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茶藝藝術——“茶百戲”

   茶百戲并非“創(chuàng)新”的茶藝,而是擁有著上千年歷史、曾一度失傳的中國傳統(tǒng)茶藝。

  “咦?我只見過咖啡拉花,還真沒有見過茶也可以拉花的!”在微博上,一位網(wǎng)友對一個名為“茶百戲傳承人”的博主發(fā)上來的“山水畫”驚嘆不已!這并非普通的畫作,而是一種名為“茶百戲”的茶藝。

  不過,看到這樣的評價,這位博主趕快出來解釋:“咖啡拉花是利用牛奶比咖啡輕可以浮在咖啡表面的特點,在濃咖啡的表面注入牛奶,即可在咖啡表面形成圖案。而茶百戲僅用茶和水,便可使湯紋水脈分成不同層次、色差對比,從而形成各種文字和圖案,是純物理手段,不用摻雜別的東西。”

  而專欄作家金志原則從藝術表現(xiàn)力的手法對二者進行了對比:“茶百戲作品形神俱備,極具立體感。咖啡拉花顯得流于表象。”

  幾乎每一個初見茶百戲的網(wǎng)友,都會驚呼“好美!”“好神奇!”而最近,很多茶百戲作品的圖片,也在網(wǎng)上流傳得越來越廣。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茶百戲并非“創(chuàng)新”的茶藝,而是擁有著上千年歷史、曾一度失傳的中國傳統(tǒng)茶藝。而那位“茶百戲傳承人”的博主,就是將茶百戲“還魂”的茶學專家--章志峰。

  千年茶百戲:從興盛到衰敗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陸游的這首《臨安春雨初霽》可謂家喻戶曉,但很多人將其中的“分茶”理解為“品茶”或“鑒別茶的等級”,甚至很多書籍也都這樣注解。“這其實是一個大誤會。”章志峰說,“分茶”其實是茶百戲的另一種說法而已。除此之外,茶百戲還有“水丹青”“湯戲”“茶戲”等別名,“在宋朝時候,用茶百戲作為消遣已經(jīng)很流行了。陸游的這首詩,正是體現(xiàn)了他報國無門,只得以分茶遣憂的真實心境。”

  茶百戲興于宋朝,而出現(xiàn)的時間則更靠前。“唐朝的劉禹錫在《西山蘭若試茶歌》中寫道‘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章志峰解釋說,詩句中的“白云”“花”就是對茶湯泡沫的形象描繪。而制作茶百戲的主要原料團餅茶在唐朝也開始流行起來:所謂團餅茶,是將茶葉磨成茶粉后再調(diào)制成膏狀,最后烘焙成餅。唐代詩人徐夤的《尚書惠蠟面茶》就生動描寫了團餅茶采制的過程:“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而存在于唐代閩北一帶的習俗“斗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茶百戲的產(chǎn)生。所謂“斗茶”是一種切磋茶藝的活動,促進了各種新茶藝技法的產(chǎn)生,茶百戲便是其中之一。

  到了宋代,茶百戲受到皇帝和朝廷以及文人的推崇,將茶百戲做到了極致。特別是“藝術家皇帝”宋徽宗,不僅撰《大觀茶論》論述茶百戲,還親自烹茶賜宴群臣:“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已,召宰執(zhí)親王等,曲宴于延福宮。……上命近恃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沸。少頃、白乳浮盞,而如疏星淡月,顧群臣曰:‘此是布茶。’飲畢,皆頓首謝……”皇帝的推崇自然導致上行下效,許多文人如陶谷、陸游、李清照、楊萬里、蘇軾也都對分茶十分鐘愛,留下了許多描述分茶的詩文。楊萬里在《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中云:“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詩中描寫一位茶百戲高手“顯上人”在分茶時不但能使茶湯中出現(xiàn)種種奇異物象,還可使茶湯中出現(xiàn)氣勢磅礴的文字,令人驚嘆。

  “除了皇帝和文人,僧人對茶百戲的推廣也很重要。”章志峰介紹說,當時文人筆下的福全、顯上人就是僧人中分茶的高手。陶谷在“生成盞”中記述:“沙門福全生于金鄉(xiāng),長于茶海,能注湯茶,成一句詩,并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乎湯表。小小物類,唾手辦耳。檀越日造門求觀戲。全自詠曰:‘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工夫?qū)W不成,欲笑當時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陶谷記載的福全便是佛門弟子。福全精通分茶,能同時點四甌,幻成一絕句。對于幻變一些花草蟲魚之類,更是唾手可得。因此常有施主上門求觀,頗有點自負,竟嘲笑起茶神陸羽來……

  然而,到了元代,由于受游牧民族統(tǒng)治,精致儒雅的茶藝在粗獷豪放的性格和肉食乳飲的生活習慣中湮沒。特別是大多數(shù)蒙古人喜愛飲用散茶,團餅茶的點茶法不占據(jù)主流,而明太祖朱元璋甚至直接廢除了團餅茶的進貢要求。自此,茶百戲日漸消亡,清代后更是未見有關茶百戲的文獻記載。

  失傳的茶百戲:重現(xiàn)難,“申遺”更難

  繁華褪盡,千年之后,茶百戲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

  25年前,就讀于福建農(nóng)業(yè)大學茶葉專業(yè)的章志峰偶然了解到了宋代茶文化,他便請教老師:“分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卻未想到老師的講解也僅停留在書面上。難道這是古人的幻覺嗎?章志峰更加好奇了。

  1997年,幾經(jīng)周折,章志峰終于有了到日本進行為期一年的研修機會。在這期間,他對日本抹茶道采用的點茶法產(chǎn)生濃厚興趣,但由于時間關系和條件所限沒法對日本茶道作更多的研究。2004年,章志峰受外交部選派,作為中國首位茶學專業(yè)的國際交流員再次來到日本。憑借一口流利的日語,他與日本的茶道專家進行茶文化交流、講授中國的茶文化,從日本茶道中學習了日本的點茶法。這次日本之行讓他收獲頗豐。更令他欣喜的是,據(jù)目前的資料考證,茶百戲藝術并未傳入日本。“一定要在我們中國恢復茶百戲,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不能就這樣消失。”章志峰暗自下定了決心。

  2005年回國后,章志峰便一心潛進了茶百戲的恢復研究中。他自籌資金,尋找茶源,“分茶的原料一定要用團餅茶,因為團餅茶與散茶不同,它可以保持茶中有效成分不被破壞。但是要找到合適的原料真的好難。”章志峰訪遍了武夷山農(nóng)戶大大小小的茶園,對不同樹種進行試驗,像一位科學家研制一項新成果,不斷試驗,卻又不斷失敗……“巨大的經(jīng)費投入讓我喘不過氣,我好幾次都想放棄了。”章志峰的話語中仍流露出些許無奈。

  兩年后的一天,在一次試驗中,章志峰偶然間看到了茶湯中隱約的圖案,他又驚又喜??伤查g即逝的圖案澆滅了他心中剛剛?cè)计鸬南M?ldquo;錢已經(jīng)花光了,只能向別人借錢繼續(xù)研究。”早已“彈盡糧絕”的他仍沒有放棄。終于,在2009年初,章志峰嘗到了成功的滋味--這次茶湯中不僅現(xiàn)出了圖案,而且足足保持了10分鐘!隨后章志峰又對原料進行加工改良,突破了古代僅能用綠茶進行分茶的局限,可以用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等其他茶類進行分茶,表現(xiàn)中國風格的山水花鳥圖案和文字。圖案保留的時間也從古代的瞬間延長到1小時至6小時。自此,消失數(shù)百年的茶百戲終于完整地再現(xiàn)于世人眼前。

  “蝶戀花”“喜上眉梢”“相會七夕”“馬到成功”……章志峰將一幅幅充滿濃郁中國風情的茶百戲作品發(fā)到微博上,讓網(wǎng)友大呼過癮,有人看了章志峰的茶百戲后還詩興大發(fā):“淡淡陶畫印一痕,幻似前世早生根。秋波一轉(zhuǎn)迷云夢,眾雅溫文展才人。”成功恢復再現(xiàn)茶百戲技藝,也給章志峰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但他同時也意識到:可到今天為止,了解茶百戲的人還是少得可憐。“茶百戲還一直被埋沒著,希望它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關注。”章志峰透露,他一直在致力于為茶百戲申報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但進度極其緩慢,“到2012年才能報上一級南平和福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程序繁瑣,時間漫長,要逐級申報還要隔年申報,對此我也無能為力。”
 

責編: mother5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