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自然人文景觀和遺存

  茶馬古道自然人文景觀和遺存
  茶馬古道的源頭思茅、普洱地區(qū)是中國西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普洱茶的原產(chǎn)地和集散中心。普洱茶和其他產(chǎn)品交換流通以馬幫為主要馱運工具,是國內(nèi)也是民間國際貿(mào)易、茶文化交流的通道。古道山思茅、普洱為始發(fā)點,經(jīng)景東、大理、麗江、中甸等
  進人西藏,沿途為人煙稀少的高山深谷、原始森林,險絕的雪山,缺氧高原,炎熱的瀾滄江、李仙江、元江、金沙江河谷,哀牢山、無量山、梅里雪山,千難萬險,千山萬水,江河縱橫,密林叢生,在蘿藤叢林中找到一條隱約可見的斷斷續(xù)續(xù)的小毛路。海拔從普洱茶的產(chǎn)區(qū)千余米到4千多米。古道莽莽蒼蒼,悠悠漫漫,讓世人深深感受到開道者的艱辛與無畏。
  茶馬古道源頭普洱、思茅,是四季如春、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青山常在,清水常流,展現(xiàn)出南國的秀美,在茶馬古道兩旁,古樹參天,茂林修竹,野生移榷樹、芭蕉林郁郁蔥蔥,繁茂的各種植物盛開的紅、藍、自、黃、紫的鮮花,在參天大樹上生長各種植物和吊蘭。走進茶馬古道源頭,好像進大花園一樣,拉枯、傣、哈尼、基諾、布朗、彝等各族村寨隱藏其間,可謂山美、水美、人美的天然畫圖。而進人三江地帶,則是谷深莫測,自雪皚皚,懸崖絕壁,險象環(huán)生,顯示雪域高原雄奇壯麗的奇觀。現(xiàn)在它們都成了旅游勝地。
  思茅、普洱等地的坡腳、萊陽河麻栗坡、那柯里、茶庵塘茶馬古道遺址,現(xiàn)仍保留著30公里石頭、石條、石板鋪成的石板路,路寬1.52m。古道用石條、石板鋪成,這些古道的石頭都是比較大的,古人從十多公里的地方將石頭一塊一塊地搬到海拔1300-180Om高山上,工程巨大,真難以想象!這條古道我曾走過幾次,所見所聞受益匪淺。日本、韓國專家、學(xué)者也到過麻栗坡、那柯里考察后回到思茅,覺得很累說:"不可思議,中閏古代人如何修了這么長的古道"。茶馬古道的一塊塊石頭、石條、石板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風(fēng)雨,現(xiàn)在板上都長滿了青苔、雜草等。茶馬古道踩滑的石板上還保留著2cm深的馬蹄印,這就是歷史的見證。在思茅、普洱等地,馬幫宿營地的馬店遺留下來的石制馬料槽,馬喝水的石水缸,馬店房子拆了后,只留下的地基、石腳,這條茶馬古道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山于通了公路,大部分路段沒人走了,古道邊古樹參天,雜草荒蕪。
  茶馬古道,是雙向物資交流通道,馬幫將普洱茶馱運到國內(nèi)外后,又將那里的工業(yè)品、土特產(chǎn)品馱運到云南普洱、思茅等地,互通有無,各得其利。
  山間鈴響馬幫來,蹄嗒蹄嗒……的馬蹄聲和清脆悅耳的鈴檔聲,使邊遠的山寨、寂靜的山林充滿了生機,也讓山里人充滿了對外界的遐想。在茶馬古道趕馬幫的人,他們又是什么民族?是布朗族、彝族、哈尼族、拉枯族、傣族、回族、納西族、藏族。古道馬幫一般由20-50人至百人以上組成。每人負責(zé)趕騾、馬7-10匹。這些趕馬人,每人都要隨身攜帶刀、槍等武器。趕馬人當中還要有人懂得沿途各少數(shù)民族語言、風(fēng)俗和路線,天時地利,馬幫宿營地點是否有草料等。在茶馬古道上,馬是一個跟一個的,連接起來長3-5公里。從一個山谷到另一個山谷,從一個村寨到另一個村寨,浩浩蕩蕩,甚為壯觀。
  茶馬古道趕騾、馬的人,在晴天,他們晚上宿營地一般都是在熱帶雨林中的原始森林中,住宿下來,放騾、馬,拾柴火,砍竹筒燒水、煮飯等。第二天,天未亮?xí)r,這些馬幫又浩浩蕩蕩行走在茶馬古道上,又開始新的一天旅途。

責(zé)編: juses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