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縣安谷鄉(xiāng):馬氏兄弟荒山種茶開拓致富路

        中國普洱茶網訊:3月上旬的一天,記者來到晴隆縣安谷鄉(xiāng)安谷村馬家洞組村民馬應平和馬應傳兄弟二人合伙在荒山上開辟的茶園,見到10多位農家婦女正在忙著分苗、拉繩、掏溝、起攏、打窩,不一會兒,眼前寬闊的斜坡上,一壟壟透出隱隱約約的綠小茶苗猶如一條條“游龍”,“鋪”成了蜿蜒起伏的茶園。
 
  “這片荒山面積有1106畝,是我兄弟倆于1986年6月與鄉(xiāng)政府承包的,承包時約定,收益按1:9分成,政府占1,我們占9。”據馬應平介紹,這片荒山承包后用來種過蘋果樹,但因土質、氣候等自然條件不符,任憑怎樣管理,蘋果樹死的死,沒死的成了“鐵樹”,幾年下來,不僅分文無收,還折了近萬元的苗木和管理費,最后以失敗告終。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國上下掀起“植樹造林”的熱潮,馬應平和馬應傳兄弟二人積極響應,在征得政府的同意后,狠心挖掉蘋果樹,用來種植杉樹。但由于當時資金、勞力、杉苗等原因制約,結果只種了100余畝杉樹,其他的地塊除了少部分開墾出來種植農作物外,大部分成了荒山。
 
  晴隆縣被列為全省第一批20個重點產茶縣和全國100個重點產茶縣后,為做大做強茶葉產業(yè),拓展“晴隆綠茶”商標,該縣先后出臺和制訂了一系列茶葉產業(yè)發(fā)展優(yōu)惠政策,鼓勵廣大群眾發(fā)展茶葉產業(yè),走生態(tài)產業(yè)致富之路。廣大群眾積極響應,紛紛通過公司+農戶+基地等形式掀起種茶熱潮。截止2013年底,茶園面積達到了12.9萬畝。
 
  在一系列茶葉產業(yè)發(fā)展優(yōu)惠政策的激勵下,馬應平和馬應傳心動了,他倆覺得自己承包的那片荒山平均海拔高達1100余米,早晚云霧繚繞,而且土質較肥、養(yǎng)分充足,正是高山云霧出好茶理想之地,荒著怪可惜的,決定把它開墾出來,在那里發(fā)展以高品質吉安白茶為主要品種的生態(tài)茶。
 
  說干就干,去年11月初的一天,他倆邀約來到該縣安谷鄉(xiāng)政府,向鄉(xiāng)領導匯報了要把承包的荒山開墾出來種茶的想法,得到了鄉(xiāng)里面的支持。鄉(xiāng)政府相關領導表示在提供種植技術支持的同時,按縣里優(yōu)惠政策為其無償提供茶苗和發(fā)放管護費,并要求他倆立即行動,著手整理荒山,趕在2014年植樹節(jié)前后完成第一批200畝的種植任務。
 
  縣里優(yōu)惠政策的激勵、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吊起了馬應平和馬應傳發(fā)展生態(tài)茶產業(yè)的“胃口”,也給他倆吃下了“定心丸”?;氐郊依铮麄冋垇硗跈C,組織家人,帶著幾名臨時工,不顧寒冷,早出晚歸奔忙在荒山上,拉開了建設“生態(tài)茶園”的帷幕。經過近一個月的勞作,他們合伙投資12萬余元,開墾出了200余畝荒山。
 
  今年2月初,政府無償提供的茶苗運到后,馬應平和馬應傳又組織家人,按照每天60元的酬勞,請來寨鄰,著手在已開墾好的200余畝荒山種植茶苗。“承包荒山過來原本就要利用,但前幾年一直荒著,不知拿來發(fā)展什么好,現在政府有了好政策,讓我們在荒著多年的荒山上找到了種茶致富的路子,真的很感謝!”正在指揮種植茶苗的馬應平高興地說。
 
  馬應傳告訴記者,他倆準備用3年的時間在承包的荒山上發(fā)展茶園700余畝。“按計劃,我們種的700畝茶園,5年后將進入大量采摘期,按每畝收入3000元計算,5年后每年就有210萬元的毛收入。”對茶園今后的經濟效益,馬應傳兄弟倆信心滿懷。另外,他倆還說,在荒山上種茶,既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又可以長期或季節(jié)性為100多位留守在家的農村婦女、老人提供就近打工的機會,幫助他們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談起下一步的打算,馬應平成竹在胸:茶葉作為一種產品要進入市場流通,必須要獲得市場準入,即必須取得QS認證,這就意味著茶葉產品必須按照無公害化進行生產,這就要求我們還要持續(xù)投入資金,采取走出去學習和請進技術人員傳授技術的方式,提高茶葉品質,使茶葉產業(yè)效益最大化,爭取更多的收入。來自:黔西南日報
責編: 影子
普洱茶品牌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