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好條索是如何形成的?

  很多時候,在看到一款普洱茶的介紹時,我們通常會看到這樣的字眼:條索緊結(jié)、條索勻整、條索肥壯、條索油潤、條型優(yōu)美、條索顯毫等等!這樣的字眼似乎在向我們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緊結(jié)、勻整、肥壯、油潤、(條型)優(yōu)美、顯毫的條索便是好條索!
 
  那是否如此呢?什么才是好的條索?好條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這里所說的條索只是普洱茶的曬青毛茶原料!條索即是干茶,干茶的外形與普洱茶自身的原料、工藝之間有著十分重要的聯(lián)系!普洱茶的條索外形上區(qū)分主要有三種:緊條、中拋條、拋棄條。
 
  條索形狀不一,主要原因來自曬青工藝中的殺青和揉捻,揉捻程度和力度不同所致,或殺青溫度和時間掌控不同所致。如今大部分炒茶師傅都會在炒制的過程中“做形”,讓條索外觀更好看。三種條索的不一,也導致了茶品內(nèi)質(zhì)特征的不同!
 
  緊條
 
  緊條,顧名思義就是條索緊實。嫩度較高者條索緊細,嫩度適中者條索緊直,嫩度差者條索粗壯結(jié)實。緊條茶在加工時揉捻充分,(炒茶工的力度和揉捻方法也很大關系)茶箐細胞破碎較重,葉綠素(茶汁)捻出多,曬干茶色澤較深,多為墨綠或深綠,內(nèi)質(zhì)滋味濃強,香氣揚,春茶清香悅,青草氣弱,湯色濃,為青綠或黃綠,色度明。從三項因子角度來說,有苦底,澀稍收斂,濃強鮮爽顯,香氣揚,三者和諧。缺點:干茶色澤會偏深,顯毫度稍差,溶解出湯過快。
  中拋條
 
  條索壯碩。揉捻適中,細胞破碎一般,干茶色澤青綠或黃綠,較顯毫,綠條白芽或黃條白芽,內(nèi)質(zhì)滋味濃,香氣顯,有青草氣,湯色欠濃,青綠,色度明、透亮。三項因子,有苦底,澀顯,鮮爽方面,清明,香氣悠,三者和諧尚可。缺點:略顯澀。中拋條茶是兼顧了外形與內(nèi)質(zhì)的選擇,內(nèi)外皆秀。一般普洱茶都以中泡條居多,適合壓制。
  拋條
 
  條索松拋。揉捻輕,細胞破碎少,茶色澤翠嫩,顯毫,內(nèi)質(zhì)滋味欠濃,香氣低,青草氣重,湯色淺,嫩綠或嫩黃綠,色度弱,透亮,賣相好。但這樣苦澀味相對重些,不適合壓坨?,F(xiàn)大樹茶的流行,給人假像:條索肥壯就是大樹茶,似乎拋條就是大樹茶,條細,芽小就是小樹茶,其實不盡然。
 
  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zhì)優(yōu);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zhì)劣。
  條索形成的不同原因
 
  同一山頭同一寨子不同人,由于揉捻程度、殺青程度的不一,也會形成中拋條、緊條、和拋條等不一樣的條索!因為品種、采摘習慣、工藝等因素,不少地方的大樹茶,條細芽小,比如景邁、那卡。而有些地方的小樹茶或臺地茶,葉大芽粗,條索肥碩。因此對于一個茶區(qū)的茶葉品種、制茶習慣、采摘方式、傳統(tǒng)工藝了解足夠的話,對條索的鑒定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當然從傳統(tǒng)的角度來說,緊條茶最佳,過去傳統(tǒng)曬青工藝,甚至在曬青過程中有‘理條復揉’的工藝,但有損耗;其實干茶是以緊條與中拋條為好,不建議做成拋條茶。拋條與緊條在存放變化問題上,緊條茶更容易變化,滋味也更豐富,出湯快;追求味為上的,緊條茶更好。拋條茶,外形粗曠,有型,出湯慢,也有人喜歡,滋味風格就與緊條茶不同。
  后續(xù)變化上,緊條茶,變化快,容易出花果香;拋條茶,變化慢些,滋味香型從青草味向花草型(原野香)轉(zhuǎn)化。普洱茶的條索‘緊結(jié)肥大’指的是:緊條型、泡開后葉片肥大的才是最好的雨前古樹茶!
  很多人選購普洱茶時,認為條索肥大、緊結(jié)勻整的一定是古樹茶,其實這是有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其實單靠干茶外觀很難鑒別,一般說來古樹的條索更粗大,顏色“瓦灰”(瓦灰:灰中泛黑,不是灰中泛白)。
責編: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