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時候,你加鹽嗎?


  神秘的鹺簋(cuóguǐ)
 
  陸羽撰寫的《茶經(jīng)》,是茶學(xué)上最為重要的經(jīng)典。其中第四章“四之器”,講述的是唐代飲茶所需的茶器具。在茶圣陸羽看來,這些器具都必不可少。正所謂“二十四器缺一,則茶廢矣”。但時過境遷,很多器具都已淡出了現(xiàn)代人的茶臺。甚至于,完全不知道他們存在的意義。鹺簋,就屬于這一類。
  在《茶經(jīng)·四之器》中記載:
 
  “鹺簋,以瓷為之。圓徑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罍,貯鹽花也。其揭,竹制,長四寸一分,闊九分。揭,策也。”
 
  這里面所說的“鹺簋”,是用來存放鹽花的容器。為了方便取鹽,旁邊還配了竹制的工具“揭”??墒菃栴}來了,喝茶需要加鹽么?
  唐代的時候,喝茶確實需要加鹽。
 
  《茶經(jīng)·五之煮》里記載:
 
  “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則水合量調(diào)之以鹽味,謂棄其啜余。”
 
  由此可見,這鹽不僅要加,而且還很講究時機。要在水第一次沸騰之時,把鹺簋中的鹽花加進去。后面陸羽還補充了一句,意思是加鹽的量也要控制好。加的太多,也會奪了茶味。
  鹽單單是咸味么?
 
  茶中加鹽,倒不是古人的任性之舉。細細分析,其中確實有合理性。很多人認為,鹽的作用就是使食物變咸。其實,遠遠沒有這么簡單。首先,鹽對于提鮮有著神奇的功效。我們生活中,大致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當肉與鹽一起烹調(diào)時,便產(chǎn)生了一種類似于味精的味道。
 
  因為燒肉時,蛋白質(zhì)分解為氨基酸。氨基酸與鹽里面的鈉離子相互作用,就生成了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而茶中,也富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茶中加鹽,便會發(fā)生上述的化學(xué)反應(yīng)了。
  同時,鹽還是一種消化酶的激活劑。比如我們吃饅頭,干嚼的話要過一會兒才能出甜味??墒侨绻愠陨弦豢谙滩嗽俳鲤z頭,甜味很快就出來了。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覺得饅頭和榨菜算是絕配。
 
  其實在做西紅柿炒雞蛋時,鹽的重要性甚至大過于糖。這道菜雖然是酸甜口,但是鹽卻起了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即使放再多的糖,最后起鍋時也要點上些鹽調(diào)味。因此,民間也才有了“無鹽不甜”的說法。臺灣地區(qū)吃楊桃、芭樂等水果時要沾鹽,也是這個道理了。
  什么茶能加鹽?
 
  除此之外,鹽還能有效地祛除原料中的異味。加鹽之后,食物的口味更佳純正。如烹調(diào)苦瓜時,切好后加少量鹽腌漬一下。濾去鹽水后再炒,可減少苦澀的味道。新鮮魚放在鹽水里洗一洗,也可有效除去泥腥味。因此,鹽在烹調(diào)時不光是調(diào)味,處理食材時也經(jīng)常用到。
  唐代制茶工藝不甚成熟,茶湯中苦澀度較高。這樣一來,鹽就成了茶不可或缺的伴侶。時至今日,像龍井、毛峰的茶湯已是十分清甜,幾乎沒有苦澀的感覺。若是飲茶加鹽,倒是有點狗尾續(xù)貂的感覺。
  但像黑茶,茶湯比較厚重,且新茶苦澀度較高。喝這種茶時,鹽就有了用武之地。以我個人的經(jīng)驗,飲用六堡或茯磚時適當加鹽,茶湯會給人以驚艷的感覺。泡茶與做法,其實很多地方相似。兩者之間,大可觸類旁通。
責編: 向陽而生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