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茶有九難”?

  茶有九難,這話不是我說的,是陸羽說的。
 
  為什么說難呢?茶不是每天都喝,到處都是嗎?難在哪里呢?
 
  陸羽說,天地孕育精華,合于道妙,不可草率對待。這不是技術(shù)問題,里面有深刻的道理。
 
  我們總在談茶文化,可是除了消費(fèi)情懷,往往落于空泛。真正想要深入體驗(yàn),玩到一定的層次,不得門而入?;蛘哒f,學(xué)了一些零散的道理和方法,但茶和人還是分開的。茶經(jīng)并不講茶道,但合于茶道。入茶道之門,就要從這九個(gè)難入手。
 
  一曰造
 
  茶的采摘和加工,你是否了解呢?茶是一種生命,我們從她離開茶樹的那個(gè)瞬間,就須極為謹(jǐn)慎對待。這樣當(dāng)她成為茶品,我們心里才會對她的品性和特質(zhì)確認(rèn),因?yàn)槲覀儚母刺幜私馑?,從緣起處尊重她,沒有對她的虧欠之心。
 
  二曰別
 
  如何在尚未煮飲的階段來鑒別呢?陸羽說,嚼味嗅香,都不是好的辦法。在陸羽那里,過程和結(jié)果同樣重要,把干茶拿起來聞和嘗,固然有幫助,但失之粗俗。陸羽欣賞那種一眼望去的判斷。不過今日各種農(nóng)藥化肥亂花迷眼,僅靠一眼望去,怕是難以鑒別吧。
 
  三曰器
 
  器為茶之父,一定要選合于茶的器,昂貴的名家紫砂未必最佳,普通的白瓷蓋碗未必不行。
 
  今日之器有煮水器、泡茶器、飲茶器、分茶器、貯茶器等等,各有門道,總是先要了解茶的品性脾氣,了解器的特點(diǎn),才能讓器與茶相合,發(fā)揮她的精彩。
 
  四曰火
 
  古人煮茶,極重火工,柴與炭總須細(xì)選。今日多用電,也要把控溫度,才能配合茶的層次與力道,高則層次盡失,低則力有不逮。若能有條件用柴炭,當(dāng)更有滋味。
 
  五曰水
 
  水為茶之母,今日籍技術(shù)之進(jìn)展,取水存水遠(yuǎn)較古人方便。但仍要仔細(xì),何種水適合何種茶。概言之,軟水演茶之本性,泉水添茶之鮮活,若不明就里,以純凈水為穩(wěn)妥。只是古人林間巖下的野趣,依今日之環(huán)境,已不可多得。
 
  六曰炙
 
  唐人飲茶,需先烤之。今日除邊地野老,多不用此法。偶一為之,亦是一樂。
  七曰末
 
  唐人飲茶,需先碾之,陸羽以為,末之大小,關(guān)系甚大。今日雖無碾茶,但若撬茶餅投茶,總須權(quán)衡量之多少、何種形態(tài)。大塊則滋味不均,散末則釋放過快。
 
  八曰煮
 
  唐人并非沒有泡茶法,但陸羽稱為“痷茶”而病之,以為失之草率。明清以降,泡茶已成絕對主流,今日沖泡亦嫌繁復(fù),有所謂袋泡茶者,蓋人心浮泛,不耐精深之道。無論煮泡,總需心眼手到,方能完滿呈現(xiàn)。
 
  九曰飲
 
  飲亦有道,何時(shí)何境飲何茶、何種體質(zhì)宜何茶,里面大有學(xué)問。四時(shí)更替,晝夜輪轉(zhuǎn),無有不宜茶之時(shí),唯是如何相合;寒濕溫燥,陰陽虛實(shí),無有不宜茶之人,唯是如何相益。
 
  茶之九難,萬篇難盡其意,大略言之即如此,君是知難而進(jìn),抑或知難而退?
 
  茶之九難,翻過來看,未嘗不是茶之九樂,若知難而退,或斥為荒誕,那和茶之九樂也就漸行漸遠(yuǎn)了。意樂者,入道之門。
 
責(zé)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