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茶天柱劍毫

  天柱劍毫創(chuàng)制于唐代,稱舒州天柱茶。1980年恢復生產(chǎn),因外形扁直似劍,故稱天柱劍毫。天柱劍毫的開發(fā),始于1978年。天柱劍毫以其優(yōu)異的品質(zhì)、獨特的風格、峻峭的外表已躋身于全國名茶之列,因其外形扁平如寶劍而得名。
中國名茶天柱劍毫
  中國名茶天柱劍毫產(chǎn)地
 
  產(chǎn)地: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一帶
 
  天柱山制茶歷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典《膳夫經(jīng)手錄》就有記載:“舒州天柱茶,峻拔遒勁,甘香醇美”。天柱劍毫多產(chǎn)自海拔500米以上的深山之中,茶葉因常年受云靄浸漫,為淑氣所鐘,不用熏焙自然清香。每年谷雨前后茶農(nóng)開始采摘新茶,由于均選用“一芽一葉”,因而產(chǎn)量有限。取少許置于杯中,用開水沖泡,只見茶葉徐徐伸展,湯色碧綠,香氣襲人,入口甘醇。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唐代李白《江上望皖公山》)。天柱山雄奇靈幽,巍峨秀麗,是江淮大地的第一名山,唐代道教稱之為“第十四洞天”,自古以來為游覽勝地。天柱茶也久享盛名。
中國名茶天柱劍毫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潛山縣城之西北。群峰之巔,聳拔千仞,如“孤立晴霄,中天一柱”,海拔1485公尺,天柱山因此得名。
 
  天柱山歷有潛山、皖山、皖公山、萬歲山諸名。天柱峰深踞群山之中,峰頂拔尖,故稱“潛(尖)山”。西周時天柱山一帶冊封過一個由皖伯作領主的皖國,故改為“皖山”,皖,原有美好、明媚的意思,安徽省簡稱為皖,亦由來于皖山、皖水。相傳皖伯執(zhí)政時,體察民情,施以德政,后人為紀念他,又改皖山為“皖公山”。舊傳,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漢武帝南巡,親臨皖山設臺祭岳,百姓高呼萬歲,故也有“萬歲山”之稱。后來漢宣帝又敕封天柱山為“南岳”,從此名聲遠揚。至于湖南的南岳衡山則是以后的事了。
中國名茶天柱劍毫
  中國名茶天柱劍毫制作過程
 
  一、中國名茶天柱劍毫采摘
 
  天柱劍毫采摘期一般在4月5日至4月25日,按照1芽1葉的標準進行分期分批采摘。鮮葉分1芽1葉初展、1芽1葉開展、1芽2葉初展3個等級。天柱劍毫于清明后開園采摘,選擇陰天或晴天上午11時前、下午3時后采葉,采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要求芽頭肥壯、勻齊、多毫、節(jié)間短,色澤黃綠。
 
  二、中國名茶天柱劍毫工藝
 
  制茶分攤青、殺青、炒坯、提毫、初烘、復烘、足烘、揀剔整形、包裝等工序。
 
  天柱劍毫制造分殺青、做形、提毫、烘焙四道工序。
中國名茶天柱劍毫
  1、殺青
 
  鍋溫160~130℃,每鍋投葉量250克。先抖炒,當清香透發(fā)時開始理條。殺青時間6~8分鐘。
 
  2、做形
 
  做形是天柱劍毫成形的關鍵工序。鍋溫90~80℃,時間15~20分鐘。前期以理條為主,中后期結(jié)合翻、抖、理、捺、搭等手法,使茶條形成直、扁、平的劍狀。待炒至六成干,茶條基本固定即可提毫。
 
  3、提毫
 
  白毫顯露是天柱劍毫主要特征之一。在做形后期,鍋溫穩(wěn)定在50℃左右,將茶條理順置于手中,雙手輕輕均勻用力搓揉,而使白毫顯露。全程時間約15分鐘,待炒至八成干時,起鍋攤涼半小時待烘。
中國名茶天柱劍毫
  4、烘焙
 
  分初烘、復烘、足烘三次。初烘溫度80℃左右,兩鍋殺青葉并一烘,烘5~10分鐘。復烘溫度70℃左右,將初烘葉兩籠并一籠,時間10~15分鐘。足火溫度50℃左右,葉量為兩籠復烘葉,烘60~90分鐘,至足干。經(jīng)揀剔,即可包裝。
 
  天柱劍毫的特點
 
  天柱劍毫的品質(zhì)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直似劍,色澤翠綠顯毫,花香清雅持久,滋味鮮醇回甘,湯色碧綠明亮,葉底勻整嫩鮮。天柱劍毫內(nèi)含豐富的多酚類、氨基酸等多中有益成份,具有消食去膩、止渴生津、益思少臥、利尿解毒等藥理功能。
 
責編: 木坤小寶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