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市古茶樹資源分布概況

  
  圖為:普洱市景谷縣寬葉木蘭化石
 
  云南古茶資源分布在紅土高原海拔1200~2500m的滇南、滇西南邊沿,瀾滄江中下游及其水系支流流域,山脈為怒山、云嶺的無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脈,北回歸線橫穿南北,屬于低緯度高原地區(qū)。這些地區(qū)地質(zhì)古老,因受喜瑪拉雅山造山運(yùn)動的影響,地殼上升,地層皺折,構(gòu)成山脈縱橫,山高谷深的復(fù)雜地形地貌,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江河順勢成扇形分別向東、向東南、向南流去,海拔相差很大,最高點(diǎn)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點(diǎn)位于河口縣境內(nèi)的南溪河與元江匯合處,海拔僅76.4m,兩地直線距離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這些地區(qū)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印度洋、太平洋季風(fēng)的影響,氣候類型多樣,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冬無嚴(yán)寒,夏無酷暑,大部分地區(qū)無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干季和雨季卻很明顯,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寒、溫、熱三帶兼?zhèn)洌哂械湫偷?ldquo;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體氣候特征。古茶樹資源就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之中,布朗、佤、德昂、哈尼、彝、傣、拉祜、基諾等少數(shù)民族也聚居在這些地區(qū),他們?yōu)楣挪铇涞陌l(fā)現(xiàn)、馴化、栽培、加工飲用做出了貢獻(xiàn)。
 
  歷經(jīng)幾億年自然變遷的云南紅土高原,形成了獨(dú)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了種類齊全的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古茶樹品種資源,成為世界茶樹原生地和世界茶文化的發(fā)祥地,受到國人的重視和世界茶界的關(guān)注。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茶種植物47個種和4個變種中,云南就有35個種和3個變種,其中26個種為云南特有種。大葉種品種資源又稱種質(zhì)資源,遺傳資源的基因庫,是極其豐富的種質(zhì)資源,孕育了大批優(yōu)良茶樹品種。以云南大葉茶種茶葉生產(chǎn)加工普洱茶、綠茶、紅茶等古茶的普洱市瀾滄縣、景東縣、景谷縣、鎮(zhèn)沅縣、墨江縣、寧洱縣、孟連縣、西盟縣、思茅區(qū);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海縣、景洪市;臨滄市雙江縣、滄源縣、云縣、鳳慶縣;文山州西疇縣、廣南縣、馬關(guān)縣;紅河州綠春縣、建水縣、元陽縣、金平縣、屏邊縣;保山市昌寧縣;德宏州梁河縣、潞西市。以上區(qū)域的古茶樹資源共分布4個茶系23個茶種和2個變種。
 
  普洱市地處云南省西南部,瀾滄江中下游和李仙江流域及其支流縱橫全境,山脈屬怒山和云嶺無量山、哀牢山及其余脈。地跨北緯22°02′~24°50′,東徑99°09′~102°19′,境內(nèi)最低海拔317m,最高海拔3370m,為低緯度高海拔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布朗、佤、拉祜、哈尼、彝、傣等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境內(nèi)山巒起伏,層林疊嶂,亞熱帶闊葉雨林中,分布著最原始的野生古茶樹群落、過渡型古茶樹、栽培型古茶樹林,是世界茶樹發(fā)源地和茶葉原產(chǎn)地的中心地帶之一,也是普洱茶的故鄉(xiāng)。
  普洱市作為普洱茶的主要原產(chǎn)地之一,茶樹品種資源豐富,全市各縣(區(qū))古茶樹資源分布廣,面積大,一是原始野生古茶樹和古茶樹群落;二是過渡型古茶樹;三是栽培型古茶樹、古茶林、古茶園。這些古茶樹生長在高海拔原始森林中,生態(tài)環(huán)境未曾受到破壞。據(jù)普洱市2007年衛(wèi)星定位普查結(jié)果,古茶園和古茶樹群落面積達(dá)100多萬畝。
 
  一、栽培型古茶林(園)分布
 
 ?。ㄒ唬憸婵h栽培型古茶樹資源
 
  1.景邁村栽培型古茶園
 
  瀾滄縣惠民鄉(xiāng)景邁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園面積一萬畝,樹齡1300年左右,樹型為喬木,樹體高大,樹姿開展和直立,分枝較密,長勢中等。古茶樹生長在村、寨周圍森林中,生態(tài)環(huán)境保持較好。景邁古茶樹葉長橢圓形,葉平均長15cm,寬6cm左右,葉色深綠,葉面微隆,葉身稍內(nèi)折,葉緣平,葉質(zhì)軟,葉姿上斜,葉脈11~14對,芽葉色澤綠茸毛多;花冠直徑平均3.7cm左右,花瓣6~9片,花色白帶綠,柱頭3~4裂,子房有毛,果皮薄。種籽性狀:圓形或扁圓形,果徑平均直徑1.7cm×1.5cm。景邁古茶的鮮葉適宜制普洱茶、綠茶、紅茶。特別是生產(chǎn)加工的傳統(tǒng)普洱茶,湯色金黃明亮、香氣馥郁,滋味醇厚,甘甜回味持久。
 
  2.芒景村栽培型古茶園
 
  瀾滄縣惠民鄉(xiāng)芒景村,海拔1500m,栽培型古茶樹樹高4.20m,基部干徑0.48m,最低分枝1.70m,樹幅5.20m。古茶園在芒景村周圍原始森林中,生態(tài)環(huán)境好,適宜制普洱茶、綠茶、紅茶。
 
  景邁、芒景兩村千年萬畝栽培型古茶園分布在景邁大寨、芒景大寨、勐本、芒埂、芒洪、老酒房、糯干、邦改、弄蚌、南座等村寨。
 
  3.邦奈村栽培型古茶樹
 
  瀾滄縣富邦鄉(xiāng)邦奈村,海拔1780m,古茶樹高5.80m,基部干徑0.57m,低分枝1.68m,樹幅5.20m。古茶樹栽培排列成1字型,每株間隔2m,樹型展開成棚,適宜制普洱茶、綠茶。
 
 ?。ǘ幎h栽培型古茶樹資源
 
  寧洱縣栽培型古茶資源主要分布在鳳陽、磨黑、德安、黎明、勐先等5個鄉(xiāng)(鎮(zhèn))的12個村寨,北緯22°40′~23°40′,東徑100°00′~101°48′,海拔1000~2800m之間。據(jù)普查寧洱縣古茶樹(園)面積5萬余畝,樹齡在百年以上的較多,基部周長在30cm以上的成片成林,與其他闊葉林生長在一起,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優(yōu)越。其中古茶樹基部周長100cm以上的有20株,基部周長200cm以上的6株。最大的一株基部周長有315cm,樹齡為800年。寧洱縣是世界普洱茶原產(chǎn)地之一,種茶、制茶、飲茶歷史悠久。
 
  1.困鹿山栽培型古茶園
 
  寧洱縣寬宏村困鹿山栽培型古茶樹,海拔1900m,有古茶樹370多株。其中1號古茶樹為喬木型,樹高9.8m,樹幅5.9m×5.2m,基部干徑0.58m,最低分枝0.2m,樹姿半開張,分枝密,嫩枝及芽體多毛,葉長9.8~11.1cm,葉寬4.2cm×4.7cm,葉形呈橢圓形,葉色綠色,葉面隆起,有光澤,葉尖漸尖,葉基楔形,葉齒淺,密、銳,側(cè)脈9~11對,萼片5枚,無毛,花冠直徑3.7~4.9cm,花瓣白帶綠,質(zhì)薄,柱頭3~4裂,子房有茸毛;果皮較薄,種子直徑1.2cm×1.4cm,種皮較光滑。所觀測的2號、3號古茶樹形態(tài)特征基本同1號古茶樹。根據(jù)這些形態(tài)特征,該茶樹在分類學(xué)上屬普洱茶種,云南大葉種栽培型茶樹,樹齡400年左右。適制綠茶、普洱茶品質(zhì)最佳。
 
  2.西薩、謙崗古茶園
 
  寧洱縣鳳陽鄉(xiāng)西薩、謙崗栽培型古茶園,光緒二十八年(1902)栽培,面積約100畝,適宜制普洱茶。
 
  3.清真寺院古茶樹
 
  寧洱縣城中清真寺院內(nèi)有栽培型古茶樹1株,樹高10m,胸徑38cm,樹齡400年左右。
 
  4.小新寨古茶樹
 
  寧洱縣新平辦事處小新寨有栽培型古茶樹1株,樹高8m,基部周長84cm,一級分枝98cm,分出5杈,最大基部直徑41cm,最小29cm,二級分枝10杈,樹齡待考察。古茶樹性狀特征為:葉長橢圓形,葉色墨綠,葉頭急尖或漸尖,葉面較隆起,側(cè)脈9~12對,鋸齒42對,光澤性亮,葉緣呈波浪形,葉質(zhì)軟,平均葉長14.9cm,寬6.4cm,平均葉柄長0.3cm,葉柄綠色,葉背、葉脈絨毛滿披且密集?;ㄝ?枚,新生枝節(jié)間1.2cm×2.0cm,花芽較多,芽黃綠色,每個芽上有包著花芽的鱗片,新生枝絨毛密布。樹姿開張,分枝較密,樹齡500年左右,適宜制綠茶、普洱茶。
 
  5.德安大黑山古茶樹
 
  寧洱縣德安鄉(xiāng)大黑山栽培型古茶樹,樹高5~12m左右,基部周長40~80cm,8株古茶樹,其中有6株排成1字行,另兩株生長在田埂上,生長正常,分枝密,樹齡300年以上。在周圍有人家住過的舊遺址、遺跡。
 
  6.新寨古茶園
 
  寧洱縣磨黑新寨栽培型古茶園,面積約150畝,樹齡在百年以上。
 
 ?。ㄈ┚肮瓤h栽培型古茶樹資源
 
  1.田壩鄉(xiāng)古茶樹
 
  景谷縣田壩鄉(xiāng)海拔1150m,有栽培型古茶樹,樹高5.7m,基部干徑0.55cm,最低分枝0.45m,樹幅4.98m,樹型喬木型,樹姿直立,適宜制普洱茶、綠茶。
 
  2.文山栽培型古茶樹
 
  景谷縣文山村苦竹山栽培型古茶樹,海拔1800m,古茶樹樹高9.9m,基部干徑0.45m,最低分枝4.50m,樹幅8.30m,適宜制普洱茶、綠茶。
 
  3.秧塔栽培型大白茶古茶樹
 
  景谷縣民樂鎮(zhèn)大村秧塔茶房地栽培型古茶樹,海拔1740m,古茶樹樹高6.1m,樹幅4.6m×4.8m,基部干圍144cm,屬小喬木型,樹姿半開張,長勢強(qiáng),最低分枝1m,分枝密度中,嫩枝有毛,芽葉綠白色,茸毛多,適宜制綠茶。
 
  (四)墨江縣栽培型古茶樹資源
 
  1.景星鄉(xiāng)栽培型古茶樹
 
  墨江縣景星鄉(xiāng)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樹樹高3.86m,基部干徑0.32m,最低分枝0.52m,樹幅2.75m,樹型喬木,樹姿開張型,適宜制綠茶。
 
  2.界牌古茶樹
 
  墨江縣界牌海拔1270m,栽培型古茶樹,樹高3.30m,基部干徑0.42m,最低分枝1.00m,樹幅5.20m,樹型喬木,樹姿開張型,適宜制綠茶。
 
  (五)孟連縣栽培型古茶樹資源
 
  糯東古茶樹
 
  孟連縣糯東村海拔1600m,古茶樹樹高8.06m,基部干徑0.36m,最低分枝1.50m,樹幅7.00m,適宜制綠茶、普洱茶。
 
 ?。┚皷|縣栽培型古茶樹資源
 
  1.花山鄉(xiāng)古茶樹
 
  景東縣花山鄉(xiāng)海拔1720m,古茶樹基部干徑100cm,樹高960cm,最低分枝80cm,樹幅820cm,樹型高大喬木,樹姿直立,適宜制綠茶。
 
  2.和平村古茶樹
 
  景東縣景福鄉(xiāng)和平村,海拔1960m,栽培型古茶樹,樹高7.65m,胸圍1.81m,樹幅1.65m×2.56m,一級分枝92cm,二級分杈9枝,其中分別為92、90、76、71、70、50、50、40cm,樹型高大喬木,樹姿直立,分枝較稀,樹齡千年左右。葉橢圓形,葉色綠,葉頭急尖漸頭,葉面隆,光澤,葉質(zhì)軟,制綠茶品質(zhì)最佳。
 
  (七)鎮(zhèn)沅縣栽培型古茶樹資源
 
  1.振太鄉(xiāng)古茶樹
 
  鎮(zhèn)沅縣振太鄉(xiāng)山街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樹,樹高7.8m,胸圍干徑42.7cm,樹型高大喬木,樹姿直立,適宜制綠茶、普洱茶。
 
  2.河頭古茶樹
 
  鎮(zhèn)沅縣河頭村海拔2100m,栽培型古茶樹,樹高9.6m,基部干徑0.8m,最低分枝0.9m,樹幅6.7m,樹型高大喬木,樹姿直立,適宜制綠茶、普洱茶。
 
  3.馬鄧村古茶樹
 
  鎮(zhèn)沅縣馬鄧村海拔1760m,栽培型古茶樹樹高7.5m,樹幅6.1m×6.0m,小喬木型,樹姿開張,長勢正常,分枝密,芽葉紫綠色,茸毛多,適宜制綠茶、紅茶、普洱茶。
 
  4.砍盆箐古茶樹
 
  鎮(zhèn)沅縣勐大鎮(zhèn)砍盆箐,海拔1910m,栽培型古茶樹有10多畝;小喬木型,樹姿半開張,長勢弱,嫩枝有毛,芽葉黃綠色,茸毛多,適宜制普洱茶、綠茶。
 
  5.海棠古茶樹
 
  鎮(zhèn)沅縣田壩鄉(xiāng)海棠栽培型古茶樹,有106棵,平均樹高5m左右,最大樹基干徑27cm,樹姿開張型,適宜制普洱茶、綠茶。
 
  6.羅家村栽培型古茶樹
 
  鎮(zhèn)沅縣羅家村,海拔1857m,栽培型古茶林大都種植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面積較大,樹高3~5m,大部份已修剪、矮化;樹型喬木,樹姿開張、直立,分枝較低,適宜制綠茶、普洱茶。
 
  二、過渡型古茶樹資源分布
 
  瀾滄縣邦崴古茶樹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唯一古老的過渡型大茶樹,它不僅是國家的珍稀植物和國寶,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cái)富,屬國家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這棵過渡型古茶樹位于瀾滄縣富東鄉(xiāng)邦崴村新寨腳園地里,海拔1990m,樹高11.8m,基部干徑1.14m,樹幅8.2m×9.0m,最低分枝0.70m,一級分枝3個,二級分枝13個,樹型喬木型,樹姿直立,樹齡千年以上。
 
  茶樹葉片平均長13.3cm,寬5.3cm,葉形呈橢圓,葉尖漸尖,葉面微隆,有光澤,葉緣微波,葉身平或稍內(nèi)折,葉質(zhì)厚軟,葉齒細(xì)淺,葉脈7-12對,葉背、主脈、葉柄多毛;鱗片、芽葉、嫩稍多毛,芽葉黃綠色,節(jié)間長3.7cm;花冠較大,平均花冠4.6cm×4.3cm,花瓣10(9~12)枚,花瓣有微毛,花瓣平均2.3cm×1.5cm,雄蕊高于雌蕊,花絲平均173枚,柱頭多,為4~5裂,花柱平均長1.34cm子房多毛,萼葉5個,平均4.3cm×4.3cm,綠色,外無毛,邊緣有睫毛,內(nèi)有毛,花梗長平均1.34cm,苞痕2~3個;果徑平均2.8~2.5cm,果形扁圓或腎形,果皮綠色有微毛,外種皮上除有胚痕外,還有一下陷的圓痕。
 
  邦崴過渡型大茶樹抗逆性強(qiáng),發(fā)現(xiàn)少量斑毒蛾和茶籽象甲。
 
  適制紅、綠茶,品質(zhì)良好,滋味鮮濃。
 
  邦崴大茶樹既有野生大茶樹的花果種子形態(tài)特征,又具有栽培型茶樹芽葉,枝稍的特點(diǎn)是野生型與栽培型間的過渡類型古茶樹。
 
  三、野生型古茶樹、古茶樹群落分布
 
  1.千家寨1號野生型古茶樹
 
  千家寨1號野生型古茶樹位于鎮(zhèn)沅縣九甲鄉(xiāng)和平村千家寨上壩平邊坡腳,海拔2450m,樹高25.6m,樹幅22m×20m,最低分枝3.6m,第二分枝7.3m,基部干徑1.2m,胸徑0.86m,樹型喬木,樹姿直立,分枝較稀,樹齡2700年。主要形態(tài)特征:葉片平均長寬14.0cm×5.8cm,橢圓形,葉尖漸尖,葉面平,葉色深綠有光澤,葉緣和葉身平,葉厚,革質(zhì),葉脈9~11對,葉背、主脈、葉柄均無毛,葉柄微紫色,鱗片有少量茸毛,嫩枝無毛;花冠大,平均直徑5.7cm×5.6cm,花瓣白,14(12~15)枚,無毛,柱頭5裂,裂位1/2~1/3,花柱中下部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大小為0.5~0.7cm,綠色,外有中毛,花梗無毛,長1.1cm。
 
  2.千家寨2號野生古茶樹
 
  千家寨2號野生古茶樹位于小吊水頭峽谷中,海拔2280m,野生古茶樹,樹高19.5m,樹幅16.5m×18m,最低分枝高8m,基部干徑1.02m,胸徑0.86m,樹型喬木,樹姿直立,分枝稀,樹齡2500年。主要形態(tài)特征:葉片平均大小12.8cm×5.9cm,橢圓形,葉尖漸尖,葉面微隆,葉色深綠,有光澤,葉緣鋸齒線,葉身平,葉革質(zhì),葉脈9~10對,葉背、主脈、葉柄均無毛,花冠大,平均直徑6.5cm×6.6cm,花瓣白色,11(11~12)枚,無毛,柱頭4裂,裂位1.5cm,花柱中下有少毛,子房茸毛特多,萼片5枚,綠色,中毛,大小0.5cm×0.5cm,花柱長1厘米;果實(shí)僅采到一個,皮厚,柄短,果徑1.7厘米,僅一個心。
 
  千家寨1號2號野生古茶樹的樹型、葉片及繁殖器官等植物學(xué)形態(tài)特征相同,為同一類型,屬較原始的野生型茶樹,為厚軸茶系,不能利用。千家寨野生古茶樹,古茶樹群落,由8處野生茶樹群落組成,約4200畝。
 
  3.雅鹿野生古茶樹
 
  寧洱縣勐先鄉(xiāng)雅鹿古茶樹群落,生長在海拔2200m,面積100畝,其中1號古茶樹樹高8m,基圍215cm,直徑68.5cm,樹幅9m×10m,樹姿直立,其間長直徑30~60cm,2號茶樹,樹高13.5m,基部周長170cm,直徑40cm。還有茶山箐大茶樹群落,位于雅鹿茶山箐附近,有百年前瑤族居住的遺址,較大的有8株古茶樹,古茶樹群落面積約1萬畝。
 
  4.爛壩箐野生古茶樹
 
  寧洱縣勐先鄉(xiāng)板山爛壩箐1號古茶樹,樹高15m,基部周長135cm,胸圍115cm,樹體上滿披青苔,爬樹龍等寄生植物,長勢旺盛,一級分枝高2.3m,分出2枝,徑圍15cm、50cm,二級分枝4枝,該樹生長在南向北70°斜坡上,無病蟲害癥狀。
 
  2號古茶樹,樹高18m,基部周長155cm,樹姿直立,一級分枝高10m,分兩枝,生長在30°斜坡上,長勢良好。
 
  3號古茶樹,樹高10m,樹姿披張型,樹幅較大,基部周長250cm,生長在箐邊45°斜坡上,一級分枝擦地皮分出8杈,最粗周長158cm,最細(xì)8cm。
 
  茶樹葉橢圓形,葉色綠色,葉尖漸尖,葉緣微波浪形,光澤性強(qiáng),葉面微隆,鋸齒29~35對,葉脈10對,葉質(zhì)柔軟,平均葉寬13.8~5.4cm,葉柄平均長為0.6cm,綠色,主脈突出,葉柄、葉背均無毛或少毛。
 
  5.干壩子古茶樹
 
  寧洱縣梅子村干壩子大山茶樹群落,位于海拔2200m,干壩子原始森林中茶樹群落,其間茶樹與闊葉林混生,面積約5000畝。其中一株樹高6m,基部周長50cm,樹齡千年左右。
責(zé)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