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茶】普洱茶拜物教

  中國普洱茶網訊:案頭放著一餅白綿紙裹著的普洱茶。無生產日期,無產地,無品名,包裝紙上只有一枚手工蓋上去的私章,可以算得上地道的“三無”產品。這是一位剛轉行做普洱茶生意不久的朋友,首次嘗試制作的一款茶。

  當它還是一堆散料的時候,不會讓人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壓成了茶餅以后,散落在一堆黑乎乎的同伴中間,也沒覺得有什么兩樣。一旦被綿紙裹了起來,并且最好是加上主人的簽名,蓋上了印章,它已經不是普通的茶了。即使“三無”,起碼也蘊含了主人對用料、制程、口感甚至個人信譽的承諾。

  莫言的小說《四十一炮》中寫到,一位工匠因咒罵木雕的“肉神”后突然牙痛難忍,他的師傅駝背男人教訓到,“你要記住,不管什么木頭,一旦雕成了像,就不是木頭了。”先不討論這段文字是否有迷信色彩,我們只關注人類對物的崇拜。

  百度百科對拜物教的解釋是,拜物教是把某種物當作神來崇拜的一種原始宗教。在原始社會中,原始人由于對自然現象缺乏理解,以為許多物體如石塊、木片、樹枝、弓箭等均具有靈性,并賦以神秘的、超自然的性質,以及支配人的命運的力量,從而形成了拜物教。

  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這種神秘性比喻為商品拜物教: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人與人的社會關系被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從而使商品具有一種神秘的屬性,似乎它具有決定商品生產者命運的神秘力量。

  相信許多普洱茶玩家都經歷過白綿紙崇拜的過程。挑剔的玩家無法信任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商品茶,他們總會從中挑出這樣那樣的毛病,甚至質疑其中蘊含著多么過分的暴利。直到有一天,自己終于能夠來到山頭,盯著茶農采摘鮮葉,盯著完成接下來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做出了自認為完美無暇的極品,一餅白綿紙包裹著的私家藏品就此誕生。

  白綿紙是毫無商品屬性的包裝,卻賦予了裸餅以“神秘的屬性”,使得這餅茶既不同于半成品,也不同于可以擺在茶莊銷售的商品。它可以成為茶客對制作者膜拜的載體,更是制作者對自己制茶水準標榜的最好載體。對于自戀的茶人來說,送給朋友自己親手制作的白綿紙茶,內心的愉悅一定不亞于喬布斯送給朋友親筆簽名的麥金塔電腦之時。

  玩家圈子中,大家相互交換的白綿紙茶,無不關聯著制作者的臉面。施與受之間的關系,仍脫不開商品交換的社會關系屬性。普洱茶的“拜物”,源自好茶者的自戀。它首先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勞動產品,在交換中實現了自我價值。無論交換的是人情,抑或各種利益。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