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制茶方式

  中國古代制茶多為秘制,有采、蒸、搗、拍、焙、穿、藏等步驟,每個步驟都有自己要注意的地方。


  采:

  采茶的時間須于二、三、四月間的晴天,采摘之對象則以生長于 風(fēng)化石灰?guī)r上剛冒出而又特別挺拔之茶芽為佳。

  蒸:

  將采回之鮮葉置于蒸籠內(nèi),再將蒸籠置于鍋內(nèi),鍋中加水并于灶 上烹煮,蒸籠內(nèi)有一層由竹皮作成之□,蒸熟后將□取出即可。

  搗:

  蒸好之茶菁趁熱倒入臼中搗碎,搗成之茶泥置于鐵制的茶模中, 茶模的形狀有很多種,茶模的形狀不同,制出的茶形亦不同。

  拍:

  茶泥倒入模內(nèi)須加以拍打使其變得緊密堅實,拍打前須于茶模下 預(yù)置一光滑綢布再放于石承上,石承是用來固定茶模的,其下段預(yù)埋于土中。

  焙:

  拍打后取出掠乾的茶團,用錐刀挖一個洞以細竹棒將茶團一一貫 穿放在柵上焙乾,使其不易發(fā)霉敗壞。

  穿:

  焙乾后的茶團像銅錢一樣可依不同的斤兩或數(shù)目用線、細竹等貫 穿成串,以便于貯藏或運銷。

  藏:

  制好之茶為保留其茶味須用一種稱為育器的器具收藏,它是以竹 片制成,中間可埋藏?zé)峄?,必要時可燃燒加溫、降低濕氣。

責(zé)編: apple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