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裝飾工藝

  常見的裝飾主要有兩類:一是紫砂坯胎體上的裝飾;二是在紫砂壺表面的裝飾,以及結(jié)合這兩類裝飾技法的多種裝飾手法的綜合運用等。具體來說,主要的裝飾技法有:陶刻裝飾、印紋裝飾、泥質(zhì)肌理裝飾(泥色、調(diào)砂、鋪砂裝飾)、泥繪裝飾、絞泥裝飾、捏塑裝飾、貼花裝飾,透雕玲瓏裝飾、鑲嵌裝飾、彩釉裝飾以及其他工藝裝飾等。
 
  1.陶刻裝飾
 
  陶刻是用刻刀(鋼刀或竹刀等)在未燒制的紫砂壺體表面刻上文字或圖畫,進(jìn)行裝飾的一種技法。主要包括“印刻”和“空刻"兩種。其中“印刻”也稱為刻底子,清刻。是用過刀法依據(jù)墨稿在壺壞體上鐫刻,并保留筆勢原貌。技法多種,主要有“平底刻”“圓底刻”“凹底刻”“三角底刻”“琢砂底刻”“陽刻”“陰刻"等。“空刻”是指不用畫稿,徒手在壺坯上鐫刻,對陶刻者的技法要求較高。另外還有一種是“著色刻”。其方法是先在壺體坯面上清刻畫面,刮平底面后填入白泥,用紫砂色泥點染或勾畫古書畫作品,進(jìn)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陶刻裝飾之后,再把壺坯放入窯火中燒造,即成。
 
  近年來,隨著電腦技術(shù)的發(fā)展,也有在燒成后的紫砂壺上,利用電腦刻字,用金剛砂噴射壺體表面,形成文字或書畫,也算是一種運用時代技術(shù)的陶刻技術(shù)吧。但市場上所見的此類茶壺刻畫,多粗糙、無手工刻刀刻出的金石味,線條生硬、深淺一致,缺乏生氣。另外,當(dāng)今也有一些制壺師因各種原因在燒成后以此法或用轉(zhuǎn)速高且特別鋒利的鉆頭在成品壺上補(bǔ)款或文字的,這樣的刻款,能體現(xiàn)個人的書法特征而而不同于泥坯時的刻畫,真?zhèn)尾浑y識別。
 
  陶刻名手對紫砂壺進(jìn)行陶刻裝飾之后,細(xì)品讀壺藝,能感覺此壺更具書卷文化之氣,使品茶人在取放砂壺之間看到字畫,得到藝術(shù)享受。
 
  2.印紋裝飾
 
  用常見的回紋線、菱形紋、纏枝紋、如意形紋、子母線等線條組成的各種符號表達(dá)出某種涵義,常在壺肩或壺蓋的周邊以裝飾。在具體設(shè)計時分印板和印章兩種方法。印板法是在模板上刻好設(shè)計的紋樣圖案,然后再用泥片在印板上壓印,將壓印的紋樣泥片鑲接成型,制成砂壺;印章法是把裝飾圖案刻在印章上,然后在壺蓋、壺肩等部位重復(fù)排列壓印,如回紋、纏枝紋等裝飾圖案,呈“陽文”和“陰文”兩種。
 
  3.泥質(zhì)肌理裝飾
 
  紫砂泥料的原料可多樣性變化,可運用多種技法改善和富其壺表肌理,常用的手法有:色泥、調(diào)砂、鋪砂和抽砂等工藝手段。
 
  (1)色泥裝飾,此種方法與色泥鑲嵌技法相似。是在壺上用兩種或多種紫砂泥,采用表面粉飾、點綴、嵌合等手法,使之主體分明,豐富塑造對象的自然效果。
 
 ?。?)調(diào)砂裝飾,是在做成壺坯的細(xì)潤的泥中摻粗砂?;蚣?xì)砂粒,由于泥質(zhì)的差異,燒成后會產(chǎn)生似梨皮細(xì)中有粗的效果。
 
 ?。?)鋪砂裝飾,是在壺坯表面嵌入本山綠泥的砂粒,由于它聚散分合,經(jīng)燒成后產(chǎn)生星星閃爍的色澤肌理效果。
 
  (4)抽砂裝飾,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漿料中分離出某一部分規(guī)格的顆粒。如在40目的粉料中抽離出的60-80目的顆粒,使剩余的顆粒與細(xì)料燒成后,壺體表面形成形成一種粗與細(xì)明顯的對比效果。

  4.泥繪裝飾
 
  在已經(jīng)完工、但尚有一定濕度的泥壞上,用其他色泥或本色泥描繪有一定厚度的山水、圖案、文字等的裝飾技法。此種技法是從漆器堆雕工藝方法中借鑒而來,完成后具有淺浮雕、薄意雕的效果,常以中國畫構(gòu)圖形式作山水圖、花鳥圖及詩詞文字,恰似―幅典雅古樸的立體書畫藝術(shù)品。常用白泥和本山綠泥繪制,黑料繪制則色澤對比鮮明。
 
  此種技法在實際操作中,若壺坯干濕度不—致,泥繪部分黏附力差,圖案泥料易剝落,故傳世精品較少。
 
  5.絞泥裝飾
 
  將不同色彩的各種泥料摻合,紋和,以達(dá)到飽和自然的地步,形成自然花紋,似木理紋、小波紋、花石紋、蝴蝶紋和流云紋等,可使壺體讓呈現(xiàn)出或抽象或具像的神奇效果。絞泥技法在唐代瓷器上就有運用,漆器的“犀皮”技法也類似。但由于各種泥料的收縮率不同,燒制時要注意控制到合適的溫度,否則絞成的圖紋等的邊緣易碎裂,制成此類壺的技法不易掌握。
 
  6.捏塑裝飾
 
  借鑒瓷器的堆塑手法,從玉器、石雕的韻致,竹刻木雕的精細(xì),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強(qiáng)的特點,在壺身上捏、雕、琢成具有象形物品的裝飾手法。常見的題材有竹節(jié)竹葉、葡萄藤、蔬菜瓜果、梅枝梅花、可愛的松鼠、小青蛙等等。在具體的裝飾手法中,一般除了用本色壺泥制作之外,也用多種天然泥色相配合,或用化妝土裝飾,使壺藝更具“像生”藝術(shù)之美感。
 
  7.貼花裝飾
 
  貼花裝飾多是制作花葉、花朵等作為花貨造型壺的附件,用泥漿粘貼于裝飾部位,如用壺本色泥貼花,沉靜質(zhì)樸;用異色泥貼花,燒成后對比鮮明,鮮艷奪目。貼花裝飾應(yīng)視題材和不同裝飾效果而定。
 
  8.透雕裝飾
 
  此種裝飾技法借鑒了漆器的剔紅地雕飾工藝,流行清代中期。是以泥片鑲接后呈雙層結(jié)構(gòu),在壺蓋、壺體的外層鏤刻,鏤空裝飾花紋。此法做工精致,較費工時,雖華麗奇巧,但不耐用,成品率也較低。
  9.鑲嵌裝飾
 
  鑲嵌是我國工藝美術(shù)品中較常見的一種裝飾手法,尤其在明清時代最為鼎盛。常在青銅器、竹器、木器、牙件、玉雕件等工藝品上運用,所嵌物品常有翡翠、綠松石、青金石、珊瑚、瑪瑙、螺鈿等等多種天然材質(zhì)。
 
  借鑒這些工藝美術(shù)品的鑲嵌技法,在紫砂壺上開創(chuàng)了鑲嵌裝飾,主要有色泥鑲嵌、金銀絲鑲嵌、瓷珠、釉珠鑲嵌,螺鈿、玉石鑲嵌等。
 
 ?。?)色泥鑲嵌,是以未燒制的壺坯本色為底紋,刻出圖案,并填、嵌入對比鮮明的色泥,燒成后光彩亮麗。如冰紋裝飾、嵌砂裝飾、嵌泥圖案裝飾等。
 
 ?。?)金銀絲鑲嵌,始于20世紀(jì)70年代初,先在未燒制的壺坯上依紋樣運用雕、鏤、塑、嵌、刻等多種技法刻出凹線槽,燒成陶后再用金絲、銀絲或錫絲敲擊嵌入槽內(nèi)敲實、磨平,組成各種裝飾圖案。有平嵌和浮嵌兩種,以線面結(jié)合,使壺藝氣質(zhì)高雅華貴堂皇,精雅美觀。
 
  (3)瓷珠、釉珠鑲嵌,多為了突出所裝飾的畫面重點部位,如動物的眼睛、紋樣的中心點等等,在未燒制時完成裝飾,燒成后即完成裝飾。
 
 ?。?)螺鈿、玉石鑲嵌,借鑒揚州漆器的裝飾方法,在泥坯上預(yù)設(shè)鑲嵌圖案,待燒成后再嵌入壺體,可構(gòu)照圖案美和體現(xiàn)鑲嵌的材質(zhì)美。
 
  10.彩釉裝飾
 
  紫砂壺?zé)芍?,再在壺表面施加釉彩,?jīng)二次燒成的一種裝飾技法。常見的有琺瑯彩、粉彩、爐鈞、藍(lán)彩、滿彩和點彩等。
 
  施加釉彩的方法是以鉛作熔劑,壺上彩繪人物、花卉、山水等圖案,經(jīng)800℃左右的紅爐焙燒而成。所用的釉料中含有鉛,配料時用砷、硝等,裝飾材料不適宜于飲具上,又因為釉彩裝飾之后顯得比較華麗富貴,與紫砂壺本體語言相差較大,現(xiàn)代則較少應(yīng)用。在彩釉裝飾的紫砂壺中,以琺瑯彩最為名貴,爐鈞釉因傳世品較少,亦顯珍貴。
  11.絲網(wǎng)印刷裝飾
 
  這個方法是在“文革”期間為了反映政治題材而始用的,類同絲綢的絲網(wǎng)印刷工藝。其方法是將泥漿印在貼花紙上,再以花紙貼到泥坯上留下泥紋圖案,常見圖案有白毛女、毛主席像等。現(xiàn)今花盆生產(chǎn)都是用絲網(wǎng)直接印在花盆皮套上,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實屬大路貨。筆者在一些當(dāng)今的低檔紫砂壺上,常見到類似在低檔瓷器的轉(zhuǎn)印花絲網(wǎng)印刷的圖案裝飾在壺上。
 
  12.其他工藝裝飾
 
  燒造完成后的壺,為了適應(yīng)不同地域人的喜好,常有用其他工藝材料添加裝飾,使其增加富貴華美之感。常用方法有:描金、包銀、包錫、嵌玉等。嵌玉、包錫與上述鑲嵌裝飾方法有相通之處。
 
  (1)描金裝飾,指在壺上以溶化的黃金勾畫在壺體上的一種裝飾。
 
  (2)鑲金扣銀裝飾,清末民國時,銷往泰國及南洋—帶的紫砂壺,由當(dāng)?shù)毓そ吃趬厣嫌命S金、白銀將壺口、壺蓋、壺底、壺嘴等處鑲金扣銀。
 
 ?。?)包錫、嵌玉裝飾,清嘉慶、道光年間,為朱堅所創(chuàng)。在壺嘴、壺把、壺紐上嵌玉,表面包錫,并鐫刻書畫,增其書卷氣,但工藝繁復(fù),流行一時,因外表無紫砂本色之美感,便漸消失。
 
 ?。?)包銀、銅、錫裝飾,清末民國其間,紫砂壺運抵山東威海一帶出口,當(dāng)?shù)毓そ秤勉y、銅、錫鏤以花紋,并包裹壺體的一種工藝裝飾,目前亦已不再流行。
 
 ?。?)雕漆裝飾,在砂壺外表涂漆,或繪或刻,類似雕漆工藝裝飾。
 
  (6)玳瑁裝飾。全壺外表施以玳瑁貼體,外觀上看不到紫砂胎的任何跡象,僅有玳瑁的琥珀色與黑色相間色塊交織的圖案,這種壺存世量較少,多在藏家手中留傳。
 
  13.拋光裝飾
 
  利用拋光設(shè)備把壺體表面進(jìn)行拋光處理,使壺呈現(xiàn)出類似瓷器的光亮的效果。一般是光貨類紫砂壺?zé)珊笙扔描F砂布將壺面磨光,然后在拋光機(jī)器氈輪上拋光?,F(xiàn)在也有直接用布輥拋光機(jī)直接拋光壺面的。也有將壺嘴、口邊沿線和的子包上黃銅皮后再拋光。舊時多有為出口適合外國人的需要而制作,現(xiàn)在則很少使用,也許是為了掩蓋粗貨壺胎不美而拋光后“油亮有光”對不明紫砂之美者增添賣點吧。
 
  除以上所列舉的裝飾技法之外,用刻刀在壺體上雕刻制作者的名號或定制者的齋號、名款等,與壺底、把下、蓋內(nèi)、壺身等處的印章相結(jié)合,既是一種識別記號,也可得金石之趣味,可視為一種裝飾。近年來,有制壺者把壺底制作成印章,成為既是紫砂印章又是茗壺,更是一種“組合設(shè)計法”的特殊裝飾。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及藝人們的智慧創(chuàng)造,新的裝飾手法將會不斷地被運用在紫砂壺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之中。
責(zé)編: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