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炒作何以不曾停?是被文化“綁架”了,還是被資本放逐了?

  美國華爾街遍布操盤手與炒作能人,但絕不會炒作茶葉,皆因"不懂茶"也,確切地說,是"不懂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也,所以在外國人眼中,茶葉只是一種健康飲品而已,而且是一種比較小眾的飲品。
  而在中國則不然,深厚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在增加了各地名茶獨特魅力的同時,也為各種關聯(lián)事物附加了雅風之氣。于是,中國的茶葉倒不再像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那樣簡單了,插花、熏香、奏琴等高雅藝術離不開茶;玩手工活的、畫畫作家之類的以創(chuàng)作為生者、還有一大幫天天嚷著要回歸大自然遠離城市的有錢閑人,都離不開茶,最后倒真的令普通老百姓越來越覺得--茶葉已經(jīng)慢慢發(fā)展成奢侈品了。
 
  茶葉貴且稀有,要好好珍惜難得之佳茗,這是茶葉炒作的根本前提,氛圍已長成,就等著資本來操作了。于是就看到資本在茶圈內頻頻發(fā)力了,這邊普洱茶古樹潮還余熱尚存,那邊金駿眉之火倒來勢洶洶了,然后大環(huán)境冷清,市場整體進入調整期,武夷牛欄坑肉桂之風又開始刮起,輪番上演的相同游戲難道大家都沒看破?非也,茶葉發(fā)展長久以來都是一種相對較為保守落后的農(nóng)業(yè)模式,呈不溫不火之狀,資本來了,茶葉出名了,茶農(nóng)可以增加收入,茶商可以擴張市場,地方經(jīng)濟可以創(chuàng)收,短期內的利益如此豐厚,何樂不為?待潮水退去,風不再刮,能剩下的雖然沒幾家,但勝者為王,競爭對手少了,且茶葉知名度也上升了,未來還怕沒錢賺?
  如果說上述的炒作行為是一種茶行業(yè)發(fā)展中不可避免的特殊現(xiàn)象,那么個人的炒作行為,相對來說則顯得毫無邏輯可巡。人人都說在廣東市場的大益炒作是一種無節(jié)操的投機行為,雖然也經(jīng)歷過所謂的崩盤事件,但在2016年茶葉如此不景氣的行情市場,炒作群體依然把大益茶玩得風生水起,多少普洱茶品牌在慨嘆大益坐著也能掙錢,自家還要累死累活地在為開拓市場、增加消耗而努力。
 
  就像現(xiàn)在瘋了的樓市一樣,人人都炒樓買樓賣樓,而有購房剛需的人群倒被逼著退出了這股風潮,望洋興嘆,甚至絕望。明明知道現(xiàn)在的樓市存在著很多不合理,但炒房的人群還是像沒了腦子一樣,拼命往里鉆,他們都相信,自己不會是倒霉的那個,只要把房拿到手了,轉頭一拋,幾十萬幾百萬就能賺到了。
 
  這樣賭徒式的心理,就是民間個人炒作的根源。明明知道炒作不好,但誰都不會相信自己是最后一個接盤俠,先把茶搶到手,低價入高價出最好不過了,有人因此傾家蕩產(chǎn)?那是他自己背,我的運氣一直都挺好的,我人脈那么廣,而且玩這個游戲的人那么多,要輪到我輸也是在我贏了好幾輪之后的事了,穩(wěn)賺不賠的事為何不做?留下一群想喝茶卻望著高昂茶價只能卻步的客人,無可奈何。
  所以茶之炒作,何以不曾停?茶在中國的確有較多的價值,尤其是名優(yōu)茶,但當資本炒作與個人炒作一起興風作浪的時候,炒作就難以停止,只會上演一輪又一輪的你方唱罷我登臺的戲碼。而說到茶葉為奢侈品一事,你們此時腦子里想到的一定是某某茶葉賣到上萬元一斤的新聞,而筆者想起的卻是,號稱中國茶禮旺季的中秋節(jié),但LV推出的月餅禮盒卻用了TWGTEA的茶葉產(chǎn)品,愛馬仕與上下合作推出的月餅禮盒里茶葉里也使用了臺灣的東方美人茶,號稱奢侈品的中國茶葉,什么時候也能被相對理性的奢侈品牌瞧上呢?
 
  注:文章為作者投稿至中國普洱茶網(wǎng),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