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工藝,石磨壓餅

  精制·稱重
 ?。▓D一:稱重)
 
  稱重
 
  由于茶菁干燥易斷碎,拿茶入筒稱重時,要輕拿輕放,用手抓茶,一把把放入筒中,每次量拿少些。順序置放,避免茶葉雜亂交錯。后放上內飛,內飛上面放少許茶菁。
 
  根據(jù)自己茶餅需要稱重(早期古董茶內飛均為手工糯米紙)標準七子餅357克。
  內飛
 
  內飛即壓在茶菁中的廠方或訂制者標記,可作為辨識依據(jù)。普洱茶所指的內飛,是指壓在型茶(餅,沱,磚)里的印刷紙片。由于是壓在型茶內,不象包裝紙或內票那樣可以換,因此有比較好的識別作用。這種識別方法在“號級茶”中已經(jīng)比較常見了。
 
  蒸壓
 ?。▓D二·蒸壓)
 
  蒸壓
 
  入筒稱重后,將蒸筒置于蒸汽孔,蒸軟茶菁。
 
  鍋內蒸汽用水需經(jīng)常更換,保持水質清澈,蒸汽無異味,以免影響到茶葉的香氣純正,切莫人為增加蒸汽香味導致茶葉吸納,破壞茶香的純正。蒸汽的大小與蒸軟時間掌控很重要,過短蒸軟茶菁,會導致茶葉發(fā)酵不勻以及松緊度不宜,餅形欠佳;過度蒸軟茶菁容易殺死茶菁活性,使茶菁發(fā)生黃變并使香氣損失較多,不宜于后期越陳越香的形成。
 
  蒸壓注意
 
  1、蒸茶菁時盡量以大火、猛火進行,蒸汽量要大,以促使茶菁盡快軟化,盡快把茶菁中的果膠蒸出。
 
  2、一般以蒸到茶菁柔軟、用手可以捏成團為佳。初期需要多試驗幾次,以掌握最佳的時間。
 
  3、在蒸的過程中,盡量不要打開蒸筒蓋。
 
  4、如果茶菁太干燥,在蒸茶的初期,可以適當用噴壺噴少許純凈水在茶上,以利于茶快速回軟。
 
  茶菁蒸好前一分鐘左右,把寫好字的內飛放到蒸筒中茶菁的最上面中間,內飛有字的一面向上,內飛上面放幾片茶菁以便壓茶時固定內飛。
 
  制餅
 ?。▓D三·制餅)
 
  茶菁蒸軟后,把蒸筒移動操作臺上,用布袋套住蒸筒,布袋縫口毛邊朝外,布袋底部拉平整,然后,雙手手掌虎口向下抱住蒸筒,快速翻轉蒸筒,將茶葉翻倒入布袋中。(翻轉蒸筒時,要快速、平穩(wěn)的一次完成,這樣內飛才不會被包裹在茶葉中)
 
  輕輕整口理袋,不可太大力抖動,使茶菁相互碰撞而使表面基質受損,將布袋整理成圓餅狀以利壓模時平坦,使餅型好看。茶菁入袋后,用手左手提住布袋口,把布袋提起,離開臺面,右手拔動布袋下部,順時針旋轉布袋,將布袋旋轉收緊茶菁。用一只手捏住布袋和茶菁接觸處,將茶放置到工作臺面上,另一只手掌攤開,適當、均勻用力按茶餅,邊按邊轉動,按壓一周,把茶菁整理成圓餅狀。按壓后,把茶餅中間的茶菁適當拔開少許,空出布袋結團后的位置。把多余的布袋順時針纏繞起來,布袋最后的部分,繞壓在結的下部。
 
  壓餅
 ?。▓D四·壓餅)
 
  傳統(tǒng)古法為石磨人工壓制,茶餅松緊適中,宜于茶菁呼吸和后期均勻陳化?,F(xiàn)代工藝為機器壓制。
 
  壓踩轉捻
 
  壓踩轉捻時,人站在石磨上,雙膝微曲,以同一個方向轉動,類似轉呼啦圈一樣。
 
  壓踩轉捻時雙腳只能以一個方向轉動,用力均勻平穩(wěn),不要讓石磨產(chǎn)生太大晃動,壓制的茶餅表面條索才清秀。
 
  壓踩轉捻后,把另一個石磨搬到原來壓著茶的石磨上,利用兩個石磨的重量,讓茶餅充分定型。壓15分鐘左右可以把茶餅取出。
 
  解袋取餅
  當茶餅從石模下取出后,放到木架上,靜置等待與空氣相對溫度相同時,才能打開布袋取出茶餅,否則餅形的完整度會失去。取餅的手法要輕巧,不可急,避免損壞餅面。
 
  自然晾干
  傳統(tǒng)古法為自然晾干?,F(xiàn)代工藝為烤房烘干。最要注意干燥不透,容易導致茶品發(fā)生霉變。
 
  包裝
  自然晾干的茶餅這時即可放上內票,用棉紙外包好。
 
  筍殼包裝
 
  七餅包扎成一筒所以叫七子餅,已有百年歷史。
  在印級茶時期之前大都使用竹線捆綁六道。
 
  而1967年以后有了紙包筒裝,也有改變竹線而用鐵線(綁三條)的。
 
  直到普洱茶被認同后,愛茶的業(yè)者就承傳傳統(tǒng)古法工藝,用上選筍殼和竹線捆綁,且竹筍透氣隔異味,有利于茶品后期存放。古董茶的藝術價值也在于此。

  往期閱讀: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