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曾亮《普洱茶賦》-閱讀筆記

  【《普洱茶賦》以及白話文翻譯】客夸余曰:君亦知普洱之茶乎?大川之原,孕此珍草。豈惟渴羌,老饕是寶。觸(chù)詟(zhé)飲之而思食,侏儒得之而消飽。若有頭羹骨飯,油蒸粽熬,托胎抹肉,奶房撲刀,飽吃大啜,赤舌如燒,臟神踧踖,五窮駭逃,綬帶捧腹,彭亨逍遙,飲此一勺,寬中瀝青。

  余笑而言:客辭誠老,罄吾腹之所有,恐不可與此遭。吾將定百甕之食,籍與三九為素交,公膳卻騖,朋酒捐羔,食蟹嫌躁,烹魚惡勞。豈五千卷之撐腹,乃山膚與溪毛。則有瓜號東陵,果名南燭,平仲苔菜,散人杞菊,淘文先生之槐,燒饞太守之竹,響風露于齒牙,窮青黃于水陸。主人淡泊,館蟲遷逐,安用是茶,澆我心曲?

  客曰:噫噫!子言則狂。是至人之練藏,豈下士之可望?子不能谷口剝棗,江頭種桑。辨抱樸之藥性,寫通明之術方。且騎曹問馬,郎官牧羊;監(jiān)河貸粟,有山乞糧;三升戀酒,五饋經(jīng)漿。雖倔強于人間,只塵容之皇皇。且夫仲子食鵝,魯公乞鹿,儀休嗜魚,曼倩割肉,此皆標獨行與精忠,建循聲與高躅,猶未能超膻腥而絕塵埃也,子安能逃乎人祿?

  主人聞言,恍若有亡。于是摒靈龜之卦,歌嘉魚之章,樹吾牙賅(gāi),寬吾肺腸。發(fā)繞炙而勿唾,手觸羹而不僵,無盤饤之悵望,無杯炙之慚惶。甘瞞暝于醉飽,混埃壒(ài)而相忘。

  客乃稱喜,能自求福,以二三百團去汝臘毒。主人乃上手稱謝,藏之篋櫝。

  有人向我炫耀說,您知道普洱茶嗎?就是那個產(chǎn)自云南高原瀾滄江流域的美茶呀。在貪吃嗜茶人的眼里,那可是必不可少的寶貝。喝了這個普洱茶,觸龍不用走幾里路才想吃飯,侏儒也不用擔心自己吃太多而消化不良。要是您吃大餐,稍微油膩帶腥的像頭羹骨飯呀,鱔魚呀,或者其他動物,好比托胎抹肉呀之類的,大快朵頤之后,會發(fā)現(xiàn)自己很容易上火。舌頭泛紅,內(nèi)臟異樣,肚子也不舒服,像得了病似的,神經(jīng)也開始緊張。這個時候,要是你能飲一杯普洱茶,保證你漲癥消失,渾身通泰,精神也好很多。

  我笑著對他說,老兄您嘴巴真是厲害,說得我都動心了??赡绬?您所說的這些癥狀,根本就不會發(fā)生在我身上,我?guī)缀醪粫ゴ篝~大肉。真要像您說的,我還得把三公九卿那些哥們都請來,叫他們不要吃公飯了,咱們擺個大宴席,宰羊喝酒,顧不上蟹的躁味,做魚的繁瑣了??墒俏业亩亲永镅b的卻是咱五千年的墨水呀,為詩文下酒的山珍海味,是懸崖上生長的石耳和水邊的野菜。您難道不知道,秦東陵侯紹平都在東陵種瓜,吃點染米飯,晏子呢,他主食苔菜,陸龜蒙也是把喝杞菊茶當作生活方式,文征明先生喝完茶,就去臨帖玩槐葉吟詩了,蘇東坡愛竹,你總不能用燒竹引誘他吧?所以說啊,喝茶這種事情,與吃其他一樣,飲風餐露,青黃有接,只是生活的一種方式。我比較淡泊,過著很素的生活,連家里的蟲子都逃跑了,你何必拿普洱茶來引誘我呢?

  他說,嘖嘖,您未免太輕狂了些。所謂道德修養(yǎng)到達最高境界的人能做的事,又豈能是普通人可以嘗試的?您不能像鄭子真那樣在谷口隱居不出仕,也做不到像王貢那樣對妻子都嚴加管教,陶淵明寫江頭種桑,是政治上的失意啊。得像葛洪分辨藥性、陶弘景通曉術方那樣,對自己重新定位。王徽之不知馬匹,卜式只懂放羊就是這個道理;當年莊子借糧不得,公孫有山卻借得到;王績求著要三升美酒,列子卻有爭著給他。所以說啊,人生在世,很多時候愿望的達成是由不得自己的,總要過得誠惶誠恐。仲子當年嫌棄兄長銅臭味,不吃他的不義之祿;顏真卿卻窮得給老婆治病的錢都沒有,只有寫信向朋友乞討藥材;公儀休愛吃魚,卻能擋住別人送魚的賄賂;還沒等到別人一起來分賞,東方朔就先把肉割回了家。我說的這些人,都是特立獨行有操守之士,際遇也不一樣,他們都建立了崇高的品行,發(fā)出了循良之聲,歷代被人敬仰,可是這些人都沒有獨特的品行放棄了這個充滿膻味腥味食物的塵世,您覺得您真能不食人祿?

  聽了這番話,我若有所失。去他的靈龜卜卦,讓我來謳歌章魚吧。檢查下牙齒舌頭嘴巴,整理下肚子腸子肺臟,準備大快朵頤去也。有了普洱茶啊,看到有頭發(fā)在肉上我不會再生氣,伸手舀湯的時候也不會那么猶豫,我端盤子的時候再也不為食物而惆悵,普洱茶在杯中也令我不再害怕炙熱。好吧,從此之后我就大吃大喝個醉飽,閉上眼睛,你們誰是誰我都不知道。

  來人看到我轉(zhuǎn)變,拍手成喜,又一個中普洱茶毒的人。有了普洱茶,您自求多幅吧,我給您準備了二三百片,醉飽后記得喝。我拉著他的手致謝,讓那些普洱茶藏在了箱子里。

  【作者梅曾亮簡介】

  梅曾亮(1786年-1856年),清桐城派代表人物,當時京師古文執(zhí)牛耳者。原名曾蔭,字伯言,又字葛君,江蘇上元(今南京)人,祖籍安徽宣城,曾祖時移籍江蘇。道光二年(1822)進士。梅曾亮祖輩為著名數(shù)學家梅文鼎,其父梅沖,飽學詩書,嘉慶五年(1800)中舉,母親侯芝親自改訂過彈詞《再生緣》。

  梅曾亮交游非常廣闊,不僅與桐城派中人劉開、吳敏樹、戴均衡、陳用光,姚椿等聲氣相通,與學識淵博的顧廣沂、鈕非石等討論學術,也與黃爵滋、林則徐、鄧廷禎、陶澎等一批頗有聲望的官員交往密切,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個人的清望,使得桐城派蔚然一時,并且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思想比較開明、具有用世之心的知識分子,彼此之間相互獎掖,關心時政,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當時士林風氣的主導傾向。

  梅曾亮18歲時拜姚鼐為師。道光十四年授戶部郎中官,道光二十九年去官回鄉(xiāng),在京師度過了近二十年的官宦生涯。他自稱:“曾亮居京師二十年,靜觀人事,于消息之理,稍有所悟,久無復進取之志,雖強名官,直一逆旅客耳。”

  辭官歸里后,梅曾亮在道光末年、咸豐初年主講揚州梅花書院。咸豐三年(1853),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攻占南京,梅曾亮輾轉(zhuǎn)避亂于王墅村,咸豐六年卒于清江,年71歲。

  曾國藩是梅曾亮的學生,他們交往頗多。他稱梅曾亮“長安掛眼無冠蓋,獨有文章未肯疏”,“我朝之文,得方而正,得姚而精,得先生而大”對梅曾亮澹泊處世、用心作文的心態(tài)非常尊重,對其文學總體風貌也有獨到的認識:“嘉道之間又一奇。碧海鰲去鯨掣候,春山花放水流時。兩般妙境知音寡,他日曹溪付與誰?”

  梅曾亮著有《柏枧山房文集》、《詩集》、《文續(xù)集》、《詩續(xù)集》、《駢體文》等,另編有《古文詞略》二十四卷。

  【述評】

  1、普洱茶在大清,是茶葉中很受追捧的品種。

  姜育發(fā)先生的《清代北京上流社會普洱茶海外史稿》,根據(jù)朝鮮王朝歷代使節(jié)出使中國期間所記述的見聞與觀感,以及記載他們與中國文人交往的紀行錄等,介紹有關普洱茶在清代北京上流社會的流行,為普洱茶在清代上流社會的流行做了很好的說明。

  “冬喝普洱,夏喝龍井”是清宮的習慣。在與老舍的交談喝茶習慣時,大清最后一個皇帝溥儀不無遺憾地緬懷皇家的歲月,“夏天喝一些龍井,冬天就喝茶膏”。大清時代的普洱茶膏,一直是罕見的禮品往來于皇親國戚、機要大臣以及外國使節(jié)之間。

  2007年,思茅市改名為普洱市,“百年普洱,回歸故里”的活動,讓許多人目睹了那些深藏在故宮中150多年的普洱茶真容。許多后人也是第一次領略了普洱茶的時間魅力,自此,普洱茶“越陳越香”有了直接和有力的證據(jù)。

  云南普洱茶的介紹,因為大部分與地方史志相關,一直缺乏足夠的文化支撐。在寫詩近四萬首的乾隆皇帝那里,幾句“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來足夸雀舌。點成一碗金筌露,品泉陸羽應慚拙”,只能說其有材料的價值。
[page]
  那么,作為大清桐城派代表人物的梅曾亮,他的《普洱茶賦》又如何?

  這篇賦以對答的形式,談到了普洱茶特有的消食去膩健胃等獨特功效,并追溯了歷史上有賢德、獨立特行的品行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有嗜好,落點到像梅曾亮這樣的名流,應該過一種普洱茶的生活方式。營銷專家也許會發(fā)現(xiàn),倘若一個人推銷自己的普洱茶,又能把文化以及華夏文化包裹如此完美,何愁普洱茶賣不出去?

  《普洱茶賦》以普洱茶為切入點,回顧了一個漫長的華夏風流人物簡史,寥寥幾筆的背后,是人的精神折射。作為文學作品來說,這也是缺點,用典過多,就過于陽春白雪,不利于傳播。

  把《普洱茶賦》與同一時期的阮?!镀斩栌洝?成文于1825年)對照閱讀,會有新的收獲。開篇點到大川高原出真草,又以“渴羌”輔以說明,強調(diào)其邊疆飲食意味,姚馥之清政,對于生活在變局中的梅曾亮來說,一樣意義非凡。

  這位京師古文執(zhí)牛耳者對普洱茶的推崇大約也可以找到北京城熱喝普洱茶的某些蛛絲馬跡。

  2、渴羌。晉王嘉《拾遺記》記載晉武帝時,有一名姚馥的羌族養(yǎng)馬人,98歲了,仍非常嗜酒,常憾“九河之水不足以漬曲蘗”,被人稱為“渴羌”。曲蘗,就是造酒用的東西,用來指代酒,徐渭有“放浪曲蘗,恣情山水”,“渴羌”,后來也用來稱嗜茶的人。

  3、姚馥雖是養(yǎng)馬人,卻對天下時局非常了解,常和人說一些帝王興衰之事。他認為每個人都是稟承天地精靈,要是不會喝酒,只算得上行尸走肉,淪為沒有思想意識的木偶。姚馥喜歡喝著泛著沉渣的濃烈劣酒,卻總對別人說自己渴望喝美酒。

  晉武帝看到姚馥的時候,覺得這個人不僅有學問,還長得風流倜儻,便提拔他做朝歌郡的郡守。姚馥開始不愿意,說他生在氏羌異域,遠離華夏文化,能到中原來客居,已經(jīng)是格外的榮幸??な馗刹粊?在行的是喂馬,也不要什么賞賜,只要點好酒。

  晉武帝告訴他,朝歌是商紂的故都,酒林肉池之地,到了那里,不用天天喊渴。姚馥去了朝歌,做了酒泉太守,后來成為一個實行善政的好官,老百姓為他立了“活人祠”。

  4、.老饕,就是極能飲食的人,是饕餮的簡稱。

  5、觸詟(zhé),就是觸龍,名篇《觸龍說太后》的主角,雄辯家。觸龍是戰(zhàn)國時趙國大臣。官左師。趙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權(quán),秦急攻趙。趙求救于齊。齊欲以太后所愛少子長安君為質(zhì),太后不肯,他進諫說服太后。

  6、觸龍與侏儒的故事,點出普洱茶有助消化之功效。

  7、頭羹。一種雜燴食品?!稏|京夢華錄》介紹說,“茶飯者,乃百味羹、頭羹……”“大凡食店,大者謂之分茶,則有頭羹、石髓羹……”。“油蒸粽熬”指的是鱔魚。(《酉陽雜俎》說韋琳(王臨)善于喜歡以鱔魚作為戲謔之語,自稱粽熬將軍、油蒸校尉……。托胎、奶房,吃食的一種。

  8、“赤舌如燒,臟神踧踖,五窮駭逃,綬帶捧腹,彭亨逍遙”指的是大魚大肉吃多了,容易上火,情緒不安,氣不順暢,漲得難受,來杯普洱茶,一切不安的癥狀就都消失了。

  9、遇到一個好的推銷員,引經(jīng)據(jù)典,妙語連珠,一番話聽下來,能不動心?尤其是南方到北方的人,飲食有著很大的差異,那種粗食的生活怎么能與明清以來的江南雅士生活相比?滿腹經(jīng)綸的梅曾亮如何接招?

  10、你說得那么好,得,改天擺一宴席,把那些權(quán)貴們都請來,公飯也沒啥好吃的,不如殺羊喝酒,蟹太躁,魚呢又太費時間。再搞點山珍,來點野菜,還有詩文下酒呢。

  11、東陵瓜指漢代邵平所種之瓜,味甜美。后人用東陵瓜泛指甜美之瓜,或比喻棄官歸隱的田園生活。

  12、宋代愛茶人宋梅堯臣也常用用這兩種植物。其《送王屋知縣孫秘丞》詩:“山膚有時得虞獵,不比彘肉烹連毛。”其《和韓五持國乞分道損山藥之什》詩:“不種東陵瓜,不利千畦韭。”

  13、晏子,名嬰,字平仲,山東高密人,春秋齊國名相,著有《晏子春秋》,傳說中的高壽之人。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把粗茶淡飯素食當家。陸羽的《茶經(jīng)》引《晏子春秋》:“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按照莊晚芳所說,苔菜與茗菜都是茶。不過,有版本引字出錯的嫌疑,此點需要求證。

  14、陸龜蒙,唐代文學家,蘇州人,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寫有許多著名的茶詩,其《杞菊賦》說自己常吃枸杞和菊花。換作今天,枸杞菊花茶是夏天消暑去火的佳品,當時的陸先生筆下可是獨特的隱居生活寫照。明代方孝孺《味菜軒記》說:“若杜子美於韮薤,陸龜蒙之於杞菊,蘇子瞻之於蘆菔、蔓菁,莫不遂稱之見於詠歌。”

  15、文先生,指文征明。其《幽居二絕句》云:“試茶初動蟹眼,臨帖更畫烏絲;啜罷冷淘槐葉,漸吟雙調(diào)拓詩。”蘇東坡有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又是兩位愛茶之人。

  16、《漢書》卷072《王貢兩龔鮑傳》談到的兩個故事:高隱名士鄭子真,名鄭樸,祖居褒谷。甘恬秉默,教人則勉以敬天、事人之道。雖名振京師,然隱居不仕。常垂釣于褒谷口,世號“谷口先生”。被數(shù)代詩人唱過贊歌,清人有詩贊曰:“漢代名流重子真,潔身卻聘隱垂倫,風高不讓嚴陵瀨,褒谷魚臺似富春”。

  王貢少時學問,居長安。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婦。東家聞而欲伐其樹,鄰里共止之,因固請吉令還婦。里中為之語曰:“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還。”其厲志如此。

責編: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