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普洱|一篇濃縮了歷史的文章帶你看懂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當下飲茶之風漸盛,越來越多的人群喜愛上普洱茶,但卻對普洱茶的歷史知之甚少。今天,小編就順著這片茶葉的脈絡,為大家梳理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普洱茶是根據古代云南境內著名的普洱茶交易集散地命名的,并帶有較強的地域性和獨特的生產工藝,再經過了中華茶文化的洗禮、演變與發(fā)展而形成,并不是一出現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樣貌,甚至連名字也沒有。

  云南作為世界茶樹的發(fā)源地,在唐朝以前沒有文字的明確記載,但現存于普洱茶產區(qū)內眾多成百上千年的栽培型、過渡型古茶樹,就是最有力的證明。云南茶最早出現在唐人樊綽于唐咸通三年(862年)撰寫的《蠻書》中“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銀生城即今云南景東縣城,管轄范圍包含今普洱市、西雙版納全境,臨滄市、大理州部分地域等。通過上述記載,我們可以看出云南雖產茶,但卻沒有采茶制茶的技巧。

  到了明朝,“普洱茶”這一稱謂明確出現。明萬歷年間謝肇淛的《滇略》中明確記載“滇苦無茗,非其地不產也,土人不得采取制造之方,即成而不知烹瀹之節(jié),猶無茗也。昆明之太華,其雷聲初動者,色香不下松蘿,但揉不勻細耳。點蒼感通寺之產過之,值亦不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瀹作草氣,差勝飲水耳?!边@是最早最確切地記載緊壓普洱茶的史料,可以看出在明朝建立200來年后,“普茶”也就是普洱茶,在當時被云南各階層普遍接受,作為一種暢銷商品在云南廣為流通。文中“蒸而成團”則點明了其制茶工藝和品飲方式有了較大的改變。

  清朝,普洱茶成為倍受宮廷寵愛的貢茶,更是皇室身份的象征。當時隨著飲茶方式的改變,普洱茶獨有的特點品質:經久耐泡、香氣高昂以及保健養(yǎng)生功能,讓它從眾多茶類中脫穎而出,因此市場需求大增且強烈(藏區(qū)只認普洱茶)和廣泛(中原飲茶習慣改變)。而從元朝開始大批內地漢族遷徙至云南,少數民族與文化在歲月中逐漸融合“漢化”,中原和江南一帶種茶、采摘等先進的制茶工藝和飲茶方式,逐步影響了當地的少數民族,讓普洱茶的工藝和產量得以提升。再加上普洱茶成為貢茶后,皇帝的喜歡和清政府的刻意引導,讓普洱茶在清朝鼎盛。清道光年間(1826年),阮福在《普洱茶記》中這樣記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更是讓普洱茶聲名大噪。

  就這樣,普洱茶登上了歷史舞臺,并成為了中國著名六大茶類中最為特殊的一種。一旦喜歡上普洱茶,都會深深折服于它的神奇與韻味,終其一生與之為伴,更甚者不再品飲其他茶類。

活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