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深入“不毛”析(下)

  諸葛亮深入“不毛”析(下)

  繼續(xù):諸葛亮深入“不毛”析(上)
  四、永恒的愛——云南民族文化的精粹

  從建興三年(公元226年)諸葛亮帶兵南征至今,歷史已逝去了1770多年,其間云南已發(fā)生過許多的興衰成敗之變故,但無論唐宗、宋祖、紅武、清宗都比不上諸葛亮在云南人民心中之崇敬。云南各族早已將與他有關(guān)的各種典故著入云南民族文明史。還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學者樊綽的《蠻書》中就有這樣三則記載:

  1“石城川味縣故地也,貞觀中為郎州,開元初改為南寧州,州城即諸葛亮戰(zhàn)處故地也,城中有諸葛亮所撰文立二碑,背上篆文曰“此碑如倒蠻為漢奴。”

  2“永昌城古哀牢地在玷蒼山西六日程西北去廣蕩城六十日程,廣蕩城接土蕃界隔候雪山西邊大洞川亦有諸葛武侯城,城中神廟土俗咸共敬畏禱祝不闕,蠻夷騎馬遙望廟,即下馬趨走……”

  3瀾滄江南流入海,龍尾城西第七驛有橋即永昌也,兩崖高險,水迅激,橫亙大竹索為梁,上布簀簀上,實板仍通以竹屋,蓋橋其穿索石孔,孔明所鑿也。昔諸葛征永昌于此筑城,今江西山上有廢城遺址及古石碑猶存,亦有神祠廟存焉”。

  成書于1850年的《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記載如下:

 ?。豹?ldquo;舊云南志在城東北(指普洱府城)斑鳩坡下,諸葛武侯擒孟獲直抵莽緬,往來以過駐軍于此,址尚存有武侯祠,深溝高壘,遺址存,相傳每值邊警夜半輒有鈸聲如雷震山鳴,土人謂之陰鈸。”

  2“在莽芝山半石洞中,有銅鑼一匡,郭剝蝕,夷人每于春耕時,取鑼祭之,畢,仍置故處,秋時再祭,則年各豐登,或不誠歲即欠收。相傳武侯所遺。迄今奉為神物。”

 ?。唱?ldquo;六茶山遺器在城(指普洱城)南境,舊傳武侯遍歷六茶山,留銅鑼于攸樂,置芒于莽芝,埋鐵磚于蠻磚,遺木梆于倚邦,埋馬鐙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其名。以莽芝茶王樹,較五山茶樹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

 ?。椽?ldquo;孔明塔有二,一在九龍山西南接莽芝,屬孟艮(緬景棟)界,高十丈許。相傳為孔明所建,有塔倒則歸流之識,雍正六年,其塔斜向東北,識者謂東北為神京所在,歸流當驗,七年逆夷平,果改設(shè)流官;一在九龍江南六里許,高十丈余,相傳武侯所建。旁有樹一株,名萬年青,玲瓏環(huán)抱,最奇異,塔后武侯立營處。”

 ?。氮?ldquo;祭風臺在城南六茶山中,登其上,可俯視諸山,相傳武侯于此祭風,又呼為孔明山。”

 ?。丢痹凇兜拦馄斩尽分杏涊d有詩文兩首:

  孔明古城

  當年丞相賦南征,知否旌旗此處行,

  剩有蕪城連古道,至今遺愛說先生。

  諸葛故壘

  伏波留銅拄,丞相有遺營,

  夜半警風雨,猶疑萬馬聲。

  《新纂云南通志釋道傳》載:“漢孟優(yōu),蒙化人,居巍寶山,土帥孟獲兄也。素懷道念,來往瀾滄、瀘水間,得異人長生久視方藥諸書,隋處濟人。后主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軍中誤飲啞泉,輒平足四禁不語,或謂優(yōu)有良藥,使之往求之,優(yōu)進仙草立驗,亮驚異之,與語人:天運會深有契。后入峨眉山,不知所終,其子孫元時賜孟氏。”(此文出自《云南史志》1998年第六期55頁王麗珠撰文:“道教在巍寶山”)。

 ?。保梗矗衬辏苍拢玻比?,英軍隊占踞我國爐房,斑洪等領(lǐng)土,斑老王奮起抵抗,組織佤族武裝,剽牛盟誓,效忠阿祖阿公——佤族人民對祖先及諸葛亮的尊稱,東漢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至阿佤山,并在孔明山上扎營,傳授佤族人民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和生活方式,為感戴諸葛武侯,佤族人民尊稱他為“阿公”,自稱“阿公子孫”。(此文出自《云南文史》叢刊1998年第二期38、39頁。)

 ?。保梗梗茨臧娴摹毒皷|縣志》載:“據(jù)傳三國時,孔明帶兵南征順寧(今鳳慶縣),路過此山(無量山),誤入重巒疊嶂之間,但見云團繚繞,大霧彌漫,千軍徘徊于蠶叢烏道間,輾轉(zhuǎn)難出。眼看軍糧耗盡,饑腸轆轆,只好采野果充饑,可山越高,野果越少,正當大家犯愁之際,一個軍卒喜出望外地發(fā)現(xiàn)山崖上生長著一叢叢紅綠相間的灌木林,林間搖曳著一串串雞眼大小的果實,味道酸甜可口。正是這種野果救了孔明的饑餓之軍,后人把這種樹稱為“救軍糧”,所以無量山亦是‘無糧山’的諧音。”

  《思茅文史通訊》第十三期老干部何宏志的一篇文章:“思茅茶祖會起始那一年我不清楚,兒時曾隨父親去參加過數(shù)次,其規(guī)模比不上‘上九會’……他們集會于川主廟的前后兩殿,前殿供奉劉(備)關(guān)(羽)張(飛)塑像,后殿專貢諸葛孔明塑像。時間三至五天不等,每日早晚由會長提調(diào)帶領(lǐng)與會人員排列向孔明塑像頂禮膜拜……,茶祖其人究竟是否孔明不得其詳,僅從父輩傳聞中有說……。七擒七縱孟獲,安定后方,為幫助各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生產(chǎn),改善生活,防瘴氣,要入云南官兵教其種茶,飲茶,廣植茶園。各民族為感恩孔明,每年清明前后新茶上市都集會祭祀孔明,并俸為茶祖貢奉于村寨及家庭之中。”

  千百年來,人們曾幾經(jīng)努力試圖解開“不毛”所指之謎。上述引文是最好之例證,但終因找不到史跡上的準確記載而以相傳,據(jù)傳等語置之。16年前,筆者曾在《公園構(gòu)思試談》一文中提出,發(fā)生在思茅、西雙版納之此種諸葛傳說是一種歷史文化現(xiàn)象,有進行深入探索之必要。本文便是筆者拜讀《三國志》和有關(guān)典籍的初步發(fā)現(xiàn)。

  無論史學家對此事作何定論,諸葛亮在思茅、版納的傳奇歷史地位早已定格。梁山伯與祝英臺、天仙配、白娘子、寶蓮燈等祖國的優(yōu)美古典神話傳說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性,而孔明的傳說則具有歷史性、民族性,是幾百年來云南邊疆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人們?yōu)槭裁茨苋绱俗杂X自愿的鐘愛諸葛亮呢?是因為邊疆各民族從長期經(jīng)歷中形成了一種共識,只有民族之間相依相靠,和睦相處,在一個統(tǒng)一的大家庭里,才能過上和平安寧的太平日子。諸葛亮在云南所作所為,在滇人中播下各民族團結(jié)友愛,相依相靠,共同發(fā)展的千年情愛之種。毛澤東同志說過:“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人們愛諸葛亮之心聲,其本質(zhì)也就是愛民族平等、民族團結(jié)、民族統(tǒng)一、民族進步。

  “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的鄧小平理論之所以深得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擁護,正因他準確地反映了當代世界人民的心聲。黨的十五大為我們制定了跨世紀發(fā)展的宏偉目標。省委提出建設(shè)民族文化旅游大省的戰(zhàn)略方向。思茅市委提出建設(shè)生態(tài)旅游城市的任務(wù)。以諸葛亮深入不毛為中心,茶文化為主題的邊疆民族文化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理應(yīng)大力發(fā)掘,讓其早日為實現(xiàn)江澤民同志:“建設(sh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之宏偉目標作出貢獻。把思茅市建成與版納、大理、麗江齊名的生態(tài)茶文化旅游城市,大可不必因史無定論而自縛其羈。
  文章轉(zhuǎn)載自(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

 

責編: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