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及紅茶的分類品種

  紅茶,以相宜制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調、揉捻(切)。發(fā)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光彩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 紅茶及紅茶的分類品種

  紅茶開始創(chuàng)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央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的成分。香氣物質從鮮葉中的50多種,增至300多種,一部門咖啡堿。兒茶素和茶黃素絡合成滋味鮮美的絡合物①,從而形成了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品質特征。

  小種紅茶:開創(chuàng)了中國紅茶的紀元。發(fā)源16世紀。最早為武夷山一帶發(fā)明的小種紅茶。

  1610年荷蘭商人第一次運銷歐洲的紅茶就是福建省崇安縣星村出產的小種紅茶(今稱之為“正山小種”)。至18世紀中葉,又從小種紅茶演變?yōu)楣し蚣t茶。從19世紀80年代起,我國紅茶特別是工夫紅茶,在國際市場上曾占統(tǒng)治地位。小種紅茶是福建省的特產,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正山小種產于崇安縣星村鄉(xiāng)桐木關一帶,也稱“桐木關小種”或“星村”小種。政和、但洋、古田。沙縣及江西鉛山等地所產的仿照正山品質的小種紅茶,統(tǒng)稱“外山小種”或“人工小種”。在小種紅茶中,唯正山小種百年不衰,主要是因其產自武夷高山地區(qū),崇安縣星村和桐木關一帶,地處武夷山脈之北段,海拔1000~1500米,冬暖夏涼,年均氣溫18C,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春夏之間終日云霧燎繞,茶園土質肥饒,茶樹生長繁茂,葉質肥厚,持嫩性好,成茶品質特別優(yōu)異。

  工夫紅茶:是我國特有的紅茶品種,也是我國傳統(tǒng)出口商品。當前我國十九個省產茶(包括試種地區(qū)新疆、西藏),其中有十二個省先后出產工夫紅茶。我國工夫紅茶品類多、產地廣。按地區(qū)命名的有滇紅工夫、祁門工夫、浮梁工夫、寧紅工夫、湘江工夫、閩紅工夫(含但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紅工夫、臺灣工夫、江蘇工夫及粵紅工夫等。按品種又分為大葉工夫和小葉工夫。大葉工夫茶是以喬木或半喬木茶樹鮮葉制成;小葉工夫茶是以灌木型小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制成的工夫茶。

  紅碎茶:我國紅碎茶出產較晚,始于本世紀的50年代后期。近年來產量不斷增加,質量也不斷進步。紅碎茶的制法分為傳統(tǒng)制法和非傳統(tǒng)制法兩類。傳統(tǒng)紅碎茶:以傳統(tǒng)揉捻機天然產生的紅碎茶滋味濃,但產量較低。非傳統(tǒng)制法的紅碎茶:分為轉子紅碎茶(國外稱洛托凡(RotOvane〕紅碎茶);C.T.C紅茶和L.T.P(勞瑞制茶機)紅碎茶。如以C.T.C揉切機出產紅碎茶,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揉切方法。萎雕葉通過兩個不銹鋼滾軸間隙的時間不到一秒鐘就達到了破壞細胞的目的,同時使葉子全部軋碎衣顆粒狀。發(fā)酵平均而迅速,所以必需及時進行烘干,才能達到湯味濃強鮮的品質特征。以不同機械設備制成的紅碎茶,盡管在其品質上差異懸殊,但其總的品質特征,共分為四個花色。葉茶:傳統(tǒng)紅碎茶的一種花色,條索緊結勻齊,光彩烏潤,內質香氣芳香,湯色紅亮,滋味醇厚,葉底紅亮多嫩莖;碎茶:形狀顆粒重實勻齊,光彩烏潤或泛棕,內質香氣馥郁,湯色紅艷,滋味濃強鮮爽,葉底紅勻;片茶:形狀全部為木耳形的屑片或皺折角片,光彩烏褐,內質香氣尚純,湯色尚紅,滋味尚濃略澀,葉底紅勻;未茶:形狀全部為砂粒狀未,光彩黝黑或灰褐,內質湯色深暗,香低味粗澀,葉底暗紅。紅碎茶產區(qū)主要是云南、廣東、海南、廣紅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出口量占我國茶葉總產量的50%左右,客戶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銷量最多的是埃及、蘇丹。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巴基斯但、英國及愛爾蘭、加拿大、智從德國、荷蘭及東歐各國。

 

責編: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