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2年后的普洱茶

  茶不語之普洱茶系列文章茶品篇:公元1382年后的普洱茶
 
  背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后,派軍戍邊,并讓中原、江南大批民戶到邊地屯墾,分為“軍屯”、“民屯”、“商屯”三種,隨大批外來移民的遷入,帶來了中原地區(qū)先進的蒸青團茶制法、炒青茶制法、煮青制法。
  當(dāng)時的云南,僅從制茶工藝而言,是不可能比中原地區(qū)更先進的。從上面這段背景來看。我推測云南茶葉的幾種飲用茶品如下:
 
  一、現(xiàn)在說的白茶工藝制成的茶品(散茶),工藝大概如下:采摘鮮葉,然后干燥(曬干),收集存放。用沸水沖飲。
 
  二、烤茶,鮮葉采摘回來,洗凈放入火上土罐烤干到一定程度,然后注水煮茶。水開即飲。
 
  三、老帕卡茶,茶葉鮮葉采摘回來用沸水煮鮮葉,煮到一定程度撈起干燥(晾干/曬干),而后收集存放。用沸水沖飲。
 
  當(dāng)然,這一時期,中原地區(qū)大多數(shù)茶葉是煎飲的方式存在。其中最出名的龍鳳團茶,其中摻了一些香料。并不是純茶。而在工藝上,當(dāng)時新進的工藝是蒸青團茶工藝。解決的問題是茶葉的青草氣味和香氣不揚以及茶餅(緊壓形態(tài))。同期茶類有:散茶、抹茶、茶膏、餅茶(團茶)等。
 
  雖然出現(xiàn)散茶,但唐代不具備炒茶的工具,適合于煮和蒸的烹飪工具。直到宋元時期才出現(xiàn)有可能具備“炒”功能的圓底薄鐵鍋。而炒青工藝的記載,元朝王禎的《農(nóng)書》對于茶葉加工的描述,是史上首次明確出現(xiàn)揉捻以制作條索形散茶,但是,殺青部分仍是蒸青。一直到萬歷時,《茶錄》、《茶經(jīng)》、《茶疏》和《茶解》等才對炒青茶制法進行詳細(xì)地描述。
 
  對于相對中原的云南偏遠(yuǎn)地區(qū)而言,云南接觸到的制茶工藝,相對來說是多種的,制作出來的茶葉名稱叫法也多。這一時期的工藝,在我們用民國的普洱茶工藝去對比,其實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比如團茶制作過程中的穿孔、搗茶等等。團茶工藝并不是云南茶葉最早使用的,普洱茶也并不是云南最早的茶葉,綠茶也不是。從工藝角度來看。
責(zé)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