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是怎樣做出來的?紅茶加工原理和工藝詳解!

  紅茶是全發(fā)酵的茶類,鮮葉經萎凋—揉捻--發(fā)酵---烘培---復培等工序加工制出的茶葉,水色和葉底均為紅色,故稱為紅茶。
紅茶是怎樣做出來的?紅茶加工原理和工藝詳解!
  紅茶加工原理
 
  紅茶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和小種紅茶。
 
  紅茶是溫性茶,經萎凋、揉捻(切)、發(fā)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加工而成的茶。
 
  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經萎凋后,其生物酶活性增強,在揉捻或揉切過程中,細胞壁受損,多酚氧化酶與芽葉中含量最多的茶多酚發(fā)生氧化反應,形成鄰醌,然后進一步氧化聚合生成茶黃素、茶紅素以及茶褐素。
 
  茶黃素為黃色物質,具有一定的鮮強度,茶紅素為紅色物質,具有醇甜滋味,它們與未氧化的茶多酚一起形成紅茶濃強鮮爽和紅濃艷亮的湯色,形成紅茶紅湯紅葉的特點。
紅茶是怎樣做出來的?紅茶加工原理和工藝詳解!
  紅茶加工工藝
 
  1、萎凋
 
  萎凋分為室內加溫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兩種。萎凋程度,要求鮮葉尖失去光澤,葉質柔軟梗折不斷,葉脈呈透明狀態(tài)即可。
 
  2、揉捻
 
  紅茶揉捻的目的,與綠茶相同,茶葉在揉捻過程中成形并增進色香味濃度,同時,由于葉細胞被破壞,便于在酶的作用下進行必要的氧化,利于發(fā)酵的順利進行。
紅茶是怎樣做出來的?紅茶加工原理和工藝詳解!
  3、發(fā)酵
 
  發(fā)酵,俗稱“發(fā)汗”,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指將揉捻好的茶胚裝在籃子里,稍加壓緊后,蓋上溫水浸過的發(fā)酵布,以增加發(fā)酵葉的溫度和濕度,促進酵素活動,縮短發(fā)酵時間,一般在5~6小時后,葉脈呈紅褐色,即可上焙烘干。發(fā)酵的目的,在使多酚類物質與氧化酶充分接觸,在酶促作用下產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學成分亦相應發(fā)生深刻變化,使綠色的茶葉產生紅變,形成紅茶的色香味品質。
 
  4、烘焙
 
  把發(fā)酵適度的茶葉均勻搜集放在水篩上,每篩大約攤放2~2.5公斤左右,然后把水篩放置吊架上,下用純松柴(濕的較好)燃燒,故小種紅茶具有獨特的純松煙香味。剛上焙時,要求火溫高些,一般在80度左右,溫高主要是停止酵素作用,防止酵素活動而造成發(fā)酵過度,葉底暗而不開展。烘焙一般采用一次干燥法,不宜翻動以免影響到干度不均勻,造成外干內濕,一般在6小時即可下焙,主要看火力大小而定。一般是焙到觸手有刺感,研之成粉,干度達到,而后攤涼。
 
  5、復焙
 
  茶葉是一種易吸收水分的物質,在出售前必須進行復火,才能留其內質,含水量不超過8%。
紅茶是怎樣做出來的?紅茶加工原理和工藝詳解!
  經過了這5道嚴格工藝后的紅茶,茶葉外形整齊并與內質一致,就可以按計量要求裝好成品入庫。這5道工藝,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技術,它還包含著記憶、情感,夾雜著數代手藝人對品質的執(zhí)著追求。而這,大概也是紅茶真正的魅力所在。
責編: chunwu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