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智屏講解練就普洱茶的整個過程

  車智屏:西雙版納順來茶業(yè)有限公司

  只要到過云南,在當地茶藝館或旅游景點喝過普洱茶的人,一定聽說過曬青毛茶這個詞,甚至在祖國各地任何一家售賣普洱茶的地方,曬青毛茶這個詞也一定是不絕于耳的。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是生產和制作生、熟普洱茶的基本原料,可以說曬青毛茶為普洱茶之母,這就如同大米和米飯一樣,沒有大米,米飯就無從談起,也就更別說什么炒飯了。

  曬青毛茶在制作上沒有高科技環(huán)節(jié),在茶區(qū),原始的制作方式是沒有任何機器設備參與的,全憑茶農的一雙手,加上鐵鍋與天氣的輔佐,一切都是傳統(tǒng)的延續(xù),而這幾點也恰恰是普洱茶越陳越香品質形成的核心所在。一般來說,茶農從茶山上采摘鮮葉后,都會在家中制作成曬青毛茶,然后再出售給茶廠,茶廠再經過各種工藝的加工,制成生、熟普洱茶。

  傳統(tǒng)曬青毛茶的制作過程大致分為采摘鮮葉、凋萎(攤晾)、殺青、揉捻、日光干燥、分揀等環(huán)節(jié),其中相對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殺青,因為品質形成的最初是從殺青開始定性的。

  車智屏在這方面是絕對的專家,他說,所謂的殺青就是殺掉茶樹鮮葉中的青草味和其他不好聞的味道,要把鮮葉炒熟,不過說是炒,準確地說應該是用鍋中的熱氣將鮮葉蒸熟。

  殺青之前,需要將鮮葉進行凋萎(攤晾),這大約需要三至四個小時,時間的掌握要根據攤晾時候的天氣而定,攤晾的目的主要是使堅挺的鮮葉中的水分通過鮮葉背面的毛孔揮發(fā)出來,讓水分附著于鮮葉的表面,葉片表面的濕度高了以后,葉面自然就變軟了,更有利于殺青時的掌控。對此,車智屏還做了形象的比喻,這就好像炒菜,如果你要炒的菜葉很干,沒有水分,那么你炒制的時候菜肯定就很容易煳,道理都是一樣的。

  攤晾之后的殺青,需要兩個人協作完成,一個人炒,另一個看火候,或加火或退火,絕對馬虎不得。關于殺青時鐵鍋的溫度,車智屏說這是沒有標準的,基本上是以手能下去為宜,大約100度左右,因為鮮葉是帶著水分的,鮮葉與鐵鍋接觸后,鍋溫自然會降低一些,應該在70至80度之間,但這絕對沒有統(tǒng)一標準,有些書本上寫的他認為是很不科學的,包括殺青的時間,全是憑經驗,有人說要精確到幾分幾秒,都是不對的,制作曬青毛茶還是得“看茶做茶”。

  鮮葉投入鐵鍋后,翻、抖、攏是殺青時手部的基本動作,在鍋溫的作用下,鮮葉中的水分逐漸散發(fā),而且會在鍋壁上留下水蒸氣的痕跡,隨著翻炒,水氣很快揮發(fā)掉,茶體也變得越來越柔軟。整個過程大概在3—5分種結束,殺青完成后的鮮葉鮮活、無青草味、無焦味。

  接下來就要將茶青攤在竹篾上開始揉捻,手法上有正推、反推等等,這也是全憑手感和經驗的,同樣沒有統(tǒng)一標準。往返數次后,茶青條索逐漸緊結,不松散。

  緊接著進行日光干燥,整個干燥過程要在陽光較強的情況下完成,曬青大約3-5小時,選擇農戶自家屋頂或曬谷場等光照較強的地點,利用陽光的溫度使茶青中的水分減少。茶青經過3-5小時的晾曬后,保持還有一定水分時(12%-13%)就可收場了,此時的茶青摸起來略有彈性,不是很干、很脆。隨后就是放到屋內自然陰千,等待銷售了。在賣出之前,還要進行手工挑揀,去除雜葉和大黃片老葉,以求外觀整齊勻凈,賣個好價錢。

責編: ahao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