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味“九九年順時興號”

  一

  談?wù)?9易武這片茶,算的上是希有級的。忘了是2000年還是01年收到的,也是沒有名號的。實在沒想到這片茶竟是自己藏茶過程中最后一片傳統(tǒng)制程的茶。(大樹茶)時代的脈動變化之快,實在讓人難以想像連普洱也能起了恁大的變化------他的口感與轉(zhuǎn)化過程與真淳雅相近。新茶時青青綠綠的茶湯,過了好幾年才變黃,快第一個7年時茶湯才轉(zhuǎn)紅。新茶時苦澀俱足但苦澀能化、生津快、膠質(zhì)感豐富。一片好茶須俱有的條件她符合十之八九了。若以手上的這兩片茶來論:大樹茶也是會苦澀的,后來因為制程的改良而把苦澀大大的降低,同時提高甜度與縮短陳化期。我不是制茶人,制程如何?對與錯?都輪不到我來評論。只能就自己藏茶的過程中之體會做一點小小的經(jīng)驗分享。常吃有機蔬菜的人都知道有機蔬菜比一般市售的疏菜香甜好吃。最重要的是吃得到蔬菜的原味,如家中長輩所形容的:小時候的味道。有機蔬菜的生長除了基本的不使用化肥與農(nóng)藥外,還需要更長的生長時間來吸收土壤中的各種養(yǎng)分與質(zhì)量。今昔對比,十幾年前的易武有多荒涼大家都知道。茶樹不知休養(yǎng)生息了多久都沒人理會。套句某名人的話:隨便作都是好茶,現(xiàn)在茶山的整個生態(tài)已是今非昔比。再用傳統(tǒng)制程還能那么好嗎?會不會現(xiàn)在的制程其實是不得不的改良?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本的生意沒人做。

  二

  先前提出的:不苦不澀不是茶,是一個很多人都在討論的問題從字面上簡單的看。茶哪有不苦澀的,不會苦澀的茶還是茶嗎?單就普洱而論------以前在選擇一片新茶時若有碰到極苦極澀的,不論這片茶有多難喝都一定會買。但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苦澀要能轉(zhuǎn)能化。2000年以前以此標準選的茶目前還沒有失望過的(熟茶例外)中茶繁是一例真淳雅是一例還有這片99易武------------等等?,F(xiàn)在這種選茶標準放在廠內(nèi)茶上也許還適用。但用在大樹茶上會沒茶可買。三年以前若問我對新制程(改良的)的茶有無信心?說真的,個人也不是那么看好,但我相信每年有那么多茶人離鄉(xiāng)背井千里迢迢的深入茶山,總是希望做:好茶吧!尤其普洱不是水果。不是疏菜。這批種壞了沒關(guān)系,反正很快就消耗掉了重來。幾個月后又有新的了。普洱可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除非一片都沒賣全部銷毀,否則幾十年也都會在的個人的感覺是:一樣是新制程這兩年喝的感覺是有差異的(與2000年初相比)。純屬個人感受。目前無法證實,只能留給時間來驗證。

  三

  以前的茶內(nèi)質(zhì)不會相差太多且耐得起粗放制程,愈講究的茶存放可得講究點,本質(zhì)好的茶基本上要耐泡。以上引用素兄之文。素兄說的粗放真是貼切??!以前在放茶只注意:不過度通風、避免異味與高溫。這種壞習慣讓我付出一些代價---------碰到新制程茶時還好及早發(fā)現(xiàn),而且觀察這些茶的轉(zhuǎn)化過程是無價的經(jīng)驗。若有那么點小損失也是值得的,現(xiàn)在很少喝到會酸的茶,不知是時間還沒到,還是酸本來就是錯的。還是---------記得剛收到中茶繁時又苦又澀也就罷了還微微帶酸。過了兩年酸味不僅沒退還越來越多。尤其是越靠進茶餅中間的部位越酸,那種酸是會讓人沒勇氣再喝第二口的??纯船F(xiàn)在它的美妙。若我沒很久以前就認識她一定難以想像不知道現(xiàn)在新生的中茶繁會不會經(jīng)歷這過程?

  四

  喝茶是很主觀的:入不入倉是茶質(zhì)、水路、香氣變化的關(guān)鍵。沒有能不能,只有好不好,優(yōu)不優(yōu)的問題。我相信制茶技術(shù)會越來越好,但存放是一個未知數(shù),我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就無法告訴你,答案是需要時間驗證的。也許有吧!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也許過些時候又會有人做出與當年同樣制程的茶來。但這樣就會一樣嗎?所謂物是人非事事休大環(huán)境變得太多??峙逻€是會不同吧!這兩天的氣候感覺很對味今晚又品飲一次準備交作業(yè)用。本想沖個三四回即可,喝著喝著一路喝到十回合還欲罷不能。好久不見的易武之美呀!這純正的易武味---是老茶人才能體會的。好滋味是她最難得之處。

  五

  以前買茶不懂,經(jīng)常中槍,但現(xiàn)在很多也從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你真的認為10年前買茶一定對嗎?一定好嗎?過去沒有太多的資訊可以看,沒有太多的人懂,如何買?如何賣?誰知道!老板說了算。過去很多大老板買很多的茶。藏了很多茶。真的懂嗎?喝氣派、喝茶價貴、喝文人雅士、附庸風雅者眾現(xiàn)在買茶很幸福!資訊透明、方向眾多、就看你用功與否。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想聽人說,看人買,過去與現(xiàn)在都一樣!中槍一樣多。

  買茶自飲或投資是不同的,自飲選自己喜歡的,投資就要看市場走向而定。不論自飲還是投資真的要花心思?,F(xiàn)在買茶已不再有丑小鴨變天鵝的時代了,也不會有暴利了,這是事實!資訊透明的時代到處都可以問到茶價?,F(xiàn)在買茶,個人認為是風險問題,而不是價錢問題。再這樣的氛圍之上,專業(yè)是必要的條件,想要在普洱茶上獲利就要花點時間,用功收集資料。

  六

  新制程的茶能不能放?實在是個嚴肅的話題,至今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主要的是(才)短短十來年左右,加以可供比對的資料又太少,就算有,收到轉(zhuǎn)化好的可能會較有信心。如果不甚理想的,要他再繼續(xù)收下去似乎是蠻困難的。就我自己手上所收到的而言,有好也有壞。就算如此我還是繼續(xù)收。因為既然要玩普洱。這一塊是無可避免的。就想辦法弄懂他吧!

  七

  茶商基本上也分二派:一是走平價路線,認為苦澀有質(zhì)未來轉(zhuǎn)化才有機會,以勐海茶廠拼配茶會代表。另一種為標榜現(xiàn)飲好喝為主流,大樹茶、喬木未來才有前途,以真淳雅為代表。

  小弟則是走中間路線,苦澀有質(zhì)的需放久一些,最好能有適度的倉轉(zhuǎn)化,現(xiàn)飲好喝的若茶質(zhì)夠可縮短存放期,但避免入濕倉,以免茶質(zhì)流失過快。未來二樣應該都很可期。以現(xiàn)飲好喝為主軸的茶,個人最早接觸到的時間是2001年由陳懷遠所制。而真淳雅并不是如此的,新茶時的它是極為重苦的,而澀倒是還好,就和現(xiàn)在一般新的大樹茶差不多的感覺。

  我個人是用傳統(tǒng)與新制程來作為區(qū)分的,你喝過福元昌嗎?我從接觸普洱茶開始他就是量少價高,雖然有很多機會可以收到。但總覺得沒必要,可以喝的茶那么多。其他與他年分差不多的茶多的是,價錢還便宜很多何必強求呢?現(xiàn)在有些后悔了,原因是這兩天在比對茶樣,就同年份的葉底陳化顏色作比較(無意的剛好在喝)從94到2002。茶是老實人。應該說是老實樹騙不了人的。喝到這款茶時自己著實嚇了一大跳,第一泡聞茶湯就感覺到此茶非常非常地不同了,他正在轉(zhuǎn)變正轉(zhuǎn)往另外一種有別于以往的調(diào)性以往的柔美細致。被一種凜然的氣勢取代。不是剛猛凌厲也不是霸道強猛。而是帶有強烈的霸氣像王者。在座的茶友(由他執(zhí)壺)以前就曾多次品嘗過這款茶,這回是特地再來喝他的,沒想到變化這么大。整晚我的腦海里不時浮上茶王茶王的字眼。如果曾喝過福元昌就能印證這感覺是幻想還是真實。后來還真的打了幾通電話,找一些老茶人看能否買個幾克來體驗一下。沒有----就是沒有沒關(guān)系,慢慢等只要人還活著,總會有機會的。

  八

  同樣都是99順時興,因存放環(huán)境不同卻有極大的差異。這是不曾有過的經(jīng)驗,我們都知道剝開整片盒藏會有些許差異。卻沒想到有些年份的茶莊道及鏈袋后一段時間居然會改變這么多。這片放在夾鏈袋里的是去年99茶會時的。那片因有時會帶出去與茶友分享所以就一直放在夾鏈袋里。今年大概4-5月份再喝時,自己嚇了一大跳。她居然轉(zhuǎn)出一股濃濃的煙熏味,而且整體的茶質(zhì)都表現(xiàn)得非常外放。強烈到最近這次的品飲紀錄為止,共喝了4次。煙熏味隨著時間在遞減,這次當然是這幾次中最淡的一次。只到第2泡,之前的幾次都3泡以上。而他在新茶時是不曾有過煙熏味的。與甕藏的相比。她的每一項都是贏的(當然我是不排斥煙熏味的)。尤其3沖之后的梅韻、晶甜、綿綿不絕包覆于整個口腔。過了幾個小時還在生津。他就像揮著大旗氣勢磅薄的將軍,雖強勢但器度非凡,不令人感到壓迫。這種極寬廣有氣勢的茶湯只在極少數(shù)的幾款茶中感受過。我不知他還會帶給我什么樣的驚喜或錯愕。我無法也不想改變他。就讓她自己來告訴我。他將會如何轉(zhuǎn)化,我是善等待的。這真是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這幾個月來小妹也一直在思索這問題。若不是最近紛爭太多。早就去討論版上發(fā)帖和大家討論這經(jīng)驗。一般大家都同意的是:在新茶階段不宜密封,套塑膠袋在自然通風的環(huán)境下靜置幾年后再收袋是比較保險的做法(避免發(fā)霉)。我有另一小甕94真淳雅放在小甕里已不知多少年了,因為是觀察記錄用,平常舍不得喝,所以粗估應超過十年以上了。還有一片是前年辦真淳雅茶會時才拆的。當時喝的感覺沒有甕藏的優(yōu),有些綁綁悶悶的。兄不知可有這種經(jīng)驗:這類新茶因轉(zhuǎn)化周期快所以有時一個月前喝和一個月后喝比較口感會有很大的落差,十年左右的新茶會有一段不短的(空洞期)一年左右,過了這時期后茶會往另一段高峰攀爬。這是我從真淳雅與順時興身上體驗到的。我所謂的空洞期是自己在喝時的體會與感受:茶性特別的弱與薄順時興在過去的10年都是這么放的。這兩年才收進袋子,而這些拆散在喝的前8年是以年糕紙包覆(紙有打洞)。后來再改以收縮膜包裝。會有些裝甕,有些放紙盒。其實也不是刻意的。都是茶常亂跑,往往要喝時找半天也不見蹤影極沒耐心的。

  作者:羽身

責編: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