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山茶科植物分類專家:張宏達先生

  我所知道的山茶科植物的分類專家:張宏達先生

  張宏達:國際山茶學會及美國山茶學會會員;廣東植物學會名譽理事長;主要研究:植物分類學、植物區(qū)系學和植物群落學!以下文章作者:作者:虞富蓮
       

  二十八年的良師益友
  我第一次拜訪張宏達先生是1982年6月中旬。1981年我們在考察了云南保山、德宏和臨滄地州的野生茶樹資源后,因異種很多,就請張先生作進一步物種鑒定。在中山大學生物系大樓三樓一間簡易辦公室里我們首次見到了久仰的張老。當時年近古稀的他,身板硬朗,精神矍鑠,這可能與他幾十年來從事野外考察工作有關。他對有求教于他的人十分和藹可親,毫無權威的架勢,頓時消除了我們忐忑不安的心情。在二樓一間偌大的標本室里,我們將攜帶的標本一一清他作鑒定。盡管他是山茶科植物的分類專家,但還是對標本的每個部分都詳細觀察,尤其是花器官的每一個細末都毫不放過,遇到疑難的材料就從館藏標本中拿出模式標本(Typus)反復對照,并與我們討論切磋,如確無相似之處,再確定是新種或新變種,如云縣茶房鄉(xiāng)李家村的一株野生大茶樹,基本特征與大廠茶(CamelliatachangensisZhang)一樣,惟苞片特大而有殊,經(jīng)反復研討后才定名為大苞茶新種(CamelliagrandibracteataChangetYu)。他的嚴謹學風使我們欽佩。

  張老對標本非常愛惜,即使掉落一個小小的花瓣他都馬上用桃膠粘上,按他的話說少一個花瓣都會影響到鑒定的正確性,所以他一再強調,野外標本采集一定要有花,沒有花的標本是沒有價值的。他的教誨使我們在以后的考察中少走了很多彎路。

  張老還很謙遜,每次新種定名時都要將我們定為共同命名人,說這是對你們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對后人的負責。如上述的大苞茶,Chang是表示張宏達(在標本命名上他慣用Chang,不用Zhang),Yu表示虞富蓮。在以后幾年的考察里我們幾乎每年都要請他進行標本鑒定,他都一如既往地接待,從不厭倦。他坦言,我們采集的標本增加了他館藏標本的物種數(shù)量,還得感謝我們。

  為此,他根據(jù)云南發(fā)現(xiàn)的大量新種(變種),于1984年對茶樹分類系統(tǒng)進行了修訂。在這個系統(tǒng)的3S個種(變種)中,云南就有28個種(變種),他感嘆云南的茶樹資源太豐富了,要不是年老體邁,真想再重登哀牢山,橫跨瀾滄江。1998年他在《中國植物志》上建立了茶組植物的最新分類系統(tǒng),已成為目前國內(nèi)外最經(jīng)典的分類系統(tǒng)之一。

  踏遍青山人未老

  張宏達先生的愛國之心溢于言表。他早年為了摸清植物的群落分布、采集標本,踏遍了云貴川十多個省以及港澳、西沙群島等地,所創(chuàng)著的植物區(qū)系(華夏植物區(qū)系)學、植物群落學在國內(nèi)外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由中國專家創(chuàng)建的山茶科植物分類系統(tǒng)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認可度,張老功不可沒。

  眾所周知,茶樹原產(chǎn)地是國際學術界爭論已久的問題之一。因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樹是對全人類的大貢獻,所以原產(chǎn)地問題不只是個學術問題,而且還是個民族自豪感問題。盡管早在200多年前Caroluslinnarus就認為茶樹原產(chǎn)于中國,但自1824年英國人Bruce在印度阿薩姆薩地亞(Sadiya)發(fā)現(xiàn)野生茶樹后,便產(chǎn)生了多種論點,其一是原產(chǎn)于印度說,因1838年Bruace報道了在印度108處發(fā)現(xiàn)了野生茶樹,尤其是1844年Masters根據(jù)英屬東印度公司采自阿薩姆茶園的標本將其定名為“Theaassamica”(阿薩姆茶)后,更是宣稱印度是茶樹原產(chǎn)地。

  張宏達先生在考證了英國皇家植物園各大標本館后認為,印度的茶樹與中國云南廣泛栽培的大葉茶沒有區(qū)別,并認為印度的茶樹是從中國引去的。他在1981年所著的《山茶屬植物的系統(tǒng)研究》中寫道:“中國人民利用茶葉的歷史十分悠久??贾芳枞~最先用于醫(yī)藥方面,然后才作飲料。早在公元前2700年的殷周時期中國人就知道用茶葉作醫(yī)藥,周代以后就以茶為飲料……無論從植物的地理分布或人類與自然界作斗爭的歷史來看,茶樹都是中國原產(chǎn)”。“從茶屬的地理分布看,‘阿薩姆茶’分布到印度阿薩姆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但人為活動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印度現(xiàn)在栽培的大葉茶是當時的東印度公司從中國引過去的。關于茶樹在印度的記載,在印度本身是未有發(fā)現(xiàn)的”。“東印度公司派人去阿薩姆進行茶樹栽培調查,表明阿薩姆的茶樹是當?shù)負圩迦藦倪h東帶回去栽培的”。張老的這些佐證表明,印度阿薩姆的茶樹來自中國,并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印度阿薩姆茶樹來自中國還可進一步得到說明。2005年3月20日在“中日茶起源研討會”上,日本著名學者松下智先生明確表明茶樹原產(chǎn)地在云南的南部,并斷然否認印度阿薩姆的薩地亞是茶樹的原產(chǎn)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及2002年松下智先生先后5次去過印度阿薩姆地區(qū)考察,當?shù)匚窗l(fā)現(xiàn)有野生大茶樹,而栽培茶樹的特征特性與云南大葉茶相同,他認為第一,阿薩姆的茶種是早年云南景頗族人從云南帶去的。原來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江心坡地帶(與今云南怒江州接壤),在中緬邊境調整前屬于中國,當時從云南到印度不需要經(jīng)過第三國或繞道西藏,且印度阿薩姆的薩地亞離云南西北部最近(北鄰西藏察隅),景頰族又主要分布在滇西一帶,這樣的遷徙完全有可能;第二,現(xiàn)今阿薩姆地區(qū)從事茶樹種植業(yè)的村民多為景頗族,他們?nèi)员A糁颇暇邦H族的民居和著裝,尤其是飲竹筒茶的方式與云南一樣(松下智先生13次到過云南。1995年到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進行過考察);第三,當?shù)鼐用褚嘤兄罊壚频牧晳T,而嚼檳榔是景頗族的一種嗜好,且竹筒茶與嚼檳榔還有著淵源關系。由此種種,松下智先生推斷阿薩姆的景頗族和茶樹都是與云南同宗同祖的。

  盡管阿薩姆的茶樹來自云南,但Kitamura于1950年將其定名為Camelliasinensisvar.assamica(Mast)Kitamura。即阿薩姆變種,“這個名稱是科學上的不幸和歷史的顛倒”,張先生憤然寫道。因這個栽培種主要分布在云南普洱茶主產(chǎn)區(qū),也就是俗稱的云南大葉種,為了給世人以真相,正本清源,1981年他毅然將其中文名改為“普洱茶”,從此“普洱”兩字集地名、茶名、學名于一身。同時將Barua在1956年定名的同樣有歧意的伊洛瓦底茶(Camelliairrawadiensis)的中文名改為“滇緬茶”,因這個種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和緬甸西北部的伊洛瓦底江一帶。尤在滇西的騰沖、龍陵、梁河、昌寧、鳳慶、云縣、鎮(zhèn)康等地都有廣泛分布,將其稱為“滇緬茶”名正言順。不過,按照國際命名法規(guī),在寫學名時拉丁文還得用“assamlca”和“irrawadiensis”,不用“puercha”和“dianmiancha”。張先生遵照法規(guī),在他的茶組植物分類系統(tǒng)中這兩個種仍保留了原來的拉丁名。他的有理有節(jié)的做法,受到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稱贊。

  如今,張老已是近百歲老人。他為科學真理奮斗了一生,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維護了尊嚴。他參與主編的《中同植物志》被國家授予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也是對他的褒獎。

責編: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