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湖泰斗:易武老街

  “天下武功出少林”,在武俠的世界,只有少林寺能真正被稱為“泰山北斗”。在普洱茶江湖中,從歷史的進程看,也沒有一個地方能跟易武平分秋色。
 
  在歷史的洪流中,與其說傳奇是歷史的選擇,不如說是傳奇塑造了歷史。
 
  不論是現(xiàn)實中的少林,還是武俠中的“武林至尊”,從北魏延續(xù)至今的少林寺幾經(jīng)蹉跎,如今依舊新興向榮。“七十二門絕技、禪武合一”是少林獨步天下的根本基因。
 
  易武種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興于明清,歷經(jīng)戰(zhàn)亂,幾經(jīng)周折,如今以“香輕水柔和最佳藏品”的屬性,強勢回歸。借“太熙老頑童”的話講:“易武是喝茶的起點,也是茶客的歸宿”。
  茶馬古道起點
 
  明朝末年,大量石屏人遷入,茶葉種植得到飛速發(fā)展;乾隆年間實行移民殖邊,再次遷入上萬石屏人漢人,易武茶葉種植面積、產(chǎn)量迅速增長,百業(yè)興旺,逐漸形成集市——易武老街。
  易武老街
 
  光緒年間,倚邦因戰(zhàn)略和瘟疫衰落,易武取代倚邦成為古六大茶山的茶葉加工、集散中心,易武茶遠銷東南亞、香港,并建立多個“字號”品牌,到民國26年易武達到鼎盛。
 
  1936年,越南的法國殖民者阻撓中國茶進入越南,易武茶東南亞的銷路被阻斷,從此日漸蕭條;到抗戰(zhàn)爆發(fā),易武茶莊倒閉、茶農(nóng)流散,而南京政府財政部控制的中茶公司則選擇佛海(今勐??h)建茶葉中心,易武日趨衰微。此時生意雖散,但茶樹還在,直至70年代,茶農(nóng)廢茶園種糧食,易武茶區(qū)元氣大損,只有深藏于深山老林的古茶園得以幸免。
 
  2004年以來,隨著普洱茶的升溫,易武茶逐漸復興。今年(2016年),在絕大部分茶區(qū)保持平穩(wěn)中,易武百花箐、同箐河,古六山的蠻磚價格依舊逆勢上揚,易武茶的名氣風頭日盛。
 
  懷著對歷史的尊崇,2013年我終于踏上了這方古老的土地。華燈初上,夜色把街道壓縮的有些緊湊。秋末已不是做茶旺季,但客棧依舊爆滿,尋了兩圈,找到一個剛建好的招待所,悶濕的石灰味還沒散盡。從窗戶向外望去,街道兩側(cè)正在大興土木,新建的、未完工的小洋樓錯落有致,宣告著易武老街強勢復興。
  老街新顏
 
  次日早起,漫步于僅剩下的一條老街(傳說曾有11石板街道,全長24440米),時間頓時慢了下來。兩側(cè)的老宅保存完好,尋著石板上深刻的馬蹄印,似乎聽到了駝鈴的回響,趕馬人微笑著跟屋內(nèi)的商販打招呼,或討杯茶、或買袋煙,樸實而熱忱。駝隊從這里出發(fā),北走京都、南向東南亞、進藏,遠行中亞,帶著夢想和希望,笑對風雨。
 
  老街的老房子,都是傳統(tǒng)的、墊有石墩的木質(zhì)穿斗間架的重檐閣樓式土基墻四合院,老茶號的遺址,除了車順號還剩一半房子在自家使用以外,還有一個不是很出名的元泰豐。車順號的人還在繼承祖業(yè),而住在這里的元泰豐第五代吳建美則是一位退休老師,以縫紉為生,閑時也做些豆鼓、醬油。
  老街一角
 
  老街往后走500米左右的小山包,就是茶馬古道的起點,寫有古六大茶山的石頭圍成了一個不規(guī)則的園,官方立的“馬幫貢茶萬里行”的石碑一方一園,已有斑駁之色。廣場主要用青石板鋪成,大青樹的落葉撒了一地。
 
  直徑下來,鎮(zhèn)上已是人聲鼎沸,早餐店異?;馃幔习逵痔С鰞蓮堊雷?,招呼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入座!
 
  茶馬古道起點  大青樹
 
  江湖興衰際遇,有其蹤而無其形。大浪淘沙,只有優(yōu)秀的基因能不斷傳承。
 
  千年少林,千年易武,與其說是歷史選擇了他們,不如說是他們在創(chuàng)造歷史。
責編: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