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一口白茶,感受福鼎之味

  常聽人說:“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于是,我們懷揣著對白茶的好奇與探索之心,跨越1600多公里,輾轉(zhuǎn)來到了這個盛產(chǎn)白茶的神秘之地。
 
  在海拔500多米的福鼎山頂,遠處是云霧繚繞的遠山和連接了天際的東海,天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海邊打漁的小船。再往近處看就是漫山遍野的茶樹,磚石路邊是斑斕的花朵,還有圓滾滾的尚未完全成熟的桃子掛在枝丫間,透著一些粉紅,像少女害羞時頰邊的飛霞——我們就在這個如桃花源般的地方開啟了白茶之旅。

  初夏時節(jié),正是茶園中難得清閑的時候,福鼎白茶“教父級”人物陳興華主任以及鼎白茶業(yè)創(chuàng)始人、非遺傳承人王傳意先生作為此次探索白茶之路的引導(dǎo)者,用根植于本土、傳承家族幾代的生活哲學(xué)為我們講述了人與茶之間的故事。
  陳興華
  王傳意
 
  不過,不管傳授心得的老師多么富有經(jīng)驗,講述的又是多么動人,耳聞永遠不如自己的切身感受。為了體驗到兩位先生所描述的白茶的美好之處,我們品飲了他們私人收藏的陳年白茶,還針對產(chǎn)地不同、年份不同的白茶進行了盲評。
 
  我曾喝過很多款白茶,福鼎白茶、政和白茶還有云南的月光白,卻很少將兩種等級一樣的茶,或是產(chǎn)地等級相同年份不同的茶放在一起公平的品鑒。如何靠味覺去評判一款茶的產(chǎn)地和年份,對于并不專業(yè)的我們而言實在算得上是一件難事,不過好在我們還有熱愛與好奇之心。
  對政和與福鼎的白茶盲評對比感興趣的,當然也不止我一個,大概出于凡事都喜歡排出一個等級的心態(tài),所有的讀者都對結(jié)果充滿了期待。也許是我們并不專業(yè),也許是我們對滋味沒那么敏感,真的同時喝兩款茶葉的時候,每個人所認為的好就都不一樣了。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每個人喜愛的口味不同,對于兩款不同風味的好茶,哪里能有什么好壞之分呢?
 
  六大茶類中,白茶的制作工藝最少,只需要萎凋、干燥,便能成為可以喝的茶。但也正因為步驟簡單,想要做好就成了一件復(fù)雜的事情。王傳意先生和我們說,想要品嘗到7年之后帶有巧克力香和淡淡奶香的陳年銀針,水分的控制至關(guān)重要,他所堅持的72小時日曬萎凋,也是在幾年反復(fù)的實驗中得到的結(jié)論。


  除了學(xué)習和喝茶,我們當然還有一些更加輕松快樂的回憶。崳山島和翠郊古民居是來到福鼎之后不得不去的地方,我們自然也不能徒留遺憾。到海島上的那日,天氣只能用一句歌詞來形容:“吹呀吹呀,我的驕傲放縱。“不過即使下著雨,島上煙霧朦朧的樣子也是美極的。我們一路互相叮囑前行,偶爾也會被這景色吸引,不顧風雨,將美好的回憶定格,永遠的留在照片里。

  翠郊古民居與其他保留下來的大戶人家的宅院不同,青磚黛瓦,樸實無華。這是由于吳家世代經(jīng)營茶葉生意的緣故,為了避免在院中攤放的茶葉沾染上異味,整幢宅子才沒有上彩,直至現(xiàn)在依然有些吳家后人居住于此,以茶為生。作為愛茶之人,我們欣然在這古宅中體驗了來自百年傳承的吳家茶葉,在另一個空間感受著與以往都不同的飲茶之味。在老建筑里喝著白茶,聽著吳家后人講述著老宅里生離死別的故事,曾經(jīng)人聲鼎沸的歲月時光和如今寂寥無煙的場景,帶不走的歲月,都鑲嵌在了建筑里。


  旅行最誘人的,不是計劃之中的圓滿,而是來自路途上的意外之喜。我們的意外之喜便是參觀了“漂亮的房子“綜藝中吳彥祖所建造的那幢木屋。背靠青山,屋子庭院下方就是潺潺的溪流,屋前有一小片茶園,還種著幾顆桃樹。坐在庭院的石凳上,眺望遠處的山,描繪著山間流動的云霧,看近處的溪流,瞧身前蹁躚的蝴蝶,手旁可能放著一本書,當然不可少的還有那杯茶。即使沒有書,就這么靜靜地發(fā)呆,也是極大地享受。


  說起來,白茶和福鼎再合適不過,同樣都是初識時清淡,長久時醇厚。一杯白茶,蘊含了整個福鼎之味。
責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