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翠芽 大山精華

  綠茶是我們?nèi)粘I钪凶顝V為人知的一類茶,也是我們國家出口量最多的一類茶,同時,也可以說是所有茶的鼻祖,關(guān)于茶葉最早的說法是神農(nóng)嘗百草時偶爾得到作為藥用,從藥用到食用再到飲用,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發(fā)展,走近了千家萬戶。
  在我的家鄉(xiāng),湄潭翠芽和遵義紅是兩大公眾品牌,也出生在1940年的民國中央實驗茶場里,是貴州第一款炒青綠茶,那會叫“湄綠”,多靈動的名字,隨著茶場幾經(jīng)興衰起落與更名,到現(xiàn)在重新挖掘定為“湄潭翠芽”,與“遵義紅”一起,這朵雙生花終究沒有淹沒在歷史洪流里,慢慢的展露出了她們的婀娜絢爛,于2015年在米蘭世博會上宣傳展示并分別獲得“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其中湄潭翠芽的審評標(biāo)準(zhǔn)是這樣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隱毫稀見,色澤翠綠,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并伴有清新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香氣口感,其實因人而異,我不太喜歡教科書似的記憶,喜歡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來記住一款茶,對我來說,湄潭翠芽每次聞都能立馬引起食欲和唾液分泌,那就是葵花籽的味道嘛,放幾顆干茶入口一嚼,就跟吃帶著點青草氣兒的葵花籽一樣,又香又鮮,比起泡,我更喜歡干嚼,完了滿嘴淡淡茶香,然后慢慢轉(zhuǎn)花香,就像香水,分個前味中味后味。
  湄潭翠芽是典型的芽茶,只取中間的嫩芽加工而成,每年的春天,特別是清明節(jié)前,是做翠芽的當(dāng)季,茶山茶園便一片火熱,茶園里通常是一家老小齊上陣,背著茶簍,頂著竹編的遮陽帽,戴上透氣的遮陽袖,開始了采茶忙,只見一雙雙手上下翻飛,輕快的采下芽頭,因為翠芽對形狀的要求很高,不能掐,會發(fā)紅,不能扯,會斷開,只能挨著芽尾桿輕輕一折,細(xì)微的脆裂聲在空氣里蕩開,完整的嫩芽就下來了,然后是殺青、攤涼、做形、攤涼、干燥,一般最后還有個提香的工序,我記得初接觸茶葉人家說到提香,我以為是加香料進去,其實就是烘焙出茶葉本來帶有的一些香氣,直到聞到滿意的味道,師傅才將已做好的茶葉取出。炒青和做形是翠芽的關(guān)鍵,炒青是決定口感,做形是決定賣相,兩者缺一不可,否則這杯茶就算不得上品了。
 
  如果說遵義紅以湯色明艷動人常駐人心,那么湄潭翠芽的“綠茶舞”便是茶鄉(xiāng)家喻戶曉的,一般我們都用直升杯來展示,將扁平、直而油亮的茶葉投入透明的杯底,沸水稍涼約85°的樣子注入水杯1/4體積的水潤茶,待茶葉顆顆飽滿漸立時,再一氣兒加注2/4,最后剩1/4空著,便于品茶者拿起,這時候,一粒粒茶仙子仿佛復(fù)活一般,輕盈的飛上水面,像出場示意般冒個頭,踮起腳尖旋轉(zhuǎn)、停留,隨著水面維蕩而起伏,這時候第一批舞者紛紛退下場來,后續(xù)的舞者又迎上去,交錯呼應(yīng)的漸漸拉下帷幕,留下靈動的茶香裊裊婷婷升入空中,這時候紅塵俗事已忘卻七分,只靜靜沉浸在這片刻了。
 
  綠茶不同于其他茶類,一般是當(dāng)年做當(dāng)年喝,選擇的時候抓起來聞聞有沒有異味,或者現(xiàn)場泡一杯試試有沒有陳氣,我上班的地方離制茶場很近,有時候休息我會饞得往人家場子里溜達(dá),每每去都是一片忙活,旁邊有做好的新茶,我總?cè)ピ诿總€竹篩里抓起來聞,曾經(jīng)有位做茶大嬸告訴我,冷了的干茶味道不明顯,就放手心里湊近哈一口氣,遇上溫度,茶香立刻鉆進鼻子,屢試不爽。
 
  綠茶是清火之王,感覺是集了天地靈氣的東西,但由于是不發(fā)酵茶類,性涼,胃不好的人和女生還是要適量飲用,每說到此處我就很慶幸自己的胃還算爭氣,讓我可以少點顧慮去品嘗這些來自大山的精華。
 
  (來源:《品茗遵義》)
責(zé)編: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薦
?