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看待鐵觀音的葉底

  關于鐵觀音的葉底一直都存在很多爭議,多數人認為葉底完整性是主要的考量因素,葉底完整為佳、反之為次,但這與實際技術情況并不符合。

  根據制法,目前鐵觀音可以分為輕發(fā)酵和中發(fā)酵兩類,輕發(fā)酵工藝當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該工藝的特點是容易形成青、鮮、酸的口味,鐵觀音獨有之蘭花香也更容易體現,賣價較高,在利益驅使下,茶農幾乎都朝向輕發(fā)酵工藝轉變。輕發(fā)酵茶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要求茶水青綠、宛如綠豆湯,而非傳統(tǒng)的金黃色,為達到這個目的,就要將茶葉邊緣的紅邊去掉、人為造成葉面的破損,所以,輕發(fā)酵茶的葉底肯定都會非常碎,而這是由正常工序產生的結果,并非質量不佳。

  相較之下,傳統(tǒng)的中發(fā)酵制法保留綠葉紅鑲邊的特征,茶湯為金黃琥珀色澤,并不要求將紅邊去掉,因此葉面的完整性保留得很好,視覺觀感似乎更勝一籌。

  換句話說:輕發(fā)酵鐵觀音葉底必然碎,而中發(fā)酵傳統(tǒng)觀音葉底完整性好——那么,為什么市場上的鐵觀音葉底幾乎沒有完整的呢?原因在于中發(fā)酵茶幾乎成為歷史,空調的流行不可避免將鐵觀音引向輕發(fā)酵工藝,要覓得葉底完整的茶相當困難。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葉底完整性與鐵觀音茶的品質沒有關系,只能代表不同的技術趨向而已。

  但這并不是說葉底就不重要了,實際上,我們可以從葉底看出該產品的制造工藝和所能達到的等級。

  一般來說,高檔鐵觀音茶要求采摘雙開面、所謂三葉一支型茶青進行加工,成茶肯定會帶梗;即便經過后期的揀梗工序也不會完全去除,所以大家在泡茶時可以注意一下帶梗的葉底是否為三葉一支,如果大多如此的話說明該茶制造嚴謹,符合好茶的基本條件。

  目前在安溪流行的另一種茶為單葉茶,單葉茶的特征是完全無梗,成茶顆粒相當漂亮,它有兩種做法:一是在茶樹上直接采單葉,或者采摘下來后再摘成單葉;另一種是發(fā)酵后、殺青前摘成單片,這種茶的葉底是絕對無梗的,在加工過程中必須借助空調制作。一般來說,此類茶由于缺少茶梗輔助走水,一味追求成茶的青綠,卻在茶香、醇厚度方面損失,所以等級不會太高,最多作為中檔茶(150~350元/市斤,春秋茶的價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葉底中看出來。

  第三個看葉底的角度就是茶葉自身的光澤度和厚度,好茶給人感覺如綢緞面、光澤度好且葉片肥厚,而營養(yǎng)不良的茶青則少光澤、缺彈性,葉片單薄,若先天不足要做出好茶就比較困難了。

  總結上文,得出結論:鐵觀音葉底只要注意兩個地方:有梗無梗?葉面質量如何?傳統(tǒng)的綠葉紅鑲邊的說法已經是歷史名詞了……

  一泡鐵觀音王的葉底:完整性差,帶有梗(看得出為三葉一支型茶青);葉面肥厚而富有光澤,此茶香氣高揚、入口滑爽、不苦不澀,回甘生津效果極為綿長持久。

責編: 彼岸花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