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上的茶文化博物館---十字街村

  地理位置:十字街自然村隸屬于易武鄉(xiāng)易武村委會,地處北緯21°51′—22°05′,東經101°21′—101°37′,距離村委會1公里,距離鄉(xiāng)政府1公里,國土面積2.76平方公里,海拔1345.00米,年平均氣溫17.50℃,年降水量185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
 
  村情概況:十字街村民小組有耕地1133.80畝,其中人均耕地7.00畝;有林地729.00畝;有農戶46戶,有鄉(xiāng)村人口171人。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26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茶葉為主。
 
  特色文化:易武十字街小組在1919年至1948年間曾是鎮(zhèn)越縣政府所在地。至今保存完好有白云洞革命遺址(易武起義前的會議地址)和王少和故居、“易武人民革命斗爭紀念碑”。同時還保留著清朝郵政局、海關、縣衙、公家大園、大天井和關帝廟、團包茶園革命遺址、明末清初古井、古木等遺產遺址,享譽中外的同慶號、福元昌號、車順號等茶莊也曾落戶于此,現(xiàn)尚存古茶莊、古民居十三間,總占地面積3742.4平方米。
 
  中國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館。在易武關帝廟基礎上建成的中國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館總建筑面積350.6平方米,收藏有《茶山執(zhí)照》、《斷案碑》、《瑞貢天朝》等實證文物364件,積淀著厚重濃郁的歷史茶文化。
 
  公家大園。村里古老的公家大園,是歷史上易武貢茶進京的起運點,每到貢茶進京,都會先在這里舉行隆重的儀式。
 
  《瑞貢天朝》。道光十八年(公元1839年)易武車順號莊主車順來、安樂號的李開基向朝廷進貢茶葉得到皇帝賞識,被賜予瑞貢天朝四字,由云南省布政使捷勇巴圖善制作授予該匾。李家的匾在火災中被毀,車家的匾幸存下來。
 
  同慶號。創(chuàng)始于乾隆元年(1736年)的同慶號,率先在易武設坊制茶,推行普洱茶六選六棄之精細作法,清朝乾隆年間,同慶號普洱茶就被官府定為貢茶,長期作為貢禮獻于皇家。
 
  漫撒茶山執(zhí)照。這塊碑文出自漫撒古廟,分為《執(zhí)照》、《狀榜》兩部分:《執(zhí)照》由車里宣慰使刀士宛于大清乾隆五十四年(1790年)頒發(fā);《狀榜》由易武土司于咸豐二年(1853年)四月頒發(fā)的明文告示。
 
  曼秀廟六方石桌。此石桌曾在曼秀廟里供奉香爐,桌子呈六面菱形,整個桌子的表面都曾用銀子打磨過,支撐桌面的棱柱體的六個面上刻畫有彩帶和琴、棋、書、畫、笛、葫蘆6幅圖案,從側面反映了茶葉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六大茶山的文化繁榮。
 
  茶馬古道。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為擴大六大茶山與內地的交流聯(lián)系,解決運送貢茶和商品茶的道路困難問題,普洱府、思茅廳、倚邦、易武土司署、各茶莊、官、申、士、庶,共同集資合力修建了從易武經麻黑、漫撒、倚邦、勐旺、思茅至普洱寬2米、長240余公里的青石板茶馬古道。如今,易武村十字街保留有青石板茶馬古道六段,總長680.8米,許多青石板都被踩得很光滑、留下了馬幫和祖先們深深的腳印。
 
  “七子餅”茶。古稱“七子圓”茶,是云南傳統(tǒng)普洱茶的標志性產品,它主要原產于云南西雙版納瀾滄江以東的古六大茶山易武(漫撒)、倚邦、攸樂、蠻磚、革登、莽枝和勐海古茶區(qū),早期以易武等古六大茶山為最多。易武村十字街至今還保留著“七子餅”普洱茶文化傳承技藝。
責編: 徐邦妮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