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牌與普洱貢茶

  “普洱茶”這一茶的名詞出現(xiàn)的歷史是相當漫長的。在唐代(公元618--907年),普洱茶就銷往四面八方,聲名遠播。同時也進入了皇宮朝廷。

摘要 本文簡述了普洱茶歷史,認為普洱茶由民間進貢之物變成欽點必貢之物是普洱茶品質(zhì)向高層次發(fā)展的重大飛躍,作者在考證普洱茶歷史文化中發(fā)現(xiàn)了清代解送貢茶的通關令牌,它是普洱茶以優(yōu)異品質(zhì)奪得朝廷寵愛成為欽點貢茶的物證,是價值連城的普洱茶文物。
茶是大自然恩賜于人類能品飲健康之禮物。隨著人類文明的高度進步,社會的飛躍發(fā)展,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尋根溯源,世界各國從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栽培、加工、制作、飲用方法,茶事禮俗無不是直接或間接由中國傳播出去的。茶這一大自然恩賜于人類的特殊植物,不但推動了我國的文明進程,而且也極大地豐富了世界物質(zhì)文化生活。中國不僅僅是最早利用茶這種植物的國家,不斷累積,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把她形成了獨特燦爛的中國茶文化。茶的根須深植于中國這塊古老、神秘、文明的大地。所以世界舉世公認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云南瀾滄江中下游地區(qū)則是茶樹的原生地。傳說不等于存在,存在必須有理有據(jù),于是,來自世界各國的植物學家和茶文化學者們經(jīng)過辛勤的調(diào)查研究,依據(jù)史志典集,對云南野生、過渡、栽培的古茶王樹和古茶園進行科學的考察、鑒定、論證,才做出科學權威的結論,云南瀾滄江流域的中下部地區(qū)是茶樹的原生地,為中國茶史、云南茶史、世界茶史補寫了曾經(jīng)沒有而又是極其重要的篇章。同時,在1993年春天在思茅召開的《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和《中國古茶樹遺產(chǎn)保護研討會》上宣告“全世界茶的原生地發(fā)源地在中國,中國茶的原生地,發(fā)源地在云南,從此茶的歷史、茶的文化才那么絢麗,才那么完整。
茶為人們所利用,茶以她的清香、怡情健康的功效造福于人類,人們從飲用把她升華到用來祭祀神靈和部族首領的進貢之物。筆者認為:貢茶是伴隨著人們對她的認識,利用、崇拜而興起,在具有忠、孝、美德傳統(tǒng)的華夏子孫們,好的東西怎么能不拿去孝敬老祖宗呢?于是將茶作為貢品的時代順應而生。公元350年,東晉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巴蜀篇》談到“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古者遠國雖大……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麻、銅、丹、漆、茶、蜜皆納貢之”這一史料把我國利用茶葉作為上貢之物的歷史推前到春秋戰(zhàn)國前的“周武王”時期。
中國對茶這個植物的利用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云南先民們利用茶葉的歷史和用茶葉祭祀神靈,上貢部族首領的歷史也是相當?shù)木眠h漫長,也是幾千年的事了。那么,普洱茶何時開始成為進貢朝廷之物呢?要釋解這一謎團,得先弄清“普洱茶”這一稱謂的由來。筆者在拍攝《中國普洱茶》畫冊時,訪遍民間各地廟宇、遺址、墳塋,根據(jù)碑文的記載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普洱茶”這個茶的名詞,是由民間在普洱長期販賣交易而形成。“普洱茶”這一茶的名詞出現(xiàn)的歷史是相當漫長的。在唐代(公元618--907年),普洱茶就銷往四面八方,聲名遠播。同時也進入了皇宮朝廷。據(jù)史書記載“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時,普茶名重天下,京師尤重之”。如果普洱茶不進入皇宮,得不到皇室權貴的青睞,那有京師尤重之的記載呢?每一事物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必須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年代的考驗,“普洱茶”之名在唐代已是聲譽大振,名揚天下。不經(jīng)千百年的檢驗,那有這樣高的身價,何況她是一個茶產(chǎn)品。
在這里有一問題必須進行澄清,筆者曾在有關對普洱茶的論述中看到這樣的描述: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唐史樊綽在其著《蠻書》卷七中云:“茶出銀生城外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而認為普洱茶沒有出現(xiàn)。筆者認為作者對唐代《蠻書》記載對普洱茶的認識偏頗,對史證的理解淺薄。筆者認為:唐史樊綽所記載的是對當?shù)赝林褡宓娘嫴枋乘椎挠浭觥6皇侵v唐代沒有普洱茶。在21世紀的今天,普洱茶和普洱茶系列產(chǎn)品已是花樣翻新,登峰造極之時代,邊疆少數(shù)民族始終沿襲著她們的飲茶習俗?;Z族還在品用姜、蔥、椒的涼伴茶;哈尼族還在飲用加各種佐料的土鍋茶……反之,如果用現(xiàn)在少數(shù)民族的飲茶習俗來否定現(xiàn)在的茶葉的發(fā)展和名茶的存在,豈不荒唐。
在唐代,普洱茶已名重天下,在宋、明兩個朝代,普洱茶的地位得到了穩(wěn)固發(fā)展和加強,萬歷云南通志記載,車里司(今勐海)專管貢茶及各勐土司實行茶引。“新篡”云南通志中記載“普洱”之名在華茶中所占的特殊位置,遠非安徽、閩浙可比。沒有普洱茶歷經(jīng)幾個朝代千年的實踐與檢驗,怎么能有這樣高的身價與定論呢,所以說,普洱茶之名,普洱茶的珍貴在唐代已名揚神州大地了。
明、清初中期是普洱茶的興盛時期,普洱茶由民間進貢之物,變?yōu)槌J點必貢之物,這是普洱茶品質(zhì)向高層次發(fā)展的一次重大飛躍。由于普洱茶已是朝廷欽點必貢之物,因此,清政府對茶山的管理,貢茶的采摘、制作、花色品種、數(shù)量都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廷派駐云南總督鄂爾泰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在普洱府設普洱府治,在六大茶山之首的攸樂,設攸樂同知,駐軍500防守茶山。在易武、倚邦、車里設置錢糧茶務軍功司。乾隆元年冬(公元1736年)撤銷攸樂同知改設思茅同知,在六大茶山設置管茶子局,負責茶葉采摘、加工、稅收等。我在實地考察拍攝“中國普洱茶”畫冊時,在象明鄉(xiāng)鄉(xiāng)政府副鄉(xiāng)長段學良先生的陪伴下,在勐芝大寨的古茶山原始密林中找到了乾隆十一年冬(公元1746年)立的茶山案碑,碑石上銘刻著對茶山嚴格管理的文字。初春二月方能人茶山,人山者須持官府頒發(fā)的人山令牌方能人山采摘,違者治罪等規(guī)定。
“普洱茶”作為清朝廷親自欽點的貢茶,大大促進了民間從采摘到制作加工工藝和技術的發(fā)展,花色品種從單一走向紛繁。貢茶的制作極其講究,清儒仕阮福《普洱茶記》記載:“農(nóng)歷二月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爾后方許民間采販。”每年備貢的花色品種即5斤重團茶,3斤重團茶,1斤重團茶,4兩重團茶,1兩5錢重團茶,又瓶裝芽茶,茶蕊,匣盛茶膏,共八色,史稱“八色”貢茶。數(shù)量66666斤,取意為六六大順之意。
據(jù)清儒仕阮福查閱清廷《貢茶案冊》得知,每年進貢之茶例于布政司庫銅息項下,動銀 1000兩,由思茅廳領取轉發(fā)采辦……。為了對貢茶和茶葉的運輸,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清政府出資和動員民眾捐款,從昆明經(jīng)思茅至六大茶山的崇山峻嶺中修筑了一條寬2米由石板鑲成的茶馬大道。長約數(shù)百公里。雖經(jīng)千百年,部份茶馬古道已坍塌,尚存部分仍然蜿蜒壯觀。同時在普洱、磨黑、景谷、文井等地設置關卡,管理茶葉的運輸。運送貢茶和茶葉的馬幫,須持官府頒發(fā)的通關令牌,經(jīng)關卡驗證后方能放行。不持官府令牌人山采制和運輸茶葉的均等治罪。
史書碑文上多次講到“令牌”,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與關注,“令牌”到底存不存在?這一謎團始終在我腦海中縈繞。1995年初春,我實地考察拍攝“中國普洱茶”畫冊時,處處留心專注,正如俗話講的那樣,天遂人愿,心想事成。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史書上多次記載的官府頒發(fā)的運送茶葉和貢茶的過關銅制令牌。偶然得之激動不已。這個虎頭龍身的銅制令牌,它給人的印象那么強烈。“龍”和“虎”是古代社會歷代封建王朝最高權力的象征,也是歷代王朝崇拜之物。這枚銅制令牌,全長20cm,令牌柄首是瞪著一雙大眼的虎頭,令牌中部一條蛟龍游弋在波濤洶涌的東海之中,中上部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回旋彩云圖案,令牌頂部是鋒利的箭簇式造型。圖案簡潔、明快深沉,構思嚴謹,集藝術和權力于一身,這銅制令牌的年代據(jù)推測是清雍政年代的實物,雖然年代久遠,當你手持這一令牌深感權力的份量,一瞬間有如身臨其境,耳聞目睹之感。倍感震撼,進發(fā)激情,引發(fā)聯(lián)想,仿佛置身于那铓鑼聲聲,馬鈴叮鐺,官旗獵獵的運送貢茶的壯觀隆重場景……
如今,古六大茶山的繁華和官府運送貢茶的威風早已煙消云散,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的只是夢幻般的回憶。千百年來,長盛不衰的“普洱茶”,在新的世紀,在科學與技術結合發(fā)展的今天,那褐紅黑亮、清香如荷的普洱茶愈發(fā)展示出她燦爛的光輝。



令牌——古代解送普洱茶貢茶的歷史物證圖

責編: cn6831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