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時期的普洱茶膏

  清朝雍正時期的普洱茶膏!1729年,清朝雍正七年,清政府在云南普洱設立了普洱府。在普洱府設立的當年,雍正給云南總督鄂爾泰發(fā)圣旨,責成他親自監(jiān)督,選取最好的茶葉,制成普洱團茶,女兒茶和茶膏,進貢朝廷作為貢茶。這樣茶膏再次悄悄浮上水面。依舊是貢茶的角色,依舊神采飛揚,畢竟在當時,被皇上欽點的茶品是何等的榮耀。
 
  雍正時期的茶膏,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鍋熬制方法而初創(chuàng)的一種制膏工藝。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用大鍋熬制的方法很快通過茶馬古道傳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層人物所接受。藏族地區(qū)的飲茶與漢族不同,他們更喜歡熬茶或煮茶的方法,因此大鍋熬膏不僅一下子被接受,并且迅速推廣。由于它操作簡單,很多大的寺院甚至自建熬茶間,其熬制出的茶膏專供活佛級以上的人飲用。這一方法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現(xiàn)在西藏很多大的寺院仍能看到這種熬制茶間及自制的茶膏。
 
  但是這種大鍋熬制茶膏從食品生物學角度來看存在很多問題:
 
  1、使茶葉在反復高溫的熬制中,其諸多的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后續(xù)的轉化缺乏“動能”,只能向霉變轉化,不可能長期存放。
 
  2、茶葉在高溫狀態(tài)下,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會隨著水蒸氣一并揮發(fā),造成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的缺失。
 
  3、大鍋長時間熬練,會產(chǎn)生大量的鉛、汞、砷、銅等一些重金屬,對人體的傷害會很大。
 
  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大鍋熬制屬于普洱茶膏發(fā)展的初始階段,只能定性為“土制”,與后來皇宮“御制”的茶膏有很大的區(qū)別。
 
責編: ddm123456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