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藏植茶九華山

  每年農(nóng)歷七月廿九或三十日夜晚,我國很多城鄉(xiāng)的善男信女,會在屋檐下、墻角邊等處分散插上數(shù)支清香,以此紀念地藏王菩薩生日,保佑吉祥平安。

  地藏王即金地藏,是由外來和尚化身的,出身唐代新羅(今朝鮮半島)王族,原名金僑覺。他是九華山的植茶始祖,《全唐詩》還收有他的茶詩《送童子下山》。

  金喬覺(696-794),俗稱金地藏,為古新羅國(今朝鮮半島東南部)國王金氏近族。相傳他早年即來大唐留學,漢學修養(yǎng)頗深,對佛教文化興趣濃厚,曾自誨說:“世上儒家六經(jīng)、道家三清法術(shù)之內(nèi),只有佛門第一義與我心相合。”于是回國拋棄王族生活,削發(fā)為僧。約唐開元七年(719),24歲時帶著神犬諦聽,西渡東海來華,初抵江南,卸舟登陸,幾經(jīng)輾轉(zhuǎn),卓錫九子山(今九華山)。他在九華山苦修75年,倡導“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于唐貞元十年(794)農(nóng)歷閏七月三十夜跏跌圓寂,壽99歲。三年后開函時,據(jù)說“顏色如生,兜羅手軟,骨節(jié)有聲如撼金鎖”。佛教徒根據(jù)《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語:菩薩“安忍如大地,靜慮可秘藏”,認定他為地藏菩薩應世,尊其為“金地藏”。九華山由此成為金地藏的道場,與峨嵋山、五臺山、普陀山并稱為“四大佛教圣地”。他是新羅第一個會寫漢語律詩的人。

  九華植茶稱始祖

  金地藏所種之茶稱為金地茶,又稱九華佛茶。關于他植茶之事,民國《九華山志》卷八《物產(chǎn)門》有如下記載:

  金地茶,??杖珞?,相傳金地藏攜來種。

  九華山所在地《青陽縣志》亦有如下載:

  金地茶,相傳為金地藏西域攜來者,今傳??胀舱呤恰?/p>

  這兩條記載有三處值得探討。

  首先是“傳”字。一般說來,“傳”是傳說或口頭相傳,不能作為確切依據(jù)。好在金地藏在下文引用的《送童子下山》一詩中,寫到了汲泉烹茗的雅好,說明他是愛茶之人,完全可以佐證他在九華山植茶的真實性。

  其次是“攜來”兩字表述不清。筆者從網(wǎng)上看到,很多文章以此認為他是從新羅攜來。2008年4月下旬,來寧波參加東亞茶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暨海上茶路國際論壇的韓國《茶的世界》主編崔錫煥先生,也在論文中說金地藏將新羅茶帶到九華山。這一說法顯然有誤,筆者作為大會論文編者,不敢茍同這一沒有依據(jù)的說法,與他商量作了修改。因為到目前為止,專家、學者的結(jié)論是,朝鮮半島并無原生茶,大約在六七世紀從中國傳去的。新羅時代(668-935)大批僧人到中國學佛求法,載入中國宋代《高僧傳》的就有近30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中國經(jīng)過10年左右的專心修學后回國傳教。他們在中國時,當然會接觸到飲茶,并在回國時將茶和茶籽帶回新羅。

  因此,如果說金地藏種的是新羅茶,首先要證明朝鮮半島有原生茶,在沒有證明之前,很難說他從新羅帶來茶葉。或者說他帶來的是中國傳去的茶,這在邏輯上也很難成立,中國多茶葉,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呢?

  據(jù)記載,金地藏到九華山之前,已經(jīng)游歷了中國諸多名山古剎。從理論上說,九華山位于江南,應該有原生茶,但山上是否有原生茶,要請專家考察結(jié)論。筆者以為,很可能是金地藏在山上找不到原生茶之后,從其他寺院引進的,后人因此將他視為九華山植茶始祖。

  再則,《青陽縣志》上“西域攜來”令人費解。一般將新疆和中西亞地區(qū)視為西域,那里根本沒有茶葉。新羅在中國東部,即使從新羅攜來,應該記為東國或東域。因此只能將金地茶源于九華山以西的某山某寺。

  金地茶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兩志所載“??杖珞?rdquo;、“??胀舱?rdquo;。“筱”為小竹子。??詹⒉皇遣铇渲I鷣砑纯眨侵复植杓庸ず笾V锌?。筆者為此請教了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退休教授、茶學家詹羅九先生。他說,并不是九華山所有的茶葉都能做出枝梗中空的效果,而是山上部分茶園的茶葉,經(jīng)大火高溫才能做出枝梗中空,前幾年他們做出過樣品,現(xiàn)在已很少見了。

  香茗煙霞伴修行

  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云房下九華。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澗底休招月,烹茗甌中罷弄花。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這是金地藏留下的茶詩——《送童子下山》,載于《全唐詩》中。

  金地藏寫作此詩已年逾八旬。詩的大意是一位跟他修行的小童僧因寺中寂寞,想還俗回家,但他和祖父輩的高僧已建立深深的感情,因此又戀戀不舍。金地藏深知人各有志,小童向往青梅竹馬般地凡人生活,不愿苦心禪修,就非常樂意地準許他回家。終于到了分別的一天,金地藏高興地送他下山,并勸慰因分別而頻頻流淚的小童不要難過,相伴老僧的自有山泉、香茗、青山、煙霞。

  全詩流暢寫意,字里行間情真意切。無意中流露了他日常汲泉烹茗的茶禪人生,成為中唐以前少量茶詩中難得的一首。

  何處登陸待考證

  就中韓文化交流和佛教文化、茶文化來說,金地藏是一位重要人物。遺憾的是,他的身世、行跡等生平事跡少而又少,留下很多謎團未解。如上文提到的他在九華山所植之茶來于何處就未見記載。重要的是,他西渡東海,登陸何處不得而知。

  筆者家鄉(xiāng)寧波,唐代即與揚州、廣州并稱為中國三大對外交流與貿(mào)易港口,與日本、朝鮮半島等東南亞國家經(jīng)濟、文化交往非常頻繁。如日本高僧兼茶僧最澄、空海以及宋代道元、榮西,都是從明州(今寧波)登陸,來大唐學佛傳茶的。后晉、宋代高麗(朝鮮)王族高僧義通(927-988)、義天(1055-1101)也是從寧波往來中國學佛傳茶的,其中義通從明州歸國時得到州官員挽留,住持城內(nèi)寶云寺,成為中國天臺宗第十六祖師,并宏揚天臺宗禪茶文化20年,圓寂后葬于阿育王寺。位于寧波老城區(qū)的鎮(zhèn)明路上,現(xiàn)存宋代高麗使館遺址。

  通過初步研究東亞茶文化,筆者了解到寧波之所以唐代即成為我國主要對外港口,尤其是作為往來日本、朝鮮半島的窗口,除了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浙江、江蘇、安徽、江西諸省皆為腹地,還因為有獨特的海風和洋流,寧波至日本和朝鮮半島每年春夏間的洋流和季候風,有利船只航行,為其他港口無法比擬。尤其是在靠風力和人力為主的古代,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朝鮮時代弘文館副理崔溥(1454-1504),1488年(朝鮮成宗十九年,明弘治元年)因父喪自濟州島回家奔喪,不幸遇風暴漂流到中國浙江寧海沿海,受到禮遇送還朝鮮。前幾年,韓國和中國民間曾用無動力竹筏,依靠人力和洋流、季候風,從舟山漂流至韓國釜山。

  金地藏西渡之海為東海,這一點已得到專家、學者確認。就當時三大對外港口來說,他從寧波或揚州登陸的可能性較大,而寧波最為便捷,因為揚州還有長江內(nèi)河。

  比較日本和韓國,前者比較重視文化傳承。就日本來說,最澄以后的中日茶文化交流大事,都有確切記載,歷代出版了較多茶書。而介紹中國與朝鮮半島茶文化交流的書籍則很少,像金地藏這樣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包括何處出海、何處登陸都無法搞清。

  期待專家學者作出考證。
 

責編: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