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處處有,品茶成時尚

  植茶、制茶、飲茶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梁實秋先生說:“茶是我們中國人的飲料……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輒問訊‘喝茶未?’茶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須品”。而今,茶館處處有,品茶成時尚。茶不因時尚而老去,時尚倒使飲茶、看茶、品茶更加盛行起來。

  飲茶,有清涼止渴,清熱解毒,消食化郁之功效。記得少時跟隨父輩到農(nóng)田中勞作,烈日當空,地如火烤,酷熱難耐,揮汗如雨,父親見此總要吆喝一聲:“伢子,到樹蔭下乘乘涼,喝碗茶去”。我立即奔向樹蔭處端起茶筒或茶壺“牛飲”起來,茶水灌進咽喉,滴落到脖子上,有一種清涼透骨,酣暢之極的痛快。有一次由于飲食過量,我不斷地嗝嗖嗖,娘說:“泡杯濃茶喝喝,消消食”。后來看到藥店里確有消食的“午時茶”賣。人在長途跋涉時,偶遇茶亭,便拐進去歇歇腳,喝杯茶,消渴解乏,定會生出一種腳底生風的感覺。尤其是山道路口上的小茶棚,用沸騰的山泉水,沖泡清香的云霧茶,喝幾杯再趕路,那將別有一番情趣,怪不得有人做了一副茶聯(lián):“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無煩惱;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茶是以柔克剛的水,鄉(xiāng)俗之人,心中結(jié)下塊壘,無錢買酒澆愁,經(jīng)常以茶當酒,狂喝一氣,將一肚子的怒氣徐徐咽了下去。所以梅堯臣在《南有佳茗賦》中寫道:“士農(nóng)工商日飲不厭,富貴貧賤不啜而不寧”。據(jù)傳元明時期,中國的茶葉就傳入歐洲,至18世紀,飲茶開始在歐美,尤其在英國普及開來,喝午茶竟成了英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英國人喝茶,還很講究調(diào)配技術(shù),一種新茶必須經(jīng)過五、六次試飲才能正式上市,所以英國人把飲茶稱之為“喝的藝術(shù)”。

  看茶,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將飲茶作為迎客訪友的一種禮儀而逐漸形成的一種口語。有客來訪落座,主人喊一聲“看茶”。丫環(huán)小姐應(yīng)聲手托茶盤,徐步而至,擺杯把盞,斟上一杯香茶,主客便在杯聲與壺蓋的細碎中盡寒喧之樂,此為一看。酒館茶樓,有高官顯貴應(yīng)約而來喝早茶,他們坐進豪華包廂,喊一聲“看茶”,服務(wù)小姐即甜甜地應(yīng)一聲“是”,便有茶壺、杯盞和葷素茶點擺上桌面,茶客們或爽聲大氣地交談,或交頭接耳地私語,或談?wù)?、商?wù),也談另外的一些事情,此為二看。一些衣食無愁的紅男綠女,勾肩搭背,相擁坐進茶室,喊一聲“看茶”,纖纖玉指,手托杯盞,倒一杯香茶,啜一口香茗,或嘻笑作樂、或眉目傳情,悠哉樂哉,此為三看。這幾看,有虛偽、有陰險、有狡詐、有淫蕩、有陷阱、不看也罷。唯有一看,果真有許多歡愉竟在其中,經(jīng)年茶客鐘情茶道,他們把淡茶叫“清”,濃茶謂“釅”,對茶的色、香、味、形都非常講究,買來一掬新茶,放在透明的玻璃杯中,用沸水沖泡,只見茶葉上下翻動,尖朝上,枝朝下,毛毫竟相顯露,慢慢舒展開來,漸漸沉入杯底,于是泡出了一杯綠水,喚來了一壺春色。這時候如果有品茶師在場,他們定會搖頭晃腦地品評說:此茶挺直略扁,潤綠顯毫,香高味醇,湯清色碧,此乃好茶也!這才是真正的看茶。

  品茶,是一種高雅的享受。那些會喝茶的人,對“喝茶”或“飲茶”二字是不屑啟齒的,他們叫“品茗”。品茶或在美景如畫的西湖“藕香居”,或在古色古香彈奏著古典或西洋音樂的茶樓里,或在鄉(xiāng)間“阿慶嫂”的小茶館里,或是大路朝天,各走各邊的小茶棚里。那里有鄉(xiāng)間遺老、有文人雅士、有親朋密友,他們“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談”,茶客們啜一口香茗,頓感清香入內(nèi),通體松酥,疲勞煩燥被稀釋得淋漓盡致,令其久久不忍停杯罷盞。他們邊飲茶邊聊天,或者邊飲茶,邊津津有味地聽著吹拉彈唱,聊到投機處,聽到興趣時,被一種溫馨愜意的氛圍柔柔地輕擁著,久久不舍離去。還有一種品法,一個人獨坐書房或在向陽的窗子下,面前放一杯熱茶,手捧一本愛讀的書,看一會兒書,想一會兒事,或呆呆地看著茶葉在水中緩緩地舒展,輕輕呷上一口,留在口中回味,感受那或濃或淡的苦、或有或無的香,書韻茶香交融,人生百味皆嘗,時間仿佛凝固在這一刻,一切哀樂悲歡、陰晴圓缺都消失殆盡,留下來的是心如止水,寧靜而致遠,人稱這是“泡一杯淺綠,泡一杯散淡,泡一杯悠閑”,它把品茗之人帶入了一個雋永寧靜的至高境界,是高雅享受的充分展示和體現(xiàn)。古往今來有許多名人雅士都與茶葉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許多軼聞趣事,成為茶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責編: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