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動歐洲

  茶,被全方位寫進了大英帝國發(fā)展的歷史。作為一種軟實力,茶在英國表現得十分突出。相對于硬實力,軟實力的影響則更深遠、更全面。茶,已經從單一的飲料,變成了一種影響西方社會的東方文化,變成了一種中國價值的輸出。
  毫無疑問,從最基本的品飲層面來看,茶有益于英國人的健康。英國主食面包是多酸性,而中國茶多堿性,酸堿平衡,就像現今人們非常注重的健康焦點——沒有比這更完美的飲食搭配,這種搭配平衡了英國傳統(tǒng)食物結構。干硬的冷面包、厚膩的奶酪和咸肉,讓人難以下咽,而茶輕易解除了這道看似平常的生活難題。對于英國普通人,茶扮演的健康角色也十分重要。要知道,在早期工業(yè)化時代,在高強度、長時間的體力勞動的工作條件下,加牛奶和糖的茶,可以快速補充營養(yǎng)、恢復體力。于是,茶成了英國各個階層的生活必需品。
 
  相對于飲酒過度引起社會騷亂,茶有收斂性情的作用,道德意義不言而喻。茶也直通精神愉悅之路,在品飲中構建秩序和節(jié)奏,有利于家庭與社會倫理的進步。從家庭倫理角度講,茶,尤其是下午茶,幾乎成為英國家庭生活的親情儀式。這與茶在中國“接人待物”的角色多少有些類似,在精神層面上則有所提升。家是有溫度的,而在多風多雨多霧的英倫,一杯暖茶在手,室內變得柔和、舒適、恬靜、美好,讓人留戀沉醉。想想家家如此,社會氛圍能不大變?中國茶“和”的力量在英國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釋放。而以家庭為單位,以茶待客,從餐廳到客廳、從家庭到社會,聯(lián)絡親朋感情,獲取紙媒信息,飲茶成為一種優(yōu)雅的社交儀式。至于講究的茶具、殷勤的主婦、自由友好的談話、海闊天空的氛圍,茶散發(fā)出與人性同構的魅力:人性的茶構建出人性的社會。
  最令人稱道的,是英國生活中的下午茶點與茶園,把生活推向了精雅的極致,讓茶漫生出一種生活美學。精美如青花瓷的中國瓷器,帶有濃厚異國情調;從客廳的餐桌到茶園的裝飾,布置都非常講究。飲茶的最高生活,在英國也自成一格,落地生花。表演、觀看、品味、欣賞、陶醉在一種優(yōu)雅的氣氛之中,使人擺脫日常生活的煩惱,尤其是物質生活的煩惱。這是一種綜合體驗:“在下午茶點上或茶園中,人們不僅體會到文明的情趣,還體驗到文明與自然的和諧,體驗到本土與異域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和諧,人在消費物質時也在消費文化。”來自自然的茶,陽光照耀過,雨水滋潤過,霧氣氤氳過,飛鳥歇息過,在中國大俗大雅過,又山水迢迢,輾轉來到英國,完全像自然選擇一樣,一點一滴,進入到了英國人的血液和英國社會,由內而外地強壯了大不列顛。茶,已經不再囿于東方文化的版圖,而早已開始了全球敘事。除了驚嘆天賜仙草,茶的神力如何解釋?
 
  數據的說服力更直觀。東印度公司在茶葉貿易中強大,英國國力也在茶葉高稅收中變得強大。18世紀初,英國的茶葉進口量已超過10萬磅,到19世紀初,已達到300萬磅。茶葉稅收占英國政府的總稅收的10%。廈門大學博士生導師周寧認為,茶葉貿易是東印度公司的主要貿易項目,從某種意義上說,茶葉貿易與營銷是英國資本主義文明的消費主義經濟方式最成功的例證。
 
  茶成了英國走向強盛的極大動力。在鴉片貿易開始之前,茶葉貿易一直是英國海外貿易與殖民體系中的主要動力性因素之一。茶葉不僅為英國創(chuàng)造了一種飲食習慣,也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并在用美洲殖民地的白銀購買中國茶葉的貿易過程中,形成了大英帝國驅動的世界經濟體系。肥得流油的東印度公司獲得巨額利潤的同時,英國政府也從茶葉高稅收中獲得巨大的財政資源。茶稅一直是英國政府的金庫,調節(jié)茶稅幾乎成為歷屆財政大臣的點金術,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初。
 
  中國茶強壯歐洲,說起來不可思議。就像可樂進入中國,已經成為傳奇。
責編: 娜烏西卡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