學會認識茶葉,認識的越多選擇才不容易出錯。萬物皆有規(guī)律,規(guī)律與事物的結果成正比,雖然也沒絕對。茶葉也一樣,任何茶葉的選擇(包括口糧茶)都以季節(jié)、產(chǎn)地、品種、工藝這四個標準為參照。

湖北秭歸的群體種

一、季節(jié)春花秋實、夏茂冬眠,每一種植物生長都有自己的生長時令,茶葉也是如此。我國地域遼闊,從北緯18度到38度橫跨幾千里間都產(chǎn)茶,最早的海南白沙綠每年臘月間就可以品嘗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春天都沒到,當然海南也沒有春天;最遲的嶗山綠至少要五月初才開采,都到立夏了。

每一個地方名茶都有自己的采收節(jié)氣,早了或遲了總有不妥和不好的地方。

如西湖龍井群體中正常在三月底清明前幾天才上市,如果你三月初就買到了那肯定不對了。

如武夷山正山小種,桐木關上氣候寒冷,正常每年的茶青采摘要到五月上旬和中旬,如果清明時節(jié)有人向你推銷正山小種新茶那肯定是假的了。

如有人跟你說這是烏崠山頂?shù)难┢?,那他一定是在撒謊或是無知,烏崠山上的茶樹深秋后早就休眠了,哪里還有茶葉可采,雪片只有海拔較低的地方才有。

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年的采茶季節(jié)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早,這是因為一些江南茶區(qū)的特早生品引種到了西南茶區(qū),如今年立春前就開始采摘的貴州六盤水、立春日開始采摘的四川筠連,都是浙江引過去的烏牛早品種。

請大家記住一點,茶葉的“早”與“品質”未必成正比,每個產(chǎn)茶地都有自己的產(chǎn)茶季節(jié),超出當?shù)卣.a(chǎn)茶季節(jié)的茶品嘗嘗鮮可以,但不宜選擇作口糧茶。

二、產(chǎn)地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yǎng)一方茶。農(nóng)產(chǎn)品講究道地,茶葉當然也是,所以才有原產(chǎn)地理標志,才有各地名茶的產(chǎn)地特色。

如同樣的品種,浙江新昌本地的龍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芽葉粗壯、色澤黃綠,炒豆香明顯。而從四川、貴州等地過來的“龍井茶”外形似扁平卻不光滑,芽葉略顯干瘦,色澤暗淡,香氣不顯,工藝水準天差地別,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云泥之分。

浙江新昌的龍井茶

四川名山的“龍井茶”

如桐木關出產(chǎn)的正山金駿眉都是以本地菜茶茶芽為原料,干茶外觀特征芽頭緊瘦、微微卷曲、黑色居多,一些芽尖上略帶金黃、通體油潤。而那些全黑、全褐或全金黃的芽茶肯定不是桐木關的。桐木關金駿眉香氣為天然的果香、花香、蜜香、玉米甜香,且持久悠長,聞起來是一種讓人心情愉悅的感覺。

而仿制的聞起來不是火功香、就是薯香或者焦糖香。不光品質,而且價格也是差的很多,桐木關的金駿眉光茶青就要七八百一斤,四斤多茶青做一斤干茶,成本就要3500多塊,高成本就要高利潤,一般沒有五千來塊起是買不到的,不到這個價格能買到的肯定不是正山菜茶品種。

而廣西三江產(chǎn)的“金駿眉”都是以福云六號品種為原料,干茶可能一兩百一斤都能買到,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但以顏值論茶的小白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會選擇下圖2金毫滿披的“金駿眉”。

600多一兩的桐木關正山金駿眉

248一斤的三江“金駿眉”

三、品種有茶友會問一個問題:是不是同一棵茶樹上采下來的茶青可以做成任何茶呢?理論上講是沒錯的,但是每個茶樹品種都有自己的適制性,比如龍井43適合做綠茶;福鼎大毫適合做白茶;柿大種適合做太平猴魁;肉桂適合做巖茶;鴨屎香適合做單從;云臺大葉適合做安化黑茶......這些茶樹品種的適制性是幾百年來各地茶人們摸索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

所謂一個品種的適制性就是它加工成某類茶的最佳品質表現(xiàn)。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創(chuàng)新茶,反其道而行之未嘗不可,但如果難以得到最佳的品質口感,作為口糧茶并非最佳選擇。

四、工藝工藝分采摘工藝和制作工藝。綠茶界有個頑固的通病,那就是以貌取茶,不管是制作流通環(huán)節(jié)、還是消費群體,都是要好看的,芽葉要越小越好,色澤要越綠越好。紅茶大多數(shù)時候也是芽葉、條索越小越好賣,口感如何再說。

茶乃飲品,要入口的東西肯定是香氣和滋味的內涵第一,而非以形和色的外在取勝,當下這種本末倒置的取舍風氣或習慣非常不利于茶產(chǎn)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也會讓人們在選擇口糧茶時產(chǎn)生誤區(qū)和誤導。

如同很多美女的顏值與內涵不匹配一樣,很多茶葉的顏值也與內涵不成正比。但凡顏色綠翠欲滴、鮮活漂亮的基本不好喝,又苦又澀又鎖喉,空有一副好皮囊。這樣的茶基本沒有做干,含水量偏高,也不適宜保存。倘若干度做到4%(含水量)以內的綠茶會呈黃綠色或墨綠色,只有這樣的干度才能泡出炒青綠茶應有的香氣和滋味。

外貌丑陋卻蘭花香四溢的舒城小蘭花

顆顆芽頭、綠翠欲滴的名山蒙頂石花,干茶含水量很高,青澀、寡淡毫無品飲價值

最后,講幾點去茶店、市場選購茶葉小技巧:

1、抓一把茶葉哈一口氣,立馬去聞茶葉有沒有香氣,如果是綠茶一般做到位的茶葉會有火香、板栗香、豆香、花香等香氣,如果能聞到煙火味、餿味、青臭味無需再看。如果是紅茶只要原料好工藝到位會散發(fā)怡人的花香、果香,一般的泛薯香、薯蜜香,再次焦糖香,如果有酸餿味或者聞不出氣味就別再看了。

2、拿起一片(根)茶葉放到門牙上咬,酥脆的合格,外酥里韌的干度還不到,有點韌勁的含水量較高(如上圖蒙頂石花,就是典型的金寶其外敗絮其中)。這樣的茶葉哪怕聞起來有很好的香氣也是表香,所以最好還是沖泡一下來確定是否真的好喝。但曬青類茶葉除外(如普洱生茶、曬紅這些茶含水量會高一點,達不到酥脆的程度,太干了反而不易轉化)。

3、如果干茶聞起來尚有香味,開湯后卻香氣消失,而且滋味寡淡有水青氣、或稍有漚味的則要懷疑是否是雨天采摘制作的,不選擇。

4、同樣的日期、天氣、品種和工藝的茶類低海拔的香氣平淡、滋味苦澀或寡淡,高海拔的則香氣悠長、滋味甘甜鮮爽。但也不排除用創(chuàng)新工藝提高香氣與口感的綠茶和紅茶。

以上檢測方法適合一切綠茶。

如何炒作一種茶?當年臺灣茶商的那些騷操作

一種茶,原本默默無聞,如何讓它在幾年之內做到全國爆紅,又如何讓它從幾百塊一斤的價格,飆升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一斤的?

沒錯,靠炒作!

炒作是那么容易的嗎?那可是硬橋硬馬的真本事,我們嶗山茶因為產(chǎn)量稀少,價格比較高,所以很多網(wǎng)友經(jīng)常在我文章和視頻下方留言,說嶗山茶價高不就是靠炒作嗎?咚咚你也別在那又拍又寫的,炒作什么?

一開始我沒什么反應,后來看多了,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是這么認為的,我這心態(tài)有點炸:這些“炒作炒作”張口就來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茶葉炒作嗎?天真了吧?今天咚咚我就跟大家詳細說說炒作茶葉的事。

炒作一種茶,比看戰(zhàn)爭大片還刺激,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徐徐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驚心動魄,更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事:大莊家發(fā)了,了事拂身去,深藏錢與名;炒客們慘了,崩盤如山倒,一朝解放前。

全國最開始炒作的茶,就是普洱,后來有大紅袍、安化黑茶等等,而全國第一波茶葉炒作的始作俑者,就是一批臺灣茶商,他們的招數(shù)眼花繚亂,到如今還被經(jīng)常拿來用。

今天,咚咚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炒作一種茶,都需要做些什么?

普洱茶:噩夢開始的地方

2004之前,知道普洱這種茶的人寥寥無幾,喝的人就更少了,原因很簡單,普洱作為邊銷茶,主要供給西藏等地區(qū)的牧民們喝,同時邊銷茶過去受國家管制,價格也一直上不去,云南又地處偏遠,內地綠茶情節(jié)嚴重,別說普洱,就是紅茶也沒幾個人喝,再一看這粗枝大葉子做的茶,加工也粗糙,茶餅里還經(jīng)常夾雜著雞毛什么的,簡直下不了嘴。種茶也不掙錢,很多茶農(nóng)甚至把古茶樹都砍了,改種水果。

說起那幾年的普洱,可憐得能讓人掉淚。

但普洱茶在80年代就已經(jīng)在港臺地區(qū)開始流行起來,最初因為便宜又耐泡,普洱成為香港茶樓的寵兒,后來這批港臺茶商居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門道: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普洱茶的味道竟然上去了,普洱的儲藏屬性被這幫人挖掘了出來,眾茶商歡呼:我的天,這不收藏價值就來了!

香港的茶館遍地都是

于是這撥人就開始在港臺地區(qū)炒作普洱老茶,那幾年確實弄得挺紅火,但炒作注定長不了,更何況臺灣香港才多點人,發(fā)展得又比較早,已經(jīng)被各種營銷手段教育過好幾輪了,都精得跟猴似的,所以沒幾年功夫,大規(guī)模普洱炒作就在港臺地區(qū)歇菜了。

于是臺灣人盯上了大陸。大陸這個時候是個什么情況?剛加入WTO,第一波人也富起來了,但錢袋子鼓了,卻沒見過什么大陣仗,屬于“人傻、錢多”的階段,那是真·土豪,這不正是人家下手的機會嗎?

阿哥,阿叔,速來!

炒作第一招:打文化牌

在中國,一種茶要想成為名茶,必須征服一類人——精英階層,而且最好是皇帝,靠這些人帶貨是最便捷的路數(shù)。只有這群人說好,這茶葉才能出名,全國人民才能效仿精英們去喝,古往今來皆是如此,龍井、碧螺春、茉莉花、金駿眉不都是這樣火的嗎?

正因如此,茶葉必須具有文化屬性,才能入得了精英階層的法眼,要不然這群人聚在一起喝茶的時候,咽了湯之后就只能大眼瞪小眼了,頂多說句:這茶不錯。

那能行嗎?那不得瞎扯兩句,顯得自己有知識,有品位,有票子嗎?

來,小王,喝了這杯82年的普洱,然后給我寫個喝后感

所以這第一招,就必須凸顯茶葉的文化屬性,越古老越好,越高大上越好。

臺灣人炒作普洱茶的第一步,就同時打了兩張文化牌,搞了個大陣仗:在2005年的時候,上演了一出“馬幫進京送貢茶”的好戲。

2005年5月1日,一支由120匹馬、43名趕馬人、20多名管理和后勤人員組成的馬隊,從云南向北京進發(fā),打著旗號是:“云南普洱·瑞貢京城”。

2005年馬幫進京的空前盛況 

整整5個月,大小活動相互配合,馬幫一路北上,引起全國各地媒體的關注,成為當年最火的事件之一,一路走一路曝光,賺足了全國人民的眼球。

為什么是兩張文化牌:第一張講的是茶馬古道,凸顯了普洱茶的歷史屬性;第二張是貢茶,講的是普洱茶的高貴身份,乾隆爺都喝過,還寫了詩(“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未足夸雀舌”),那能錯的了嗎?

要說乾隆就是吃了活得太長、寫詩太多的虧,一生寫了三四萬首詩,沒一首能傳世的,但一不留神就被別人給用來打廣告了,而且連廣告費都沒有,從京城虧到爪洼國去了!

那個時候的國人,也是純真可愛,哪見過此種手段,本來以為在路旁看熱鬧,當吃瓜群眾呢,沒想到自己早就被算計進去了。一幫媒體也跟著瞎起哄,本來以為能蹭人家點流量,結果卻給人家抬了轎子,捧了臭腳。

這不就是現(xiàn)在的路演嗎,想想也是可笑,就搞這么個前后矛盾的宣傳手段,也能成為一個重大社會新聞。

要是放在現(xiàn)在的輿論環(huán)境,我估計很多媒體人和圍觀群眾就要開始噴了:你們馬幫是不是走錯路了,貢茶是你們能送的嗎?茶馬古道是往京城走的嗎?趕緊掉頭,往西藏走,不務正業(yè),沒腦子也學人家炒作!

沒辦法,人嘛,都是從傻白甜過來的,被坑幾次,就都精了。

還沒完,除了送貢茶入宮,還有迎貢茶回家。

2007年,“在故宮中珍藏了百余年,被專家譽為普洱茶中的珍品的“萬壽龍團貢茶”,3月19日離開北京故宮,途經(jīng)天津、山東、上海、浙江、廣東等地,返回云南省普洱市?!?/p>

當年為了這個真·寶貝疙瘩,相關部門還購買了保額1999萬元的保險

這是真名:普洱金瓜貢茶

據(jù)說當時場面非?;鸨?,大人物都站臺了,市民為了一睹普洱茶老祖宗的風采,把現(xiàn)場擠得是水泄不通。

打文化牌這招也被咱們大陸這邊學會了,以至于幾年后宣傳安化黑茶的時候,就借鑒了普洱茶的路數(shù)。

普洱不是有茶馬古道嗎?我們安化黑茶有萬里茶路啊,清朝時候,晉商就是從我們安化出發(fā),北上5千公里,將茶葉送到俄中邊疆的蒙古恰克圖,所以萬里茶路是“縱貫中國、連接歐亞的國際商貿(mào)大道,是推動世界貿(mào)易發(fā)展的大動脈,其歷史意義完全可與“絲綢之路”媲美”。

08年的時候,相關人士拍攝了《萬里茶路》的紀錄片,另外還請了當時名氣極大的張紀中拍了一部以安化黑茶為線索的《菊花醉》,講的是清朝咸豐年間的事,結果沒上映,不知道什么原因。

大紅袍當年炒作的時候就更方便了,連紀錄片也不用拍,先把名字來源,“狀元給茶樹披紅袍報恩”的故事炒一炒,然后直接亮明自己頂級國茶的身份:咱們是歷代皇家貢茶,6棵樹一年就產(chǎn)八兩茶,也就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來能給他四兩,其他人玩蛋去吧,如今種植技術先進了,大家也能跟尼克松一個待遇啦。

母樹茶到底啥味?

打文化牌,除了策劃活動、拍攝電視節(jié)目,很關鍵的一招,就是寫書。

咱們國人認一個理:一種說法如果要可信,必須成書,也就是“著書立說”,書上寫了,那就可以用來辨別真?zhèn)?,否則即使名聲再大,也沒有可信度,因為書上沒說啊~

普洱茶就是吃了這個虧,古往今來的歷史書籍中,對普洱茶的記載是鳳毛麟角,臺灣人甚至需要從朝鮮國的一些罕見的史料中,去尋找普洱茶在清代士大夫階層中交往中的運用,以彌補普洱茶在漢語記錄文字史料中的空白(2006年,韓國學者姜育發(fā)在臺灣刊發(fā)了一篇論文《清代北京上流社會普洱茶海外史稿》,還是要走高大上的路數(shù))。

這怎么能行?于是臺灣人專門寫了第一部介紹普洱茶的書《普洱茶》,客觀地說,此書對推廣普洱茶起到了積極作用,因為之前沒人寫,所以被很多人譽為普洱茶的“圣經(jīng)”,但里面的內容很多與事實有出入,甚至直接作假,把云南很多做普洱茶的老前輩們給氣不輕,有的內行更是直接拆臺,而更重要的是,此書的創(chuàng)作目的不純粹,夾雜著賣茶的私貨,重點描述了一些普洱老茶的流通過程,為炒作臺灣茶商手里的老茶鋪了路。

這招咱們的人也很快學了起來,就比如為了普及安化黑茶,也有很多書出版了,比如08年出版了第一部介紹黑茶的書——《安化黑茶》,以后還出了不少,現(xiàn)在很多的茶書,也有這個目的。

其實上文介紹的第一招文化牌,嚴格意義上還不能算炒作,只能說是營銷,都是常規(guī)手段,沒什么可指責的。炒作和營銷的概念不一樣,營銷是指”企業(yè)發(fā)現(xiàn)或發(fā)掘準消費者需求,讓消費者了解該產(chǎn)品進而購買該產(chǎn)品的過程?!?,也就是說讓別人知道我,了解我,然后購買我的產(chǎn)品,央視上天天打廣告的,你不能說人家是炒作吧?

而炒作,是通過各種虛假的宣傳和經(jīng)濟手段,不僅讓別人知道了我,而且要花遠高于產(chǎn)品實際價格的錢來購買我的產(chǎn)品,從而謀取暴利。但是炒作的前期鋪墊工作,就是要靠營銷的手段來完成的,鋪墊完了,那就該動真格的了。

炒作第二招:拍賣

就算不喝茶的人,一般也聽說過一些天價茶,網(wǎng)上一查比比皆是,什么2007年170萬元/公斤的黃山毛峰,2009年200萬元/公斤的太平猴魁,2012年1公斤67萬的鐵觀音,現(xiàn)在大家都習以為常而了,但要說最早開始搞拍賣的,那還得說是普洱茶,人家2002年就搞拍賣了,搞這一手,當時很多人都懵了,咋的?茶葉也能拍賣了?

早在2002年11月廣州春秋季優(yōu)質茶評比會上,魯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賣出16萬人民幣。后來更多了,2019年甚至在香港拍出了2311萬元的天價。

拍賣茶葉這招,其實早就有了,1837年英國就成立了倫敦茶葉拍賣中心,當時拍賣的是阿薩姆、錫蘭和中國產(chǎn)的當季紅茶,是大宗交易,不是古董茶,后來被港臺茶商學走了,放在大陸拿來用,沒想到一發(fā)不可收拾。

這就是2000多萬的百年號級茶:1920年紫票福元昌號 

為什么搞拍賣?因為人對錢其實是非常敏感的,天價茶的出現(xiàn),一方面賺足了人們的眼球,另一方面可以拉高茶葉整體的價格水平,不管是新茶還是老茶,一般人看了會說:你看這50年的茶都拍出100萬了,咱們這2年的不也得值個好幾千,就算是新茶,放它5年不也值錢了?

這不跟理財似的,這買的人不就多了?

于是這招咱們也學會了,到了現(xiàn)在依然樂此不疲,你說這普洱、黑茶還有點儲藏價值,沾了點古董的邊,人家大紅袍母樹那幾年就那幾兩茶,幾個買家也是為了宣傳自己,你綠茶頂破天了也就能放18個月,量還不少,拍這么高的價格,一泡下去,一條十幾克的金項鏈沒有了,給誰喝?到底誰買的?很多拍賣會其實有貓膩,左手倒右手,就是賺個眼球罷了,偏偏有人到現(xiàn)在還信,別妄想把他們往回拽,只能用血淋淋的現(xiàn)實來教育。

所以很多拍賣,就是以不正常的經(jīng)濟手段,來達到拉高價格進行炒作的目的。

不知道大家拍沒拍過東西,我就拍過,那是真刺激,當然是小打小鬧,就是購物中心里當年那些拍賣油畫的小把戲,不過一旦參與進去,那種患得患失、不肯跌份,與人爭勝的情緒,很容易就讓人喪失了理智:我看上一幅畫,跟人家較上了勁,一個勁地舉牌,心臟怦怦直跳,血壓也上去了,手心都出了汗,一副普通的半人工油畫,從50元拍到1000元,我差點著了道,還好因為自己窮,最后頂住了,到了600就放棄了,就這樣被別人拍了,我還直后悔。直到完全冷靜下來,才感覺幸虧沒買,本來就是湊個熱鬧,怎么就跟著了魔似的?

也不知有多少人當時也是著了拍賣的道,花了大把冤枉錢,其實你不買,大概率是有內部人接盤的。

炒作第三招:保健

很多人喝茶,是為了養(yǎng)生,茶葉也確實有一些保健功能,比如提神解酒什么的,就比如普洱和安化黑茶,過去銷往牧區(qū),主要就是由降低血脂血糖,解油去膩的作用,有一少部分幸運兒還能減幾斤肉(降低血脂血糖并不等于減肥)。

但要炒作嘛,光刮油哪能行,還得能美容養(yǎng)顏抗衰老,明目健齒防中風,護肝養(yǎng)腎抗癌癥,最不濟,也得養(yǎng)個胃吧。

這茶到了他們手里,簡直成了包治百病的萬能良藥,什么“神農(nóng)嘗百草,得荼而解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搬出來了,再宣傳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這養(yǎng)生保健茶就出來了。

不良商家炒作普洱茶和黑茶,當年都走了這個路數(shù),現(xiàn)在有些茶依然拿來用,只不過換成一些不知名植物做成的代用茶,花茶,把一些老頭老太太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把養(yǎng)老的錢都拿來買茶了。

保健功能是炒作一種茶必須的一個招數(shù),只有有了這個功效,才會讓一些人動了嘗試的念頭,心甘情愿地掏錢,所以以后一旦有一種茶又再大張旗鼓宣傳自己的保健功效,大家就要小心了。

炒作第四招:囤貨

囤貨其實是前期工作,在上面幾個招數(shù)之前就要完成。一般炒茶,都炒大茶廠的茶葉,因為有品牌,可信度高。大茶廠是跟代理商合作的,代理還分割1、2、3級,大代理商給茶廠交保證金,從而壟斷了茶葉的銷售渠道,也就是說,這種茶只有我手里有貨,什么時候發(fā),發(fā)多少,全我說了算。

還有的臺灣茶商直接收購茶場和茶園,直到現(xiàn)在,云南的很多茶園還是在臺灣人手里。

不過有一說一,有些臺灣茶商確實最早認識到了老茶樹的價值,給保護起來了,也讓當?shù)厝酥懒瞬铇涞膬r值,要不然由著茶農(nóng)們這么砍,到現(xiàn)在還剩多少,那可真不好說了,并且也有臺灣人是真喜歡普洱,也想一門心思做好普洱茶。

當然這是新茶,普洱這種越老越貴的茶,臺灣茶商們早就提前派人到處去收茶,規(guī)模很大,加上過去在港臺地區(qū)炒剩下的存貨,然后在自己的書里宣傳一下,這盤沒多長時間就做好了。

炒作第五招:抬價

貨也囤完了,營銷也做了,那市場就該啟動了。

怎么啟動?首先大代理商先往市場放一小部分的貨,這貨還不是隨便放的,一般都是比較熟的人,然后看看形勢,如果價格漲得不厲害,那自己再高價收回去,給市場造成漲價的假象,來回幾次,圍觀群眾一看,這價格上來了呀,這么暴利的嗎?前天一件(84餅為一件)普洱才4800,今天就漲到6800了,不靠譜,我觀望觀望,看看價格能不能下來?睡一覺起來,一看又漲了,一件已經(jīng)到了12000了,再觀望,這錢就賺不著了,那我趕緊進場吧,就這樣,稀里糊涂當了韭菜。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都是逐利的,巨大的利益面前,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于是之前做房產(chǎn)的、賣水果的、開出租的、做家電的人都進來了,一點茶都不懂,也敢進上百萬的貨,每天盯著價格噌噌地往上竄,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前期出貨掙了錢了,以為他們會罷手嗎?不會的,掙了錢,接著進貨吧,還想再撈一筆,這就是人性。

到最瘋狂的時候,普洱茶已經(jīng)金融化、期貨化了,不見實物也敢買賣。

普洱茶之后的大紅袍也是這樣,但是大紅袍沒有像普洱茶那么瘋狂,最關鍵的就是幾個大茶廠比較理性,開始平價出貨,拉低了市場的價格,最終保持了終端市場的穩(wěn)定。

炒作第六招:放貨

大莊家們左倒右手,這價格終于上去了,就比如普洱,2007年已經(jīng)到了每件20000以上的高位,就要出貨了。

當然這是個技術活,偷偷地出貨,打槍的不要,幾個大莊家約定好了出貨順序,今天你出點,明天我出點,就是不能讓市場上大部分散客們發(fā)現(xiàn),但出貨往往伴隨著價格的飆升,也就是說,莊家出貨的時候,也就是茶葉漲得最猛的時候,但是他們不回購,不抬價了,價上不去了,但貨在增加,買漲不買跌,這盤就崩了。

人家正出貨大把撈銀子呢,散戶們還在花大價錢去進貨,但像普洱,安化黑茶這種茶,每年的出貨量巨大,都在幾萬、十幾萬噸,市場上根本就消化不了,供大于求,那崩盤就是遲早的事。

大紅袍也是如此,真茶確實少,但假貨橫行,一旦市場到了飽和點,一樣也要崩盤,那600萬一公斤的普洱,據(jù)說跌成10萬也沒人要了。

崩盤之后的血與淚

其實大家發(fā)沒發(fā)現(xiàn),那幾年炒作的手法,和炒股基本差不多:炒作一個概念,建倉,唱多,然后出逃。

最苦的是茶農(nóng),原本好不容易能看見錢了,這一棒子打下去,鮮葉無人問津,又爛在自己手里。

不過炒作普洱的人比炒股還是要強一些的,因為臺灣莊家雖然走了,可咱們內地自己的人把招都學會了,不斷積蓄能量,組織反撲,所以普洱的炒作是時斷時續(xù),這十年一直小炒不斷,只不過進化了,比如講山頭、炒樹王了,花樣也是層出不窮,比如搞個認領野生茶樹什么的。

如今臺灣茶商的套路咱們都會了,玩得比他們還溜,要論耍心眼,他們臺灣人還能玩過咱們嗎?爺爺那一輩的時候就不是對手,這才“轉進”,給圈在島子里去了,所以這幾年他們也基本都歇菜。

其實普洱這種茶,就算臺灣人不炒作,以其自身的儲藏屬性,保健功效,再加上醇厚的味道,老百姓生活條件好了,它注定還是要火遍全國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頻繁地炒作,是實打實地在砸普洱的招牌,同樣的還有安化黑茶,大紅袍,和普洱一樣,文化和味道上都是有料的,被不良商家這么一搞,吃虧的是消費者,損害的是茶葉的品牌形象,肥了炒家,但這炒作的標簽一貼上,十年二十年你是摘不下來的,讓很大一部分人敬而遠之。

我噴了普洱茶這么多,其實是對人不對茶,可不是對普洱有意見,相反,我非常喜歡喝普洱,除了綠茶紅茶,就屬普洱喝得多,但我喝普洱很簡單:你別跟我說哪個山頭什么年份,我覺得對我口味,我喜歡就行,其他的我一概不聽,也不敢研究,因為全國的茶葉,沒有哪一種跟普洱一樣,有這么多道道和概念可以講的,一旦鉆進去,就停不下來了,而那些山頭、年份、茶樹、歷史的概念會一股腦進了你的腦子里。

如果你不是一種茶的品茶行家和老茶客,對茶葉的概念認知會嚴重引導你對味覺的判斷,有時候一個暗示就行,就比如有人送了你一份茶,當著你的面指著這紅盒子說,"這茶是我送的啊,記住了,千萬別送人,這是好茶",有些人就跟著了魔似的,會傾向于認為這個茶喝起來就是好,就這么神奇,除非你是這個茶的絕對內行。所以研究上之后,這買的茶越來越講究,價格也越來越高,“適口為珍”這句話,早就扔到姥姥家去了。

我說了這么多,就是為了給嶗山茶正個名:因為歷史短,文化上也沒什么料,沒啥概念可炒的;宣傳力度也不夠,否則也不會成現(xiàn)在這樣,出了山東沒幾個人知道嶗山茶是個什么東西;也沒啥收藏屬性,大莊家游資們也看不上,倒是搞過拍賣,但因為不會宣傳,知道的人也沒幾個,對整體的價格沒產(chǎn)生什么影響。

也就是說嶗山茶的品牌營銷都沒做好,更別談炒作了。

所以大家以后也別說什么炒作、炒作的,嶗山這邊哪有這些手段和資本?先學學營銷吧。

來源:嶗山咚咚,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為什么說磚茶是蒙藏疆地區(qū)的“硬”通貨?

“它們煮茶時從磚茶中砸下一小塊,粉碎后放入鍋中,直到茶水變成淡紅色,再投入一小撮鹽,繼續(xù)煮沸,當茶水幾乎變黑,再加入滿滿一碗奶,他們以喝這種茶為樂趣?!?/p>

——古伯察《韃靼西藏旅行記》

古人云:“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藏茶是中國茶的典型代表,經(jīng)過千百年來的歷史沉淀形成其獨特的風味和文化魅力。

藏茶采摘于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山,當年生成熟茶葉和紅苔,經(jīng)過特殊工藝精制而成。藏茶具有降脂、減肥、防治動脈硬化等功效。

我國黑茶始制于四川。雅安藏茶歷史悠久,因產(chǎn)于雅安,唐宋以來暢銷藏區(qū)而得名,自古以來與藏民族以及我國西北部蒙、維、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民族同胞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的深切感悟和體會。雅安藏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又稱黑茶、烏茶、邊茶、邊銷茶、四川南邊茶、四川南路邊茶、大茶、雅茶等。

藏茶是各種制茶中最為耗時、最為復雜的流程茶類,一般要經(jīng)過和茶、順茶、調茶、團茶、陳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藝,約六個月左右,依古法炮制出品,標準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紅、濃、醇、陳四絕特色。"紅"指茶湯色透紅,鮮活可愛;"濃"指茶味地道,飲用時爽口酣暢;"陳"指陳香味,且保存時間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濃厚;"醇"指入口不澀不苦、滑潤甘甜、滋味醇厚。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把茶融入了生命融入了雪域文化...

▲ 牦牛奶茶。

磚?茶?

磚茶的確是“硬”通貨,字面意思上的“硬”。

▲ 云南普洱磚茶。

這就是磚茶,一種用黝黑碎茶葉壓制成的長方體,拿起來沉甸甸的一塊,確實跟磚頭沒多大區(qū)別。

磚茶飲用者眾多,但每個地方都各有各的喝法。在新疆,吃手抓羊肉和烤包子必須得配一壺不加奶的磚茶,解膩一流。在藏區(qū),人們不但喜歡加奶,還喜歡添上一大塊酥油,讓每一個早晨都熱量爆炸。青海人喜歡加鹽的孬茶,俄羅斯人喜歡加方糖,而蒙古人則是“奶茶泡一切”,從炒米到包爾薩克,沒什么不能扔進去的。

▲ 磚茶配馕。

磚茶是一種流行于西北、西南部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茶葉。它的飲用者跨文化、跨地域、跨民族。如果有人以后問你,什么是磚茶?大可優(yōu)雅地回答:"既是磚,也是茶”。

磚茶從何而來?

追溯 茶馬古道

西藏高原本是不產(chǎn)茶的地區(qū),據(jù)藏族史料記載,西藏高原盛行飲茶之風是從松贊干布時期與唐朝之間的茶馬貿(mào)易開始的,茶馬貿(mào)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

“茶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馬互市”,可以說是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茶馬古道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斯里蘭卡、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岸”的古代貿(mào)易通道,1000多年來,茶馬古道將云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西藏又將雪域的山貨特產(chǎn)運到內地,抗日戰(zhàn)爭期間它更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陸路通道,就在民間運輸?shù)耐瑫r這條遙遠而無比艱險的道路更成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個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

蒙藏疆三地早期都沒有種植茶樹的傳統(tǒng),現(xiàn)在市面上的磚茶也大都是在西南地區(qū)生產(chǎn)的。實際上,在茶葉的產(chǎn)區(qū),磚茶一開始也不是做成這樣的??梢哉f,這種席卷邊疆地區(qū)的茶葉出自一場意外。

▲ 民國時期的藏族茶商隊。 圖/《東亞印畫集》

民間傳說,一隊馬幫在向西北地區(qū)運茶的路程上不慎使茶葉掉進了河里,當時又趕上連日陰雨,被雨水打濕的茶葉過度發(fā)酵,顏色開始發(fā)黑。茶商于是便堆積作色,為了運輸方便將茶葉壓成團塊狀,再次上路。經(jīng)過全發(fā)酵的茶葉口感變重,味道變濃,這樣的茶按理是是無法賣出去的。

但當馬幫到達藏區(qū)后他們卻發(fā)現(xiàn),這種“殘次品”竟大受歡迎,一時供不應求。從此以后便有了專門制作這種緊壓茶團的先例,因為特別受到藏區(qū)茶客的歡迎,這種茶也在歷史上被稱作“西番茶”“邊茶”。按照顏色分類,磚茶屬于“中國六大茶”中的黑茶,熟普洱茶(也就是俗稱的“熟普”),也屬于這類。

▲ 今天所說的“六大茶類”是根據(jù)顏色進行分類形成的,分別是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黑茶,邊茶屬于黑茶類。黑茶按照制作方法可以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緊壓茶可以分為千兩茶、茯磚和花磚。

隨著邊茶市場不斷擴大,一條成熟的供給鏈出現(xiàn)。湖南安化、陜西涇陽、云南普洱和湖北地區(qū)都先后出現(xiàn)了專產(chǎn)邊茶的茶莊。他們所產(chǎn)的黑茶被緊壓成堅固的塊狀,成為名正言順的西北官茶。這些茶商運茶的商道,便是著名的茶馬古道,而茶馬古道的“茶”,正是磚茶。

▲ 茶馬古道所輻射的地區(qū)

從衛(wèi)星地圖上看,喜馬拉雅山坐落在亞歐大陸,這座巨大的雪山將亞洲其他國家和印度分割開來。和它緊鄰的亞洲中南部地區(qū)同樣遍布高山大江,這就是橫斷山脈,它貫穿青藏高原和川滇地區(qū)。橫斷山脈西邊是青藏高原,再往西是帕米爾高原,北邊是中國內陸,東部是云南和四川,南部是東南亞各國,茶馬古道正是以橫斷山脈為中心向各個方向發(fā)散,進入不丹、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地。

▲ 藏語中也把茶馬古道稱為“鼠鳥之路”——只有老鼠和飛鳥可以通過,沿途極為險峻。圖/KBS紀錄片《茶馬古道》

在過去,每到藏歷八月,馬幫就會上路,男人們用馬運載糧食、松茸、冬蟲夏草、食鹽去各地做生意,換取茶葉和其他的生活用品。

▲ 茶馬古道上,橫渡江河的溜索。人、馬都有掉落河水被沖走的危險。圖/KBS紀錄片《茶馬古道》

當馬幫翻越喜馬拉雅山后,茶馬古道的線路沿著不丹東部、印度東北部前錫金地區(qū)、尼泊爾北部、印度西北部拉達克地區(qū)進入巴爾蒂斯坦,并從這里進入中亞地區(qū),同絲綢之路匯合。

四川是磚茶的策源地,這里位于長江上游,境內河流交錯,氣候濕潤溫和,民國時期有四分之三的縣區(qū)產(chǎn)茶,居西南各省之最。其中,雅安地區(qū)所產(chǎn)的南路邊茶極富盛名,每年有多達1500萬斤的蜀茶被運往藏區(qū)進行茶馬互市。民國時期,磚茶以雅安為生產(chǎn)中心,康定(打箭爐)為運銷中心,以低廉的價格專銷康藏地區(qū),因此也被稱作“康磚”。

▲ 四川省出產(chǎn)的康磚,至今都能在藏區(qū)家庭的餐桌上見到。

盡管黑茶最早出現(xiàn)在四川,但黑茶名聲大振是在湖南。湖南境內山脈縱橫,湘、資、沅、澧四水貫穿全境,氣候濕潤,適宜茶樹種植。湖南安化黑茶后來者居上,在西北市場展開了和康磚的競爭。

湖北所產(chǎn)的青磚茶深受蒙古族民眾的喜愛,甚至在歷史上有了“蒙古茶”的稱號。磚茶莊全部由山西茶商經(jīng)營,歷史最悠久的是“三玉川”茶莊,所產(chǎn)茶磚上都印有一個大大的川字,由于這種茶磚在蒙古族牧民之間極為盛行,后來所有羊樓洞產(chǎn)的青磚茶全部都將牌號改成了“川”字標記。

▲ 云南勐海茶馬古道驛站舊址,現(xiàn)于大益莊園內。圖/圖蟲·創(chuàng)意

云南麗江同樣是茶馬古道重鎮(zhèn),在這里,普洱生產(chǎn)的茶被賣給來自藏區(qū)的馬幫,馬幫再將茶葉運到西藏,同當?shù)厝诉M行交換,糧食也好,鹽也好,茶能換來他們所需的所有生活用品。清順治年間永勝縣茶馬市場開通,銷往藏區(qū)的茶葉每年高達300萬斤。

▲ 茶馬古道實際上并不是磚茶貿(mào)易的唯一通道。清朝時期,中亞諸國和俄國同樣開始了同中國內陸的茶葉貿(mào)易,茶葉從呼和浩特等蒙古地區(qū)進入俄羅斯恰克圖,路程極為遙遠,被稱為“茶葉之路”。制圖/Paprika

除了這條南路茶馬古道之外,以涇陽為中心,黑茶同時也西北進入新疆,向東北進入內蒙古。實際上,黑茶流入新疆的歷史并不從茶馬古道開始?!斗馐下勔娪洝分性d:“往年回鶻(包括中維吾爾族在內的中亞民族先民)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新唐書》中曾載:“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這被認為是西北地區(qū)茶馬互市的開端。

茶馬古道的歷史就是磚茶貿(mào)易的歷史,它的魅力并不亞于絲綢之路,它的出現(xiàn)甚至早于絲綢之路200多年??赡茉僖膊粫幸环N茶葉能像磚茶這樣頻繁地出現(xiàn)在史冊中,也不會有任何一種茶能再像磚茶一樣能融入如此眾多族群的日常生活。

磚茶之茶道

磚茶為什么會受到蒙藏疆民眾的喜愛?不同的文化、族群、宗教似乎并沒有影響同一種味覺偏好的形成。這一切實際上和三地相似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環(huán)境有關:這些地方大都分布有大面積的草場,牧業(yè)發(fā)達,簡單說就是,肉吃很多。

▲ 內蒙古牧場

▲ 新疆牧場。

▲ 青海,祁連草原。

肉類中含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在不均衡的飲食習慣下長期生活,頓頓羊腸、羊肋骨、羊尾巴,人極易患上高血壓和高血脂。人們需要喝點什么來解除油膩感。

▲ 哈薩克家庭中烹制的手抓羊肉。

就算你吃了再多油膩的肉,只要喝上兩碗滾燙的磚茶,不管再寒冷的夜,腸胃的不適也能得到極大的緩解。除此之外,在市場經(jīng)濟還不發(fā)達的時候,磚茶對于很多牧業(yè)區(qū)民眾來說,同樣也是維生素的重要來源。

藏區(qū)其實有一種味道和珍珠奶茶非常接近的飲料——“甜茶”。區(qū)別在于,前者大都是奶精兌茶水和糖。被裝在塑料杯里,買一杯還得排半天隊。而甜茶則是必須坐在在擁擠、熱鬧的老茶館里喝才有味道的。在著名的拉薩港瓊茶館里,一杯甜茶至今一壺只要八塊。只要把錢放在桌上,老板就會從里到外輪流為茶客們添茶,拉薩的早晨這才開始了流動。

▲ 拉薩港瓊茶館內的茶客,拉薩甜茶是用紅茶制成的。

牧人是逐水草而居的,這要求他們能夠以盡量快的速度打點家當。而磚茶,作為日常消耗品,不但占地小,而且運輸方便。盡管現(xiàn)在的牧民都劃分了草場,過去那種長達幾個月的遷徙已經(jīng)很少見了,但今天他們仍然保留著轉場(更換牧場)的習慣。無論是家庭轉場,還是長途旅行,磚茶都毫無疑問是方便攜帶的。

▲ 新疆博樂市,轉場途中的牧人。圖/圖蟲·創(chuàng)意

▲ 2015年11月25日,一輛拉著轉場物資和牧羊犬的車行駛在新疆伊犁伊寧市巴彥岱的路上

留心觀察過磚茶價格的人就會發(fā)現(xiàn),不管是什么品牌,它們普遍價格低廉。

▲ 喀什街頭攤販上正在進行出售的茯磚。圖/in kashgar

由于密度大,一個板兒磚在四口之家能喝上幾個月。即使對于經(jīng)濟條件并不優(yōu)越的家庭來說,磚茶也也不是什么奢侈品。家家戶戶都有,誰都能喝得起,它是屬于平民的飲料。

▲ 2019年11月,喀什茶館里聊天的茶客。圖/in kashgar

如果說酗酒是一種自我毀滅傾向的體現(xiàn),那么嗜茶就是一種自我拯救。在蒙藏疆地區(qū),磚茶是最常見的硬通貨,比煙草還硬。煙草屬于成人,屬于男人。但磚茶則不同,它屬于每個人。不管男女老少,貧窮富有,不管你是種地的還是畜牧的,也不管你用的是瓷碗還是木碗,住的是土房還是氈包,在這里,人們喝同一種味道的茶。

▲ 喀什街頭的百年老茶館。圖/圖蟲·創(chuàng)意

18世紀30年代,一個名叫古伯察的法國傳教士從西灣子出發(fā),途徑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長途跋涉18個月到達拉薩,后來他寫成了一本叫做《韃靼西藏旅行記》的書,描述了他一路上的所見所聞。

“蒙古韃靼人用的茶并不像漢人消費的茶以同樣的方式炮制,漢人一半用最嫩的茶葉,僅僅用開水泡一下就行了。那些經(jīng)過粗加工的帶有茶葉梗的葉子在模子中壓縮并粘結在了一起,具有磚的形狀和厚度,它們以“韃靼茶”的名稱出售,因為這種茶幾乎被該民族耗用?!惫挪爝@樣描述磚茶和內地茶飲的區(qū)別。

盡管這一切看似隨意,但并不意味著磚茶沒有屬于自己的茶道。

在藏區(qū),主人家給客人倒第一碗茶的時候,必須雙手交到對方的手里,絕不能直接放在桌上,這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而客人也一定要用雙手去迎接。主人后續(xù)給客人添茶時,也總是一只手提著茶壺,一只手手掌攤開向上,表達自己的尊敬。

▲ 喀什茶館里的民間藝人。

在喀什的老茶館里,人們喜歡吃過烤馕、手抓肉后,邊喝茶邊聽民間藝人的演奏。他們能夠在茶和音樂里得到疲憊生活中難得的片刻閑暇。

▲ 磚茶可能是粗加工的,但茶具可以是精致的。

藏茶價值

因為藏茶是緊壓黑茶,隨著年代的久遠,越陳的茶在適宜的空氣和濕度中繼續(xù)發(fā)酵,陳化過程使茶味茶色更醇和,色澤烏亮深褐,香氣宜人,茶的品質進一步提高,這就更加強了它的收藏價值。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通過特殊工藝持久發(fā)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種對人體有益的有機化合物,約700種香氣化合物,無機物也相當豐富,包括磷、鉀、鎂、硒等不少于15種礦物質。具有以下功效特點:1.抗氧化功效;藏茶湯色2.降低三高,抑制動脈硬化功效;3.抗輻射、抗突變、抗病毒功效;4.調理胃腸和改善代謝功效;5.解毒和優(yōu)化水質功效;6.全方位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藏茶應運而生,更在兼容性極強。花茶與綠茶,最怕串味,凡粘物,只能棄之。藏茶不然,可根據(jù)飲用者所好,添加不同的食物或飲料,調制風味迥異的飲品:熱有鮮奶藏茶,冷有冰紅藏茶,甜有橙汁藏茶,酸有檸檬藏茶,中外合璧有咖啡藏茶……凡此種種,皆可隨意增減,以致飲用者不斷增加。

藏茶 品飲方式

關于藏茶的泡飲方式小編一直喜歡熬煮,當然,在不方便熬煮的環(huán)境下,蓋碗沖泡、飄逸杯沖泡都是不錯的選擇。簡單說一下在家熬煮的方法:

1.將茶葉裝入茶包(濾網(wǎng))中,用沸水快速沖洗兩輪。

2.按1:5比例量水,即1個茶包(約5g)配5飯碗滿水,將水煮至沸水。

3.投入茶包,待水再沸騰時,改用文火煮一至二分鐘;?;鸷螅统霾璋?,即可飲用。

今日藏茶飲用,多有創(chuàng)意,早不是舊時模樣。不過,說到品藏茶,那還是有不少講究的。水質要好,水溫要達100度,茶具以紫砂為最;先以沸水洗茶,再注水擠壓后,靜候片刻,待色、香、味慢慢溢出。至于熱飲還是冷飲,隨各人習慣。熱飲50度左右水溫為佳,取其暖胃生津,周身舒坦;冷飲宜夏季,取其清涼甘爽,能降溫解暑。

就說最富傳統(tǒng)色彩的酥油茶,也講個與時俱進,加入打碎的花生、核桃、芝麻為佐料,香味愈顯濃郁,時尚男女個個喜愛。千年間,茶葉僅為飲料而已。無論花茶、綠茶,香味均不耐久,會很快散失。獨有藏茶,香味持久,揮發(fā)極緩慢。不少人利用藏茶的這種我,在房屋四壁盡飾磚茶,門簾、窗簾、枕頭皆以藏茶填充,入內茶香盈室,神清氣爽。

來源:澤青茶道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找到約8條結果 (用時 0.005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
找到約1條結果 (用時 0.0 秒)
沒有匹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