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茶之地:易武古鎮(zhèn),易武古茶山大事年表

  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易武由于未受到第四紀冰川移動的破壞,所保留下來的野生茶樹很多。公元三世紀,當?shù)赝林褡灏l(fā)現(xiàn)茶葉具有獨到的藥理功效,遂將野生茶樹改造為人工可采摘的茶園。
 
  公元220年:易武開始將野生茶引為家種。
 
  公元875年:南詔于“西南夷”設銀生節(jié)度,易武地區(qū)置名“利潤城”。
 
  公元977年:宋太宗時,易武用龍風模制貢茶成為磚茶和餅茶的雛形。
 
  公元1724年:清雍正時,推行“改土歸流”、開放茶山,外地茶商和工匠進入易武開發(fā),開始制作“元寶茶”。
 
  公元1732年:清朝廷指定易武年納貢茶66666斤(老斤)。
 
  公元1735年:清朝廷實行“茶引”即(執(zhí)照)購茶,放寬茶葉購銷,大批外地人進入易武興建茶園,生產(chǎn)圓寶茶(又名圓餅茶),因為方便計量裝成七餅一筒出售(又稱七子餅茶)或(七子圓茶),大量運往普洱經(jīng)銷。
  公元1744年:易武普洱茶被朝廷正式列入《貢茶案冊》。
 
  公元1821年后:莽枝(勐芝)、架布、習崆等茶山逐漸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成為古六大茶山茶葉加工、貿易中心。
 
  公元1845年:歷時六年用青石板鋪建易武至思茅全長240公里、寬1.5一2米的茶馬驛道,易武成為茶馬古道的起點,成為古六大茶山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公元1894年:易武茶莊“安樂號”莊主李開基、“車順號”莊主車順來因上貢好茶,獲御賜“瑞貢天朝”匾額。
 
  公元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設立海關,易武成為古六大茶山茶葉出口基地。
 
  公元1911年:(宣統(tǒng)三年)歷時167年的易武貢茶停止。
 
  公元1919年:思茅、普洱城鬧鼠疫、瘧疾,茶商漸轉入易武,成為普洱茶交易和集散中心。
 
  公元1921年:易武茶葉盛況空前,茶莊商號至38家,年加工茶葉6900萬擔。
 
  公元1937年:易武茶因法國封鎖老、越邊境,南下茶路受阻而走向蕭條。
 
  公元1942年:易武地區(qū)遭大旱,旱災蟲災并發(fā),茶樹干害枯死,茶園丟荒,茶山損失嚴重。
 
  公元1957年:西雙版納州組織對古茶山進行普察。
 
  公元1970年:易武引發(fā)特大火災,昔日人丁興旺、商賈云集的茶山古鎮(zhèn),一半化為廢墟。
 
  公元1980年后: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鄉(xiāng)政府組織新茶園建設,茶產(chǎn)業(yè)逐步恢復。
 
  公元1984年:曼臘鄉(xiāng)從易武劃出。
 
  公元1994年:臺灣茶人攜帶老茶莊七子餅到易武尋根,易武老茶人恢復七子餅茶生產(chǎn)。茶葉價格為每1000克為人民幣3元。
 
  公元2004年:在易武召開“古茶山研討會”,與會專家發(fā)表“宣言”,提出了古茶山保護“倡議”。易武古樹茶價格每1000克為人民幣40元左右。
 
  公元2005年:曼臘鄉(xiāng)合并入易武鄉(xiāng),古樹茶價格每1000克為人民幣80元左右。
 
  公元2005年:易武被云南省政府列為旅游文化名鎮(zhèn)。
 
  公元2006年:易武茶業(yè)發(fā)展方興未艾,有茶莊、茶廠44戶,為保護茶文化遺產(chǎn),在省、州、縣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的倡導和支持下,成立“云南易武正山茶葉有限公司”,以法人治理結構的方式,整合易武26戶新老茶莊、傳承歷文化、重樹正山品牌。古樹茶價格每1000克為人民幣180元左右。
 
  公元2006年:中國云南“普洱茶六大茶山文化生態(tài)博物館”在易武掛牌。
 
  公云2006年:易武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獲專家全票通過。
 
  本文節(jié)選曾麗云《易武—古茶第一鎮(zhèn)》一書。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